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区域示范发展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我市被列入第一批试点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4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成效

(一)总体立项情况

我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试点工作以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累计下达我市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项目39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类33项,公共服务平台类6项)。其中,2012年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新支持项目9项;2013年下达补助资金8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3项,滚动支持项目5项;2014年下达补助资金9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7项,滚动支持项目1项。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培育呈现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产业走向纵深化。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由快向深转变的态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深海探测装备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部分平台已投入运行,具备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扶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已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已开展多项公共服务。海洋产业集聚区规模效益明显,2014年,我市8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完成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总额816亿元。

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创新水平,多家示范单位重大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和创新平台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果丰硕。2014年示范项目单位自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共申请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2014年,各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3.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

目前我市涉海领域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了以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体系。

4.专项资金拉动社会资金投入明显

随着示范项目逐年推进,企业投入资金规模逐年扩大,2012年专项资金6000万元,拉动企业投入50440万元,2013年专项资金8000万元,拉动企业投入54580万元,2014年专项资金9000万元,拉动企业投入187880万元,企业投入增速高达244.2%。在我市海洋经济创新示范项目财政资金逐年上升的同时,利用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规模效应明显,为我市涉海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5.海洋经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2014年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有效拉动了我市海洋产业产值和示范企业收入提升。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突破多项涉海类关键技术瓶颈,带动相关技术升级。2014年,按照新口径统计,我市完成海洋经济总产值6723.4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751.1亿元,同比增长13.1%。以项目产品、技术为核心延伸多条海洋相关产业链条,拉动原材料、物流、商贸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拉动就业约1500多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十三五”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基础,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发挥本土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示范,探索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在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培育和壮大若干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形成海洋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海洋经济领军城市。

(二)基本原则

1.需求牵引原则

面向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前沿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牵引,把海洋经济的提质增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和应用链等瓶颈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和资源配置,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开发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发展和高端化发展。

2.创新驱动原则

准确把握全球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加大创新工作力度,整合国内外涉海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优化创新生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突破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化我市海洋科技城地位,推动海洋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3.产业联动原则

加强海洋产业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支撑

能力,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需求等产业价值链的协调联动,发挥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聚集的优势,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

4.市场主导原则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引导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政策导向,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市场风险。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结构、速度、效益、质量协调统一的良性发展格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在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形成产值5个超百亿元的海洋园区,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海洋生物方面形成2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海洋产品,重大海洋装备与系统的国产化率争取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

面向服务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拓展资源空间、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大需求,针对海洋生物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环节,开展工业用、药用藻类和动物新种质高效养殖和现代工业化海水养殖,为发展壮大海洋生物产业提供持续、稳

定、优质的生物资源。

1.工业用、药用藻类和动物新种质高效养殖

推广海马和高产毒生物等重要海洋药源生物的优良品种,建立海洋药源生物规模化繁、养殖技术体系,培育海洋药源生物重点品种的规范化生产基地。针对食品、饲料、生物基材料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工业用海洋藻类、酵母、霉菌等工业生物育种、养殖或发酵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

2.现代工业化海水养殖

发展海上养殖动物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海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具有完备的健康养殖管理系统,形成食品安全的高标准养殖产品生产体系。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适于深远海环境的规模化运行能力和运营模式。

(二)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

选择竞争力强、显示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海洋生物创新医药、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生物材料产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规模化生产、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做精。

1.海洋生物创新医药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显著、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创新药物,特别是毒素、生物碱类和寡糖衍生物等海洋生物功能小分子新药;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用法的现代他海洋中药产品;开展海洋微生物疫苗和抗菌、抗虫兽药的示范应用;开发基于海洋生物材料的高通量、高精度医学检测仪

器、试剂和体外诊断系统,以及海洋有毒、有害生物诊断产品;支持市场急需、应用面大的原料酶、抗体、糖类等试剂原料和中间体的产业化。

2.新型海洋生物制品

开展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功能制产业化。主要包括:海洋功能食品,海洋新资源食品和特膳食品;药物酶、工具酶、工业用酶、饲料用酶等海洋特色酶制剂产品;微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和高效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制品;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制品、海洋极端环境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新化合物制品等新型生物功能制品。

3.新型海洋生物材料

发展海洋生物来源的医学组织工程材料,新型功能纺织材料、药用辅料、生物纤维材料、生物分离材料、生物环境材料、生物防腐材料等功能独特或替代进口的新型海洋生物梳料。

(三)海洋装备

围绕国家海洋开发、海洋防灾减灾及海洋安全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海洋装备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提高海洋装备国产化率。

1.海洋观测/监测/探测装备

围绕制约海洋观测监测探测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从特种材料、感应元件、精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形成涵盖新型、智能、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海洋动力环境传感器、海洋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系列化产品。发展系列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海海洋锚系浮标、漂流浮标、剖面测量浮标和潜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AUV、ROV、HOV、水下滑翔机等移动观测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具备替代进口能力。发展海底观测网接驳、组网、路由等技术与装备,满足我国海底观测系统建设的需求。

2.海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

发展绿色动力产业,重点突破高效燃烧、噪音控制、混合动力等关键制造和工艺技术;形成配套装备新兴产业,突破平台升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海洋平台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水下生产装备和系统、水下设备安装和维护系统,以及其它重大配套设备,为做强海洋装备心脏提供保障;发展适用于海洋运载和深水资源开发的高端新型配套装备,突破水下无人自治和载人运载平台关键技术与部件,船载甲板智能装备,以及水下作业保障关键技术,形成重点装备的产业化。

3.海洋装备新材料

针对海工装备运动部件的重腐蚀环境,研究开发延寿数倍、数十倍于传统材料的表面防护涂层与整体材料,及其产业化制造技术,为国产海工装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解决关键材料的瓶颈问题;针对海洋漏油应急处理、海工废水油水分离等需求,开发高倍率、高效率的油水分离材料,设计制造出单次循环使用1000次以上的分离装备;解决传统防腐涂料施工表面处理要求高、涂装效率低、寿命短等共性问题,开发长效防腐涂料并形成产能。突破耐超高压强腐蚀等极端环境的海洋仪器和装备特种专用金属、非金属、复合新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并实现产业化。

(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

紧密围绕沿海和海岛地区经济创新发展需要,以“性能高

效、成本经济”为指导原则,形成海水预处理、海水淡化、浓海水资源化全流程科技创新链条,从核心技术突破、关键装备制造与集成示范应用等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1.大中型海水淡化工程高效节能核心装备

针对大中型工程的海水取水、高效预处理、反渗透膜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主体工程、以及淡化水作为市政水源入网的后处理和浓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完成高性能海水预处理膜、反渗透膜、膜压力容器、高效海水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低成本高效传热材料、高造水比低温多效蒸发器、蒸汽喷射泵等高效节能核心装备定型,并形成系列化产品,实现装备制造产业化。

2.海岛或舰船用一体化海水淡化装备

完成高压泵能量回收一体机、多效板式蒸馏装备、光热海水淡化装备等一体化海水淡化装置定型,实现完全国产化,并形成5-500吨/日海岛适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3-10吨/日船用自增压反渗透淡化装备、2-20吨/日船用电驱动膜海水淡化装备、5-10吨/日多能互补海岛用海水淡化装备、人力驱动海水淡化装备等系列产品。

3.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专用药剂

完成系列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药剂技术工艺和产品定型,形成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消泡剂、杀生剂、缓蚀剂等系列化产品。

4.海水综合利用关键装备

完成浓海水提钾、提溴、工厂化制盐及产品高值化深加工成套装备定型,并形成系列化产品;完成海水循环冷却、

大生活用海水专用装备和专用材料研发,并形成定型产品。

(五)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着力改变海洋产业平台建设基础差、投入少、不成体系、产业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建设基础资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中试技术、检测/监测/探测/观测/测试、大数据等平台,并根据协同创新和国际产业协作需求,打造跨领域、跨区域和跨境产业技术协作平台,支撑和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1.海洋生物产业基础资源平台

建设国家级深海生物资源库、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国家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国家海洋生物基因库、海洋生物技术大数据中心。

2.海洋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海洋生物方面:海洋药物筛选和评价平台,新型制剂及工艺技术支撑平台、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平台、海洋生物材料开发与利用平台等。

海洋装备方面:国家浅海和深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国家观测/监测/探测装备定型平台、海底观测网、海上通讯导航基础设施、岛礁平台、海上浮动平台、油气和海洋可再生能资源开发配套装备研发和测试平台等。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方面: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装备评测中心、国家海水淡化工程运行监测与评估中心。

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和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标准与标准品研发平台,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平台.以及跨领域、跨地区和跨境产业平台等。

四、组织管理

(一)支持类别

1.高端产品创新类

充分利用国内外海洋科技成果资源,挖掘激活整合国内外存量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水淡化等高端技术产品化,填补国内空白或替代进口;重点突破标志海洋产业发展的国际领先产品,争取在海洋产业部分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创制新业态产品,开辟海洋资源利用新领域,培育海洋产业新兴市场。

2.产业链协同创新类

针对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水淡化等海洋产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瓶颈问题,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形成优势产品、品牌和标准,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和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整体水平的提高。

3.产业孵化聚集类

依托海洋高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和孵化器,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产学研金介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化配置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建立孵化平台,培育壮大一批海洋产业骨干企业,聚集、孵化一批中小微企业,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良性产业生态系统,形咸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或综合性的产业集群。

4.海洋产业平台类

围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基础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成果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平台,构建产业技术研发、中试和公共服务等急需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共享体系,打造跨领域、跨区域和跨境产业技术协作平台,解决海洋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共性问题,形成产业可持续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二)支持方式

按照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中央财政引导资金直接补助地方,财政资金采取年度目标考核、滚动支持、地方包干使用。同时,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地方财政和社会投入资金可综合运用财政直接补贴、贷款贴息、政策奖励、以奖代补、风险投资、风险补偿、保险、担保以及PPP等多种方式手段,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灵活优势,加强与所在地金融机构的衔接,引导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海洋经济。

各区市上报的项目经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批复总体实施方案后,市财政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拨付部分启动资金,第二年及以后年度补助资金,市财政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示范项目年度任务考核结果拨付。考核通过的,拨付后续补助资金,未通过考核的,后续补助资金不再拨付,并视情况扣回以前年度补助资金。

(三)管理措施

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支持方向和范畴,对各示范省总体方案进行评估批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在立项、管理、考核、评估的作用,管好、用好政府专项资金,

按照已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好示范项目,切实把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解答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建立扶贫工作绩效()机制,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2分] A. 社会评估 B. 社会监督 C. 精准监督 D. 监督评估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指导、培训和(),全面提高就业能力。[2分] A. 见习 B. 规划 C. 技能 D. 实习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用水总量控制在()立方米以内。[2分] A. 9000亿 B. 6700亿 C. 5200亿 D. 3500亿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我国应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南水北调、东西互济、河库联调的水资源调配体系,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2分] A. 中小微型 B. 小微型 C. 中小型 D. 大中型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5.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2分] A. 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转向“共富论”阶段 B. 处在低收入水平、启动“先富论”阶段 C. 转向中高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阶段 D. 进入高收入水平、迈向全面共同富裕阶段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6.气候变化“新常态”具体体现为(),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消耗总量减少提供空间。[2分] A. 经济发展停滞 B. GDP增长速度放缓

C. 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在较低水平 D. 人民币贬值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7.随着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等四个自贸区的相继建立以及自贸区在东部地区的继续扩大,()将在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继续引领全国。[2分] A. 东部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中部地区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8.从中国国家防灾减灾的进程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阶段:()。[2分] A. 以防灾为主战略,以减灾为主战略 B. 以抗灾为主战略,以防灾为主战略 C. 以防灾为主战略,以抗灾为主战略 D. 以减灾为主战略,以防灾为主战略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9.随着政府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逐步放开投资领域,放开市场准入,服务业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这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企业和市场,有助于提升()的信心。[2分] A. 人民消费 B. 民间投资 C. 财政投资 D. 政府购买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10.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应当(),积极鼓励地区开展联合协同治理,签订地方环境治理合作协议,为地区协同治理创造平台和机会。[2分] A. 管理地方 B. 放手地方 C. 统筹全局 D. 面面俱到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11.“五化同步”阶段中的五化不包括()。[2分] A. 城乡一体化 B. 新型城镇化 C. 基础设施现代化 D. 新型工业化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区域示范发展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我市被列入第一批试点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4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成效 (一)总体立项情况 我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试点工作以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累计下达我市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项目39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类33项,公共服务平台类6项)。其中,2012年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新支持项目9项;2013年下达补助资金8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3项,滚动支持项目5项;2014年下达补助资金9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7项,滚动支持项目1项。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培育呈现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产业走向纵深化。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由快向深转变的态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深海探测装备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部分平台已投入运行,具备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扶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已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已开展多项公共服务。海洋产业集聚区规模效益明显,2014年,我市8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完成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总额816亿元。 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创新水平,多家示范单位重大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和创新平台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果丰硕。2014年示范项目单位自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共申请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2014年,各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3.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

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发展战略 本文作者: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单位: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珠海作为海洋大市,如何以更广阔的视野积极制定发展战略,投身海洋竞争,是珠海市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本文依据国家、广东省的宏观发展政策文件精神和规划要求,以及珠海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两带六区”空间格局、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技兴海等四个方面提出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实施产业支撑战略,构建五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珠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构建现代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五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重点发展现代临港工业集群 按照“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的发展思路,实施大港口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战略,全面突出港口、园区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形成港口、临港工业、临港产业园区、港口物流一体化的“港口-园区-基地”开发构架。依托高栏港港口资源优势,以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为主导,以高栏港经济区为载体,构建大中小型企业配套、轻重工业并举、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相结合的临港工业集群,使之成为集聚效应强、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发展水平高的

华南临港工业基地,以及广东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新兴的现代重化产业基地。推进三灶航空制造及航空服务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把斗门虫雷蛛作业区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位一体的临港产业园区。大力建设平沙游艇技术创新专业镇,把珠海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游艇产业中心和游艇消费兴盛的滨海城市。 (二)全力推进两大物流中心建设 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着力构建以高栏港区和万山港区为龙头,以九洲、香洲、唐家、洪湾、斗门港区为有机组成部分的现代港口体系,逐步建设成为面向港澳、面向国际的全国沿海主枢纽港。按照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大型集装箱、油气化工和大宗干散货深水码头建设。规划建设疏港公路、铁路等完善的集疏运系统,拓展粤西、粤北乃至中南、西南经济腹地,开辟连接“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圈的国内航线和东南亚、东北亚、中东、欧洲、美洲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国际班轮航线和集装箱公共快线,力争到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超1亿吨。加快高栏港2个5万吨级和4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2个15万吨级矿石干散货码头以及1个10万吨级煤炭码头建设,打造区域“港口物流中心”。加快珠海综合保税区、珠海保税港区和自由贸易区的申报,建设区域“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形成能够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加工、海运代理、货运代理、订单代理、库存代理、分销覆盖、交叉作业、信息处理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体系。

十三五规划思路的试题与答案讲解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在“十三五”期间,不仅要进一步使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进一步降低,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2分] A. 预期性指标 B. 约束性指标 C. 平衡性指标 D. 可持续性指标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 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观是“()”,即“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个“树”就是生态资本、绿色财富,形象地讲就是“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分] A. 绿色发展 B. 协调发展 C. 共享发展 D. 持续发展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决胜“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是()。[2分] A. 向极端贫困宣战,到2020年消除国家贫困线人口 B. 向污染宣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彻底脱钩 C. “创新战役”,为中国长期中高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D. “国防战役”,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科技水平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4. 科学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转变。[2分]

A. 缩小式 B. 提升式 C. 降低式 D. 内涵提升式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 “十三五”防灾减灾要坚持四项原则,其中之一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国家主导、地方负责、社会参与、()驱动、国际合作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2分] A. 制度 B. 精神 C. 科技 D. 市场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6. 我国“十二五”期间救灾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发生()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2分] A. 6 B. 12 C. 24 D. 48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7. 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全面提高高校(),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分] A. 合作能力 B. 创新能力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XX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产业孵化集聚创新类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XX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产业孵化集聚创新类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报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起止日期: 二〇年月 一、园区基本情况 (一)园区实施项目基础条件及优势 (二)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三)项目负责人及管理创新团队情况 三、项目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年度目标 分年度对具体的建设目标进行阐述 (三)子项目任务分工 列出各个子项目,并表述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的关系和作用。 (四)考核指标 预期成果明确,应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附件1要求,分类设置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产出指标,产出指标应具体并可考核,如体制机制创新指标、成果转化与产业

化指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服务指标、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指标、中小微型企业聚集孵化指标等。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总体设计和布局方案 围绕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进行项目设计和布局,一方面,加快成果转化孵化,培育若干龙头骨干企业,聚集孵化一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园区运行机制、平台搭建、共享服务等,打造创新生态环境。

(二)园区运行机制方案 (三)平台搭建方案 (四)共享服务方案 (五)项目组织管理措施 (六)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五、项目保障机制 包括:园区所在地的省、市、县(区)政府,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处置及利益分配、人才引进培养、金融创新、土地(海域)供给、产学研合作等关键环节,建立激发市场活力、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园区和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发展、激励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的具有普惠性、引导性和松绑性的政策工具包,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基地规划或纳入本地国民经济规划;政府及园区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等,推动园区、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投融资、双创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方面的举措(包括已经出台和政府承诺准备出台的)。 六、项目投资 (一)资金筹措方案 (二)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应明确每个成员单位资金投资计划,以及中央财政资金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开发区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一)明确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 (1)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一是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定位,即以工业为主,集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二是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同类企业聚集,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扶持骨干企业,要分规模,分类别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实现其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有2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企业,40个销售收入达1—10亿元以上的企业。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全力打造好开发区的硬 件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和倾斜;二是加大对开发区投资公司投资力度,使之自主运行,早见成效;三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分期完成开发区道路建设;四是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速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等配套设施。同时要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到2020年底,完 成开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5 亿元,其中开发区投资20亿元,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 物流、金融、文教、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东向发展,主攻长三角,紧盯珠三角,关注中韩自 贸区、合肥自贸区(待批)等地区,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全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成皖江城市带和皖西南的配套产业基地。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明确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做到主动出击与被动接收相结合,县内聚集与吸收外资相结合,以商招商与驻点招商相结合。 (4)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引领作用,把握产业发展总体 方向,促进产业培育壮大。优先支持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最有发展潜力的电子产业率先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械制造业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协调推进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实基础。培育发展成长性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有效对接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促进创新型企业迅速形成产业化能力。支持企业拓展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实和开工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5年内成功培育5家以 上上市企业,提高开发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水平。 (二)制定发展目标,推动园区发展。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 及创新型新兴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依托海洋, 海陆统筹, 高端产业聚集, 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回顾十一五规划,西海岸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都已经基本完成,海洋经济产业带业也已初步形成;放眼十二五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突出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蓝色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总长863. 30千米, 海岛69个, 海湾49个, 近海海域面积1. 38万平方公里, 滩涂面积212. 3平方公里; 航道通畅, 不淤不冻, 锚地水域开阔, 具有适合建设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 青 岛近岸95% 以上海域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具有丰富的海洋生资源, 其中鱼类资源占80% ,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在陆地上资 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资源是青岛市今后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为了融合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青岛市也正在努力地开发各种富于创新的新型旅游资源,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大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中华文明雕塑园、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等,构筑成一幅海滨都市旅游景观。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坐落在这片年轻的城区之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了青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青岛市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 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中心聚集地, 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 三分之二的海洋科研人才, 涉海领域两院院士 占全国的80% 左右, 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 海洋科技研发体系比较完善。在全市 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业中, 已建成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 青岛市还拥有海洋药物、水产饲料、海藻加工、海洋生化制品等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海洋药物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 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 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其中省会十个,非省会五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市南区54.48万人、 市北区55.82万人、四方区46.25万人、李沧区51.24万人、黄岛区52.42万人、崂山区37.95万人、城阳区73.72万人、胶州84.31万人、即墨市117.72万人、平度市135.74万人、胶南市86.84万人、莱西市75.02万人。 青岛市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副业和海洋渔业;青岛市2010年全市的GDP 总产值为:5666.19亿元,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276. 99亿元,占到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9﹪;2010年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分别占到第一产业的:48.4﹪ 0.4 ﹪ 26.2﹪和 21.8﹪;总产值指数方面,以2009年统计年鉴为例,全市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值指数为:2 374. 90;其中,农业产值指数为:1 096. 68;林业产值为指数:812. 34;牧业产值指数为:7 151. 59;渔业产值指数为:13 839. 89;在增加值方面2010年,第一产业的总增加值为:2 769 883万元;农业增加值为:1 491 886万元;林业增加值为:10 278万元;牧业增加值为:535 712万元;渔业增加值为:647 815万元;总产值方面以2010年为例,第一产业总产值为:4 831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总体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附件2 “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1. 示范城市海洋资源现状、功能区划和海洋经济相关规划及政策措施情况。 2. 示范城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特色优势、科技资源与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 3. 示范城市产业链(包括跨区域整合的产业链)、园区(包括海洋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的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现状,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现状。 二、实施目标 实施方案要明确提出总体目标、年度目标,目标分为产业、创新、就业、可复制的机制或模式等4个方面,并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年度目标中,指标应量化、可考核。 1、产业指标。包括规模、增速、地位、出口额、产业聚集区、中高端产业链、培育和孵化的企业数量(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高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和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等,以及项目实施形成的新生产线、新产品、新示范工程的数量、产值、规模、税收等。

2、创新指标。包括成果转化数、产品证书、配套设备和材料自给率、专利、标准、标志性成果和产品数、品牌、平台、企业研发中心、研发投入等。 3、就业目标。包括带动新增就业人数和重点产业就业人数等。 4、机制模式。包括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机制情况,以及金融创新模式、成果转化模式、集聚发展模式等等。 三、实施思路 (一)创新体制机制。 1. 建立哪些体制机制,建立由市领导挂帅、财政和海洋部门负责人为主负责的协调机制,其运作模式是什么。 2. 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出台哪些具体的政策工具包,构建高效的政策体系,如何实现政策协同。 (二)集成要素资源。 1. 如何统筹资源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产业新的发展动能。 2. 如何打造平台、基地、产业联盟(协会)和中介机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三)加大支持力度。 1. 如何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政府采购等支持方式,促进产业发展。

海洋经济战略

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山东海洋经济战略开启来源:人民网??作者:徐锦庚马跃峰 人民网济南1月6日电(记者徐锦庚、马跃峰)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开放条件优越。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国务院批复指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6523061.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海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

海口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产业链协同创新类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报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起止日期: 二〇年月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申报单位在细分市场中的市场地位,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 (二)项目负责人及管理和创新团队情况 (三)协作单位基本情况 (四)申报单位与协作单位的产业链关联情况 重点阐述申报单位与协作单位在产业链内所处位置和关系,明确产业链关联机制(市场纽带、资本纽带还是技术纽带)及相互间组合优势,绘制项目单位产业关系图。 二、项目技术基础 (一)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 成果与知识产权性质、归属等。 (二)项目具备的创新性 在国际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地位,技术或工艺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 (三)项目具备的成熟性 已完成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情况,成果鉴定与专利申请情况,相关实验、试验情况及检验、测试结果等; (四)项目具备的应用性 现有技术成果与项目目标任务的直接相关性,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前景,实施转化应用已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三、项目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年度目标 分年度对具体的建设目标进行阐述 (三)项目任务分工 申报单位和协作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组织合作模式及任务分工。项目单位相互之间应分工明确、结构合理、优势互补。 (四)考核指标 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预期成果明确,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附件1要求,分类设置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产出指标,产出指标应具体并可考核,例如共性技术创新指标、产品和产业链经济发展指标、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指标、产业链协同企业发展指标等。 总体目标实施期目标 2017.10 -2018.0 9 2018.10 -2019.0 9 2019.10- 2020.10 绩效指标一 级 指 标 二 级 指 标 三级指标指标值指标值指标值指标值产 出 指 数 量 指 标 新增龙头企业(家) 新增中小微企业(家) 新增省级及以上高新技 术企业(家) 新增上市企业(家) 质建成或改造生产线(条)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与思路

最新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与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建设经济强县,打造长江临港新城”战略的冲剌时期,是我开发区围绕县委、县政府“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完善配套”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发展平台,支撑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们特编制开发区“十三五”规划,为更好地确立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提出目标要求,促进开发区沿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就 经济开发区由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而来。市政府2003年4月7日批准成立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2006年3月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更名为经济开发区,从此,经济开发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经济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机遇,做好承接东南沿海及武汉市产业转移,按照“企业聚集、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努力引进大项目、膨胀大企业、营造大环境,建设大园区,实现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年的风雨洗礼,一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高楼耸起,厂房林立,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迅速崛起。 (一)园区发展情况 五年来,经济开发区按照“企业聚集、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环境建设,上项目,增投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园区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明显增强。201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7亿元,比2010年增长198.41%,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37.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亿元,比2010年增长151.66%,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37.6%;税收总额达到2万元,比2010年增长70.79%,完成“十二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