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2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

本节一个知识点是需讲明功率的概念,阐明其为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讲明什么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同时,结合机器实际的功率值,理解应用过程中怎样选择合适的机器。

二、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意义和单位,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类比法来理解功率的概念;通过练习,强化功率的计算。

2、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选择适当功率的器材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功率

的概念进行功率的测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讲述: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功的概念,以及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这一讲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其他问题。

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用手将三个放在桌面上的钩码(或者书本)以相同的速度逐个匀速提高1米。

演示实验2:用手将三个放在桌面上的钧码以和实验1同样的速度一起匀速提高1米。

提问:两次实验中,手对钩码做功的大小怎样?两次实验有何不同之处?

生:做功大小相同,但所用的时间不同。

问:同样用起重机搬运建筑材料和用人力相比,用拖拉机耕田和用畜力相比,做功怎样,所用时间怎样?哪些快一些?

生:做功相同,所用时间不同,起重机和拖拉机快一些。

幻灯出示:耕一块地,一头牛一天,拖拉机几十分钟。

挖几十吨土,几个人一天,大型挖土机几分钟。

讲述: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做同样的功,不同的情况,机器和人,机器和牲畜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相等的时间里它们做功的多少是不相等的,即做功的快慢不相同,

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点明课题)。

三、 功率(比较做功的快慢)

复习提问:在学习运动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个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它是怎样定义的?

生:速度,它的定义是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问:同样与速度定义类比,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可以怎样定义?

生: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板书]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讲述:从功率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一个机器所做的功和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就能够求出功率。

【迁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既有运动距离的长短之分,也有运动的快慢之分。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填表)

【过渡】做同样多的功,不同的物体或机械所花的时间不同,比如一头牛一天耕的田,一台拖拉机只用几十分钟就能完成。大型挖土机几分钟能挖几十吨土,可以代替几个人一天的工作量。说明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还有什么区分?(快慢之分)用什么量反映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按一定的顺序填空表格第2行:意义→物理量→定义→公式→单位)

讲述:知道了功率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用它来计算功率的大小,想一想功率的单位应由哪些量的单位决定?这些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耳/秒,读做焦耳每秒。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瓦特,把功率的单位焦耳/秒称做瓦特,简称瓦。

[板书] 功率的单位:瓦特(瓦)

提问:l 瓦的意义是:物体1秒钟做的功是1焦耳,它的功率为1瓦特。

讲述:在实际运用中,机器的功率非常大,常用千瓦做单位,1千瓦二1000瓦特,在工程技术中,过去,也曾用马力做单位,但现在已基本废除。

【小结、补充】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意义:反映做功的快慢。

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单位:瓦(W )焦 / 秒 (1瓦 =1焦/秒)注意:t 的

单位只能取秒。

常用单位:千瓦(1千瓦=1000瓦);兆瓦(1兆瓦=1000千瓦=1×106)

公式变形:F= W / s s = W / F

【拓展】P = W / t = F s / t= F v

【读图】了解人和部分交通工具的功率。说说小汽车功率约90千瓦的意义。(小汽车在1秒内完成90000焦的功)说说机器的功率大,反映出什么?(做功快)

【思考】了解机器功率有什么实际意义?

讲述: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人们在制造和选购机器时,总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以发挥机器的最佳效益。同时,功率配套也是选购机器时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选择的机器功率太小,不能使机器正常工作,选择的太大将造成浪费,所以必须合理选择。

【例题】1、起重机将质量为750千克的货物,在0.5分钟内匀速吊起6米高。

求:①货物的重力;

②起重机所做的功;

③起重机的功率。(g=10牛/千克)

解法见课本。

建议:分步进行,有助于降低难度,有利于复习。可以让学生考虑求功率的另一种方法。【思考】因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做功的快慢也就是能量转化的快慢。根据这个观点,叙述上题中起重机的功率是1.5千瓦的意义。

【讨论】知识拓展:功率的测量

由P=W/t可知,要测功率,必须测物体(或机械)所做的功W,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t。如我们经常都要登楼梯,要测自己登楼梯的功率,需测出人的重力G(或质量m)、楼层高度h、登楼时间t。

所需器材:体重计(或磅秤)、皮尺(或刻度尺、卷尺、米尺、等)、计时器(停表、秒表、手表等)

实验步骤:①用磅秤测定人的质量(或用体重计测定人的体重)②用卷尺测定楼层一个台阶的高度h0,然后数出楼梯的台阶数n,则楼高为h=nh0

③用秒表测定人登楼所花费的时间t。则功率的表达式为:

P=W/t=Gnh0/t或者P=W/t=mgnh0/t.

课堂练习:见课件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谈谈你对功率的认识;内容见板书

(四)布置作业

作业:作业本p77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率(比较做功的快慢)

1、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2、公式:功率= 功·时间

P = W / t

3、单位:瓦(W)焦秒(1瓦=1焦/秒)注意:t的单位只能取秒。

常用单位:千瓦(1千瓦=1000瓦);兆瓦(1兆瓦=1000千瓦=1×106)4、公式变形:F= W / s s = W / F

初中九年级科学 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七章能源与社会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古塘中学陈丽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科学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指出了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对生产、生活中几个实例的分析不能说明它的普遍意义,教材对几个最普遍,最简单的实例进行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2)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方向性 二.技能目标: 会用能量守恒定律来描述一些生产和生活实例中反映的能量转化的情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体验过程,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了解能源技术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对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的开发利用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并能探究能源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具 【教学方法】 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 引入:移动电话必须经常充电,电子表用久了必须更换电池,小麦和水稻必须在阳光下才能生长结实,我们必须每天进食,才能正常工作…… [问]:是什么东西在支持着这些不同事物的正常运动,正常生长与正常工作?[答]:…… [问]:什么是能量呢?周围自然界中那哪些事物显示着能量的活动?能量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一.自然界中的能量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1:新课导入 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 ) 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 (

活动2:教师讲解 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 !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 (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 ^ (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ok

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教学 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功的计算 教学 难点 判断是否做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哑铃、粉笔、讲台 教学过程1.举重运动员占旭刚举重。 2.引导分析:运动员举重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转化了多少呢? 1.实验1:教师拿起哑铃模仿举重。 提问:和举重运动员相比,谁消耗的化学能多?为什么? 引导:在举重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的多少和施加在 物体的力大小有关。 2.实验2:教师举哑铃较短一段距离(明显比第一次低)。 提问:和第一次比,那一次消耗的能多?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 分析:人的化学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的多少和物体(允许学生不 说出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 3.实验3:拿起哑铃,静止→在水平方向移动和第二次相同的距离 →静止。 提问:哑铃的机械能变了吗?为什么? 引导:哑铃的高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机械能不变。 引导学生从力的大小,通过的距离两方面和第二次实验比较, 有何不同点。 修正策略

能量转化的多少,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能量转化的多少,我们通常用功来量度。上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多少可以用对哑铃做了多少功来表示。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投影科比打篮球的四种不同情况,托着篮球不动,托着篮球走向队友,手举篮球跳起扣篮,将篮球传给队友,请同学分析是否做功,加深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归纳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实验4:教师尝试举起讲台,但讲台没有动。 提问:我对讲台做了多少功? 引导从两方面分析: ①从能的转化的角度:讲台的机械能增加了多少?我有多少的化 学能转化为讲台的机械能? ②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讲台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提问:能利用身边的物体举例做功与不做功的例子或生活场景吗功有大有小,那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设计实验分析做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利用身边的物1.公式及单位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功的大小和两个因素有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大,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故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思考: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简单说成“功等于力和距离的乘积”。(教师应强调力和距离的对应关系) 公式:W=Fs 单位:1焦(J)=1牛(N)·米(m)

最新九年级科学-能量转化的量度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本节另外一个知识点是需讲明功率的概念,阐明其为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讲明什么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同时,结合机器实际的功率值,理解应用过程中怎样选择合适的机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用功来量度能的转化多少。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意义和单位,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一些机器或生物体的功率。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分析在下列情景中,能量如何转化? (1)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时;(运动员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 (2)马拉车时;(马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车的动能和各种摩擦产生的热能) 提问:在上述的例子中,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举杠铃和马拉车的速度都影响能量转化的快慢,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描述能量转化的快慢,我们需要学习功和功率的有关知识。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学生实验1: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生: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师: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生: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专题 电能 电功 一、定义: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二、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计算公式: 1.定义式:W=UIt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导出公式:W=I 2 Rt ,W=t R U 2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电功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通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 ?h ,俗称度,且有1kW ?h=1度= 3.6×106 J 五、电功的测量 1.测量仪表:电能表(1户1表) 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先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即电流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天津市中考试题)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1 kWh 的电能可供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h . 精析 电能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仪表.考查能否灵活利用W =Pt 进行计算.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以简化计算. 解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题目给出:W =1kWh P =40W =0.04kW 时间:t = P W =kW 04.0kWh 1=25h 如果选用国际单位,则计算要麻烦得多. 答案 电功,25 电功率 一、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科学量 二、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W 四、电功率的单位:1瓦=1焦/秒 五、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 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U= I P I=U P 对于纯电阻电器(只有电阻在做功): P=UI P=I 2 R (已知I 和R 求P) (已知U 和I 求P) P=R U 2 (已知U 和R 求P)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科学教案: 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知道W=Fs求功。 2.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能量转化做出做功的判断; (2)能运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 (3)能运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知道了做功的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运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做功的判断(2)运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说出下图中举重运动员的能量转化 2.说出下图中马拉车时的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杠铃势能化学能转化为车的动能 能量转化多少=做功多少 功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读图3-25 和图3-26 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功的实例。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图3-25 图3-26 生: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特征。 (1)都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 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并且都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师:读图3-27 和图3-28 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没有做功的实例。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图3-27 图3-28 生: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特征。 (1)都是化学能没有转化为机械能; (2)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师:如何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生:根据做功与不做功的分析,讨论、回答。 做功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下图的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整理汇总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 (1)雪山上疾驰的汽车被快速滑落下来的积雪推翻并吞没,积雪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电能靠太阳能转化而来。 (3)火山地带的热泉水向外喷出的能量多由地热能转化而来。(4)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能量是由生物质能转化的。 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应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过程。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各种能量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同种能量在不同的物体上可以发生转移。 (1)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激光切割金属——光能转化为内能; (3)特技跳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水电站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化学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7)后面的球将前面的球装走——后面球的动能转移到前面的球上;(8)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识别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法 (1)从能的形式变化上辨别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如果某物体有能量增减,并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如果某物体的能量有增减,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2)识别物体的能量转化成了什么能量时,首先要确定物体原来具有什么能量,后来哪些能量有增减,再依据现象分析减少的能量到哪儿去了,增加的能量从哪儿来。 4.能量广泛地联系着各种自然现象 (1)摩擦生热:摩擦属于机械运动,生热与热现象有关,这是机械运动和热现象之间的练习。 (2)电灯发光:电灯与点现象有关,发光与光、热现象有关,这是电现象与光、热现象之间的联系。 (3)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是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现象与电现象之间的联系。电动机是利用电来使物体运动,这充分体现了电现象与机械运动之间的联系。 各种自然现象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这些联系都依存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5.功: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会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需要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一、功 (一)功的概念 引导:让学生读教材中“举重”和“马拉车”图: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并形成结论; 1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 2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引导;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做功也常说成物体做功,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 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功 (一)功的概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举重”和“马拉车”图中各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结论: 1、功的另一种说法 阅读: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 1、力做功也常说成什么做功?这里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 2、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 (二)功的两个的因素 引导:做工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做工”或“工作”一样吗?它需要哪两个必要的因素? 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二)功的两个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巩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做功了吗?若搬着货物上楼呢? (1)物体受了力,但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如推桌子 (2)物体没有受力,但是却通过了一段距离:沿光滑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 (3)物体受了力,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一段距离:如提着一桶水水平移动了一段距离。 根据以上的一些例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F=0)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s=0) 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F⊥s) “做功”比“工作”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 2.理解与巩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在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 二、功的计算 (一)功的计算公式 引导:功有大小,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作用的力越大,杠铃举得越高,所做的功就越大。 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1、用记号笔在教材中描述功的定义式的文字下面画线。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表示的含义各是什么?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 机械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机械能》 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如图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器材, 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A与C的质量不同, m A>m C。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

能量的相互转化及转化的量度

能量的相互转化及转化的量度2 1.小明用100 N的力将重80 N的铅球掷出7 m远,则铅球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人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A.0 B.700 J C.560 J D.1 260 J 2.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离s的关系图像如图,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司机师傅很轻松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同学们利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研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绕在大轮上的细绳向上运动时,小轮绕着共同的 轴心转动可以提升物体。要使挂在小轮上重力为2N的物体匀速上升10cm,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0.8N,上升距离为30cm。由此可知,利用此装置可以(选填省力或省功),其机械 效率是。 4.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 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用时0.5s,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 J,重力做功的 功率为 W。 5.为了参加义乌市中学生承重塔制作比赛,某校进行了选拔。丁丁同学用横截面积为0.06cm2的均匀竹签等材料制成了一个质量为60g、高为50cm的三棱柱形承重塔。,(总共只有3根竹签与地面接触,g取10N/kg) 求:(1)把放在地面上的3kg物体放到承重塔上时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2)放上该物体后承重塔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6.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牛,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教案《恒星的一生》

大唐镇中备课用纸 课题 6.1.3恒星的一生 教学目标1、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2、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 3、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 教学难点恒星的一生 学具准备图表 教学教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复习:地心说:托勒密及核心内容 日心说:哥白尼及核心内容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 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过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也是由星云形成的。 图:太阳 设疑: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生答:不能 师: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板书:1.3恒星的一生 师:恒星有很多种,你认识以下这些恒星吗? 图:

生答: 师:分别讲解各种恒星 红巨星: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 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 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是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很大,它的半径一 般比太阳大100倍。 行星状星云:质量大于太阳质量1.4倍,外围的气体及冰粒便会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外貌像土星的光环一样,天文学家叫行星状星云,而剩下 的核心的光度会暗淡下去。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发射。每一颗恒星一生 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矮星是一颗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应 已停止。 中子星: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 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黑洞: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黑洞”。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黑洞的。但是 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物质被吸入黑洞时 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2)

能量转化的量度 使用范围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理解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初步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做功的现象的分析与体验理解功的二个必要因素 (2)通过探究与比较知道功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活动体验让学生知道科学来自生活实践,科学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理解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初步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理解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教学器材准备 身边的学习用具,课本,桌子、笔等 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2节的第一课时。它的主要内容为:功的定义,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做功的计算、单位以及功与能的关系。本节课联系了已有知识并将对其进行深入。同时它又为动能、势能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各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进行抽象思维的基本能力,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以及能的转化。对功与能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特别是力与距离的对应关系的应用有

一定的难度。同时对能的含义与做功实质的理解不可能马上到位,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课本也安排了以后的动能势能、内能的转化,直到最后一节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即到了最后一节才会对功能关系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几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体验、分析归纳等各种方式理解上述知识,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上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针对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我采用以探究体验为主、启发并结合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学习中参与知识迁移的全过程。本节课我以“功”为主线,把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充分挖掘身边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功效。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并内化为能力。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兴趣的激发者的角色转化。充分体现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PPT2:显示二个常见情境,推车不动,马拉车的动画,应用成语中得到“功”在物理上有成效的意思,而“功到自然成中”功含有努力工作的意思 PPT3:物理中功含有的成效的意思,可以体现在哪些量上呢,比较二个过程的共同点 PPT4:分析二个过程的力及方向,以及。 PPT5:总结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 PPT6:学生在短时间无法理解二个因素中通过距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开始让学生进行体验,力及方向,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并进行分析。 师:问:是否符合二个必要因素,有力无距 是否符合二个必要因素,有距无力。 是否符合二个必要因素,力距垂直 师: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PPT11-12:判断,让学生来分析 PPT13-14:通过走楼梯,竖直向上的支持力通过的距离---球从楼梯滚下重力通过的距离分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 2、能在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 3、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了解,知道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九上第三章的起始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同学们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3重点难点 1、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 2、理解什么是能量。 4教学过程 4.1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量极其形式》。今年的9月4日—5日,大家知道我们杭州有什么重要会议吗? 生:“G20”峰会! 师:对,届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将汇聚杭州,共谋发展。作为杭州人我们很自豪,很骄傲。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款概念车,为“G20”峰会献礼。或许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概念车?简单地说就是“未来的车,想像中的车”,请大家开动你的脑筋,发挥想像,为我们的概念车出谋划策,好不好? 生:好! 学习能量的各种形式(任务驱动): 师:看!现在概念车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 师:现在想让车动起来,除了用手推或者用马拉,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好,先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儿一起分享。

小组讨论1—2分钟…… 师: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谁先来? 生:装电池;装太阳能电板;风吹;汽油机;原子核;蒸汽;斜面(抬高);……师:这些物体都能让车动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具有能量。 师:关于能量,我们小学知道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到初中我们将更深入学习能量的形式(贴出板书—能量的形式)。 师:风吹和手拉都在做哪种最简单的运动? 生:机械运动。 师: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机械能,你还能举一些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吗?生:流动的水、游动的鱼等等 师:这里的电池给车提供什么形式的能呢? 生1:电能有不同意见吗? 生2:化学能 师:谁对呢?我认为都有道理。其实电池内部含有的是化学能,而输出的是电能。那么这里的汽油内部也含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生:化学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燃烧后能释放热量。 师:对,所有的燃料都储存化学能。那它内部储存有化学能吗?(先后出示苹果和树枝)生:都有,因为食物可以吃,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化学能。树枝干枯以后至少可以燃烧。师:太阳能中其实包含光和热,这里的太阳能汽车主要是吸收什么呢? 生:光 师:光含有的能小学我们把它叫光能,到初中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分析,光的本质是什么?生:电磁波 师:对,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所以它属于电磁能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的能我们都把它叫电磁能。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电磁能,你能举例吗? 生1:天地对话用到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生2:遥控器发射红外线,是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生3:手机能辐射电磁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案

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2学情分析 “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前一节及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根据经验判断具体物体的势能的大小。而且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但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教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入主要是由于: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故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功的计算 难点:判断是否做功。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一)引入(取材我们浙江的骄傲和拉车达人,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1.观察图片,说说这两个过程能量转化

占旭刚举重:; 头发拉车:。 链接语:杠铃和车增加能量,为了知道能量转化了多少,请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较,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2【活动】1.功的条件 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较,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例 能量的变化 受到的力及方向 发生距离的方向 Ⅰ Ⅱ (1)总结功的条件(1); (2)。 活动2.找出下列情景中,戴罗建对铅球做了功。() ①从地上捡起铅球放在肩部②托着铅球在原地不动 ③手握铅球,向前推一段距离④迅速投球后,铅球在空中飞行 ⑤托着铅球慢慢走向队友 本次活动学生熟悉了做功的条件,而且从中归纳得到不做功的情况,为两个条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为后面的例2做铺垫。 (2)归纳不做功的情况: ①。 ②。 ③。 (3)总结功的定义,。 活动3.运动会结束戴罗建将铅球带回家的途中判断对铅球有没有做功? 1.手拿着铅球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2.手拿着铅球站在水平匀速行使的汽车上 3.乘电梯时,将铅球放在电梯上,电梯从1楼上升到3楼 4.手拿着铅球,在电梯中从3楼上升到10楼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及守恒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及守恒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所示,两个灯泡L1、L2阻值分别为6欧和10欧,闭合开关后的现象是() A.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1:I2=3:5 B.灯泡两端的电压U1:U2=3:5 C.灯泡的电功率P1:P2=5:3 D.灯泡L1比L2暗 2 . 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纯水,现将阻值为R1、R2的电阻丝(R1

A.用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G1=G2,则拉力F1与F2所做的总功相等 D.若G1=G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5 . 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A.泡有热茶的茶杯口飘出的“白气”——汽化 B.固体石蜡加热后变成液体石蜡油——液化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固体沉淀——凝固 D.冬天结冰的衣服在0℃以下环境中也能晾干——升华 6 . 下列现象,能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烤火感到暖和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 C.炒菜时锅铲发烫D.铁丝在火炉中被烧得通红 7 . 一只电能表上标明“220V 3A”字样,此电能表最多可接“220V 60W”的电灯数是() A.5盏B.11盏C.22盏D.25盏 8 . 使用以下工具可以省力的是 A.B. D. C. 9 . 为了搬运一个很重的机器进入车间,某工人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圈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 D. B.C. 10 . 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是1200r/min,如图是该汽油机工作的一个冲程,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