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presentation: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6)、呈现词组: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强调这些过去式的发音。/t/, /t/, /d/, /d/, /id/。

(7)、Activity one: Bingo!

3、practise:师生问答。(语言内容,媒介)

Activity two: 摘苹果游戏

教师领读 Let’s learn部分。

4、production:

Let’s find out.

(1)、教师通过CAI出示图片,提问:

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nd?

板书并认读:do-did, water-watered.

(2)、教师问几个学生:What did you do?

5、progress:

Do a survey。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并做好记录。

完成后上台进行解说。

填入所缺的单词。

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练习。

回家朗读课本Let’s learn部分,抄写词组。

板书设计:

last weekend watch-watched wash-washed clean-cleaned

play-played visit-visited do-did water-watere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atched TV.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够用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进行简单的提问,如:Did you clean the room? Yes, I did. / No, I didn’t.

3、能够听懂并完成Let’s try部分的联系。

4、能够运用新语言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5、了解Good to know当中的标志的意思。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动词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识记help的意思。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At the zoo

(2)、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presentation:

(1)、Activity 1

(2)、Let’s try.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

T: What about Chen Jie?

Let’s talk

设计主情景“我是小小侦探”

(1)、“谁打扫了教室”

教师用课件动画形式出现一个明亮干净的教室。

出现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John。

Look, our classroom. It’s very clean and tidy. But who cleaned it. I don’t know. I want to thank him.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him?

J: I can help you to find him.

John跑了出去,碰到了Sarah,John就问Sarah.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arah: Hmm! I watched TV.

John跑去问了Wu Yifan.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mm! I played football.

3、practise:

板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学生朗读。教师头带John的头饰T: Look, John come to our class. He wants to find who cleaned the classroom last weekend.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 I …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2: I …

T: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help,并朗读。

(2)、Activity 2

(3)、Activity 3 Make the chant.

4、production:

找到了”

5、progress:通过课件展示John和Zoom的对话。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Z: I played football at school.

J: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n the classroom?

Z: Yes, I did.

J: Oh, Zoom. You are great!

听录音,跟读书本对话。

学生一起朗读对话。

作业设计:(1)、对话操练:Let’s find out. p28

(2)、完成活动手册相应练习

(3)、Good to know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

2、能够了解双元音音标/ /、/ /、/ /的音与形,能够读出例词并选择音标与单词和配图正确连线。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内容,学会描述自己或询问他人的周末生活。

2)was, busy, It was …’s birthday.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Let’s sing: The days of the week.

(2)Ask and answer: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 did) …last weekend/ yesterday.

结合单词卡片复习所学的四会单词,可让学生进行快看快拼的比赛。

2、presentation:

(1)Let’s learn.

从上面的问答中,老师总结并板书呈现:busy, … was busy last weekend.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提出更细节性的问题:

T: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A: I (did)…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T 根据学生A的回答,再向其他学生提问:

T: What did A do 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引导学生将第一人称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进行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个)以短语形式填入课前准备好的表格中。见附录。

②完成表格后,T 再次重复:

A was busy last weekend.

③根据板书及表格,引导其他学生以:

××× was busy last weekend.

为开头转述其他同学上周周末的活动。

(2)Presentation of the sentences

① T: A was busy last weekend. B was busy last weekend. And Wu Yifan was busy last weekend, too.(可用课件展示)

② Now, let’s listen to the short passag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T 可根据段落内容顺序设计问题)

A:What did Wu Yifan do Saturday morning?

B: Whom did he visit? Why?

C: What did they do together?

D: What did they do in the evening?

E: What did Wu Yifan do Sunday morning? With whom?

F: What did Wu Yifan do in the afternoon?

③听完两遍录音,学生可以同桌讨论并回答问题。如果有不同答案,大家一起讨论,寻求最佳答案。

3、Pre-reading:

听音跟读,再齐读。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Finish the sentences”. 再进行组内讨论并校对答案。

1) Let’s play

T: Look at the calendar. Today is ( date ).

Yesterday was (date).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 I (did) yesterday.

4、In-reading:

Activity 1 :滚雪球

5.post-reading:

Pronunciation

(1)听音模仿. 教师要以夸张的口型带学生跟读。

(2)认读双元音音标。/ / , / /, / /.说明音标与字母的区别和联系。

(3) 拼读单词。老师请学生自己拼读并读给大家听。

(4) 读单词,连线。

(5) Activity 2: Play basketball

作业设计:(1)用词组或短句来描述自己爸爸或妈妈上周末的活动情况。

(2)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四会词组: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2、学会用句型What did you/ (name) do last weekend/ yesterday? I(name) (did) last weekend/ yesterday. Did you….? Yes, I did. 来进行问答并完成Task time的表格。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四会词组,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教学难点

掌握四会词组,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五张词卡及A部分所学单词。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 Free-talk:

T: What day is today?

A: Today is…

T: What day was yesterday? (强调 yesterday)

B: Yesterday/ It was…

T: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C: I (did)…yesterday. ( 用前几课时已经学的词组)

2) Chain-drill:

C: I (did)…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D: I (did)…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 F…( ask the teacher)

T: I went to a park yesterday.

2、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继续Chain-drill,由T 引出并出示新授词组:went hiking.

(2)学生已经了解了go 的过去式后, T 边用I went ( 这个动词用动作表示)yesterday.表达自己昨天去做什么了,边做动作.让学生帮老师说出: went swimming, went fishing.

(3)Ask and answer:

A: T ask and Ss answer.

B: S1 ask and S2 answer.

C: S3 ask and T answer.

由此,T 引出新授词组: read a book.

(4)自编chant. Chant together.

(5)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went, read.

(6) Reading in 2 parts: T say the phrase loudly, Ss say it lowly; T say the phrase lowly, Ss say it loudly.

Practice:

通过各种游戏,操练所学词组

Activity 1 找搭档

Activity 2 我是侦察兵

Activity 3 记忆大挑战

3、practise:

1) Pair work

A: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Did you …?

B: I (did)…/ Yes, I did.

2) 在问答过程中完成书中所示的表格.

3) 邀请几组同学到前面汇报调查结果

4、production:

1) Ask Ss to describe each picture with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I (did) yesterday/ last weekend.

2) Listen and circle.

5、progress:

Check the answers.

作业设计:(1)完成活动手册相应内容。

(2)课后继续交流同桌的周末或前天的活动信息.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理解并询问他人在过去时间里干了什么事情。

2、掌握句型: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No ,I didn’t.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To mast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 structures:

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No ,I didn’t.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 Hang-man game

(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read books)

(2) 游戏Bingo

(3) Let’s try听对话,选择图片

2、presentation:

A. chant

(1)教师用课件呈现chant

(在课件上出现几幅图片NIGHT PARK JUNE等,然后在YES的地方出现一个人)

(2)学生二人小组说唱书本上的chant

3、practise:学生用手头的卡片自编一个chant

4、production:

Let’s talk

(1) Listen and do

(2) Look and answer

(3)Listen and read

5、progress:practice

Activity 1.Let’s find out

Activity 2 The story of Zoom

Activity 3 Guessing

作业设计:

1、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听录音,做活动手册。

2. 根据情景编对话。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综合运用动词的过去时。

2. 阅读理解故事

过程与方法:能在活动中恰当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动词过去时的读音及不规则动词的变化

2 阅读部分的理解和有限度地再现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Sing the song: at the zoo

2、Presentation

A: Activity 1 Memory testing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shopping.

I went shopping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I went shopping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3、Pre-reading:

比一比,谁说得最快。(见表格1)

请两个学生上来,背向黑板,教师说出表格中任意一个词组,学生就说出与之对应的词组,败者换其他人,再与胜者比赛,看看全班谁说得最快。

C: Text A. 看图跟读课文。

4、In-reading:

教师提示总结:

was / walked / studied / read /went

/saw / jumped / swam / returned

D: Activity 3 无字的故事书

E: Exercises

(1)Finish the sentences

(2)Number the sentences

Comprehensive activity

5.post-reading:

story time

1. Two students a group and discuss the story.

2. Ask the questions:

(1)What did Zoom do on Saturday?

(2) What did Zoom do on Sunday?

3. Listen and read the story

作业设计:

Mini role-play

Prepare and act out their stories in roles.

板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

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 记不要求书写二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2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四需注意的问题1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2教师的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0年春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描写人物文章的特点。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设计意 图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写人记事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 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 物特点;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会通过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会的方 法说明身边事物的特征。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 灯草》,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 人物特点的?【出示课件2】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①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严监生爱财胜过生

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②《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是通过记叙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教师小结: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板书: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出示课件3】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板书: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了解描写技巧。【出示课件4】 ①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②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③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④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⑤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⑥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⑦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