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模版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模版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7月,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个不容忽视的比较尴尬的事实: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此篇报告将利用国家统计局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方法取得的居民收入数据以及相关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对这些变化及其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路径,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以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人均收入;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收入分配

目录

第1章引言 (2)

第2章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3)

第3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概况分析 (4)

1.收入分配城乡差距 (4)

2.收入分配地区差距 (5)

3.收入分配行业差距 (6)

第4章基尼系数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7)

1.我国总体基尼系数分析 (8)

2.基尼系数国际比较 (9)

第5章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分析 (10)

1.分配起点分析 (11)

2.分配过程分析 (12)

3.分配结果分析 (13)

第6章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举措 (16)

1.理想收入分配格局描述 (16)

2.针对分配起点的措施 (17)

3.针对分配过程的措施 (18)

4.针对分配结果的措施 (18)

第1章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的各种收入分配政策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也越来越不平均。30多年以来,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上升了很多,收入差异具体表现在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加大。这一扩大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尤为突出。2010-2014年,尽管农民收入的增幅有所回升,但我国农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在同一时期仍然远远小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这些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趋势逐渐不断扩大。这极大了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人民生活陷入了痛苦之中,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状况,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更加注重公平。这说明党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的决心和方向。尽最大能力做到公平,使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调整收入分配秩序,对偏高的、不合理的收入要进行调整,逐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从理论角度来看,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重新审视过去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说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但贫富差距也逐渐加大,说明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从现实角度来看,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可以为修订现行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了解具体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为修订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依据。好的政策对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和增加居民收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这也是为了满足尽快建立收入分配新体制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体制的建立,迫

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新体制。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太大,会使低收入群体产生不满情绪,增加社会暴力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过大的收入差距,会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劳动的热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研究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2章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居民的人均收入也比以前高了不少。由于2013年才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本章将统一地分析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变化的特点,进而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两者间变化的区别与差距将在之后的章节中分析。

根据图1数据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1 年,在

这期间,由于我国改革

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逐

渐引入市场机制,改革

的进行,社会经济发展

迅速,特别是乡镇企业

的迅速发展,使经济短

缺现象逐步缓解。这一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8960718.html,/tjj/)

时期经济起伏与经济波动较为密集,中央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并行,政府职能的行为边界有所调整,政府、企业、市场的边界逐渐清晰,企业扩权的全面推广、计划决策权的下放、中央银行系统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这些都为此阶段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因为是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政策也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增长速度还比较缓慢。

第二阶段,1992~2000 年,这一阶段社会集资规模急剧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

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1997年比预期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较快的增长。

第三阶段,2001至今,在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在这一节点上,这一历史性的举措继续深化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改革的进程。同时,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外还更多地引进了外国资本,建立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在这些条件之下,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飞快上升。

第3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概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但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种差距的持续存在会对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形成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为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并改善这一现象,我们首先需要对近几年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收入差距变化的大致趋势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城乡差距

公平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市场

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经济增

长的成果并没有被所有人平均

分享,造成收入不均等化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

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十分大。我们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

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和比,联系图1我们发现,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大幅度的增加,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增

幅明显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比在上世纪末期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2.57一度上

升到了2009年的3.33,近几年,在政府的控制和各种政策应对下,尽管城乡收入比已有所下

降,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维持在一个较大的水平。这样的收入差距易于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

建设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

的战略要求。1

2.收入分配地区差距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也是近几年我们常见的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

对沿海地区的重视,使东部地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

国的东、中、西部由于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的不同,经济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地区居民

收入分配差距也较大。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02年11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

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无论是从绝对差距来看,还

是从相对差距来看,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集中

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配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配差距不

断拉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早期的致力于发展内地经济转

向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1978-1990年前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和全国各地

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各地区差距基本上保持了缓慢下降的趋

势。1990-2004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实行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政策、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非农产业迅速增长,而相比之下,在这一时期广

1王克思、张忠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112-121

大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我国的地区差距呈现持续和大幅度的上升态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过自2002年11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无论是从绝对差距来看,还是从相对差距来看,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集中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配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下图是2012年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可以看出东部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大于中西部省份。收入最高的直辖市上海的人均收入几乎高了收入最低的省份甘肃一半左右,这样

的差距可

以很明显

的说明我

国的居民

收入分配

差距过大

的问题。

图2 2012年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

直到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收入分配悬殊的关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引入等使得中西部地区发展明显加快,人民收入和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收入差距,但地区收入差距的开始逐渐缩小。

3.收入分配行业差距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很少。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逐渐加大。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整体观察,每一个行业的收入都在提高,但并不是所有行业提高的程度都是一样的。有些行业例如金融、电力工资特别高,而有些行业例如农、林、渔业等工资却比较低。行业收入差距近几年来格外明显加大。随着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的大热,银行、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成

了人们蜂拥而至的热门行业。如右图所

示,2015年度最易赚钱的10大行业,

其中银行占据首位,其中人均年收入高达

26万人民币,超出第二名非银金融行业

将近十万元。在这些大热行业中已经产生

了巨大的行业收入差距,那与一些偏远的行业相比较,其中的行业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再来看一组更加详细的行业工种之间的收入比较。仔细比对下图(来源:海西晨报)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从事金融、顾问、管理人员等相关行业的工资平均数明显大于其他行

业。而从事一

些餐饮、服务

业、制造业等

行业的工种工

资明显低于其

他行业。虽然

按照生产要素

的重要程度与

难度来讲,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工资收入允许存在一些差异,但以上数据显示出来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体现。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兼顾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城乡差距由先缩小后扩大转向稳定,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却在逐渐扩大,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

第4章基尼系数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随着收入渠道多元化,收入格局多样化以及改革过程中对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和分配不公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

下面将从基尼系数的变化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反映国家(或地区)居民之

间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

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是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是B,并用A除以A+B 的结果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兹系数,它作为联合国规定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数值介于0和1之间。若基尼系数等于0,说明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若基尼系数等于1,说明居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警戒线”,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为收入绝对平均,在0.2和0.3之间为收入比较平均,在0.3和0.4之间是收入相对合理,在0.4和0.5之间为收入差距较大,高于0.5是收入差距悬殊,而超过0.6就处于社会动乱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状态。2

1.我国总体基尼系数分析

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此前,国家统计局在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过这一数据。统计部门此前解释,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发布,原因主要是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的收入信息,这样一来,依据现有资料计

算的结果,感觉到偏低,所图3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变化

以就没有发布。而全国居民

统一的基尼系数,它的计算

需要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

要开展城乡住户调查合一,

要推动城乡住户调查的一体

化,先取得全国统一的居民

分层的收入。于是,学者们

在使用城乡分开的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计算我国的整体基尼系数时,就面临一个如何处理城乡加总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在利用城乡收入分组数据计算我国整体基尼系数时,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城乡收入数据的混合均依赖某一假定。而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各位学者的假定很容易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从而高估或者低估我国的基尼系数真实值。本文将引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CHFS)的数据,进行我国基尼系数的对比计算。还有通过借鉴陈家鼎的

2丁桂茹:《基于基尼系数角度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J].技术与市场,2009(05)

算法,采用基尼系数下限的方法进行我国2003年到2012的总体基尼系数的计算3,2013年数据来自官方公布。图3为绘制出的总体基尼系数变化曲线。

通过对图3观察发现:我国总体基尼系数在2008年之前基尼系数呈现波动式增加的趋势,到了2009年,基尼系数则逐步回落,从2012年起,总体基尼系数甚至要小于2003年的系数。这说明,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较为突出,但基本上还是沿着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轨迹在发展,并没有出现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等的情况,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为什么在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却没有出现较大社会动荡的原因。

2.基尼系数国际比较

中国基尼系数高于0.40的警戒线,放在国际参照系比较,也是属于偏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世界基尼系数平均为0.44。在《国际统计年鉴》收集到基尼系数资料的42个国家和地区中,基尼系数高于0.5的有2个国家,分别是南非和巴西;在0.50—0.45之间的有4个国家;分别是墨西哥、中国、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在0.45—0.40之间的有8个国家,在0.39—0.30之间的有21个国家;小于0.30的有5个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德国、乌克兰、捷克和日本。与这些国家比较,中国基尼系数比大多数国家都高,同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低于南非、泰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这说明,在国际比较下中国基尼系数也确实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尽管如此,按照新口径与新方法算出的基尼系数显示,200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9,在2008年达到0.491的高点后逐步回落,到2013年,进一步缩小到0.473。这表明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特别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农民工工资大幅上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促使我国基尼系数也逐步地出现了回落?

并且,市场经济改革?贸易的自由化和技术升级进程的不断加深,往往伴随着不平等的进

一步加重。如左图所示,

1996年,马来西亚的

GDP增速达7.3%,其

基尼系数为0.49,达到3参考自朱博:《中国基尼系数问题研究》,76-81

其峰值水平;2000年墨西哥保持着5.1%的GDP增长率,其基尼系数则高达0.51;2003年,阿根廷的经济以7.9%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同期全国基尼系数攀升至0.55。这些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出现过高基尼系数的情况,证明这种情况在各个高速发展的国家都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不需要对高基尼系数感到恐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尼系数可能还会有升高或者波动的情况,那就需要我们科学的去应对。

因此,综上分析,我国基尼系数确实较高,近几年虽有下降趋势,但是下降速度还相对极为缓慢,我国的基尼系数要想下降到警戒线0.4之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也意味着,我国未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持较大的收入差距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状,需要引起重视,但这并不可怕,需要我们好好地用合适的方式去应对。

第5章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分析

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有论者认为,收入分配公平并不仅仅指的某一方面,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流程,主要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在起点上做到机会公平;在过程中做到规则公平;在结果上做到差距适度。

1、在起点上做到机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首先是起点公平即机会公平,每个社会成员、不同的经济主体都有平等的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机会公平有两方面要求,首先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有相对接近的发展环境,不能因为民族、地域、职业、户籍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竞争条件相差悬殊。机会公平另一方面的要求即公平参与竞争,不能存在人为的限制,不能因为能力以外的因素而导致某些成员被排除在外。

2、在过程中做到规则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第二个内涵就是在过程中做到规则公平。规则公平有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相同的违背规则的行为要受到相同的制裁。规则公平的另一方面要求就是按贡献进行分配,同样贡献应当获取同样报酬。

3、在结果上做到差距适度

即使在经济活动中完全做到了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但由于人们的天赋、能力、努力、机遇和家庭负担各不相同,取得的直接收入同样会有很大差距。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将差距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根据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反应的问题,联系收入公平的内涵,我们将在此章针对现状作出原因的分析。

1.分配起点分析

①教育水平

导致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不公。教育不公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失衡。城乡之间失衡表现在国家教育投入明显轻农村、重城市。好的设施和资源流向城市,而广大农村校舍简陋,师资短缺,入学率和升学率都很低,教育程度低于城市。从初中的入学率来说,城市几乎100%,而农村入学率为90%,毕业率仅为76%;从普通高中的数量来说,2007年城市为6132所,而农村只有1912所;在全国重点大学中来自城市的学生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在总人口中占多数的农村学生所占比重不到30%。另外,我国教育资源的区域失衡也很严重,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明显。比如,从普通高校的数量来说,2007年江苏、山东、广东分别为118、110、109所,而宁夏、青海、西藏分别只有13、11、6所。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教育资源倒挂问题。长期以来精英教育战略使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不断扩大,高投人用于重点高校建设,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相对减少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另外,政府投资办学本是让不均衡的教育分配通过一次分配趋向均衡,但是目前的投入和政策集中于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变成了少数人的教育。这些无疑都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悬殊。4

②就业机会

在就业机会方面,目前,我国的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平等,农民往往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在就业时可选择性较低;另外由于体制原因,农民工很难进入城市正规部门中工作,而且工资要低于城市居民,还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2)东西部居民的就业机会不平等。从外资工业企业数量来说,2007年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18107、9853、8626个,而宁夏、青海、西藏分别只有43、21、1个;从私营工业企业数量来看,浙江、江苏、山东分别为33381、25332、21369个,而宁夏、青海、西藏分别只有456、161、15个,企业数量及规模的差异直接导致就业岗位存在很大差距。(3)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部门竞争上岗开的口子太小,“做秀”现象普遍;(4)财政体系内的部门和单位低素质成员占位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县以下党政部门包括

4梁玉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政策成因及调整路径》,(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部门,致使真正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不能进人。在这些部门,受过国民教育系统正规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人很少,办事效率低下;就业的性别歧视严重。对大多数人而言,就业是人们获取收入的基本手段,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直接造成了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全公平的竞争机制,比如户籍管理制度还没有进行根本改革,仍限制着人们自由迁徙;在各种考试及人员录用中存在着种种作弊行为:在许多项目招标中存在着权钱交易行为,使一些不具备资质者胜出,而既有技术保证又有信誉者被排除在外等。为使每个社会成员达到机会公平,必须消除各种限制和弊端,创造出真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使人们都能够站到起跑线上参与竞争。

2.分配过程分析

①分配规则与分配机制

在前面提到的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中,收入分配公平的第二个内涵就是在过程中做到规则公平。规则公平有两方面要求, 一方面要求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相同的违背规则的行为要受到相同的制裁。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但还很不完善, 存在着许多违背分配规则的行为, 比如一些党政干部大搞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一些管理人员乱摊派、乱罚款;一些不法商家大肆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偷税漏税, 牟取暴利;一些黑恶势力欺行霸市, 扰乱市场秩序等等, 对于这些违背规则的种种不合法的行为, 目前还不能做到完全公正、严格的执法, 同样的行为有的处罚重, 有的处罚轻, 有的甚至逍遥法外。这种对分配规则的不遵守态度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一旦这种现象变得很普遍,就可能发生社会动荡,严重影响国家的和谐发展。

②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存在着相当多的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尤其是在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等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据统计(如下图), 垄断行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比一般行业员工平均工资高2—3倍, 最高行业平均工资比最低行业平均工资高出5倍以上。垄断行业员工的高工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劳动量更大、或者技术含量更高, 完全是由其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垄断利润带来的。垄断行业依靠行政垄断获得垄断利润,行政垄断是指一些经济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干涉本地区、本部门企业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地区、部门企业之间正当竞争的行为。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逐步放开了许多领域的经营权,使绝大多数行业成为竞争性行业,但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仍然维持着国家独资和国家绝对控股的地位,政

府的行政垄断仍然严重干扰甚至限制市场的作用,造成许多不平等竞争现象。如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政府控制着大量资源,进入门槛很高,通过行政力量进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中国电信为例,在没有引入其他电

信运营商之前,电话

的初装费高达

5000 元,而随着中

国联通等公司的成

立,初装费就取消

了,可见垄断利润之

高。这些垄断部门和

行业独占社会公共

资源,其成员将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转化为自身的高额收入,甚至有的成员还将企业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行政垄断的存在,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等,垄断部门和行业中的成员,不用担心企业的亏损,无论工作的努力程度如何,都可以享受高额垄断利润,获得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而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无论付出多大努力,都只能获得市场竞争后的正常利润,员工也只能得到正常的收入水平。这种因垄断带来的收入差距严重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 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平衡。而这也严重违背了按贡献进行分配, 同样贡献应当获取同样报酬的重要分配原则。5

3.分配结果分析

①初次分配

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竞争,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还不够成熟,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差距过大。而我国初次分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市场竞争的初始条件不平等。首先在城乡之间,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基础条件和经济结构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长期的城乡经济分割,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薄弱,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劳动生产率及能创造的财富总量无法迅速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增长缓慢,而且普遍低

5陈晨:《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分析》,(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另外,不同行业之间特别是不同产业之间也存在竞争的初始条件差异问题。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一直存在突出问题,既有相当一部分产业供给过剩,也有不少产业发展不足。显然,不同类型产业面对着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过剩产业竞争过度,效益自然低下,从业人员收入势必也相对低下;短缺行业需求旺盛,则可获得超额利润,从业人员收入势必也较高甚至很高。虽然从长期发展看,市场力量会使产业发展逐步趋于平衡,但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收入差距却不可低估。

除此之外,竞争的初始条件的差异还表现在具体的层次上。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同国有企业在改革时所承受的诸如人员负担、技术装备、债务水平等历史遗产大不相同,这对竞争结果的影响显然非常突出,必然形成不同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与劳动贡献的不对等问题。类似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之间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问题等等。

竞争过程不公平。这其中主要还是各种形式的垄断问题。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社会个体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市场进入限制,排斥甚至打击其他竞争者,进行垄断经营;或者控制、操纵市场价格以获得超额利润;或利用信息不对称性进行信息垄断来进行不公平交易甚至实施投机。由于我国本身相关的体制还是不完善,很多垄断甚至都打着“合法招牌”。这种状况强化了我国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甚至使得某些领域的初次分配不平等得以长期延续。6②再分配制度

再分配主要是由政府主持,政府要按照“公平原则”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的再分配制度并没有很好地起到缓解初次分配差距的作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扩大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我国政府的再分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制

由于我国税制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我国的税收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问题:

a.我国的税制制度偏向于流转税的增收,而流转税的累退性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在我国,税收大致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三大类。其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而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然而尽管流转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

6

张希君、卢华:《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透视及治理对策》,(1.甘肃省委党校科研处,甘肃兰州;2.甘肃省交通厅工程处,甘肃兰州730030)

降,但是其在我国税收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我国的财政对流转税有着很大的依赖性。由于消费水平和支出项目结构的差异,流转税的转嫁会形成不同的税负归宿,而这也会对收入再分配的最终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消费支出占人们收入总额的比例有随着收入增长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得流转税具有累退的特点,而这一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居民间的收入分配。

b.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有较大部分给转嫁给劳动要素。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企业所得税理应由企业的资本来承担,一般不会发生转嫁的情况。但是通过建立局部要素税收连部门一般模型,引入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品需求替代弹性,研究企业所得税对所有产品和要素在各个市场产生的来所反应和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所得税不会完全由资本要素来承担,资本要素承担了83%左右,还有17%转嫁给了劳动要素。而劳动要素大本分被低收入人群持有,这就反映出中国企业所得税税制在说在分配方面的不公平。

c.个人所得税存在结构性缺陷。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方式日趋多元化,呈现出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险收入并存的态势。而我国近年来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这实际上意味着在初次分配中,劳动与财富的关联程度正在降低。但是我国却未能及时根据现实状况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工薪所得税所占比例过高,而这也表明中国的工薪阶层正在承担着与其总体收入格局状况不相称的赋税。

(2)税的征收与监管

在征收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这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出在个人所得税上。例如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分类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制,税率的确定并没有真实反映出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纳税申报机制也不健全,使得很多高收入群体可以顺利地逃避纳税。另外,消费税的征税对象过于少,范围太窄,对高档奢侈品以及奢侈品购买的行为征税基点过低,这也不利于调整收入分配。

在监管方面,我国的税收监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的税收征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税收征管意识较差,在履行税收征管职权时不能严格依法行政;其次,纳税主体的积极纳税意识不强,这就导致税收征管成本大大增加;再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支持制度,造成难以控制税源,这些原因都削弱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3)社会保障制度

从直接的收入转移情况看,虽然农村扶贫工作一直很受关注,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

基本确立,但力度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总体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财政分灶吃饭与社会事务分级管理体制也使贫困地区低收入保护更为无力。此外,对贫困阶层的就业保障、最低工资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不到位,执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帮扶对象不准确,甚至有人冒领,这致使相当多的贫困者难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援助,也难以得到间接的社会保障,生计难以维持。(4)转移支付制度

目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也不健全,存在向高收入群体倾斜的趋势,这也不利于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比如,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的诸多福利,而收入低下的农村居民却无法享受;在城市内部,由于福利体制是通过部门和单位实施的,而掌握或接近政府福利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就更容易获益,而在事实上,这些部门和单位通常也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占有优势。在具体的单位和部门内部,类似问题也非常明显。据财政部的一次统计显示,政府的转移支付比市场分配更加不平等。

第6章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举措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遏制收入分配的混乱现象,逐步缩小地区间、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通过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根据目标我们首先大致的描绘了我国应该建立的理想的收入分配体系,再与现实相比较针对分配起点、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措施。

1.理想收入分配格局描述

我国对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设想中对收入分配也有了精炼的概括,就是要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橄榄型"是"两头小中间大"的通俗比喻,是指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均占少数的形态。橄榄型分配格局,应是制度完善、调控有效、比例合理、关系协调的格局,是许多欧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在这样的格局中,低收入者可以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再分配功能改善他们们的生活,向中等收入者靠拢;高收入者在税收政策调控后也能逐渐减小与中低收入者的差距,社会主体人群都处在橄榄型的中间。这样的分配格局也可以支撑起较为稳定的中产阶级价值体系,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而我们认为,在这个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就是一个理想的税制和合适的转移支付。一个理想的税制会有合适的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能够做到很好地调节

整个社会中收入不均等的地

方,还能有效的优化配置经济

资源、适应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和财政公共支付增加的需要。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保持各群

体平衡、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

财政手段。如果政府的转移支

付能够切实保障中低收入者的

利益,改善民生,在收入分配

的再分配中,也能使收入分配

更加的合理,社会更加的和谐。

鉴于此,我们构建出了我

们对收入分配格局政策建议的

思维导图,来更为清晰完整的提出措施。

2.针对分配起点的措施

①教育水平

(1)提高总体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育设施、教育的人力资源等。要想提高总体教育水平,则应完善学校的教育设施,增加教育人力资源。而这两者都离不开财政对教育的支持。

(2)提高农村入学率。针对农村初中入学率不高的问题,应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让每一个在应该得到义务教育年龄的孩子入学。也不仅是依靠法律来规范义务教育,也要讲人情。有关的工作人员应帮助和关心因特殊原因无法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困难的家庭。

(3)注重教育公平。有学者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收敛梯度假说”——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社会成就的社区差异将会不断减小。教育不太成功或者教育水平有限的学校,会偏向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提供学校资源,导致校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针对这一假说,在教育上政府和社会应该在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要求所有学校采取措施,使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保证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提供额外的教学以及学习项目,使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在课外时间获得

额外帮助,保证其获得同样进步。7

②就业机会: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是确认公民身份,保障公民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的依据之一。减少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因户籍而无法进行的自由迁徙受到的就业阻挠。

(2)完善就业能力检测系统,促进人员录用考核的公平。大力监管各种能力水平测试、考试等,防止徇私舞弊行为。同时,贯彻落实反腐反贪的政策也能使得能力检测、人员录用的过程更为公平公正

(3)加强政府部门内部人员考核。政府部门内部存在着低素质成员占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应加强对政府部门内部人员的日常考核,挑选出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人。

3.针对分配过程的措施

①分配规则与分配机制

市场内仍存在着一些违背市场规则的行为,如暗箱操作,生产劣质商品等。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大力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在监管过程中,发现有违规则的行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不公正的惩罚可能会使市场参与者生出侥幸心理,觉得当自己违反规定时能够逃脱或减轻惩罚。公正严格的惩罚有助于促进市场参与者遵循市场规则。

②产业结构

行业间的收入不均主要在于部分行业的行业垄断。而主要的行业垄断为行政垄断。国家掌握关乎国民命脉的行业无可厚非,但是过渡使用行政力量使得资源过分倾向国有企业,影响行业中各企业的充分竞争,就得不偿失了。应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适当放权,在监管好国民命脉与不影响行业充分竞争和企业活力之间寻找平衡点。

4.针对分配结果的措施

①初次分配

(1)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初次分配的财富值多少是建立在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水平高低上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其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不高。政府应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鼓励农民结合地区特色寻找发家致富之道,推动地区大规模的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劳动效率。

(2)推动工薪阶层薪酬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的资本不断增加,收入不断增长,而员工的薪酬增长却处在一个比较缓慢的阶段。完善工薪阶层的薪酬增长制度,让工薪阶层得到合理的

7薛二勇:《论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财富分配。

②再分配

(1)深化改革我国的税制制度,降低流转税的累退性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不良影响。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建立健全以税收为重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制度。”

(2)减少企业所得税对劳动要素的转嫁。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强监管力度,防止企业将其所得税向劳动要素转移。

(3)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的政策。将扶贫对象精准化、分类化,扶贫措施差异化、造血化、创新化,扶贫管理透明化、科学化、可持续。扶贫的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层层递进,双向传递,使得扶贫工作的精准调度能够实现,使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4)转移支付方面要对体制内人员过高的福利进行限制,为其他低收入人员提供更多福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