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20160117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20160117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20160117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20160117

7,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11,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答: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1)户、礼、兵、刑(2)竹、梅;兰、菊(3)先帝、先考、先妣、先贤

2,(1)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2)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3)姑苏、维扬、临安或武林、东京3,B

4,C

5,①史册②男子③妇女④故乡⑤祖国⑥法律

6,C

7,A 以“神器”喻老师,错

8,D 布衣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竹马之交,这些词语虽都表明有交情,但不一定很深。

9,A

10,D ④元宵②寒食③七夕(乞巧)①中秋

11,①七夕(乞巧)②寒食③清明④重阳

12,①D、②B、③A、④D、⑤C、⑥D

13,年份有:改元景炎(单答“景炎”不算对)、淳熙丙申(单答“淳熙”或“丙申”都不算对)

日子有:至日、戊申、晦(答“戊申晦”也算对)

时辰有:五鼓

评分标准:

答对一至二个不给分,答对三至四个给1分,答对五或六个给2分。答错两个扣1分,扣完2分止。14,B

15,C

16,C

17,D

18,(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笔墨纸砚(3)榜眼探花(4)乙亥丁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19,(1)泰山华山嵩山(2)经史子集(3)旦净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20,C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改) A .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 .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限。 C .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D .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丁度字公雅。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庆历中,副杜衍宣抚河东..。未几,擢工部侍郎.. 、枢密副使。后二年,卫士为变,度曰:“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请付外台穷治党与。”(节选自《宋史·丁度传》,有删改) A .“大理”是官署名,掌全国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在九卿之列。 B .“河东”指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黄河流经山西省境,由北而南,故称。 C .“侍郎”,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D .“社稷”常用作国家代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索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举秀才..,除郎中,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寻以破曜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以功转骠骑大将军、左仆射...。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对曰:“……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和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1.下列对古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写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课”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深渊、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答案:A(“布衣”是指平民,非读书之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庶母”“庶弟”等 C.“大理”古代掌刑法的官。隋置大理寺卿、少卿、北齐置大理寺,历代相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制事”“制政”“修政”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答案: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署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廷有关的证据 答案:B(“藩镇”是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 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武帝是皇帝的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指代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那个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最高行政长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A 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 1.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书”,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谥号,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 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4.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有时指一种文学体裁,有时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年号,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6.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古代文化常识大赛试题

高三年级古代文化常识大赛 1、下列词语不表示谦称的是:( ) A、某 B、执事 C、不佞 D、朕 2、“永乐大典”是 ( ) A、乐曲名称 B、祭祀名称 C、官职名称 D、类书名称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5、“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6、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7、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8、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2、《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 A、名 B 、字 C、号 13、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4、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期颐 B、耄耋 C、百年 1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7、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8、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1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2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习与答案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6.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 ?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花中 四君子”是指梅、、竹、。 C .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 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 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 ?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 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 .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 十岁叫,六十岁叫。 C .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扬州叫,杭州叫,开封叫。 3, 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 娟”、“桂宫”等。 B .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 .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 .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 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 打扰斧正指教包涵 B . 劳驾打扰赐教斧正 C. 打扰斧正包涵指教 D. 包涵打扰赐教斧正 5, 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②“须眉”代 ③“巾帼” 代 ④“桑梓”代⑤“轩辕”代—⑥“三尺”代—6, 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可作为成年女子 的谦称。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 的中午12点前后。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7, 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 .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 “夫子” “师” “先生”“神器”。 B .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 “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 “圣旨”“谕旨”“上谕” 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 《礼》《易》《春秋》。 D .《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 《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 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 .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 (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 .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变徵,声调悲凉。 C .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 三,季是老四。 D .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竹马之交都用来形容 交情很深。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 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 .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 .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 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 .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 ②③① 11,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答:①②③④ 12,古人文集题名(A)或称作者的字或号,(E)或称其谥号, (C)或称其官职,(D)或称其籍贯。分别指出下边六种文集属哪一类。( 18,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1996年全国高 考题) (1)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文房四宝"是对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 四 种文具的统称。 (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 第二、第三名分另寸称为_____ 禾廿_______ 。 (4)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年,1996年是农 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____ 年。 19,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2分)(1997 年全国高考题)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 总称,即东岳、南岳衡山、西岳、 北岳恒山、中岳。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 照、、、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 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 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卑职知罪” 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D.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皇太后。一般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皇帝在位活着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 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 “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 (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 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4.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 “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 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6. 7.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7.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8.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9.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10. 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11.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2. 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13.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 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 14. 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 15. 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 中时。( ×)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6.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17.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8. 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 19.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 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20.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 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21.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2.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23. “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4. “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

古代文化常识小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小练习 一、正误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90分) 古代文化常识一一山川与地理 1.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 2. 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 之北。() 3. 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 “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4.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 5.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6. 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 就是此意。() 7.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8. 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 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9. 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 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0. “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 古代文化常识一一政区与官职 11.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12. 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 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13.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 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14.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15. 古代“下车” 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16. 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17.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18.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19. “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 一词。() 20. “出”在古代一般是指朝廷的官员到地方就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

1.下列对文化常识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百雉指得就是城墙,在此指城墙得高度。雉指得就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得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就是保养盔甲兵器得意思。 C。诗:文学体栽得一种,通过有节奏与韵律得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就是《诗经》得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得记事散文。 2 .下列对文化常识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得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就是手执符节得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得时候,皇帝授予她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与权力得象征、 C。“屯田”就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得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与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得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得人、劫后余留得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得百姓。 3.下列文化常识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诏就是天子下达臣属得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得“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得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得君主。 4。下列文化常识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就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就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得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瞧,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5。对文化常识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卜筮就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得两种方法,就是古代巫术得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得宗教人士,对年长得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就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得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得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就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就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6、下列文化常识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古代文化常识”针对训练

“古代文化常识”针对训练 一、考点对点练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 .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 .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 .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解析:选C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 .“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 .“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 .“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解析:选D D 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 [注]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 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 、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 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徙而北流者数里。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 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月的长度。 B .“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及答案

高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 《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 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 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 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 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 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 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 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 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 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 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 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