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精选考题·黑龙江高考适应性训练)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x k b 1 . c o m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解析: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同环境中同一种群的K值一般是不同的,不同生物的K值往往也不同,所以K值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一定呈“J”型,如有天敌的限制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D

2.(精选考题·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

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

解析:题图反映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①正确。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最大的是b,②错误,③正确。年龄组成不能反映迁入率与迁出率,④错误。

答案:A

3.(精选考题·福州三中月考)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

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从题目中的预测数据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为增长型,瑞典人口为稳定型,而德国人口为衰退型,这主要是由种群的年龄组成决定的。

答案:B

4.(精选考题·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

答案:B

5.(精选考题·苏北四市一模)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

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解析: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必须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时,大量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必须供应充足的氧;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产生误差;酵母菌培养后期,数目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答案:D

6.(精选考题·湖北武昌元月调研)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

据见下表(单位:只)。

年份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种群数量50 80 400 800 1 500

捕捉标志数150

第二天重捕数X k b

1 . c o

m

150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3

)

解析: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1975年该鸟的种群数量,即150×150/13≈1 731(只);

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C。

答案:C

7.(新题快递)科学家通过对三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 A.种群密度为4左右时是甜菜生产的适宜密度

B.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C.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D.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某些部位的产量

解析:提高氮元素供应量时,玉米子粒产量达到最大值的种植密度变化不是很大,所以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不可以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有关。

答案:D

8.(精选考题·海南生物,18)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

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计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本题考查样方法调查生物种群密度。该草地上全部个体数全部统计难度较大;只选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选择样方要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不能只选择植物密集的地块。

答案:C

9.(精选考题·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加快,故A错。第17~29天,成虫数量增长逐渐缓慢,说明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故B错。第21~37天,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增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故C正确。

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故D错。

答案:C

10.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w w w .x k b 1.c o m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

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

解析:在密闭的恒定容器中培养酵母菌,其数量达到最大值后会下降;a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鱼类的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此点。

答案:C

11.(精选考题·南通二模)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解析:在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其增长率为零,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密度最大。

答案:D

12.(精选考题·南京市第一次调研)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

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解析:野兔的活动能力强,个别标志物的脱落一般不会影响结果;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随机对多个家庭调查,以家系为调查对象的结果不可能偏小;题中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方法是正确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6分)(精选考题·东北三校联考)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

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

请回答:

各月龄枝的百分比

(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______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

(2)苔草的幼枝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能吸引许多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

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_______型增长,其年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________。

(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

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月龄较小施肥有利于幼枝的发生(2)“J”增长型(3)①养殖并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②减少五趾跳鼠的食物来源

14.(14分)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_______相等。标记

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记物不能_______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 cm×50 cm的白纸上制作方

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

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甲10 —0.1 28

乙10 —0.1 2

丙—10 0.1 28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右图信

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概率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答出一点即可)过分醒目(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答出两点即可)(3)①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②甲、乙、丙思维拓展:采用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1)确定适合的调查对象。

(2)按要求选取样方,随机取样。

(3)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可以多选一些。

(4)样方的大小依物种而定。

(5)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及其顶角的个体。

15.(20分)某地引入的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年份 A B C D E

1991 10.0 0.3 3.0 3.0 3.2

1992 9.2 0.7 2.1 2.0 2.8

1993 8.0 1.8 1.1 0.4 1.7

1994 6.8 5.1 0.3 0.0 1.5

1995 5.5 8.7 0.0 0.0 1.3

1996 4.0 9.6 0.0 0.0 0.4

1997 3.2 9.6 0.0 0.0 0.2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k b 1 . c o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k b 1 . c o m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

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乙种群为该入侵植物,甲种群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C.t2、t4时,甲、乙种群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

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x k b 1 . c o m

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x k b 1 . c o m

区域号 1 2 3 4 5

植株数量200 400 600 800 1 000

荚果数/株8.3 6.1 4.6 2.7 2.1

种子数/荚果 6.0 5.9 6.2 5.9 6.0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_______________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解析:(1)样方法计数时,对样方内植物统计时除统计样方内部全部同种植物外,还要统计两个相邻边及其顶角(一般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上的同种植物。(2)根据题干信息“某地引入的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推测引入植物应该在本地具有优势,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确定B种植物为引入植物(只有B种群呈“S”

型增长),在绘制生物学曲线时,要注意三个评分点,即坐标系的建立(坐标名称、数据单位)、依据给定数据描点、将相应点连接。(3)入侵生物因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食物充足等原因,其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增长。(4)图中曲线表明,t2、t4时,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种群数量达到K/2左右。(5)分析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表,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结豆荚数减少,而每个荚果中种子数基本没有变化。

答案:(1)15(2)如图所示

(3)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4)C(5)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随种植密度的变

化而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精选考题·苏、锡、常、镇四市调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

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

得到的结果:

(单位:×106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温度(℃)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

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

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

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

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

或“保持不变”)。

答案:(1)抽样检测

(2)2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

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3) 如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减少增加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精选考题·黑龙江高考适应性训练)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x k b 1 . c o m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解析: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同环境中同一种群的K值一般是不同的,不同生物的K值往往也不同,所以K值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一定呈“J”型,如有天敌的限制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D 2.(精选考题·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 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 解析:题图反映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①正确。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最大的是b,②错误,③正确。年龄组成不能反映迁入率与迁出率,④错误。 答案:A 3.(精选考题·福州三中月考)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 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从题目中的预测数据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为增长型,瑞典人口为稳定型,而德国人口为衰退型,这主要是由种群的年龄组成决定的。 答案:B 4.(精选考题·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物种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明中,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使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没有关系 D.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 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 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

高中种群和群落教案.docx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安排 2 四、教学程 〖章引入〗学生P59,特种群的概念 〖板〗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下 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引入〗以“ 探”引入,生思考回答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第一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位面(或体)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思考,提示。 〖讲述 1〗样方法( quadrat method )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 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 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 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 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随机抽取方 n 个,每个方的生物个体数X 1,X 2,X 3,?X n,方的平均数 X=∑X n/n。 〖探的〗生思考回答提示。 1.提示:“ 问题探讨” 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 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 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 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

高考生物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高考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时间:45分钟) A级基础演练 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解析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 答案 C 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答案 B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随机分布(C)和均匀分布(D)。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 B 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B、D项错。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项正确。 答案 C 5.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结构()。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 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答案 A 6.(2012·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题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 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 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7.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A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8.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习题

作业三种群和群落

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 9. (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m 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 1、n 2、n 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 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可) 样方法 ②物种 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 0 ③(n 1+n 2+n 3)3S 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0.)(9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 表示每3 h 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 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图1

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分析

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解析】选C。A中描述的是种群的迁入率。B中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 中描述的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中描述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故C项符合要求。【易错提醒】种群与个体不同 (1)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选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或无性别的动物就不具有性别比例,例如草履虫、变形虫等,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一定时

期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3.(2016·双鸭山模拟)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算,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选A。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必须随机取样,而不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A错误;由于动物的生活范围大,所以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D 正确。 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据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 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 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 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 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 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 D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集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含答案】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一、生物分类的等级 1.(2019·广东广州)下列分类单位所包括的生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种B.目C.门D.纲2.(2019·昆明)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A.界B.纲C.科D.种3.(2019·龙东、鸡西)以下生物分类单位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界B.纲C.科D.种4.(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界B.科C.属D.种5.(2019·湖南湘西)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相同特征最多的是()A.界B.属C.纲D.门6.(2019·四川巴中)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纲、门、目、科、种、属 C.界、目、纲、门、科、种、属D.界、门、目、科、属、种、纲7.(2019·云南)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 A.界、门、纲、目、属、科、种B.界、门、纲、目、种、科、属 C.界、门、纲、属、科、目、种D.界、门、纲、目、科、属、种8.(2019·山西太原)以下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门、纲、目、科、属、种B.纲、目、门、属、科、种 C.门、纲、目、属、科、种D.种、属、科、纲、目、门9.(2019·湖北襄阳)从生物分类上看,下列各项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玉米和青蛙B.家鸽和鲫鱼C.老虎和苍蝇D.黄牛和绵羊 10.(2019·烟台)猫和猫头鹰都能在夜间活动,它们特别大的眼睛使其获得最佳的夜间视 力。这说明() A.它们都喜欢在夜间捕食老鼠 B.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眼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C.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它们都在一条食物链 11.(2019·新疆)下列选项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的是() A.梅属 B.双子叶植物纲 C.种子植物门D.蔷薇科12.(2019·聊城)如图是几种动物的分类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猫和虎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 B.猫和豹属于同科动物,有共同特征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D.狗与虎分属两科,没有亲缘关系13.(2019·四川巴中)关于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 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生物的分类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分类可以弄清楚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方法 1、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特征。 例题: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 ) A 、 涡虫、鱿鱼B 、海蜇、青蛙 C 、沙蚕、带鱼D 、鲤鱼、河蚌 解析:B 、C 、D 中的青蛙、带鱼、鲤鱼属于脊椎动物,答案为A 。 2、你能尝试对以下植物进行分类吗? 肾蕨葫芦藓油松玉米向日葵水绵 A 类植物:单子叶植物(玉米) B 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向日葵) C 类植物:裸子植物(油松) D 类植物:蕨类植物(肾蕨) E 类植物:苔藓植物(葫芦藓) F 类植物:藻类植物(水绵) 以上植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为什么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这是因为花、果实、种子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影响也比较小,其形态结构特征相对比较稳定。 例题: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B) A、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单子叶植物。 B、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被子植物。 C、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双子叶植物。 D、松是裸子植物,竹梅是蕨类植物。 解析:松树无真正的花,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竹梅都有真正的花,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答案为B。 4、你能尝试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吗? 蚯蚓蜜蜂蜘蛛鱼青蛙蟾蜍蜥蜴壁虎鸟猫虎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1、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有哪些?最大和最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最基本的 分类单位是什么?生物分类单位与生物物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分类单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最大的单位是界,最小的单位是种。 (3)分了的最基本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如马和驴的后代骡不具有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 (4)关系: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类群就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类群就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 例题:右面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 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C)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 绿豆和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 十分相似。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 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2、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 按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人们识别生物和利用生物的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这对于人们认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以及进行动植物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题:下面有关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数量越大。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C、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 D、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动物的生理功能。

(完整版)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h e i r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 解析 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 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 项错误;噬 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 项错误;两种绿 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 测是竞争关系,故D 项正确。故选D 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1591317 21 2529 3337成虫数(只)6102871 131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 ”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 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 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 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 项正确; 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 ”型增长,故D 项错误。故选C 项。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 (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时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限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 (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辨析】种群、个体、物种 (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是个体所不具备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示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 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1.处于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于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1. 生物分类单位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门、纲、目、科、界、属 C.界、门、纲、目、科、属、种 D.种、属、科、目、纲、门、界 2. 如图是食肉目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 C.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D.虎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3. 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种类越多 4. 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D.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5.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性状)等方面的特征 6. 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A.海龟、鱿鱼 B.海蜇、青蛙 C.蜘蛛蟹、章鱼 D.鲤鱼、河蚌 7. 生物及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鱼类都属于一个种 B.亚洲人多为黄种人,欧洲人多为白人,非洲人多为黑人,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抗锈病小麦与易染锈病小麦属于两个不同的种 D.各级分类单位中,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8.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B.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在生物分类中,同目的生物一定是同属 D.分类单位等级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9.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中的猫科动物,在生物分类上介于哪两个单位之间() A.门与纲 B.纲与目 C.目与属 D.属与种 10. 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蜥蜴、大猩猩 B.喜鹊、斑马 C.鱼、乌龟 D.蛇、狮网 11. 根据生物的分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的等级是() A.界 B.门 C.科 D.种 12. 关于生物分类等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目”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C.同“门”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D.“犬属”比“犬科”的动物种类多 13. 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D.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14. 关于生物的分类,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15. 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