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7年行为经济学试题

2007年行为经济学试题

2007年行为经济学试题
2007年行为经济学试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期末试题

行为经济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任课教师:汪丁丁

试卷说明

请务必注意,本试卷满分为70分。

共计两道大题,请你从总和为150分的题目中选出分值总计为70分的题目作答,注意不要使你选答题目的分值总和超过70分,如多答的话,将在最后的得分中扣去你多答部分的分值,例如,若选答了总和为85分的题目,则你的最后得分中将扣去15分。若选答题目的分值总和为90分,则在最后得分中扣去20分,以此类推,故而,请勿多答。

一,问答题(总计40分):

1,画出Daniel Kahneman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中给出的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曲线,并说明其特点。(10分)

2,什么是间接互惠(indirect reciprocity)?间接互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0分)

3,列举塔尼亚·辛格(Tania Singer)讨论的移情作用规导因素(modulatory factors of empathy)的四个类型。(10分)

4, 在Gilboa,Schmeidler(2001)的幸福研究框架里,影响人们预期幸福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分)

二,论述题(总计110分):

1,(20分)阅读以下的材料,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899年,美国专利局总监查尔斯·H·杜尔预言,“一切可以被发明的已经发明出来了”。1943年,IBM的主席汤姆斯·华生预言,“我认为全球的市场需求可能是五台电脑”。1949年,通用力学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大胆预测,“未来的电脑将不会超过1.5吨重”。1957年,《初学殿堂》商务书刊编辑预言,“我走遍了全国各地与各界精英探讨,我敢断言,信息处理是一种马上就要过时的短期时尚”。

1968年,IBM高级电脑系统工程师对微芯片做出评价,“然而它又有什么用呢?”

1977年,DEC的总裁、主席和创始人肯·奥尔森预言,“没有任何人在家里需要一台电脑”。1980年,微软在研发DOS系统时宣称,“DOS拥有1Mb内存,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任何应用程序需要更多”。

1981年,比尔·盖茨预言,“640k存储对任何人都应该足够了”。

——佚名,《千万不要预测未来》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焉”者。自余治世盛王,有恻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各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履霜之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2,(20分)结合当代行为经济学家对幸福、福利与收入问题的研究,谈谈你的幸福观。[提示:可参考Gilboa and Schmeidler(1995,2001),Richard Easterlin(2006),Mariano Rojas (2007)来谈。]

3,(20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脑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Although I believe that the deep structure of fairness is probably universal in the human species, the same can’t be true of the standard of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 that is needed to operate the device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 This must be expected to vary, not only between cultures, but between different contexts in the same culture.

If I am right, the analogy with language is therefore close. All our fairness norms share the same deep structure, but just as the actual language spoken varies between cultures and contexts, so does the standard of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 that determines who gets precisely how much of a surplus that is divided fairly. For example, I suggest that it will always be regarded as fair for a person with high social status to get a smaller share than a less exalted individual, but the exact amount by which their shares differ will depend on the cultural idiosyncrasies(特质, 特性)of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

——Ken Binmore,The Origin of Fair Play

4,(20分)在遥远的猎犬座漩涡星系,有两颗距离很近的行星:红星和黑星,这两颗行星上,各有一群具有同样智商,相貌也非常相似的外星人。他们都面对一个公共品提供博弈,即,每个人要么以成本(负效用为1)提供公共品,并享受到公共品带来的好处(公共品的总效用为3,减去成本后,净效用为2),要么“搭便车”,只享受公共品带来的好处而不负担成本(此时效用为3)。博弈的支付矩阵如下所示:

黑星人的行为模式符合新古典的理性人假定,总是选择D(背叛)。红星人却总是选择C(合作)。经过长期演化,红星人的适存度变成了黑星人的两倍。并且,红星人掌握了向外星移民所必需的航天科技,他们开始考虑向黑星大规模移民了。红星人能取代黑星人吗?

假定你是红星人的殖民总督,请在本次考试的答题纸上发布你在黑星的“施政纲领”。

5,(30分)梁漱溟先生说,“人之所以有学问,恰因为他有问题。”爱因斯坦在《内在自由》一文中写道,“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之为内在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在学问的探索历程中,问题比答案重要得多。你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是否常常会有灵感涌现?是否思考过一些重要或有趣的问题呢?请你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重要的或有趣的行为经济学问题(注意:是你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着回答它。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何 大 安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摘要:行为经济学可谓是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进一步将经济理论分析由讲台推向现实蹬一个经济学流派。2001、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2001年美国Clark 奖均授予行为经济学家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分 析方法的认可。本文拟结合主流经济学的分析难题对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架构作出解析,在对预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述该学派之于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鉴于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 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的分析会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到实验经济学;但本文的重点是介绍行为经济学,只是 在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作出评论的某些场合阐述一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不确定性;偏差;非理性决策;实验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4)12-0004-07 收稿日期:2004-10-26 作者简介:何大安(1957-),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①理性假设分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传统经济学以完全理性假设为分析前提,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以有限理性为分析前提。就人的抉择行为研究而论,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分析是不考虑非理性抉择的,而行为经济学则主要是以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 一、引言 在经济学说史上,自从出现了“瓦尔拉斯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明显存在着一条力图证明“经济系统在何种状态下达到均衡以及人的决策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最优”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经济学家们曾通过各种假设和实验以说明经济系统在某些条件配置下的供求均衡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均衡价格的存在。客观地说,近两百年来经济学说的发展大体上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 现代经济学在重视逻辑和数学推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确定因素的研究。19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 )曾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从个体的一系列十分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的假设出发,创立了著名的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嗣后,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 eu )将这一理论纳入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不确定决策提出了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分析范式。于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被构筑于较严密的公理体系之上,经济学家越来越偏好于运用先进的数学工具来建立经济学模型,并由此展开对包括宏观、金融、计量乃至于对政治、法律、家庭、婚姻、犯罪等问题的研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 )就曾将经济分析拓宽到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层面,使经济学成为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显学”。 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是以理性假设为前提的① ,以理性假设建构的期望效用理论不能全面而 第12期总第158期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No .12Vol .158 2004年12月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Dec .2004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 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 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 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 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DavidLaibson),从 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 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 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2001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 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拉宾(Rabin Matthew, 1998),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 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002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坎内曼(Daniel 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 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 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 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1992)、爱德华(Edwards, 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 1997, 2001)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三、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莱布森(David 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 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的在一生中对开 支和储蓄统筹安排,而是从年轻到老年都负债。 3.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经济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 的行为金融学从广泛的社会学视角研究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认为人性行为中潜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31章行为经济学 1.假设要求被实验者摇奖买票。告诉一组被实验者,他们有55%的可能性买到票,而告诉另一组被实验者,他们有45%的可能性买不到票。哪个小组更愿意摇奖买票?这种效应的名称是什么? 答:第一组被实验者更愿意摇奖买票。这种效应的名称是框架效应。实际上,两组被实验者买到票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但是针对第一组的表述属于正面信息框架,针对第二组的表述属于负面信息框架,根据框架效应,当衡量一个交易时,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人们会厌恶损失。 2.玛丽为自己的家庭制定了整周的膳食计划,而弗雷德负责每天购物。谁更愿意使得膳食多样化?这种效应的名称是什么? 答:玛丽更愿意使得膳食多样化,这种效应的名称是选择分类效应。人们在面临一次性选择时,一般会明显地愿意选择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 3.设想一个中等规模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正试图决定为自己公司雇员的年金计划提供几种共同基金。提供10种共同基金好还是提供50种共同基金好? 答:根据经典消费者理论,人们偏好多样化,因此选择越多越好。但是更多的选择可能会误导雇员,以致雇员无所适从;此外,过多的选择也存在决策成本问题。因此,对于人力资源主管而言,提供10种共同基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如果人力资源主管决定提供50种共同基金,则最好是将它们归并为相对更少的几类基金。

4.在正常的硬币投掷中,连续出现三次硬币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答:在一次正常的抛掷硬币实验中,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0.5。由于每次抛掷硬币都是独立事件,所以连续三次抛掷硬币都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0.5×0.5=0.125。 5.约翰决定本周和下周各节省5美元和10美元的开支。然而,在下周来临时,约翰决定只节省8美元的开支。可以用哪种专业术语描述这类不一致性行为? 答:约翰的这类不一致性行为称为“时间的不一致性”。“时间的不一致性”是指在t 期为t+i期计划的行动方案,在t+i期到来时,实施该行动方案不再是最优的。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 泰勒(Richard 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 莱布森(DavidLaibson),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2001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 拉宾(Rabin Matthew, 1998),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 坎内曼(Daniel 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 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莫斯 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1992)、爱德华(Edwards, 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 1997, 2001)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三、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第一文库网德 泰勒(Richard 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 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 莱布森(David 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家解释为什么我们一时冲动之下拖延,购买,借用,抢夺巧克力。 像所有思想上的革命一样,这场革命开始于长期观察到的用通常的智慧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怪异事实。比如赌徒在明明知道可能要输的情况下仍然下注。人们一般会说为了退休后的生活要存钱,要吃得好,要开始锻炼,要戒掉香烟。他们是当真的,但是往往又做不到。那些感到冤枉和委屈的人要实施报复,虽然这样做往往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这些违背常理的事实是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几十年来,如果不是几个世纪来都依赖的人类因素标准模式的直接和公开的挑战。经济人(Economic Man)是该理论的基石。经济人做出符合逻辑的,理性的,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充分考虑利益与成本,追求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经济人是个聪明的,分析的,自私的动物,在追求未来目标的时候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不受身体状况和感情的影响。经济人是建立学术理论的非常方便的工具。但是经济人有个致命的缺陷: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当我们转向现实中的人就发现没有所谓的机器人般的逻辑,相反有各种非理性的,自我破坏的,甚至利他主义的行为。这种常见的现象已经被人们谈论几个世纪了,管理副教授阿斯拉夫(Nava Ashraf)说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心理学是决定过程的一部分”,他看到了充满激情地参与者和公正的旁观者的冲突。 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对这种心理学观点不屑一顾。就在15年前,经济学的下属分支行为主义经济学——研究真实的人如何作出选择,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中吸取营养——还是个边缘性的,怪异的内容。如今行为主义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中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迅速增长的领域,可以得到诺贝尔奖,批评性的大量实证的研究,颠覆了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历史。 虽然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在斯坦福,伯克利,芝加哥,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大学讲授,但是这个领域学者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哈佛。哈佛校长萨莫斯(Lamers)说哈佛研究经济的方法从传统上说比其他大学的更接近现实和更多实证经验。他在哈佛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认为自己是个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如果你关注现实,注重实践,你就容易被行为主义途径吸引。”

4第四节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

第四讲第四节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 经济学,尤其是作基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按马歇尔的定义,应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在经典的理论中,却无法说明下列现象:为什么人们会不辞辛苦,跑到一家僻远的小杂铺店里,在一件价码很小的货物上为省几块钱而锱铢必争,但对距离同样远的一家超市提供的金额相同的几元钱的打折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人们在买保险时,会买价格较贵的小额保险,而不太愿买价格较便宜的大额保单呢?为什么在股市上,投资者会对短线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敏感呢?…… 这一系列现象都涉及人们的基本行为,尤其是面临风险时人们决策的基本行为。传统的经济学基于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的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这常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股市上对不同股票或不同投资机会的选择。 但早在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阿莱斯(M.Allais)就通过一系列可控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斯悖论”,对期望效用理论构成了挑战。举例说来,若有两个投资机会A与B:A会稳赢3000元;机会B会以80%概率获4000元,20%概率得零。大多数人会选A。但再考虑投资机会C与D,C会以20%的概率获4000元,80%的概率得零,而D会以25%的概率得3000元,75%的概率得零,这时,上述在A与B中偏好A的大多数人又会选C。但是,其实,机会D只是0.25×A,而机会C也只是0.25×B,显然,人们在A、B之间的选择与在C、D之间的选择了发生了不一致。这就叫阿莱斯悖论。 阿莱斯由于提出这一悖论以及与该悖论相关的对人类选择行为的一系列研究,而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经济学家们,包括阿莱斯本人,并没有对这个悖论给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直到1979年,卡门与特维茨基在顶级经济学刊物《Econometrica》发表论文才对此作出了崭新的解释。他俩的解释是基于一个革命性的行为理论——期盼理论(prospecttheory),尽管在中文里,期盼理论与传统的期望(expected)理论只差一个字,但含义却大相径庭:第一,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含不确定性的经济事件的效用评估是根据该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财富绝对水平作出的,而卡门与特维斯基这两位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认识心理实验的结果中发现,人们效用评价是基于一个参照点W0的,是按未来事件带来的结果W与参照点W0的偏离幅度与方向来评估的。即按ΔW=(W-W0)来评估的。参照点W0可以是当事人当前的财富水平,也可以是决策人期盼的财富水平,超过W0,就是好的,低于W0,则是负面的。比如,预先定下中国乒乓球队在釜山亚运会上金牌指标为“保四争五”,这“保四争五”就是W0。最后只获三金,尽管三金本身数量并不少,但国人仍有意见,因它低于“参照点”,低于我们当前根据实力应达到的期盼水平。按(W-W0)来评估,这就形成了卡门与特维斯基的“价值函数”。 第二,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假定效用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都为凹不同,卡门与特维茨基从心理实验中发现,人们在“参照点”左右,价值评判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若结果W大于W0,则效用函数曲线为凹;若结果W小于W0,则效应函数曲线为凸。这说明,对于大于参照点的“赢项”,人们认为其边际效用递减;而对小于参照点的“输项”,则认为其边际负效用加速。中国射击队在此届亚运会金牌得数大大超标,媒体与国人对其赞扬程度远不如国人对乒乓球队丢一两块金牌的批评程度,可见对“赢”与“输”评价程度并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意味着,人们的决策是遵从“损失规避”准则,而不是“风险规避”准则。而且,人们对于“赢”显示的是“风险规避”态度,而对于“输”,显示的则是“风险喜欢”态度。因此,在“参照点”上,效用函数有“拐点”或“折点”。

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8001510001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高考志愿博弈 转眼又一年高考了,然而各地高考和报志愿的顺序并不相同,2014年以前北京为先报志愿再高考,其他大部分地区都为先出成绩再报志愿,还有个别地区为高考完后估分报志愿。然而高考过后总有一部分人过高估算自己的成绩而没有被大学录取,当然也有不少的考生原本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却因他们的保守估算而失去更好的机会,所以大学开学后,总有一些学生放弃入学资格未报到,或者入学后对学校各方面的不满意,学习兴趣大减,沉迷游戏或半路辍学重新高考。 而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改进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 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同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质上考生填志愿时都在进行一场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在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 由图中可知考生报考志愿时,不考虑大家集中式填报某一学校的情况下,填超出自己水平的院校只有在自己超水平发挥时才能被录取,报适合自己自己水平的志愿时,超水平发挥和正常发挥都可以被录取,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志愿时,无论怎样发挥都可被录取。填报超出自己水平的志愿虽然有可能被高于自己水平的院校录取,但落榜的风险很大,很可能得不偿失,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时,虽然肯定能考上大学,但过于保守,失去了很多更好的机会,所以填报适合自己水平的志愿更合适,虽然失去了拼搏更好的院校的机会,但保障了适合自己水平的院校。所以最终因志愿目标过高未被录取和填报低于自己水平志愿被录取的考生都是博弈中的失败者。 而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劣于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因先填报志愿再高考比先出成绩再填志愿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考生无法预知高考时的发挥水平,增大了考生目标过高落榜和因保守不能上更好的院校的机率。假设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而确定其能被录取的机率为X,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中,考生能被录取的机率就是X,而在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首先高校根据考生的成 第1页共3页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

一、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 这是一个两人博弈,其中一人为决策提出者(Proposer),另一人为 决策响应者(Responder)。Proposer 决定如何在两个人之间分$100,即决定“Amount for You”及“Amount for Other”。决策制定后,Responder 被告知该决策。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在独裁者博弈中,决 策者的理性决策应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而给决策响应者分的数额为0 。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各决策者都或多或少会偏离传统经济 学中的理性决策,只有极少数的决策者做到了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将$100全部留给自己;大部分决策者都给决策响应者分了一少部分的钱。这说明人的行为是极其复杂的,不是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影响他们决策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二、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 最后通牒博弈类似于独裁者博弈,其中一人为决策提出(Proposer),另一人为决策响应者(Responder)。Proposer 决定如何在两个人之 间分$100,即决定“Amount for You”及“Amount for Other”。 决策制定后,Responder 可以接受该决策(A ccept),或者拒绝 (R eject)。如果Reject,则双方的收益都为0。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决 策者的理性决策应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在最后通牒博弈中,由于决策响应者有权对决策拒绝,如果决策者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决策者所能得到的收益将为0,所以决策者必须将利益分给决策 响应者一部分;同时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决策者又必须给决策 响应者尽可能少分。因此,决策者此时的最优决策应为:给决策响 应者分一单位的钱,其余的都留给自己。在此实验中应为给自己留$99,给决策响应者分$1,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决策响应者 作为一个理性人,如果决策者没有给他分钱,他的最优决策就是拒 绝决策者的决策,从而使双方得益均为0,在自己没有得益的时候, 使决策者的得益也为0 ,从而对决策者进行惩罚。而如果决策者分 给了自己一部分利益,不管多少,都应该接受。因为作为理性人, 如果在有得益的时候拒绝决策者的决策时,自己的得益将变为0,这 在惩罚决策者的决策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得益减少了,故不可取。在 此实验中即,如果决策者分给决策响应者的钱数不少于$1时,决策 响应者都应该接受决策。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各决策者都或多或少会偏离传统经济学 中的理性决策。在本实验中,在图“接受的收益比较”中,当收益 在$30左右时,大部分决策响应者就会接受决策者的决策,但各决策 响应者的可接受收益却不尽相同。在图“拒绝的收益比较”中,当 收益大于$35时,决策响应者都接受了决策,即他们认为这样的决策 是比较公平的,是可接受的,也是合理的;而在收益小于$35时,各 决策响应者的反应则是不尽相同的,大多数响应者在被分给$19.5 (均值)左右时会拒绝决策者的决策,而部分响应者则在大于5时就

行为经济学四大理论

哈喽,诶瑞巴蒂!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些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知识。 行为经济学产生了4个重要的理论或者说4个结论: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1 前景理论 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1953)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发展。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这当然不能简单绝对的回答,因为还要考虑到决策者所处的环境,企业状况等情况,我们先抛开这些条件来研究在只考虑风险本身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这时候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 (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2 后悔理论(遗憾理论) 遗憾理论认为个人评估他对未来事件或情形的预期反应。贝尔(Bell, 1982)将遗憾描述为将一件给定事件的结果或状态与将要选择的状态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情绪。例如,当在熟悉和不熟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时,消费者可能考虑选择不熟悉品牌造成效果不佳时的遗憾要比选择熟悉品牌的遗憾要大,因而,消费者很少选择不熟悉品牌。 遗憾理论可以被应用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心理学领域。无论投资者是否打算购买下降或上升的股票或基金,实际上购买自己属意的证券就将产生情绪上的反应。投资者可能回避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这是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当所作选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或结果劣于其他选择时,做出错误决策的遗憾心理伴随而生。因此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遗憾,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决策方式依然优于其他决策方式。 实质上,投资者正是有了从众心理。为避免做出错误决策带来的遗憾,投资者可能拒绝卖掉价格已经下降的股票。当投资者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所以投资者发现遵从从众心理,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很容易,导致股市中“羊群效应”的产生。

行为经济学测试-A

A卷问卷部分: 共四题,选择题局为单项选择,划线部分为必答。 1.你在地上捡到1000块钱,但是被另一个陌生人看见(是你先看见并捡起),不管什么原因, 你必须和他一起分这笔钱,才能得到其中的一部分,否则你们两个人都将得不到任何钱; 然而如果你的分配被他拒绝,那么你们将得不到任何钱。 那么你会分_______元给这个人。因为你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家庭生活中,丈夫的工资每月是2500元。那么你认为妻子的工资应该是月( ). A. 1000– 1500元 B.1500– 2000元 C.2000– 3000元 D.3000– 5000元 E.妻子的工资不应受丈夫工资的约束 F.以上答案都不对,我的答案是________元 您选择该答案,是因为您认为__________ 3.在经济发展的平稳时期,假设公司员工的工资是每月1500元,现有两个人的工作量,但 是公司只雇用了你一个人,你认为公司每月应付给你_______元,你才不会拒绝这份工作; 但是如果你所需求的工资没有被公司所接受,你也将不会被录取。如果将你对这份工作的 投入工作额度用1分-10分来表示(注;投入额度的意思即工作投入热情),则你的工作投入度将是______分。因为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社会对穷人不收税,对富人收25% - 45%的税,穷人和富人均有社会福利; B 社会对穷人和富人都收8%的税,穷人和富人均无社会福利; 你愿意生活在( )的社会制度。(备注:穷人和富人依照你自己的定义和理解) A. A 社会 B. B 社会 您选择该项答案,是因为您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险倾向文献综述

管理层风险倾向对企业风险-回报相关关系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描述Bowman悖论以及对国内外关于风险倾向的研究进行梳理,从管理层自身、企业业绩、企业竞争优势三个方面探讨管理层风险倾向对企业风险-回报相关关系的影响。最后发现现有文献和研究的不足,指出国内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借鉴。 关键词:Bowman悖论;风险倾向;战略风险管理 一、引言 基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企业风险-回报的相关关系呈正相关,即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低风险带来低收益。1994年,Bowman对美国85家企业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的风险-回报呈负相关,一些产业内则呈非相关关系,这就是著名的“Bowman悖论”。这一悖论的提出冲击了人们关于企业风险-回报正相关的传统观念,引起了学者对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战略的制定;二是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从Bowman 悖论提出以来的研究来看,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后者。循着Bowman的结论:某些管理人员具有高超的战略能力,能使企业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回报。Miller和Leiblein运用企业行为理论证实了这个观点,正确的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能使企业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风险-回报的负相关;管理层可能不是风险厌恶型而是风险寻求型,风险态度影响了风险-回报的关系。本文通过管理层风险倾向对企业风险-回报相关关系影响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思想脉络并提出研究假设。 二、风险倾向的探讨 风险倾向是指人在面对不确定事件时的态度或行为(保守或激进,风险寻求或风险规避等)。从20世纪中期开始,有关风险态度和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对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别,以及对风险决策下的各种模型的研究。它是战略风险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受决策个体、企业业绩及竞争优势的影响,个体对决策和收益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战略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战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而且能规避风险。战略的制定与管理层的风险态度密切相关。因此,管理层受自身、企业业绩及企业竞争优势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风险倾向会影响风险和回报的相关关系。 (一)管理层自身因素与风险倾向 Porter指出,风险是在“错误”情景发生的情况下执行某种战略所导致的糟糕结果。Miller 和Leiblein对风险-回报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可以通过战略调整来改变风险-回报的关系。Robert和Gmoez-MeJia建立了一个行为代理模型,主要用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来解释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行为。许多研究发现,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在面临糟糕的情景下会有强烈的冒险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主要取决于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源于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形成的契约关系。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行为经济学 1.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把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放在了学科研究中心地位的经济学,它通过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等方法,确认经济主体的行为,然后根据这些行为对现有的经济学假定及分析逻辑进行质疑,并试图对这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的区别在于: (1)行为经济学对标准经济学的一些假定提出质疑,这些假定包括:决策者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理性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决策者具有不变的时间偏好,在涉及跨时期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依据效用贴现理论进行决策;各种收入和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等等。行为经济学认为在这些假定下所得出的理论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 (2)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同时也借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的决策行为。 (3)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区别:行为经济学运用实验方法对人类决策行为进行研究,而标准经济学是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 2.请给出偏好反转的例子。 答:偏好反转表现为选择颠倒。例如在赌博行为中,假定有两个不同的赌局A和B,赌局A可以提供概率较高的小额收益,而赌局B可以提供一个概率较低的大额收益。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更愿意参与风险低的赌局A而不是风险高的赌局B。但是,当要求受试者

对这两个赌局定价时,人们却通常愿意为赌局B而不是赌局A支付更高的价格。 3.什么是框架效应?给出框架效应的例子。 答:框架效应是指人们的评价、态度、偏好等这类反应依赖于引致这类反应的情境和过程。当一个问题以一种方式表达或设计时人们会偏爱选项A,而当同一个问题被以另一种方式表达或设计时,人们却偏爱选项B。 例如,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做的有关“亚洲病”的实验。受试者被告知,有一种疾病威胁到600个公民的生命。受试者需要在两个选项里作选择。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受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一种表述方式是:若采用A方案,可以保证救活200人;若采用B方案,有l/3的概率救活600人。大部分人偏爱A方案而不是B方案。如果改变上述选项的表述方式,改为:若采用C方案,必然有400人死亡;若采用D方案,死亡600人的概率有2/3,无人死亡的概率有1/3。此种情况下,大部分受试者偏爱D而不是C。事实上A与C 是等价的结果,B与D是等价的结果。 4.关于风险追逐与风险厌恶,前景理论与期望效用理论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答:关于风险追逐与风险厌恶,前景理论与期望效用理论看法的不同之处有: (1)期望效用理论隐含着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独立性、单调性等若干公理,但经济学家在现实生活或实验中观察到人们的许多决策行为违背这些公理,前景理论是对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修正的众多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前景理论的重要假定是:参考点为原点,损失厌恶,边际灵敏度递减。 (2)前景理论认为期望效用理论在判断风险作出决策时存在两个主要缺陷:其一,假定人们会根据概率决策,而概率太复杂,经济活动当事人往往不会计算概率;其二,用期望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悖论是一个非零和游戏,它反映了看起来很合理的个人行 为和合作所得的利益间的矛盾,在一个短期看起来有利的策略却可 能带来长期的错误的情况。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在一个不知道其他的 参赛者期望他们做什麽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参赛者都会期望获取 最大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亦即是说,参赛者是一个“利己 主义者”。这个悖论揭示了这样一个矛盾: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他 们会冒著的倒闭和他人合作而得到的比他们期望得到的要少的利益。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於一个囚徒来说,合作在利己主义者之间是 否可以形成:也就是,一个只对自己利益感兴趣的人,在经过一段 时间的学习后可否意识到他们的利益通过合作可以得到更多。 角色:行博弈人(Row Player)、列博弈人(Column Player) 决策:行博弈人选择上(Top)、下(Bottom) 列博弈人选择左(Left)、右(Right) 收益:角色所对应的颜色显示(行博弈人为蓝色,列博弈人为红色)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1=top/left ; 2=bottom/right)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决策者均为理性人, 17% 83% 选择1、2的比例比较(图一) 12 12345671 2 3 4 5 每轮1出现的个数(图二) 每轮1出现的个数 0.511.52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每个用户选择相信对方的次数(图三) 1出现的次数

他们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囚徒困境中,他们若是选择信任对方博弈人,跟对方博弈人合作,以使双方收益最优,则对方博弈人可能会选择不合作,这样才能是他自身利益最大化;若是对方博弈人选择合作,则自己的最优选择也应是选择不合作。因此,通过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可以推知,各博弈方的理性选择均是选择不信任对方博弈人,即选择不合作。这样形成纳什均衡。 2、根据实验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本“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各博弈方并不都是完全的理性人。从图一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的博弈中各博弈方都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但仍有17%的博弈中,有博弈方选择了和对方合作;从实验二中可以看出,在每轮博弈中选择信任对方博弈人的人越来越少,但却始终有人选择相信对方博弈人,即选择合作;从图三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决策问题,各博弈人所做的决策却不尽相同,各博弈者选择相信对方博弈人的次数不全一致。综上所述,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各博弈人的决策虽然跟理性人的决策很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完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现实中的社会人的行为却还会收到很多其他的各类因素的影响。这说明,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方便进行研究;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将人理想化了,从而使得研究的结果和现实中的人的行为不完全一致;这也再次证明了人是复杂人,其行为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双向拍卖: 所有参和实验的人构成一个市场,市场上有卖家(Seller)和买家(Buyer)。买家提出出价(Bid Price)购买某商品,卖家提出要价(Ask Price)出售商品。每个卖家有3 个商品出售,每个买家可购买3 个商品。当买家接受某个卖家的要价,或者当卖家接受某个买家的出价,这是可以完成商品的交易。实验程序可以显示当前的最高出价和最 低要价(Bid‐Ask Spread)。卖家的要价,不应低于当前最高的出价; 买家的出价,不应高于当前最低的要价。对于卖家,每件商品有不 同的成本(Cost);对于买家,每件商品有不同的价值(Value) 对实验数据进行着整理,得到如下数据:

行为经济学

XX XX大学 行为经济学期中作业渗透到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学院 xxxx学院 专业班级 xxxx班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000000001 序号 001 二○一五年十一月

渗透到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摘要: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不少地方让人在莞尔之余感到“此中有真意”。行 为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辐射到各商业分支功能如金融、营销、管理和会计等方面。行为经济学堪称真正的“经世之学”,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投资、理财、购物、决策,甚至人生规划、政策制定都要用到它。掌握了其关键原则,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绝对有益的。 理性幻想与感性现实 假设就是假设,本不值一驳。生而为人,就注定要犯错误,纵使巴菲特、索罗斯之类的奇才也概莫能外。如果经济学不是“经世之学”,谁又会和它较真呢?正式经济学的这种身份,理性人假设常会让它有时显得欲振乏力。注定,经济学要发生一场改良甚至革命。1979年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它由犹太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共同创立。行为经济学指出,人的种种非理性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发挥失常,而是普遍的存在。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选择,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参照依赖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在1979年提出的。所有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著 作,都绕不开这个理论。曾有一位著名的财经编辑问卡尼曼为什么将理论称为“前景理论”,卡尼曼说:“我们只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大家记住它。”也有学者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禀赋效应: 在淘宝或其他购物平台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事情:一些商家会提供免费试用的产品,并在有试用意愿的人中随机抽取一些进行派货。但条件是,过了试用期后要求试用者将产品再送回来。 这就是商家利用了禀赋效应,这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技巧,行为经济学家则称为“所有权依赖症”。 因为试用者已经习惯了享受试用品在家里带来的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个东西再送回去,试用者难免会感到舍不得。 宠物店也有类似的行为。店主看到围着动物不肯离去的小孩,就会对孩子的家长说:b“把它带回家去过周末吧。如果它跟你们合不来,或是你们不喜欢它了,星期一早上再把它送回来就行。” 而这一家人的表现呢?头几天大家都争着抢着要遛狗,看到小狗憨态可掬就哈哈大笑,就算小狗做错了什么事也会有人为他开脱:“它还是一只小狗呢。” 就这样,到了分别的日子,他们就会感觉这只狗是已经属于他们家了。想还给店主的念头,被离别的痛苦战胜了。 所以,以后我们遇到类似可以带回家试用的“好事”,可要三思而后行。 参照依赖

行为经济学期末论文

吉林财经大学2015-2016学年 第一学期 行为经济学期末作业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 姓名:阿卜杜库杜斯·麦麦提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0305132404 序号:130

一、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主要结论有四点: 1.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看重财富的变化量。与投资总量相比,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的盈利或亏损的数量。 2.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更倾向于冒险赌博(风险偏好),而面临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更倾向于现实确定性盈利(风险规避) 3.一定量的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 4.前期决策的实际结果影响后期风险态度和决策,前期盈利使人的风险偏好性增强,还可以平滑后期的损失;而前期的损失加剧了后期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当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从现在的赢利和损失中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前期的投资结果。 我的理解: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时,取决于结果与展望(预期、设想)的差距而非单单结果本身。就是说人在决策时会在心里预设一个参考标准,然后衡量每个决定的结果,与这个参考标准的差别是多大。 例如,一个人展望(预期)能得到奖金 500 元,当他的决策让他得到奖金 500 元,他会觉得没什么;若他有办法得到多于预期的 500 元,多数人会审慎地考量这方法(决策)带来的风险,以免失去预期回报;如果相反,即使他有另一个比较安全,但让他少得100元奖金的办法(决策),那多数人会宁可冒较大风险,以获取展望预期回报。 结论:人们都说损失厌恶的。当然做决策的是也不想传统经济学所讲的一样的理性的。 二、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主要有三个部分: 1.人们怎样觉得各种经济事务的结果,怎样做一些决定,并且之后又是怎样评估那些决定的结果 2.有时把经济行为分到细微、具体的账户。 3.与我们核查与评估心理账户的频率有关的内容,或者称之为:“选择划分” 我的理解:“心理帐户”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绝大部分都有,学生当然也有。我们是否可以应用这一心理现象为布置作业服务。学生在心中为所学的各门功课都建有一个心理帐户,当天的功课均匀而适当的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可能并不感觉多,但一门功课留的作业较多,学生就感觉今天的作业很多,其实前面各科的作业总量要比这一科的作业多很多。这就是学生的心理帐户在起作用。 举例:A某日倒车撞了保险杆,修理费用1400元;那天还超速吃了罚单,120元;乱停车吃了罚单,40元。B倒车撞了保险杆,修车费用1600块。这两个人当然是A感觉损失更多。 C中了一个75块的足球彩票。D中了个50的足球彩票,和一个25块的福利彩票。D更觉得自己今天运气很好,个人感觉也肯定很好!

行为经济学答案

六.举例分析锚定心理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1.人类一个微妙的天性——倾向于把一件事情,无论它是否与决策有关,作为自己作决定的一个参照依据。这是锚定心理特点之一,我们前面所谈的“瓜步之战”的问题正说明了这一特点,在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数加上400当然没法知道这场战争三什么时候开始的。2。另一特点在于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于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也就是说人们容易把这些证据当作参照系,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从中得出歪曲认识。例如,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在估计病人因极度失望导致自杀的可能性时,常常易于想起戒毒者无法忍受毒瘾发作时的痛苦而自杀的偶然事件,这时如果进行代表性的经验判断,则可能夸大病人自杀的概率。3。锚定心理还会影响人们的偏好。例如,在一家时装精品店每款1500元和1000元的衣服间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后者,而在另一家店中,大部分的衣服都在500元以下,那么大家便不再考虑对1000元衣服的购买。这时因为前者人们把参照锚定在1500元衣服上,而后者则锚定在500元衣服上。3.锚定心理的存在使得人们产生了"心理账户"或"心理间隔".即相同的人对于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区别对待.彩票中奖得来的钱花起来可能会大手大脚,而对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用起来则能省则省。锚定心理使人类基于表面特性,将特定事件区别对待,没有看到宽泛的大场景,只看到个体的,分别的小范围。 作用: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上,揭示了人类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的一般趋势,为参照系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另一方面,由锚定心理确定的参照系改变了传统价值的判定标准.锚定心理则采用将抽象价值锚定在具体价值这个不确定的参照系上,并由参照点和取值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异,通过价值函数作用得出价值的判断,这种创新价值确定方法解决了个性化价值的确定问题. 八.前景理论产生的原因:期望效用理论描绘了理性行为的特征,而前景理论则描述了实际行为,虽然期望效用理论为某些简单和透明的决策问题的现实选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但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是复杂的,需要更丰富的行为模型,因此,情景理论诞生了,它可以解释期望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案例。它指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主要内容:1。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看重财富的变化量。2。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更倾向于冒险赌博(风险偏好),而面临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更倾向于实现确定性盈利(风险规避)。3。一定量的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4。前期决策等实际结果影响后期的风险态度和决策。 意义:前景理论让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加精确,更加贴近实际,更为准确地描述风险条件下的个人行为。它与我们的很多经济事实相符,解释了很多在期望效用理论下不能解决的问题。 五.环境暗示的含义:指的是影响消费者心理和决策的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场合,声音,图像,气味,装饰等。 主要特征;1,暗示模型提供了新框架来理解边际效用中的高频率变动。2,暗示模型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能通过努力克服自己的一些恶习。3,暗示可以是一种负的外部性。 七.举例分析积累性预期理论的5个主要选择现象: 框架效应:选择理论假设表述的不变性,即一个选择问题的等价表述应该产生相同的偏好顺序,.和这个假设相反,很多证据表明,在框架中的选择不同导致了偏好的不同. 非线性偏好:根据期望原理,风险预期的效用在结果可能性中是线性的.Allais认为,0.99和1.00可能性的不同要比0,10和0.11可能性的不同在偏好上起更大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选择的非线性偏好的不确定性。 禀赋效应:人们是否愿意在不确定的事情上下赌注不仅仅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而且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资源,。Ellsberg发现人们更愿意在一个装有相同数目红球和绿球容器上下赌注,而不愿选择红球和绿球的比例不确定的容器。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愿意选择自己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