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文解字》目部字

《说文解字》目部字

《说文解字》目部字
《说文解字》目部字

浅谈《说文解字》目部字

摘要:眼睛是人类至关重要的器官。古人很早就发现眼睛的重要性并且对于人的眼睛的各种形态眼神等都作了细微的观察,其体现在《说文解字》目部字中记载的大量例字就足以说明。本文试从眼睛的指称、对眼睛的形容、与眼睛相关的动作、表示眼睛毛病等几个方面来一起探讨古人对于眼睛的解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目部字;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汉语文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词汇范畴,有着独特的负载文化信息的方式,其象形表意

的特点传达出汉民族认知世界的独特文化心理,其形体之递嬗,意义之变迁又与它赖以存在的文化的特点血肉相连。①以《说文解字》所收的目部字为例,就足以反映古人对于眼睛作了心思缜密的分析。目部字总收录119(含新附字6个)个字,这119个字有的是指称称眼睛的不同称呼,有的是跟眼睛有关的部位的称呼,有的是反映不同姿势或角度的甚至是不同神情的观看等等。以下就是按不同类别介绍《说文解字》的关于眼睛的记载。

1、眼睛本身

目:《说文解字》:“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②这说明此字是个象形字,像眼睛之形。且字体中主要突出人的眼珠部分用来表意。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摘要:本文选取了《说文》中的三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关键词:《说文解字》互训走趋柱楹完全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解释字义的字书。许慎总结了汉代人训释字义的成果,体现在《说文》中,其训释方法主要有三种:互为训释,推索由来,标明义界。“互为训释”简称“互训”,它的表现形式是甲、乙两个词语互相训释,以乙释甲,又以甲释乙。《说文解字》木部:“柱,楹也。”又“楹,柱也。”由于判定标准不同,《说文》互训词的数量有争议,而互训词之间彼此相互训释字意,也是同义词。互训词之间绝大部分并不是等义词,浑言则同,而析言则异,所以它们往往在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法搭配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说文》中互训词以动词、名词居多, 形容词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每个词性各选取了一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 一、柱楹

柱,(小篆)《说文?木部》楹也。从木主声。《广雅》云:“楹谓之柱。”《说文?木部》(小篆),楹,柱也。从木盈声。从以上解释来看,柱和楹都指的是屋柱即支撑屋宇的独立构件。仔细分析,他们的在范围程度等方面有区别。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柱,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徐锴曰:楹之言盈,盈盈对立之状。柱,段用了声训,强调柱指的是古代建筑支撑整个屋子的主要部件。《前汉?成帝纪》:“腐木不可以爲柱。”《书?禹贡》:“东至于底柱。”而徐锴也用了声训,盈盈对立状侧重的柱子的挺拔直立,因而一般放在厅堂前更好看。《释名?释宫室》:“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如《春秋?庄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左传?成公六年》:“授玉于东楹之东。”《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 从意义所指的范围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柱”是房屋所有柱子的通称。《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 不中,中柱。”《柳毅传》:“柱以白璧。”《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而“楹”本义是厅堂前部的柱子。古代的房屋一般坐南朝北,正门外的两根大柱立于东西两侧,称东楹和西楹。《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过年过节或逢婚嫁等喜事一般就将对联贴在东西两楹上,称“楹联”。从词汇学角度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說文解字》540部首小篆字形和難字注音表 說文解字弟一 1.虔一。 2.蚌丄(上)。 3.訐示。 4.凰三。 5.副王。 6.動玉。 7.敝玨( 珏),jue2。 8.敗(氣)[气]。 9.敘士。 10.斬丨,gun3。11.晝屮,che4。12.梯艸,cao3。 13.焚蓐,ru4。14.煮茻( ),mang3。 說文解字弟二 15.犀小。16.猴八。17.琨釆,bian4。18.痞半。19.發牛。20.腕犛,li2。21.腎告。22.腆口。23.幹凵,kan3。24.廉吅,xuan1。25.慈哭。26.想 ( 走)。27.溪止。28.煆(撥)[ ](癶),bo1。29.牒步( )。30.獅此。31.瑚正。32.瑁是(昰)。33.當辵(辶),chuo4。34.跳彳,chi4。35.鉅廴,yin3。36.閘?,chan1。37.隔行。 38.預齒。39.嘟牙。40.圖足。41.氳疋,shu1。42.滾品。43.漩龠,yue4。44.滯 (冊 册)。

說文解字弟三 45.漣?,ji2。46.滲舌。47.熙干,gan1。48.熄 ,jue2。49.獄只,zhi3。50.瑤?,ne4。51.疑 句,gou1。52.瘉丩( ),jiu1。53.監古。54.睿十。55.福 (卅),sa4。56.種言。57.敵誩,jing4。58.暴音。 59.標?,qian1。60.樊丵,zhuo2。61.歐菐,pu2。62.毆廾( ),gong3。63.潟( ),pan1。64.熨共。65.獎異( ),yi4。66.瑾舁( ),yu2。67.瘦 ,ju1。68.皚?(晨),chen2。69.瞌爨,cuan4。70.磅革。71.蝌鬲,li4。72.諉 (?),li4。73.趣爪,zhao3。74.踩 (丮),ji2。75.輦鬥,dou4。76.鄱又。77.駙 ,zuo3。 78.髮史。79.魅支。80.魯 (帇),nie4。81.齒聿,yu4。 82.儐畫(畵),hua4。83.劑隶,dai4。84.噫臤,qian1。 85.噪臣。86.噯殳,shu1。87.憾(殺)。88.擁 ,shu1。 89.撼寸。90.擒皮。91.曄?,ruan3。92.樺攴(攵),

说文解字木部字综述

《说文解字》中“木”部字研究综述 【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历代研究《说文》的颇多,对《说文》的体例、内容、部首等都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说文“木”部字研究的人不是很多,本文就各学者对《说文》“木”部字的字形结构、字义校勘、释义方式、重文、木文化、唐写本说文木部研究等诸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以后木部研究和《说文》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说文》;木部字;研究综述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反映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说文》共十四卷,又叙目一卷为十五卷,每卷分为上、下三十卷,收字9353 个,又重文1163 个,注文约有十三万字。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出540 部,首创了部首排列法,字体以小篆为主,古文、籀文等异体字则列为重文。《说文·木部》共收字四百二十一个,重文三十九个,是《说文》中收字最多的部首之一。本文从“木”部字字形结构、字义校勘、释义方式、重文、木文化、唐写本说文木部的研究六方面进行综述。 一、《说文》木部字形结构研究 李瑶玲的《<说文>木部字研究》中按照六书理论,归纳整理421 个木部字的汉字结构。其中,6个象形字,3个指事字,7个会意字,403个形声字,另外还有“某”与“栞”两个字的结构不能确定。 她将象形字分为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其中独体象形字1个:“木”字;合体象形字5个:“果、朶、枼、樂、。 将指事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指示性的纯符号;一类是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以表示词义。《说文》木部的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木”上加指示符号表意的字,共有3个:“本、末、朱”。 她袭承裘锡圭对会意字的次分类,将会意字分为图形式会意字:“采、析、休、梟”;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杲、杳”;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枚”;其他会意字;《说

《说文解字》“读若”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读若”研究综述 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它成书于东汉中叶,当时反切这种在我国古代较先进的注音方法尚未出现,在一般的经传注释中,普遍用“读若”来明音。大徐本《说文》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其中明确标以“读若”,包括“读若某”、“读若某同”、“一曰读若某”、“又读若某”及“或读若某”等多种形式的条目就有七百五十三条,大约占总字数的8%,由其所占比例来看,“读若”确为《说文》中一大重要条例。 历代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及《说文》的研究者们都对它给予极大的关注。总的来看前人关于《说文》“读若”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读若的由来、读若的拟音形式和读若的作用三个方面,下面本文将以《说文》“读若”材料为基础,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研究,试图对近几年来的《说文》研究作一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期望能从中有所收获,疏漏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读若的拟音形式 “读若”拟音的形式主要由陆宗达先生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汉字的读音问题,做了两种处理:第一,用形声系统说明造字的音读。第二,用‘读若’拟出汉代人的读音。”在许慎作《说文》的时代,反切还未及发明,不得不用‘读若’注音方法来拟音,即用当时流行的、为人们熟识的字给其他字注音。通常,人们把被注音的字叫做“被解字”,把用来注音的字叫做“读若字”。陈坤德先生在《说文解字》读若析中把“读若”拟音的形式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用一个字拟出被释字的读音 例如:1、手部:“扮,握也。从手,分声。读若粉。”2、人部:“侸,立也。从人,豆声。读若树。”3、虍部:“虔,虎行貌。从,文声。读若矜。”按:前两例的拟音字与被释字读音相同:例1扮、粉声旁同为分,两字均音帮纽文韵;例2位、树均音禅纽侯韵。后一例的拟音字与被释字读音相近:例3虔的上古音为群纽元韵,矜的上古音为群纽真韵,两读纽同韵近。 《说文》用一字拟音,所用的字大多是当时人们熟悉的字,如:“鏏,读若彗”、“虫虫,读若昆”等等。至于这样处理的原因,王筠先生的《说文释例》说得明白:“读若某者,为其字之难识,而以易者明之也。若再用难识之字,则无所取也。”这也足可见许慎用读若注音的用心之良苦。 (二)用现成的词语拟出被释字的读音 例如:4、木部:“模,法也。从木,莫声。读若嫫母之嫫。”5、辵部:“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读若《春秋公羊传》曰‘辵阶而走走。’”按:前一例用当时人们常见的复音词来拟音读,容易使人明白。后一例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来拟音,例4语见《诗·周南·木》和《诗·邺风·静女》,例5用原字注音读,语节

说文解字版本流传考辩

《说文解字》版本流传考辨 摘要:《说文解字》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唐写本《木部》残卷和《口部》残卷,虽存字不多,但所据皆为当时传本中之善本。北宋大徐本出,除小徐本,清代依来本刊刻者有孙星衍《平津馆丛书》初刻本、藤花榭本和了少山仿刻宋监本,可校正后传《说文》之误者颇多,因此我们对它进行考证,以备之用。 关键词:历史:流传:版本。 一《说文解字》的源流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涂河市国城县)人。曾任郡功曹、太尉府南阁祭酒等职,并曾在东汉皇家图书馆东观校书。《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除《说文解字》外,许慎还著有《五经异义})、《孝经孔氏古文说》和《淮南子注》等,今皆亡佚。 《说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型,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展示汉字形音义必然联系的文字学著作。其重要特点是解释了字形构造的缘由,反映了汉字形义的相互依存关系。《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说文》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说文》9353个正篆都是被训释字,其中很多字还做过训释字。我们如果把这些做训释字的资料都抄录在正篆的书头上,可以互相参照,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正篆的意义。 《说文》说解文字的一般格式是:首先解释字义,其次分析字形结构,然后根据情况补充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引经作为书证,用“读若”标音,等等。对于部首,都要标明“凡某之属皆从某”这样一句话,而对于部首所辖的字都要标明“从某”来呼应。“从”表示在形体上和意义上的从属关系。因为《说文》只解释字的本义,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列举一个义项,如果有必要说明另外的意义,则用“一曰”表示。总之大致说来,说解的次序是先解释字义,再分析字形,然后用说明形声字声旁及譬况读音的方法说明字音。 《说文解字》的编纂体例:《说文》用四个字告诉读者,这部书由“文字”和“说解”两部分组成。它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其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对于文字部分,我们知道《说文》中的文字是小篆。许慎之所以把小篆作为收字和注释的对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是小篆是一种经过系统整理的文字,是“书同文”的产物,它比籀文和古文都规范、完备:二是有些字在籀文基础上稍加简化:三是小篆和出土的石刻儒家经典中的古文

说文解字金部字文献综述

金部字研究综述 步六孤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创立部首,提出分析字形理论的字典。许慎把汉字分为单体的“文”与合体的“字”,将汉字造字方法总结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用540部首来统摄9353个汉字,将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编排在一起。《说文解字》同时保存了先秦两汉大量的训诂成果,反映了上古汉语的面貌。不仅如此,《说文解字》还体现出其百科全书的价值:它为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起到弥补典籍不足的作用。许慎之子许冲曾在《上说文表》里不无骄傲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一般来讲,统领文字较多的部首,其所涵涉的事物在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相对比较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当时人们认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看出这类事物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进而看出历史社会文化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对文字所代表的词的分析,可以从中探析周秦两汉汉语的面貌和实际使用状况,对这一时期的汉语词汇系统做出基本合理的描绘和解释,在人类学上,从生产工具的角度而言,一般将人类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而金部中的文字,正好统摄和涵盖了青铜和铁器的诸多金属和器具,在《说文解字》中金部字共有197字,位列《说文》十大部首之一,一般而言,統領文字多的部首,說明這类事物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較重要;通過对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這类事物在当時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众多的金部字绝不仅仅隐含着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价值,而且还蕴含着有关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大量的文化信息,积淀了厚重的古代文化,是汉字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通過对金部字的探讨和研究,势必会为文字学以及汉字文化学的深入研究提供莫大的帮助。 而另一方面,与金部字所富含的巨大价值相比,现有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单薄,就笔者在网上进行密集搜索,也不过只找到十余篇,而其中专门研究金部字的仅有数篇,这与同为《说文解字》十大部首之一的女部字数以百计的论文数量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所以笔者以为金部字作为说文解字中具有海量文化信息的部首,还有着尚未被开掘的研究空白,在把握当今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找研究的盲点,是笔者这篇综述尽可能要达成的目标。 上文已经提及,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既保存了先秦两汉的训诂成果,具有文字学上的巨大价值,同时又为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具有百科全书的价值。金部字也不例外,事实上,现有的金部字研究成果主要就是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为了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地把握金部字的研究动态,我将研究的方向在这两个大的方向之下再更加细化的分为几个方面。 其一是语言文字学方面。 1、金部字内部的分类方法。在《说文解字》中金部字共统有197字,还不包括被误归其他部首的鉤(句部)、釗(刀部)、釿(斤部)、釜(鬲部)四字,众多的金部字并不局限于同一种类型的含义,而是可以根据其意义的区别划分为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