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Human Geography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具有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实际操过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城市与区域的规划咨询、管理等工作;具有优秀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精英人才;以及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原理、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学专业前沿问题、知识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方法,以及初步分析数据资料的专业技能;学习数、理、化、计算机及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规定要求。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

四、核心课程(共15门)

人文地理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统计分析、遥感概论、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人口地理学、产业地理与规划、交通规划与交通地理、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地理学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课程实习与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学习的内容,增加0.5-1天的短途实践教学。本教学计划中有短途实习的课程有: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社会与文化地理学、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产业地理与规划、服务与金融地理学等课程

主要专业实践技能教学:

本计划中主要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时间10天左右。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掌握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时间10天左右。

城乡规划实习---对城乡地区的用地布局、旅游、产业、交通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实习。实习时间为10-30天。

规划制图---本课程为2学分实验操作课程。熟练操作AutoCAD、photoshop 等辅助绘图软件。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课程模块要求及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必修2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形势

与政策(2学分)、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2

学分)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必修10学分:大学外语10学分必修;修读1门全

英文教学专业课程可免修大学外语2学分,最多免

修2学分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选修6学分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必修39学分:

数学:必修数学III组(12学分),《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3学分),共15学分

物理:必修物理III组(8学分),《基础物理实验

BI-1》(2学分),共10学分

化学:必修化学III组的《普通化学》(3学分)、

《普通化学实验》(2学分),共5学分

生物、天文、地理类:至少修读4学分,共4学分

大学计算机:必修《信息处理基础》(2学分)、

《程序设计基础C++》(3学分),共5学分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选修2学分

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选修3学分,必修《微观经济学原理》(3学分)小计82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27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选修28学分

自由选修

选修10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在本专

业或其他专业中自主选修10学分, 具体要求见修

读说明。

实践与创新

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 2

毕业论文 4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0-2 合计修读2

学分

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0-2

小计73

总计155

九、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课程类型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数

1 2 3 4 5 6 7 8 小学期

通识教育课程24-26 20-24 15 6 6 2-4 0-2 0-2

专业教育课程0 0 9 14-18 12-18 10-25 8-13 8-12 2-4 小计24-26 20-24 24 20-24 18-24 18-26 8-15 8-14

十、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总学时

成绩

考核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小

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通识教育课程家国情

怀与价

值理想

GEN01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3 2+2 32 32 √

GEN01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32 √GEN0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2 32 32 √GEN01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上)

3 2+2 32 32 √

GEN01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下)

3

2+

2

32 32 √

GEN01106 形势与政策 2 √√√√√√√√√40 88 √形体健美 1 √√√√√√1616√

三自教学 3 √√√√√√4848√GEN01108 军事理论 2 2 32 √

国际视

野与文

明对话

GEN02101 综合英语阅读 2 2 32 √GEN02102 基础英语听力 2 2 32 32 √GEN02103 综合英语听说 2 2 32 √GEN02104 实用英语表达 2 2 32 √GEN02105 学术英语读写 2 2 32 √GEN02106 学业用途英语 2 √√√32 √GEN02107 人文通识课程群 2 2 32 √经典研

读与文

化传承

该模块任意课程 6 √√√√√√√

数理基

础与科

学素养

GEN04111 一元微积分 6 6 96 √GEN04112

多元微积分与线性代

6

6 96 √

GEN041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48 √GEN04132 基础物理BI 4 4 64 √GEN04133 基础物理BII 4 4 64 √GEN04139 基础物理实验BI-1 2 4 64 √GEN04146 普通化学 3 3 48 √GEN04147 普通化学实验 2 4 64 √GEN04185 信息处理基础 2 2+2 32 32 √GEN04190 程序设计基础(C++) 3 2+2 32 32 √生物类、天文类、地

理类(该类任意课程)

4 √√√√√√√√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总学时

成绩

考核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小

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艺术创

作与审

美体验

该模块任意课程 2 √√√√√√√

社会发

展与公

民责任

微观经济学原理 3 √√√√√48 √

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基

础课

GEO12801 地图学 3 2+2 32 32 √GEO12002 自然地理学 3 3 48 √GEO12903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3 3 √96 √

GEO12004 人文地理学 3 3 48 √GEO12805 遥感概论 3 2+2 32 32 √GEO12806 地理信息系统 3 2+2 32 32 √GEO13007 中国地理 3 3 48 √GEO13008 地理统计分析 3 3 48 √GEO13009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3 3 48 √自由选

修课程

所有专业任意课程10 √√√√√√√√√

11

2

96

实践与

创新

GEO31901 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 2 √64

GEO32801 毕业论文 4 √

12

8 GEO33902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0-2 √√√√√√√64

GEO34802 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0-2 √√√√√√√64

课程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总学时成绩考核

秋春夏讲课实践考查考试

GEO22020 经济地理学 3 3 48 √

GEO22021 社会与文化地理学 2 2 32 √

GEO22022 人口地理学 2 2 32 √

GEO23020 城市地理学 2 2 32 √

GEO23021 交通规划与交通地理 2 2 32 √

GEO23022 政治地理学 2 2 32 √

GEO23023 区域分析与规划 2 2 32 √

GEO23921 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 2 √64 √

GEO23024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地理 3 3 48 √

GEO23025 服务与金融地理学 2 2 32 √

GEO23026 产业地理与规划 2 2 32 √

课程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总学时成绩考核

秋春夏讲课实践考查考试GEO23027 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2 2 32 √GEO23028 城市规划原理 2 2 32 √GEO23029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2 32 √GEO23922 规划制图 2 4 64 √

GEO24020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史 1 1 16 √GEO24021 乡村地理与乡村发展 1 1 16 √GEO24022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1 1 16 √GEO22011 地貌学与第四纪环境 3 3 48 √GEO22012 气象学与气候学 3 3 48 √GEO23013 环境影响评价 2 2 32 √备注:(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在第二年级暑期的小学期进行。

(2)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在第三年级暑期的小学期进行。

十一、修读要求

1.鼓励学生自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各模块中的新生研讨课(X类课程)。

2.修读通识教育课程需达到82学分,需按照不同课程模块下的学分要求进

行修读;

3.修读专业教育课程需达到73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共

27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读28学分;自由选修课程不受专业限制,可修读

任意专业课程,至少修读10学分;需完成实践与创新环节共计8学分。

4.专业选修课程编号的后三位数字对于修读具有指导性意义:

倒数第四位倒数第三位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一位

建议修读年级课程性质(理论/实践)开课学科代码建议修读顺序

建议按照课程编号制定修读计划。

5. 实践与创新环节为必修环节,合格才予毕业。

(1)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必修,2学分,通过开展与专业培养内容相关

的专业实习或社会调查取得该学分。

(2)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必修,4学分。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和(4)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至少选择一个环节来

获得学分,合计必修2学分。详见《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本科生实践与创新学

分认定办法》。

6. 自由选修学分修读要求:为加强对学生修读自由选修学分的指导,结合地理科学学部专业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地理科学学部自由选修学分认定办法。以下课程均可被认定为自由选修课程学分:1.全校各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生课程。2.通识教育课程中,“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模块中的“东西方文化”课程、“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中的课程,超过专业要求的学分后,可申请记录为自由选修学分。申请认定此类课程的学分总数不可超过4学分。

1 十二、课程修读学期分布图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形势与政策1(0.5) 形势与政策2(0.5)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6)、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2)

思政1(2) 思政2(2+2) 思政3(2+2) 思政4(2+2) 思政5(2+2) 形势与政策3(1)

体育(1学分×4门课) 英语1(2) 英语2(2) 英语3(2)

英语4(2)

英语5(2)

自由选修课程(10)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生物、天文、地理类课程

(4)

信息处理基础(2+2)

程序设计基础(2+2)

普通化学(3) 军事理论(2)

地图学(2+2) 微观经济学原理(3)

创新与实践环节(8)

普通化学实验(4)

自然地理学(3)

人文地理学(3) 中国地理(3) 地理统计分析(3)

一元微积分(6)

多元微积分和线性代数(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遥感概论

(2+2) 地理信息系统(2+2)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3)

基础物理BI (4) 基础物理BII (4)

基础物理实验BI-1(4)

专业选修课程(28)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我国城市地理研究集中在城市一区域、城市规划、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 1.城市—区域研究 城市与区域是相互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关系,具有多层次、开放型的特点。按照这一理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础来确定城市发展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多层次的“城市—区域”体系是中国城市经济区的本质特征。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做法,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此,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的基础得到广泛开展。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城市的区域围扩大,垂直联系加强,“城市—区域”观也赋予了新的容。 2.城市规划 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3.城市化研究 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吴友仁就“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发表探讨性论文,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序幕。包括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乡村地区城市化研究和城市化特征研究 4.城镇体系研究 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1)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研究容广泛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界定、理论框架的构建,各种不同层次(省域、市域、县域等)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划分标准、发展趋势等。 (2)区域城镇体系实证研究过去近20年中,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不同等级行政区域、流域、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研究。 (3)城镇体系规划实践,大学地理系宋家泰、顾朝林等汲取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城镇体系规划“三个结构一个网络”的理论,为城市规划部门广泛接受并应用。地理学者又开始尝试探讨新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方法,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三结构一网络”的一般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城镇体系动态演变、合理模式、结构调整和科学预测的研究。 5.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贯彻“以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地理学家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的总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对个别城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尤其将重点放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小城镇的研究上。 6.城市空间结构研究: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近20年来,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卷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①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尔斯B廖什C克里斯泰勒D戈特曼②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 A绝对集中B相对集中C相对分散D绝对分散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A区域差异变大B大都市化趋势明显C经济发展不平衡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④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查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 正常城市法⑤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A加数效应B除数效应C乘数效应D减数效应⑥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 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⑦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4体系依据()原则A行政原则B市场原则C交通原则D最优原则 ⑧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A离散阶段B极化阶段C扩散阶段D聚合阶段⑨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B经济特征C法律特征D社会特征⑩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市场化商业区D专门化商业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廖什的需求圆锥理论提出()越远,()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⒈大都市带⒉城市群⒊城市职能⒋首位城市⒌城镇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五、论述题(14分) 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Human Geography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具有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实际操过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城市与区域的规划咨询、管理等工作;具有优秀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精英人才;以及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原理、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学专业前沿问题、知识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方法,以及初步分析数据资料的专业技能;学习数、理、化、计算机及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规定要求。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 四、核心课程(共15门) 人文地理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统计分析、遥感概论、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人口地理学、产业地理与规划、交通规划与交通地理、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地理学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课程实习与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学习的内容,增加0.5-1天的短途实践教学。本教学计划中有短途实习的课程有: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社会与文化地理学、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产业地理与规划、服务与金融地理学等课程 主要专业实践技能教学: 本计划中主要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时间10天左右。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掌握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时间10天左右。 城乡规划实习---对城乡地区的用地布局、旅游、产业、交通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实习。实习时间为10-30天。 规划制图---本课程为2学分实验操作课程。熟练操作AutoCAD、photoshop 等辅助绘图软件。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而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其研究开始较早,发展很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地理研究发展迅速,内容和影响都超过了聚落地理学,于是从聚落地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虽然发端较早,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新中国重新起步已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界增强了与外国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但在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水平及程度上与西方地理学界还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地理学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随着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并出现了郊区化的现象,城市的数目和人口比重不断增大,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体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对城市再开发和人口再分布的决策变的更加困难。而城市地理学从空间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建设的决策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非常必要。因为城市地理研究成果是城市规划的必要基础,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规模组织以及卫星城镇的建设等问题的论证需要采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再加上中国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问题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城市地理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也是应对急剧变化的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理学思想、理论、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翻新,再加上城市问题涉及诸多学科,城市地理学虽然有传统的、相对不变的主题,但研究视角和焦点不断变化和调整,使思想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成为当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突出特征。思想与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不但是构建城市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而且始终是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的动力。思想与方法代表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两个向度:理论和应用。没有方法的思想是纯粹的哲学思辨,没有思想的方法则只是旅行指南。城市地理学研究必须两者兼顾和并重。《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中的思想主要是指影响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些重大哲学思潮和理论流派;方法既包括一般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也包括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虽然对死刑与方法的概念进行了区分,但思想与方法、西方思想与中国问题是紧密结合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文和经济地理学经过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整个学术界开始关心社会及政治问题,在地理学界出现了人文化和社会化两大趋势,地理学开始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结合,研究内容上也从传统的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转向解决现实性社会问题。计量革命后兴起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异议地理、社会正义及道德地理学也成为一种地理现象,从而形成了新区域主义、新文化转向、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形成了多元主义的时代。伴随着城市地理学思潮的不断演进,城市地理学中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不断革新而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在研究中以定量的精确判断补充定性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分析;从崇尚定量走向质性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对事物的量和质进行研究;信息革命使空间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区域综合研究得到强化。 中国城市地理学作为世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与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近现代西方城市地理学思潮与方法的影响,并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地位的提升,城市社会的巨大变革,世界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城市地理,为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均可以找到城乡之间的差异。2、我国城市按其所在区域地形分类有10中类型 地形类型例子 滨海城市 三角洲平原城市长三角、珠三角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城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平原中腹的城市 高原上的城市蒙古高原上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 中山谷地城市南平、十堰、攀枝花 高山谷地城市拉萨 4、城市化含义: a.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d.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5、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以及以此为依据,城市化类型划分。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称之为假城市化。 第三种是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也称为逆城市化。 6、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城市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期,而这一前提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前提: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 第二前提:农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即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7、城市化的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韦伯认为,人口在城市中的日益集中是经济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经济发展,或孤立的社会与经济团体的结合,需要一部分人口在商业城市中集中。同样地,作为乡村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变的工业社会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市场的扩大促使制造业集中”。因此,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生产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8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为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著)笔记几点 前言:这本书,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城市地理学思想史的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武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研究城市地理问题的方法论。在我国,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关于城市 地理学的思想史是舶来品。我所熟悉的时间地理学,后现代主义以 及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的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我总感觉这样 的思想下提出来的城市模型在我们国家存在吗?理论和我的认识有 一定的出入(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观察的太少)。 本书,我主要从几个经典的学派整理出笔记,并对一些我感兴趣的 城市地理学方面很出色的大家做了简单的了解。读完此书,还是颇 有感触,“是人创造了城市,还是城市创造了人”,是本可以提高自 身地理素养的书。 关于学派的笔记 (一):经验主义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 就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 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二是强调归纳与综合。 经验主义来源于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系统性阐述。洛克主张,人的心志本是空白的表格,后来其经验足迹在上面。经验主义否定了人 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主义者 观点,由感受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的归纳或是演绎,才能铸 成知识。经验主义的两个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部分认为,意识的技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冠能是内在的能力,后者认为,意念的内容和整过过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能力,而只能习得而来。 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 模式归纳,例如,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以美国大城市为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做出大量描述性分析,将现实的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归纳为抽象的空间结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 主义研究,其中约翰斯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主义研究在城市 地理学中应用为典型案例。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经验主义,雅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㈠城市化研究 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 ㈢城市分类研究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2.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 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 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 市带?(p25) 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 ㈠多核心 ㈡交通走廊 ㈢密集的交互作用 ㈣规模特别庞大 ㈤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6大都市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doc

2019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 很多考生志愿先填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后,但是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要学什么,有什么课程及未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和形势怎么样,所有大学高考小编特意编写了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些知识请仔细阅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生交流群:119408121】 好的专业包括四个原则: 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 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 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 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下面大学高考为大家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及分析报告!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知识繁多而复杂,就业前景很不理想,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人文地理与城乡

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中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培养具备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继续深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据统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成都、3、广州、4、南京、5、宁波、6、合肥,平均薪酬在4500元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填报志愿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一专业的话,选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好就业的专业排名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2.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城市地理学课件

城市地理学课件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 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 地理论。◎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 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 市 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 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 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理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 第一章绪论

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难点:掌握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趋势。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1.地理学 地理学从来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这一特点是由于地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连接点上。 早期——描述性 近代——空间科学,空间分布论为核心 20世纪下半叶——多学科综合近代地理学 洪堡《宇宙》、李特尔《地学通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 赫特纳——首创地理学的区域和景观学派; 哈向特、詹姆斯、迪金森等继承赫特纳的学说,形成统一地理学。 学科综合发展成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主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从人地关系的大视角去探寻问题根源。现代地理学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体系。西欧学者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苏联学者长期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一些欧美学者则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大部分。这些传统的分类方法显然未能包容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性分支如历史地理学、古地理学等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也难以确定,不利于构建清楚地理学整体发展的层次。 按照钱学森的理解,地理科学包括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城市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地理环境。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 城市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Human Geography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所需数、理、化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了解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前沿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学制及总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4年,总学分164.5,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五、教学计划表

六、修读要求 1.修读学校平台课程需达到49学分,学校平台课程除公共选修课程外,均为必修课程或环节。 2.修读院系平台课程需达到70.5学分(含相关学科基础课3 3.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7学分), 院系平台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3.修读专业平台课程需达到45学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5学分(必修),专业方向课程40 学分(选修),其中专业优先选择课程最低修读22学分。 4.理科基地学生必须修读地理综合实践课程、3S综合实习课程以及两门双语课,其他同学自愿 修读。 七、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2、城市内部空 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3、城市问题:城市环境、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区的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 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2.什么是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 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3.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又存在着 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4.城市与乡村的本质特异:1、在产业构成上,城镇是以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 民点。2、在规模上,城镇聚居有较多的人口总数。3、在景观上,城镇有较大的人口密度和景观密度。4、在物质构成上,城镇有给水系统、绿地系统、广场、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5、在职能上,城镇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经济政治的中心。6、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 5.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包括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两大类型。 6.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41页最后一段(至142页) 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就导致了本地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积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剩数效应”。 7.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是城市与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 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8.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三种类型:1、中心地城镇。2交通贸易城镇。3、 专门化职能城镇。中心地城镇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稳定和加强了小城镇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交通贸易城镇是为满足区域贸易和交通运转的需要而形成的,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其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古代的驿站是这类小城市的雏形。近代随着经济发展,以转运功能和区际贸易为基础,促进了这类城市的大量产生和不断发展。专门化职能城镇是为满足某种专门的需要,在积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其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输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 9.简述郊区城市化的特点:,1,土地集约化:A农产品商品化(大田作业向城郊农业转 变)B劳动力商品化(农业人口转变为兼业人口)C土地商品化(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2,产业结构高度化:遵循“配第- 克拉克”定律进行,郊区是受城市化影响最深的地域,城市经济的转换和向外扩散最先影响到郊区。从产业结构看,大城市郊区经济以工业为主,劳动力结构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工业采用“飞地”形式在郊区新建工业卫星城市或工业点,他们对郊区产业结构的转变也起了重要作用3,城市网络化:城市网络化是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各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doc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范文(原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 更新:2018-12-02 09:53:53 一.自我盘点 我是外国语学院五年制06级英语一班的XXX,我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女孩,知道什么时候要沉默乖巧,什么时候要热情大方,我的兴趣比较广泛,我爱艺术,最爱舞蹈。平时喜欢听听音乐来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我做事比较认真投入,但缺乏那么一点点毅力恒心。学习成绩还够优异,就是缺乏自信心。 二.解决自身劣势与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缺乏那么一点点恒心,但可用积极向上的热情时不时鞭策自己,久而久之,我相信是可以培养起来的;家人、老师、同学的不断鼓励,加上自己的努力,自信心会慢慢增强。总之,我会找出自身存在的错误,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以针对改正。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知识繁多而复杂,就业前景很不理想,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中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理论、

方法和技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培养具备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继续深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 课程编码:07442609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数:54 学分数:3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制订日期:2003年审核者:夏丽华 执笔者:李文翎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城市既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又是一种区域现象,因此,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我国城市发生与发展的独特特点,揭示与预测我国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对城市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讨论、课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还是区域信息研究的落脚点。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教学参考书: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 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2020最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

2020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地理科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区域测绘制图等。 课程设置 城乡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CAD、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建筑制图、自然地理学等。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规划类、管理类、环境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自然地理学概论(48学时)、人文地理学(32学时)、经济地理学(48学时)、城市地理学(32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计量地理学(32学时)、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48学时)、城市经济学(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8学时)。 示例二:人文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工业地理学(54学时)、交通地理学(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7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72学时)、城市总体规划(72学时)、修建性详细规划(54学时)、控制性详细规划(54学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54学时)。 示例三:自然地理学(120学时),人文地理学(68学时),环境科学概论(54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68学时),城乡规划原理(54学时),数字测图(54学时),GIS原理与应用(54学时),遥感概论(45学时)、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68学时)、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54学时),土地利用规划(54学时),城乡规划与设计(72学时)、专题地图(68学时)。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