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2018年03月05日

摘要摘要::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关键词关键词::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引言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的机遇期。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远远领先于我国的同时正在对我国实施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低成本、粗制造的生产模式与我国生产模式接近;与此同时,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三高的生产模式也未得到积极转变。早在2006年,我国制造业总量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造大国。仅过四年,又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1]。虽然总量可观,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目前大部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间,产品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强度大,缺少核心技术与前期技术积累的优势,同时又随着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的收紧,导致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依然较低。为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能够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与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使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在新全球竞争时期成为制造强国,我国在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中国制造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智能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的研究开始兴起的,通过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协同工作,形成的一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借助IM 系统,通过其自测量、自适应、自诊断、自学习,最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2]。智能制造的内涵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生产过程中,通过协调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活动,是信息具有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3]。在智能制造体系中,CPS 系统和工业物联网是基础,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1]。而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等一系列技术所构成的广义互联网在制造业的深入应用,能够实现传感器设备的信息感知,通过宽带网络对数据进行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并使生产系统具备自适应能力和人机交互功能[4]。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关于智能制造的现有研究集中关注在实际操作方面,以及政策相关研究[5-6]。对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也应进行初步探索,现阶段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区特征,但基于传统制造业时代产业园发展而来的智能制造,空间分布存在雷同性:东部

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7]。目前我国对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虽然广度较大,对于基础的智能制造技术也有初步的进展,但是深度仍然不够,很多核心技术与产品

仍然受制于人。不仅如此,国内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参差不齐,从某一行业来说,很

难与发达国家进行“抗衡”,总体水平依然需要提高,本文通过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

案例分析,探讨了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典型模式,分析了智能化过程中的

潜在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设计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案例选择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问题,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最

终选定了通过智能制造升级进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装备制造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集团)作为研究样本。沈阳机床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500强,

自1995年成立以来,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沈阳机床集团在智能制造升

级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本文的研究问题相一致。另外,随着沈阳机床集团的智

能化发展越来越快,借助搜索引擎,可以对沈阳机床智能化升级的相关内容进行全内容检索,通过各类网络空间中包含的平台、媒体、社交网络。尽可能追踪其所有的智能化相关

信息,基于此,最终决定以沈阳机床集团作为本案例研究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选择

通过对沈阳机床集团的案例进行透彻的分析,找出沈阳机床集团的升级经验与理论研究之

间的深层次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并总结出一般规律。本文采用单案例研

究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智能化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转型方法时间较短,尚不能采

用大样本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关于智能化的实施方法在大型国际会议论坛中曾多次提出,

不仅如此,对智能化升级的微观实施过程以及文献的研究尚不充足,利用实证研究方法研

究智能化升级的效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其结果难以说明智能化升级最终对我国传统制造业

升级的最终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利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沈阳机床集团的单案例研究,找出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化升级的特殊规律。与此同时,由于沈阳机床集团在智能化升级

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从沈阳机床集团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解决

的对策,为其他同行业类似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本文的案例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官网与相关网站上

发表的新闻,主要包括公司官网公布的信息、集团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等,涉及集团目前

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及中长期规划等材料。(2)网站现有关于沈阳机床集团的文件,

主要包括公司年报(2010—2016年)、内部审计报告、重大事项进展公告等。(3)节目

视频。沈阳机床集团是我国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企业,集团在智能化方面的发

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曾在我国各大型节目上进行过详细介绍。通过以上形式的资料收

集与整理,建立了相关企业的案例数据库,并从各个角度将不同渠道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

整理,使数据具有可靠性。

对案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首先对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共同的主题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这

些主题抽象出相关研究内容,再将研究内容与行业研究报告、学术研究报告等公开数据进

行对比。分析思路主要包括: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对沈阳机床集团的智能化升级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现有发展情况;其次,对目前集团转型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目前发展的不足

与问题;再次,提出目前集团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最后,在分析案例的基

础上提出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普遍路径。

三、案例

概况

例概况

案例概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属装备制造业,1995年对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机床产品、配件以及配套服务模式等,经营

模式由传统买卖、U2U、融资租赁、智能工厂等多种商业模式相组合,目前已经形成沈阳

制造、上海研发、德国设计、全球销售的新型战略布局,是国内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众

所周知,各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主要体现在其生产制造的工具应用以及生产方式上,从此方

面来讲,实体经济的竞争就体现在其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上。装备制造业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机床更是各种机械类产品的“母机”。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行业,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行业大部分的企业一直“照猫画虎”,只能从其外在进行模仿,机床的

“大脑”一直需要从国外进口,21世纪初我国机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要落后欧美发达国家25年。经历了连续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连续影响,近几年机床行

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行业内的附加值低的机床厂家纷纷面临倒闭危机。在这种经济情

况下,随着我国国家层面“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等政策的开展,沈阳机床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开展智能化转型,从2007年起,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大力主张发展自主

研发核心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通过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制造装备升级、完善产学研合作机

制等方式,历经五年的时间,沈阳机床集团终于成功研发出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智能、

互联功能的i5智能系统,投入研发资金累计超过15亿元,与此同时研究团队掌握了关于CNC运动控制技术、数字伺服驱动技术、实时数字总线技术等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

以智能制造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_王雷

第9卷第4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4 2013年12月JOURNAL OF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Dec.2013 以智能制造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王雷,陈畴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浙江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把握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把加快 发展智能制造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通过面向需求发展智能制造 装备产业、研用一体加快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政策扶持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等途径大力提升浙 江智能制造水平。 关键词:智能制造;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46(2013)04-0029-0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始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正催生智能制造不断深入发展,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当前,浙江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把握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提升浙江“智能制造”水平,是浙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1]。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结果,其发展和应用对于改变传统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智能技术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智能制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研制智能产品;二是推进生产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智能装备;三是推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自动工厂[2]。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首先,自动化、数字化工厂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能力大幅下降,劳动力占生产总成本越来越小。其次,数字化制造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生产,并且交货期大大缩短。第三,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式经营方式将被分散的经营方式所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将被扁平管理体制取代,对市场也将会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 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化和自动化水平,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 收稿日期:2013-10-2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ZD2009014) 作者简介:王雷(1976-),男,浙江衢州人,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

沈阳机床真相

沈阳机床真相. 夏雪 发布时间:2010-04-16 一段时间以来,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床企业似乎有意无意地与外界保持着距离。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它,也多是洋溢着“共和国长子”的骄傲,承载着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使命;而对于企业的运行情况,则鲜有透露。 作为行业“老大”,恐怕连众多业内人士也搞不清楚,沈阳机床这两年做了什么,未来将驶向何处? 每天清晨,当阳光点亮沈阳,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陆续便有数百辆企业班车向位于西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驶去。不久,在通往开发区的道路上,大巴就排成了长龙,景象蔚为壮观!随着最长的一注车龙拐进开发大路17甲1号,近万人纷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机床厂,开始了一天的吞吐作息。 据说,就连最傲慢的外国同行,在参观完沈阳机床这座总投资18亿元、占地7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后,也深受震撼,走遍全球,人家从未见过如此宏大和气派的机床厂。2009年,沈阳机床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根据美国卡德纳公司新近公布的世界机床企业排名,它已位居世界第5.而在2002年,其销售收入不过13亿元,世界排名第36位。 然而,颇为外界诟病的是,这一迅速长大的过程,给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非但不是收益水平的提升,反而是资产素质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从其近五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大致上,公司的营业收入不断攀升,净利润却大幅降低,这与沈阳机床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几年前,业界提起沈阳机床,即便不怀揣一份敬佩,也必定心存几分紧张,或者提防;那么现在,一些国内同行对这个行业老大,已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起来。它的豪华厂房,以及从里面运出来的“大路货”,成了其他企业引以为戒的“反面样板”。甚至,有业内人士私下里“煮酒论英雄”,竟把沈阳机床排除在了未来的行业霸主之外。

盐都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盐都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行动纲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我区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现制订全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为2016-2018年。 一、总体思路 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全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抓手,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核心,以政策为引导,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路径,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等领域,培育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开展试点示范,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全区工业智能化水平,带动引领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全区智能装备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8年销售突破50亿元。高档数控专用机床跻入国内第一梯队。节能环保成套装备迈入国内领先技术方阵。工业机器人在国内涂装上下料等应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电子行业3D打印设备占据国内领先位置。 ——重点面向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纺织等行业,建设30个具有行业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智能车间,其中2016 — 1 —

年启动18个智能车间建设。 ——建设一批示范性远程服务中心和平台,率先在风电装备、节能环保等行业取得突破并带动其他行业服务中心和平台建设,培育12个智能服务示范企业,培育5个具有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总集成、总承包企业。 三、重点领域 (一)智能装备 智能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等多种智能的现代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前提。现阶段我区智能装备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高档数控专用机床、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装备和其他智能装备等。 1.高档数控专用机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外数控机床整机技术,重点突破转台、刀库、导轨等核心模块的研制生产,积极发展整机动态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功能复合、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卧式加工中心、通讯器材加工高速钻攻加工中心、双面卧式柔性加工中心、三坐标精密柔性加工单元等。 2.节能环保成套装备。重点研制在线监控工业烟气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除尘设备、污水泥处理装备自动化调节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等各类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设备,加快打造智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 — 2 —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风口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推出“智能制造”专题,深入剖析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点。 一、智能制造——引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1.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存在能耗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微笑曲线: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不断被削弱,原有的依靠廉价成本要素投入、产能规模优势的制造业扩张模式将落下帷幕,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

2.智能制造产业链及投资逻辑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目前,国内汽车、家电等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他3C、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正在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但是,互联化还是相对较为遥远的事情,智能化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智能制造的落地节奏: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到网络。

3.中国制造业2025主攻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

覃伟中: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是传统石化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覃伟中: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是传统石化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 级的有效途径! 携手石化缘,共创未来! 摘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传统石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建设智能工厂的实践,为国内传统石化企业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作者:覃伟中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关键词: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一、传统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传统石化行业面临全球地缘政治巨大变动,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深刻变化,以及新一轮全球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方位挑战。主要表现:一是受地缘政治和资源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二是受全球气候及环境因素制约,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主流,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对温室气体减排提出了明确目标;三是石油替代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了替代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信息技术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的商业业态等,对能源生产方式、供应方式、消费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面对诸多挑战,国内外传统石化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是: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品需求高端化、差

异化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安全、环保约束日益加剧,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伴随着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光通讯以至量子通讯等新型技术的突破,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各分支技术以及平台的纵向升级,而且形成了信息技术向制造、金融等行业渗透融合的趋势。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以“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带动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互联趋向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趋向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趋向智能化和个性化。其中,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主要表现在,移动上网用户超过台式机用户,信息网络从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向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的交互发展,通过泛在网络形成人、机、物的互联。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主要表现在,利用云计算、虚拟存储等技术统一调配计算和存储资源,高效率地以最短的时间满足尽可能多的用户请求;通过新型传感器、网络、存储技术等的应用,极大地降低数据采集和存储成本,使可供分析的数据成为重要

沈阳机床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分析

沈阳机床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分析 2013.4.16 发稿 从2002年步入发展快速道的沈阳机床,正在逐步转变发展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历练,从单纯追求产量的粗放型增长到对每个加工厂、每个事业部甚至每个产品型号的细化。现如今的沈阳机床更懂得如何把握市场的脉搏,如何根据需求实现持续发展。 作为沈阳机床集团的四大支柱制造厂之一的沈一车床厂,拥有几十年的车床制造发展史,也是我国第一台车床的发源地。沈一车床设备的产销量多年来一直处于业内领先,但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的转型,这家龙头企业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以销量取胜已经不能再被作为成功与否的指标,要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抓住市场需求,转变发展模式。 沈阳机床集团从2004年正式启动技术储备,“虽然沈阳机床集团与国际制造技术接触始于1999年,但直到2004年才真正与国际标准结合,采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来打造产品。”同年进入沈阳机床集团,现任沈一车床厂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李晓雷先生回忆说。沈阳机床进行技术储备的时间早,得益于这种发展理念,沈一车床厂现如今不仅保持了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市场竞争优势,还进一步发展了ETC系列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纵切式车床等多种产品。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 细分市场发挥传统优势 当沈阳机床集团2010年在南京机床展首次推出“新五类”的余热还未散去时,2012年,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沈阳机床集团不仅展出了其全面升级的传统优势产品包括新CA、新CW两个普通产品系列,同时也展出了面向未来的产品——RLS柔性自动加工单元和GLS 桁架自动加工单元。 普通产品和经济型数控是沈一车床厂的经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都超过30%。2011年,沈一车床厂的普通产品产量超过30000台,经济型数控达15000台。“2012年,我们提出针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现有产品的发展方向,对普通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除了外观有了全新的变化,产品的内在性能也提升了。”李晓雷先生介绍说,“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未来市场对普通产品的需求量一定是要减少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沈一车床厂采取的方式是将普通产品进行升级,逐级实现替代,用经济型数控产品替代普通车床,用新产品ETC替代经济型数控产品,进而满足不同层面的用户需求。 在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换代的进程中,经济型数控产品CAK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沈一车床厂目前不仅在全力打造经济型数控产品,也在对其做全新升级。李晓雷先生介绍说,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上) 2018年03月05日 摘要摘要::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关键词关键词::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引言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的机遇期。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远远领先于我国的同时正在对我国实施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低成本、粗制造的生产模式与我国生产模式接近;与此同时,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三高的生产模式也未得到积极转变。早在2006年,我国制造业总量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造大国。仅过四年,又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1]。虽然总量可观,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目前大部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间,产品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强度大,缺少核心技术与前期技术积累的优势,同时又随着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的收紧,导致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依然较低。为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能够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与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使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在新全球竞争时期成为制造强国,我国在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中国制造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智能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的研究开始兴起的,通过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协同工作,形成的一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借助IM 系统,通过其自测量、自适应、自诊断、自学习,最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2]。智能制造的内涵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生产过程中,通过协调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活动,是信息具有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3]。在智能制造体系中,CPS 系统和工业物联网是基础,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1]。而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等一系列技术所构成的广义互联网在制造业的深入应用,能够实现传感器设备的信息感知,通过宽带网络对数据进行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并使生产系统具备自适应能力和人机交互功能[4]。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关于智能制造的现有研究集中关注在实际操作方面,以及政策相关研究[5-6]。对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也应进行初步探索,现阶段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区特征,但基于传统制造业时代产业园发展而来的智能制造,空间分布存在雷同性:东部

沈阳机床实习报告

沈阳机床工业集团 生产实习报告 姓名:刘效国 班级:机械本122 指导教师:王天煜 2015年7月13号—2015年7月24号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 二.公司简介 .. (2) 1.沈阳机床齿轮分公司 ............................................................................... 2.沈阳第一机床厂 ....................................................................................... (1)雄厚的技术实力 .......................................................................... (2)技术合作产品 ..............................................................................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 1.机床主轴 ................................................................................................ 2.主轴箱 .................................................................................................... 3.车床尾座套筒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 五.致谢 .. (20)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提

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团队

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孔宪光 团队成员 团队简介 该团队现有教师25人,顾问8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形成了一支机械、数学、计算机、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可靠性、健康管理、仿真、统计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交叉融合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高端装备专项、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项、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基金、省科技统筹创新及国际合作交流专项、省教改项目等,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省教学成果奖等,授权受理专利40多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 建立了陕西省电子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西电-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可靠性与虚拟仿真人才培养示范工作站),西电-800可靠性试验与仿真联合实验室,西电-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质量大数据联合技术研究中心,西电-紫光

云引擎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联合研发中心,西电-顶逸轨道交通及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西电-中铁盾构工业大数据联合技研究中心,并与国际知名的工业大数据机构IMS紧密合作。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航天800所、空军装备研究院、中铁一局、西电集团、中兴通讯、航天15所、中电29所、中电27所、中电深科技、航空430厂、西门子、陕鼓、清华紫光、网易、新华三等公司在内的10余家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参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工业大数据创新竞赛,阿里云-天池工业大数据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比赛成绩。 围绕国家智能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的军民重大需求,中心正逐步将智能制造成果拓展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慧建造等领域,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培养新工科跨学科人才,致力于产学研成果转化并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人才、重要成果及奖项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仇原鹰 2.华山学者讲座教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杰出教授:李杰 3.兼职教授、上海航天800所副所长:李中权 4.兼职教授、西电研究院总经理:康鹏举 5.兼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王军平 6.陕西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创新联盟理事,陕西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军民融合专家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案建议-智造东莞教学文案

附件4 东莞市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规程 (试行) 根据《强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为落实做好我市企业智能制造专业诊断工作,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改造,特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整合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系统方案供应商、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以及智库资源,建设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委托资源池内机构分批对我市1000家左右制造企业进行分析诊断,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现状,提出升级改造路线图和方案建议。 二、建立专业服务资源池 实行网上备案制度,各专业机构单位登陆“智造东莞”(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6196171.html,)(项目申报-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服务机构备案申请栏目),网上填报《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备案申请表》,并上传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或机构登记证书; (二)智能制造服务情况简介。以PPT 形式,展示企业单位总体情况、专业技术团队构成、智能制造专业服务领域、特点和专长、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相关内容等;

(三)智能制造服务典型案例。以视频或PPT 等形式,展示为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专业诊断、蓝图规划、实施方案等服务的典型案例。其中,东莞市内企业单位要求至少提供1 个以上案例,东莞市外企业单位要求至少提供3 个以上案例; (四)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团队构成,填写技术团队清单表并提供包括企业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简历学历情况、专长等材料; (五)其他相关补充介绍材料。 市经信局将分批对相关申报单位进行审查,审核申报单位的经营范围、业务能力、技术团队、工作经验等,对通过审查的予以备案,并分批在“智造东莞”网站进行公布。 市经信局对专业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调整专业服务机构名单。 三、企业诊断服务申请 (一)市经信局发布智能制造诊断申报通知,企业根据通知登录“智造东莞”(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6196171.html,)(项目申报-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申请对应栏目),网上填报《智能制造诊断申请表》,并在申报通知附件查询了解相关专业机构单位情况,进行前期对接,在双方对接后确认专业服务机构,并通过“智造东莞”(项目申报-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申请对应栏目)提交诊断服务申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中国机床排名前十揭晓 沈阳机床成榜首

中国机床排名前十揭晓沈阳机床成榜首 2011-08-23 14:44:35 中国机床网 内容摘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正向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进发,并连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有望早日实现从机床"大国"到"强国"的飞跃。 2011年08月23日讯"十一五"期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正向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进发,并连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有望早日实现从机床"大国"到"强国"的飞跃。 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同比增长61.9%,再创历史新高。 而对于机床行业来说,它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主要应用领域是船舶、工程机械、军工、农机、电力设备、铁路机车、汽车等行业。事实上,我国装备制造业各个子行业的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机床行业的支持,它与铁路建设之间也紧密相连。 此前,“7.23”动车追尾事件的发生,使机床行业也成为焦点。 高铁时代将是机械行业未来的主要拉动增长点,未来3-5年国家在高铁领域的投资将是持续稳定的,因此高铁设备的需求的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 当前,国内市场对于机床的需求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市场对高档的需求增长特别快,而对中档、特别是对低档的需求则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势必要提高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个行业的发展与企业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发展了行业才能发展,在我国,机床行业有众多的强劲企业,他们正在不断的创新,他们本身也在不断的突破。他们正在各显其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分析中国机床排名前十位的企业: 1.沈阳机床集团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通过对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机床有限公司,中捷摇臂钻床厂,沈阳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重组而组建。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2006年机床产销量突破7.5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销量突破1.5万台,海外市场收入突破1亿美元。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车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投产至今已累计为国内外制造业提供四十余万台金切机床,产品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远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一流的品质著称。 沈阳机床公布了2010年半年报称,实现营业收入43.61亿元,同比增长78.49%,实现营业利润0.53

未来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8月,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特别强调的是:该规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10大重点领域,提出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要求。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同时,《规划》提出了十个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二)“AI+”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相结合,正从两个方面深刻改变着未来的生活:一方面,直接改变了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性能,且多为3C产品(指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玩具、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另外一方面,在很多行业当中,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专家系统”,比如教育、医疗、公检法以及智慧城市等。 (三)智能制造释放中国制造全球红利 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显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它让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中国。 随着中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也瞄准了这一红利,竞相调整全球布局,顺应中国制造从“低成本、低技术含量”转向“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过程。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给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机会。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达4986家,同比增长24.3%,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35亿美元,外商投资的重点也从加工制造业,逐步拓展到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 二、不利因素

智能制造及转型升级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智能制造及转型升级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总体情况 (一)项目实施依据 1.《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执行计划的通知》(榕政综〔2016〕70号); 2.《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政府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15〕299号); 3.《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福州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榕委发〔2016〕5号); (二)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为适应技术进步新趋势,更大力度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区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设备更新换代、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重点,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升规模、开拓市场、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等方面入手,给予引导、扶持和保障,实现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服务业提升发展。 (三)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到的主要效益 (1)扶持产学研合作项目132万元; - 1 -

(2)扶持购买关键重大智能装备项目480万元; (3)通过市级技术中心认定奖励30万元(我区配套15万元); (4)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奖励30万元(我区配套10万元); (5)省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助资金290万元; (6)2015年市智能化技术改造资金398万元; (7)2016年市级技术改造及省级技术改造市级配套资金合计821万元;(我区配套205万元) 在项目带动下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亿元,比增15.9 %,居全市第六位;技改投资完成23.9亿元,比增19.6 %,居全市第七位;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 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为加强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确保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按时保质顺利完成,市经信委成立专项绩效评估小组,我局组织企业积极参评,对项目绩效进行自评后向市经信委提交相关的绩效评估数据自评表以及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等相关资料数据,由市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存在问题 由于专项补贴基本是事后补贴,事前有经过摸底入计划库,企业在申报专项前进行的一些经济指标预估跟实际情况往往有点出入,进行绩效评价量化指标往往按计划数进行设置,造成- 2 -

企业合并究竟有多少好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 专业: 论文题目:企业合并究竟有多少好处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 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制下,企业亏损都是人们所不期望而尽力去避免的。在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过程中,宏观、微观两方面的经济效益都不令人满意,特别是长期的,涉及面广、规模庞大且不断膨胀的企业亏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经常性。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居面广量大,且日渐膨胀的亏损则已超出其合理性原因之外,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它表明了我国企业效益的低下和企业资源配置使用上的缺陷。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中约有80%要从企业创造的纯收入中形成,企业大量亏损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长期以来,国家对亏损企业的拯救不外乎采取行政与经济两种方式。在行政上,主要是采用“照管”式的帮助,没有严格实行政企分开,通过改换亏损企业的管理班子,依赖新任的企业管理者救活亏损企业,尽力支撑、维持现有企业的生存;从经济上,则主要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安排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补贴亏损企业,或对亏损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对亏损企业的经济补贴,无论是在总规模上,还是在涉及到的企业数目上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部分亏损企业长期占用大量资源,不仅未能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反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沉重包袱。这实际上依然是一种行政方式。 本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因为景气波动、市场竞争、结构转换造成的企业亏损,在经济机制的作用下,会随着新产业的建立扩张、旧产业的收缩退出以及企业在新旧产业间的进入退出而趋归常态。然而,我们对亏损企业的拯救方式无论是行政上的还是经济上的,都以维持现有企业的生存作为前提,是一种权宜之计和短期对策。从而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企业预算约束更加软化,企业亏损很难指望通过努力经营来增加盈利,而是寄希望于政府的亏损补贴和税收减免;盈利企业的资金被无偿抽去补贴亏损企业,也使得盈利企业没有努力生产的积极性。研究资料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即财政对企业的补贴越多,全体企业的盈利水平越低。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AA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及《AA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AA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应用为先,示范带动。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发挥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沈阳机床的兴盛与衰落

沈阳机床的兴盛与衰落 沈阳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锡友做出了震惊机床界的举动,即将离职的他可能为沈阳机床混合改制。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改制,能否拯救沈阳机床还是个未知数,同时这位曾经的董事长还能不能带领沈阳机床重新获得往日的辉煌也是一片混沌。近些年来,沈阳机床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往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心酸交相辉映,透过一些大事件和具体的数据,让我们揭开与关锡友有关的沈阳机床的强盛与衰落。 那是2012年的春天,关锡友站在美国芝加哥考密克会展中心A厅的大站台上,面对着众多国内外的记者们侃侃而谈、从容不迫,谁能想象的到,这位“青年人”已经年过半百了,如果你细心,可能会从他双鬓间夹杂的白发中窥得一二,否则,这样的活力四射、激情满满,总会使人误会他的年纪。 此时的他信心满满,毫不在意2003年第一次参加芝加哥机床展的窘境,那时的他,可是被安排在了地下室。如今,一切都因为努力而改变了,甚至与如今的一线厂商相邻而坐,左侧发那科,右侧西门子。这样的座次不仅证明的沈阳机床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是向世界宣布:中国机床水平已经追赶上来了!展位上的巨大条幅: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英双语,所有的荣誉都写在了这条红底白字的条幅上。 沈阳机床简史 沈阳机床,中国机床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 1953-1955:沈阳第一机床厂自主研制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C620-1 1973:沈阳第一机床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数控车床CSK6163,同时宣布中国车床自动化时代到来。 1981:沈阳第一机床厂成为中国车床行业中第一个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的车床厂家。1985:S1-235超高精度车床获得国家金质奖。 以上一项一项的荣誉,除了证明这家企业历史的悠久,更承载了中国机床行业一座又一座奖杯。 2017:沈阳机床发布了全球首款工业操作系统--i5OS! i5智能机床简单的来讲就相当于智能手机--苹果。我们可以把i5理解为苹果的IOS系统,是操作系统的一种。i5 智能机床相当于iphone、ipad;iSESOL云平台相当于icloud;同时也为i5智能机床开发了便于操作的应用--WIS车间管理系统,该应用为客户提供下载功能。 其实,智能机床的构想早在2007年就有了。 那一年,沈阳机床集团就在上海成立了专门的数控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i5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经过科研调查,创新提出了i5概念,与国际上垄断地位的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不同的是,i5是一种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着眼于未来,此系统的误差补偿算法、五轴控制技术以及虚拟与显示系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那么i5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i5就是5个“i”,即industry(工业),information(信息),internet(网络),intelligence(智能)、integration(集成)。未来的数控机床不可避免的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最终演变为如手机一般的傻瓜式数控机床操作,同时将信息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机床技术等多种相关技术高度集成。这样美好的愿景不仅仅存在于关锡友的

全面预算化管理与危机管理(doc 11页)

全面预算化管理与危机管理(doc 11页)

沈阳机床:以全面预算化解危机 随着危机的深入,行业巨头的动态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利益相关和猎奇心理外,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更多的是想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在沈阳郊区一个像花园般整洁的巨大现代化工厂里,一群肤色各异的人员正在忙碌着,有的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有的则在与厂区的销售员工畅快交谈着。这是国内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沈阳机床拥有员工1万多人,资产总额115亿元,去年机床产量和数控机床产量在我国同行业中居于首位。 沈阳机床所在的行业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机床的直接下游行业是机械制造业,遗憾的是,这一行业的多数企业都感受到了寒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机械制造企业用户对数控机床需求量大幅减少,直接造成国产数控系统在这几个销售重点地区的销量下降,机床业的产量也自然随之下降。 下游企业遇冷,加上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基本上所有机床企业都遭遇市场销售下滑、库存增加的难题。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车床分会的统计,车床分会所

2000年以来,受中国机床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国内机床企业很多都有跨越式的发展,产值和利润规模逐年大幅递增。然而,多数机床企业在技术研发、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大幅影响。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秘书长、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对此有着深刻地分析。“顺应中国制造业发展初期用户的低端市场需求的策略,无疑为数控系统企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对中高档数控系统以及下一代高速、高精、复合、智能化数控技术的投入,当低端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时,行业面对的则是中高档数控系统既受制于人、又被外国一统天下的尴尬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床业的巨头们则在寻求技术的突破。2002年,大连机床收购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开创了中国机床企业并购国外机床企业的先河;2005年10月,北一机床全资收购了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国内机床企业带来市场和技术,但并购后,如何有效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管理的突破,利润的增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