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下册M6U1

五年级下册M6U1

五年级下册M6U1
五年级下册M6U1

Module6 unit1 I went there last year.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谈论旅游见闻,描述某个地方的方位。

1.学习谈论过去的事情:I went there last year.

2.学习如何描述某地方位:It’s in the west/south.

语言技能目标:

1.能听懂描述旅游见闻的句子:When did you go to Xinjiang? We went there last year.

2.描述某地方位的句子:It’s in the west/south.

3.能够借助过去旅游的照片,运用本课句型描述一次旅游活动:Last year, I went to Qingdao and visited my friend.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Did you go with…?

When did you go to…?

2.谈论旅游见闻。

教具准备

1、不同旅游景点的图片及照片。学生自己也准备一张旅游照片。

2、有关单词卡片。

3、点读笔。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和同学们打招呼。

2、复习动词的过去式。

3、对话: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Did you have cakes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复习了与本课新知相关的旧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呈现新知:

1、Please talk about your travel.

师: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小(学习新词:travel,并板书完整课题,揭示课题。)

通过领读、开火车读、拼读等多种方式学习单词。

2、整理单词,呈现句型。

师:I have got lots of photos,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1) photo

教师出示照片:This is a photo, 领读学习单词“photo”.

出示多张照片:They are photos. 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photo”的复数形式。

学生拼读,教师板书单词。

(2)出示照片,引导学生理解方位的表示方法:This is Xinjiang, It’s in the west of China.

(3) 出示照片,巩固一般过去失态,并引导学生理解“in July”:They had a party in July.

师:Do you like July? 引导学生说出It’s hot in July, We can swim in July. 等句子。

(4)出示照片,复习单词:mountain, cousin. 课件展示:The mountains are really beautiful.

This is my cousin, he lives in Xinjiang .

师:Look! Mountains! 领读单词:mountain。Are the mountains beautiful?

领读:The mountains are really beautiful!

师:Do you know who is this?(学生回答)

师:This is my cousin. (领读单词Cousin)

(5)单词:week, stay.

教师出示课件:I went to Shanghai with my son, we stayed there for a week.

通过领读、开火车读、拼读等多种方式学习单词week.

出示单词play, 对比新词stay, 让学生明确“ay”组合的发音。

3、复习新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课文教学

1、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6 Unit 1出示课题:Module 6 Unit 1 I went there last year.带读课题。听录音跟读回答问题,布置任务:课文介绍lingling到哪去旅行?什么时候去?和谁去?等。

2、出示挂图,看图回答问题。Who is she? Where is she? Where is Xinjiang? (复习方位词)When did she go to Xinjiang? Who did she go with? Where dose her uncle live? 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又好,老师表扬和奖励。

(意图:采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明白任务后能更有目的的学习,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3、再听录音,跟读。

(意图: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达到正音,纠音的目的。)

4、知识拓展

Talking about where you went.(学生介绍自己到过什么地方,和谁去?等) And write down.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意图:巩固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拓展知识面,同时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巩固练习:

1. Lingling some photos.( have got )

2. There are five of China. ( photo )

3. Xinjiang is of China. ( west )

4. She there last year. ( go )

5. --Did she with her mother and father?

--Yes, she did. she with her mother and father. ( go )

(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五)、Homework

(1)Listen and repeat unit 1.

(2)把Lingling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Module 6 Unit 1 I went there last year.

Photo stay week

When did you go to __________?

I went there ____________.

Did you go with your mother and your father ?

Yes, I did. /No, I didn’t.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9.87升=()毫升 27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 (1)小朋友每天要饮水1100()(2)一瓶洗发液约有500() (3)小军家每月用去食用油6()(4)一桶酸牛奶约有1.25() 3、最小自然数是(),最小奇数是(),最小质数是(),最小合数是(),用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是()。 4、长方体是()个面,()条棱,()个顶点。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 6、4 13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读作:________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cm,它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8、3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3个偶数分别是()、()、()。 9、一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4.5立方分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5平方分米,木料的长有()分米。 10.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白色部分。 ( ) (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两个质数的和是一定是偶数。()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5、2个棱长1cm 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cm 2。 ( ) 三、选择。(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① 10 ② 100 ③ 1000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① 3 ② 9 ③ 27 3、一个合数至少有 ( )个因数。 ① 2 ② 3 ③ 4 4、要使三位数“56□”能被3整除,“□”里最大能填( )。 ① 7 ② 8 ③ 9 5、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积是9cm 2,把它截成2段,表面积增加( )cm 2 ① 9 ② 18 ③ 27 6、下面的平面图中,( )号不能折成正方体。 ① ② ③ . 四、计算。(共25分) 1、直接写出得数。(9分) 1.53-0.5= 7.8+0.9= 7.5- 2.5= 12÷0.4= 0.56+4.44= 2.9+3.7+2.1= 4×0.25= 1.25×5×8= 7.6×8+2.4×8= 2、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8分) 8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一、形形色色的动物 1、你认识下列动物吗?写出它们的名称。 2 3 出夜伏;有的善于爬树,有的善于游泳;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生活在干旱的沙 漠中,有的生活在北极严寒的冰雪中。 4 二、动物吃什么 1 2 3 三、动物怎样运动 1 2、猫或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有什么特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猫、狗行走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 猫、狗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 3、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答: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运动方 式也不一样。 四、动物的防御 1、观察下列图画中的动物,说一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

有什么作用? 2 3、自然界里,动物要适应______才能生存。 五、动物的繁殖 1、动物通过_______繁殖后代,使生命不断延续。 2、小动物是怎样诞生的?把你的调查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3、青蛙、鸡等动物_______后代,属于_________;牛、马、羊等动物__________小动物,属于 ___________。 4、通常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一样的。填写下表中种类动物的繁殖方式。 5、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它们的产卵环境、数量 也不相同。同样是胎生,小生命诞生的情况也不一样。 例如: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小猫、小老虎出 生时眼睛没有睁开。动物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 息息相关。 六、多彩的生命 1、动物在一生中都要经历几个阶段。蚕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几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差都比较差大。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个阶段。 2、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生物之间既表现出许多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又表现出丰富多彩的 ____________。 七、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常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进行植物繁殖的调查活动一般步骤有: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⑶

五年级科学下册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图形的变换方式有()、()和()。 2.数A是一个不为零的自然数,它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3.把一个长8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质数。 16=()+()=()+() 24=()+()=()+()=()+() 5.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6.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模型,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模型,一组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3 dm,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8.4.8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 cm2=()dm2. 9.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为72 cm,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cm2.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A.2a B.2+a C.1+a

2.挖一个长10米、宽6米、深4米的游泳池,它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A.240 B.60 C.248 3.两个奇数的和是()。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D.因数 4.一个边长是质数的正方形,其面积一定是()。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5.5个棱长为1cm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A.16 cm2 B.18 cm2 C.22 cm2 D.24 cm2 三、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2.任意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3.所有的合数都是2的倍数。() 4.长方体的6个面中,最多只能有4个面是是相等的。() 5.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四、下面各图,哪些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能的打“√”,不能的打“×”。(共5分) 五、画出下面图形的所有对称轴。(6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二单元 新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 班级:姓名:得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6分) 1. 一种水箱最多可装水120升,我们说这个水箱的()是120升. 2. 0.7平方米=()平方分米 4.05升=()毫升 3. 9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长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 一个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6厘米,宽5厘米,高()厘米. 9.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水池,蓄水的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水的容量是()升.10.用2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粘合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少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长方体中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2.求一个容器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容器的体积.()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5倍,它的体积就扩大15倍.() 5.把2块棱长都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 8平方厘米.()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一种汽车上的油箱可装汽油150[] A.升 B.毫升 C.立方米 2. 把一个铁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上升,是因为铁块[] A..有重量 B.占有空间 3. 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体积扩大[]倍。 A. 3 B. 9 C.27 D.10 4.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5.一个长方体水箱容积是100升,这个水箱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水箱的高是[] A.20分米 B.10分米 C.4分米 6.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_______平方米.[] A .200 B .400 C.520 四、计算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沿着的那条对折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3)平移: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4)旋转:物体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固定的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6)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非0的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如果a 能被b 整除,那么b 是a 的因数,a 是b 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偶数是0 连续的奇数,如1、3、5等,连续偶数如、12、14、16、等,连续的奇数或连续的偶数前后相差2。用字母表示连续的奇数或偶数(a-2)、a 、(a+2) 3、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4、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 在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20以内即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如9、15等)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同时是2和5的倍数个位必须是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 图形的旋转是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该课题从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建构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在五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一个目的就在于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使其转化为动态,为后面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 2. 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之一。五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旋转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教学本单元时,应分层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复习旋转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主题图展示一些旋转的图案。从线段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学会用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描述旋转过程。 2. 对旋转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是本单元的难点,而要突破这个难点,就需要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规律,掌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 班别:姓名: 一、填空题。(30分) 1、根据算式25×3=75,()和()是()的因数;()是() 和()的倍数。 2、个位上是( )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 ( )的数,都能被5整除。 3、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 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4、假如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能(),我们就把它叫做() 图形。轴对称图形对折后都有一条折痕,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 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 5、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有(),偶数有 ()质数有(),合数有 ()。 6、在18、29、45、30、1 7、72、5 8、43、75、100中,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既是3 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7、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8、图形转换的基本方式有()、()和()。 9、1024至少减去( )就是3的倍数,1708至少加上 ( )就是5的倍数。 10、明确旋转要说明()、()和()。 二、判断题。(10分) 1、因为1.2÷0.6=2,所以1.2是0.6倍数。 ( )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3、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 ) 4、在自然数列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5、个位上是0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 三、选择题。(10分) 1、两个质数的和是()。 A、奇数 B、偶数 C、奇数或偶数 2、1是()。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D、奇数 3、一个数,它既是18的倍数,又是18的因数,这个数是()。 A、36 B、 54 C、 18 D、1 4、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少的是()。 A、16 B、36 C、40 5、一筐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或3个小朋友或4个小朋友或5个小 朋友,都正好分完,这筐苹果最少应有()。 A、60个 B、120个 C、30个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 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 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五年级下册数学要背概念及公式

一、观察物体(三)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知道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可以摆出多种立体图形。 3、知道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只能摆出一种立体图形。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4)2、3、5的倍数特征 a、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b、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C、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d、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e、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