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课的主要内容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音乐欣赏。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材也是非常重视音乐的欣赏和聆听。那么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如何保证孩子们的每次聆听都是有效的呢?

首先,什么是聆听?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所以聆听是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并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要保证每次聆听都是有效聆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欣赏教学中,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

在欣赏课时,有的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把整首乐曲解说一遍,所以在第一次播放音乐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讲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们疑惑,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听音乐还是应该听老师的解说?同时也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孩子们得不到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他们所听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其次,老师的不断讲解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西方谚语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孩子听到同样一段音乐都有不一样的想象,不管他的理解是多么的天马行空,我们都要尊重。所以在上欣赏课时,第一遍聆听一定要完整,同时要让孩子们带着想象和思考来聆听音乐,比如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学习《渔舟唱晚》,这样的古曲对于他们来说多少有些难懂,同时担心他们没有兴趣聆听,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让我们回到古代,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学习古代文人墨客温文尔雅的姿态,一起感受作曲者当时的心境。”我要求他们全部闭上眼睛,因为音乐只需要耳朵,这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状态。一曲听完,每个人都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我相信这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音乐体验。

二、歌唱教学中的聆听,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

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初听时都很兴奋,手舞足蹈,忍不住要跟着音乐唱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提醒他们认真聆听,暂时不可以张嘴唱歌,因为唱歌会影响到聆听的准确性,我认为想要唱好一首歌,首先就是要把歌曲听熟,只有耳熟,才能准确地演唱歌曲。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应该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的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学唱过程中的聆听,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如音准、节奏有问题,可听老师唱或优秀同学唱;声部合作有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学生要学会听教师的琴声,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有效聆听,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首先要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重视引导学生聆听,才能使聆听变的有效。

2、聆听教学要体现梯度性,聆听要求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体现学生在聆听中的进步。

3、聆听教学应具有长期性,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扎实地进行。

4、聆听应该讲究音响的质量,音响的播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美好审美体验的产生。

聆听伴随音乐始终,有效聆听也将伴随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学会聆听,运用有效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享受美好的人生。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教学中对有效聆听方式的界定 音乐课的主要内容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音乐欣赏。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材也是非常重视音乐的欣赏和聆听。那么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如何保证孩子们的每次聆听都是有效的呢? 首先,什么是聆听?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所以聆听是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并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要保证每次聆听都是有效聆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欣赏教学中,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 在欣赏课时,有的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把整首乐曲解说一遍,所以在第一次播放音乐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讲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们疑惑,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听音乐还是应该听老师的解说?同时也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孩子们得不到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他们所听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其次,老师的不断讲解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西方谚语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孩子听到同样一段音乐都有不一样的想象,不管他的理解是多么的天马行空,我们都要尊重。所以在上欣赏课时,第一遍聆听一定要完整,同时要让孩子们带着想象和思考来聆听音乐,比如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学习《渔舟唱晚》,这样的古曲对于他们来说多少有些难懂,同时担心他们没有兴趣聆听,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让我们回到古代,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学习古代文人墨客温文尔雅的姿态,一起感受作曲者当时的心境。”我要求他们全部闭上眼睛,因为音乐只需要耳朵,这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状态。一曲听完,每个人都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我相信这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音乐体验。 二、歌唱教学中的聆听,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 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初听时都很兴奋,手舞足蹈,忍不住要跟着音乐唱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提醒他们认真聆听,暂时不可以张嘴唱歌,因为唱歌会影响到聆听的准确性,我认为想要唱好一首歌,首先就是要把歌曲听熟,只有耳熟,才能准确地演唱歌曲。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应该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的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评价”这一名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课程实施者所重新认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者即学校,评价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式量化评价向多元化“质性”评价转变,评价过程更人性化,强调了评价活动中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评价又因为有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而更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由于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加上音乐自身的较强社会交往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决定了音乐课程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们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

音乐欣赏中的聆听

音乐欣赏中的聆听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的“心理自由”的需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用心聆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这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二、放飞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三、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音乐课森林狂想曲教学反思

音乐课《森林狂想曲》教学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为台湾音乐人吴金黛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是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融合达到最高境界!这首乐曲节奏欢快,情绪活泼,旋律动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一开始通过播放视频《森林狂想曲》,音像结合,使学生从各方面感受热带雨林的神奇,体会乐曲中描绘的景象,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听辨乐曲小片段,辨别是哪些乐器演奏的,使学生认识三中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的参与;接着认识三段主旋律,并让生试着吹奏主旋律,通过教师弹奏,让学生分辨是哪段主旋律,以及给旋律排顺序,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印象,检验学生对乐曲的掌握情况,最后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和自制的乐器模仿森林中的各种声音,随音乐一起创作自

己的森林狂想曲,达到本课的高潮。在小结的地方让学生观看森林被破坏的资料,启发学生谈论环保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渗透,与本单元的中心主题保护绿色相呼应。 不足之处:开头的导入可直接谈话导入,并播放视频引入本课,从森林图片导入本课有点重复。在熟悉主题的地方时间稍短,学生在填顺序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填,有部分同学不会填,如果改成集体填,用手势表示会更好一些。学生准备的一些物品没有起到作用,如水杯模仿水流的声音,在音乐响起的时候,一点都听不到。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不精练不生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调控能力还待提高。 《森林狂想曲》是为台湾音乐人吴金黛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是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融合达到最高境界!这首乐曲节奏欢快,情绪活泼,旋律动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 有效应用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结合实际,谈一谈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不但能为学生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中起到了轻松、便捷的作用 主题音乐是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着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主题音乐,演唱主题音乐,表现主题音乐,记忆主题音乐等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与学生的记忆。例如:如上歌曲《雪绒花》时,让学生看有关《音乐之声》的影片,学生对《雪绒花》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这些问题便轻松得到较好的解决,给欣赏教学中主题音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能够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创设积极性 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快慢等,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师生之间也不是权力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这是信息化社会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音乐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

欣赏课《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欣赏课《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欣赏课《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现代类轻音乐作品。歌曲旋律整体轻松欢快,表现了森林小动物的开心愉快的心情。本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整体方式去感知,注重了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去大胆想像、创造。 教学目标:感受乐曲中的速度情绪和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对森林大自然的热爱,从而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 重点难点:体验歌曲的情绪和要表达的情感。对歌曲分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钢琴,PPT 。 教学过程: 一,初听乐曲并提问。 1,同学们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2,《森林狂想曲》和《白桦林好地方》是两首不一样有关于森林的歌曲,这两首歌从旋律的角度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情绪? 同学回答…… 老师分析:两首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的快慢导致两首乐

曲表达的情绪不同。《白桦林好地方》节奏慢,表达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情绪,就像森林中的早晨,晨雾朦胧,动物们都刚起床。《森林狂想曲》节奏快,表达了一种轻快,活泼的情绪。像森林的上午和中午,小动物们开始了开心活泼的一天,在森林中载歌载舞。 二,再听乐曲,分段学哼唱。 提问: 1歌曲有几个乐句? 请同学单独回答…… 老师解释:三个乐句 2有几个段落? 请同学单独回答…… 老师解释:两个段落 3每个段落的乐句顺序是什么? 请同学单独回答……(难度较高同学回答可能错误) 老师带同学逐个乐句去听并且排序。 AABABA ABABA 4第一个段落和第二个段落有什么区别? 同学回答…… 老师解释:第一个段落在前面有两个A乐句,第二个段落只有一个A乐句。 同学们分段落跟乐曲轻声哼唱。 三,找乐器,找小动物。

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聆听

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得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聆听便成了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成了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事实上,部分课堂还经常出现滥用聆听、无效聆听等现象,他们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有悖于新课程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现象一: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告之学生曲名后,便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于是,学生异常活跃,以至于完全听不清音响,课堂上热闹非凡,很多孩子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了一番……这样的聆听,谈何情感体验呢? 现象二:学唱二声部歌曲,教师要求学生随钢琴伴奏合作演唱。于是,学生都“投入”地放声歌唱,渐渐地教师的琴声听不见了,旋律唱得越来越不着调了……此时,教室若能稍稍强调演唱中的“相互聆听”,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以上现象虽显极端,但确实存在。假如教师重视学生的聆听习惯和聆听能力的培养,结果会是大不相同。 什么是聆听?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 一、欣赏教学中的聆听,强调聆听的过程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二、歌唱教学中的聆听,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应该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学唱过程中的聆听,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如音准、节奏有问题,可听老师唱或优秀同学唱;声部合作有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学生要学会听教师的琴声,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有效聆听,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首先要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重视引导学生聆听,才能使聆听变的有效。 2、聆听教学要体现梯度性,聆听要求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体现学生在聆听中的进步。 3、聆听教学应具有长期性,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扎实地进行。 4、聆听应该讲究音响的质量,保证音响的播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美好审美体验的产生。聆听伴随音乐始终,有效聆听也将伴随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学会聆听,运用有效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享受美好的人生。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让教学评价成为音乐课堂“快乐跳动的音符”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音乐课堂,能充分跳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今,小学音乐课堂里往往会出现一幕幕“虚假的繁荣”:散乱的活跃充斥着整个课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广泛而空洞的赞美词;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室里看似热烈的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显得那么“言不由衷”…… 学生听着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赞美词,没有了一丝兴趣再听到这些评价!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的进行评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评价成为永久快乐跳动的音符在音乐课堂中展现。 一、注重多元评价,把握评价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体现出多元的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1、过程性评价。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1)激励性评价 人们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欣赏和由衷的赞美,成人是,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问到学生:“请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第一个学生回答我是欢快的,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抒情的。如果我直接对第一个学生说这首歌的情绪是抒情的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运动觉、视觉、语言知觉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则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活动。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一阐述强调了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时,对于作品的选材、指导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无序 因为教学难度、教师自身素养、幼儿表达表现、课程呈现结果等因素,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还未系统纳入、融合到音乐课程中,相关课程安排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思考与计划,对积累形成的教育方法、经验也未作深入、系统的整理与总结。音乐教育中幼儿歌唱教学和律动舞蹈教学比较注重,音乐欣赏的活动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小。同时,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使活动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2、活动目标偏离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陶冶情操,获得审美情趣。然而,目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往往忽视音乐教育本身的审美特点,忽略对孩子音乐

欣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目标的确定过于偏重技能的获得,只注重表现、创作,轻视感受、欣赏,偏重单一的模仿;忽视了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使得音乐教育课程产生了结构上的缺陷。 3、教学策略缺乏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缺乏,或为指导过多的“全面引领型”,教师采用的基本是填鸭式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指导语过多、控制过多,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幼儿则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行动,基本没有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或为缺乏目的的“放任自流型”,与“全面引领型”相反,教师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所有的一切都听凭幼儿自由发挥,教师没有必要的梳理、提升。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指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避免教师过多的主导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应避免幼儿被动地模仿教师进行学习的现象,要注重挖掘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1、选材——音乐欣赏的基石 好的选材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石,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共鸣。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如: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山中精灵也疯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聆听

此时无声胜有声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聆听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有效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聆听,能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有效学习音乐。本文将从有效聆听重视欣赏教学中,强化于歌曲演唱中,优化于乐曲演奏中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聆听"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有效聆听 一、对无效聆听的心理因素剖析: 1、学生视角的聆听观 (1)聆听习惯 学生倾听音乐时常表现出的"放松或休息"、"无精打采"、"游离音乐"、"非完整性体验"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阻碍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 (2)聆听方法 学完歌曲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口风琴伴奏。于是,一个学生被老师邀请演唱,其余学生伴奏。音量的悬殊,伴奏效果可想而知,但老师却要求演唱的学生唱得再响亮些、、、、、、很快。老师又换成一组学生伴奏,其余学生演唱。演唱、演奏的速度很不一致,合作效果较差,老师发怒了、、、、、、 (3)聆听兴趣 学唱二声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教师要求学生随钢琴伴奏合作演唱。于是,学生都"投入"地放声歌唱。渐渐地,老师的琴声听不见了,旋律唱得越来越不着调了、、、、、、 2、教师操作视角的聆听观 (1)教法陈旧 在一堂音乐课,教师正在和学生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在初听音乐之后,教师问学生:"好听吗?"学生齐声回答道:"好听!"教师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出示主题音乐旋律,要求学生轻声哼唱,然后复听一遍,问道:"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学生信口开河,答案可谓丰富多彩、、、、、、这样的"听"中,学生听到了什么?他们真的觉得乐曲"好听"吗? (2)喧宾夺主 某教师教授歌曲《渴望春天》时,主要的教学环节:(1)朗诵诗歌,导入新课:(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3)分析歌曲,深情演唱:(4)处理歌曲,深化情感;(5)课堂延伸,接触大师。教室里只看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忙碌的学生和老师,听到学生们讨论和发表想法的声音,可惜少了优美的音乐。 (3)过度主导 一节公开课学生们正在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那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音乐在教室回荡,学生已经渐渐沉浸在黄河船夫那悠长高亢、低沉急促的号子声中,突然一教师引导"这一作品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精神,给我们展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一直到音乐结束。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无效聆听的间接原因是教师教学行为,它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对于课堂的无效聆听现象,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有效聆听的再实践策略 策略一:重视欣赏中的聆听

音乐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音乐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导语:音乐教学评价方案设计应该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 备的范文两篇有需要的人可以参考借鉴希望大家看完后会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 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 支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 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 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 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 看、唱、听、表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 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

学发言等);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种方法 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 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看唱听表总评

音乐(心得)之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音乐论文之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江苏省高邮中学华华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一、学会聆听,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可先让学生完整地倾听音乐,形成初步印象,再仔细感受乐曲中旋律的走

向、节奏的安排、速度的把握和力度的控制,特别是乐曲第七小节中休止符的处理,更进一步地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最后感受出喜悦、祈盼的情绪特点。二、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三、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学科:小学音乐 学校:泗汾镇双塘中心小学 姓名:梁怡芳宋威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联系电话: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音乐课堂;提问;全体学生;独特体验;想象空间;层次分明;因人而异;价值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向全体全体学生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从回答问题的机会中体验参与和表扬带来的愉悦。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忽视设计问题的目的,若是为了提醒某个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为了检查某些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而提问,其余的学生就容易放弃问题的思考,达不到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在提问之前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全体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所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二、针对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而提问。 在欣赏一首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教学中的提问要注意学生对乐器音色

音乐课堂中有效的评价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方式在近些年来,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以老师的教为主转化为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成了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抓好音乐课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没有了这个保障,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是比较难的.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弱化了音乐教学的课堂常规,但并不是摒弃课堂常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建立一套和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音乐教学课堂常规.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不同于其他的课,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可见这个听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学会一首歌,首先就要学会听.我们现在的歌唱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都是以听唱为主.我们老师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因为听多了他们自然就会唱了.可想而知,如果学生学会了聆听音乐,那么对于我们的歌唱教学来说就事半功倍了.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我是这样做的:方法1,静静聆听,不发出任何声音,听听唱了些什么2,如果是加上动作聆听的,嘴巴不发出声音,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3,需要发出声响伴奏时,伴奏的声音要轻(给自己听见就行),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伴奏. 二、培养学生唱的习惯 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被很多老师忽视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过度重视了教学的过程和环节,而忽视了歌声的美感.其实,唱好一首歌,对感受歌曲的美感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培养学生唱的习惯,我觉得除了经常性的耳提面命,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小学音乐教学设评语(共4篇)

小学音乐教学设评语(共4篇) 篇:小学音乐评语 小学音乐评语 1、音乐和老师都是你快乐的伙伴。让自己再勇敢些,用心与音乐为伴,成功不会离你太远! 2、经常见到你快乐歌唱的模样,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为音乐指挥的样子,老师好喜欢!继续努力哟! 3、灿烂的笑容、快活的身影,音乐课堂上你给老师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4、音色真美!多表现自己好吗?让音乐成为伴你一生的快乐朋友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5、让音乐成为伴你一生的朋友吧!在音乐的海洋中你会感到无限的乐趣! 6、试着勇于表现自己,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老师对你有信心哦! 7、灿烂的笑容、快活的身影,音乐课堂上你给老师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继续努力哟! 8、你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可爱的孩子。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希望你继续努力,畅游于音乐的海洋! 9、经常见到你快乐歌唱的模样,老师好喜欢,希望你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更上一层楼! 10、歌唱得真棒,好勇敢,老师喜欢!相信,在表演、欣赏、创作中你会有所收获的。加油吧! 11、真高兴你对音乐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音乐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好朋友! 12、那跳动的音符、流动的旋律诠释了音乐的魅力。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相信,在表演、欣赏、创作中你会有所收获的。加油吧!

13、其实音乐殿堂的门槛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高,对吧?希望你能在这里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 14、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在课堂上总能听到你优美的歌声,请保持良好的状态,更上一层楼! 第2篇:小学音乐教师评语 小学音乐教师评语 本文是关于小学音乐教师评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师评语 1.音色真美!多表现自己好吗?让音乐成为伴你一生的快乐朋友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2.经常见到你快乐歌唱的模样,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为音乐指挥的样子,老师好喜欢!继续努力哟! 3.你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可爱的孩子。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希望你继续努力,畅游于音乐的海洋! 4.经常见到你快乐歌唱的模样,老师好喜欢,希望你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更上一层楼! 5.其实音乐殿堂的门槛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高,对吧?希望你能在这里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 6.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在课堂上总能听到你优美的歌声,请保持良好的状态,更上一层楼! 7.试着勇于表现自己,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老师对你有信心哦! 8.音乐和老师都是你快乐的伙伴。让自己再勇敢些,用心与音乐为伴,成功不会离你太远! 9.灿烂的笑容快活的身影,音乐课堂上你给老师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继续努力哟! 10.歌唱得真棒,好勇敢,老师喜欢!相信,在表演欣赏创作中你会有所收获的。加油吧! 11.那跳动的音符流动的旋律诠释了音乐的魅力。每个人的生活都离

小学音乐考核评价方案

小学音乐考核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市局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完善音乐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推动音乐个性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价目的: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我们的试行方案是以新课标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参与组合或汇报等形式进行评价,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项目 1、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创编能力,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 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及时性评价

活动,累积各种奖项(如:星数、我能行、智慧卡等,标准各教师自定)。(40%) 2、基础知识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要求会唱音阶,并掌握教材涉及到的基础乐理知识(10%) 3、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 (1)、演唱水平:歌曲范围为本册教材(上册)学唱歌曲。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完整的演唱本册教材里至少四首歌曲,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乐于参于音乐。 (2)、欣赏水平:用录音播放本册(上册)课文中的欣赏曲目,说的出是什么曲子(音乐情感,艺术表现等)。 4、个性发展(10%) 自编节目:“小小演唱会” 它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学生自由结合编排一个节目,各自选择最擅长的,能体现个人音乐素质,且有利于小组编排的表演内容,扬长避短,这样的形式,能积极消除一些音乐特长不突出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音乐欣赏活动设计

音乐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思路】 在孩子的心里,动物是可爱的,是可以和他们玩耍、平等交流的伙伴和朋友。本节课时是一节二年级的欣赏课,采用多种聆听的方式掌握其节奏要领,从模仿动物的形象和声音入手,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表演欲望,互动游戏中认识节奏,掌握本课内容,愉悦身心。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物情绪的游戏竞猜,培养学生展开对情绪的表达与想象力。 2、通过对动物声音的模仿,以及在教学互动中体会音的长短、体会音乐中节奏型的时值。 【活动准备】 请学生仔细聆听、想象动物的叫声和形象(这一块应该是指准备的道具、多媒体设备之类的) 【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绪游戏 师:老师说你们变小猫动作, (1)睡觉的猫‘蹦(拍手)跶哒’变(师转身) (2)开心的猫‘蹦(拍手)跶哒’变

(3)懒猫‘蹦(拍手)跶哒’变 师:你们说‘蹦(拍手)跶哒’变,猜老师变的小猫 (1)害羞的 (2)悠闲的走路 课前预设学生很乐意,参与到游戏中。 设计意图:情绪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情绪的不同,可以用动作体现,也可以在音乐中体现,为后面的情绪体验、感知三拍子做好铺垫。 【活动二】聆听、哼唱音的长短 师:小猫唱着歌、跳着舞,还时不时发出叫声,我们也来吧 师:你听的很认真,老师想和你合作唱,你唱小猫的叫声,老师唱旋律,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我们唱的好要给掌声哦, (1)我还想和一位同学合作唱,谁愿意来,你的声音真好听 (2)同学们你们想唱吗?那好、来吧 (生唱‘喵~’后,师大拇指) 师:如果老师不唱,你们能唱吗。生:能 师:好,你们来,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让音乐回荡在我们的周围,学生模仿的声音越来越有韵律感、美感。 【活动三】音乐中节奏型的时值 我们来给抓老鼠的小猫伴奏加油好吗,老师拍三拍快的,你们拍强拍三次,用手划圈表示小猫围着抓老鼠(2次)你们要拍仔细了不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表

东莞市第四届中小学音乐现场课、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音乐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决定举办我市第四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案例评比活动,从而挑选优秀课例参加省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活动细则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赛(3月份内完成)。各镇(街)宣传科教办接到通知后,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完成选拔工作,评委组须由本镇教师担任。每镇(街)各报现场课3节,其中小学2节,初中1节。 第二阶段:复赛(4月份内完成),由各教研片组织评委对进入复赛的现场课进行评审,评审组须由本片教师担任。每片各评出4节现场课例进入市决赛,其中小学3节,初中2节。 第三阶段:决赛(5月份内完成),由市教研室组织评委对进入决赛的课例进行现场展评。 三、活动要求 1、各镇(街)宣教办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并完成本镇中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初赛并选拔选手参加复赛; 2、曾获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此次活动;

3、参赛选手为我市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受年龄限制; 4、比赛评价标准参照《东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表》; 5、参赛者须打印“课堂教学设计”和“教材歌曲”一式十二份交评委会,各环节设计要有设计意图; 6、参赛者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我市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为下学期的教材; 7、比赛采用现场教学、借班上课的形式,小学每节课40分钟,中学 每节课45分钟,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少于40人,赛前一天安排40分钟时间让执教者熟悉学生; 8、市直属小学、直属初中学校、高中学校(不含职中)各报1节课参加由市教研会组织的复赛。 9、各镇区推荐参加复赛的名额为小学2名(小学专职音乐教师人数 超过30名的镇(街)可多选1名,要附上单位证明),初中1名; 10、各镇(街)于3月30日之前将初赛成绩(表二)上传市教研室 音乐科;各教研片于4月30日之前将复赛成绩(表二)上传市教研室音乐科。 三、奖项设置 市决赛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优秀课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教学设计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在获得一二等奖的课例中产生);优秀指导老师奖(在获得一等奖的课例中产生);由市教育局教研室颁发获奖证书。 四、组织机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