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但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21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性质首先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他们最有社会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工人阶级最初的斗争是分散的,他们的联合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斗争方向也往往是破坏机器、争取经济利益等比较初级的形式;随

着斗争的发展,他们的联合日益扩大而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其斗争也走上政治舞台,并进一步认识到成立自己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因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区别:“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元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鲜明的政治纲领。这个纲领规定了党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和近期目的,是党的行动的指南。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了最终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又有近期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它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党章规定的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朝气蓬勃,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贡献于党的事业,并有效地监督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还要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统一,在行动上做到步调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工人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如此。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工人阶级就要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是工人阶级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是社会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他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能够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资

源和力量,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本国的建设实际,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各项事业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领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的政治领导,才能排除各种阻力,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领导。党领导人民,通过党和国家的各种组织,通过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地位,实际地组织和领导国家的建设。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说是迄今人类历史发展中最民主的制度。社会主义民主高于资本主义民主,它不但是形式上的民主,也是实质上的民主;不但是政治权利上的民主;更是经济和社会全面权利上的民主。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实现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民主权利就会再次丧失。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动摇。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④意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据政党执政方式和政党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执政方式分为独霸型和轮流型,把政党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者结合交叉,又分为独霸-意识形态型(如德国纳粹党)、独霸-实用型(如日本自民党)、轮流-意识形态型(如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实用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⑤按各国政党力量对比,英国的史密斯把政党制度分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种形态。平衡形态即两个大党或两个政党集团能获得90%以上选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谁都无法长期执政,总是轮流执政,如奥地利和联邦德国。分散形态即主要政党数目多,票数分散,因此需要联合执政,如荷兰有7个主要政党,其中两大党分别只拥有1/3选票。不平衡型即某一大党长期独占多数,其他各党都竞争不过,如日本自民党。S.亨利格按政党不同政治倾向,把政党分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党所得不同票数的百分比,把政党制度分为北欧型(指中右和中左政党占优势)、南欧型(指中右和左翼政党占优势)和日本型(中右政党占优势,中间派次之,左翼最小)。西方学者对政党制度的上述5种分类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完整版)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但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21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性质首先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他们最有社会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工人阶级最初的斗争是分散的,他们的联合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斗争方向也往往是破坏机器、争取经济利益等比较初级的形式;随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 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 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 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 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2、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规范社会的管理。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3、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指具有固定领土、一定的居民、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主权的政治单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让·布丹的作品中,对于布丹来说,主权是“属于共和国的绝对的,永久的权力。”主权不在个人,而在国家,因此主权是永久性的。主权是“主权者的独特特征,主权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于他人的命令,因为只有主权者才能为隶属者制定法律,废除已经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过时的法律。 4、政党政治 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5、议会 议会,又称国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是一立法机关,其成员由属该地区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一般议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在一些国家里议会还有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力。但也有一些议会的权力比较少的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 1.(单选题)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A A《共产党宣言》B《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C《资本论》D《国家与革命》 2.(单选题)美一位学者曾说:“事实上美国现在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成两党制。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我们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 ) A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阶级基础相同B美国的选举制度为一党服务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任何区别D美国需要建立新政党---民共党 3.(单选题)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B A一党制B多党制C两党制D混合制 4.(单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由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说明D A政党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的性质B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政党的性质 C任何国家政权都由统治阶级的政党来领导D国家政权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性质相一致 5.(单选题)政党的本质属性是C A政治性B社会性C阶级性D纪律性 6.(多选题)以下属于两党制的特点的是(ABC ) A两大党长期占据政坛B两大党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C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日益趋同D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日益趋异 回答正确 7.(多选题)美国的政党主要有BC A工党B民主党C共和党D托利党 8.(多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最为典型的是AD A法国B德国C日本D意大利 9.(多选题)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10.(判断题)政党既是选举的组织者,又是议会的组成者。正确 11.(判断题)离开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纯粹的“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正确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何雨松 机械设计及理论 2011203053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决性。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1科学社会主义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座位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其中,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

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1.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这一伟大学说后来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从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做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的3个共产党执政国

资本主义世界的3个共产党执政国 在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出现了3个“红色”政权。在这里,共产党领导着资本主义国家。 在资本主义世界,共有3个国家的共产党冲破资本主义势力的阻挠和束缚,成功实现突围,通过选举和议会斗争的方式获得执政地位,在多元的世界政党体系中独树一帜。 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在严厉批判“戈尔巴乔夫式改革”、深刻汲取苏联剧变教训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并未历史性的结束,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将通过“泛民主主义阶段”和“复兴社会主义阶段”,建立“形式上更新的、符合当代生产力条件、生态安全和社会任务要求的社会主义”。 2001年,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成为前苏联地区第一个通过合法选举上台执政的共产党,之后又在2005年大选中获胜继续执政。2009年7月底,该党在提前举行的大选中得票率仍然居首,但因未获得绝对多数而无法单独组阁。如今,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在国内的声望仍然很盛,已着手准备下一次大选。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的前身是塞浦路斯共产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建设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为最高目标。 多年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积极同帝国主义和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斗争,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一切进步力量,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议会席位不断增加。 在2008年2月举行的第六届总统选举中,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总书记季米特里斯·赫里斯托菲亚斯以53.36%的选票当选为总统,该党与民主党和社会民主运动党组建联合政府。 与上述两党通过议会选举上台不同,尼泊尔的共产党组织是通过武装斗争与议会道路相结合的方式上台执政的。 1994年,尼泊尔共产党经过不断分裂与组合,派生出两个主要的共产党派别:主张通过多党民主制度发展革命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张以“人民战争”方式进行反政府武装斗争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初期,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的力量大过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1994年11月,尼泊尔中期选举,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获88席成为第一大党,从而上台执政,该党主席阿迪卡里出任首相。但不到一年,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一党执政的政府即宣告解散,此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多次与其他党联合执政。 这一时期,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提出“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让人民当家作主”、“反对社会歧视”等口号,得到了尼泊尔广大农民和妇女的支持,规模从小到大,力量发展很快。 2005年2月,尼泊尔国王宣布亲政后,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七党联盟屏弃不和,以武装斗争形式,策应七党联盟发动的人民运动,最终迫使国王交权。 2007年4月,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作为合法政党加入临时政府并得到5个大臣席位。2008年4月,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赢得多数席位,并被授权组织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第一届政府,普拉昌达成为总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上台执政。 2009年5月,因普拉昌达以不能履行内阁权力为由宣布辞职,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与大会党、亲善党等合作成立新政府,再次主政,该党总书记尼帕尔当选为总理。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程论文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宫学林 学号:1032011003035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邹雯娟 徐州师范大学 2011年12 月10 日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55年的执政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同时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由此本文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并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政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执政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更是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党执政的思想来源,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55年来的执政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都取决于我们在国家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党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并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党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体现了我党在执政的关键时期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刚走出“十年浩劫”的全国人民看到了曙光,但这时华国锋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在这一复杂形势下,邓小平同志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坚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思想理论界逐步提出研究历史、判断路线是非和理论是非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最终诞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着名文章,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给予根本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在当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得到真正的贯彻,使我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这直接的体现出了我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主权的理论原则与政治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主权的理论原则与政治意义 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曾经确立了“人民主权”(Popular Sovereignty &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的专门课题。1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人民主权决定着国家主权(National Sovereignty & Sovereignty of the State)2,而不是相反。“人民的主权不是从国王的主权中派生出来的,相反地,国王的主权倒是以人民的主权为基础的。”3这一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主权问题上的一般结论:国家合法性来自于人民同意,人民是真正的国家统治者;因此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者,国家只是人民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民主制独有的特点,就是国家制度无论如何是人民存在的环节。” 4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主权的理论来源 布丹、霍布斯主张主权源于神权,而卢梭主张主权源于人民;但不管主权的来源是哪一种,他们中的主权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主权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统一到了某一个现世的统治权威身上。既然人民主权是现世的统治权威,那么它何以能够现身呢?布丹、霍布斯所谓的主权神授的专制观念当然不能为人民所接受,唯有卢梭的人民“公意”理论才能揭示出国家的社会契约的起源特征。人民主权从抽象的意识转化成了现世的统治力量——“公意”。在卢梭那里,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公意”力量的附属之物,服从“公意”是共同体成员的当然义务。“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 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这种“公意”是人民主权原则的绝对反映,因此任何人和任何权威必须置于它的控制之下。“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 6由于人民主权不可违背,因此它具有至高无上的独占性。“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同样理由,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它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要么就只是一部分人的。” 7在这里,卢梭人民主权原则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民主权的抽象性大大减弱了;虽然他如同布丹、霍布斯一样坚持主权的不可分割性、不可让渡性和不可分享性,但实际上“公意”本身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既可以是抽象的人民主权又可以是大家的具体意见即“众意”。 对于“公意”与“众意”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众意与公意之间经常总有很大的差别” 8,卢梭本来是想加以严格论证的,但他不能把抽象的“公意”与具体的“众意”完全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公意”是一种意志的体现,“即公共幸福,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9“公意”是个别利益在千差万别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不同利益的共同之点,才形成了社会的联系;如果所有这些利益彼此并不具有某些一致之点的话,那末就没有任何社会可以存在了。因此,治理社会就应当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 10正因为“公意”的社会公共性,所以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可让渡的。在这里,“公意”就是人民主权的代名词。“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 11。卢梭承认“公意”是公共利益的表现,是人民主权的象征;但他又解释说“公意”不是“人民”的主张,“公意”与“人民”之间没有完全一致性。“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但是并不能由此推论说,人民的考虑也永远有着同样的正确性。人们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人们并不总是能看清幸福。人民是决不会被腐蚀的,但人民却往往会受欺骗,而且唯有在这时候,人民才好像

试述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表面看来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实际上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把政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最后受益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背景资料:“两党制”与“多党制”。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而不是说,这些国家只存在两个政党。只是说有两个主要政党和政权发生联系,它们交替执政,轮流坐桩。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在当代社会,最为典型的还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英国是议会制度下的两党制,即由在议会中席位最多的政党组成内阁,成为执政党,席位次多的政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有监督政府的责任。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下的两党制。美国执政党的标志不是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而是赢得总统职位,由于总统与国会分别选举,赢得总统选举的政党在国会中不一定占有多数席位。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许多政党,其中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得到法定的多数单独执政,而通常与其他政党联合行使政权的政党体制。多党制最早起源于法国。西方大部分国家采用的都是多党制,像法、德、意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表面看来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实际上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把政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最后受益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二十个字,是对我国政党制度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弄清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和其它政党制度的区别,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的理解。 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根本的是共产党领导。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多

论中产阶级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

2008年第2期社会主义研究No.2,2008 (总第178期)SOCIAL ISM STU DIES Serial No.178论中产阶级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 王存福 【摘要】 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中产阶级成员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无产阶级的特点,这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形成了重大冲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必须通过实现自身嬗变,把中产阶级成员动员起来,使之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生力量,才能继续保持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命力。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社会主义政党;转型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527(2008)022******* 【作者简介】 王存福(1972—),男,山东胶南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它在传统上是以产业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一个不同于传统产业无产阶级的社会群体———中产阶级开始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而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是与产业无产阶级人数的减少是同步的。这就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主义政党要想保持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命力,就必须重视中产阶级这个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实现自身嬗变。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中产阶级化及其主要表现 (一)中产阶级占据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主导地位 虽然目前人们在如何定义“中产阶级”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人们一般都不否认中产阶级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的一个人数较多的社会群体。在确定中产阶级的组成人员时,人们往往把小业主、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职员、经理人员、政府雇员、自由职业者等纳入中产阶级的范畴。正如英国学者密里本德所指出的,“在所有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都可以分辨出一个很大的并且正在增大的自由职业阶级人士———律师、会计、中等董事、建筑师、专 家、科学家、行政官员、医生、教师等———他们构成了‘中等阶级’两个主要部分之一”,“这个‘中等阶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与中小企业家相联系着”。①二战以后,以白领雇员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随着“大政府”理念的兴起,导致国家管理机构的不断扩大,政府雇员大量增加。二战期间,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其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这样就要增加各种类型的政府机构,另外,出于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国家还在从中央到地方兴办了许多公立或私立公共事业机构和团体,这样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得以进入政府机构任职。如中低级公务员、医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社会福利人员等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些政府雇员是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迎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而正是在这一阶段,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出现股份制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获得了广泛的发展,资本所有者逐渐把企业事务的日常监督和经营管理权更多地交给其雇佣的管理人员来行使,使经理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如在英国,经理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数,在1911年仅为62.9万人,仅占人口的3.43%,而到1951年时为124.6万人,占人口的5.53%,到1971年时为205.4万人,占人口 03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中国有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非常形象地说明,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近年来,一些人无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否定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认为只有西方多党制才是民主的,提出中国应该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这是因为,它既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个特色,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60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多党合作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才能同心协力地把共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说,坚持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 这个特色,还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不是搞一党制。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作用的加强。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搞一党制。实际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阶层各党派团结抗日,探索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就包含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1949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时,我们党就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后来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光靠一个党派,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又多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基本方针。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以后历次宪法修正案都予以重申。 2.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1 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的实质杜君理论学刊 2007/01 2 建设更加和谐的党张炳照科学社会主义 2006/06 3 在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践行先进性本刊评论员瞭望 2006/27 4 执政党永追先进瞭望 2006/26 5 邓小平对党的领导集体的深邃思考及其现实意义孙德海社会主义研究 2005/06 6 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纪念同盟会建立100周年张磊江海学刊 2005/06 7 党的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张志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5/02 8 论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陈红桂求实 2004/07 9 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特色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尤俊意政治与法律 2004/02 10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尹毅求实 2003/S1 11 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杜厚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3/05 12 关于正确解决农村“两委”矛盾的几点思考冯毓奎社会主义研究 2003/01 13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现实必然性周叶中社会主义研究 2003/01 14 从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对党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陈泽水 求实 2003/08 15 “三个坚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曾成贵江汉论坛 2003/11 16 执政党建设的新发展曹长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06 17 政治理论的新境界刘晓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18 列宁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及其意义王悦琴人文杂志 2002/04 19 从德国看欧洲政党政治制度的危机与改革前景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02 20 永葆科学理论的青春李红锋瞭望 2001/37 21 建国50年来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翁春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的研究观点摘录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自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16453168.htm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马克思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并出现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自发的工人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空想社会主义改革社会的尝试也屡遭挫折。实践证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有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赢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众多的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志,有自己的纲领、路线、方针、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出现,政党政治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中的某些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它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只有工人运动产生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人阶级具有一定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才需要组成一 个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以便带领群众有组织地进行斗争,以争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实现自身世界观转变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l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l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产党、工人党或是其他的名称,但其性质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工人阶级发展壮大起来。工人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第一,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作为阶级整体,它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是一支生气勃勃的社会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他们与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具有革命彻底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对立和矛盾,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私人占有制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贫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职能;对外扩张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几百年来为资产阶级所长期固守的这一传统制度安排,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尽管如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也随之而来。 资本主义必然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无产阶级的贫困对应的是资本的过剩(也是生产能力的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的周期性发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往往由金融危机诱发,过剩的资本大量涌向投机领域,最终造成了泡沫经济的破碎。贫富差距(阶级、阶层、族群、国家的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存在的理由和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在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同时,地球重要的生命圈中的大部分生物被毁坏,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的、无节制的开发,使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在发达国家走向富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陷入了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资本本身性质的界限。显然,资本主义社会

存在着分裂人的存在、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的危险趋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冲突之中。然而,这种危险趋势的存在,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分不开的。以追求利润为动机的生产必然导致技术规模日益庞大,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生产和人口日益集中,职能也日益专业化;但是,人们的消费需求则是有限的,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更是有限的。这一矛盾不得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得到根治的。资本主义分裂人的存在、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的危险趋势发展下去,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发展下去,毁灭的正是资本主义自身。 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是价值观的核心。资产阶级把自我和个人看成是高于一切的,个人永远是目的和中心,他人和社会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而强调从个人出发,以个人为中心,追求收入高、地位高、消费享受高的个人成功,并把这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忽视甚至排斥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日益发展,到了20世纪后半期,个人主义演化为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把发展自我和解放个性变成了对权威、中心、主流、秩序、规范、和谐的藐视,走向了对家庭、责任、义务和道德的放弃,从而导致了对社会共同秩序的腐蚀和瓦解。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已经在把个人的注意力导向物质需要,并通过对个人利益追求而形成的竞争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天伦之乐”的家庭关系趋于瓦解。(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