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_张新定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_张新定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_张新定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_张新定

#运动保健#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

张新定1黄良镇2

(11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海口571158;21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海口571100)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运动性猝

死的干预措施:如运动前体检,特别应重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识别运动中可能发生猝

死的高危人群和不宜参加竞技活动者;加强运动中、运动后的医务监督;预防过度运动与过度训练等。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流行病学;病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

Athletic Sudden Death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ZH AN G Xin-ding1H UAN G Liang-zhen2

(11P. E.Dep artment,H ainan T eache rs.Univ er sity,H aikou571158,China;

21P ublic P. E.Dep artment,H ainan I nstitute F ore ig n Economical Relations A nd T rad e,H aikou571100,China)

Abstract:A plly documentatio n method to analyse and co nclude the def initio n of athlet ic sudden deat h,epidem-i

o lo gy,patho geny and such kind of questio ns,and to ex plor e the int erventio n measur e o f athlet ic sudden deat h. Such as:pre-exer cise physical ex amination,w ith specia l emphasis on the car diovascular system funct ion,re-

mo ve or ganic diseases,Reco gnition Cam paig n sudden death may occur in the high-r isk po pulation and should

no t par ticipate in athletic activit ies;strengt hen the medical super vision;prevent excessive mov ement to ex ces-

siv e training.

Key words:at hletic sudden deat h;epidemio lo gy;pathog eny;preventio n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人数迅速增长,但运动中时有猝死现象发生,给人们心理上蒙上了浓厚的阴影。关于运动性猝死,国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而国内研究却相对较少。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诱发猝死的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探寻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干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运动性猝死的定义

1970年国际卫生组织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对猝死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国外学者M arom[1]认为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死亡;Chris[2]认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终止1小时内发病并导致的死亡为运动性猝死;Goldstain[3]认为运动性猝死是指症状起始后1小时内的死亡。我国有学者认为运动中或运动后,症状出现后30秒内死亡称为即刻死,症状出现后6~24小时内死亡称为猝死[4]。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界定上尚未统一,这将不利于对运动性猝死的研究。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5]。

2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分析

211运动性猝死的发病率

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就很可能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外调查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状况为:Ades[6]估计美国每年的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14/10万;Ko-skenvuo[7]报道芬兰1948-1972年入伍士兵运动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213/10万;Lynch[4]报道了10年中英国男士兵运动性猝死率每年为315/10

54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第4卷第4期2007年

*收稿日期:2007-04-03

作者简介:张新定(1968-),男,海南文昌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运动医学与健康教育。

万;Kabisch和Funk[8]报道前民主德国1982-1989年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为0125/10万;据村山正博等资料[9],日本1984-1998年发生运动性猝死645例。目前,我国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因此无法统计出我国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但从收集病例看,李之俊等[10]对上海和华东地区的运动性猝死进行调查,共收集40例。徐昕[11]收集1968-1988年间运动性猝死病例82例。此外,Siscov ick等[12]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剧烈运动可降低猝死发生率,他们指出活动量少的人,剧烈运动中心脏骤停的危险与其他时间相比要大56倍,而经常参加剧烈运动的人运动中的危险性只比平常大5倍。

212运动性猝死的年龄分布

国外,Ilkka[13]通过对808名运动性猝死者调查发现: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年龄为30~50岁,以40~50岁为高峰;De Beristan P[14]对72例运动性猝死病例调查分析显示,运动性猝死者年龄为18~59岁,平均32?312岁;Quig ley[15]报道,51例运动性猝死者中,死者年龄为15~78岁,平均48岁,猝死高峰期为41~60岁;村山正博等[9]对645例运动性猝死者研究表明,运动性猝死者中年龄未满40岁者332例,40~59岁者166例,60岁以上147例,表现出猝死者年轻化的倾向。国内,徐昕等[11]通过77例运动性猝死病例的调查显示,猝死者平均年龄为33?16153岁,年龄分布高峰在30岁以下,其中又以15~20岁最多见。我国运动性猝死者的年龄与国外相比均偏低,这可能与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普及,以及基层医疗水平不够发达,未能对青少年时期的一些先天异常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预防措施有关。213运动性猝死的性别分布

通过对运动性猝死者性别的分析显示,我国运动性猝死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与国外报道相似,男女比例大约为712B1,女性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Goo dman[16]指出,男女运动性猝死发生率的差异是与女子心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较低有关。T ofler[17]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女子很少参加大强度运动训练,在训练中当身体出现极度疲劳或某些不适应症状时,女子比男子更容易停止运动,因此女性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

214运动性猝死的项目分布

村山正博等[9]报道,在645例运动性猝死病例中,涉及20个运动项目,以踏板、高尔夫、游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登山、棒球、滑雪、篮球、体操等;De Ber istan P[14]对72例运动性猝死病例的死因调查分析显示,猝死发生率较高的项目依次为田径、足球、网球和游泳等;徐昕等[11]的调查显示,在82例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共涉及15种运动项目,其中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田径(2017%)、篮球(1519%)、慢跑(1314%)、足球和排球(各611%);李之俊等[10]对40例运动性猝死病例研究显示,猝死涉及14种运动项目,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体育与训练课(2715%)、篮球(2010%)、晨跑(1215%)、田径(1010%)、足球(715%)等。从以上报道来看,运动性猝死可发生于各种运动项目,且不存在规律性分布。对于运动性猝死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徐昕等的研究[11]显示运动强度与运动性猝死的关系不明显;而Kohl H W[18]提出,猝死的危险性随运动的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李之俊等的研究也显示运动性猝死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运动性猝死与运动项目及运动强度的关系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运动性猝死的病因

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心脏性猝死(约80%),其次为脑性猝死(约6%~17%)。此外运动中中暑、胸腺淋巴体质和肾上腺机能不全和服用兴奋剂等也是造成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发现,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冠状动脉先天异常、马凡氏综合征等。年轻运动员中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瓣膜、心肌及传导系统的疾病[19];40岁以上运动员中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21]。对运动中心脏性猝死的原因目前研究得还很不够,有的还不很清楚,根据现有的认识,其直接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相对性局部缺血、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心肌代谢障碍和心脏传导系统的急性紊乱等因素有关[22]。

研究发现,脑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脑卒中,而脑血栓和脑栓塞所致猝死较少见。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从而易造成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徐昕等[11]收集的13例脑性猝死病例中,涉及了脑溢血、脑血管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压病。李之俊等[10]报道的5例脑猝死病例中,4例为脑卒中,1例为脑血管动脉畸形。

4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运动性猝死发病突然,病程短,病情严重,难于救治,这对体育锻炼者和运动员心理上均带来

55

Vo l.4,No.42007Health M edicine Research and P ractice

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和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11运动前体格检查,筛查高危人群

运动中心脏性猝死的病例大多存在着器质性病变,其中不少病例发生猝死前被别人或自己认为是个很健康者,有的甚至参加过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因此,运动前进行体格检查对于预防运动性猝死尤为重要。体格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检查,可以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等对心血管系统进行检测,及时排除心血管系统的潜在疾患。

412加强运动中、运动后的医务监督

据有关资料统计,50%的人运动性猝死发生前会出现发热、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气促、胃肠不适、腹泻、极度疲乏等症状,但也可能没有任何先兆。因而对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极度疲乏等症状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若症状明显者,应及时中止运动,并进行医学检查。运动员心脏的形态和机能经过系统性训练后会出现一些变化,因此,要注意鉴别运动员心脏的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对于已确诊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普通人和运动员,运动时要努力减少其危险因素和及时发现前驱症状,最好是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

413预防过度运动与过度训练

一般人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时运动负荷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中要加强保护,从而避免不科学的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或运动意外的发生。专业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尤其是大强度训练或连续比赛后要注意休息,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运动后的疲劳,防止过度训练的发生。专业运动员进行大强度、超负荷的极限运动时都应进行身体状况监测,以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414严格选拔运动人才

预防运动员运动性猝死首先要把好运动员选材关。心血管系统存在器质性病变是导致运动员运动中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运动队在选拔运动员时不能仅凭体形、运动能力或运动成绩选拔运动员,要严把体检关,注意排除心血管系统存在器质性病变者参加竞技运动。

参考文献

[1]M ar on B J.Sudden death in yo ung at hletes[J].Cir-

culation,1982,62(2):156.

[2]Chr is C M.T he role of stress in Dickes Hear attack[J].

T he Physician and Spo rt Medicine,1989,(1):40. [3]V an Camp V P.Ex ercise-r elated sudden death:Car-

diovascular Evaluatio n o f Ex ercise[J].T he P hys-i

cian and Spo rt M edicine,1987,16(6):46.

[4]黄叔怀,郑隆榆.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4:224.

[5]Dro ry Y.Ex ert ion sudden death in soldiers[J].

M ed Sci Spo rts Exer c,1991,23(2):147.

[6]A des P A.Pr ev ent ing sudden death,car diov ascular

screening of young athlet es[J].T he Phy scician and

Sport s M edicine,1992,20(9):75.

[7]K oskenv uo K.Sudden deaths amo ng Finnish con-

scr ipts[J].Brit ish M edical Joumal,1976(2):1413

-1415.

[8]L ynch P.So ldiers,spo rt,and sudden death[J].

L ancet,1980(8180):1235-1237.

[9]日本心脏财团的研究小组.5年间运动中猝死的事

例[J].训练杂志(JP),1990(5):86.

[10]李之俊,冯耀明,陈文堉.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

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

211-4.

[11]徐昕,高崇玄,张丽申,等.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

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99-102.

[12]Van Campv p.Exer cise-related sudden death:Car-

diov ascular Evaluation of Ex ercisers[J].T he Phy-

sician and Spor t M edicine,1987,16(6):47.

[13]IIkka M.sudden death:and exer cise:effects of ag e

and ty pe of activ ity[J].Spo rt Science Rer ieu

1995,4(2):106.

[14]林福美.体育活动中的猝死[J].中国运动医学杂

志,1992,11(3):161.

[15]P ionnuala Q uigley.A sur vey of the causes o f sud-

den death in sport in the Republic of Ir eland[J].Br

J Spor ts M ed,2000,34:256-261.

[16]Jack M G.Ex ercise and Sudden Ca rdiac Death:E-

tiolog y in A pparenthy H ealthy Individuals[J].

Spor t Science Rev,1995,4(2):14.

[17]T o fler G H,St one P H,M acclure M,et al.A na-l

y sis-of Po ssible T r igg ers of A cute M yocar dia l In-

far ct ion(the M L IS study)[J].A m J Cardio l,

1990,66:22.

[18]Ko hl H W.Physical activit y,phy sical fitness,and

sudden ca rdiac death[J].Epidemio lo gic Rev iews,

1992(14):37-58.

[19]浦均宗.体育运动与心血管意外[J].中国运动医

学杂志,1986,4(2):103.

[20]Y aaco v Dr or y.Ex ertion sudden death in soldiers

[J].M de Sci Spor ts Ex erc,1991,23(2):147. [21]Kabisch,Funk.Death in or ganized and super vised

spor t[J].Dedt sch Zeit schr ift fur spor tmedizin,

1991,42(10):464.

[22]曲绵域,高云秋,浦均宗,等.使用运动医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24.

56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第4卷第4期2007年

运动损伤试题及答案

一、如何认识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及其致伤条件在运动损伤发生规律 中的作用。(试举例说明) 答:概念,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主要与两个潜在因素有关: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 在教学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负担过重等直接原因的作用下,导致专项运动的特殊技术要 求与局部解剖生理特点不相适应,就容易发生损伤。 例如: 篮球运动:1膝关节呈半蹲位(130°~150°)滑步、进攻、防守、制动、踏跳、发力及屈伸、扭转; 2 膝关节此角度为其解剖生理弱点处,稳定性相对减弱,其稳定性此多依赖于股四 头肌和髌骨维持。——髌骨劳损 投掷铁饼:1膝关节呈半蹲位完成旋转、屈伸、扭转、发力等动作 2膝关节此时的角度恰恰是其解剖生理弱点,稳定性相对减弱,易发生内外旋(翻)及关节面间的“不合槽”运动 ——膝关节损伤 体操运动 1悬吊、转肩等动作使肩部承受的牵拉力很大 2肩关节悬吊位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肩袖肌维持,其又极易受到肱骨大结节 和肩峰的挤压和摩擦 ——肩袖损伤 二、在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有何特点?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运动损伤由于运动项目多,因而伤种很多。从发病率上看,各个项目 及各个部位的损伤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是小伤轻伤多、软组织损伤多、慢性损伤多、复合性损伤多、严重伤及急性伤少。 在慢性小损伤中,有些属陈旧性损伤,但更多的则是劳损,属运动技术伤。 (一)肌肉、肌腱及韧带 急性伤少,慢性小损伤多。这一类损伤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损伤性炎 症及变性,俗称“末端病”。是治疗最困难的运动损伤之一。 (二)关节软骨损伤 如髌骨软骨病、骨关节病等,大多系劳损所致。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软骨的退行性变。 由于软骨受伤后难以完全再生,因而治疗也较为困难。 (三)骨组织劳损 最常见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前者一般改变训练方案,多可自愈,不直接影响训 练;而疲劳性骨折则愈合困难。 另一类型是骨软骨炎。对这一类骨化中心慢性损伤的防治,须予以重视。 (四)关节不稳 发病虽少但种类繁多。常见有膝直向不稳与旋转不稳;肩关节前后不稳;肘关节内侧 不稳;踝关节内外侧不稳等。 关节的稳定主要依赖于骨骼、韧带及肌肉共同维持。有的关节不稳是一种因素引起的,

跑步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

跑步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 跑步健身看似简单,如果动作不规范,也会产生运动性损伤。因此,要想“跑”出健康,还需健康跑步。 在跑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疼痛,那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出错了!哪里出错了呢? 肚子疼 主要原因是,在正式运动前,未进行准备活动。心脏惰性大,不能适应运动负荷,引起呼吸肌紊乱“岔气”;或是饭后、饮水后,使肠系膜受到过分牵拉。 预防:减速,调节呼吸节奏,加深呼吸。同时用手按压,可减轻疼痛。 脚踝扭伤 最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在经过医生诊治之后,一般来说,必须要有2~3个月的恢复期,一定要等到完全治好才能再跑步,否则可能还会再度扭伤,并且症状会更加恶化。 肌肉酸痛 刚开始跑步的人,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只要在洗完澡之后,涂擦缓解药膏按摩,就可以很快地恢复,渐渐习惯跑步之后,肌肉的疼痛也自然会不再出现。训练过度也会引起肌肉疼痛,这时应该要缩短跑步的距离,或考虑先暂停这项运动。小腿肌肉酸痛,属于运动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肌肉内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糖原分解放能。若强度过大,血液循环跟不上,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处理:热水烫脚、按摩、洗腿。 膝关节痛 膝盖过度承受压力会疼痛,严重时会肿大、积存水分。若在充分休息之后疼痛仍不见好转,则要尽快就医诊治。 处理:充分休息、就医治疗。 肌肉痉挛 俗称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冬季多发。天冷,未进行准备活动,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会引起肌肉酸痛。

处理:保暖、牵引、按摩。 胸痛 运动中呼吸不均,没有用鼻呼吸,冷气吸入肺,肺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长时间挺胸跑,胸部持续紧张均会引起胸痛。 预防:运动过程中用鼻呼吸,做好保暖工作。 跟腱炎 跟腱炎是指,跟腱背侧深筋膜,和腱组织之间的滑膜层,及其结缔组织损伤,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腱围及腱组织的损伤性炎症。运动场地不平或过硬,可能造成跟腱炎。扁平足,足弓过高,后群肌肌力不足也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预防:在鞋跟内加一层软垫,帮助减缓跟腱紧张。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种坚韧及低延展性的纤维组织,它起到了维持足弓的正常弯度的作用,足底筋膜炎患者通常在早上起床或久坐后起来步行时疼痛最为剧烈,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减轻。因此很多人不注意,继续跑步导致恶化。造成此病的原因主要是:1.扁平足。2.小腿肌痉挛加重这种损伤。 处理:减少跑走的时间。冰敷,避免足趾上翘动作。 预防:做伸展运动,进行肌力练习。 尿色有变化 尿的颜色变深,属于正常生理;尿中出现白色浑浊,是因为体内供应能量的代谢旺盛,磷酸盐排泄增加;尿色变红或酱油色,尿中出现红血球、血红蛋白,肾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即运动性蛋白尿,这种损伤只有在强度较大时才会发生。 预防:降低运动强度。

重大体育复习资料(运动损伤)

重大体育复习资料 ——运动损伤 选择题 1、运动损伤中,伤口有污染,处理时应( C )。 A、用2.5%碘酒和75%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 B、用生理盐水消除伤口异物 C、以上都正确 2、影响组织再生能力的局部因素是( B )。 A、营养状况 B、组织再生能力 C、健康状况 3、( C )情况下易出现晕厥。 A、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 B、运动员过分紧张 C、以上都是 4、慢性炎症时局部肿胀是( C )引起的。 A、充血 B、渗出 C、局部组织增生 5、( A )情况下易发生过度紧张。 A、一时性运动负荷过大 B、长期大运动量训练 C、疾跑后突然站立 6、在运动中发生腹痛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 A、先减慢速度跑一段距离 B、立即停下来口服解痉药 C、采取平卧位,点掐急救穴 7、肌肉痉挛处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C )。 A、按摩 B、点穴 C、持续性牵拉痉挛肌肉 8、某学生参加长跑集训第四周,体重下降2公斤,应考虑( A )。 A、正常反应 B、运动量过大 C、患病 9、面部擦伤,不宜使用( A )涂抹。 A、龙胆紫 B、生理盐水 C、红药水 10、对“青春性高血压”者,应该( A )。 A、暂不参加剧烈比赛 B、暂停原有体育锻炼 C、不做跳跃动作 11、治疗运动性贫血时除了采用铁剂和补充蛋白质以外,还要补充足够的( A )。 A、维生素C B、维生素B族 C、鱼肝油丸 12、运动员进餐时间与运动训练或比赛的时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一般是运动结束后休息( C )分钟以上再进餐。 A、60 B、30 C、90 13、夏天进行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小腿肌肉痉挛,常见的原因是( C )。 ⑴局部肌肉疲劳⑵准备活动不足⑶电解质丢失过多 A、⑴、⑵正确 B、⑴、⑵、⑷正确 C、⑴-⑶正确 14、运动中腹痛常与下列( B )因素有关。 A、呼吸节律太慢 B、准备活动不充分 C、饭后2.5小时开始运动 15、人工月经周期适用于( B )的女运动员。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修订稿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肠炎? 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饮食安排: 1.低脂、少纤维。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可选择容易消化的细挂面、烩面片、馄饨、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以使肠道得到休息。 2.慢性肠炎患者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3.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黄豆等。 4.慢性肠炎病人多半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5.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补充:大蒜油软胶囊(绝佳的天然强力抗菌剂。能增强免疫力,可杀死病毒和减弱各种病菌 对人体的侵害,健胃整肠。并可预防和抑制肿瘤。) 高血压? 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香蕉。鱼是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有助于松弛动脉和稀释血液。芹菜中含有松弛血管壁的成分。补充:银杏软胶囊、深海鱼油、卵磷脂软胶囊、天然维生素E(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 的形成、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降血脂,改善血管通透性)

高血脂? 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治疗高血脂食物选择要点: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 (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品。 补充:深海鱼油、卵磷脂软胶囊、大蒜油软胶囊、螺旋藻软胶囊(使血管中多余的胆固醇和 中性脂肪乳化排出,分解沉积在动脉壁上的斑块,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肾结石? 早期患者,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尽量少喝酒。●补充纤维素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结石发生●控制钙的摄取量?●检查你的胃药某些常见的制酸剂含高量的钙。假使你患钙结石,同时你也正在服用制酸剂,则应查此药的成分说明,以确定是否含高钙。若含高钙,应改用别的药。●勿吃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也避免酒精、咖啡因、茶、巧克力、无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红茶、罂粟子等。●注意蛋白质的摄取?●少吃盐?如果你有钙结石,应该减少盐分的摄取。你应将每日的盐分摄取量减至2—3克。 ●补充营养素?

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 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但是运动性猝死仍然时有发生。发病人群主要有运动员、大学生和体育教师等。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高校体育的教学、锻炼或比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性猝死会给高校的体育工作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甚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研究、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1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心脏病学会,分别在1970年和1979年认定为,猝死是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性猝死(exercise [Athletic]sudden death)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但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一段时间的界定存在分歧。Maron认为是6h,Chriscm认为是1h。而我国学者认为是24h。现在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h内。 2 运动性猝死发生的项目分布特征 国内唐培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在46例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参加项目以田径、篮球和排球多见;徐昕等的调查显示,在82例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共涉及15种运动项目,其中田径、篮球、慢跑、足球、排球多见;而李之俊等对40例运动性猝死研究显示,体育课和训练课(多为体育达标测试)11例,篮球、长跑、田径、足球次之。从以上情况看出运动性猝死与运动项目之间尚难得出相关程度,运动性猝死与项目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项目的不确定性给我们体育工作者在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带来更大的困难。 3 运动性猝死的发病机理 3.1 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结构异常 在发生运动性猝死前,患者存在着心脏的器质性病变或心血管结构异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冠状动脉异常、瓣膜性心肌病等心脏性疾病是诱发猝死的可能因素。在这些疾病中有一些是后天患得的,有一部分是遗传性的、先天性的。 3.2 超负荷的运动 在国内运动性猝死的研究报道中,有不少病例分析表明,尸解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异常,其死因可能是因运动负荷已超出其承受范围,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需氧量突增,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停搏和脑血流中断进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

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性猝死研究进展

?448。塞旦医蕉盘盍2Q鲤生查旦箜!§鲞筮鱼塑I螋氆璺!道陋趔趟鲢趟ig璺!里鲤bⅡi靶盟tJ丛塾£2Q螋:y丝:!壹z照Q:§ 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性猝死研究进展 运城学院体育系(044000)陈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在不断提高。参与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伴随着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也在增多,与一般性的运动性损伤相比,运动猝死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损伤。 l运动性猝死的概念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心脏病学会,分别在1970年和1979年认定: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内的意外死亡可以被认定属于运动性猝死。它强调猝死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而且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末梢循环衰竭,血压为0mmHg。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IIJ。 运动猝死是运动医学领域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j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猝死事件在体育课和运动场上多次发生,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学校都在“简化”体育课。发生运动性猝死会给学校的体育工作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甚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这一状况已引起流行病学家、病理学家、临床医生以及有关人员的重视,对运动猝死的发生情况、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性研究。 2运动性猝死的发生与发病机制综述 2.1运动性猝死与运动项目的关系:运动性猝死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生率比较大,这可能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是很普及或是强度不大、时间不长,基层医疗水平不够,运动监督不够,没有对在校学生的一些先天性异常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强等有关。国内研究表明:运动性猝死与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之间很难得出相关程度,运动性猝死与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项目的不确定性给体育工作在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带来很大的斟难。所以,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因素都得考虑到,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 2.2运动性猝死与脏器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导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是心脏性猝死,包括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脑溢血、中暑、呼吸系统疾病等都有导致运动性猝死的病例。在发生运动性猝死前,患者存在着心脏的器质性病变或心血管结构异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冠状动脉异常、瓣膜性心肌病等心脏性疾病是诱发猝死的可能因素。在这些疾病中有一些是后天患得的。有一部分是遗传性、先天性121。 2.3运动性猝死与情绪、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运动负荷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情绪不稳定、心理紧张也是重要的诱因.一些有疾病隐患或者长期不从事锻炼的人,参与运动的量或强度掌握不当,也极容易发生危险。在冬天寒冷的气候环境里,如果运动方式过于激烈,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导致猝死吼情绪激动可引起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性或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强烈的战胜欲和表现欲望将不同程度出现,一旦此情感表现强烈时,将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忘我”,兴奋性增强,使机体的疲劳感和疼痛感受到抑制.以致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超量运动、过分紧张、激动导致悲剧的发生。2.4运动性猝死与运动量、强度的关系:情绪不稳定、心理紧张是运动性猝死发生的重要诱因,但是,对于运动性猝死者来说,这种过度紧张状态并不仅指精神上,而是指一些有疾病隐患或者长期不从事锻炼的人,参与运动的量或强度掌握不当,也极容易发生危险。其中,猝死的危险性随运动的绝对强度或相对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国内运动性猝死的研究报道中。有不少病例分析表明,尸解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异常,其死因可能是因运动负荷已超出其承受范围,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需氧量突增,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停搏和脑血流中断,进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吲。所以,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与自身体质和锻炼经历有关。最大负荷量个体间存在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这都表明超负荷的运动也可能导致运动性猝死。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把运动负荷控制在练习者承受范围之内。 2.5运动性猝死与未知因素的关系:导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是心脏性猝死,一些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如运动时饱食后运动、高原缺氧、暴晒、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都有可能导致猝死的发生。目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预防措施 3.1加强学生的年度体检和日常监督工作:要蕈视学生的入学体检和定期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检查。以识别运动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强调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认潜在心脏形态功能异常。已有研究证实,在健康检查中配合应用超声心动图并不会增加经济负担和延长体检的时间,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鉴别运动性心脏和病理性心脏疾病,以及发现潜在的致命性的先天性心脏病吼在体格检查中发现心脏性疾病或心血管结构异常现象,应引起重视。及时告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今后的锻炼和体育课教学、比赛中引起注意,避免悲剧发生。 3.2加强运动现场自救和医务急救工作:运动性猝死具有发病快的特点。现场救治由于受到条件和时间的限制,难以成功,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时往往已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机。所以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运动性猝死的急救方法,具体做法是:应立 万方数据

体育赛事组队方对运动员赛场猝死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体育赛事组队方对运动员赛场猝死是否应 承担赔偿责任 ——黄某军、刘某萍诉亭某村委会生命权纠 纷案 钟丽炜 要点提示:受邀者意外猝死,邀请方在组织和救援方面没有过错的,且双方非雇佣关系的,邀请方无需承担侵权或合同关系赔偿责任。因邀请方对受邀者的比赛行为享有利益,根据公平原则,应适当承担补偿责任。 案例索引: 一审: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2012)穗南法民一初字第96 号民事判决(2012 年4 月10 日) 二审: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穗中法民一终字第3626 号民事判决(2012 年10 月23 日) 一、案情 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军、刘某萍。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亭某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亭某村委会)。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黄某生于1990年10月8日出生,系原告黄某军、刘某萍之子。2011年10月6日

晚,黄某生接受被告邀请,代表亭某村委会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黄某生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送广州市南沙区某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期间发生医疗费3844.40元。经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进行尸检,结合黄某生打球时突然倒地的案情分析,认定黄某生在入院时呼吸、心跳已停止,黄某生的症状符合心源性猝死,其中剧烈运动为诱发因素。被告支付了鉴定费用8500元,另支付黄某生遗体火化费用、黄某生家属的交通费用合计6238元。黄某生死亡后,双方对赔偿问题协商未果,遂诉之法院。 二、审判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双方的法律关系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调整。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过错或者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黄某生作为成年人,应能认知篮球比赛属于一项具有竞技性特点、参与者在比赛过程中需剧烈运动并由此需承受剧烈运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潜在风险的体育项目,其自愿接受邀请参与该项体育活动,应视为接受这一潜在风险,属于自甘冒险行为。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黄某生系因参加篮球比赛时由于剧烈运动致心源性猝死,其死亡结果并非被告故意造成,被告也不存在过失,故被告不存在过错。尽管黄某生是受被告邀请参加篮球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 引发原因:冬季或清晨运动时,由于气温较低而多发;运动前未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容易引起抽筋;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处理措施:如果大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肌肉抽筋千万不要慌,应该逐渐减慢运动速度,停靠在路边或跑道边,不要在路或跑道中休息,以免影响其他运动者的运动。抽筋时,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腿部方向按压,另一手向下压住膝盖,使腿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对抽筋部位肌肉进行按摩。 温馨提示:在跑步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尽可能减少抽筋的风险。 二、肌肉酸痛 运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隔天疼痛感最强。肌肉酸痛,属于运动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发生原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是运动后没

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拉伸放松,使得疲惫的肌肉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处理措施:运动中如果发生肌肉酸疼,可以适当的减小运动量,慢慢的降低运动的速度,拉伸或按摩发生酸疼的肌肉。(肌肉的拉伸方法我们在之前的康佰瑞课堂中都教过大家了哦!) 温馨提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是预防肌肉酸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哦。 三、脚踝扭伤 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扭伤时,脚踝发生剧烈疼痛。 发生原因:多发于一些运动姿势不正确的人群中。另外因为运动前热身不够全面容易引发脚踝扭伤;或者是运动场地不平整以及运动鞋不合适等都会引起脚踝的扭伤。 处理措施:一般来说,脚踝扭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如果扭伤后能够对脚踝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能够大大改善损伤的严重性,缩短恢复期的时间。 脚踝扭伤处理措施遵循一个RICE原则: 1.R(Rest)休息: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2.I(Ice)冰敷:损伤后应该及时根据所处的环境,寻

运动损伤1

精品文档 . 运动损伤单选题 1、发生率最多的一类运动损伤是:C A 、骨折 B 、脱位 C 、软组织损伤 D 、内脏损伤 2、急性软组织损伤(皮肤完整),在肿胀形成的,现场最早宜实行:A A 、冰敷 B 、热敷 C 、火罐治疗 D 、药物治疗 3、肩袖损伤发生的部位是:A A 、肩部 B 、头部 C 、臀部 D 、腕部 4、肩痛弧实验出现阳性的角度是60-120度,提示:C A 、肩关节脱位 B 、三角肌劳损 C 、肩袖肌腱炎 D 、肩膜炎 5、屈肘用力时,出现肱二头肌肌腹隆突并向下移,提示:C A 、三角肌断裂 B 、肱肌断裂 C 、肱二头肌长头肌断裂 D 、肱骨骨折 6、肘外侧软组织损伤,多见于A A 、羽毛球爱好者 B 、公路自行车爱好者 C 、篮球爱好者 D 、游泳爱好者 7、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后,产生或加重疼痛的动作是:A A 、手掌支撑旋转 B 、握拳俯卧撑 C 、握哑铃进行肘屈实验 D 、握力训练 8、指间关节扭、挫伤,不宜进行:D A 、冰敷 B 、中药外敷 C 、局部按摩 D 、热疗 9、肱骨外上髁炎又称为:A A 、网球肘 B 、篮球肘 C 、高尔夫球肘 D 、乒乓球肘 10、检查判断是否拉伤的有效办法是:C A 、肌肉抗阻收缩 B 、牵拉试验 C 、被动活动 D 、关节静态稳定实验 11、肩外展综合症和其他的肩部疾病相比,特殊的症状是:D A 、肩部疼痛 B 、肩关节活动障碍 C 、肌肉萎缩 D 、麻木、发凉 12、抽屉试验实验是检查哪个疾病特有的检查:A A 、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B 、膝半月板损伤 C 、膝内外侧损伤 D 、髌骨劳损 13、单腿半蹲或上下楼时膝部痛,提示可能存在:A A 、髌骨劳损 B 、腰椎间盘突出症 C 、股四头肌疲劳 D 、膝关节积液 14、踝关节的运动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A A 、外侧 B 、内侧 C 、前侧 D 、后侧 15、踝关节过度内翻时,最容易导致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是:A A 、外侧韧带 B 、内侧韧带 C 、前侧韧带 D 、后侧韧带 16、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引起:A A 、下肢的放射性痛 B 、头晕 C 、肩臂痛 D 、髌骨劳损 17、股四头肌内侧头(膝前内上方)萎缩,提示存在:A A 、膝慢性疾病 B 、半月板 C 、交叉韧带 D 、髌肌 18、膝关节在突然屈伸的过程中伴随旋转动作,是导致:B 损伤的典型受伤机制 A 、膝关节侧副韧带 B 、半月板 C 、交叉韧带 D 、髌肌 19、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断裂后,最可能出现:A A 、膝关节稳定下降 B 、髌骨骨折风险加大 C 、膝关节脱位危险 20、体育比赛中头颈部撞击伤,引起脑功能障碍急症检查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诊断为“脑震荡”后还应密切观察以免遗漏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其他损伤,如:D A 、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 B 、颈椎小关节紊乱 C 、头皮擦伤出血 D 、颅内血肿 21、下列哪块肌肉不是肩袖肌的组成:C A 、岗上肌 B 、岗下肌 C 、大圆肌 D 、小圆肌 2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母长展肌和: 的慢性劳损。B A 、鱼际肌 B 、母短伸肌 C 、母长伸肌 D 、肱二头肌 23、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封闭治疗运动损伤的范围:C A 、参加重大比赛前 B 、疼痛经久不愈 C 、急性损伤疼痛很剧烈 D 、经过按摩无法缓解 24、股四头肌最重要的生理作用:A A 、伸直膝关节 B 、屈曲膝关节 C 、伸直髋关节 D 、屈曲髋关节 25、骑士拧伤是指人体那块肌肉的损伤:C A 、股四头肌 B 、股二头肌 C 、股内收肌 D 、臀大肌 26、下列哪些不是膝关节半月板的生理作用:B A 、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B 、限制膝关节的内外翻 C 、限制膝关节的内外旋转 27、髌骨软骨病的第一型(早期)的主要表现是:C A 、膝关节肿胀 B 、活动受限 C 、酸软乏力 D 、上下楼梯膝关节疼 28、跟腱断裂的运动员不能主动完成的动作是:C A 、踝关节外翻 B 、踝关节内翻 C 、踝关节跖屈 D 、踝关节背伸 29、踝关节扭伤的最根本原因,除了内外侧副韧带的差别外,还有: A 、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 B 、合并右踝关节的劳损 C 、运动员体质弱 30、下列哪项不是休克运动员的现场处理措施:C A 、头低脚位高 B 、有条件的迅速输液 C 、注意保暖,如烤火 D 、检查呼吸道的畅通 多选题 1闭合性急性软组织损伤后,有效预防肿胀的方法是:A 、C 、D 、E A 、 冰块冷敷 B 、热毛巾热敷 C 、加压包扎 D 、太高患肢 E 、制动2、 运动损伤常见的原因有:A 、B 、C 、D 、E A 、准备活动不当 B 、训练水平不够 C 、违背训练原则 D 、比赛组织的安排不当 E 、竞技状态不良 3、造成运动损伤的人为因素有:A 、B 、C 、D 、E A 、训练不当 B 、不遵守训练原则 C 、训练中缺乏保护与帮助 D 、缺乏医务监督 E 、运动员自身状态不良 4、运动损伤的病种特点有:A 、B 、C 、D A 、软组织损伤多 B 、慢性损伤多 C 、小病小伤多 D 、严重损伤相对较少 E 、骨折脱位几乎没有5、高尔夫球肘常见于:A 、E A 、高尔夫球运动 B 、100米短跑 C 、篮球运动 D 、足球运动 E 、羽毛球运动 6、正常肘关节的功能包括:A 、B

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

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 在体育锻炼或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痛,那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呢?如何进行处理?怎样预防?本章将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和处理方法。 第一节运动损伤 一、运动损伤概述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分类较多,常用的有: (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损伤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等。 (2)按损伤组织创口界面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指损伤组织有裂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与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损伤指损伤的组织无裂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如挫伤、肌肉韧带损伤与闭合性骨折等。 (3)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伤后仍然能够按时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的为轻伤;伤后不能按时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减少或停止患部活动的为中等伤。伤后完全不能运动的为重伤。 (4)按损伤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失。急性损伤指人体在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的损伤;慢性损伤又分为劳损和陈旧性损伤。劳损是因局部负荷过度或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陈旧性损伤常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成。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前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缺乏预防意义,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锻炼中没有积极地采取各

种预防措施。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缺乏经验,思想上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时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等因素引起的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器械练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等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缺乏或不合理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在体育锻炼中因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在准备活动中常存在的问题有:(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的水平即进入紧张、激烈的运动或比赛,此时由于内脏器官存在惰性,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都不够,身体协调性差,难以适应激烈运动的需要;或对做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认识不足,做准备活动马虎敷衍,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甚至发生伤害事故。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配合不当。这就使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改善。如冬天进行跳远练习前只做一般性的徒手练习,而没有专门针对踝关节的准备活动,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 (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以前已感疲劳,此时参加剧烈运动就容易受伤。 (4)准备活动距正式活动间隔过长,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失去了做准备活动的意义。 3.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例如: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排球传接球时,因手型不正确而引起手指扭挫伤等。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运动中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常会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或伤病初愈阶段,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的疲劳症状出现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动作时就可能发生损伤。

保健与预防

人体保健与疾病预防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更具体的说,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科技、教育

与健康将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健康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热点,保健养生已成了公共的话题,现实中不是流传这样一些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得病就是挣钱”、“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要没钱”,人们已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关注。如果我们不懂保健,天天处在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那么势必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今天我们首先来谈谈保健这个词。其实保健与养

生是紧密相随的,简单的说,养生:保养身体;保健:保护健康。养生保健:保养护理身体的健康,使人长寿。养生保健是一种综合的维持健康的行为, 养生保健追求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生命 的长寿,还有身心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人能活得更健康、快乐。总之,养生保健就 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 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目的的科学理 论方法。中华民族有着悠远流长的养生历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重视养生之道,经过后世 医学家、养生学家的不断总结、补充和发展, 形成了不同的养生学派。传统养生学的特点是,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药学密切相关,具 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拥有丰富的养生方法。如传统的气功,古老的太极拳、华佗的五禽 戏都是用来修身养性的,《黄帝内经》在国学

如何预防运动性损伤

运动损伤的预防 1、思想上重视。严格遵循不同运动的运动规律。加强身体的各方面的锻炼,提高身体全面的素质、 2、热身、放松、恢复、营养、 (1)运动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但能使提高身体核心部位温度、提高软组织(肌肉和结缔组织)的温度/柔韧度/弹性、增加关节液分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定部位的伸展,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2)运动后应注意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指在运动后通过肌肉韧带拉伸、呼吸调节等放松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韧带的应激反应回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有助于机体在运动的恢复。 (3)自我恢复与运动后营养 了解和懂得简单处理运动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了解如何去补充营养和那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恢复。 3、了解自己的身体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尽早发现一些不好的身体状况,尽早预防。 4、自我保护、学习 在安全的环境下运动,选择安全的运动环境和运动场所,选取不同的运动所使用的不同运动用具和防护装备,学习在不同环境下

不同项目中运动的知识技能。 5注意科学运动 包括五大要素,即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意识性,前三个要素对预防损伤较为重要。 全面性是指锻炼者应对体能进行全面训练,而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特定动作的反复练习。 渐进性是指锻炼者应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和增加锻炼时间,以防机体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运动损伤。 个别性是指锻炼必须因人而异。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不同,活动量和方法也应不同。 6、加强易伤部位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机体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根据不同部位进行针对行训练,例如,为了预防膝关节损伤,应主要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并对膝关节周围韧带进行静力对抗训练,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哺乳期妇女疾病预防与保健

哺乳期妇女疾病预防与 保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哺乳期妇女疾病预防与保健哺乳期保健对母亲和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哺乳期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一、乳头微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乳头裂伤,是由于婴儿吮吸用力及皮肤缺乏护理造成。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母亲哺乳时乳头疼痛难忍,影响哺喂。预防的办法:每次哺乳前,把乳汁挤出,均匀的涂抹在乳头及周围皮肤,使乳头周围保持光滑,婴儿吸吮时,就不容易损伤乳头皮肤,避免了乳头微裂的发生。乳头微裂的处理:发生乳头微裂后,暂时停止哺乳,在伤口皮肤涂抹乳汁,并把奶水挤出哺喂,伤口完全恢复后,再行哺乳,以免乳头微裂加重或继发感染。 二、积乳症。积乳常发生在乳汁过多的授乳方法不当的初产妇。其最初症状是产妇感到乳房肿胀、疼痛,乳房内能触及到一个硬块,乳房皮肤表面色泽可正常或微红。产妇发生积乳时还常常伴有发热症状,此时产妇若不能及时将乳汁排出,即有可能导致的发生。1.让尽早吸乳。如果生产后能让宝宝尽早与新亲密接触,并在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开始吸吮母乳,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得到含有丰富营养和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刺激母乳分泌的增多。由于宝宝的吸吮能力很强,小嘴巴特别有力,因此可以通过吃奶

这种方式来疏通妈妈的乳腺管,使乳汁排得更加顺畅。2.请吸奶器来帮忙。如果宝宝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用吸吮来帮助妈妈,那就应当选择一款吸奶器来帮忙。在挑选吸奶器的时候要注意其吸力必须适度,使用时乳头不应有疼痛感。建议选择有调节吸奶强度功能的自动吸奶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吸奶器的压力和速度。3.以宠爱的方式按摩。在洗净自己的双手后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轻轻地从乳房四周向乳头的方向按摩、挤压,这样做能帮助疏通乳腺管,促使皮肤水肿减轻、消失。在按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乳房的某一部位胀痛特别明显,可在该处稍稍用力挤压,排出淤积的乳汁,以防此处乳腺管堵塞,导致乳腺炎。4.选择宽大的乳罩做支托对于肿胀、下垂的乳房可以使用柔软的棉布制成宽大的乳罩来加以支托,这样不仅能改善乳房的循环、促进淋巴回流,还有助于保持乳腺管的通畅,从而减少乳汁的淤积,减轻乳房的胀痛感。注意,新妈妈不能戴过紧的乳罩,因为这样的乳罩可能会抑制乳汁分泌。5.冷敷和热敷在挤出部分乳汁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冷水外敷于乳房上,或使用冷水袋进行冷敷,均可起到减轻乳房充血、缓解胀痛的作用;而在哺乳前,可以用湿热的毛巾热敷乳房几分钟,随后配合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动作,使乳房和乳晕软化、减轻涨奶感,而且哺乳时应先喂感觉涨奶明显的那侧乳房。6.常用的民间小验方用包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_张新定

#运动保健#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干预* 张新定1黄良镇2 (11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海口571158;21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海口571100)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运动性猝 死的干预措施:如运动前体检,特别应重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识别运动中可能发生猝 死的高危人群和不宜参加竞技活动者;加强运动中、运动后的医务监督;预防过度运动与过度训练等。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流行病学;病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 Athletic Sudden Death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ZH AN G Xin-ding1H UAN G Liang-zhen2 (11P. E.Dep artment,H ainan T eache rs.Univ er sity,H aikou571158,China; 21P ublic P. E.Dep artment,H ainan I nstitute F ore ig n Economical Relations A nd T rad e,H aikou571100,China) Abstract:A plly documentatio n method to analyse and co nclude the def initio n of athlet ic sudden deat h,epidem-i o lo gy,patho geny and such kind of questio ns,and to ex plor e the int erventio n measur e o f athlet ic sudden deat h. Such as:pre-exer cise physical ex amination,w ith specia l emphasis on the car diovascular system funct ion,re- mo ve or ganic diseases,Reco gnition Cam paig n sudden death may occur in the high-r isk po pulation and should no t par ticipate in athletic activit ies;strengt hen the medical super vision;prevent excessive mov ement to ex ces- siv e training. Key words:at hletic sudden deat h;epidemio lo gy;pathog eny;preventio n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人数迅速增长,但运动中时有猝死现象发生,给人们心理上蒙上了浓厚的阴影。关于运动性猝死,国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而国内研究却相对较少。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诱发猝死的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探寻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干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运动性猝死的定义 1970年国际卫生组织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对猝死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国外学者M arom[1]认为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死亡;Chris[2]认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终止1小时内发病并导致的死亡为运动性猝死;Goldstain[3]认为运动性猝死是指症状起始后1小时内的死亡。我国有学者认为运动中或运动后,症状出现后30秒内死亡称为即刻死,症状出现后6~24小时内死亡称为猝死[4]。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界定上尚未统一,这将不利于对运动性猝死的研究。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5]。 2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分析 211运动性猝死的发病率 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就很可能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外调查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状况为:Ades[6]估计美国每年的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14/10万;Ko-skenvuo[7]报道芬兰1948-1972年入伍士兵运动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213/10万;Lynch[4]报道了10年中英国男士兵运动性猝死率每年为315/10 54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第4卷第4期2007年 *收稿日期:2007-04-03 作者简介:张新定(1968-),男,海南文昌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运动医学与健康教育。

运动损伤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在运动中发生损伤是很常见的,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5、重力休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