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13.安谷精生:叶氏对损证中既见有精亏,又不能安谷的病证,即取中、下兼顾的治法,以达到“安谷精生”。治中损贵在“安谷”,理下损重在“精生”。以下损为主的,每以填精药中参入山药、茯苓等,“必胃强加谷者,阴药可以效灵”。以中损为主的,往往在补中药里酌加熟地等,以达到生精的作用。

14.虫蚁搜剔法:指叶天士认为络病日深,非峻攻可效,须用虫蚁之类辛咸之品,以搜剔络邪,并常用丸剂徐图缓取。其应用虫蚁之理,是“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用药如蜣螂、蜂房、山甲、地龙、蟅虫、全蝎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

选择和填空知识点:

总论:1.《黄帝内经》是现存唯一的著作,是中医各家学说的基础。

2.各家学说的共同点:①有継承②有取舍③有发展

医家一: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金元四大家之一

代表著作:①《素问病机原病式》②《医方精要宣明论》(又名《宣明论方》)③《三消论》

学术理论:脏腑本气──肺气清肝气温心气热脾气湿肾气寒

本气虚则──温清寒燥热

玄府气液说──导致“玄府闭塞”的原因:热气怫郁

“主火论”是刘河间学术理论的核心,是刘氏最基本的学术观点

亢害承制──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五运六气偏亢过极,表现为“胜己之化”的假象)

表里双解代表方──防风通圣散、双解散

刘完素在《三消论》中把消渴分为三类:①消渴②消中③肾消

治疗瘖痱代表方:地黄饮子

提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创制治痢疾方──芍药汤

增加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燥病病机(刘完素)

医家二: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

代表著作:1.《脾胃论》 2.《内外伤辨惑论》 3.《兰室秘藏》

学术理论:认为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是1.饮食失节 2.劳役过度 3.七情所伤

对元气与火的关系,他认为:两者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创制当归补血汤治疗饥困劳役所致的血虚发热。

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

医家三: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元代著名医家,代表著作《阴证略例》内感阴证的病因:1.饮食生冷、过服凉药 2.外感寒湿雾露之邪 3.纵欲劳倦,素体虚弱内感阴证主要损及厥阴、太阴、少阴三经,表现为脾阳、肾阳、肝阳虚衰证候。

内感阴证病机:元阳中脱

内感阴证的表现形式或传变方式:1.阳从外走(内阴外阳证) 2.阳从内消

治疗经验:1.外感寒湿雾露之邪──神朮汤;内伤冷物兼外感风邪有汗者──白朮汤

2.治疗内感阴证,强调以“调中”为主,治疗有“先缓后急”之分,强调“药当

从温,不可遽热”。

缓治代表方剂──黄芪汤、调中丸。

3.阴证服四逆后,胸中发躁而渴,大小便秘涩者,治疗用“海藏已寒丸”

4.王氏最喜用的药物是:附子、干姜

医家四: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儒门事亲》。

学术理论:论病观点:1.因邪致病 2.论病重邪 3.祛邪安正

“三邪”: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

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

在《内经》“惟以血气流通为贵”基础上,树立血气“贵流不贵滞”的观点

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他认为“病根在风,当取汗散风,是谓治本”。

“出血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

调中汤组成:大承气汤加姜、枣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姜枣)

重视药邪致病。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擅用情志疗法。

医家五: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

代表著作:1.《格致余论》

2.《局方发挥》:着重指出常以《和剂局方》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流弊,

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

学术理论:1.相火论(详见问答题)

2.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部”

3.相火妄动的危害:耗伤阴精,轻则病,重则死

4.阴升阳降论──脏腑而言:“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

水火而言:“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

气血而言:“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朱震亨强调“阴升阳降”论,而李东垣强调“阳升阴降”论

5.“攻击宜详审,正气需保护”

治疗经验:1.凡阴精虚而相火妄动者宜大补阴丸,阴血虚而相火妄动者宜四物汤加知柏

2.以二陈汤为治痰基本方。“治痰者,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

3.治疗郁证以行气开郁的越鞠丸为代表方,取气行则他郁自解之意,气郁是关键。

“六郁”: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

4.噎膈:韮汁牛乳饮

5.疝痛:疝气方

6.痛风:二妙散

7.痿证:(健步)虎潜丸

医家六: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明代医家,主要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神农本草经疏》

学术思想:治疗外感伤寒太阳病时,不用麻黄汤,而用自制羌活汤

外邪入侵人体的途径:“凡邪气之入,必从口鼻”。

重视阳明证的辨证论治,喜用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

强调治疗热病以固护津液为要,主张在用竹叶石膏汤时去半夏,原因是半夏三禁:“渴家、汗家、血家”

石膏是清阳明邪热的主药,而不用大黄。

善用甘平柔润之剂,创制资生丸、肥儿丸

阐发脾阴不足证的论治,认为“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阴不足故病下体”,

指出“甘凉滋润,酸甘化阴”为治脾阴虚的大法。

治气三法:补气、破气、降气,最重视降气,降气最善用苏子、枇杷叶、郁金

医家七:张介宾,字会卿(又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

代表著作:1.《类经》 2.《类经图翼》 3.《类经附翼》 4.《景岳全书》 5.《质疑录》

*《类经附翼》的求正录中有《三焦包络命门辨》《大宝论》《真阴论》等名篇,是景岳学说的重要代表作。

学术理论:认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医易同源”

他对阴阳与五行关系的认识“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

在五行之中,张氏对水、火最为重视,因为水火有关乎万物的生化,人身的水火即阴阳、精气。

张氏提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而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

命门理论:(问答详见PPT相关内容)

张介宾命门学说是阴阳、精气和命门理论的有机结合。

认为命门位置“居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

开创了方药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治疗经验:阴阳相济法创制名方:阴虚──左归九(从阳引阴) 阳虚──右归丸(从阴引阳)

制贞元饮(熟地、炙甘草、当归),治疗肾不纳气、呼吸喘促、虚里跳动等证。

医家八:吴有性,字又可,为明末清初著名温病学家。主要著作有《瘟疫论》

学术理论:提出天地六淫之外的致病因素──杂气

侵犯部位:募原(或膜原)

瘟疫的传变方式:传表、入里、表里分传

治疗经验:达原饮,疏利表气,驱除伏邪,方由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

甘草等组成。(主药:槟榔、厚朴、草果仁)

“三阳加法”──邪热溢于太阳经,故加羌活;邪热溢于阳明经,则加葛根;邪热

溢于少阳,则加柴胡。

治疫之全剂──三消饮

医家九: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清初著名医家,著作有《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学术理论:温病三纲说──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2.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3.既冬伤于寒,又冬不藏精,至春月同时病发者(又称两感温证),其病位在太阳、少阴。

指出“病温之人,邪退而阴气犹存一线者,方可得生”

治疗燥病,创制清燥救肺汤,其用药大旨为重视胃气,肺胃兼顾,寓培土生金于甘柔滋润之中。

大气论中所谓“大气”是指胸中阳气

治单腹胀(臌胀)三法:培养(补益元气)、招纳(升举阳气)、解散(开鬼门、洁净府) 医家十: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清代著名医家。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

治疗经验:治疗虚损病方法──甘药培中、血肉填下、中下兼顾

重视食养,提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的观点。

通过中下兼顾的治疗,来达到“安谷精生”的目的,具体方法如“平补足三阴法”

“脾肾双补”

治疗络病三法:辛润通络、辛温通络、辛咸搜剔(后二者均以辛润通络为基础)

奇经之病在治疗上,常兼“通”,“补”,实证用通法,虚证用补法。

填补奇经,多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紫河车、龟板等,忌用桂附、知柏。

用龟板补任脉之阴虚,选鹿茸填督脉之阳衰。

医家十一: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清代著名医家,著有《医林改错》。

学术理论:认识到“灵机记性在脑”

补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活血化瘀法(创分部治疗血瘀方法):

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证

少腹逐瘀汤──冲任虚寒、少腹积块

另,古下瘀血汤──治血臌

身痛逐瘀汤──治血气阻塞经络的痹证

认为中风半身不遂本源为元气亏损,用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治疗。

医家十二:唐宗海,字容川,清代著名医家,着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等。

学术理论:血证病机──1.气机阻逆,血随上溢 2.脾失统摄,血无归附

3.火热炽盛,逼血妄行

4.瘀血阻络,血行失常

血证的病位:吐血─胃呕血─肝咯血─心、肾咳血─肺唾血─脾

通治血证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止血代表方:泻心汤消瘀代表方:花蕊石散(花蕊石为祛瘀妙药)

血证用药宜忌:1.忌汗 2.禁吐 3.主下 4.宜和

问答:

1.古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刘河间:“心火暴甚,而肾水虚衰不能制之”缪希雍:“内虚暗风”

李东垣:“本气自虚”张介宾:阴虚“中风为病……必由乎阴也”

朱丹溪:“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叶天士:“阳化内风”

王清任:“元气亏虚,推动无力,其血必瘀”

2.什么叫内伤热中证?李东垣是如何阐发内伤热中证的?

内伤热中证:是李东垣论述内伤疾病的重要内容。是指脾胃内伤所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阴火),内燔上冲,以脾胃气虚症状(肢体沉重、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

等)和火热亢盛上炎的症状(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等)为主要表现的

病证。

⑴病因①饮食失节②劳役过度③七情所伤

⑵病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①阳气不升,伏留化火②津伤血弱,内燥化火③谷气下流,湿火相合

④心君不宁,化而为火⑤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

⑶症状①脾胃气虚:肌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

②火热亢盛: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以及

三焦九窍积热等

⑷治疗原则:用甘温药调补脾胃,甘温除热

⑸治疗①补中益气汤:甘温益气,调补脾胃-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

升发阳气-升麻、柴胡

桔皮-导气

当归-行血养血和血,流通

3.试述朱震亨相火论的主要学术内容

朱震亨《相火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身,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两方面。

相火之常,朱震亨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五性厥阳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努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

治法方药

4.叶天士的脾胃分论和胃阴学说的主要内容

叶天士认为,脾胃应当分论,胃属阳土,脾属阴土;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若见阳盛之体,胃内燥热,或病后肺胃津亏者,叶氏主张用降胃之法,强调不宜苦降或苦寒下夺之品,而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以养胃阴,使津液来复,通降自成。

治疗:①治脾宜升:甘温扶脾,黄芪、白术、升麻、柴胡──补中益气类

②治胃宜降:甘平或甘凉濡润法,沙参、麦冬、扁豆、竹叶──麦门冬汤类

5.吴有性瘟疫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新的病原观点──“杂气”致病,时行疫病的病原则称为“戾气”(或疠气)。

二、戾气的五大特性──①物质性②致病性③偏中性④专发性⑤传染性

三、戾气的传入途径──“邪从口鼻而入”

四、感染部位──邪在膜原

五、治疗方法与方药:疏利膜原,创制达原饮、三消饮,主要用草果、槟榔、厚朴等。

6.张景岳是如何论述阴阳的常与变?

指出阴阳之常为人体之生理,阴阳之变为病理现象。病理情况下有病变之常和病变之变,治疗上又有治法之常和治法之变。

一、生理为常,常为精气;病理为变,变为寒热。

“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与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与寒”

二、治病目的是使阴阳由变返常:阳虚恶寒──“扶阳抑阴”阴虚发热──“补阴抑阳”

三、病变之常和病变之变。常:“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变:“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四、治法之常和治法之变:“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为治法之常;“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为治法之变

7.试述治吐血三要法。

①“宜行血不宜止血”──吐血的原因是血不循经,行血则血亦自循经络,而无溢出之患。假

如见血止血,则可能引起血瘀,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而复出。

②“宜补肝不宜伐肝”──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而血

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

③“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

上窍之患,若降火,必用寒凉之剂,反伤脾胃,脾不统血则血越不

能归经矣。故以降气之品,导火下行,既稳妥,又防患未然。

意义──(1)用和血行血法以防止络脉瘀阻

(2)告诫医家不能见血凉血,滥用苦寒,以防损伤脾胃而变生他证。

(3)治气以降火,使气调火平,血得循经

(4)苦寒降火,最易伤中,降气之法可免致脾胃损伤,体现缪氏重视脾胃的观点。

8.试述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的主要学术内容

答:刘完素对病机的认识,尤其重视火热为病,形成了以“火热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对于风、燥、湿、寒诸气与火热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之说。他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既

然风、湿、燥、寒与火热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可以化生火热,而火热为病又可产生风、湿、燥、寒诸证,六气之中,火热即成为中心。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这是河间“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

9.试述喻昌秋燥论的主要学术内容及创见?

答:喻昌在《医门法律》中,专列“秋燥论”。在学说渊源上主要受刘河间的影响,因而能发挥病机未尽之义,补充《内经》病机之疏阙。理由是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冬伤于寒,皆是伤主时之气,而秋主燥,却伤于湿,与理不合,只有六气配四时,才与五运不相背戾。他还从病理上论证“燥胜则干”,病在外皮肤皴揭,在内精血、津液枯涸。若燥气伤肺,遂成膹郁咳喘等症;对于燥病的治疗,他提出要重视胃气,肺胃兼顾,反对单纯以润滋燥,并制清燥救肺汤,对燥病的临床诊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0试述叶桂络病学说的主要学术内容?

答:久病入络的理论认识,是叶天士在大量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创见。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对于一些慢性疾患,往往从“久病入络”去辨证,其认为只要邪气久羁,必然伤及血络,所以他说:“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即病之新久,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分。由气钝而致血滞、络脉痹窒、败血瘀留而成为癥积、疟母、内疝,痛势沉着、“形坚似梗”等症。

对于络病的治疗,叶氏认为以部位而言,“邪非在表”,所以“散之不解”;邪非着里,所以“攻之不驱”,“补正却邪,正邪并树无益”。为此他提出了通络用药大法。即以辛润通络为基础,药用新绛、旋覆花、青葱、当归、桃仁、柏子仁等;如见阴寒之证,则佐以肉桂、桂枝、茴香等辛温通络之剂;如果络病日深,则非峻攻可效,须用虫蚁之类辛咸之品,以搜剔络邪,并常用丸剂徐图缓取。其应用虫蚁之理,是“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用药如蜣螂、蜂房、山甲、地龙、蟅虫、全蝎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临床上每多应用,称之为虫蚁搜剔法。

11.请简述叶天士理虚大法的主要学术内容

答:叶天士治疗虚损病证,运用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的方法。其补养脾胃,纯脾脏虚衰者,用益气升阳,但不过用温燥;胃阴亏虚者,滋养胃阴;脾胃两虚者,强调两调脾胃,并用通补阳明法。其培补先天,对肾脏亏虚者,除用一般补阴补阳药物外,多兼用敛补之品,又用柔剂阳药以补肾中阳气;对于阴经不足者,补益肾中阴精,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补阴益阳,再配伍从蓉、菟丝子等,形成补肾益精的独特方法。叶氏补后天时重视养先天,而益先天又重视培后天,中下兼顾,脾肾两补。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2

想要高分,好好看看选择题中的A、B型题和填空题及名词解释、问答题。其中名词解释、问答题以统计分析的为重点。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2.刘完素认为肺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3.刘完素认为心的本气是() A.温 B.清 C.燥 D.湿 E.热 4.刘完素认为肝的本气是() A.热 B.温 C.清 D.燥 E.湿 5.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 A.寒 B.燥 C.湿 D.热 E.清 6.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 A.清 B.寒 C.湿 D.热 E.燥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 A.张洁古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9.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 A.防风通圣散 B.双解散 C.天水一、凉膈半 D.天水凉膈各半 E.三一承气汤 10.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 A.以解表为主 B.和解表里 C.表里双解 D.以清里热为主 E.以上都不是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二)B型题 A.小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三一承气汤 D.黄连解毒汤 E.大柴胡汤 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 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4.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5.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 正确选项,每小题 1 分,共 35 分) 1.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方剂是() A.苇茎汤 B.大黄牡丹皮汤 C.普济消毒饮 D.附子薏苡败酱散 E.仙方活命饮 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 A.张机 B.王熙 C.王焘 D.孙思邈 E.巢元方 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 A.陈自明 B.陈实功 C.薛己 D.高秉钧 E.吴师机 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 A.麻杏石甘汤 B.防风通圣散 C.桑菊饮 D.银翘散 E.葛根芩连汤 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龙胆泻肝汤 C.理中汤 D.九味羌活汤 E.独活寄生汤 7.张从正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 B.《兰室秘藏》 C.《阴证略例》 D.《温疫论》 E.《时病论》 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吴有性 E.余霖 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吴有性 D.张介宾 E.吴师机 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刘完素 C.李杲 D.吴有性 E.叶桂 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李杲 E.朱震亨 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 A.逍遥丸 B.枳术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越鞠丸 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李杲 C.罗天益 D.薛己 E.张介宾 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 A.李杲 B.薛己 C.万全 D.缪希雍 E.叶桂 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 A.婚配要求 B.保精养血 C.择时交会 D.调治疾病 E.注意饮食 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 A.养性 B.情欲 C.饮食 D.老人六戒 E.劳倦 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 A.李杲 B.薛己 C.万全 D.龚廷贤 E.缪希雍 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 A.张机 B.李杲 C.缪希雍 D.叶桂 E.唐宗海 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 ,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 ,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 ,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 ,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精彩文档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复习进程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类中风内风,内虚 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 《千金要方》内外两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题卷两套及答案(精)

原色复印社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 。 A . 《黄帝内经》 B . 《黄帝外经》 C. 《扁鹊内经》 D . 《扁鹊外经》 E . 《白氏内经》 2.对于医学流派的形成年代,任应秋先生的观点是 ( 。 A .金元时期 B .战国以前 C .汉代以前 D .秦汉之际 E .宋代以前 3.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 。 A . 《伤寒杂病论》 B . 《黄帝内经》 C . 《难经》 D . 《神农本草经》 E . 《中藏经》 4.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 。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 .重视经络 C .突出治法研究 D .八纲辨证 E .用章句法注释 5.哪部医著既是一部伤寒验案集,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 ?( A . 《千金翼方》 B . 《注解伤寒论》 C . 《伤寒百证歌》 D . 《伤寒发微论》 E . 《伤寒九十论》 6.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 。 A .方有执 B .喻昌 C .张璐 D .孙思邈 E .柯琴 7.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 。

A .易水学派 B .温病学派 C .滋阴派 D .伤寒学派 E .攻邪派 8.攻邪派的师祖是 ( 。 A .张宛丘 B .朱震亨 C .张元素 D .李东垣 E .吴又可 9.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 。 A .李东垣 B .薛己 C .孙一奎 D .赵献可 E .李中梓 10.对外感温热病的研究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 B .汉代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C. 金元时期的火热论 D .明末的《瘟疫论》 E .清代中叶的《温热论治》 11.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 。 A .朱沛文 B .唐宗海 C .张锡纯 D .恽树珏直.陆彭年 12.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 A .张子和 B .孙思邈 C .吴有性 D .刘完素 E .朱震亨 13.惟一传世的唐代《伤寒论》传本收藏于 ( 。 A . 《备急千金要方》 B . 《素问玄机原病式》 原色复印社 C . 《宣明论方》 D . 《局方发挥》 E. 《千金翼方》 14.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 。 A . 《伤寒论指微》 B . 《婴孺论》 C. 《颅囟方》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 A.防风通圣散 B.地黄饮子 C.双解散 D.白虎汤 E.三一承气汤 二、名词解释题 1.河间学派 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 总论部分 1.学说: <广义>学术上自成体系的主张、理论。 <狭义>因为研究某一具体的学术问题而形成的不同的学术观点或理论。 <医家学说>在中医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某医家提出、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或理论。 2.医家学派: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以某医家的创新学说为学术主旨,经由以师承传授为纽带的发展而形成的某一学术群体。 3.医学流派:对某一地域,或具有某种特定风格,或以某一诊疗技艺、技法的传承而构成的医疗活动或医学现象。 四大学派:河间、易水、伤寒、温热。 七大学派:(三、四版)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汇通。 (五版)河间、易水、伤寒、温病、攻邪、丹溪、温补。 十大学派:医经、经方、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汇通。 4.学术流派分述: 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1.启发学术思想2.深化临证经验3.完善了中医学术体系(一)医经学派 ①校勘注释家:全元起、王冰、吴鹤皋、张志聪。 ②分类研究家:杨上善、滑寿、张景岳、李中梓、汪昂。 ③专题发挥家:秦越人(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刘完素、骆龙吉。 (二)经方学派(娴熟于临床辨证论治及方药应用)(后世经方:1.经典方2.仲景方) 《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以及近代曹家达(字颖甫)、吴櫂仙等,均属经方家一脉相传者。 (三)伤寒学派 宋金前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成无己、郭雍。 明清三大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 近代五大家: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 伤寒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 【晋唐收集整理阶段】 ①王叔和收集《伤寒论》整理伤寒(从脉证方治入手)。 ②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千金要方》(“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研究方式,是唐代唯一)。【宋金深入研究阶段】 ①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脉证分辨,以脉为先) ②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阐发寒毒、异气之说) ③朱肱著《伤寒类证活人书》(以经络解释六经) ④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强调八纲辨证) ⑤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伤寒补亡,搜集诸说,丰富内容) ⑥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首创“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经论结合,全面注解伤寒)【明清发展兴盛阶段】 <错简重订派> 代表人物:方有执(1.力主错简重订论2.风寒中伤营卫说)、喻昌(三纲鼎立说) 代表著作:《伤寒论条辨》、《伤寒尚论篇》 其他医家: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 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 A、酒色 B、药误 C、劳倦 D、七情饮食 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 A、王叔和 B、王冰 C、葛洪 D、杨上善 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王清任 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 A、半夏汤 B、犀角地黄汤 C、双解散 D、栀子鼓汤 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 A、《脾胃论》 B、《中藏经》 C、《千金方》 D、《格致余论》 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 A、创立“火热论” 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

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 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 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 A、张元素 B、刘河间 C、罗天益 D、王好古 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 A、升阳益胃汤 B、补中益气汤 C、沉香温胃丸 D、补气升阳和中汤 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 A、肝 B、肝肾 C、脾胃 D、心肺 11、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 A、酸苦甘辛咸涩 B、酸苦淡辛咸涩 C、酸苦甘辛咸淡 D、酸苦甘涩淡咸 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滋阴泻火 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 A、气虚 B、血虚 C、邪气 D、气滞血瘀 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 A、朱丹溪 B、唐宗海 C、叶天士 D、陈自明 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戴思恭 B、赵献可 C、朱丹溪 D、刘河间 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 A、《黄帝针灸》 B、《黄帝内经》 C、《黄帝外经》 D、《难经》 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六君子汤 C、四物汤 D、六君子汤加炮姜 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 A、维护旧论 B、错简重订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景岳 B.王好古 C.洁古 D.完素 E.朱肱 1.D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河间。 2.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守真 7.E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河间、朱丹溪、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仲景《伤寒论》方。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

(完整word版)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1、《中医各家学说》的含义是什么? 答: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学科。 2、“三世医学”的含义是什么? 答:三世医学即指远古医学,其一是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其二由黄帝、歧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到总结成《素女脉诀》;其三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后世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答:①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春秋战国时代至东汉末年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②理由:《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的药物学知识。此“四部经典”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4、学术流派划分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明确的中心学术思想②有反映本学派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③传承轨迹明显的人才链。 5、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 答:五大流派指医经学派、经方一派、河间学派、伤寒学派和汇通学派。6、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指哪些医家?他们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是什 么? 答:⑴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是王叔和、孙思邈、韩袛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⑵八家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 ①王叔和他对已散失不全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次, 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开启伤寒文献学研究的同时,为明清错简重订埋下伏笔。其著作有《王叔和脉诀》 ②孙思邈创用了“方证同类,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揭示六经辨 治的规律,开创了后世以方类证研究的先河。同时认为仲景治法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其代表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中医各家学说

三世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方剂、本草、针灸、辨证、诊法、治则、养生、运气 用阴阳学说阐明医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说明各种事物的普遍联系②说明事物的平衡、不平衡 ③说明事物的互相转化④说明阴阳为矛盾共生 用阴阳学说说明事物的互为转化: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确立学派的依据:①师承授受:亲炙(师徒面对面传授学习)、私淑(未曾见面,学习著作尊其为师)②学术争鸣:不同学派、不同医家 六大学派:医经学派:《黄帝内经》;经方学派:经验方或仲景方;河间学派:火热立论;易水学派:脏腑病症;寒温学派:中医外感病;汇通学派:中西医汇通 刘完素(刘河间) 亢害承制论:①自然界运气承制是保持事物运动平衡的必要条件 ②五运之气偏亢到一定程度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 火热论:①火热病的广泛性②六气皆能化火③五志过极皆为热甚④火热病的治疗(表证宜汗解,里证宜攻下) 张从正(张子和) 处之者三,出之者三:天之六气、人之六味、地之六气合称三部之气,太过或者不及时变为三部邪气,侵犯人体导致三部之病,按照症状部位不同分为上中下治疗对应用汗(表解)吐(上涌)下(下泄)三法,使得邪去正安。 攻邪之法:汗吐下三法 朱震亨(朱丹溪)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①理论依据,源于内经②取类比象,天地日月③人体阴精,迟成早渴④精欲无涯,动火耗精⑤动静得宜,收心养性 火热证的辩治:①实火可泻:正治法(黄连解毒汤热者寒之,小便降火极速,硝黄冰水)火郁发之:外受风寒(苍术柴胡),内有郁热(火郁汤) 反治法:火盛者,当顺其性而发之必兼温散 ②虚火可补:滋阴降火法:阴血虚而相火旺(四物汤加黄柏)阴精虚而相火旺(大补阴丸)引火归源法:附子未津调,敷涌泉穴 甘温除热法:人参,白术,甘草 郁证病因病机:寒暑交侵(外)、饮食失节(饮)、七情内伤(情)、劳役过度(劳)导致气血佛有郁,导致血热湿痰(六郁)使得相因为病,变生他病(气湿痰热血食) 10、孙一奎 论命门:含义:命门乃肾间动气,蕴含着原气、动气生生不息的变化,为人身先天之太极,是原气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机理。 部位:无形质、无具体部位可言、无经络可指、无动脉之形诊 属性:非水非火,可比作坎中之阳,反对命门属火,右肾属火 功能:肾间动气即元气,元气生生不息的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经络的形成和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离不开他 论火:天人之火各具君相;火有内外邪正之分 10、张元素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 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 A.《黄帝经》B.《黄帝外经》 C.《扁鹊经》 D.《扁鹊外经》E.《白氏经》 2.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经》C.《难经》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3.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 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重视经络 C.突出治法研究 D.八纲辨证 E.用章句法注释 4.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 A.方有执B.喻昌C.璐 D.思邈E.柯琴 5.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从正时分化出( )。 A.易水学派B.温病学派C.滋阴派 D.伤寒学派E.攻邪派 6.攻邪派的师祖是( )。 A.宛丘B.朱震亨C.元素 D.东垣E.吴又可 7.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 A.东垣B.薛己C.一奎 D.献可E.中梓 8.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 A.朱沛文B.唐宗海C.锡纯 D.恽树珏直.陆年 9.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 A.子和B.思邈C.吴有性

D.完素E.朱震亨 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 A.《伤寒论指微》B.《婴孺论》 C.《颅囟方》 D.《钱氏小儿方》 E.《小儿药证直诀》 11.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 A.完素B.元素C.从正 D.东垣E.朱丹溪 12.“火热论”出自( )。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宣明方论》 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D.《三消论》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13.《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 A.守真 B.元素C.子和 D.杲E.朱丹溪 14.“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 )。 A.《局方发挥》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 D.《伤寒论辨疑》E.《脉因证治》 15.《科摘要》的作者是( )。 A.介宾B.万全C.龚廷贤 D.吴有性E.薛己 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A.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 C.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D.为人身之大主 E.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 A.命门为两肾间动气 B.命门属坎中之阳 C.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 D.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 E.命门寄相火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大纲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Ⅰ前言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研究性、提高性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门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进一步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及其治疗经验,以及历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使之深入认识中医学的丰富内容,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大纲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述课程性质,学说、学派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学说、学派的形成、发展和贡献;各论以对中医理论影响巨大的七大学说(七大学派)为主线,分别介绍各个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经验,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五年制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并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Ⅱ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4学时,实验8学时,共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和案例实验讨论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及其治疗经验;以及历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中医学术中规律性的东西,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使之深入认识中医学的丰富内容,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Ⅲ正文 上篇:总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历代各主要学说、学派的的形成因素及特点,各主要学说、学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历代医学大家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求中医学术中规律性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 A、温补学派 B、易水学派 C、河间学派 D、丹溪学派 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 A、杂气说 B、内伤外感说 C、寒毒说 D、三邪说 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 A、吴有性 B、吴鞠通 C、薛雪 D、叶桂 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朱丹溪 C、赵献可 D、李中梓 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 A、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朱震亨 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 A、刘河间 B、李杲 C、王好古 D、张从正 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 A、凉膈散 B、调味承气汤 C、防风通圣散 D、银翘散 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 B、麻杏石甘汤 C、补中益气汤 D、通圣散 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 A、《温疫论》 B、《温热论》 C、《疫疹一得》 D、《温热经纬》 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 A、散阴膏 B、金仙膏 C、桑菊饮 D、清阳膏 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 A、温病学派 B、温补学派 C、丹溪学派 D、攻邪学派 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 A、儿科 B、针灸 C、妇科 D、中药 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 A、补阴必兼泻火 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 C、补阴不必泻火 D、补阴多兼泻火 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 B、阳从外走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重点.doc

屮医各家学说 第一章、导论 1、中原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主要著名医学家及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兼顾学派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学科。 2、堂说是指学术上自成体系的主张、理论。狭义的学说,是指研究某一具体的学术问题而形成的不同的学术观点或理论,女口,伤寒学说、温病学说等。 其特点为①必须具备学术属性,②自成体系,③具有有别于前人或他人的观点。 3、学术思想是有比较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知识体系。 4、学派(流派)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5、医家学派是指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以某位医家的创新学说为学术主旨,经由以师承授受为纽带的发展而形成的某一学术群体,具有历史延续性。三要素为:创新的学说,创始人和师承者。 6、医家学说是指在中医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某医家提出、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或理论。 7、中洪学术流派中更学术流派是中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系统的、独特的学术理论或学术主张,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其特点①学科的学术特征,②首创之学说及其师承授受者,③学术群体或学术派别 8、屮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内容,主要集屮在对历代主要著名医学家独到的医学理论创新及其临床实践经验的挖掘与整理,揭示或阐明其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学术思想、学术影响及其传承现象与特点等。 第二章各家学说和中医理论体系 1、形成于秦汉并得以流传千年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2、各家学说的形成存在差异:①基木概念的差异:命门、三焦;②病机表述上的不同;③脉诊技法上的区别。 3、各家学说创建和形成的要素: (1)医学经典著作的影响 ①校注经典著作推衍发明新说 ②采撷经典论说演绎成就新学 ③祖述经典临床有别成家学 (2)哲学等学科对医学的影响 (3)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影响 ①宋代儒家经学盛行 ②宋金元时期 (4)医家学术思想的交会与渗透 (5)医家个体的医疗实践 (6)国外医学的影响 第三章、医学派别与中医理论体系 1、中医学术流派产生年代:战国时期、汉代、宋金元时期 2、战国医学发展(学术流派形成的基本要素):名医名著、师承授受关系、学术争鸣 3、学术流派的划分方法: (一)师承性学派 因师承传授导致门人弟子同治一门学问而形成的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 (二)问题性学派 以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而形成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学术群体。伤寒学派,温病学派 (三)地域性学派 以某一地域或特定文化氛禺为基础形成的中医学术群体。岭南医学、新安医学 (四)特殊学派 无法确切归类的学派,如儒更、道更、佛医等。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 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 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 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 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 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 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 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 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 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 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 胜喜”。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 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 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 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 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 客交浑,最难得解”。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 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 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 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 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 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 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 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 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说课讲解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