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015年武汉写字楼市场

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1628号 武汉天地平安金融中心3202-03室 邮政编码 430014 电话 +86 27 5959 2100 传真 +86 27 5959 214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1110691.html, 2015年武汉办公楼市场报告 作者:仲量联行武汉分公司目录 1.武汉办公楼市场概况 (2) 2.2015年武汉办公楼市场回顾 (3) 2.1办公楼市场供应分析 (3) 2.2优质办公楼需求解读 (6) 2.3办公楼市场租金走势 (10) 3.武汉办公楼市场展望 (12) 3.1.市场整体预期 (12) 3.2.市场格局展望 (12) 3.3.市场指标预期 (15) 4.总结 (17)

1.武汉办公楼市场概况 2015年武汉优质办公楼新增供应242,617平方米,累计总体量到达2,692,093平方米。其中新增甲级办公楼45,753平方米,乙级办公楼225,130平方米。市场吸纳反应良好,全年净吸纳量达到340,196平方米,推进全市空置率进一步降低,达到历史新低点18.6%。在租金方面,全市优质办公楼租金平稳增长,同比增长1.4%。甲级办公楼租金增幅明显,同比增长3.6%。 预计未来三年是武汉办公楼市场集中大量供应的小高峰,市场将由业主市场向租户市场偏移,整体市场进入短暂的调整期。预计市场整体各市场指标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进一步放慢,租金增幅受限。 武汉办公楼历年供应与需求概况

2.2015年武汉办公楼市场回顾 2.1办公楼市场供应分析 2.1.1 整体供应 办公楼供应平稳不及预期 截至2015年年底,武汉市优质办公楼总体供应达到2,692,093平方米,较去年年底新增供应24万平方米,低于2012-2014年的年度新增供应。原预期今年武汉可迎来5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由于开发商施工延期,新增供应平缓入市。个别商务区甲级办公楼供应不足,全市新增供应结构尚待调整。 武昌区在今年入市的几个优质项目填补了武昌区优质办公楼供应不足的缺口。自2012年开始,武昌区域保持年均25万平方米新增供应持续发展,追赶上了汉口的累计供应面积。至2015年底,武昌区的优质办公楼总体量超过汉口区域近18万平方米。 武汉办公楼历史新增及累计供应 数据来源:仲量联行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成都等26个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之争 26个以上的中国城市都以建立金融中心为目标——尽管专家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 么多的金融中心,但“金融区”依然是中国城市最渴望诞下的金蛋,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仍是中国城市最向往的未来之一。 “交易室有电影院那么大,800多名交易员坐在其中忙碌。我走进门,他们齐刷刷地回头看着我。”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关于1979年伦敦金融城的回忆——在当时的英国米兰银行交易室,中国人和女性都很稀罕。 伦敦金融城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城市金融区——这个英国人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 的地方,是真正的“城中之城”:它有自己的市长、法庭、警察,有金融、法律、媒体等足足百万专业人士;它外汇交易量是华尔街的两倍,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75%在金融城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这个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的力量中心”,普通市民喜欢这样介绍它:“在欧洲,它是唯一一个为别人打工还能每年赚上100万英镑的地方。” 1979年,没有多少中国人会想到英国金融城这般规模的金融区将出现在中国城市的未来规划之中。但30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人们的思维——上海的目标是国际金融中心、杭州的目标是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长沙的目标是中部金融中心、乌鲁木齐的目标是中亚区域金融中心、武昌的目标是江南金融中心、沈阳的目标是东北金融中心、广州的目标是金融硅谷、深圳的目标是与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形成共同体…… “目前全国20多个城市都要建立金融中心,事实上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融中心,哪怕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在中国也不会有二三十个,这里面就有一个彼此的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对《新周刊》说。 中国金融城的西安样本 英国的金融城是自然形成的聚集地——它最初只是商人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的地方,逐渐地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在这里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经济活动的中心。 中国的金融区更多是规划图上的未来——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拥有活跃的市场与庞 大的经济体量,却并不是每个将金融中心列入未来规划的城市,都具有在其区域上的绝对优势。更多城市的期待是,用金融区来带动城市的经济活动的繁荣。 央行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强调防通胀 打造金融街成都欲成为“西部的上海” 楼市飙升背后的金融风险 金融巨擘蓉城论剑成都冲刺“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成为外资金融“第四城”

3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分析1026178434

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分析 关键词: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分析 前言 年初,国家公布国内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武汉以960亿元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5,仅次于 沪、京、穗、津。武汉城市总人口排第7,目前经营面积5000就以上的商业网点167个,10000万就以上37 家;最大商业集团武商集团经营商品品种多达20万种,年销售接近100亿元。人均拥有商业网点营业面积高 达0.85就,直逼上海,接近国际发达城市一般水平。加上近期湖北省将作为全国两个现代商业流通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之一,这必将对武汉消费品市场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中部9城市圈目前已渐成规模,以武汉为中心,覆盖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 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城市的武汉城市圈简称“8 1”城市圈。来自武汉市商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8城市的商品净流入武汉市的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上升至20 %,净流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100亿元。在积极引入 的同时,武汉市的百货、超市、餐饮行业纷纷走出,目前在8个城市开设了39家商业网点。 在进入武汉的外资零售企业中,有大型综合超市(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仓储式会员店(如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便利店(如日本7-11)、超大型购物中心(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标准化食品超市(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 表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比较 2003 年2004年2005年预计 854960.6120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103.8104.2 超过1万就卖场(个)203750 外资商业门点(3000就以上)214560 MALL,成为武汉开发商的香饽饽 2002年,随着上海正大广场、深圳铜罗湾广场、厦门SM城市广场、大连和平广场、宁波天一广场、福州元 洪城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MALL陆续建成开业,MALL逐渐为市民所接受。2003年,武汉的MALL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以湘隆时代商业中心、大连万达商业广场、武汉销品茂为代表的商业地产,通过MALL 的形式迅速强占武汉商圈,王家墩中央商务区、龙王庙商业中心、永清商务区、汉正街改造、铜罗湾广场也逐一浮出水面,未来 3 —5年内,带MALL概念的购物中心总供应面积将超过200万就,武汉商业地产进入准 摩尔”时代。 与一般购物中心不同的是,MALL的特性不仅在于巨额资金的投入、投资周期长、极大的市场风险,在拿地开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092 武晓龙 学号:200930085226 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个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决定的战略眼光及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平衡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其系统性风险将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而不断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实现全球金融的平衡发展。 从国家和全球来讲,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 五、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要求 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金融工作局 二〇一六年

目录 一、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3)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3) (二)武汉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6) (三)武汉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总体目标 (9) (四)具体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1) (一)深化改革,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 (11) (二)促进融合,打造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3) (三)夯实基础,提升金融机构的集聚度 (15) (四)鼓励创新,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 (16) (五)积极探索,推进保险示范区建设 (18) (六)兼收并蓄,培育金融新业态 (19) (七)立足实际,推动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2) (八)合理布局,优化金融业空间结构 (23) (九)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5) (十)强化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26) 四、保障措施 (27) (一)健全机制,强化金融工作组织领导 (27) (二)创新体制,助力金融人才资源聚集 (27) (三)互利共赢,加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28) (四)互联互通,强化金融集聚设施支撑 (2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加快武汉市金融业在“十三五”时期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国家九部委《武汉市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专项方案》,《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武汉金融业经受了国内外经济波动的考验,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2015年,武汉市金融业增加值837.49亿元,同比增长19.71%,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5.0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393.1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135.31亿元,各项总量指标均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自CFC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2008年首次发布以来,武汉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稳中有升,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西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产生的背景 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股日趋高涨的“金融中心热”。由于各个主要城市都意识到金融中心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争当金融中心便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追求的重要目标。据统计,国内提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城市已有20多个,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发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呼声。在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中,又以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更为引人注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早已成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委市政府2008 年4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也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广东省和深圳市官方的口径,深圳将要建设的金融中心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即华南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03年以后天津则明确提出要“推进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在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给予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特权后,天津追求成为北方金融中心的热情更为高涨。 中国金融中心热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兴起一股有关金融中心的热潮,尽管具体原因很多,各个城市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但总体上考察,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设金融中心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对于该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外获得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拥有发达的金融业、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新加坡、香港等城市之所以世界闻名,之所以在世界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城市都

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_段世德

- 61 -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 2012年第4期(总第473期) NO.4,2012General NO.473 湖北要承担起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在于武汉能否迅速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发挥磁场效应实现经济资源的集聚。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实现大武汉的复兴,是武汉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一定支撑条件和基础, 雄厚的经济实力、宽松的制度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基本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一)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为了重新定位湖北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政策,批准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要将武汉建设成 将 极大优化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环境。尤其 是国家明确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正积极筹划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的“中三角”,合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力争实现与国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规划对接,作为关键节点上的武汉,没有强大的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将难以承担历史的重任,武汉金融地位的提升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毋庸置疑。 (二)湖北跨越发展与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同步,具备互利共赢的基础为了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湖北制定了跨越发展战略和“两圈一带”发展规划,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超常规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过程中没有金融支撑难以形成,跨越发展成果将给金融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跨越发展结合是能实现互利共赢的。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中,武汉城市圈作为发展的龙头,金融发展腹地广阔基础良好,2010年武汉城市圈GDP 达到了9505亿元,约占 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段世德 (湖北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430022) 摘?要: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是湖北跨越发展和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具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创新建设思路,坚持有所作为,通过经济发展夯实金融中心成长基础,结合区位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借助资源和政策形成特色金融,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早日建成。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特色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77(2012)04-0061-05… (11BJY024)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12-01-20 作者简介:段世德,男,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供职于湖 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研究方向为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BASEL3武汉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的分析解读雷生茂

Vol.9No.3 2012年3月 第9卷第3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r.20122010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开发布了第三 版资本协议,是继1988年7月、2004年6月之后发布的全新架构的协议性文件。它不仅对金融全球化趋势产生重大影响,势必也将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区域金融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一、巴塞尔协议:演进与创新 上世纪70十年代以来,先后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每次危机事件都给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引起全球专家的高度关注并一致行动。70年代初爆发银行信用危机,尤其是1974年德国赫施塔特银行以及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先后倒闭,引发世界金融动荡,促成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BCBS )的创建,次年库克协议隆重面世,标志着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协作机制与框架开始形成。成立30多年来,BCBS 协议文件的重大发布都与世界金融危机相关,银行业监管理念、监管规则不断地与时俱进。1988年7月BCBS 发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以下简称BASEL1),是由于80年代期间爆发了国际债务危机。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使泰国、印尼、韩国遭受重创,BCBS 很快出台《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并决定对BASEL1存在的缺陷进行重大修改,BCBS 先后三次(1999年6月、2001年 6月、2003年4月)向全球发布征询意见稿,终于2004年6月 正式通过新资本协议《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BASEL2)。 以BASEL2取代BASEL1,体现了BCBS 对协议规则的创新和发展。BASEL1的主要内容包括,银行业资本定义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信用风险风险加权资产涵盖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最低资本充足比率为8%以及核心资本充足比率为 4%。BASEL2新资本协议创建了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称为 第一支柱,在保留BASEL1全部规则要求的同时,增加了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引入先进的VAR 风险计量技术,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提供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提供了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提供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内部计量法,通过准确计量三大风险,以真实有效地反映最低资本比率要求。BASEL2将监 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列为第二支柱,市场约束列为第三支柱,二者共同作为第一支柱的补充,以支持第一支柱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有效性。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发酵成为全球金融危 机,给世界经济酿成巨大创伤,并引发局部性的社会动荡。这一轮危机的持续蔓延,暴露出BASEL2(新资本协议)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对于银行资本的定义不够严格、过于宽松;对于系统性风险、交易账户风险关注不够,忽略金融体系的整体监管,致使金融风险自局部向整个体系传递;对于金融创新的能力和速度估计不足,对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不够,致使表外业务风险不断积聚、系统性风险的暴露在所难免; BASEL2存在明显的亲周期效应。 二、BASEL3:主要新规则 针对本轮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BCBS 对刚刚开始实施的BASEL2进行重大改革,2009年发布新的系列监管报告,经过G20领导人峰会批准,委员会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发布第三版资本协议(简称BASEL3)。BASEL3的主要改革精神,突出了全球资本监管的数量和质量并重原则,反映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兼顾原则,推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新价值原则。 BASEL3新规则之一,是重新定义银行业资本。第三版资 本协议将银行业资本构成调整为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废除了BASEL2中用以缓冲市场风险的三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是指普通股,包括留存收益,监管要求普通股资本充足率达到4.5%,加上2.5%的留存缓冲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7%,并且所有的扣除项只能通过普通股资本扣除,因此强化了该项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一级资本由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构成,监管要求一级资本比例为6%,加上2.5%的留存缓冲资本要求,一级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5%。二级资本,要求在银行破产进行清算时能够吸收损失,一级和二级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要求仍然是8%,加上2.5%的留存缓冲资本要求,因而总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达到10.5%。 BASEL3新规则之二,是设置留存缓冲资本和逆周期缓 BASEL3:武汉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的分析解读 雷生茂,张国亮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引起了全球经济政治及其规则的重新洗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视危 为机、深入推进,武汉区域金融结构创新、规模发展成就显著。本文通过研读巴塞尔委员会第三版协议规则的主要变化,探讨分析武汉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深谋远虑,设计安全的危机防御基础,领先实施新规则的必要性。 关键词:BASEL3;区域金融;金融创新 42··

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财富、信息、要素的集散地,对于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最大的金融资本、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的集聚地,要有自由的交易环境、良好的金融传统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制度来予以保障,金融机构或企业在这里不应受到任何不正当的限制和歧视。是对我市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清晰定位,也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然要求。 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金融业在我市经济发展布局中的位置显著提升,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 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我市拥有分行以上金融机构71家,其中银行机构37家,保险机构23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机构7家,金融资产总计约5519亿元,从业人员4万余人,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开放度最高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各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XX年,我市银行机构本

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75亿元,增长15%。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4.9亿元,增长13.3%,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2.5 %和1148元/人。期货成交量24070万手,成交额5.22万亿元,分别增长21%和10%,分别占全国的53.6%和24.8%,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市场。大连石油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证券交易额1989亿元,增长171%。 国际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我市是入世后首批金融对外开放城市,目前已有外资金融机构21家,其中外资银行7家,代表处7家;外资保险公司2家,代表处5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第4个、国内唯一的培训基地在我市建成。荷兰银行入股银河期货,成为全国首家合资期货公司。我市与伦敦金融城就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六方面达成共识。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强化了金融监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期货业分别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了行业自律。组建了大连融达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至34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3%,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5%,整体经营实力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农信社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大通证券成功重整。华信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至10.01亿元,受托管理信托财产余额52.5亿元,各项指标名列全国信托投资公司前茅。 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开展治理金融“三乱”、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主要竞争目的。湖北省也是其中之一,现如今湖北省省委和省政府对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它也是湖北省的经济金融中心,它既有历史优势,又有交通优势,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如今这个重要发展战略的机遇期,正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绝佳地点。但是现如今武汉市还存在着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不足、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以及经济依托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有鉴于此,对阻碍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标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阻碍因素;解决对策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这一政策之中明确指出了加快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此外,因为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因此对于我国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在武汉市建设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區域金融中心的概念以及特征 根据金融中心的影响范围可以将之划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区域金融中心一般指的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的金融中心,它主要是在某个地区范围之内的金融机构集聚在一起、金融市场较为繁华、金融交易活动频率较高以及融通集散资金的功能较强,并且能够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产生计划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只在其所在地区才能够得以发挥出来,同时作为这个特定区域的金融交易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就是从该特定地区内将资金集中,然后再将这些资金之中的绝大部分应用到该地区建设工作之中。 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第一点就是它一定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其次第二点就是区域金融中心可以有效促进金融交易以及资本流通,同时区域金融中心之中还拥有便利自由的交易市场;最后第三点就是在区域金融中心内金融行业发展密度高,首先区域金融中心所在的城市必须是工商业发达的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该城市还要在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要拥有较高的地位,对于该城市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金融行业发展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 2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 2.1 历史优势 武汉市对于我国来说一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武汉市的汉口镇曾经也拥有一个在国内有着较大影响力的金融业聚集区,当时汉口镇也是一个金融重镇。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汉口镇就已经开始出现现代银行业和传统票号以及钱

金融中心年度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金融中心年度建设情况报告范文党的xx全会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市委X届X次全会也提出,要加快XX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提升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创新、开放、生态等金融要素集聚和辐射能级。这为我市做强金融产业,推动金融产业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划了未来、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XX要夯实金融业基础,补齐短板,加大创新,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方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 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XX金融机构门类在中XX最为齐全的优势地位。金融机构是金融中心建设的载体,XX加快建设XX金融中心必须要有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一是要做实做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支持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功能性总部,争取更多的银行总行来X设立XX中心、XX 中心、XX中心、XX中心。做大法人金融机构资本规模。进一步推动在渝内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提档升级,争取新设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国内法人总部。二是要大力扩展新兴金融机构门类。大力发展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私募

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等股权类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担保公司等准银行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消费类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类金融机构。三是要推动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传统金融业资金优势和新兴金融业风险识别优势,推动传统金融业与新兴金融业在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互补。 大力引进专业化特色化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XX 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XX加快建设XX金融中心,必须要在金融业对外服务中展现特色。一是要引进更多专业化特色化外资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扩大金融业开放的步伐,鼓励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专业能力的外资机构,与境内金融机构在渝积极开展股权、业务、产品、经营、技术等多领域合作。支持鼓励在信用评级、财富管理、消费金融、货币经纪、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二是要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业特色专营机构。要围绕在XX具有优势的产业或群体,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为其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具有产业特色、群体特色的专业化、专营化、专属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

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党的____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市委x届x次全会也提出,要加快xx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提升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创新.开放.生态等金融要素集聚和辐射能级。这为我市做强金融产业,推动金融产业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划了未来.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xx要夯实金融业基础,补齐短板,加大创新,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方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xx金融机构门类在中xx最为齐全的优势地位。金融机构是金融中心建设的载体,xx加快建设xx 金融中心必须要有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 一是要做实做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支持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功能性总部,争取更多的银行总行来x设立xx中心.xx中心.xx中心.xx中心。做大法人金融机构资本规模。进一步推动在渝内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提档升级,争取新设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国内法人总部。 二是要大力扩展新兴金融机构门类。大力发展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等股权类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担保公司等准银行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消费类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类金融机构。 三是要推动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传统金 融业资金优势和新兴金融业风险识别优势,推动传统金融业与新 兴金融业在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互补。大力引进专业化特色化 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xx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xx加快建设xx金融中心,必须要在金融业对外服务中展现特色。 一是要引进更多专业化特色化外资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扩 大金融业开放的步伐,鼓励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专业能力的外资机构,与境内金融机构在渝积极开展股权.业务.产品.经营.技术等 多领域合作。支持鼓励在信用评级.财富管理.消费金融.货币经纪.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 二是要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业特色专营机构。要 围绕在xx具有优势的产业或群体,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为其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 方案,提供具有产业特色.群体特色的专业化.专营化.专属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大力完善金融要 素市场特色功能,进一步增强要素市场集聚辐射效应。金融中心 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集聚地,也是要素资源的集聚地,要素交易 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 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委发[2014]12号 【发布部门】中共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2.28 【实施日期】2014.0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苏委发〔2014〕12号)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十二五”规划前三年建设情况评估 《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对接上海、服务苏州、延伸辐射”的区域金融中心。三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以既运用好金融工具,又发展好金融产业的基本思路,以五个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金融贡献度不断加大。2013年末全市金融增加值达960亿元,年均增长22%;

占GDP比重达7.2%,占服务业比重达16%,比“十一五”提高2.5个百分点,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二)金融机构不断集聚。2013年末金融机构总数超610家。银行业机构6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机构全部入驻,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全国第五;全国70%的保险公司、50%的证券公司在苏设立分支机构;备案创投、上市公司、小贷、担保、典当等机构分别占全省55%、30%、20%、20%、18%;中介服务机构约300家,金融服务后台约90家。 (三)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末,全市金融资产总量超3万亿,金融从业人员近6万人;银行业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贷款余额近1.7万亿,保费收入近270亿,均列全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九位;境内上市公司65家,位列全国第五,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总数全国第三。 (四)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苏州银行改制、东吴证券上市、东吴人寿展业,苏州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共设立或参股异地机构93个,业务渗透力显著提升。 (五)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2年,苏州金融环境指数在全国31个重点金融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和杭州。其中金融商业环境在全国排第5位,金融安全环境在全国排名第7位,在长三角地区均仅次于上海。 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产业基础雄厚,经济繁荣开放,创新动力充沛,金融生态优良,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以及“一行三会”出台的具体举措,为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当前我市金融业仍存在四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分支机构多、总部法人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少,机构趋同性强;二是资产总量多、单一法人资产少,贡献能力有限;三是业务种类多、特色服务少,业务同质化倾向明显;四是从业人员多、高端专技人才少,人才瓶颈问题凸显,与区域金融中心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最新区域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

大树底下好乘凉: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落子如飞 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凌厉姿态,长三角诸多城市按捺不住了。 近日,江苏省金融办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一份“共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作协议”,这场由江苏及南京主要领导主持的仪式上,达成了一个共同目标,即是在2020年,将南京初步建设成具有较强吸纳、辐射和拉动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根据共建协议,江苏省与南京市双方将在规划、人才、体系等11个方面展开合作。 记者获悉,在苏南,除南京外,制造业密集的无锡、苏州,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浙江也不甘寂寞。最近,宁波在上海专门举办一场融入上海“双中心”建设的推进会。39个金融与海洋项目达成,总金额430亿。在金融合作上,宁波亦从上海引入了光大证券、上期期货、东来股权投资等一批上海知名金融机构进驻。 与此同时,宁波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动工建设。 不仅如此,记着获悉,浙江同时规划了杭州、温州三大金融中心,寄望推动当地金融发展。 苏南角力 日益繁荣的南京河西,枕戈待旦的45号地块9月将启动这座城市新的金融猜想。

据悉,根据规划,这里将如上海的陆家嘴一样,成为南京金融业的物理承载空间,这座高标准的金融城寄望建成华东最大之一,2013年年底全部建成,2014年投入使用。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谈到南京金融中心时曾表示:“打造一个错位上海、辐射中西部的泛长三角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重大战略举措。” 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合作协议共建措施有11条,包括支持南京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南京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支持整合南京产权市场、技术市场资源,组建南京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展区域性柜台交易等等。 江苏省社科院人士表示,苏州制造业及经济底子雄厚,这两座城市此前就在暗中较劲。 南京市金融办人士透露,根据南京的规划,其也力争到2015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20%,在GDP中占比重达到10%左右。 据悉,随着2010年浙江的泰隆银行在苏州设立江苏省的第一家分行,目前苏州银行存贷款已突破万亿,并聚集了近450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47家,保险公司56家,证券营业部60家,列入行业管理的担保公司104家,小额贷款公司50家。 按苏州政府的规划,希望到2015年将金融资产翻一番,金融增加值由2010年的482亿元提高到12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的16.5%,占GDP比重的7.5%左右。 浙江发力

武汉商业地产及商圈发展全面分析报告

武汉商业地产及商圈发展全面分析报告 前言 年初,国家公布国内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武汉以960亿元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5,仅次于沪、京、穗、津。武汉城市总人口排第7,目前经营面积 5000㎡以上的商业网点167个,10000万㎡以上37家;最大商业集团武商集团经营商品品种多达20万种,年销售接近100亿元。人均拥有商业网点营业面积高达0.85㎡,直逼上海,接近国际发达城市一般水平。加上近期湖北省将作为全国两个现代商业流通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之一,这必将对武汉消费品市场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中部9城市圈目前已渐成规模,以武汉为中心,覆盖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城市的武汉城市圈简称“8+1”城市圈。来自武汉市商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8城市的商品净流入武汉市的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上升至20%,净流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100亿元。在积极引入的同时,武汉市的百货、超市、餐饮行业纷纷走出,目前在8个城市开设了39家商业网点。 在进入武汉的外资零售企业中 , 有大型综合超市 ( 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 ) 、仓储式会员店( 如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 ) 、便利店 ( 如日本 7-11) 、超大型购物中心 ( 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 ) 、商品批发集散中心 ( 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 ) 、标准化食品超市 ( 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 )。 MALL,成为武汉开发商的香饽饽 2002年,随着上海正大广场、深圳铜罗湾广场、厦门SM城市广场、大连和平广场、宁波天一广场、福州元洪城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MALL陆续建成开业,MALL逐渐为市民所接受。2003年,武汉的MALL 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以湘隆时代商业中心、大连万达商业广场、武汉销品茂为代表的商业地产,通过MALL的形式迅速强占武汉商圈,王家墩中央商务区、龙王庙商业中心、永清商务区、汉正街改造、铜罗湾广场也逐一浮出水面,未来3—5年内,带MALL概念的购物中心总供应面积将超过200万㎡,武汉商业地产进入准“摩尔”时代。 与一般购物中心不同的是,MALL的特性不仅在于巨额资金的投入、投资周期长、极大的市场风险,在拿地开发之前必须“招商先于设计”,更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营销模式,MALL要求开发商具备广泛的商家联盟,每个MALL城至少具备3—4个旗舰商家,这显然增加了开发的风险及难度。而目前绝大多数开发商显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对经营并不在行,因此大型Mall的收益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沦落为小商品集散

金融中心建设发展

金融中心建设发展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概述;上海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上海新跨越,着力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金融机构密集和社会货币资本的集中、灵活的金融周转促进了上海的兴旺 巨额的国际贸易是上海金融发展与兴盛的基础、银行信贷在支持民族工业中的杠杆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关键词]金融中心形成发展 [论文摘要]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开放口岸以后,外贸中心迅速北移,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并随之而形成全国的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上海经济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对于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的若干看法。并就上海今后的发展给出了个人的理解。 一、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概述 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开放口岸以后,外贸中心迅速北移,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并随之而形成全国的金融中心。 近代上海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典当、钱庄、银号、票号、外资银行、华资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运用各种不同的业务方式,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要,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价值形态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 现在,上海正在向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方向努力,在这期间,除了对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横向研究外,纵向地对旧上海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研究,也是一项极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二、上海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众所周知解放前上海是旧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中心当时主要特征是:(1)金融首脑机关集中在上海;(2)社会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3)金银、外汇的总汇,货币发行的枢纽;(4)全国利率和金、银、外汇行市以上海为转移;(5)银行经营各种金融业务,运用多种信息工具;(6)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总的来说,过去上海金融业务活动经验丰富,金融知识和技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只要撇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是有许多地方可以借鉴的。 (一)金融机构密集和社会货币资本的集中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诞生,为我国开办新式银行做了先导,随即,一大批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