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布线系统期末复习

综合布线系统期末复习

综合布线系统期末复习
综合布线系统期末复习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综合布线系统

1、弱电线路的组成: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

2、三网合一: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

3、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1)国际标准(P12)

1991年7月,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发布了ANSI/TIA/EIA -568,即“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SO/IEC)1988年修改上述标准,于1995年7月正式公布第一版标准《ISO/IEC 1180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目前该标准有3个版本,分别为ISO/IEC 11801-1995,ISO/IEC 11801-2000及ISO/IEC 11801-2002。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于1995年7月联合制定了欧洲标准(EN-50173),供欧洲一些国家使用,该标准在2002年做了进一步的修订。

(2)国家标准(P12~13)

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3)其他标准(P14)

4、综合布线系统等级(P18~19)

通常,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可以分成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3大类。

从应用角度,铜缆布线系统、光缆布线系统分级参见P18。

5、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和管理子系统。

工作区

配线子系统

管理

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

进线间

FD:楼层配线设备BD:建筑物配线设备CD:建筑群配线设备CP:集合点

TO:信息插座TE:终端设备OF:光纤

6、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更新不及时,随着连接关系改变的不断积累和人员的变化,必将产生大量的错误,需要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才可能纠正这些错误。整个布线系统将成为一个极难管理的系统。

新的智能化布线系统用数据库代替的原来的纸质文档和电子表格,查询方便,功能多样;跳线关系的改变,系统可以通过电子配线架实时自动检测出来,给出相应的提示,并自动更新数据库,使相关信息随时与实际连接状态保持一致;当需要进行手工跳线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发出指令,引导操作人员在电子配线架上正确完成跳线操作,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

同时,管理软件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可以使管理人员清晰地掌握整个布线系统,实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

7、智能建筑的三大基本功能(3A)

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

8、信道与链路(P175~176)

(1)基本链路(BL)模型

基本链路模型的架构形式包括最长90m的固定安装的水平电缆F、水平电缆两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模块)和两条与现场测试仪相连的2m测试仪专用跳线G、E,电缆总计长度为94m。

(2)永久链路(PL)模型

永久链路是由最长为90m的水平电缆G+H、水平电缆两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模块)和链路可选的集合点连接器CP组成,电缆总长度为90m。

(3)信道(Channel)模型

信道是指从网络设备连接线E到工作区用户终端连接线A的端到端连接,它还包括了最长为90m的固定安装的水平电缆C+B、水平电缆两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模块)、一个靠近工作区的可选的集合点连接器CP、最长为2m 的位于楼层配线架上的连接跳线D,A+D+E(软跳线)最大长度为10m,信道总计最长为100m。

9、信道的分类(P21)

广义信道:传输介质与完成信号变换功能的设备都与信号传输相关。

狭义信道:仅指传输介质(如对绞电缆、同轴电缆、光纤、微波、短波等)本身。 编码信道: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的输入端之间的所有组成部分。

10、信道容量、带宽与速率

(1)信道容量:对于一个给定的物理信道,在传输差错率(即误码率)趋近于零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量。换句话说,信道容量是信道在单位时间里所能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

(2)带宽:指信号可以传输的频率范围,是通信系统的基本资源,与传输介质的材料及制作工艺有关。

(3)速率:表示信号传输节奏的快慢,与不同的应用系统有关。

(4)带宽与速率的关系:有如高速公路的路宽与车速的关系。增加带宽就意味着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不是提高汽车的性能。增加带宽需要的是更大的可以利用的频率范围,而且要确保在这种频率下,信号的干扰和衰减是可以容忍的。通常高带宽意味着高速率,但高速率并不一定就是高带宽。

11、香农定理:??

? ??

+?=N S B C 1log 2 式中,C 表示通过这种信道无差错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单位为bps ;B 表示信道的频带宽度,单位为赫兹(Hz );S 表示信号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 );N 表示噪声的功率,单位为W ;S N

是由网络有源设备性能决定的信噪比。 1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P23~24)

(1)频分复用技术(FDM ) (2)时分复用技术(TDM )

(3)波分复用技术(WDM ) (4)码分复用技术(CDM )

13、光的全反射定理(P43)

(1)定义

如果逐渐增大光线对界面的入射角θ并达到某一大小数值时,折射角θ′将达到90°,这意味着折射线不再进入包层,而是沿界面向前传播,此时的入射角称为全反射临界角,并用θc 表示。如果继续增大光线的入射角,则光线将全部反射回纤芯中。入射光全部返回纤芯中的反射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

(2)条件

①光纤纤芯的折射率n 1一定要大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n 2;

②进入光纤的光线向纤芯---包层界面入射时,入射角θ应大于临界角θc 。

14、光纤的模式(P45~47)

(1)模式:“模式”指的是光波场在纤芯中的分布形态,光纤的受光角内,以某一角度?射入纤芯端面并能在纤芯至包层交界面上产生全反射的传播光线,就称为光的一个传输模式,其数量与点光源照射到光纤端面的入射角?直接相关,入射光线越多则纤芯中分布的光波传输模式就越多。

(2)按光纤中信号的传输模式的多少,可分为多模光纤(MMF )和单模光纤(SMF )两类。

(3)多模光纤可以传输若干个模式,而单模光纤对给定的工作波长只能传输一个模式。

15、光纤的带宽

(1)定义:定义相邻两个脉冲虽重叠但仍能区别开时的最高脉冲速率所对应的频率范围为该光纤线路的最大可用带宽。

(2)用光纤的传输信号频率S 与其传输长度L 的乘积来描述光纤的带宽特性B ,单位为GHz ·km 或MHz ·km ,其含义是对某个B 值而言,当距离增大时,允许的S 值就得相应地减小,信号的保真度就降低。

16、光纤的色散现象

(1)定义:光脉冲经过光纤传输之后,不但幅度会因衰减而减小,波形也会发生愈来愈大的失真,发生脉冲展宽现象即色散现象。

(2)色散与带宽的关系

光脉冲波形在光纤中传输后被展宽是由于色散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带宽。

(3)色散的成因

由光纤的传输模式不同造成模间色散(MMF ),由制造光纤的材料折射率不同造成材料色散,由光脉冲在纤芯中在包层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造成波导色散。

17、光纤的衰减(P47)

(1)定义:指光信号从发送端经过光纤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的损耗,它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的传输距离,用单位长度的光纤输出端光功率O P 与输入端光功率I P 的比值描述。

用分贝(dB )表示为:10lg /I O

P L P α=-(dB/km ) (2)光功率经过长1km 的光纤传输后,输出光功率是输入的一半,则此光纤信道的衰减为:α=3dB/km 。

(3)引起光纤信道衰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8、信息插座的类型(P51)

根据所连接线缆种类的不同,信息插座可分为光纤信息插座和双绞线信息插座;根据安装环境的不同,信息插座可分为墙面型、桌面型和地面型三种。

19、光纤跳线的分类(P57)

光纤跳线主要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类,单模光纤跳线一般用黄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为蓝色,传输距离较长;多模光纤跳线一般用橙色或灰色区分,接头和保护套用米色或黑色,传输距离较短。

20、交换机的连接方式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展,网络中交换机的数量通常不止一台,成百上千的用户需要使用更多的交换机来连接,交换机间的连接方式有级联和堆叠之分。

(1)级联技术:所谓级联,是指使用普通的网线将交换机的接口连接在一起,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2)堆叠技术:当网络规模急剧扩张,需要使用高密度的端口时,固定端口的交换机可扩展性受到极大挑战,交换机的堆叠技术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堆叠交换机组可视为一个整体的交换机进行管理,可以成倍地提高网络接口端密度和端口带宽,满足大型网络对端口的数量要求。目前流行的堆叠模式主要有菊花链模式和星形模式两种。

21、系统需求分析(P66)

(1)方法

①现场勘查 ②直接与用户交流(技术交流会、答疑会) ③问卷调查 ④专家咨询 ⑤参考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 ⑥参考优秀经验

(2)内容

①搜集图纸、相关资料。 ②确定布线等级和工程所用线缆类型。

③确定楼间光缆的敷设方式。 ④统计信息点数,确定室内布线方式和配线间的位置。

22、信道总体设计(P73)

(1)信道由最长90m 的水平缆线、最长10m 的跳线和设备连接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

(2)永久链路由90m 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

(3)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

23、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P74)

(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针模块通用插座。

(2)集合点上的配线设备与FD 之间水平缆线的长度应大于15m ,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

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 )。

24、水平子系统用线量计算(P92~93)

各楼层电缆平均走线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62

1.1++?=i i i N F P 式中:P i ——第i 楼层电缆平均走线长度;F i ——第i 楼

层最远的信息插座距离配线间的走线距离;N i ——第i 楼层最

近的信息插座距离配线间的走线距离。

【例1】某建筑物第6楼距离楼层配线间最远和最近的信息

插座距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楼层的电缆平均走线长度。

解:第六层最近走线距离:N 6=4.5m+5m=9.5m ;

第六层最远走线距离:F 6=4.5m+15m+5m=24.5m ;

第六层平均布线长度:(N+F)/2=17m ;10%备用长度:1.7m ;端接容差:6m ;

第六层线缆平均走线长度:P 6=17m+1.7m+6m=24.7m 。

【例2】接例1,假如该楼层共有135个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需要1根双绞电缆,为实现该楼层布线,需要订购多少箱规格为305m (1000ft )的电缆?

解:(1)根据平均走线长度计算每箱电缆的走线根数,并向下取整;

每箱的电缆走线根数=订购电缆每箱长度÷电缆平均走线长度(向下取整)

305m ÷24-7m=12.3根/箱,说明实际上每箱电缆只能布放12个信息点。

(2)根据每箱电缆的走线根数计算所需水平电缆总箱数,并向上取整。

所需水平电缆总箱数=信息插座总数÷每箱的电缆走线根数(向上取整)

135÷12=11.25,向上取整,实际应订购12箱。

25、水平(配线)子系统

(1)组成:由配线间至信息插座的电缆和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等组成。

(2)走线方案的原则:路由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

(3)走线方式(P87~88)

①直接埋管方式:土建阶段。

②先走吊顶线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方式:尽量将线槽置于走廊的吊顶内。

③适合大开间或后打隔断的地面线槽方式。

(4)既有建筑的水平布线设计(P93~94)

①护壁板管道布线法(小楼层区域) ②地板上导管布线法(行人通行量不大) ③模制管道布线法

(5)特殊区域的水平布线设计(P94)

①大开间水平布线 ②单独设立应用系统的楼层布线

26、干线(垂直)子系统

(1)设计任务(P95)

①布线的走向应选择干线线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

②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连接。

③建筑物主干线缆(含光缆)的最大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00m 。

(2)拓扑结构(P95~96)

①主配线架放置在设备间,分配线架放置在楼层配线间,信息插座安装在工作区。 ②干线:连接主配线架和分配线架的线缆。

③水平配线:连接分配线架和信息插座的线缆。

(3)子系统长度(P96~97)

①综合布线系统的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

②主交接和任意水平交接之间的单模光纤总长度不应超过3000m 。

③在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接插线和跳线长度不宜超过20m 。

④把电信设备直接连接到建筑群配线架或建筑物配线架时所用的设备电缆、设备光缆长度不宜超过30m 。

(4)子系统规模的确定(P97)

①如果给定楼层所要服务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在配线间周围的75m 半径范围之内,以及需要支持的信息点数在200个之内,则采用单干线系统。

②凡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则要采用多干线系统,或者采用经分支电缆与楼层配线间相连接的二级交接间。

(5)每层楼干线线缆数量的确定(P98)

①对于计算机网络,每48个信息插座在干线上应至少配2芯光纤。

②电话选用大对数干线电缆时,每个信息插座配置1对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

(6)确定整座建筑物的干线规模

一般每1000m 2设一个电线孔或电缆井较为合适,如果布线密度很高,可适当增加干线子系统通道。在确定了各楼层干线的规模后,将所有楼层的干线分类相加,就可确定整座建筑物的干线线缆类别和数量。

(7)垂直干线布线通道的类型:电缆孔、电缆架。

(8)水平干线布线通道的类型:金属管道(土建施工)、电缆托架(既有建筑改造)。

(9)干线线缆的端接方式:点对点端接、分支递减端接和电缆直接端接。

(10)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

垂直主干电缆长度=[距MDF 层数×层高+电缆井至MDF 距离+端接容限(光纤10m ,双绞线6m )]×(每层需要根数)(MDF :主设备间)

垂直主干光缆的长度=[距中心机房的层数×层高+电缆井到中心机房的距离+端接余量(光缆10米,双绞线6米)]×每层需要的根数。

星型布线接成环型结构 27、设备间设计

(1)设备间的位置

①尽量设在建筑平面及综合布线干线体系的中间位置,以获得更大面积的服务覆盖。 ②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

③尽量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有水设备的下层。

④尽量远离机械振动源和电磁干扰源。

⑤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腐蚀、易燃、易爆物。

(2)使用面积(P103):最小面积不小于20m 2

①()∑=b S S 7~5 ②KA S =(K 取4.5~5.5)

(3)照明:在设备间距地面0.8m 处,其工作照度不应低于200lx ;此外,设备间应安装应急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5lx 。

(4)噪声:设备间的噪声应小于70dB 。

(5)电磁干扰

设备间无线电干扰场强的频率应在0.5~1000MHz 范围内,强度不大于120dB 。 设备间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 。

(6)办公室电源插座设置(P105)

①容量:一般办公室按60V ·A/m 2以上考虑。

②数量:一般办公室按20个/100m 2以上考虑(插座必须接地线),电源插座数量要与信息插座匹配。

③位置:电源插座距信息插座一般为30cm 。

(7)结构防火(P106)

①C类安全设备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二级耐火等级。与C类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耐火等级应符合三级耐火等级。

②B类安全设备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二级耐火等级。

③A类安全设备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一级耐火等级。

④与A、B类安全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二级耐火等级。

(8)供电方式:直接供电、不间断电源(UPS)、直接供电与不间断电源相结合。

(9)配线间设计(P109)

①配线间兼作设备间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

②典型的配线间面积为1.8m2(长1.5m,宽1.2m),这一面积总以容纳端接200个信息点所需的连接件设备。如果端接的信息点超过200个,则在该楼层增加一个或多个二级交接间。(10)二级交接间的设计(P109)

当水平工作面积较大,给定楼层配线间所要服务的信息插座离干线的距离超过75m,或每个楼层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时,就需要设置一个二级交接间。

28、管理设计

(1)交接管理的方法(P111)

①单点管理:线路中唯一可变更管理点位于设备间的配线架上,线路上其它连接点不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用户工作区,常用于语音线路。如果没有配线间,第二个交接点可放在用户工作区指定的墙壁上,只用于电缆端接而不能进行变更跳线。

②多点管理:在综合布线规模较大、线缆关系复杂、需要设置二级交换机时,可设置多点管理,适于数据应用。双点管理方法是除了在设备间里有允许线路变更的配线架之外,在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接区。

③综合布线中使用的电缆,一般不能超过4次连接。

(2)管理的标记方法(P112):主干线缆(白色)、水平线缆(蓝色)。

(3)设备间管理的设计(P117)

主布线交连场的最大规模视配线架的类型而定。

①若采用110P硬件,白场的最大规模约3600对线。

②若采用110A硬件,最大规模可以是10800对线。

③对于需用1000多条线路的交连场,应当使用最大区规模(3600对线或10800对线)作为配线架组的基本单元。

④为便于维护和管理,配线模块离地板的距离应大于0.3m。

(4)线缆端接的对数

①连接电缆端接采用3对线。

②基本型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干线电缆端接采用2对线。

③增强型/综合型采用4对线。④工作站端接采用4对线。

29、进线间设计(P120~121)

(1)每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进线间,一般位于地下层。

(2)进线间在外墙设置室外线缆管道的穿墙入口。

(3)设计要求

①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

②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

③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m。

④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

30、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方法(P122~123)

(1)架空布线法:架空布线法通常只用于有现成的电线杆,且是短期性或临时性布线方式。(2)直埋布线法:直埋电缆通常埋在离地面0.6m以下的地方的不冻土层,如在同一土沟里进入了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标明共用标志。

(3)管道布线法:管道所埋设的深度要求至少要离地面0.5m,或者要求符合本地有关法规所规定的深度。在电源人孔和通信人孔合用的情况下,由于人孔里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千万不要在人孔里进行端接,通信管道与电力管道至少要用8cm的混凝土或者30cm的压实土

层分隔开。

31、综合布线保护设计

(1)基本概念

①电磁兼容:电气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既能保持自己正常工作,又不对该环境中其他设备构成电磁干扰的能力。

②电磁干扰:电气设备的电信号通过空间电磁传播引起的相邻其他设备性能下降。电磁干扰主要通过辐射、传导、感应3种途径传播。

③抗干扰能力:电气设备在电磁干扰环境下使自身性能保持不降低的能力。

(2)屏蔽保护设计(P125~126)

①静电屏蔽:在屏蔽罩接地后,干扰电流经屏蔽外层短路入地,形不成电荷积累。

②综合布线的整体性能取决于系统中最薄弱的线缆和相关连接件的性能及其连接工艺。

③接地要求

当信号频率低于1MHz时,屏蔽通道可一处接地;当频率高于1MHz时,屏蔽通道应在多个位置接地。通常的做法是在每隔波长1/10的长度处接地(例如10MHz信号,便在每隔3.0m处接地)。而接地线的长度应短于波长的1/12(例如10MHz信号,接地线应短于

2.5m)。接地导线选用截面积大于4mm2的外包绝缘套的多股铜芯导线。

④屏蔽层接地点安排不正确而引起的电压差会导致接地噪声,屏蔽层本身已经成为干扰源。(3)接地保护设计(P128)

①接地的分类: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

②防雷保护接地:为了防止雷电流的侵害而进行的接地。

③防静电接地:为了防止可能产生或聚集静电荷而对用电设备进行的接地。

④屏蔽接地(隔离接地):为了实现屏蔽作用而进行的接地。

⑤接地系统的组成:接闪器(俗称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接地线等装置。

⑥接地电阻(越低越好)

A、直流工作接地电阻、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B、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C、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⑦干线电缆的屏蔽层必须用截面积4mm2多股铜芯线,焊接到干线所经过的配线间或二级交换间的接地装置上,而且干线电缆的屏蔽必须保持连续性。

(4)电气保护设计(P129~130)

①需要保护的情况

A、雷击引起的影响

B、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力线碰地

C、感应电势上升到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D、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

②过压保护:可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一次性)或固态保护器(可多次重复使用),将它并联在线路中。

③过流保护:必须在采取过压保护之后采用过流保护,过流保护器串联在线路中。当发生过流时,就切断线路。为了方便维护,可采用能自动恢复的过流保护器。一般情况下,过流保护器额定工作电流在350~500mA。

32、光纤传输系统设计(P132~133)

(1)系统组成:光发射机、光纤线路、光接收机。

(2)光发射机的半导体光源

①发光二极管(LED):适宜于短距离低速传输系统。

②激光二极管(LD):适宜于长距离或高速率船速系统。

(3)光检测器的半导体光电转换器件:光电二极管(PIN)、雪崩光电二极管(APD)。(4)光纤的选择原则:传输距离和容量,能否得到所选波长的光器件和光纤线缆。

(5)光纤局域网的拓扑结构(P134):点对点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

33、综合布线测试的类型(P173~174)

根据测试要求的不同,可分为验证测试、鉴定测试和认证测试三种类型。

(1)验证测试:目的主要是监督线缆、接插件质量和安装工艺,一般是边施工边测试,及时发现并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在工程中,线序错误、开路、短路、反接、线对交叉、链路超长等问题占整个工程安装质量问题的80%。

(2)鉴定测试:目的主要是检查链路支持应用的能力。

(3)认证测试:按照某一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产品选材、安装方法、电气特性、传输性能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的全面检验。认证测试也不等同于工程验收。

34、电缆的测试标准(P175)

(1)1995年10月,美国电信/电子工业协会TIA/EIA 发布的技术白皮书《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电缆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技术规范》(TSB-67)。

(2)1999年11月,ANSI/TIA/EIA 退出了《100Ω4对增强5类布线传输性能规范》ANSI/TIA/EIA 568-A5-2000。

(3)2002年6月,ANSI/TIA/EIA 发布了支持6类(Cat6)布线标准的ANSI/TIA/EIA 568-B 。

(4)我国标准:《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35、电缆认证测试的参数

(1)接线图/线序图(P177):接线图是用来检验每根电缆两端的八条芯线与接线端子实际连接是否正确,并对安装连通性进行的检查。

(2)长度(P177~178):长度是指链路的物理长度。基本链路的最大长度是94m ,通道的最大长度是100m ,永久链路的最大长度是90m 。 计算公式:C NVP T L ??=2

1 L ——电缆长度;T ——信号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C ——真空状态下的光速。

(3)额定传播速度(P177):指信号在该电缆中的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的传输速度比值的百分数。测量方法有电容法和时域反射法(TDR )两种。

(4)直流环路电阻(P178):直流环路电阻是指一对双绞导线的线电阻之和。标准规定100Ω非屏蔽双绞电缆直流环路电阻不大于19.2Ω/100m ,150Ω屏蔽双绞电缆直流环路电阻不大于12Ω/100m 。

(5)特性阻抗(P178):电缆对高频信号所呈现的阻抗。

(6)衰减(P178)

3类电缆在温度每增加1℃时损耗增加1.5%,4类和5类电缆在温度每增加1℃时损耗增加0.4%,超5类以上等级电缆的温度系数也可照以估算;当电缆安装在金属管道内时,链路的损耗将增加2%~3%。

计算公式:()

20120-+=T K A A t T 式中:A 20——修正到20℃的衰减值,dB ; T ——测量环境温度,℃;A T ——测量出的衰减值,dB ;K t ——电缆温度系数,1/℃。

【例3】某100Ω6类E 级双绞线组成的信道链路,已知4个线对衰减值的测试结果分别为38dB 、36dB 、36.8dB 与35.9dB ,测试时环境温度为30℃,请判断其是否符合TSB -67规定的衰减指标的要求。

解:6类电缆的温度系数K t =0.2%,环境温度T =30℃,

()()

dB dB T K A A t T 25.372030%2.013820120=-?+=-+= 由表7-1查得:6类E 级信道链路的最大插入损耗为35.9dB 。

∵37.25>35.9, ∴不符合标准。

(7)近端串音(NEXT )(P179~180)

①串音的定义:导致串音的发送信号功率与同端相邻线对接收到的串音功率之比。 ②串音的分类:近端串音(NEXT )、远端串音(FEXT )。

③NEXT 值越大,表明串音越低,链路性能越好。信号频率增大,链路近端串音性能变差。 ④4dB 原则:在采用ISO11801:2002标准时,如果衰减小于4dB 时,可以忽略近端串扰值。

(8)近端串音与衰减比(ACR )(P180~181)

ACR 就是以dB 表示的近端串扰与以dB 表示的插入损耗的差值,即ACR =NEXT -A ,其绝对值越大越好。

ACR 随频率升高而减小,确定不同等级电缆频带宽度的方法可使用ACR 的3dB 频率点。

(9)近端串音功率和(PSNEXT )(P181)

近端串音功率和的值是电缆中所有线对发送信号时对被测线对产生的近端串音之和。用功率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值来计算。

(10)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 )(P181)

测量到的远端串音值再加上线路的衰减值(与线长有关)后,得到的就是所谓等电平远端串音。

(11)传播时延(P182)

传播时延代表了信号从链路的起点传输到链路的终点所用的时间。

传播时延的大小与链路长度和信号传播速度有关,距离一定时不同种类和等级的电缆所用的介质材料决定了相应的传播速度。

(12)影响局域网水平布线有长度限制的原因:信号衰减、传播时延。

(13)时延偏差(P183)

指同一电缆中传输速度最快的线对和传输速度最慢的线对的传播时延差值。

(14)回波损耗(RL )(P183)

①定义:回波损耗主要是指电缆与接插件连接处的阻抗突变(不匹配)导致的一部分信号能量的反射值。超五类及以上的线缆才有此值。 ②定义式:反射信号值

发送信号值回波损耗=。回波损耗测量值越大越好。 ③施工要求:建议采购同一厂商同一批生产的双绞线电缆和接插件。在施工过程中端接不规范、布放电缆时出现牵引用力过大或过度踩踏、挤压等都可能引起电缆特性阻抗变化,从而发生阻抗不匹配的现象,因此要文明施工,规范施工。

④3dB 原则:在采用TIA 和ISO 标准时,当回波损耗小于3dB 时,可以忽略回波损耗值。

36、电缆认证测试要求(P184~186)

测试精度,测试速度,故障定位要求,测试仪的稳定性、一致性、兼容性和测试可重复性、测试环境要求等。

(1)稳定性:包括仪器主体的稳定性与测试适配器的稳定性两个方面。

(2)一致性:指不同的测试仪特别是其测试适配器接口的参数能保持一致。

(3)兼容性:指被测对象是否满足互换条件,这对Cat6链路的认证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特性要求。

(4)可重复性:一是同一台测试工具在不同的时间测试同一条链路其结果应保持一致,二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测试仪对同一条链路的测试结果也能保持一致。

37、光纤测试的分类(P188)

(1)一级测试(Tier1):光纤的衰减(插入损耗)、带宽、长度以及极性。

(2)二级测试(Tier2):在一级测试参数基础上增加了对每条光缆链路的反射能力追踪评估报告。

38、光纤的衰减系数α(P189) 定义式:L

P P O I /lg 10-=α。式中,P I ——注入光纤的光功率,P O ——经过光纤传输后在光纤末端输出的光功率,L ——光纤的长度。(单位:dB/km )

39、光纤的带宽(P189~190)

带宽越宽可承载的信息传输速率就越高。

当光功率的输出O P 下降到输入I P 的一半时的频率c f 就称为光纤的3dB 光带宽,即c f 满足下式:10lg ()3dB p c A f =-,式中:()O p c I

P A f P =。 若用o I 表示下降到该频率输入电流i I 一半时的输出电流,这时光纤带宽c f 还满足

20lg ()6dB I c A f =-,式中:()o I c i

I A f I =,c f 又称为光纤的6dB 电带宽。 3dB 光带宽与6dB 电带宽是等效的。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二零零××年××月

目录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3) 2. 系统总体功能说明 (12) 3. 系统整体技术说明 (16)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21) 5.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30) 6. 建筑群子系统 (37) 7. 设备间子系统 (40) 8. 干线子系统 (43) 9. 管理子系统 (48) 10.水平子系统 (51) 11.工作区子系统 (61) 12.光缆传输系统 (68) 13.弱电系统管道 (82) 14.测试用便携机 (84) 15.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85) 16. 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配合 (104) 17. 保修和售后服务 (111)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1.1 前言 近十几年来城市建设及工业企业的通信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化的智能楼,国际机场、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已提到日程,在过去设计大楼内的语音及数据线路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双绞线,局域网络(LAN)则可能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传输线来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在可以将所有语音、数据、电视(会议电视、监视电视)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插座,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实现上述功能.故一套先进的楼宇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一般的话音、数据传输,它还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不同生产厂商机器的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 本次技术标书XXXX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世界著名瑞士德特威勒的UNILAN布线系统。 1.1.1德特威勒公司介绍: 德特威勒公司是瑞士的一家成立于1915年的综合性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瑞士中部的Aldorf市。目前德特威勒公司的业务已遍及世界,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共拥有42家分支机构。约4000名优秀的员工为德特威勒公司辛勤地工作,将德特威勒的产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简介 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SCS,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优点: 相对于以往的布线,综合布线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实用性: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话音、数据、图象、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综合布线术语(中英文对照) 简单介绍下综合布线术语的中英文缩写及对照: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U:Administration Unit 管理单元 AUG:Administration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BAC:Building Automation & Control net建筑物自动化和控制网络

智慧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设计方案

智慧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设计方案 【设计要点】智慧医院弱电系统由医院由感染楼(建设中),教学科研楼及肿瘤中心,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等部分组成。 园区内设置二个数据中心机房,电话交换机房及信息中心机房;电话交换机房位于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地下一层,信息中心机房位于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地下一层。由于园区面积较大,建筑较多,设三个汇聚机房,一是在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地下一层设置医疗楼汇聚机房,二是在教学科研楼及肿瘤中心设置汇聚机房,三是感染楼一层设置汇聚机房。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结构,按照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进行设计,在满足水平距离不超过90米的要求下设置弱电间。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内外网,采用两套独立的垂直主干;核心到汇聚的数据主干采用双链路二根48芯万兆室内多模

光纤,汇聚到接入的数据主干采用单链路两根12芯万兆多模室内光缆。水平部分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语音主干采用五类大对数线缆,光纤点采用六芯万兆多模光缆在汇聚机房及信息中心统一进行配线管理。 结合本次项目的特点,我司将为智慧医院提供一套“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实现系统对高性能的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的支持,成为一个模块化、高灵活性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延伸到每个区域和房间的信息点,将电话、电脑、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与管理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高速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从而为内部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综合性资讯服务。 建成后的智慧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将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满足未来10-15年的使用需求。 1.1.1 对原设计的研读和优化建议 通过对原设计图纸的研读,我们得知: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综合布线系统说明 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具体内容包括网络布线、信息点安装及相应管线、桥架设计。所有信息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86型的信息面板,楼宇的数据传输介质采用24AWG线规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线槽按不同容量选用相应规格的PVC线槽和金属桥架。 我们经过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环境、运行方式和可能采用的网络结构,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提出本设计方案。 考虑到该项目的重要性和未来扩展性我们认为该布线系统应该是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高度灵活的智能型布线网络。 2系统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应本着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与经济适用的原则。为达到项目网络建设的目标要求,在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构建中,应坚持以下布线原则:实用性—实施后的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遵循结构化布线的标准,适应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不改变布线系统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设备的移动、更新和 升级。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综合布线过程是对各种网络线缆统一规划、统一安装施工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布线、重复施工, 节约了线材。由于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单位避免了重复设置信息机构和重 复建设信息网络,从整体上讲节省了投资,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提高 了网络效益。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统一安装施工,使整个系 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并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 统一性—整个建筑的信息网络建设基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的模式,不同系统不同网络及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完全兼容。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可以满足多种系统中的性能。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 系统概述 数字校园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联网技术、楼宇控制技术的普及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数字校园是指对学校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安全便利的环境以及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 ****大学新校区的智能化建设应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基础上的,具有高度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新型数字校园,它需要物业和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智能的程度如何,自动化的实现,就必然取决于系统的设计水平和合理化程度。 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它不仅将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同时还能够连接楼宇自控、监控系统和通道控制系统。其灵活性、兼容性和可靠性已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并已经广泛地在国家职能部委、学校、机关、银行、大型集团公司等行业得以推广。在国际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 )早已成为建筑大楼的基本设施。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 )为用户提供了最合理的布线方式,并依靠其高品质的材料,一改传统布线的面貌,为****大学新校区能够真正的成为智慧型的数字化大学奠定了25年内不需改变通讯线路的传输媒介基础。

****大学新校区综合布线需要考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及公用天线系统、安保系统、多媒体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等子系统的各类信息交换提供的物理链路。 某大学新校区的综合布线既要满足各单体楼的使用需求,又要从校园整体布线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是整体布线结构明了实用,避免因为施工的先后顺序造成的材料浪费和重复施工。 网络布线系统 某大学新校区的网络覆盖了园区内几乎所有的单体建筑,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的高速通道,如何合理的设计好室外的拓扑结构直接关系到网络的逻辑结构和性能好坏。 我们对校园所有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了综合考虑,决定主干室外采用单模光纤,布线结构上采用星形加环形的结构,在校园总体设计上选择了几个区域中心和一个应用总中心(可作为核心),区域中心之间通过48芯单模光纤一一连接构成一个环,可作双环结构(可选);选择图文信息中心为园区总中心,该中心到各区域中心之间采用2×48芯单模光纤进行连接,将来可以做成双核心的结构(可选);各单体建筑根据物理分布通过12芯单模光纤接入就近的区域中心。 单体楼如宿舍、辅助用房等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连接用户终端和设备间的配线设备,教学楼、行政中心、科研楼、图文信息中心等地方建议采用6类布线系统作数据水平线缆,语音布线建议采用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从区域中心到单体楼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简介 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SCS,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优点: 相对于以往的布线,综合布线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实用性: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话音、数据、图象、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综合布线术语(中英文对照) 简单介绍下综合布线术语的中英文缩写及对照: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U:Administration Unit 管理单元 AUG:Administration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1.1 综合布线设计的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标准,它能广泛应用。因此,按照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布线,会为用户今后的应用提供方便,也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使用户投入较少的费用,便能向高一级的应用范围转移。 本项目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满足以下标准: TIA/ EIA-568A——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加拿大采用CSA T529) EIA/ TIA-569——电信通道和空间的商业大楼标准(CSA T530) EIA/ TIA-570——住宅和N型商业电信布线标准(CSA T525 ) TIA/ EIA-606——商业大楼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标准(CSA T528) TIA/ EIA-607——商业大楼接地/连接要求(CSA T527)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及验收规范》 1.2 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虽然随着用户的需求和布线的具体环境不同,会有各种变化,但任何综合布线方案在设计时都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实用性:能支持多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够适应现代在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2)灵活性: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监视器等; 3)开放性:能够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如总线形、星形、环型等; 4)模块化: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展性: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接入; 6)经济性: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维护费用低,使整体投资达到最少。 2 现场环境及信息点统计 2.1 用户现场环境 (描述用户需要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环境。) XXX企业有员工XXX人,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XXX台,具有办公室XX间,分布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智能化-弱电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目录 1、系统概述 (3) 2、设计目标 (3) 2.1、用户需求 (3) 2.2、建设目标 (4) 3、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4) 3.1、设计依据 (4) 3.2、设计原则 (5) 4、需求分析及解决 (5) 5、系统方案设计 (6) 5.1、系统组成 (6) 5.2、系统设计 (7) 1.设备间子系统 (7) 2.水平子系统 (8) 3.垂直干线子系统 (8) 4.建筑群子系统 (8) 5.工作区子系统 (9) 6.管理子系统 (9) 7.设备安装与线路铺设设计 (10) 5.3、系统的结构拓扑图 (11) 5.4、设备选型 (12) 1、设备清单 (12) 2、设备性能参数 (12)

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顺应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均依赖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传统的基于特定的单一应用的专用布线技术因缺乏灵活性和发展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新一代的结构化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同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话音、传真、视像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线路连接,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2、设计目标 2.1、用户需求 系统需建设信息点位**个,其中网络数据点位**个(含内网**个,外网**个),语音点位**个(含传真点位**个)。 该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状放射型的全模块化结构,有极大的灵活性,可通过不同的跳线型式以完成不同形式网络的应用,并构成不同逻辑拓扑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语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满足带宽综合业务数字网要求。归入该综合布线系统的话音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能兼容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大楼内,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不可缺少的。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包含着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线路(网络线路、电话局线路)同的民用电缆及相关的设备连接措施。布线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理想的布线系统表现为支持语音应用、数据传输、影像影视,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型的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网络系统(CN)。 1、综合布线系统特性 1)可靠、实用性。布线系统要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显像度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信协议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商务处理活动、多媒体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布线系统还要能够支持其他一些非数据的通信应用,如电话系统等。

2)先进性。布线系统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设施,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着眼于未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布线系统能够支持未来的网络技术和应用。 3)灵活性。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每个信息点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工程控电话或分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多媒体计算机和主机等。布线系统要可以连接成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各种不同的逻辑结构。 4)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余所有的设备都应当是可任意更换插殶的标准组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充性。布线系统应当是可扩充的,以便在系统需要发展时,可以有充分的余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6)标准化。布线系统要采用和支持各种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这样可以使得作为基础设施的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现在的各种应用,还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2、综合布线系统分类 作为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8个部分(8个,1个技术管理部分) 1)工作区子系统 2)配线子系统[国外也称配线(水平)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 3)干线子系统[国外也称干线(垂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 4)建筑群子系统[国外也称楼宇(建筑群)子系统] 5)设备间(国外也称设备间子系统) 6)电信间(电信间子系统) 7)进线间(进线间子系统)

最新x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x X X X综合布线系统设 计方案书

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二零零××年××月

目录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3) 2. 系统总体功能说明 (12) 3. 系统整体技术说明 (16)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21) 5.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30) 6. 建筑群子系统 (37) 7. 设备间子系统 (40) 8. 干线子系统 (43) 9. 管理子系统 (48) 10.水平子系统 (51) 11.工作区子系统 (61) 12.光缆传输系统 (68) 13.弱电系统管道 (82) 14.测试用便携机 (84) 15.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85) 16. 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配合 (104) 17. 保修和售后服务 (111)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1.1 前言 近十几年来城市建设及工业企业的通信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化的智能楼,国际机场、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已提到日程,在过去设计大楼内的语音及数据线路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双绞线,局域网络(LAN)则可能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传输线来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在可以将所有语音、数据、电视(会议电视、监视电视)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插座,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实现上述功能.故一套先进的楼宇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一般的话音、数据传输,它还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不同生产厂商机器的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 本次技术标书XXXX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世界著名瑞士德特威勒的UNILAN布线系统。 1.1.1德特威勒公司介绍: 德特威勒公司是瑞士的一家成立于1915年的综合性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瑞士中部的Aldorf市。目前德特威勒公司的业 务已遍及世界,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共拥有42家分支机构。约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概述 1、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定义: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既结构、系统、服 务和管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 )和图形显示技术( CRT),即所谓 4C 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有拥有高效、幽雅、舒适、便利、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同时帮助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在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的回报。 包括两层含义: 1.对使用者的承诺:提高全面、高质量、安全舒适、高效快捷、灵活应变的综合服务。 2.智能建筑应具备的特征:采用多种信息的传输、处理、监控、管理及一体化集成的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达到优化建设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利 润的目的。 实现目标:在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中,用科学的管理,提高高效的服务,实现高额的利润回报,并且系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2、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集成SI):以计算机为主体的高层控制中心(主控中 心)。 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为一体,对整个建筑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同时为各子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综合、资源共享。 建筑自动化系统(BAS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使建筑物达到安全、高效、便利和灵活之目标。主要有:照明控制、空调控制、 门禁、给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电力控制、消防、保安、电梯管理、车库管理等若干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科学等高新技术多 支撑的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手段,主要包括:电子信箱、视听、电子显示、物业管理、文字处 理、共用信息库、日常事务处理 通信自动化处理(CAS):负责建立建筑物内外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信息 交换和传输,确保信息畅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电视会议、可视图文、传真、电话、有线电视、数据通信 综合布线系统(GCS):建筑物内多种信息的传输系统,利用电缆或光缆来完成各类 信息的传输。 3、综合布线系统是满足实现智能建筑各综合需要,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图像、图文等多种信号, 并支持多厂商设备的集成化信息传输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设计,能适应任何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 PDS、IBS (智能建筑布线系统)、IDS (工业布线系统)之间的区别: PDS: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Subsystem ) 水平子系统( Horizontal Subsystem ),也称配线 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Subsystem),也称干线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 ( Equipment Subsystem ) 管理子系统(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 建筑群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二零零六年xx月

目录 1. 概述 (4) 2. 系统结构与配置 (6) 2.1. 用户需求分析 (6) 2.2.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设计标准及设计原则 (6) 2.2.1. 设计标准 (6) 2.2.2. 设计原则 (7) 2.3. 系统设计方案及配置 (7) 2.3.1. 系统总体设计 (7) 2.3.2. 系统详细设计 (10) 3. 系统功能 (21) 3.1. 功能简介 (21) 3.2. 系统操作方法 (21) 4. 系统性能指标 (22) 4.1. 概述 (22) 4.2. 标准 (22) 4.3. 被测线路的定义 (22) 4.4. 测试指标及标准 (23) 4.5. 测试仪器 (24) 4.6. 测试仪器清单 (24) 5. 系统材料总清单 (25) 6. 系统要求 (26) 6.1. 环境要求 (26) 6.1.1. 照明 (26) 6.1.2. 接地 (26) 6.1.3. 设备间要求 (26)

6.2. 注意事项 (27) 6.2.1. 用户培训 (27) 6.2.2. 竣工文档 (27) 7. 设计总结 (29)

1.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a)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b)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c)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d)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f)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某写字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 I 1 绪论 (1) 1.1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 (1) 1.2项目概况 (2) 1.3系统设计原则 (2) 1.4设计依据 (4) 2 设计方案概述 (5) 3 施工方案设计 (9) 3.1总体方案说明 (9) 3.2综合布线管线设计 (9) 4 系统的调测及验收 (12) 4.1调试阶段 (12) 4.2验收阶段 (12) 4.3综合布线系统检测模型 (13) 5 设备概预算 (18) 6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附录 (22)

摘要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建筑业和电子信息业共同谋求发展的方向。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互相关系综合以达到最佳组合,是一种高效率,高性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 智能建筑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化自动化系统和通信自动化系统五部分组成。综合布线是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而崛起的。它是为了满足智能建筑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建立的。是智能建筑的重要骨架,是智能建筑得以实现的“高速公路”。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为:“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缆及有关连接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能使语言,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连接,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想连。它是一种预布线,能适应较长一段时间的需求。综合布线应是完全开放性的,易于实现智能建筑内的配线集成管理。与传统布线相比较,它有许多优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光缆;对绞电缆

综合布线系统原理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原理概述 (丽水学院工学院李杰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通过网络传输介质与相关的硬件设备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上的各种功能,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并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时代;布线;日常维护 The Sunmmary of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Principle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wiring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is through 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medium and related hardware equipment comb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whole system 's various functions,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usually consists of six parts, and the need to make daily maintenance 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information age; wiring;daily maintenance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不仅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还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能支持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等系统的需要[1]。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建筑群内所有带弱电的设备进入了同一个网络系统,由设置的中央控制室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2]。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的有机载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是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标准化,结构模块化,可扩展性的特点。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1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连接线和各种转换头组成,连接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实现RJ45 插座与各种类型、各种厂商设备的连接。 2.2 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从工作区信息插座延伸到通信室, 包括水平布线信息插座电缆终端以及交接, 水平布线采用无屏蔽双绞电缆, 从通信室的配线架连接到每个用户的信息插座。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目录 第1章概述............................................................................................. - 2 - 第2章系统功能与特点 ........................................................................... - 2 - 第3章系统架构...................................................................................... - 3 - 第4章系统组成...................................................................................... - 4 - $4.1. 工作区子系统............................................................................ - 5 - $4.2. 配线(水平)子系统...................................................................... - 5 - $4.3. 管理区子系统............................................................................ - 6 - $4.4. 设备间子系统............................................................................ - 6 - $4.5. 干线(垂直)子系统...................................................................... - 6 - $4.6. 建筑群子系统............................................................................ - 6 - 第5章产品组成...................................................................................... - 7 - $5.1. 信息模块................................................................................... - 7 - $5.2. 面板/插座.................................................................................. - 7 - $5.3. 双绞线 ...................................................................................... - 7 - $5.4. 跳线.......................................................................................... - 7 - $5.5. 光缆.......................................................................................... - 7 - $5.6. 光纤跳线................................................................................... - 8 - $5.7. 光纤尾纤................................................................................... - 8 - $5.8. 配线架 ...................................................................................... - 8 -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资料

第三章综合布线系统产品资料3.1.1美国CommScope综合布线系统 3.1.1.1六类八芯UTP双绞电缆 3.1.1.1.1 六类电缆3071004EWH(LSZH低烟无卤级别) 3071004EWH的技术性能和参数如下: ●增强型线缆线对精确旋转扭绞技术(CTAT)设计造就 XL7 卓越的信道性能; ●独特的扁平线对平分隔离器技术,与GigaSPEED XL 连 接器件匹配是提供最佳的六类信道性能; ●保证超过及满足Category 6国际标准,符合或超过 TIA/EIA-568-B-2 性能要求; ●超过六类标准7dB 性能余量; ●支持带宽550MHz; ●完全支持千兆以太网应用; ●增强带宽和网络性能; ●中心为带状隔离带设计; ●线规:24AWG ,外径5.99毫米,重量11.7kg /305m; ●运行温度:-20℃至60℃,最大承受拉力11.34kg; ●电气参数NVP :0.69,最大直流电阻:9.38ohms /100m; ●不平衡电阻:<3%,互电容@1KH z :5.6nF/100m; ●LSZH低烟无卤级别,满足IEC60332-1,IEC1034-2,IEC754-2,NES713测试 标准。 3.1.1.1.2 六类电缆2071004 EWH(CMP阻燃防火级别)。 2071004EWH的技术性能和参数如下: ●增强型线缆线对精确旋转扭绞技术(CTAT)设计造就 XL7 卓越的信道性能; ●独特的扁平线对平分隔离器技术,与GigaSPEED XL 连接 器件匹配是提供最佳的六类信道性能; ●保证超过及满足Category 6国际标准,符合或超过 TIA/EIA-568-B-2 性能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即使用户尚未确定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全称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亦称结构化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 2.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其主要部件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以上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 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性: 1)综合性、兼容性好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续设备和其它器材,技术性能差别极大,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互相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灵活性、适应性强 采用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时,如需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和安装新的设备,且在施工中有可能发生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增加工程投资和施工时间,因此,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工序,实用方便,其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强、且节省工程投资。 3)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各条线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建时互相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维修,节约维护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 4.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 国内标准划分为8个部分: 1)工作区子系统 2)配线子系统 3)干线子系统 4)建筑群子系统 5)设备间 6)电信间 7)进线间

园区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3) 1.1概述 (3) 1.2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4) 1.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5) 1.4系统设计原则 (7) 1.5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和规范 (7) 1.6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一般选型原则 (9) 二.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9) 2.1爱谱华顿公司简介 (9) 2.1.1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 (10) 2.1.2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卓越的性能 (10) 2.1.3爱谱华顿综合布线产品优良的品质 (10) 2.1.4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完善的产品线 (10) 2.1.5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11) 2.2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产品特点 (11) 2.3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质量保证体系 (11) 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3) 3.1本设计方案综合布线系统需求概述 (13) 3.2本设计方案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规划说明 (18) 3.2.1工作区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19) 3.2.1.1数据部分 (19) 3.2.1.3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说明 (22) 3.2.1.4工作区子系统材料配置清单: (23) 3.2.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23) 3.2.2.1数据与语音部分 (23)

3.2.2.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安装说明 (24) 3.2.2.4水平区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26) 3.2.3管理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26) 3.2.3.1数据光纤部分 (26) 3.2.3.2数据、语音管理部分 (27) 3.2.3.3语音部分 (28) 3.2.3.5管理间子系统环境要求: (30) 3.2.3.6管理间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31) 3.2.4干线(垂直)子系统产品选型 (31) 3.2.4.1数据主干光缆 (31) 3.2.4.2语音主干 (32) 3.2.4.3干线(垂直)子系统的说明 (33) 3.2.4.4干线(垂直)子系统的施工说明 (33) 3.2.4.5干线(垂直)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34) 3.2.5设备间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34) 3.2.5.1设备间子系统的环境要求 (35) 3.2.5.2设备间子系统的材料使用清单: (35) 3.2.6建筑群配线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36) 3.2.7综合布线系统图 (36) 四.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36) 4.1系统施工方案综述 (36) 五.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方案 (46) 5.1综合布线验收标准 (46) 5.2综合布线测试内容 (46) 5.3工程验收: (47) 5.4售后服务与培训 (47) 5.5质量保证 (48) 六.项目材料清单 (4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