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选修1-1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选修1-1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选修1-1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选修1-1综合练习

选修1-1综合测试-------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1-+x x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命题0:2

≥a p (∈a R), 命题:q 函数()x x x f -=2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3.方程2222)2()2(y x y x ++++-=10,化简的结果是

( )

A.1162522=+y x B . 1212522=+y x

C. 14252

2=+y x

D. 121

2522=+x y

4.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0(9

21>+

=+a a

a PF PF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5.椭圆12222=+b y a x 和k b

y a x =+22

22()0>k 具有

(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短轴

6.命题“,11a b a b >->-若则”的否命题是( ).

A.,11a b a b >-≤-若则

B.,11a b a b >-<-若则 C .,11a b a b ≤-≤-若则 D. ,11a b a b <-<-若则 7.已知函数,若,则实数a 的值为( )

A .

B .

C .

D .

8. 设()ln f x x x =,若0'()2f x =,则0x =( )

A . 2e

B . ln 2

C . ln 2

2

D . e

9. 椭圆14

162

2=+y x 上的点到直线022=-+y x 的最大距离是

( ) A .3 B .11 C

.22

D .10

10.设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可导,()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y=f(x)的图象可能为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63)(2

3

-+=x ax x f 4)1('

=-f 3193163

133

10

11.设P 是椭圆2

214

x y +=上的一点,12,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12PF PF 的

最大值为 4 ;最小值为 1 。

12.已知圆Q A y x C ),0,1(25)1(:2

2及点=++为圆上一点,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121

425

42

2

=+y x

13已知:对+∈?R x ,x

x a 1

+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 14. 若抛物线y =x 2-x +c 上一点P 的横坐标是-2,抛物线过点P 的切线恰好过坐标原点,则c 的值为___4_____.

解析:∵y ′=2x -1,∴y ′|x =-2=-5.又P (-2,6+c ),∴

2

6-+c

=-5.∴c =4.答案:4 15. 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在点(1(1))M f ,处的切线方程是1

22

y x =

+,则 (1)(1)f f '+= 3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满分12分)命题p :方程0622=-+-a a x x 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命题q :函数x x a x y 的图象与1)3(2+-+=轴有公共点.

若命题“q p ∨”为真命题,而命题“q p ∧”为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06}a a a a ≤≥或1<<5或

17. (本题满分12分)已知一个动圆与圆C :22

(4)100x y ++= 相内切,且过点A (4,0),

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圆为M(x,y),半径为r,那么;||10||||10||MC r

MC MA MA r

=-??+=?

=?,|AC||=8

因此点M 的轨迹是以A 、C 为焦点,长轴长为10的椭圆.

a=5,c=4,b=3,其方程是:22

1259x y +=.

18. (本题满分12分)若直线y =3x +1是曲线y =x 3-a 的一条切线,求实数a 的值. 解:设切点为P (x 0,y 0),对y =x 3-a 求导数是y '=3x 2,∴3x 02=3.∴x 0=±1.

(1)当x =1时,∵P (x 0,y 0)在y =3x +1上,∴y =3×1+1=4,即P (1,4).

又P (1,4)也在y =x 3-a 上,∴4=13-a .∴a =-3.

(2)当x =-1时,∵P (x 0,y 0)在y =3x +1上,∴y =3×(-1)+1=-2,即P (-1,-2).

又P (-1,-2)也在y =x 3-a 上,∴-2=(-1)3-a .∴a =1. 综上可知,实数a 的值为-3或1.

19. (本题满分13分)函数2()1

x

f x x =

+在(,21)a a +区间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命题Q:不等式2(2)2(2)40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若p q ∨是真命题,求实数α的取值范

围?

20.(本题满分13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到两点(0,的距离之和为4,设点P 的轨迹为C ,直线1y kx =+与C 交于,A B 两点。

(Ⅰ)写出C 的方程; (Ⅱ)若OA OB ⊥

,求k 的值。

解:(Ⅰ)设P (x ,y ),由椭圆定义可知,点P 的轨迹C

是以(0(0,

为焦点,长半轴为2

的椭圆.它的短半轴1b ==,故曲线C 的方程为2

2

14

y x +=.

(Ⅱ)设1122(,),(,)A x y B x y ,其坐标满足 2

214

1.y x y kx ?+

=???=+?

, 消去y 并整理得2

2

(4)230k x kx ++-=,故121222

23

44

k x x x x k k +=-

=-++,. 若OA OB ⊥ ,即12120x x y y +=.而2

121212()1y y k x x k x x =+++,

于是22121222233210444k k x x y y k k k +=---+=+++,

化简得2410k -+=,所以1

2

k =±.

21. (本题满分13分)设函数3

2

9()62

f x x x x a =-

+-。 (1)对于任意实数x ,'()f x m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 (2)若方程f(x)=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选修1-1综合测试-------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1-+x x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命题0:2

≥a p (∈a R), 命题:q 函数()x x x f -=2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3.方程2222)2()2(y x y x ++++-=10,化简的结果是

( )

A.1162522=+y x B . 1212522=+y x

C. 14252

2=+y x

D. 121

2522=+x y

4.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0(9

21>+

=+a a

a PF PF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5.椭圆12222=+b y a x 和k b

y a x =+22

22()0>k 具有

(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短轴

6.命题“,11a b a b >->-若则”的否命题是( ).

A.,11a b a b >-≤-若则

B.,11a b a b >-<-若则 C .,11a b a b ≤-≤-若则 D. ,11a b a b <-<-若则 7.已知函数,若,则实数a 的值为( )

A .

B .

C .

D .

8. 设()ln f x x x =,若0'()2f x =,则0x =( )

A . 2e

B . ln 2

C . ln 2

2

D . e

9. 椭圆14

162

2=+y x 上的点到直线022=-+y x 的最大距离是

( ) A .3 B .11

C .22

D .10

10.设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可导,()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y=f(x)的图象可能为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63)(2

3

-+=x ax x f 4)1('

=-f 3193163

133

10

11.设P 是椭圆2

214

x y +=上的一点,12,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12PF PF 的

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12.已知圆Q A y x C ),0,1(25)1(:2

2

及点=++为圆上一点,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13已知:对+∈?R x ,x

x a 1

+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4. 若抛物线y =x 2-x +c 上一点P 的横坐标是-2,抛物线过点P 的切线恰好过坐标原点,则c 的值为________.

15. 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在点(1(1))M f ,处的切线方程是1

22

y x =

+,则 (1)(1)f f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满分12分)命题p :方程0622=-+-a a x x 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命题q :函数x x a x y 的图象与1)3(2+-+=轴有公共点.

若命题“q p ∨”为真命题,而命题“q p ∧”为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7. (本题满分12分)已知一个动圆与圆C :22(4)100x y ++= 相内切,且过点A (4,0),

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18. (本题满分12分)若直线y =3x +1是曲线y =x 3-a 的一条切线,求实数a 的值.

19. (本题满分13分)函数2()1

x

f x x =

+在(,21)a a +区间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命题Q:不等式2(2)2(2)40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若p q ∨是真命题,求实数α的取值范

围?

20.(本题满分13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到两点(0,的距离之和为4,设点P 的轨迹为C ,直线1y kx =+与C 交于,A B 两点。

(Ⅰ)写出C 的方程; (Ⅱ)若OA OB ⊥

,求k 的值。

21. (本题满分13分)设函数3

2

9()62

f x x x x a =-

+-。 (1)对于任意实数x ,'()f x m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 (2)若方程f(x)=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选修1-1综合测试-------1参考答案

AABDA, CDDDD

11. 4, 1 12. 12142542

2=+y x

13. (-∞,2) 14. 4 15. 3

16. 答案:{06}a a a a ≤≥或1<<5或

17. 解:设动圆圆为M(x,y),半径为r,那么;||10||||10||MC r

MC MA MA r

=-??+=?

=?,|AC||=8

因此点M 的轨迹是以A 、C 为焦点,长轴长为10的椭圆.

a=5,c=4,b=3,其方程是:22

1259x y +=.

18. 解:设切点为P (x 0,y 0),对y =x 3-a 求导数是y '=3x 2,∴3x 02=3.∴x 0=±1.

(1)当x =1时,∵P (x 0,y 0)在y =3x +1上,∴y =3×1+1=4,即P (1,4).

又P (1,4)也在y =x 3-a 上,∴4=13-a .∴a =-3.

(2)当x =-1时,∵P (x 0,y 0)在y =3x +1上,∴y =3×(-1)+1=-2,即P (-1,-2).

又P (-1,-2)也在y =x 3-a 上,∴-2=(-1)3-a .∴a =1. 综上可知,实数a 的值为-3或1. 19.

20. 解:(Ⅰ)设P (x ,y ),由椭圆定义可知,点P 的轨迹C

是以(0(0,

为焦点,长半轴为2

的椭圆.它的短半轴1b =

=,

故曲线C 的方程为2

2

14

y x +=.

(Ⅱ)设1122(,),(,)A x y B x y ,其坐标满足 2

214

1.y x y kx ?+

=???=+?

, 消去y 并整理得2

2

(4)230k x kx ++-=, 故1212

2223

44

k x x x x k k +=-

=-++,. 若OA OB ⊥

,即12120x x y y +=.

而2

121212()1y y k x x k x x =+++,

于是22

121222233210444

k k x x y y k k k +=---+=+++,

化简得2410k -+=,所以12

k =±. 21.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 全册同步练习及检测

目录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1.3_1.4试题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同步测试 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2)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3)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4)2.1椭圆《椭圆的几何性质》 2.1椭圆 2.2双曲线双曲线几何性质 2.2双曲线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3抛物线习题精选 2.3抛物线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测试(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测试(2)3.1变化率与导数 3.2.2导数的运算法则 3.2导数的计算

3.3.3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第3章《导数及其应用》单元测试(1)第3章《导数及其应用》单元测试(2)

1.1 命题及其关系测试练习 第1题. 已知下列三个方程2 4430x ax a +-+=,()2210x a x a +-+=, 2 220x ax a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312 a a a ??--??? ? 或,剠. 第2题. 若a b c ∈R ,,,写出命题“2 00ac ax bx c <++=若则,”有两个相异实根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答案:逆命题 :()2 00ax bx c a b c ac ++=∈>若则“,”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 为 . 答案:3. 第4题.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时反设是 . 答案:假设三角形的内角中没有钝角. 第5题. 命题“若0xy =,则0x =或0y =”的逆否命题是 . 答案:若0x ≠且0y ≠,则0xy ≠.

【人教A版】2020年秋高中数学选修1-1:全一册学案(23套,含答案)

1.1.1 命题 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2.理解命题的构成形式,能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重点)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命题的定义与分类 (1)命题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定义中的两个要点:“可以判断真假”和“陈述句”.我们学习过的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3)分类 命题? ??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思考1:(1)“x -1=0”是命题吗? (2)“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这个说法正确吗? [提示] (1)“x -1=0”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正确.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中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才是命题. 2.命题的结构 (1)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2)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常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思考2:命题“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提示] 条件是“一个数是实数”,结论是:“它的平方是非负数”.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就是假命题. ( ) (2)一个命题可以是感叹句. ( ) (3)x >5是命题. ( ) [解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知(1)正确,(2)、(3)错误. [答案] (1)√ (2)× (3)× 2.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2>3; ③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x >2; ⑤2018央视狗年春晚真精彩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题

-- -- 集 合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如U =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即韦恩图、Ve nn 图)、数轴 典型例题 1. 集合(){}0,=+=y x y x A ,(){}2,=-=y x y x B ,则=B A 2. 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等于 3. 设(){}R b b x b x x A ∈=++++=,0122,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 4. 已知集合{}24,3,22++=a a A ,{}a a a B --+=2,24,7,02,且{}7,3=B A ,求a 的值. 5. 已知(){}011=+-=x m x A ,{}0322=--=x x x B ,若B A ?,则m 的值为 6. 已知{}121-≤≤+=m x m x A ,{}52≤≤-=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设全集{}32,3,22-+=a a S ,{}2,12-=a A ,{}5=A C S ,求a 的值. 8. 若{}Z n n x x A ∈==,2,{}Z n n x x B ∈-==,22,试问B A ,是否相等. 9. 已知(){}a x y y x M +==,,(){}2,22=+=y x y x N ,求使得φ=N M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设集合{}R x x x x A ∈=+=,042,(){}R x R a a x a x x B ∈∈=-+++=,,01122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设R U =,集合{}R x a ax x x A ∈=+-+=,03442,(){}R x a x a x x B ∈=+--=,0122,{}R x a ax x x C ∈=-+=,0222,若C B A ,,中至少一个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 设集合(){}01,2=--=x y y x A ,(){} 05224,2=+-+=y x x y x B ,(){==y y x C ,}b kx +,是否存在N b k ∈,,使得()φ=C B A ?若存在,请求出b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选修--排列组合(基础)方法练习

排列组合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 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 3、排列及排列数: (1) 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 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 排列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 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m n A 表示。 (3) 排列数公式:()()11+-???-=m n n n A m n . (4) 全排列: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排列,叫做n 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 排列, ()()n n n n A n n =???????-?-?=12321! ()!!m n n A m n -= ,规定0!=1 4、组合及组合数: (1) 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 组合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个数, 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m n C 表示。 (3) 计算公式:()()()()!!!1111m n m n m m m n n n A A C m m m n m n -=???-+-???-==. 由于0!=1,所以10=n C . 5、组合数的性质:

有答案-高中数学选修1-2复习题

选修1-2知识点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1 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 ⑴残差:∧ ∧ -=i i i y y e ; (2)残差平方和:21 )(∑=∧ -n i yi yi ;

(3)相关指数∑∑==∧ --- =n i i i n i i i y y y y R 12 122 )()(1 。 注:①2R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2R 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 4.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2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一.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论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教案导学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0ab =,则0a =; (2)若0a >时,则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与“”: ①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0ab =”不能得到“0a =”,即0ab =0a =;而命题(2)中由“0a >”可以得到“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0a >?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②练习:教材P10 第1题 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上述命题(2)中“0a >”是“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0a >”的必要条件. ②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1x >,则33x -<-; (2)若1x =,则2320x x -+=; (3)若()3x f x =- ,则()f x 为减函数; (4)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 (5)若12//l l ,则12k k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解:(1)(2)(3)p 是q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p 是不是q 的充分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③变式练习:P10页 第2题 ④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0a =,则0ab =;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a b >,则ac bc >; (4)若x y =,则22x y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解:(1)(4)q 是p 的必要条件。 点评:判断q 是不是p 的必要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⑤变式练习:P10页 第3题 ⑥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 是6的倍数”是“x 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5x <”是“3x <”的必要条件.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升腾教育高一数学 满分150分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 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19、已知集合{}1,1A =-,B=} { 2 20x x ax b -+=,若B ≠?,且A B A ?= 求实数 a , b 的值。

高中数学选修1-1综合练习

选修1-1综合测试-------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1-+x x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命题0:2 ≥a p (∈a R), 命题:q 函数()x x x f -=2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3.方程2222)2()2(y x y x ++++-=10,化简的结果是 ( ) A.1162522=+y x B . 1212522=+y x C. 14252 2=+y x D. 121 2522=+x y 4.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0(9 21>+ =+a a a PF PF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5.椭圆12222=+b y a x 和k b y a x =+22 22()0>k 具有 (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短轴 6.命题“,11a b a b >->-若则”的否命题是( ). A.,11a b a b >-≤-若则 B.,11a b a b >-<-若则 C .,11a b a b ≤-≤-若则 D. ,11a b a b <-<-若则 7.已知函数,若,则实数a 的值为( ) A . B . C . D . 8. 设()ln f x x x =,若0'()2f x =,则0x =( ) A . 2e B . ln 2 C . ln 2 2 D . e 9. 椭圆14 162 2=+y x 上的点到直线022=-+y x 的最大距离是 ( ) A .3 B .11 C .22 D .10 10.设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可导,()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y=f(x)的图象可能为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63)(2 3 -+=x ax x f 4)1(' =-f 3193163 133 10

高中数学选修2-1学案:1.1.1命题

1.1.1 命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够把命题化为“若p,则q”的形式. 知识点一命题的定义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3)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思考](1)“x>5”是命题吗? (2)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 [答案](1)“x>5”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因为不知真假,只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叫做命题.

知识点二命题的结构 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的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题型一命题的判断 例1(1)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A.x-1=0 B.2+3=8 C.你会说英语吗? D.这是一棵大树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有________.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③22 015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的元素; ⑤作△ABC≌△A′B′C′. [答案](1)B(2)①④ [解析](1)A中x不确定,x-1=0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 (2)①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②不是陈述句;③不能断定真假;④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⑤不是陈述句. 反思与感悟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命题首先是“陈述句”,其他语句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一般都不是命题;其次是“能判断真假”,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是命题,如“x≥2”、“小高的个子很高”等都不能判断真假,故

高中数学选修2-3--1.2.2排列组合(三)

§1.2.3排列组合常用策略(习题课) 编者:史亚军 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 教学难点: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 使用说明: (1)预习教材P 32~ P 36,用红色笔画出疑惑之处,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总结规律方法; (2)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 (3)不做标记的为C 级,标记★为B 级,标记★★为A 级。 预习案(20分钟) 一.创设情景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探究案(30分钟) 三.典例探究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典例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 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题: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练习: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典例二】相邻问题捆绑法 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视为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相邻元素内部再进行排列。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例题:,,,, 的排法种数有 练习:5个男生和3个女生排成一排,3个女生必须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排法?【典例三】不相邻问题插空法 元素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题: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练习:书架上某层有6本书,新买3本插进去,要保持原有6本书的顺序,有种不同的插法(具体数字作答) 【典例四】特殊元素(位置)用优先法 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位置)称为特殊元素(位置),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采取特殊元素(位置)优先安排的方法。 例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要从小张、小赵、小李、小罗、小王五名志愿者中选派四人分别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不同工作,若其中小张和小赵只能从事前两项工作,其余三人均能从事这四项工作,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A. 36种 B. 12种 C. 18种 D. 48种

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练习(P4) 1、略? 2、(1)真;⑵假;(3)真;(4)真. 3、(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相等.这是真命题. (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是真命题. (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是假命题. 练习(P6) 1、逆命题:若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则这个整数不能被5整除.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整数不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不相等,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3、逆命题: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不是奇函数的函数的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不是奇函数?这是真命题. 练习(P8) 证明:若a -b = 1,则a2「b2? 2a「4b「3 =(a b)a -b )2(b - )b -2 =a b 2- 2D -3 =a「b _1 = 0 所以,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是真命题. 习题1.1 A组(P8) 1、(1)是;(2)是;(3)不是;(4)不是. 2、(1)逆命题:若两个整数a与b的和a b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b不都是偶数,则a b不是偶数.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与b的和a b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方程x2,x-m=0有实数根,则m?0.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m乞0,贝y方程X2? x-m =0没有实数根?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x2,x-m=0没有实数根,则m^0.这是真命题. 3、(1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这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这是真命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习题

集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12=60分)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A)(B) (C)(D) 2.设集合,,则() (A)(B) (C)(D) 3.下列表示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 (A)6 (B) 7 (C) 8 (D)9 5.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B)(C)(D) 6.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B)(C)(D) 7.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全集合,,,那么 是() (A)(B)(C)(D) 9.已知集合,则等于() (A)(B) (C)(D) 10.已知集合,,那么() (A)(B)(C)(D) 11.如图所示,,,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B) (C)(D) 12.设全集,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B)且 (C)且(D)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4×4=16分) 13.已知集合,,则集合 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内不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15.设全集,,,则的值为 16.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合,, ,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集合与集合,且,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集合 , ,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31{≤≤-=x x A ,},{2A x y x y B ∈==,},2{A x a x y y C ∈+==,若满足B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71{<<=x x A ,集合}521{+<<+=a x a x B ,若满足 }73{<<=x x B A ,求 实数a 的值.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2讲:排列组合(学生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2.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公式、组合公式. 3.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性质. 4.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1)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注意:○1如无特别说明,取出的m个元素都是不重复的. ○2排列的定义中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3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 ○4在定义中规定m≤n,如果m=n,称作全排列. ○5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 ○6如何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就要看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后,再安排这m个元素时是有顺序还是无顺序,有顺序就是排列,无顺序就不是排列. (2)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一个组合. 注意:○1如果两个组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不管它们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组合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并成一组”,“并成一组”即表示与顺序无关. ○2当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即使只有一个元素不同),就是不同的组合. ○3组合与排列问题的共同点,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不同元素”;不同点:前者是“不管顺序并成一组”,而后者要“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 ○4根据定义区分排列问题、组合问题. 2.排列数与组合数: (1)排列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人教A 版选修1-1,1-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1. 原题(选修1-1第三十五页例3)改编 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0,-1),B (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t ,t ∈(0,1].求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曲线的类型. 解:设M (x ,y ),则10BM y k x -= - (x ≠0),(1)0AM y k x --=-(x ≠0),BM AM k k =-t ,10y x -- ?(1) y x ---=-t(x ≠0),整理得2 2 1x y t +=1(x ≠0)(1)当t ∈(0,1)时,M 的轨迹为椭圆(除去A 和B 两点);(2)当t=1时,M 的轨迹为圆(除去A 和B 两点). 2.原题(选修1-1第五十四页习题2.2A 组第一题)改编 1F 、2F 是双曲线 22 11620 x y -=的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若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9,则点P 到焦点2F 的距离等于 解:∵双曲线 22 11620 x y -=得:a=4,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 1F |-|P 2F ||=2a=8,|P 1F |=9, ∴|P 2F |=1<(不合,舍去)或|P 2F |=17,故|P 2F |=17. 3. 原题(选修1-1第六十八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一题)改编 已知F 1、F 2分别为椭圆 19 162 2=+y x 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若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求21F PF ?的面积. 解:依题意,可知当以F 1或F 2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 的坐标为97,4? ? ±± ???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49,此时2 1F PF ?的面积为479;当以点P 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 的坐标为37 7 9>,舍去。故21F PF ?的面积为 4 7 9. 4. 原题(选修1-2第五十五页习题3.1B 组第二题)改编 设,C z ∈满足条件.12 141log 2 1 ->--+-z z 的复数 z 所对应的点z 的集合表示什么图形?

高中数学 选修2-1双曲线导学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学习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学习要运用类比的方法,在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中建立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 ,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 探究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1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 1,F 2上,把笔尖放在点M 处,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 双曲线的定义中强调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若没有绝对值,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3 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制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 <|F 1F 2|? 问题4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1) 6)5()5(2222=+--++y x y x ; (2)6)4()4(2 222=+--++y x y x (3)方程x =3y 2 -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椭圆的一部分 探究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1 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思考怎样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2 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怎样进行区别?能否统一? 问题3 如图,类比椭圆中a ,b ,c 的意义,你能在y 轴上找一点B ,使|OB |=b 吗? 例1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2)和???? 94,5,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双曲线x 216-y 2 4=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2)的双曲线方程. 跟踪训练1 (1)过点(1,1)且b a =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 A .12 122 =-y x B .y 212-x 2=1 C .x 2 -y 212=1 D .x 212-y 2=1或y 2 12 -x 2=1 (2)若双曲线以椭圆x 216+y 2 9=1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椭圆的两个焦点,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探究点三 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 例2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x 216-y 2 8=1,点P 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10,点N 是PF 1的 中点,求|ON |的大小(O 为坐标原点). 跟踪训练2 如图,从双曲线x 23-y 2 5=1的左焦点F 引圆x 2+y 2=3的切线FP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 , T 为切 点,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等于( ) A . 3 B . 5 C .5- 3 D .5+ 3 例3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 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 s ,且声速为340 m/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跟踪训练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为了援救灾民,某部队在如图所示的P 处空降了一批救灾药品,今要把这批药品沿道路PA 、PB 送到矩形灾民区ABCD 中去,已知PA =100 km ,PB =150 km ,BC =60 km ,∠APB =60°,试在灾民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 送药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 送药较近,请说明这一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 【当堂检测】 1.已知A (0,-5)、B (0,5),|PA |-|PB |=2a ,当a =3或5时,P 点的轨迹为 ( ) A .双曲线或一条直线 B .双曲线或两条直线 C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直线 D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射线 2.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3.双曲线x 216-y 2 9 =1上一点P 到点(5,0)的距离为15,那么该点到(-5,0)的距离为 ( ) A .7 B .23 C .5或25 D .7或23 4.已知动圆M 与圆C 1:(x +4)2+y 2=2外切,与圆C 2:(x -4)2+y 2=2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课堂小结】 1.双曲线定义中||PF 1|-|PF 2||=2a (2a <|F 1F 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 =|F 1F 2|时表示两条射线.

高一数学集合典型例题、经典例题

《集合》常考题型 题型一、集合元素的意义+互异性 例.设集合 {0} 例.已知A ={2,4,a 3-2a 2-a +7},B ={1,a +3,a 2-2a +2,a 3+a 2+3a +7},且A ∩B ={2,5},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A∩B={2,5},∴5∈A. ∴a 3-2a 2-a +7=5解得a =±1或a =2. ①若a =-1,则B ={1,2,5,4},则A∩B={2,4,5},与已知矛盾,舍去. ②若a =1,则B ={1,4,1,12}不成立,舍去. ③若a =2,则B ={1,5,2,25}符合题意.则A ∪B ={1,2,4,5,25}. 题型二、空集的特殊性 例.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BA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例.已知集合{}R x x ax x A ∈=++=,012,{} 0≥=x x B ,且φ=B A I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0a =时,{|10,}{1}A x x x R =+=∈=-,此时{|0}A x x ≥=ΦI ; ②当0a ≠时,{|0}A x x ≥=ΦQ I ,A ∴=Φ或关于x 的方程2 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 (1)当A =Φ时,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无实数根, 140a ?=-<,所以14a > . (2)当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时, 12121401010a x x a x x a ???=-≥??+=-?? 140a a ?≤?????>?104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a a ≥. 题型三、集和的运算 例.设集合S ={x |x >5或x <-1},T ={x |a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知识点和练习

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 【基本知识点】 1.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原理的概念 2.排列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3.排列数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A 表示 4.排列数公式:(1)(2)(1)m n A n n n n m =---+L (,,m n N m n * ∈≤) 5.阶乘:!n 表示正整数1到n 的连乘积,叫做n 的阶乘0!1=. 6.排列数的另一个计算公式:m n A =!()! n n m - 7.组合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8.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 n C 表示. 9.组合数公式:(1)(2)(1)!m m n n m m A n n n n m C A m ---+==L 或)!(!!m n m n C m n -=,,(n m N m n ≤∈*且 10.组合数的性质1:m n n m n C C -=.规定:10=n C ; 11.组合数的性质2:m n C 1+=m n C +1-m n C C n 0+C n 1+…+C n n =2n 12.二项式展开公式:(a+b)n =C n 0a n +C n 1a n-1b+…+C n k a n-k b k +…+C n n b n 1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是0n C ,1n C ,2n C ,…,n n C .r n C 可以看成以r 为自变量的函数()f r ,定义域是{0,1,2,,}n L ,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m n m n n C C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第一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 推出关系p?q p?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充要条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特别提醒: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 (1)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即p?q且q?p; (2)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q且q?p; (3)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q且q?p;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p?q且q?p. 1.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 2.“若p,则q”是真命题,而“若q,则p”是假命题,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 4.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一、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 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个作答). (1)在△ABC中,p:A>B,q:BC>AC;

(2)对非空集合A,B,p:x∈A∪B,q:x∈B; (3)在△ABC中,p:sin A>sin B,q:tan A>tan B; (4)已知x,y∈R,p:(x-1)2+(y-2)2=0,q:(x-1)(y-2)=0. 解(1)在△ABC中,显然有A>B?BC>AC,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2)显然x∈A∪B?x∈B,但x∈B?x∈A∪B,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取A=120°,B=30°,p?q,又取A=30°,B=120°,q?p,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p?q且q?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反思感悟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若p?q,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集合法 对于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具体情况如下: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跟踪训练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一个作答). (1)p:x-3=0,q:(x-2)(x-3)=0;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3)p:a>b,q:a+c>b+c; (4)p:a>b,q:ac>bc. 解(1)x-3=0?(x-2)(x-3)=0,但(x-2)(x-3)=0?x-3=0,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