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情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如何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情境进行论述,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情境

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已经全面展开的国家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从课堂到课本,从课本到练习。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过程形式化,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认为要变“课堂语文教学”为“生活语文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处理是教学活动的蓝图,可以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课堂之上”。教材处理要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个情就是以学生为本,联系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1. 内化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题材老化,离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教师中心稿)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教师中心稿) 刁日莲 语文是学习交际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1> 语言是在人类的祖先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创造了语言文字并产生了语文教育,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并创造新的生活。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在普通的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2> 这句话触及了语文课的根本。我们的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要大大提高,这必然对读、写、听、说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开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辩论,调解,公文,联络业务空前繁忙;要求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效率,与从前书斋中吟诗弄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本文就是就语文教学

生活化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理论的探讨,目的在于阐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历史必然性,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略及发展方向。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个理论观点,他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3>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二)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一个人从幼儿牙牙学语就开始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说听,模仿着,积累着,不断的领会和应用,由学前到学龄,由小学到中学,参加社会生活和活动就越来越广泛,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发展起来。他们参加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谈话,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剧,读书报……一个人只要不离群索居,他就总会在社会生活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

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1. 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1.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1.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也是一项生活性较强的实用学科。 曹雪芹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经历、生活素材对于 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对于学生的学 习也有着科学的指导价值,可见语文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之间有着密切的 联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运用生活元素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也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加深学生 的学习感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 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1-0118-01 由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中很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 况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能够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 文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最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 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概述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主要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的语 文教学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生活事件等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学生 能够了解到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进而能够降低学生的 学习难度,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小学语文教 学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的效果,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1]。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在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着哪些的不足,教师通过及时的改正,能够确保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高效实施,提高其教学的质量 和水平,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主要与传统沉重、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相区别的。在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非常被动,无法高效率的学习知识,课堂上易紧张和焦躁,进而也影响到学生的 学习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主要就 是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运用轻松的话语、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笑话与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使学生能 够开怀一笑,进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 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2]。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 活化教学情境,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寓言故事内容,创设相应的学生 所熟悉的场景,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按照寓言故

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

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价值和意义 1.德育本身的特点使然。德育本身就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儿童之所以接受德育,根本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的生活。两者之前是一种存在和目的的关系。一方面,生活是德育的基础,是其萌芽和生长的源泉;另一方面,德育还存在于生活中,生活是德育存在的目的。 2.小学生现实状况的需要。7——12岁的儿童因为年纪和阅历有限,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健全,所以他们的道德行为多是来自于教师的要求,或者对他人行为的效仿。所以仅仅依靠道德知识的灌输,是难以获得良好效果的,只有让小学生听得见、看得到,才能加深他们对一些行为的认知、理解和感受。而如何才能创设出这种教学情境呢?那就是将德育还原到生活中去,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自省自律,身体力行,实现德育本身的目的。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 1.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架构。传统小学德育中,主要采用了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将教材中的道德知识灌输给学生,因为与生活的脱节,所以教育效果十分有限。现在倡导生活化的小学德育,也应该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革新。通过德育生活化的理论研究和实例总结来看,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模式体现出来。比如三八妇女节这一节日,就可以引入“感动?感谢?感恩”这一主题,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模式进行实施。课前阶段,要求学生注意记录妈妈的日常生活行为,回想她们都曾为自己做过哪些事情;“课中”阶段,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母爱全方位的感知和体验。如可以通过“相片中母亲”、“视频中的母亲”、“音乐中的母亲”等素材,让学生真切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他们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课后阶段,则是将获得的认识和体验还原到生活中去,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示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比如可以和妈妈一起观看自己成长的照片,在三八妇女节或妈妈生日时赠送一张自己制作的贺卡等。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下,德育认知和体验既是来源于生活的,又是应用于生活的,真正实现了德育的初衷。 2.丰富德育课程资源。首先是回归真实的道德生活。小学德育中之所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3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做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为习惯及合作沟通、创新能力发展等;最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及亲身体验。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乃至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1]。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捕捉围绕学生生活背景中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而发掘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内涵。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2.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圆柱认识的学习过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圆柱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摸一下身边的圆柱形物体,并让学生说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一些学生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如两个光滑

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18-10-08T15:12:49.78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作者:韩爱霞[导读] 本文就围绕小学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进行讨论,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第四小学272100 校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及德行的重要场所。在过往的教育教学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将关注点置于传授学生教材知识,而非给予培养学生德育知识的能力。对此,小学阶段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课堂。教师也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德育 教育不仅要从理论教学出发,还要与学科的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如此一来,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故此,各科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本文就围绕小学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进行讨论,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观中,就是简单地将学生当做容器,将德育知识一股脑倒给学生,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则代替学生的努力程度,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只能是个书呆子,没有什么学习的激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若没有必要的学习激情作为动力,则不可能有坚持学习的信念。德育教育就需要对学生的意志和情感进行探索,以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触及学生的真实需要,进而达成较好的教育效果。对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与学生的家庭、民族、国家等情感体验相结合,进行精心设计,并传递给学生相应的传统美德、道德及历史文化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2018年举办平昌冬奥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翅膀,为冬奥会形象进行设计规划,用自己的力量为运动健儿献上礼物。学生表现得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有人参与搜集资料,有人处理信息,还有人进行图片创意设计。同时,活动的形式也十分丰富,有班会演示,有少先队员活动,以及小组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也都尽己所能,将自己搜集、设计的图案、方案与大家共享,收获了一片好评,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在此次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地激发。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学校德育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育,这种封闭性且具有强制性的教育,对学生只要求学习道德知识,而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过多要求。在此,教师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将道德看作是学生主体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法的意义就在于,将道德生活的意义与主体生活行为意义相结合,融合在主体的生活里。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体现,而且也会真正成为生活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道德世界的自主选择者。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实现德育生活化。教师不仅需要成为学生良好的咨询者,而且要尽力做好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 三、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 教师也需要了解,学校的教学生活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操,需要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而德育教育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形成开放式的德育生活化。为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生活化环境,需要学校及社会、学生家庭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只有社会各界都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关爱、呵护,才能让学生有效抵御不良诱惑、负面新闻的影响。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一些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采取手段和措施,加以制止。而家庭,则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辅导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此,德育生活化必须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之中、生活之中,真正达到生活化的目的与原则。 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也需要了解到,除了为学生创设全方位生活化德育环境的重要性外,学校的育人环境也需要进行特别重视。德育生活化同学生生活、学习、玩耍的校园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标语等,来对学生的精神进行陶冶,情感予以启发。 对此,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地规划、精心地设计,为学生打造出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楼梯长廊、花坛草丛、墙壁版画等,来为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怀,促使着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教师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待形成的小学生们,就要更有耐心,并且寻求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最好能够促进德育的多角度、多层次教育目的的实现。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回归生活,并直面生活,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心尽力,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并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样本,进而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学科:语文 作者:姜超 单位:固镇县湖沟中学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应是一门?为生活?的艺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的观点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理论基础必然性 正文: 语文教学应是一门?为生活?的艺术,语文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会富有生机与活力。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1>语言是在人类的祖先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创造了语言文字并产生了语文教育,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并创造新的生活。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在普通的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2>这句话触及了语文课的根本。我们的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要大大提高,这必然对读、写、听、说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开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辩论,调解,公文,联络业务空前繁忙;要求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效率,与从前书斋中吟诗弄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本文就是就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理论的探讨,目的在于阐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历史必然性,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略及发展方向。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个理论观点,他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3>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二)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一个人从幼儿牙牙学语就开始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说听,模仿着,积累着,不断的领会和应用,由学前到学龄,由小学到中学,参加社会生活和活动就越来越广泛,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发展起来。他们参加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谈话,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剧,读书报……一个人只要不离群索居,他就总会在社会生活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不是暂时的,而是一辈子的。因此说?教育即生长?。 (三)在我们生活的环境,语言材料到处都是,语言学习社经常的,大量的,十分丰富,十分生动的;但这种学习又是自发的,常常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

《生活化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

状提出来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应是它的施教者——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观念要更新。我校作为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内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经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着较新的教学理念,愿意尝试,敢于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谈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育也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得到完美再现,让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逐渐贴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由作者的生活经验得来,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感悟,有的与学生的生活并没有相似之处。因此,教师要努力将课文内容还原,恢复文章的生活面貌,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将教学要求融入其中,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求,实现生活中学习、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DOI: 10.16657/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3317077.html,ki.issn1673-9132.2016.01.043 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接,进行有效导入 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有效载体。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课文内容分成三类,即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能够再现生活的、与生活相离甚远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主要目的,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促使他

们通过多种方面去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获得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提高。当学到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的课文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他们去生活中寻找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原型,并与文章中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对照。学习那些能够再现生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预习时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他们去熟悉、了解该事物,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在观察中所获得的结论与课文知识相互验证。如果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相离颇远,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在学习课文知识时,学生就会对文本产生一种差异化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影像资料等,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回味生活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文章,教师有时忙于指导学生字、词、句的分析,忽略了文章的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也非常枯燥,缺少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回顾,利用他们的记忆来激发学习兴趣。 如进行《猫》的学习时,如果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学生必定会昏昏欲睡,因为猫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物,他们对于猫的了解已经非常多了,有的学生家里还养着猫。但是,当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一联系,他们就会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安塞县第二小学高华丽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是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价值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加法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你们准备带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钱?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德育生活化现状及问题调查问卷一

小学德育生活化现状及问题调查问卷一 尊敬的老师: 您好!占用您一点宝贵的时间,请您和我们共同完成这项调查.您对这项调查设计的 问题最有发言权。您的真实的回答与想法将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谢谢合作! 大丰市南团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小组 2014年10月 您的性别( )、年龄( )、学历( ) 答题说明:以下选择题,在你认定的题号上划“√”,每题只能选一项。 1.贵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开设现状是: A开设 B有课本但不上课 C没课本也不上课 D不清楚 2.您认为贵校领导是否重视小学德育教研教改? A很重视 B较重视 C一般 D不太重视 E很不重视 3.您是否接受过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吗? A是 B否 4.您认为小学德育对小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影响: 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较小 E很小 5.既然在各科教学中已渗透着道德教育,那么您认为在小学中再专门开思品课是否有必要? A很有必要 B较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有必要 E很没必要 6.您认为现行思品课的目的在教材中体现的是否充分? A很充分 B比较充分 C一般 D不太充分 E很不充分 7.您认为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 A很充分 B较充分 C一般 D不充分 E很不充分 8.您认为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联系得是否密切? A很密切 B较密切 C一般 D不密切 E很不密切 9.贵校教师是否愿意承担《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 A很愿意 B较愿意 C一般 D不太愿意 E很不愿意10.您认为广大教师是否关心《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 A很关心 B较关心 C一般 D不关心 E很不关心 11.您认为贵校教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认真程度: A很认真 B较认真 C一般 D不认真 E很不认真 12.您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有无必要进行考核? A很有必要 B较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有必要 E很没必要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生活化策略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关注的焦点。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几乎是开创了中国教育生活化的先河。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目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中由偏重于单一的认知目标转向生活化多维目标教学。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的是知识技能,以知识为本位,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容易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造成一种误导,使学生只知道学习知识,而并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在生活化教学目标提出以后,我们关注的点将更加全面,尽可能地使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效用,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更好的发挥阅读教学寓学于乐,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须处理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阅读背景拓展阅读量,以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1.联系学生学校生活,使阅读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论文生活化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生活化教学论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将教材中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本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纪实录像。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和其他伙伴的身影时,个个表现的非常兴奋,大声叫着能看到的小朋友的名字。当看到又瘦又小的甲同学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不管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重的乙同学时,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又有部分同学大声说:“甲同学飞太轻了,根本压不过乙同学。”借助这一场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用眼观察轻重的能力。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苏果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上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中国。基础教育,担负着全面育人的重任。新一轮课改,目标即在于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最具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而在新课程改革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它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 基于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语文学习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阐明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联系生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感悟语文、体验语文,从而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我们要注重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起来呢?我是这样思考与实践的。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

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有生活才有正确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随着和煦的春风,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死背硬记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 在教学义务教育教材语文第8册的第一课《可爱的小蜜蜂》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蜜蜂的生活特点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学中,我却惊异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当我问学生:“你对蜜蜂了解多少?”学生除

了课文中所讲的,知之不多。特别是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时,我更是大吃一惊。我布置的题目是:请你用自己的笔画一画可爱的小蜜蜂吧!我看到学生画得太离谱了,有的将蜜蜂画成了蚂蚁,有的却将蜜蜂画成了小飞机。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对蜜蜂的感性认识非常有限。于是,我决定带学生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巧的是,刚好我班有一位同学的爷爷家养了几箱蜂。于是,我们一起去那位同学家的养蜂场所看了看。同学们亲眼看到了蜂箱中隔板上蠕蠕爬动的蜜蜂,看到了一个个精致的蜂窝……亲眼看到了蜜蜂,学生们非常兴奋,围着养蜂的老爷爷唧唧喳喳问个不停:蜜蜂怕冷吗?蜜蜂会逃走吗?被蜜蜂咬了怎么办?……热心的老爷爷一 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回来的路上,学生们显得很激动。当天晚上的日记,学生写得可生动了,有写参观过程的,有写参观所得的,还有的干脆就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什么这样的课最难忘了。接着,我趁热打铁,发动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蜜蜂。第二次再画蜜蜂,学生画的蜜蜂可传神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体验,这种获得是积极的、深层的。这种“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增进学生的发展。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