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东北方向约80km。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横跨康滇地轴和盐源-丽江台缘坳陷两个构造单元。区域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

2.矿区地质概括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虽然矿床规模小,矿体集中(图1)。

2.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会理群。含矿岩体围岩力马河组千枚岩夹石英岩和石英岩;凤营山组硅化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石灰岩。

以湖相红色岩层为主的中生界仅在山间盆地或断陷盆

地中零星分布, 它们不整合地覆于会理群之上。

2.2构造

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南

端。岩带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控制。区内地质构造极为

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

安宁河、磨盘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

制。

2.3岩浆岩

矿区内沿南北向断裂带侵入有三个岩体,力马河

岩体为中间的一个,且与其南北两个小岩体不连续。

力马河岩体南北长约800m,宽约120m-140m,最宽可

达180m;平面形态呈豆荚状,剖面上呈椭圆形。岩体

一般向下延深约200m-500m,不整合地侵入于力马河

组和凤营山组中。F2断层将岩体截成两段,此段呈单

斜状,向西倾;南段似盆状。

力马河岩体可划分为三个岩相带,自下而上和自

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后两

种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橄榄岩有穿插辉长岩现象。

已测知辉长岩地质年龄为573Ma,橄榄岩地质年龄为

320Ma。

当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时,在接触带上可形成数

厘米至数米厚的矽卡岩带,并有黄铜矿、黄铁矿、镍

黄铁矿矿化;在内接触带,岩石中长石及单斜辉石含量显著增加。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以矿体产出部位,可将其划为三种类型:

(1)橄榄岩相中的似层状、凸镜状矿体。多位于橄榄岩相带西侧近围岩处。产状和规模均受橄榄岩相控制。具海绵陨铁结构的矿石多分布在矿体膨大部位,且靠近底盘。

(2)围岩和橄榄岩相中的富矿体共有9个,成群分布在岩体西缘F1断层附近。多产于岩体向围岩的突出膨大部位,有的贯入围岩裂隙中。呈凸镜状、脉状和不规则状。长10余米,厚数米。沿走向和倾向均有膨缩分支现象。矿体边部流线清楚。流线方向与矿体走向一致。

富矿体由致密块状矿石组成,在空间上与由具海绵陨铁结构矿石组成的矿体关系密切。后者包围富矿体,或出现在富矿体边部。二者界线清楚。个别地段可见富矿细脉穿插在海绵陨铁结构矿石组成的矿体(图2)。

(3)接触带不规则状矿体。仅见于岩体西侧接触带的(特别是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带)内外蚀变带中。矿体产状与含矿橄榄岩相一致。规模变化大。矿石具浸染状、斑杂状构造。

图2 力马河铜镍矿地质横剖面图

1.残坡积层;2.凤山营组蚀变灰岩;3.凤山营组硅质灰岩;4.闪长岩;5.辉长岩;6.橄榄岩;7.致密矿化橄榄岩;8.浸染矿化橄榄岩;9.稀疏浸染状矿化橄榄岩;10.断层

3.2矿石特征

实习课上可见六块力马河矿区的岩石标本,围岩主要为橄榄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其中仅有三块矿石标本分别为:致密块状铜镍矿石、海绵陨铁状铜镍矿石、稀疏侵染状镍铁矿。

实验室矿石手标本描述:

(1)、橄榄辉石岩(LMH—1)

绿黑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可见短

柱状辉石,条痕为绿黑色。橄榄石可能已蚀

变,不易见颗粒橄榄石。

(2)、辉长岩(LMH—2)

灰白色,中粒至粗粒结构,基性深层侵

入岩石,主要由含量基本相等的单斜辉石和

斜长石组成,此外尚有角闪石、橄榄石、黑

云母等成分。

(3)、闪长岩(LMH—3)

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

斜长石和一种或几种暗色矿物组成,不含或

含极少量石英,其量不超过浅色矿物总量

的 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有时有辉石

和黑云母。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磁铁矿、

钛铁矿和榍石等。

(4)、致密块状铜镍矿石(LMH—4)

类型为块状矿石,浅黄褐色,他形细粒结构,

致密块状构造,比重较大。矿石矿物为镍黄铜矿,

肉眼和放大镜难见其它矿物。

镍黄铜矿,暗铜黄色,硬度为5—6,矿石品

位为80%,铜的目估品位=(0.80×

34.22)%=27.38%,镍的目估品位=(0.80×31.55)

=25.24%。

(5)、具海绵陨铁结构的铜镍矿石(LMH—5)

类型为海绵陨铁状矿石,海绵陨铁结构,班

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镍黄铜矿、黄铜矿,

脉石矿物为辉石、云母。

镍黄铜矿,暗铜黄色,金属光泽,他形粒状

结构,且不规则分布于脉石矿物中,硬度为5

—6,品味为25%。

黄铜矿,铜黄色,部分被氧化为暗铜红色、

蓝紫锖色,品位为5%。

(6)、稀疏浸染状镍铁矿石(LMH—6)

类型为稀疏侵染状矿石,他形晶粒状结构,

侵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镍黄铁矿,脉石矿

物为辉石,云母。

镍黄铁矿,暗铜黄色,金属光泽,杂乱分布,

硬度为5—6,矿石品味为20%,镍的目估品位为

(0.20×32.96)%=6.59%。

3.3成矿期、成矿阶段

力马河硫化铜镍矿床区域为海西成矿期,主要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种。

成岩成矿作用过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岩浆在深处发生液态重力分异和熔离作用阶段,为成岩成矿的主要阶段。

第二阶段:基性岩浆上侵阶段。此时处于深部岩浆房内超基性岩浆的熔离作用可能还在继续进行。

第三阶段:富合金属硫化物的超基性岩浆贯人阶段。在含矿橄榄岩脉形成之后,恰其节理有煌斑岩脉、伟晶辉石岩浆的贯人。

第四阶段:纯硫化物矿浆贯入阶段。

致密块状硫化铜镍矿脉形成之后,出现成矿后热水溶液活动,表现为含星点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充填于上述各类岩石及矿石的节理裂隙中。

4.成矿浅析

4.1成矿条件

力马河岩体自下而上和自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前两种岩相具明显界线,后两种岩相之间呈过渡接触关系。矿体产出只与橄榄岩相的侵入体有关,故超基性岩浆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而岩浆岩为成矿母岩;

岩体位于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南部,分布于靠地台区一侧(即地台区边缘),定位于深(大) 断裂旁侧的次一级断裂之中,幔源岩浆上侵过程中,深大断裂提供了良好的导岩导矿构造;

力马河矿床, 第一阶段形成不含矿的闪长岩和辉长岩, 第二阶段形成橄榄岩和海绵陨铁状矿石为主的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

另外,围岩的性质对成矿也有重要的作用,力马河矿石最富集的地段恰恰是石灰质岩石与石英岩接触部位,由此说明在两种物理机械性质完全不同的接触带,是容易产生有利于矿石堆积的构造破碎带。

4.2成矿作用及控矿要素

力马河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岩浆熔离作用,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五要素:①能量以岩浆自身热能为主;②来源为超基性的镁铁质岩类为矿质母岩;

③介质为镁铁质的幔源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熔离和同化混染等作用,形成了亏损的幔源岩浆;④通道为深切至地幔的深大断裂;⑤空间为其次一级的断裂为含矿岩体赋存的部位, 它控制着含矿岩体的形态产状。

4.3矿床成因类型

力马河硫化铜镍矿床属岩浆熔离矿床,原始岩浆经历了多级岩浆房演化,力马河镍矿形成于亏损岩浆的硫化物熔离作用。深切至上地幔的断裂为幔源镁铁质岩浆的充分上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铜镍硫化物矿石具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等为后期结晶形成,该矿区矿石结构以固溶体分离结构为主这一特点也能说明该矿床为岩浆熔离作用形成。力马河岩体原始岩浆相当于峨眉山苦橄岩原

始岩浆;原始岩浆经历了多级岩浆房演化,形成于亏损岩浆的硫化物二次熔离作用;岩浆演化及硫化物熔离富集过程的差异可以造成矿化类型的变异,但具有统一的成因类型。

金川铜镍矿床简述

金川铜镍矿床简述 摘要 金川岩浆矿床与世界上其它几个大型硫化铜镍矿相比,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的岩相分带和矿体产状与原地熔离机制不协调等地质和成因特点。论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成矿模式系统分析,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和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同源岩浆控制和后期构造控制。 一、简述 金川铜镍矿床由当时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后改称第六地质队)一分 队1958年发现于一名叫“白家嘴子”的地方。矿床发现后,甘肃省委主管工业 书记何承华到现场,建议改名“金川”,寓意铜、镍金属之多。从此,“金川” 一名开始延用至今。 该矿床又称金川铜镍矿,是个特大型的铜镍矿床,位于金昌市境内,该矿发 现于1958年,1959年开始普查勘探,1966年提交了Ⅲ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2 年完成了Ⅱ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3年结束了Ⅳ矿区的初步勘探。累计探明 铜储量350.44万t,镍储量553.65万t,矿床镍品位0.47%~1.64%,铜品位 0.24%~1.66%。该矿床也是我国铂族金属和钴金属的重要来源。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 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在 国内外迄今尚属罕见。金川铜镍矿的发现与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 的历史. 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阿拉善隆起区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北为地台内 部区,南为祁连山褶皱系。龙首山隆起夹于北缘和南缘两断裂带之间,北缘断裂 带是隆起和潮水坳陷的分界,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河西走廊过渡带的分界。 二、金川铜镍矿成矿背景 金川超大型岩浆Cu2Ni2PGE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北祁连古大陆裂谷拉 张初期穹状隆起阶段,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古陆阿拉善陆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中 [3]。龙首山隆起南以南缘断裂与祁连褶皱带分开,北以龙首山北缘断裂与潮水凹 陷相邻,沿龙首山隆起带南缘断裂分布有大小20余个镁铁超镁铁岩体(群)和若 干个中酸性岩体,组成北西西向转向近东向龙首山构造岩浆带,东西延伸200km 左右,金川矿床正处于其构造转折处[1- 3](图1)。金川超镁铁岩侵位于龙首山 隆起结晶基底古元古代龙首山群中,成岩成矿时代为1508±31Ma[2],龙首山群 下部是以基性火山岩为特点的白家嘴子组,其上为以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 的塔马子沟组。盖层为长城—蓟县系和震旦系富镁碳酸盐岩建造和碳酸盐岩碎屑 流沉积建造[1- 3, 5]。区域地层褶皱发育,龙首山北西西向隆起构造两侧边缘地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汤中立,1992;范育新等,1999)。也有学者主张将与镁铁—超镁铁岩共生的矿床再细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在正常结晶过程中堆积成因的矿床(Bushveld)和从硅酸盐岩浆中融离出来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不混熔体形成的矿床(金川)(李文渊,2007)。这里叙述的Cu-Ni-PGE硫化物矿床指后者,是岩浆融离矿床中的一种,与岩浆分结矿床相区别。 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金属镍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金属镍主要有两种工业矿床类型,一种是岩浆硫化物型,另一种是风化的红土型。其中岩浆硫化物型矿床中镍金属资源占总资源量的40%(魏铁军等,2005),而又由于风化型红土镍矿开发利用较困难,因此目前岩浆硫化物型镍矿是镍金属资源的主要来源(申文环,2010)。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0%以上的镍和铂以及5.5%的铜来自该类型矿床(王瑞延等,2003)。在我国,则有超过98%的铂族元素、86%的镍和7.5%的铜依赖该类矿床(梁有彬等,1998;Zhou et al,2002)。 1.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世界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主要形成于大陆地壳环境,除澳大利亚Rona、Acoje和中国扬子地块西北缘的煎茶岭外(汤中立等,2006),未见有洋壳环境重要矿床的报道。1981年,Ross和Travis提出该类型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绿岩带、前寒武纪活动带、稳定地台和显生宙造山带4种成矿构造环境的认识,但实际上前三种都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稳定陆块的范畴,只是进一步细化了而已,因此概括起来就是陆块和造山带两种大的构造环境(李文渊,2007)。 2.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规模 该类型矿床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北欧、中国、南非、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有限的国家,而西亚和南美没有具工业意义的矿床产出。总体上来说,世界上岩浆硫化物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稳定的地块中(Naldrett,2004),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太古宙,其次为元古宙,再次为显生宙。 该类型矿床多以大型超大型矿产出,例如南非的Bushveld(镍2300×104t,铜1400×104t),加拿大的Sudbury(镍1250×104t,铜1040×104t),美国的Duluth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摘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镍、铜和铂族元素的主要矿床类型。本文主要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及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铜镍硫化物矿床国内外勘探成果及研究新进展,成矿机理,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典型矿床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关键词: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地质概念模型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铜、镍及铂族元素的重要矿床类型,无论从工业意义上的矿产开发,还是从矿床理论上的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方面,它都一直受到国内外矿业界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并有效地指导地质找矿,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经济意义。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己经开始走向了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并在逐步走向宏观扩大、微观细化的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很多,但现今影响较广的分类,其分

类依据多为“构造岩石组合”,代表性的分类有AnthonyJ.Naldrett 的分类方法。汤中立对我国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划分4 类,简单介绍如下: (1)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发育在古大陆边缘,形成于古大陆裂解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与小侵入体有关的成矿作用,即为小侵入体成矿,这是侵入岩体的主要成矿方式,如金川、赤柏松、铜硐子、小南山等。 (2)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 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是指地史时期与大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喷出相关的岩浆侵入成岩成矿,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通常侵入到溢流玄武岩内或溢流玄武岩附近的围岩中,如白马寨、大坡岭等。 (3)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 这类矿床发育在造山带内,一般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驰张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期。其成矿机制和古大陆内小岩体矿床基本相似。如喀拉通克矿床。 (4)蛇绿岩型矿床 蛇绿岩岩石组合由下而上一般包括超镁铁杂岩、辉长质堆积杂岩、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和镁铁质火山杂岩(含枕状构造)4 部分,不同部位的成矿作用不尽相同,通常成矿是在洋壳的生成和迁移阶段,由于构造侵位而以残片被保留于造山带中。该类矿床包含元古代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成因 ----- 矿资0903 江科 金川铜镍矿床由当时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后改称第六地质队)一分队1958年发现于一名叫“白家嘴子”的地方。矿床发现后,甘肃省委主管工业书记何承华到现场,建议改名“金川”,寓意铜、镍金属之多。从此,“金川”一名开始延用至今。 该矿床又称金川铜镍矿,是个特大型的铜镍矿床,位于金昌市境内,该矿发现于1958年,1959年开始普查勘探,1966年提交了Ⅲ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2年完成了Ⅱ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3年结束了Ⅳ矿区的初步勘探。累计探明铜储量350.44万t,镍储量553.65万t,矿床镍品位0.47%~1.64%,铜品位0.24%~1.66%。该矿床也是我国铂族金属和钴金属的重要来源。含矿岩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6km,厚数10米至300余米,倾斜延伸数百至千米以上,呈岩墙状产出。受北东东向扭性断层的影响,岩体被分割为四段,由西向东依序称为Ⅲ、Ⅰ、Ⅱ、Ⅳ型矿区,其中以Ⅱ型矿区岩体最长,约3km余,次为Ⅰ、Ⅳ区岩体,各长1km余,Ⅲ区岩体最短,仅数百米。岩体形态受储岩断裂性质的控制,以扭性为主的地段,岩体向下延伸较大,呈板状(见下两图),以张性为主地段延伸较小,呈楔形、漏斗形。前者分异程度差,后者分异好。白家嘴子含镍超基性岩体为复式侵入体,不同期次岩浆形成的岩石粒度有明显差异,并且各自形成一定的岩相。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二辉橄榄岩。该矿床的工业矿体按成因分为岩浆就地熔离、岩浆深部熔离-贯入。晚期贯入和接触交代四种类型。工业意义最大的是深部熔离-贯入矿体,规模巨大,厚数十至百余米,长数百至上千米;次之是熔离矿体,长数米至数百米,厚一至数十米。从就地熔离矿体到接触交代矿体,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镍矿物相对含量依次减少,而磁黄铁矿和铜矿物含量依次增多。 本矿1960年开始建设,1965年,一选矿、露天矿相继投产,1966年,一期万吨规模冶炼厂镍电解车间建成投产,“八五”期间扩建二期工程,形成了年产4万t镍、2万吨铜的生产能力。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东北方向约80km。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横跨康滇地轴和盐源-丽江台缘坳陷两个构造单元。区域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 2.矿区地质概括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虽然矿床规模小,矿体集中(图1)。 2.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会理群。含矿岩体围岩力马河组千枚岩夹石英岩和石英岩;凤营山组硅化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石灰岩。 以湖相红色岩层为主的中生界仅在山间盆地或断陷盆 地中零星分布, 它们不整合地覆于会理群之上。 2.2构造 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南 端。岩带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控制。区内地质构造极为 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 安宁河、磨盘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 制。 2.3岩浆岩 矿区内沿南北向断裂带侵入有三个岩体,力马河 岩体为中间的一个,且与其南北两个小岩体不连续。 力马河岩体南北长约800m,宽约120m-140m,最宽可 达180m;平面形态呈豆荚状,剖面上呈椭圆形。岩体 一般向下延深约200m-500m,不整合地侵入于力马河 组和凤营山组中。F2断层将岩体截成两段,此段呈单 斜状,向西倾;南段似盆状。 力马河岩体可划分为三个岩相带,自下而上和自 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后两 种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橄榄岩有穿插辉长岩现象。 已测知辉长岩地质年龄为573Ma,橄榄岩地质年龄为 320Ma。 当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时,在接触带上可形成数 厘米至数米厚的矽卡岩带,并有黄铜矿、黄铁矿、镍 黄铁矿矿化;在内接触带,岩石中长石及单斜辉石含量显著增加。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特富矿分布特征及成因-最新文档资料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特富矿分布特征及成因 0 引言 金川硫化镍铜矿床是全球最大的3个硫化镍矿之一[1-9],是中国最大的镍资源和生产基地。自1958年发现至今,经过50多年开采,浅部高品位的特富矿[10-17]和富矿已逐渐消耗。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和采矿成本的增加,寻找一定规模富矿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寻找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块状特富矿更加紧迫[11]。金川特富矿是按最低工业指标(Ni品位(质量分数,下同)大于等于3.0%)来划分的,半自形粒状或脉状结构,致密块状或半块状构造[10,12],矿石组分90%以上为含铜和镍的金属硫化物,脉石矿物组分非常少,其符号为S-A。此类矿石经单独回采后,直接进冶炼厂进行提炼,不需经选矿环节,可以节约大量选矿成本,经济价值高。前人对金川特富矿石进行了矿物测试、空间分布规律、矿体形态等研究,指出特富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镍黄铁矿、雌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矿体主要呈大脉状或透镜状[18-21];与其他矿石类型进行对比[22-26],认为特富矿石来自于深部熔离贯入的最后一期矿浆[27-31],其形成与构造(或前期岩浆通道)有密切关系[24,32-37]。但这些研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并不全面。基于此,笔者就金川特富矿开展了系统性综合研究。首次通过Surpac 软件来直观了解金川矿床中特富矿石的空间分布,总结其分布特

征;通过岩矿测试来查明其结构、构造、金属矿物成分等;首次对各类型矿石中的长石、石英等矿物进行包裹体测试(特富矿石与其他类型矿石成矿温度、盐度及静压力)来了解不同矿石的地球化学特性;最后,从物质来源、成矿温度、成矿期次、与构造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其成矿机理。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来总结金川特富矿石的成因、分布规律和典型找矿标志,来更好服务矿山生产和地质找矿工作。 1 金川矿床地质概况 金川含矿超基性岩体产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地块西南边缘龙首山隆起带的东南端北侧(图1)。岩体沿走向长约6 500 m,宽20~527 m,地表出露面积1.34 km2,总体走向NW50°,倾向SW,倾角50°~80°,延深数百至上千米。金川Ni-Cu硫化物矿床几乎全部产于岩体内,地表矿化仅在Ⅰ矿区有出露。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白家嘴子组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等深变质岩,走向NW35°,倾向SW,倾角40°~70°。 矿区内断层和节理发育,岩矿破碎,主要断层有F1、F8、F17、F23、F16、F16-1等。其中,F17断层走向NE50°,倾向SE,倾角70°,具有张扭性质,该断层错断Ⅱ-②岩体和矿体,在其东、西两侧均赋存一定规模的块状特富矿体。 金川含矿超基性岩主要为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和辉石岩。金川岩体为一复式侵入体,划分为4期侵入相:第

图拉尔根铜镍矿床的几点认识

图拉尔根铜镍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对找矿工作的几点认识 图拉尔根矿床在研究和找矿方面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该矿床与国内其它铜镍矿床矿体特征不同,从垂向上看富矿体位于岩体上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后期构造倒转引起的还是赋矿岩浆侵入时受同期构造导致的?目前两种观点都有,但证据都不足以支撑各自的观点,此次我们考虑从垂向及纵向上不同侵入期次矿物晶体(橄榄石、辉石)化学和系统的铂族元素分析角度入手,解决该问题。目前这些测试工作还在开展中。但是此次利用您提供的不同钻孔中Cu、Ni成矿元素的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2、图拉尔根矿床肯定要开展深部找矿工作,但关键是往哪找?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开展深部找矿工作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积累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 1、岩相、矿体及成矿元素分布规律 从目前已搜集到的东天山图拉尔根-黄山东铜镍矿带中典型矿床的地质资料(表1)来看,图拉尔根矿床相对于区域上其它典型矿床其超镁铁岩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赋矿岩性为角闪橄榄岩,基性程度也明显高于其它矿床,从这一特征我们可以推测①该矿床的剥蚀程度可能较高,岩体中基性程度较低的岩石已剥蚀殆尽;②岩浆中硫化物开始发生熔离的时间较早,这使岩浆体系中的Ni金属元素能较大程度的进入硫化物中,这与金川和夏日哈木超大型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 图拉尔根铜镍矿床主要赋存在Ⅰ岩体中,依据各岩相之间的接触关系及相关现象,认为该岩体可以划分为三个侵入期次,第一期侵位的为角闪辉长岩,第二期为角闪橄榄岩,其中可见角闪辉长岩透镜体;第三期为角闪辉橄岩,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橄榄辉石岩和角闪辉石橄榄岩,该期侵位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第二期侵位的角闪橄榄岩多沿第三期辉橄岩相边部呈薄的环带状产出。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矿床,其矿体与岩体密切相关,勘查过程通过追索岩体进而找到矿体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详细总结三个侵入期次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准确确定深部找矿方向。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进展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进展 摘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目前镍矿床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及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铜镍硫化物矿床国内外勘探成果及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背景;玄武岩;地幔柱 镍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之一。镍矿床的形成虽然有多种成矿作用,但以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红土型镍矿床为主。红土型镍矿床由于其冶炼技术复杂,能耗大,一直未能充分开采利用,因此硫化物型镍矿床仍是目前镍金属的主要来源。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铜、镍及铂族元素的重要矿床类型,无论从工业意义上的矿产开发,还是从矿床理论上的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方面,它都一直受到国内外矿业界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铜镍硫化物矿床引起了国际地质界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地球科学界的热点。 1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己经开始走向了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并在逐步走向宏观扩大、微观细化的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很多,但现今影响较广的分类,其分类依据多为“构造岩石组合”,代表性的分类有AnthonyJ. Naldrett[1]的分类方法,具体描述如表1。 汤中立[2]对我国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划分4类,简单介绍如下: (1)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发育在古大陆边缘,形成于古大陆裂解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与小侵入体有关的成矿作用,即为小侵入体成矿,这是侵入岩体的主要成矿方式,如金川、赤柏松、铜硐子、小南山等。 (2)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 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是指地史时期与大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喷出相关的岩浆侵入成岩成矿,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通常侵入到溢流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实验报告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地质报告 一、矿区自然统况 (一)矿区所处行政区划位置:甘肃省金昌市(龙首山北麓) (二)矿区交通简况:矿区与兰新铁路线相连,铁路、公路运输便利。(三)矿床地质研究史及研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汤中立院士根据群众探矿,带领普查分队找到了金川铜镍矿,随后对矿区进行了近10年的勘探,同时在外围开展了以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的大量普查工作,发现了东大山铁矿等矿产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完成区调图6幅。随后对矿区进行了近10年的勘探,同时在外围开展了以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的大量普查工作,发现了东大山铁矿等矿产地。随后对地层、基性一超基性岩进行了专题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 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区内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1:5万区调图14幅;同时完成了l:5万原生晕测量6幅,以及1:20万分散流测量(基岩出露区已完成)。矿产地质工作相对较少,以铜镍矿总量预测、m级成矿区划、查证航磁异常为主,发现了一些矿产地,如窑泉铁锰铅锌矿床等。 本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以汤中立院士为首的科研人员对金川铜镍矿床的形成地质背景、成矿机制、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金川铜镍矿床的成矿理论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2001年一2004年,中南大学先后承担了已知矿区深边部地质找矿研究工作,项目组经多年的努力,对金川铜镍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演化、矿床地质特征、含矿超基性岩体空间展布规律、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认识。 2002年英国力拓矿业公司与甘肃省秦祁矿业公司共同对龙首山中东段进行铜镍矿的找矿工作,利用的方法主要是围绕基性一超基性岩体开展中、大比例尺的电法、磁法、化探、地质填图,圈定了一批远景区。近期金川公司和澳大利亚西澳公司共同合作,开始对龙首山东段进行找矿工作。 2006年,中南大学再次承担对金川矿床构造体系研究项目,在控岩控矿构造、成矿后构造、构造序次划分、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研究意义与经济价值 金川铜镍矿床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发现于1958年,集中分布在龙首山下长6.5公里、宽500米的范围内,已探明的矿石储量为5.2亿吨,镍金属储量550万吨,列世界同类矿床第三位,铜金属储量343万吨,居中国第二位,近年来的地质勘探成果表明金川铜镍矿床的深边部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金川铜镍矿床矿石中还伴生有钻、铂、把、金、银、饿、铱、钉、锗、硒、磅、硫、铬、铁、嫁、锢、锗、铭、锅等元素,其中可供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有14种。矿床之大、矿体之集中、可供利用金属之多,在国内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