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化常识大赛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大赛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大赛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大赛试题

高三年级古代文化常识大赛

1、下列词语不表示谦称的是:( )

A、某

B、执事

C、不佞

D、朕

2、“永乐大典”是 ( )

A、乐曲名称

B、祭祀名称

C、官职名称

D、类书名称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5、“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6、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7、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8、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2、《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

A、名 B 、字 C、号

13、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4、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期颐

B、耄耋

C、百年

1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7、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8、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1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2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21、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 )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

A、欧阳修

B、欧阳洵

2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24、“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

B、战场 C 、戏台

25、《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 B 、《史记》 C 、《三国志》 D 、《左传》

26、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A、东

B、西

C、南 D 、北

27、“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28、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

A、丝

B、竹

29、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30、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31、“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32、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33、会试录取的考生被称作:()

A、秀才

B、举人

C、进士

D、贡士

34、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35、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36、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37、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千字文》的是:()

A、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B、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C、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D、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38、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

A、玄

B、皂

C、青

D、苍

3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以右为尊,座次也是这样。

B、先秦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大类,太学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西汉开始设立,生员皆称太学生。

C、战国时,秦晋两国几代通婚,故称“秦晋之好”。

D、再拜的意思是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40、“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41、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

A、王安石;

B、寇准

4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43、明代进士选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训课庶吉士者叫()

A、博士

B、教习

C、经师

D、训导

44、下列不属于食器的是:()

A、鼎

B、镬

C、缶

D、俎

45、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46、《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7、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48、“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49、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联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50、《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 )

A、乌

B、巫

C、肖

D、萧

51、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

A、戊

B、戍

C、戌

52、“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53、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4、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

A、十个

B、十二个

5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56、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57、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5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59、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0、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

A、鹤 B 、鹅 C、鸡 D、鱼

61、下列属于农历七月份节气的是 ( )

A、芒种

B、小满

C、处暑

D、大暑

62、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63、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64、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A、鼓

B、锣

65、下列不属于六畜的是:()

A、马

B、鸭

C、鸡

D、狗

6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67、稷是小米,又称()

A、黄米

B、谷子

68、“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A、为政清简 B 、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69、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70、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左传》

B、《四库全书》

C、《战国策》

71、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 、李广

72、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73、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

A、有关 B 、无关

74、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 、颜回

75、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

7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77、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

A、杏月;

B、桃月

C、榴月

D、荷月。

78、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泾渭分明。

79、“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80、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C、司雨之神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四大名著 1.《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善弄权术。 2.“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吟的(《葬花吟》)。 3.“一个是阆lánɡ苑yuàn仙葩pā,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名著)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是指(是林黛玉) 4.《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 5.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6.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其性格特征是(慷慨大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8.“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说的英雄是(武松),其性格特征是(武艺高强,崇尚忠义。) 9.“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是(吴用),性格特征是(足智多谋)。

10.《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英雄排座次,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11.《水浒传》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12.《水浒传》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1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将,天罡星共(三十六人),地煞星共(七十二人) 14.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杨慎,字升庵) 15.《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忠))、(华容道义释曹操(义))、(温酒斩华雄(勇))、(水淹七军(谋))、(败走麦城(傲))。 16.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人在曹营心怀故主刘备)) 1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A 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修订稿

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古代文化常识试题精选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

古代文化常识大赛试题

高三年级古代文化常识大赛 1、下列词语不表示谦称的是:( ) A、某 B、执事 C、不佞 D、朕 2、“永乐大典”是 ( ) A、乐曲名称 B、祭祀名称 C、官职名称 D、类书名称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5、“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6、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7、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8、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2、《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 A、名 B 、字 C、号 13、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4、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期颐 B、耄耋 C、百年 1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7、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8、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1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2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模考真题7

2018届语文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选编(七)初稿 编制:李珍和审核:高二语文组①包科领导: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2.下列读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A.“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宋时亦有节度、观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职调动,文言文中类似的还有“调”“徙”“出”“行”“判”“权”等。 C.“敷文阁”是南宋绍兴年间建的一座阁楼,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种作品,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D.“铭”在本文指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章。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 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11月)联考语文试题]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8.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克赛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命题人:长兴岛高级中学魏曼丽 2016.01.20 1、下面不是以职业来称呼其名的是() A、庖丁 B、师襄C孙膑D弈秋 2、“期颐”是古代表年龄称谓的词,它指多少岁?() A、五十岁 B、七十岁C 八九十岁D百岁 3、不同的朋友关系,称谓就有不同,其中“竹马之交”指() A、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B、患难时结交的朋友 C、从小一起长大的异性朋友D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4、下面不是指百姓的称谓有() A、布衣 B、朱门 C、氓D黔首 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称为“家兄、家姐”, 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该怎么称呼()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C、息弟、息妹D 高弟、高妹 6.《论语?为政》孔子说“而立”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A、20 B 、30 C 、40 D 、50 7.()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A大将军B军机大臣C上大夫D参知政事 8.()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A丞相B学士C尚书D上卿 9.以下哪一个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 A告老B乞骸骨C左除D致仕 10.哪一个表示官职提升() A起B擢C补D夺 11.哪一个不表示“兼任”() A兼B摄C署D辟 1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拜”

什么意思?() A授予官职B升职C降职D平职调动 1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14.科举考试中把考生的姓名糊没称“弥封”,它初始于:()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15.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兀”,哪场考试不是科举考试() A乡试B会试C殿试D朝试 16.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 何时?:() A隋朝B宋朝C唐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及答案

高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 《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 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 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 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 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 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 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 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 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 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 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 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题(带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D《论语》不是六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D 应为“五人为伍”。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