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车前子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

应用:淋症、水肿;

暑湿泄泻;

目赤肿痛、眼暗昏花、翳障;

痰热咳嗽

第三节,利湿退黄类

茵陈功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应用:黄疸;

湿疮瘙痒

第十三章

第一节,温里类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应用:亡阳证;

阳虚证;

寒痹证。

注意:本品有毒,反半夏、栝楼、贝母、贝蘝、白芨;生品外用,内服需炮制。十四章

第一节,理气类

橘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脾胃气滞证;

痰湿壅滞证。

十五章

第一节,消食类

山楂功效:消食化积、行气化淤

应用:饮食积滞证(尤善消化油腻肉积);

瘀阻肿痛。

另外,本品能解毒治痢,用于泄利腹痛、便下脓血蛲

第十六章

第一节,驱虫类

使君子功效:祛虫消积

应用:蛔虫症、饶虫证;

小儿疳积。

第十七章

第一节,凉血止血类

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血热出血证;

热毒痈肿。

第二节,化瘀止血类

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各种内外出血证,已有瘀者为宜(止血而不留瘀,化淤而不伤正。);

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本品能活血化淤而消肿止痛,为伤科只要药)。

第三节,收敛止血类

白芨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出血证(体内外诸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及外伤出血等

(本品质黏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注意:本品反乌头。一般不与乌头、附子同用。

第四节,温经止血类

炮姜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应用:出血证(本品性温,能温经止血,炒炭能增强其温经止血之功);

腹痛、腹泻。

第十八章

第一节,活血止痛类

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血瘀气滞痛症;

头痛、风湿痹痛。

第二节,活血调经类

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淤滞腹痛;

血瘀心痛、腕腹疼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证;

疮痈肿毒;

热病烦燥神昏及心悸失眠。

注意:活血化淤以酒制用,反藜芦。

第三节,活血疗伤类

土鳖虫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

第十九章

第一节,化痰类

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毒。

应用:湿痰、寒痰证;

呕吐;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瘿瘻、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第二节,止咳平喘类

苦杏仁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咳嗽气喘;

肠燥便秘。

注意: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泄者忌用;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第二十章

第一节,重镇安神

朱砂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应用:心神不宁诸证;

惊风癫痫;

疮疡肿痛诸证。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不可过劳或久服,以防汞中毒;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第二节,养心安神

酸枣仁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应用:心悸失眠;

自汗、盗汗。

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平抑肝阳类

石决明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肝阳上亢、头晕目弦;

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此外,煅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的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地胃脘痛;

如研末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

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第二节,息风止痉类

羚羊角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应用: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

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此外,本品还有解毒、镇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热痹、肺热咳喘、百日咳等。

注意: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第二十二章

第一节,开窍类

麝香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用:闭证神昏;

疮疡肿毒、瘰痢痰核、咽喉肿痛;

血瘀闭经、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难产、死胎、包衣不下。

注意:孕妇禁用。

第二十三章

第一节,补气类

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应用:元气虚脱证;

肺脾心肾气虚证;

用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驱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写诗正虚之证,由扶正祛邪之效。

注意:反藜芦。

第二节,补阳类

鹿茸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任冲、托疮毒

应用: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

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

妇女任冲虚寒之崩漏带下;

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注意: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用。

第三节,补血类

当归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血虚诸证(为补血之圣药;温血之上品;妇科病之佳品);

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

虚寒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等。

血虚肠燥便秘。

注意:本品能补能行,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峻,为血病之要药。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第四节,补阴类

北沙参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肺阴虚证;

胃阴虚证。

注意:本品反藜芦。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固表止汗类

麻黄根功效:固表止汗

应用:用于自汗、盗汗(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此外,本品与牡蛎共研细末扑于身上可治各种虚汗证。

注意:有表邪者忌用。

第二节,敛肺涩肠类

五味子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久咳虚喘(治疗久咳虚喘之常用药);

自汗、盗汗;

遗精、滑精;

久泻不止;

津伤口渴、消渴;

心悸、失眠、多梦。

注意: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性温不燥,能上敛肺止咳,能下滋肾而涩精,能内而益气生津,能外而收敛止汗,有广泛的收敛、固涩作用。凡表邪未解、

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者,均不宜用。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类

山茱萸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萎;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崩漏、月经过多;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注意: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第二十五章

第一节,涌吐类

常山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应用:胸中痰饮证

疟疾

注意: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第二十六章

第一节,解毒杀虫止痒类

雄黄功效:解毒杀虫

应用:痈肿疔疮,湿疹疥癣

注意:本品内服能祛痰截疟,与朱砂同用可治癫痫;与杏仁、巴豆配伍,可治小儿喘满咳嗽;另外,古方还用雄黄截疟治疟疾,但今已少用。内服宜慎,

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二、掌握以下名词解释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主产于中国的天然动物、植物和矿物为主要基原,以临床治疗、预防、保健为应用目的的药材。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物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从业人员必备

的专业知识。

方剂学:是祖国医学里、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是中医基础课程之一。

焦三仙:焦麦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类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疗肉类或油腻过多所致的食滞;焦神曲则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药合用,能明显地增强消化功能。

因此,临床上常将三药合用并称为“焦三仙”。

固涩剂:凡以收涩药为组方,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期、血、津液耗散活脱病证的方剂,称为固涩剂

祛痰剂:以祛痰药为组方,具有化痰或消痰之效,主治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化瘀止血: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闭、瘀滞心

腹疼痛等病证。本类药物虽适用于出血兼有瘀滞之证,然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

它各种出血之证。本类药物具行散之性,对于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慎用。

平肝熄风药:凡以平肝潜阳或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熄风药

活血化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淤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

三、掌握各论章的分类以分类

注意:第一题已经包括分类的内容了,故此不重复。

四、掌握以下药物的对比

川贝母与浙贝母

同:二者均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均为治痰热咳嗽之主药,又可用于瘰痢疮痈。

异: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偏于润肺化痰止咳,肺虚久咳、燥咳多用;散结作用较弱。浙贝母苦大寒,开泄力大,偏于清肺化痰止咳,痰热,风热咳嗽多

用;其散结作用较强,用于痰火郁结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

天麻与钩藤

同:两者均有平肝熄风之功,均可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及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等证,常相须为用。

异:天麻甘平质润,药性缓和,偏于平肝熄风而见止痛,为治疗肝风抽搐及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眩晕常用之品,尚有祛外风、通经络、止痉挛之功,以用于风

中经络之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及风湿痹痛等证。钩藤干寒,具轻清

头大之性,常与清热熄风,为制热极生风或小儿高热劲风的要药。

天冬与麦冬

同:两者均能滋阴清肺,润燥生津,适用于阴生口渴,痨嗽燥咳及肠燥便秘证。

异:麦冬微寒,滋腻性小,尚能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证。天冬大寒,清火润燥滋

阴力较麦冬强,长于兹肾阴而清降虚火,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

遗精等证。

红花与桃仁

同:两者均有活血祛瘀、痛经的功效,均可用于血瘀所致的妇女经产诸疾以及症瘕积聚、心腹瘀痛、跌打损伤等证。

异:桃红苦泄质润,活血作用较强,善泻血分之壅滞,上可用于肺痈、肠痈;并有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效,用于肠燥便秘、咳喘等证。红花辛散温通,散瘀止

痛力优,多用于用瘀血阻滞住统计血热斑疹色暗。

龟板与鳖甲

同:两者均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功,用于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风动等证。

异:龟板滋阴力较强,还能益肾健骨、固精止血、养血补心、用于肾虚筋骨痿弱、小儿囟门不合、行迟齿吃;阴虚血热、任冲不谷之崩漏、月经过多;以及心虚

惊悸、失眠健忘等证。鳖甲清退虚热力较强,又善软坚散结,用于症瘕、经闭、

久疟疟母、肝脾肿大等证。

当归与熟地

同:两者均能补血,用于治血虚证,畅相须为用。

异:当归又能活血止痛,以血虚兼血瘀者之疼痛用之为佳,常用于血虚或血虚而犹豫之际见有寒凝的妇女经产腹痛,风湿痹痛,以及跌打损伤;且可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之肠燥便秘。熟地黄滋阴力强,多用于血虚阴亏之证;尚可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证。

地榆与槐花

同:都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都可用于血热妄行至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等;有多用于便血及痔疮出血。

异:地榆味苦、酸微寒,沉降收涩,功能除凉血止血外还能解毒敛疮,可用于各种出血证,尤以治下教学热出血证为宜,还可用疮疡肿毒诸证。槐花味苦微寒,

功能除凉血止血外还能清肝泻火,可用于血热出血证,尤可治大肠火盛或湿热

温结所致便血、痔疮出血、血痢、崩漏,还可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目赤,高血压

病等。

五、①掌握以下方剂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 、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四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义:本方证由脾胃气虚,纳谷与运化乏力所致。治宜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以恢复其运化收纳之功。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

加强益气主运之力,为臣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为佐药;苓、术合用,则

健脾祛湿之功更显。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要配伍,共凑

益气健脾之效。

四物汤:

组成:熟地黄12g 当归9g 白芍药9g 川芎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弦,面色无华,妇女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色淡,脉细弦或脉细涩。

方义:本方是有《金匮要略》中交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所致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治宜补养营血为主。方中熟地黄甘温味厚,而质柔润,长于滋

阴养血,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柔肝和营。

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其中熟地黄、白芍药为阴柔之品,与新闻之当归,

川芎相配,则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这是本方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g 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

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义:本方证由肾阴不足所致,治当滋阴补肾。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为臣药。

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

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

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

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盛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

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

肾阴为主,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二陈汤:

组成:半夏15g 陈皮15g 茯苓9g 甘草6g 生姜7片乌梅1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

苔白润、脉滑。

方义:本方证由浊内盛、阻碍清阳而使胃气失和所致,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以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有降逆和胃。以橘红为臣,

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功,理气则使气顺而痰消。痰由湿生,湿

自脾来,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者,以其降

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乞笑谈,和胃止呕;复用少许

乌梅收敛肺气,又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去之而先

聚之”之意。义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而坚润肺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通用方剂。

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10g 莲子9g 薏苡仁9g 砂仁6g 桔梗6g 白扁豆12g 白茯苓15g 甘草9g 白术15g 山药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挟湿证。食少、便溏、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缓。

方义:本方证由脾虚挟湿证所致。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为法。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为君药。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

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

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为使药。主药合用,补气中气,渗其湿浊,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则诸证

自除。

安宫牛黄丸:

组成:麝香冰片各7.5g 牛黄水牛角雄黄朱砂郁金黄连山栀黄芩各30g15g 金箔为衣

用法:为蜜丸。每服3g。

功用: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燥、痰涎壅盛、舌红或绛、脉数;

也可治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于邪热内闭者!

方义:本方证由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痰热蒙闭心窍所致。治当芳香开窍,情节心包热毒,兼以豁痰、安神。房中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定惊开窍;麝香开窍醒神,共

为君药。臣以水牛角清心凉血解毒;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助牛黄

清心包之热,;冰片、浴巾芳香辟秽开窍,加强麝香开窍醒神之效。佐以朱砂、

珍珠镇心安神,金箔也为重镇安神之品;雄黄则助牛黄豁痰解毒。蜂蜜为丸,

和药调中,为使药。主要合用,共凑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之效。

②熟悉以下方剂

杏苏散:

组成:杏仁9g 苏叶6g 半夏3g 陈皮6g 茯苓6g 甘草3g 生姜6g 前胡9g 枳壳6g 桔梗6g 大枣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宣凉燥、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浮。

方义:本方证由凉燥外袭,肺气不宣所致,治宜清宣凉燥、宣肺止咳。方中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使凉燥从表而解;杏仁苦温而润,止咳化痰,共

为君药。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杏仁、苏叶清宣达标而兼化痰,共为左药。生

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发表宣肺之功,使标

解痰消,肺气调和。

桃红四物汤:

组成:熟地黄15g 川芎8g 白芍10g 当归12g 桃仁6g 红花4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活血、逐瘀

主治:妇人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粘稠,或有块,腹痛腹胀。

川芎茶调散:

组成:川芎12g、荆芥去梗12g、白芷6g、羌活6g、甘草6g、细辛3g、防风去芦4.5g、薄荷12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饭后清茶调下。

功效:疏风止痛。偏正头痛或颠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主治:本方证由外感风邪上犯、阻遏清阳所致。治当祛风止痛。方中川芎性味辛温,用量较重,长于祛风活血止痛,尤以治疗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酮),

尊为“诸经头痛之要药”,为君药。荆芥、薄荷轻清上行,功能疏风止痛、清理

头目,为臣药。白芷清火功能疏风止痛,其中白芷长于治疗阳明经头痛(前额

或眉心痛),羌活长于治疗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

治疗少阴经头痛;防风可辛散上部风邪,以上诸药可助君、臣药增强疏风止痛

之功效,均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服用时,以清茶调

下,取其苦凉之性,即可上清头目,又可制约风药温燥与升散,共凑疏风止痛

之功效。

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荒、牡丹皮、棕榈皮各9g

用法:上药均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用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每服15g.

功效:血热妄行。呕血、咯血、衄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主治:本方证由火热炽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治宜凉血止血。

方义:方中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茜草、白茅根凉血止血,共为君药。棕榈皮收敛止血;栀子清热泻火;大黄导热下行,泻热化淤;牡丹皮凉血散瘀;共为

臣药。诸药均烧炭存性,以增强收敛止血之功。以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

旨在增强凉血化瘀止血之力。诸药合用,凉血与清降并用,收涩与化淤坚固,

共成一首急救止血之良方。

保和丸:

组成:山楂莱菔子神曲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用法:加枣1枚,姜3片,水煎服用

功用: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主治:食积内停、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方义:本方证由食积内停所致。治当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方中重用山楂为君,以消一切饮食积滞。神曲消食健脾,莱菔子下气消食,共为臣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

和胃止呕,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共为左药。全放配伍消食

和胃、清热祛湿,且药力和缓,药性平稳,为治疗食积证的通用药方。六、掌握典型的配伍关系

1、运用桂枝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证时常配伍什么药?为什么?

答:白芍;因为白芍敛阴,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敛阴和营,与温通经络的桂枝合用,以调和营卫。

2、运用活血化瘀药为什么常配伍理气药?

答:因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运用活血化瘀药常配伍理气药是为了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3、运用固涩药为什么常配伍补虚药?

答:固涩药治疗滑脱证,主要是取其收敛固涩之性以敛其耗散,固其滑脱。因滑脱表现为病之标,滑脱之本为正气虚弱,故临床运用收涩药时须配以相应的补虚药,以标本兼顾。

4、运用附子之亡阳证时常配伍什么药?为什么?

答:补益药;因为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功能峻补元阳、散寒除湿止痛。本品既能追复失散之亡阳,又可资助不足之元阳。以其与补益药配伍,可用治一切内伤不足、阳气衰弱类病证。

(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指导

0054《学校管理学》2010年7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学校管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及社会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目的是实现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相结合的学科。 2、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如下: 题型有: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案例分析。 二、复习重点内容 绪言 1、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组织问题,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学校中总的来说有两大类工作: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科学代替经验;协调集体活动;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工资制,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实行职能工长制,加强现场管理;拟订工作计划和制度;实行例外管理。 3、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和组织理论 企业管理中有六项基本活动或称为企业管理的六项基本职能,包括:技术(生产、制造、加工、商业(购买、销售、交换、管理、财务(资本筹集和运用、核算(成本统计和安全(设备和人员保护。其中管理是所有其它活动的核心。

管理的职能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对管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他的主要观点都写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他认为这种组织有几个主要特点:明确的分工、等级系统、根据需要任用人员、职业化的管理人员系统、严格的规则和纪律、以理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这些内容将在讲述学校组织管理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韦伯认为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强制性的控制的一种最合理的手段,也是最有效和可靠的。 5、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 基本观点包括:分工、等级制、理性的人事制度、工作关系的非人格化、严格的纪律和工作程序、有序的升迁制度和薪酬制度、文牍制度。 第一章学校效能和学校管理 1、学校效能的概念 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潜在能力及其实际结果,这种理解概括了学校效能的两个方面:由学校的素质所构成的潜在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的发挥所实现的结果。 2、学校效能包括的内容 第一、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可 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要求; 第二、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 第三、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取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炮制学复习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1cm为标准。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280℃左右,竹沥油350~400℃左右,豆类一般400~450℃.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资料答案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 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 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 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 6. 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 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 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 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 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 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 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 17.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 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 18.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 B.补中益气汤 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 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川芎茶调散 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 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 姜炙甘草 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 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 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清燥救肺汤 26.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27.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28.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29.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0.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 32.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 D.砂仁 33.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 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 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干姜大枣 36.下列各方中除B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 37.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 38.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 39.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B.参苓白术散 40.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B.青蒿鳖甲汤 41.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A. 豆蔻 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B.泽泻 茯苓白术桂枝 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 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 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 5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 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 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中药炮制学考试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 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 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 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5. 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 6. 缪希雍的《炮制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学专著。总结了雷 公炮制十七法。 7. 张仲言所著《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制学专著。 8. 中医用药特色:依法炮制、复方配伍。 9. 传统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杀为制、相恶为 制。具体方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10. 醋炙入肝经,酒炙升提,盐炙入肾,蜜炙入脾经。 11. 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 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 向;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 12. 炮制的分类: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五类分类 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药典附录制剂通则净制,切制,炮炙。 13. 炮制品质量要求:净度,片型及破碎度,色泽,气味,水 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有害物质,卫生学检查,包装检查。 14. 中药炮制品贮藏最严重的变异现象:霉变虫蛀。

15. 泛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适度的 情况下。造成优质外溢、质地反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6. 一般炮制品绝对含水量7%~13%。贮藏温度15℃~20℃,相对 湿度60%~70%。 17. 净选加工的目的:分离药用部位,进行分档,除去非药用部 位,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18. 饮片是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 物。 19. 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成分剪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 和制剂,便与鉴别,利与贮存。 20. 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法:淋法(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 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湿的药材);淘洗法(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泡法(质地坚硬,水分难以渗入的药材);漂法(毒性药材,盐腌制过的及具有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润法(包括浸 润,伏润。吸潮回润)。 21. 一般药材干燥温度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干燥温 度不超过50℃.干燥后含水量7%~13%。 22. 清炒法的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保证疗效,利与贮存。 23. 炒焦的目的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 性。 24. 炒炭能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 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的固有气味。 25. 麸炒的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26. 米炒的目的;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炮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及中药饮片的释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叙述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举例。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3、简述中药辅料作用的理论。 1.酒制升提; 2.姜制发散; 3.盐制肾软坚; 4.醋制入肝住痛; 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方法理论: 1.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 2.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 3.炭药止血; 4.煅者去坚性。 4、举例说明饮片生熟异用的理论。 生熟理论是总结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 生品(生药):净制或切制的中药加工品; 熟品(熟药):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 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 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学校管理学优选稿

学校管理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 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 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中药炮制学试题1

1 【单选题】(5分) 白术、山药经土炒后有助于引药: A.入肝经 B.入脾经 C.入肾经 D.入肺经 E.入心正确答案是:B 2 【单选题】(5分) 用酒炙大黄是“以热制寒”,这样称为: A.净制 B.从制 C.反制 D.火制 E.水制 正确答案是:C 3 【单选题】(5分) 芡实用麸炒制的颜色标准是: A.黄色 B.微黄色 C.深黄色 D.老黄色 E.亮黄色正确答案是:E 4 【单选题】(5分) 九香虫的炮制方法是: A.炒焦 B.炒炭 C.土炒 D.炒黄 E.米炒 正确答案是:D 5 【单选题】(5分) 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A.止泻 B.止血 C.止痛 D.止呕 E.止痒 正确答案是:B 6 【单选题】(5分) 每100Kg龟板用醋量为: A.30Kg B.20Kg C.25Kg D.35Kg E.10Kg 正确答案是:B 7 【单选题】(5分)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 B.土炒 C.麸炒 D.砂炒 E.炒焦 正确答案是:D 8 【单选题】(5分) 一般性药材人工干燥的温度宜选: A.105℃ B.90℃ C.80℃ D.100℃ E.95℃ 正确答案是:C 9 【单选题】(5分) 槐花炭的贮藏容器宜用: A.竹篓 B.木箱 C.瓷缸 D.木桶 E.纸箱

正确答案是:C 10 【单选题】(5分) 中药切制段的长度为: A.4-8mm B.3~5mm C.10~15mm D.16~20mm E.6~9mm 正确答案是:C 11 【单选题】(5分) 每100Kg常山加米醋10Kg为佳。 A.√ B.× 正确答案是:B 12 【单选题】(5分)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 A.√ B.× 正确答案是:A 13 【单选题】(5分) 饮片越薄越能煎出有效成分。 A.√ B.× 正确答案是:B 14 【单选题】(5分) 车前子是先拌盐水后炒药。 A.√ B.× 正确答案是:B 15 【单选题】(5分) 芫花用醋制能降低毒性。 A.√ B.× 正确答案是:A 16 【单选题】(5分) 竹茹用酒炙可增强疗效。 A.√ B.× 正确答案是:B 17 【单选题】(5分) 百部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A.√ B.× 正确答案是:A 18 【单选题】(5分) 瓦楞子用煅淬法炮制为宜。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中药方剂学基础第四阶段练习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60题主要包括

《中药方剂学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 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60题,主要包括祛湿、理气、活血、平肝熄风、补虚、化痰等类别方剂的内容。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对错题、论述题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是: A. 桂枝汤 B.小柴胡汤 C.大承气汤 D.平胃散 E. 二陈汤 2.平胃散的君药是: 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 3.茵陈蒿汤主治: A.黄疸 B.石淋 C.风湿 D.痰饮 E.水肿 4.半夏厚朴汤主治: A.黄疸 B.石淋 C.胸痹 D.梅核气 E.水肿 5. 越鞠丸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 B.行气止痛C.行气解郁 D.疏肝理气 E行气活血 6.补阳还五汤重用为君药的是: A.地龙 B.川芎 C.赤芍 D.生黄芪 E.当归尾 7.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是: A.补阳还五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归脾汤 E.八珍汤 8.川芎茶调散主治: A.头痛 B.腰痛 C.胸痛 D.牙痛 E.腹痛 9.血府逐瘀汤出自: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医林改错》 D.《温病条辨》 E.《黄帝内经》10.川芎茶调散用量最重的是: A.薄荷 B.川芎 C.防风 D.甘草 E.白芷 11. 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的意义是:

A.补气生血 B.补气活血 C.培土生金 D.阴中求阳 E.升阳举陷 12. 四君子汤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 B.理气健脾 C.温中祛寒 D.温中益气 E.气血双补 13. 地黄饮子主治: A.头痛 B.眩晕 C.痿证 D. 痹证 E. 喑痱 14.肾气丸的君药是: A. 附子 B.桂枝 C. 熟地 D. 山药 E. 茯苓 15. 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四君子汤 D.归脾汤 E.四物汤 16.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 A.陈皮、陈仓米 B.陈皮、陈半夏 C.陈半夏、陈仓米 D.陈皮、茯苓 E.半夏茯苓 17. 炙甘草汤的脉象特点是: A.脉细数 B.脉沉迟 C.脉结代 D.脉弦数 E.脉浮数 18.治痰基础方指: A. 二陈汤 B. 大承气汤 C. 小柴胡汤 D. 白虎汤 E. 川芎茶调散 19.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A. 湿痰证 B. 风痰证 C. 热痰证 D. 燥痰证 E. 寒痰证 20.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中含有: A. 平胃散 B. 二陈汤 C. 四君子汤 D.四物汤 E. 当归补血汤 二、多选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正确答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平胃散的组成有: 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 2. 藿香正气散治疗的病证包括: A.外感风热 B.外感风寒 C.内伤湿滞 D.内停水饮 E.表虚不固 3. 茵陈蒿汤的组成中含有: A. 茵陈蒿 B. 黄柏 C. 黄连 D. 大黄 E. 栀子 4. 补中益气汤中具有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 A.升麻 B. 黄芪 C. 柴胡 D. 人参 E.甘草 5.四物汤的组成包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