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科常见疾病地药物治疗学

眼科常见疾病地药物治疗学

眼科常见疾病地药物治疗学
眼科常见疾病地药物治疗学

眼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学

少远

眼是人体重要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其体表面积和容积虽小,但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也可能引起结构改变和明显的视觉功能障碍,甚至完全失明。本章主要介绍几种眼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结膜炎

结膜(conjunctiva)是由眼睑缘间部末端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黏膜组织,由睑结膜、球结膜和穹窿结膜三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结膜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防护机制可使其对外界环境的理化刺激和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当眼表防御能力降低或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增强时,将引起结膜组织炎症的发生,其特征为血管充血、渗出和细胞浸润,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conjunctivitis)。

(一)病因与分类

结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其致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结膜炎可为外源性或源性,也可由临近组织炎症蔓延而致(如慢性泪囊炎、睑缘炎、睑腺炎等),致病微生物可为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病毒、衣原体,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等。非感染性结膜炎致病因素包括物理刺激(如风沙、烟尘、紫外线等)和化学损伤(如医用药物、酸碱或有毒气体等)、免疫性病变(过敏性)、眼部刺激因素、屈光不正未经矫治等。

根据病情及病程结膜炎可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结膜炎,病程少于三周者为急性结膜炎,超过三周者为慢性结膜炎。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结膜炎的主要症状为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及脓性或粘液分泌物,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有时伴有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耳前淋巴结肿大。

根据病史和基本症状体征可以作出结膜炎的诊断,但要确诊结膜炎的具体病原还需要实验室检测,最常用微生物学检测分泌物涂片、培养及药敏,怀疑过敏时可以做过敏原检测。

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对病因的判断,感染性结膜炎多为双眼发病,从一只眼传染到另一只眼,也会传染至家人或社区人群,分泌物俗称“眼屎”,是结膜炎共有的体征,不同的致病原因,眼屎的性状常有差别,临床上应仔细询问分泌物的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原。其中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分泌物为粘液脓性,把睫毛黏在一起,患者早晨醒来可出现睁眼困难,但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一般为水样或浆液性,常合并结膜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后期出现角膜病变影响视力;沙眼一般为慢性病程,以上睑板滤泡、瘢痕为主,晚期眼睑翻倒睫、角膜混浊严重影响视力。春季结膜炎为免疫性结膜炎,以眼痒为主,分泌物呈粘稠丝状,发病和外界过敏原有关。

(三)治疗原则

结膜炎要针对病因治疗,一般局部给药为主,滴眼液点眼,夜间可涂眼膏或眼用凝胶,必要时全身给药。急性期禁忌包扎患眼。

1. 结膜囊冲洗当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先应用灭菌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每天1~2次。冲洗时,翻转眼睑,冲洗结膜面,同时用手指推动上下脸,使穹窿的分泌物也被冲出,同时头转向同侧,避免冲洗液流入对侧眼,清除眼睑分泌物用的棉棒也有传染性,不要乱扔。

2. 滴眼剂滴眼最基本、最主要的给药途径。首先尽早选用能覆盖常见病原菌的滴眼液进行经验治疗,或几种滴眼液联合。急性期频繁滴眼,每1~2小时滴眼1次,稳定后减少给药次数。白天使用滴眼液,睡前涂眼膏,发挥持续的治疗作用。

对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进行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查明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3. 全身治疗伴有咽炎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者,应同时口服抗菌药物;严重的结膜炎如淋球菌性和衣原体性结膜炎,除局部给予滴眼液或眼膏外,还需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对密切接触者中有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或病原菌携带者进行治疗。

4.超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可局部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以减轻炎症反应及并发症。

(四)药物治疗方案

1. 细菌性结膜炎

患眼分泌物较多时,用无刺激性的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后,局部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滴眼液(眼膏)滴眼。首选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滴眼液(眼膏),常用品种有0.3%氧氟沙星滴眼液(眼膏或凝胶)、0.3%、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眼膏)、0.3%诺氟沙星滴眼液(眼膏)、0.3%环丙沙星滴眼液(眼膏)、0.3%妥布霉素滴眼液(眼膏);儿童应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眼膏)。急性期:滴眼液1次/1~2h,病情稳定后3~5次/d,睡前涂抹抗菌药物眼膏。特殊情况下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可使用5 mg/ml的万古霉素滴眼液滴眼。

若病变累及角膜,在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可局部联合使用激素眼液,以减轻炎性反应及避免出现角膜并发症,常用复方或低浓度激素眼液。症状明显改善后,若角膜仍有浸润,应继续使用激素眼液,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

奈瑟菌性结膜炎应全身使用足量抗菌药物,青霉素或头孢曲松肌注或静脉给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口服头孢类的抗菌药物。慢性结膜炎的难治病例和伴有酒渣鼻患者需口服多西环素100mg,1~2次/d,持续数月。

2. 病毒性结膜炎

常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凝胶)、0.1%利巴韦林滴眼液、0.15%更昔洛韦凝胶等,急性期滴眼液1次/1~2h,眼膏3次/d;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在炎性反应基本控制,但发现病变累及角膜,出现钱币状角膜炎,抗病毒的同时使用激素眼用制剂,角膜恢复透明时,激素眼用制剂开始减量,并持续使用低浓度、低剂量激素眼用制剂,维持3~4周后停药,以防止复发。

3. 沙眼

常用0.1%利福平滴眼液4次/d。睡前涂红霉素眼膏,疗程最少10~12周。也可选用喹诺酮类滴眼液或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沙眼衣原体的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一次性口服阿奇霉素20mg/kg。

4. 春季结膜炎

角膜和巩膜是眼球最外层的纤维膜,角膜位于眼球前部1/6,外观透明,是重要的屈光间质。组织学上角膜从外到里分为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皮层,角膜的表面覆盖有泪膜。(一)病因与分类

角膜炎(keratitis)是指角膜的防御能力降低,外源性或源性的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免疫性、营养不良性、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角膜炎是我国的主要致盲病之一。感染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角膜炎,根据致病微生物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和衣原体性等。(二)临床表现

角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眼痛,患眼明显刺激征,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可持续存在直到炎症消退。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病变位于瞳孔区则视力下降更明显。化脓性角膜炎除角膜化脓坏死病灶外,浸润性病灶表面伴有不同性状的脓性分泌物。

典型体征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和溃疡形成,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可以查见房水浑浊甚至前房积脓、瞳孔缩小及虹膜后粘连。

(三)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角膜裂隙灯检查,角膜炎的临床诊断通常不难,但应强调早期病因诊断。

从病史上判断,细菌性角膜炎常发生于戴角膜接触镜、剔除角膜异物没有无菌操作、干眼、慢性泪囊炎、倒睫、眼睑闭合不全等情况,真菌性角膜炎的诱因最主要是植物外伤。

从角膜病变的部位和形态上判断,周边部易发免疫性角膜病,中央部易发感染性角膜病,下方角膜则是药物性角膜炎和暴露性角膜炎最易发生部位。G+感染多表现为局限的角膜脓肿,G-感染为进展迅速的广泛角膜基质溶解坏死,真菌性角膜炎通常有菌丝苔被、卫星灶、伪足、免疫环以及皮斑,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有典型的树枝样上皮溃疡,合并角膜知觉减退;棘阿米巴角膜炎多表现为角膜中央的环形浸润伴有剧烈眼痛,干眼病则常为丝状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最终诊断根据病原学检查,要争取在给予抗菌药物前进行角膜病变区刮片镜检、培养和药敏试验,病变发展到角膜深基质层或经过药物治疗会影响检查的阳性率。

(四)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1. 控制感染一经临床诊断,立即给予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并应首选广谱强效抗菌药,主要给药途径为局部滴眼及结膜下注射。伴有大量前房积脓者,应同时静脉给药。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若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如果使用不当可引起病情恶化,角膜溶解穿孔。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只能用于非溃疡型角膜基质炎皮炎。

3.并发症的治疗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轻者可用托吡卡胺(tropicamide)滴眼液滴眼,炎症严重者给予1%阿托品(atropine)滴眼液或眼膏散瞳,以防虹膜后粘连。

4.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羊膜移植覆盖、角膜移植术、结膜瓣遮盖及清除病灶等手术,术后继续药物治疗。

5.支持治疗及原发病治疗:局部使用胶原酶抑制剂、人工泪液眼等,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类药物有助于溃疡愈合。干眼、暴露性角膜炎以及免疫相关性角膜炎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五)常用治疗方案

1. 细菌性角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等。常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其他次选的还有氯霉素、利福平、磺胺醋酰钠、四环素、金霉素、甲硝唑等。滴眼液1次/1~2h。对于角膜溃疡穿孔、炎症可能向眼或全身播散、巩膜化脓或穿透伤后继发的角膜感染患者局部用药的同时可考虑全身给药。

2. 病毒性角膜炎

常用0.15%更昔洛韦滴眼液和眼膏、0.1%阿昔洛韦滴眼液和3%的眼膏。急性期滴眼剂1次/1~2h,睡前涂眼膏,病情严重者可联合全身应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多次复发或角膜移植后的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不少于6周。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皮炎,全身和局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联合使用激素眼用制剂。高浓度激素眼液每天使用4次,每晚使用激素眼膏,1周后改为使用低浓度激素眼液,逐渐减少次数,可持续使用3个月。

3.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药物有两性霉素B、那他霉素滴眼液等,丝状真菌首选5%那他霉素滴眼液,酵母菌属可选用0.15-0.25%两性霉素B,开始每半小时1次滴眼,感染控制后逐渐减少给药次数,若治疗有效,持续治疗6周。联合使用可增加疗效,降低单一药物的用量,减少毒副作用。常用的联合方案: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氟胞嘧啶,或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病情严重者可联合口服或静滴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等。

4. 棘阿米巴角膜炎早期可行上皮刮除。治疗药物有氨基糖苷类、聚双胍类、双咪或联咪类、咪唑类,新霉素、0.02%~0.1%氯己定、1%咪康唑,均有成功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报道。常需联合用药,局部用药初期1次/h,症状改善后减为每天4~6次。药物治疗疗程一般大于4个月。

5.蚕蚀性角膜溃疡和边缘性角膜溃疡在溃疡面积较小且表浅时考虑局部使用激素眼用制剂,联合使用l%环孢素A眼液或0.1%他克莫司眼液,可以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和减少激素眼液的用量。伴有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考虑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

(六)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根据病因选择敏感的治疗药物,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开始以临床印象为基础,在微生物检测报告后调整治疗方案,当市售的眼药缺乏或者浓度太低时,局部用药可以用注射用抗生素临时配制,如万古霉素25-50mg/ml,最初治疗应15-30分钟1次,随着溃疡的愈合,滴眼间隔时间相应延长。注意点眼的频度和药物的眼表毒性,如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点状上皮脱落等。真菌性角膜炎全身用药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滴眼或全身用药,但不能用于结膜下注射,也不能直接滴入前房。

2. 患者教育:避免角膜外伤,如有角膜损伤,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损伤一周应天天就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滴用广谱抗菌药物滴眼液,怀疑真菌感染者联合滴用那他霉素滴眼液。角膜炎的恢复期可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加强角膜组织修复。注意个人卫生,不随意用脏手与脏手帕揉拭眼睛,洗脸用具定期煮沸消毒,预防重复感染,尽量少戴隐形眼镜。合理饮食,忌烟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不吃辛辣食物,以利角膜修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易复发,要注意避免感冒。

第三节干眼

正常眼表面覆盖着一层泪膜,泪膜从外到分为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水液层由主、副泪腺分泌,黏蛋白层主要来源于结膜上皮,稳定健康的泪膜是获得清晰视觉的重要前提。

干眼(dry eye)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均统一称为干眼。

干眼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我国干眼的发病率约为20%~30%。主要的危险因素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滥用滴眼液、使用视屏终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一)病因与分类

干眼按病因分五类:水液缺乏型干眼、黏蛋白缺乏型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以及混合型干眼。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干眼类型,即使患者为单一因素引起的干眼,若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最后发展为混合型干眼。

干眼按严重程度分为:

轻度干眼:仅有轻度主观症状而无裂隙灯下可见的眼表损害体征。

中度干眼:中重度主观症状同时有裂隙灯下的眼表损害,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

重度干眼:中重度主观症状及裂隙灯下的眼表损害体征,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 临床表现

干眼临床常见患眼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大部分干眼患者有视疲劳的症状。

干眼的体征包括球结膜血管扩,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窿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晚期出现角膜溃疡,偶有继发性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

2.辅助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反映泪膜的稳定性。下睑结膜滴入荧光素钠或使用商品化荧光素试纸条,嘱患者眨眼3或4次,自最后1次瞬目后自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计算,正常TBUT>10s。

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s test),根据是否使用表面麻醉剂分为SchimerI和SchimerII试验,较常用的是不使用表面麻醉剂的SchimerI试验,测试的是反射性泪液分泌情况,使用表面麻醉剂时检测的则是基础泪液分泌情况。Schimer 试验应该在安静的暗光环境下进行。Schimer I试验的方法为将试纸置入被测眼下结膜囊中外1/3交界处,嘱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分钟后取出滤纸,测量湿长。使用表面麻醉剂的Schimer II试验可帮助鉴别Sjogren综合征患者,因其鼻粘膜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泪液分泌显著减少。无表面麻醉剂的Schimer I试验正常>10mm/5min,使用表面麻醉剂的Schimer II试验正常>5mm/5min。

其它辅助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河高度、泪膜镜检查、睑板腺成像检查、角膜地形图、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血清学检查等。

3. 诊断标准

(1)有干燥感、烧灼感、异物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merI 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可诊断干眼。

(2)有干燥感、烧灼感、异物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 <SchimerI试验(无表面麻醉)≤10mm/5min,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三)治疗措施

治疗目标:缓解眼不适症状和保护患者的视功能。轻度干眼患者主要是缓解眼部症状,而严重干眼患者则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1.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针对病因治疗是提高干眼治疗效果的关键。如系全身性疾病引起,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及时停用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可引起干眼的药物及眼部化妆品等。

2. 非药物治疗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干眼患者积极进行沟通疏导,必要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湿房镜及硅胶眼罩、泪道栓塞等,通过物理方法保存泪液;(3)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3. 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为治疗干眼的一线药物,润滑眼表是其主要功能,临床常用的有右旋糖酐和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卡波姆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润滑膏剂在眼表保

持时间长,但可使视力模糊,主要用于夜间或重度干眼患者。自家血清也是一种人工泪液,理论上来说可能是最好的人工泪液,用于重度干眼合并角膜并发症及常规人工泪液无效的重症干眼患者。

轻度干眼不需要使用激素眼液,中、重度干眼伴眼表炎性反应患者,局部使用小剂量、低浓度激素眼液,在炎性反应控制后逐渐停药。其他抗炎及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普拉洛芬、环孢素、他克莫司滴眼液等。

雄激素、促泪液分泌药物可用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未广泛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棕榈酸酯可提高患者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四环素或强力霉素可用于有感染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

4.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手术,主要手术方式有睑缘缝合术、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四)治疗方案

1.轻度干眼保健教育及环境饮食改善;减少或停用有不良作用的全身或局部药物;眼睑物理治疗;人工泪液。

2.中度干眼在轻度干眼的基础上,增加湿房镜;局部抗炎治疗;泪道栓塞。

3.重度干眼在中度干眼的基础上,增加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物;自体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永久性泪小点封闭、睑缘缝合术、眼睑手术、颌下腺移植手术等手术治疗。

(五)患者教育

1. 疾病及治疗宣教向患者介绍干眼的病因和治疗目标,讲解病情的演变,积极治疗的意义,让患者远离视屏终端,治疗原发疾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 注意眼睛保湿注意饮食调理,应多吃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

3. 正确使用滴眼剂告诉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提高治疗效果。人工泪液滴用过频会将正常的泪膜完全冲走,反而会加快泪液的蒸发。眼膏主要用于重症干眼、暴露性角膜溃疡患者。

4. 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是预防眼睛干涩的有效手段。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休息时可以看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调整好显示器与眼睛的距离和位置,建议距离50至70厘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至20cm,显示器的亮度不要太亮;尽量远离手机和其它电子产品。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加剧眼睛的干燥程度。

第四节青光眼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是眼球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常眼压的围为10~21mmHg(1.47~2.79Kpa),生理性眼压的稳定依赖于房水生成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

大多数青光眼眼压升高是由于房水外流受阻引起,房水外流的主要通道是前房角,还有少部分房水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房水和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

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是小梁网和虹膜的夹角,前房角的宽窄是青光眼分类诊断的重要依据。

青光眼其他的因素有年龄、近视眼、种族及家族史等,青光眼患者10%~15%直系亲属可能发生青光眼。除先天性青光眼发生于青少年或婴幼儿以外,青光眼多见于老年人,以女性多见;任何可引起视神经供血不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可能是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

(二)临床分类与表现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

1. 原发性青光眼是指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一类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表现为眼压骤然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包括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恶心呕吐,患者视力锐减、眼球混合充血、眼压常常在50mmHg以上,全身症状较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和房角粘连都是逐渐进展的,没有眼压急剧升高的临床表现,其慢性进展过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但其视神经损害的发展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更快。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发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有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一般在常规眼科检查中发现,早期眼压不稳定,随病情进展眼压逐渐升高,视力下降,晚期视神经萎缩,管状视野。

2. 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病因较明确,临床常见的有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源性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等。临床表现除了眼压高,还有原发疾病的眼部改变。

3. 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是房角发育异常致房水引流受阻,眼压升高,常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发育异常,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发育异常的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青光眼三大特征性症状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患儿角膜横径大于12mm(正常婴幼儿的角膜横径一般不超过10.5mm)。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 岁之间,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常可表现为进展迅速的近视。

(三)治疗原则

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眼压和保护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通过药物或手术将眼压降至目标眼压,使视神经损害不再进展。②通过改善视神经供血和控制视神经细胞凋亡来保护视神经。③继发性青光眼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 根据“靶眼压”选择合适的降眼压药物测量患者24小时眼压,掌握患者病理性眼压曲线,以视神经和视功能损害不再进展时的眼压为最佳眼压控制标准,制定靶眼压(能够适合个体视神经耐受的阈值眼压),根据靶眼压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2. 用药方案制定的原则可单一药物治疗的不联合用药。单一药物治疗应从最低浓度、最少点眼次数开始,如果疗效不满意,合理增加给药次数,疗效仍不满意的可选用较高浓度的滴眼液。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可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较好的组合为:促进房水引流药物联合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

3. 给药方式以局部用药为首选,控制急性发作的高眼压状态时,可以短期全身用药,凡是局部用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不必再全身给药。

4. 治疗成本与收益首先要选择疗效最显著的药物,同时兼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医疗开支的承受能力。生活质量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的便利程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依从性以及因疾病进展导致的某些功能丧失。在选择青光眼治疗药物时应对治疗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衡量和评估。

(四)常用治疗药物

控制眼压和神神经保护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其中降眼压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为抑制房水生成、增加房水流出、减少眼容积三大类。

1.抑制房水生成的药物

(1)碳酸酐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醋甲唑胺片、布林左胺滴眼液。醋甲唑胺多作为局部用药不能良好控制眼压时的补充,或手术治疗前的术前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唇面部及手指、脚趾麻木,胃肠道刺激,尿

液混浊等,长期服用有诱发尿路结石、肾绞痛、代性酸中毒、低血钾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谨慎使用。布林佐胺滴眼剂可用于β受体阻滞剂疗效差或禁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使用后很少全身吸收,很少会引起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常用的有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等。其中倍他洛尔是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肺部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反应性气道疾病者,其余几种都是非选择性β1和β2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不影响瞳孔大小和调节功能,不干扰视力,单次滴眼后维持降眼压作用12~14小时,该类药物在人清醒时有降眼压作用,而睡眠时无降眼压作用,长期应用后期降压效果减弱(脱逸现象,指该类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降眼压效果会减弱或消失)。含有β受体阻滞剂的滴眼液可引起心动过缓,禁用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未控制的心衰患者,不能用于哮喘或有气道阻塞性病史的患者,因可能掩盖急性低血糖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动过速,使用时要特别注意。(3)拟肾上腺素药物: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为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可抑制房水生成及增加巩膜-葡萄膜房水外流,且有神经保护作用。在单用β受体阻滞剂不能满意地降低眼压的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中,应用溴莫尼定降低眼压是合理的。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其降低眼压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在第一个月观察到降眼压作用未必都能反映长期降眼压的水平,应定期监测眼压,对每日2次用药尚不能很好控制眼压的患者下午应再增加1滴。溴莫尼定因能穿透血脑屏障,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巴比妥类药物、阿片制剂、镇静剂或麻醉剂)产生叠加作用或使之强化的可能性,可以引起轻度的全身性低血压和嗜睡,会影响到熟练工作的完成,例如驾驶车辆。禁用于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精神抑郁患者。大脑或冠状动脉机能不全、雷诺氏现象、直立性低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使用本品也应谨慎。

2.增加房水流出的药物

(1)拟胆碱药:0.5%~4%的硝酸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滴眼液,深色虹膜的患者往往需要高浓度或频繁地滴用才能满意地降低眼压,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避免过量给药;在易感的个体中和患有视网膜疾病的患者中,使用缩瞳剂有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缩瞳剂引起的睫状肌痉挛会导致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额痛、头痛和近视、视力模糊,会影响到技能性工作,如驾驶等,对此应当引起注意。缩瞳剂禁用于急性虹膜炎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

(2)前列腺素衍生物: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0.03%贝美前列素滴眼液、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等,可以增加房水经脉络膜巩膜途径外流,作用比β受体阻滞剂要强,而且用药次数少,每晚一次,应用方便。副作用主要为虹膜和眼睑色素增加,眼睫毛变黑增粗增长,结膜充血。在无晶体眼、伴有晶状体后囊膜撕裂的人工晶状体眼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眼、具有发生葡萄膜炎和黄斑囊样水肿危险因素的人、哮喘患者、妊娠和哺乳者、使用含硫柳汞制剂后5min之者不得使用本品。不推荐儿童使用,禁忌用于角膜接触镜佩戴者。

(3)拟肾上腺素药物: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

3.减少眼容的药物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注射液、口服的甘油盐水,是快速有效的短期降眼压药物,常用于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一些继发性青光眼的眼压。甘露醇的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低颅压综合征等,对于眼压不是太高者,或是年龄较大者尽量不用,对于肾功能损害或有潜在疾病者,应避免或减量使用。

4.视神经保护治疗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谷氨酸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中医中药,可从不同环节起到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常用药物有:胞二磷胆碱、甲钴胺、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胶囊、肌苷片等。

(五)药物治疗方案

1.开角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以局部用药为首选,前列腺素类衍生物作为一线用药,滴眼液每晚一次,临睡前滴眼,如果疗效不满意,达不到靶眼压,联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滴眼1~2次/日,或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滴眼2~3次/日,或碳酸酐酶抑制剂1%布林左胺滴眼液2~3次/日。根据患者的眼压、视野和眼底损害程度,若应用3种以上滴眼液眼压仍不能控制,结合医院的条件和医师的经验,建议手术、激光治疗。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立即给予局部滴眼联合全身用药。给予醋甲唑胺口服25mg2次/日,首次剂量可以加倍;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5分钟1次,连用4次,以后每30分钟1次,连用2次,眼压下降后每天4次点眼;同时给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左胺点眼2次/日。眼压下降后及时手术。

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缓解期、慢性期首选手术治疗,术后眼压仍高的患者和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根据眼压选择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左胺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等点眼。

4.继发性青光眼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局部应用降眼压眼药水如前列腺素类衍生物滴眼液、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滴眼剂、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滴眼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也可短期全身用药,口服醋甲唑胺片及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

5.视神经保护药物常用药物有:胞二磷胆碱、甲钴胺、肌苷片及改善微循环的中成药制剂等。

(六)患者教育

1.生活干预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的,不可逆的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导致失明。应该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及其隐秘性,定期复查和监测眼压,有青光眼家族史、超过40岁、远视眼、近视眼都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建议每年至少要量一次眼压。早期诊断和终身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阻止视功能的损害。发现白障、虹膜炎也要及早治疗,以免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得了青光眼,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生活、饮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不要长时间在暗室及弱光条件下工作或逗留太久,看电视时不要关灯。

2.用药教育

青光眼患者要在医生的监控和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治疗。向患者仔细讲解青光眼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坚持用药、定期复诊的意义,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于哮喘患者和心肺疾病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药,以免引起哮喘发作或心动过缓。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用药后困倦会影响到熟练工作的完成,不要驾驶车辆。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心功能不全、脱水及活动性颅出血患者禁用甘露醇。用醋甲唑胺同时服用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片,可以减少低血钾、手脚麻木等不良反应,对磺胺类药、噻嗪类利尿药过敏者、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醋甲唑胺。

第五节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层,又称为色素膜,由前到后分别是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葡萄膜富含黑色素,血管丰富且血流缓慢,这些特点使其易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葡萄膜炎是世界围的常见眼病,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患者总数的50%。

(一)病因及分类

自身免疫因素、免疫遗传机制、感染因素、创伤及理化损伤、代、血源性、肿瘤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侵犯葡萄膜。葡萄膜炎按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根据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根据病程,小于3个月为急性,大于3个月为慢性。本节讨论急性前葡萄膜炎,即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其最常见的原因为免疫相关性疾病,如HLA-B27抗原相关的急性前葡萄膜炎、血清阴性椎关节病变伴发的急性前葡萄膜炎、特发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等。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起病突然,多为单眼发病,常见症状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患者多有视物模糊。眼部检查见睫状充血,房水混浊,前房炎症细胞,甚至前房积脓,虹膜后粘连,眼底多无病变。

患者可伴有全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炎性反应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反应性关节炎和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2.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虹膜睫状体炎。进一步病因检查包括:确定或排除感染性疾病;进行HLA—B27抗原测定、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质含量、免疫相关指标检测,评价是否伴有全身免疫性病变。

(三)治疗原则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原则为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大多数为非感染性,一般不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对高度怀疑或确诊为感染所致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非感染性虹膜睫状体炎,由于局部用药在眼前段能达到有效浓度,所以一般不需要全身用药。

(四)药物治疗方案

1.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对于急性严重的前房炎性反应,应选用作用强的糖皮质激素滴眼剂,如0.1%地塞米松、1%醋酸泼尼松龙。最初可15 分钟至半小时点眼1次,数次后可改为每小时1次。对于中度炎性反应,则应降低点眼的频度至每天3或4次。对轻度炎性反应,则宜选用作用较弱的糖皮质激素滴眼剂,每天点眼1~3次。

2.睫状肌麻痹剂和扩瞳剂点眼所有患者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大瞳孔治疗。一般选用短效睫状肌麻痹剂,如复方托吡卡胺,每天1次或隔天1次。对于严重的前葡萄膜炎患者,炎性反应严重或有瞳孔后粘连迹象者,应选用长效睫状肌麻痹剂,如1%或2%阿托品滴眼剂或眼膏,开始时每天1或2次,以后根据情况可改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对于中度炎性反应者,则宜改用2%后马托品眼膏或托吡卡胺,每天l或2次。若新鲜的虹膜后粘连无法用睫状肌麻痹剂点眼拉开者,可选用强力散瞳剂(1%阿托品、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等量混合)0.1 ml结膜下注射。

3.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注射和全身应用严重的急性前葡萄膜炎,尤其伴有前房大量纤维素渗出和前房积脓者,可行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2.5 mg),但一般不宜多次注射。此外,患者角膜上皮有

损伤者和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点眼者,也可以考虑结膜下注射。伴有血清阴性椎关节病变者,可考虑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建议到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对于前房炎性反应特别严重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如泼尼松,初始剂量20~30 mg/天,待炎性反应减轻后即应迅速减量,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

4.非甾体消炎药点眼主要用于外伤或眼前节手术所致的前房炎性反应,对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

(五)用药注意事项及患者教育

1.激素滴眼液要遵医嘱滴眼,逐步减量,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反跳;用药期间按时复查,检测眼压,避免激素性青光眼。

2.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可以继发青光眼,如果眼压升高,可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滴眼,避免使用前列腺素类衍生物以及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3.若并发白障,可在虹膜睫状体炎的静止期手术治疗。

4.阿托品滴眼剂使用时应注意其作用时间长,使瞳孔处于持久的开大状态,引起患者持续性畏光症状。

5.平时经常热敷,避免疲劳,不要受凉,是维持良好视力预后、预防复发的关键。

第六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层,由色素上皮层和神经感觉层组成,神经感觉层有三层神经元: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构成神经纤维层,汇集成视神经。视网膜的供养有两个血管系统,核层以的视网膜由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供应,其余外层由脉络膜血管供养,黄斑中心凹的营养来自脉络膜血管。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24.7%~3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确切原因不详,可能和多元醇代通路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堆积、蛋白激酶C的活化、血管紧素转换酶系统的作用等有关。DR发生时主要的病理损害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皮损害,包括选择性周细胞丧失、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闭塞和因皮屏障功能失代偿引起的血浆成分渗漏,晚期则出现新生血管及增殖。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病程和血糖控制水平,另外,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血液学和生化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包括血小板的粘附性、红细胞的聚集性和血脂等,妊娠也会导致DR快速进展。

(二)临床表现及分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DR病变早期,患者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最终可致失明。

1.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包括微血管瘤、小点状或圆形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小动脉硬化,静脉充盈、扩,毛细血管闭锁及视网膜微血管异常。

2.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主要的标志是新生血管形成,开始出现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边缘,沿血管弓生长,在玻璃体形成纤维血管膜,牵拉可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

3. 黄斑水肿黄斑区水肿、渗出、出血、缺血等,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晚期呈花瓣状或蜂房状积存。

慢性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造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三)治疗原则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减轻视网膜缺氧、水肿;定期检查眼底,根据DR所处的阶段采取激光或手术治疗。

1.全身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的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帮助阻止视网膜病变发生,减缓增生期病变发生进程,特别应注意在糖尿病早期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DR的长久预后非常重要。

血压控制可以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肾素-血管紧素系统抑制剂在DR中的应用是有意义的。1型糖尿病应用血管紧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50%的DR进展。降低血脂水平可以降低DR的发生发展,建议在科医师管理下控制血脂。其他的药物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抗小板粘附性及减少红细胞聚集性药物、中药制剂等。

2.球注射抗VEGF药物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是参与黄斑水肿病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缺氧、高血糖的病理条件可能导致VEGF上调,进而引起渗漏,血管增生等病理过程。黄斑水肿、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抗VEGF药物玻璃体注射治疗,再根据情况补充光凝或者玻璃体切除术可控制病情。

3.局部激素治疗球周或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应注意监测眼压,发现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对于眼压升高药物不能控制者可选择抗青光眼手术。

4.局部滴眼剂黄斑水肿可以首选非甾体类滴眼液,如果新生血管已造成眼压升高,则应立刻使用各种全身和局部药物降低眼压,对于青光眼绝对期,以去除疼痛为主,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阿托品滴眼,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增加角膜感染和穿孔的风险,因此应尽量单独使用阿托品。

5.激光治疗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进行光凝对比推迟光凝5年视力严重下降的风险从6.5%降到3.8%~4.7%,应在能看清眼底时尽快积极的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光凝破坏无灌注区,降低视网膜的缺血反应,阻止病变恶化。

6.手术当患者合并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前出血,激光治疗常常不能进行,可以考虑玻璃体切除手术,增生晚期存在纤维血管膜(胶质型PDR)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建议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期病变病情严重、虹膜有新生血管时,也可考虑冷凝视网膜周边部。白障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年龄会提前,白障术前应尽可能评估眼底情况,控制血糖及血压,根据眼底情况决定是否同时联合眼底手术。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 科学饮食食用高蛋白低脂低盐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当运动、戒烟可以帮助预防DR的进展。

2.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保持血糖、血压、血脂平稳,避免低血糖,服用调脂药物要定期检查肝功。

3.定期查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诊断DR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散瞳后眼底照相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发病的

患者一旦确诊即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2型糖尿病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妊娠糖尿病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个月开始筛查。即使是有良好视力且无眼部症状者也要定期随诊,如在检查时有异常发现,及早治疗并缩短随诊时间间隔。

4.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的患者,平时应注意有无牙龈出血及皮肤瘀斑等皮下出血,如有发生及时就医;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5.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比格列酮,有证据提示比格列酮可能增加黄斑水肿发生率。

6.其他的风险因素包括蛋白尿、妊娠、体重指数。对于肥胖患者来说,要减轻体重,减少热量的摄入。

外科常见疾病_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急性穿孔 1、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 (3)、留置胃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如有休克,应按休克处理。(5)、严密观察病情,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部位、性质、有无加重。(6)进行术前备皮等工作。 2、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回病房后立即接好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术后继续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4)、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内渗液的引流。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5)术后如有发热,腹泻及上腹疼痛,应通报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二)、急性大出血 1、术前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护理和管理。 (2)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严密观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记录咯血与便血的量,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5)、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6)、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 (1)、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 (2)、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3)、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4)、术后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可拨除胃管,先饮少量水,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流质。 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一天过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3、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于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4、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进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5 需要继续剖胸手术者,术前应做口腔护理并辅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及咯血。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白内障 (一)术前检查和准备 1. 眼科入院常规检查 2. 验光(双眼) 3. 测双眼角膜曲率(电脑测量、手动测量相互参照,必要时可参考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 4. 眼科A/B 超检查 5. 根据验光(包括对侧眼)和A 超测量结果确定拟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注意A 常数) (二)入院医嘱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普食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0.1ml 点术眼4/ 日 裂隙灯检查1/日 临时医嘱:裂隙灯检查、视功能检查、散瞳查眼底、间接检眼镜检查、角膜曲率、医学影像工作站、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胸正位片、心电图、 (三)术前交待要点 1. 手术的目的是摘除混浊的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提高视力。 2. 如同时伴有眼底病和其它眼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或不能提高。 3. 有可能不合适放人工晶体,最多见的原因是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中医生根据情况植入不 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或不植入人工晶体。 4. 可能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失代偿和交感性眼炎,瞳孔可能变形。 5. 手术中若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需尽快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6. 术后如有晶体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需激光治疗或再次手术。 7. 有继发眼内感染的可能,虽然大部分经治疗能够好转,但仍极少数病人由于严重的感染,不仅 视力丧失,重者还可能丧失眼球。 8. 极少数有眼内驱逐性出血的可能,导致术中眼压突然增高,不能缝合切口,严重者甚至需要当 场摘除眼球。 9. 术后人工晶体发生排斥反应或偏位,甚至脱落。 10. 术后可能仍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带眼镜才能达到最好视力。 11. 若人工晶体脱落或偏位严重,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需二次手术。 12. 术中和术后发生麻醉和心脑血管意外或全身其它意外危及生命。 (四)术前医嘱: 拟于明日X时X分在局麻下行X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冲洗结膜囊 剪睫毛 冲洗泪道 托吡卡胺眼液0.1ml点X眼1次/10分钟X 6次术前1小时 (五)术后处理: 1. 术后3天每天换药,检查术眼视力,观察前房的炎症反应情况,有无前房出血和晶体皮质 残留,虹膜有无后粘连,人工晶体位置有无偏斜,玻璃体是否混浊,眼底有无病变,眼压是否正常。 2?术后全身使用抗菌素3?5天,局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点眼3?4周。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 1、肺炎: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2、支气管扩张症: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营养失调、焦虑、有感染的危险 3、肺结核: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疲乏、有孤独的危险 4、支气管哮喘: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活动无耐力、焦虑、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纵隔气肿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2、慢性心力衰竭: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提静脉淤血、水钠储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3、心律失常: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出量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猝死、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4、心瓣膜病: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潜在并发症:栓塞、有感染的危险(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 5、心绞痛: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心肌梗死: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

眼科常见疾病地药物治疗学

眼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学 少远 眼是人体重要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其体表面积和容积虽小,但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也可能引起结构改变和明显的视觉功能障碍,甚至完全失明。本章主要介绍几种眼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结膜炎 结膜(conjunctiva)是由眼睑缘间部末端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黏膜组织,由睑结膜、球结膜和穹窿结膜三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结膜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防护机制可使其对外界环境的理化刺激和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当眼表防御能力降低或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增强时,将引起结膜组织炎症的发生,其特征为血管充血、渗出和细胞浸润,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conjunctivitis)。 (一)病因与分类 结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其致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结膜炎可为外源性或源性,也可由临近组织炎症蔓延而致(如慢性泪囊炎、睑缘炎、睑腺炎等),致病微生物可为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病毒、衣原体,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等。非感染性结膜炎致病因素包括物理刺激(如风沙、烟尘、紫外线等)和化学损伤(如医用药物、酸碱或有毒气体等)、免疫性病变(过敏性)、眼部刺激因素、屈光不正未经矫治等。 根据病情及病程结膜炎可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结膜炎,病程少于三周者为急性结膜炎,超过三周者为慢性结膜炎。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结膜炎的主要症状为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及脓性或粘液分泌物,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有时伴有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耳前淋巴结肿大。 根据病史和基本症状体征可以作出结膜炎的诊断,但要确诊结膜炎的具体病原还需要实验室检测,最常用微生物学检测分泌物涂片、培养及药敏,怀疑过敏时可以做过敏原检测。 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对病因的判断,感染性结膜炎多为双眼发病,从一只眼传染到另一只眼,也会传染至家人或社区人群,分泌物俗称“眼屎”,是结膜炎共有的体征,不同的致病原因,眼屎的性状常有差别,临床上应仔细询问分泌物的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原。其中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分泌物为粘液脓性,把睫毛黏在一起,患者早晨醒来可出现睁眼困难,但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一般为水样或浆液性,常合并结膜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后期出现角膜病变影响视力;沙眼一般为慢性病程,以上睑板滤泡、瘢痕为主,晚期眼睑翻倒睫、角膜混浊严重影响视力。春季结膜炎为免疫性结膜炎,以眼痒为主,分泌物呈粘稠丝状,发病和外界过敏原有关。 (三)治疗原则 结膜炎要针对病因治疗,一般局部给药为主,滴眼液点眼,夜间可涂眼膏或眼用凝胶,必要时全身给药。急性期禁忌包扎患眼。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 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 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 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 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 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 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 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 卧床休息 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 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 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皮疹护理】 1. 卧床休息 2. 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 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 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 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 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 卧床休息 4. 肛周皮肤护理,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 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 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 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 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 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隔离护理】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与流程

一、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锁骨骨折多发生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外,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多为儿童和青状年。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局部制动固定后,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卧位休息时应去枕仰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维持良好的复位位置。复位后,站立时保持挺胸提肩;坐或行走时,用前臂吊带悬吊患侧上肢屈肘成90度直角,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减轻肿胀。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2、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有麻木感,是否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使双肩尽量外展,后伸,如症状没有缓解,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三)功能锻炼 1、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防止患肢肿胀,避免肩关节僵凝,以取得病人配合。 2、正确适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整复固定1-2周。可以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如:“抓空增力”、“左右 侧屈”、“掌屈背伸”、“托手屈肘”、“肘部伸曲”。 ②骨折中期整复固定2-3周。左肩部后伸活动(左“∞”字绷带固定或三角巾固定下),如“屈肘 耸肩”、“外展指路”、后伸探背“、”弯腰划圈“等 ③骨折后期整复固定3-4周。可逐渐做肩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外展和旋转活动。“外展指路 “、”弯腰划圈“、”上肢回旋“等。 四、健康教育 (一)锁骨骨折复位固定后,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即使复位稍差,骨折畸形愈合,也不影响上肢功能, 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情况。 (二)复位固定后即出院的病人,应告诉其保持正确姿势,早期禁止做肩前屈动作,防止骨折移位,解除 外固定出院的病人,应告诉其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的要求。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方位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各方面动作的综合练习,如肩关

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2016-02-14 中国眼科医生中国眼科医生中国眼科医生微信号 功能介绍中国眼科医生最具专业价值、值得关注的微信公共订阅平台。 眼科给药途径包括眼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前者包括眼局部外用、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后者包括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眼局部用药 眼科给药途径包括眼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前者包括眼局部外用、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后者包括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一)滴眼药水 1.目的用于眼表面及眼前节给药,防治眼部疾病、散瞳或缩瞳、表面麻醉等。 2.用物准备操作前洗手,核对病人的姓名、眼别、药物的名称、浓度,水制剂应观察有无变色和沉淀;滴眼药液、滴管(或滴瓶)、消毒棉签。 3.操作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向后仰并向患侧倾斜,用左手示指或棉签拉开病人下睑,右手持滴管或眼药水瓶,距眼1~2cm将药液点人下穹窿的结膜囊内。用手指将上睑轻轻提起,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弥散。用棉签擦去流出的药液,嘱病人闭眼1~2分钟。 (二)涂眼药膏 1.目的使药物在结膜囊内停留时间较长,药物作用较持久。一般用于手术后、绷带加压包扎前需保护角膜者、睑闭合不全及眼前段疾病等。 2.用物准备洗手,核对病人的姓名、眼别、药物的名称,检查眼药膏管口和玻璃棒是否光滑;眼药膏、消毒圆头玻璃棒、消毒棉球。

3.操作病人体位同滴眼药法。操作者右手将眼药膏先挤去一小段,将眼膏挤入下穹窿,或用玻璃棒蘸眼膏少许,将玻璃棒连同眼膏平放于穹窿部,嘱病人闭眼,同时转动玻璃棒,依水平方向抽出,按摩眼睑使眼膏均匀分布于结膜囊内。 (三)结膜下注射 1.目的将药物注射到结膜下的疏松间隙内,以提高药物在眼内的浓度,增强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用于角膜及色素膜给药。 2. 用药准备洗手;核对药物及眼别;注射器、4~6号注射针头、注射药物、0.5%丁卡因溶液、抗生素眼药水、消毒棉签、纱布眼垫、胶布条。 3.操作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眼滴0.5%丁卡因溶液3次(每3~5分钟1次)。操作者以左手分开上下眼睑,让患者注视某一方向,以暴露注射部位之球结膜,右手持装有药液的注射器,将针头避开血管挑起结膜,快速刺人注药。 (四)球后注射 1.目的经眼球下方进入眼眶的给药方式,用于眼底给药及内眼手术时的球后麻醉。 2.用药准备洗手;核对药物及眼别;注射器、球后注射针头、注射药物、3%碘酊、75%乙醇、消毒棉签、纱布及消毒盘。 3.操作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眼睑周围皮肤。嘱病人向鼻上方注视,在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将注射器针头垂直刺入皮肤约1~2cm,沿眶壁走行,向内上方倾斜30°,针头在外直肌与视神经之间向眶尖方向推进,进针3~3.5cm,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退针后,压迫针眼1分钟,涂抗生素眼膏。 眼局部清洁 (一)结膜囊冲洗法 1.目的清除结膜囊内的异物、酸碱化学物质和脓性分泌物以及手术前清洁结膜囊。

常见护理常规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1

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或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一般护理 1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1)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但会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好转并消失。 (2)介绍可能留置的引流管,氧气管及其目的,意义,配合要点。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得信息,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给予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保证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指导患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2周开始戒烟,术前一天沐浴,更衣,练习适应术中体位,床上排尿,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肢体活动等。 5术前一日备皮(剃术区毛发),完成过敏性药物皮试和配血。 6术前一般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遵医嘱灌肠,置胃管,置导尿管及给药等。 7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日晨评估体温是否正常,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8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遵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9患者入手术室前,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取下活动义齿并保管好。 10急症患者入院后无饮食医嘱时,暂禁食。急腹症患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敷或灌肠。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本。 11昏迷、休克、高热患者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手术后一般护理 1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床头详细交接患者,包括:评估生命体征、意识;查看患者伤口辅料;检查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正确标识多根引流管,避免混淆;了解术中情况、明确正在输注的药物;交接好组织标本;了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2根据麻醉的方式给予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评估呼吸的性质和频率,全麻手术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每小时一次直至全麻清醒后6小时为止。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查看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手术区有无血肿或肿胀。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结、过度牵拉脱出等,记录渗出物或引流物的性状。 4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评估患者术后排尿。鼓励患者自行排尿,术后6~8小时未排尿者采用改变排尿姿势、指导患者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洗会阴部等方式诱导排尿。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 5做好尿引流管和尿引流袋的护理。 (1)尿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应低于膀胱的位置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勿压迫、扭折3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学常规

第三节、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牵引术 一、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 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石膏固定术 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 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困难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汇总

神经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2.9 1.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脑梗死护理常规 4.脑出血护理常规 5.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6.癫痫护理常规 7.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8.多发性硬化症护理常规 9.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10.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护理常规 11.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护理常规 12. 脑炎护理常规 13. 低钾性周围性瘫护理常规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15. 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 16.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定期通风,湿式清扫地面,温湿度适宜。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给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给予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燥。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者,1次/日。评估大便,1次/日;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测量血压、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 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 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 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 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 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 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 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 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 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 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 第五章麻醉护理常规 第一节全麻护理常规 第二节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 第三节低温麻醉护理常规 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章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 第三节新生儿护理常规 第四节妇科护理常规 第四章五官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 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T、P、R、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 及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T、P、R3次并记录,正常者改为每日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 测生命体征。做好因时制宜护理,每日询问大便次数1次并记录,每周测量体重、血压1次并记录。 8、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变化,做好辨证施护。 9、重症入院病人遵医嘱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10、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注意 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止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卡片并整理病历。 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帐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 物的服药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行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一)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舌质、舌苔、脉

眼科常用药物及常见疾病小结

眼科疾病及所用药物总结 药物 一、滴眼液: 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易贝):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 皮缺损,及角膜移植、翼状胬肉等术后——促进组织细胞的分裂,有嫩肤、润肤、修复创伤、预防色斑的美容效果。 注意:不宜与蛋白变性剂或蛋白水解酶类外用药同时使用。 2.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由于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毛果芸香碱是一种具有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物,通过直接刺激位于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及分泌腺上的毒蕈碱受体而起作用,毛果芸香碱通过收缩瞳孔括约肌,使周边虹膜离开房角前壁,开放房角,增加房水排出。同时还通过收缩睫状肌的纵行纤维,增加巩膜突的张力,使小梁网间隙开放,房水引流阻力减小,增加房水排出,降低眼压。 注意:禁用于任何不应缩瞳的眼病患者,如虹膜睫状体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禁用于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哮喘,急性角膜炎慎用。 3.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降低眼内压作用,对于某些继发性青光眼、高眼压症、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其他药物及手术无效的青光眼,可加用本品滴眼增强降压作用——非选择性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没有明显的内源性拟交感 活性和局麻作用,对心肌无直接抑制作用,本品对高眼压患者和正常人均有降低眼压作用,其降低眼压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眼压描记和

房水荧光光度研究提示本品的降眼压作用与减少房水生成有关。 注意:支气管哮喘或有支气管哮喘史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窦性心动过缓、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明显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冠状动脉疾患、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自发性低血糖患者及接受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慎用。 4.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适用于下列情况降低升高的眼压:高眼压症开角型青光眼可以作为对β阻滞剂无效,或者有使用禁忌症的患者单独的治疗药物,或者作为β阻滞剂的协同治疗药物——是一种磺胺药,虽然是眼部用药,但仍能被全身吸收,因此磺胺药的不良反应在眼部滴用时仍然可能出现,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过敏,应立即停药;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和滴用派立明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已知的与碳酸酐酶抑制剂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不推荐同时使用。 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于诊断及治疗为目的的散瞳和调节麻痹——具有松弛瞳孔括约肌及调节麻痹的作用,调节麻痹的效果较阿托品弱,持续时间较短,为速效性,滴眼结束20-30min后调节麻痹效果达到最高,3h左右几乎完全恢复,4-5h后调节功能恢复正常。 注意:青光眼和具有房角狭窄、前方较浅等眼压上升因素的患者(有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小儿、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甲亢患者慎用(去氧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促进糖生成、加快心率等作用)。 6.典必殊滴眼液: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反应的眼科炎性病变及眼部表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部分常见急诊病人护理常规 一、急诊病人一般护理 1、护士接诊病人,应迅速了解病情并通知急诊医生作紧急处理,同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处置工作。 2、一般急诊常规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发热患者测体温。 3、遇有抢救得危重患者,在急诊医生未到达前,护士可先给予给氧、测血压、脉搏,建立静脉通道、配血、止血、吸痰、人工呼吸等处理,体温超过39℃给予物理降温,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4、做好急诊患者登记,各种抢救工作记录应及时、真实、清楚、完整。 5、确定住院者应护送患者入病区,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二、心、肺、脑复苏护理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 2、维持有效循环 ⑴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⑵每15分钟测量脉搏、心率与血压至平稳。 ⑶观察皮肤、口唇得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她)甲得颜色及静脉得充盈情况,保证有效静脉灌注,维持血容量、 ⑷有条件需测量中心静脉压。 3、呼吸系统监护 ⑴注意呼吸道湿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应用呼吸机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 ⑶密切观察病人得呼吸频率、节律、有无鼻翼扇动、呼吸困难等,以防呼吸衰竭。

4、脑缺氧监护 ⑴及早应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头部降温保持在30℃左右,不宜低于30℃;体温保持适当水平。 ⑵应用脱水剂治疗要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得变化。 ⑶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得变化与肢体活动。有无意识、定向障碍、表情淡漠、嗜睡、发绀等症状,以了解脑缺血、缺氧状况、 5、留置导尿,严密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12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观察尿得性质、颜色与比重,以了解肾功能。 6、观察有无出汗或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7、预防继发感染 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病人及室内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 ⑵注意无菌操作,物品器械必须消毒灭菌。 ⑶如病情许可,应勤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及继发感染得发生。 ⑷注意口腔及五官得护理、 ⑸气管切开吸痰及更换内套管时,注意无菌操作。 8、常规执行各种治疗,及时完善各项护理记录。 三、休克护理 1、休克病人宜安置在抢救室,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得搬动,取平卧位或中凹位,预防压疮发生、 2、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认真记录出入量,观察脸色、意识、肢端温度及有无急性左心衰竭。 3、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保证输液畅通,积极配合抢救,遵医嘱及

掌握眼科常见护理诊断

掌握眼科常见护理诊断 掌握眼科病人的主要症状 熟悉眼科病人的护理技术 熟悉特殊病人的护理 眼科常见护理诊断 1、自理缺陷(nursing diagnosis) 2、疼痛(pain) 3、感知改变(视觉) (sensory/perceptual alterations,visual) 4、便秘(constipation) 5、有感染的危险(risk for infection) 6、恐惧(fear) 7、功能障碍性悲哀(dysfunctional grieving) 8、睡眠形态紊乱(sleep pattern disturbance) 9、恶心(nausea) 10、潜在的并发症(potential complication) 11、有受伤的危险(risk for injury) 12、知识缺乏(knowledge deficit) 13、组织完整性受损(impaired tissue integrity) 眼科病人的主要症状 1、视力障碍 2、视野缺损 3、夜盲与昼盲 4、眼部感觉异常如眼痛、眼干 眼科病人的主要体征 1、眼部充血 2、视力下降 3、眼压升高 4、眼球突出 (一)外眼手术术前护理 1、术前三天术眼点抗生素眼药水,1次/2h。 2、按外眼手术洗眼。 3、心理护理 (二)外眼手术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观察有无敷料渗血及绷带松紧情况。 2、术后应用抗生素、止痛剂、镇静剂。 3、给予普食或半流食。 4、嘱病人按医嘱服药、换药和复查 (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 1、解释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 2、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咳嗽等) 3、术前3日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1次/2h 。术前1日剪睫毛,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 4、训练病人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 指导如何抑制咳嗽和打喷嚏 5、给予易消化的食物。术前6小时禁食水。 6、作好个人清洁卫生。 7、术晨测量生命体征。 8、进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 9、准备术后护理用品。 (四)内眼手术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头部放松,全麻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2、术眼加盖保护眼罩,防止碰撞。两周内不做摇头、挤眼等动作 3、术后数小时内如感到疼痛,可给镇痛剂,24小时后剧烈疼痛应通知医生。 4、每日更换敷料,点眼药,注意观察敷料。 5、给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 一)滴眼药法(eye drip 1、用具 大方盘内防置每位患者的眼药水,酒精棉球罐、干棉球罐、污物盘,治疗车 2、方法 (1)三查七对。(2)护士洗手。 (3)患者取仰卧位,下颌抬起,嘱患者眼向上注视。 (4)护士用拇指扒开患者下眼睑,固定于下眶缘。另一支手持眼药瓶距患者眼睛2-3cm处,滴眼药水于穹隆部。 (5)嘱患者闭合双眼1-2分钟。 3、注意事项 (1)眼药水不滴在角膜上,对于术后或 角膜溃疡的患者,尤其要避免。 (2)滴阿托品等剧毒药时,应嘱患者压 住泪囊部3-5分钟。 (3)滴阿托品时头部应偏向患眼,以防 阿托品流入健眼。 (4)滴入多种眼药水时,两种需间隔3-5 分钟。 (5)点眼药时,先点对眼睛无刺激的眼 药。有眼药膏时,先点药水,后点药膏。 (6)有感染伤口的患者应最后滴。 (7)眼药膏应在睡前用药。 二)结膜囊冲洗法(eye washing 1、用物 受水器、眼壶、棉球、眼水 2、方法 (1)说明洗眼的目的和意义。 (2)取坐位,头后仰倾向患侧,受水器 紧贴于面颊部 (3)嘱患者闭眼,棉签沾皂水清洗患眼, 盐水冲净。 (4)睁开双眼,从眼壶倒出生理盐水入 患眼,嘱眼球上下左右转动。 (5)擦干患眼周围皮肤,用方纱布遮盖 患眼 3、注意事项 (1)眼壶距患者3-5cm。 (2)穿通伤患者或角膜溃疡患者不能洗 眼。 (3)传染病患者用完后的物品应严格消 毒。 (4)不可直接冲在角膜上。 (三)泪道冲洗 1、用物 0.5-1%的卡因溶液、生理盐水、抗生素眼 药水、一次性注射器、泪道冲洗针头、受 水器、消毒棉签及棉球。 2、方法 (1)取坐位或卧位,指压泪囊区,排除 泪囊内分泌物。 (2)蘸0.5-1%的卡因棉签,夹在上下泪 点间3-5分钟。 (3)护士左手拇指拉开下眼睑,暴露下 泪小点,右手持注射器,将冲洗针头垂直 插入泪小点1-1.5mm,然后将针头转向水 平,沿泪小管走行方向进针5-6mm,将冲 洗液缓缓注入。 (4)冲洗完毕,棉球擦净面部,结膜囊 滴抗生素眼药水。 3、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准确、娴熟,注射勿伤 及眼球,进针遇阻力时,不可强行推进, 以免损伤泪道。 (2)冲洗发现有皮下肿胀,应停止冲洗。 (3)冲洗针头制作,取4.5-6号注射针头, 剪去针尖磨成钝圆,在距头端6mm处烧 弯成直角即成。 四)结膜下注射 1、用物2ml空针、6号针头、治疗盘、 0.5%丁卡因 2、方法 1、患者仰卧,点0.5%丁卡因3次,间隔 3-5分钟。2、护士左手指分开上下眼睑, 嘱患者向上注视,另一手持注射器以水平 方向与眼球呈10-15度,将药液注射于下 穹隆结膜下部 3、注意事项 (1)针头与角膜缘切线平行,不能朝向 角膜,嘱患者勿转动眼球,以防刺伤角膜。 (2)注射时应避开血管,如有出血,用 棉签压迫。 (3)多次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以 免结膜下粘连、结瘢。 (4)嘱患者眼向上方注视。 (五)球后注射 1、用物2ml空针、6号针头、治疗盘、 0.5%丁卡因 2、操作及注意事项 (1)取坐位或仰卧位,酒精消毒下眼眶 局部皮肤。 (2)嘱病人向鼻上方注视。 (3)5号针于下睑中外1/3相交处眶缘皮 肤刺入,刺入针长1/3后向鼻上方倾斜 30℃,进针3-3.5cm,抽吸无回血,缓慢 注射药物。 (4)拔针后压迫5分钟。轻按眼球,涂 抗生素眼膏,包扎。 (5)出现复视为正常现象,休息15-20 分钟后即可恢复。 6、剪睫毛法 白内障病人的护理 常见的护理诊断 1、感知改变视力减退 2、自理缺陷、持家能力障碍 3、潜在并发症继发青光眼、晶状体脱 位 4、社交障碍、有孤独的危险 5、有外伤的危险 6、有感染的危险与内眼手术有关 7、焦虑 8、知识缺乏 术前护理 1、点抗生素眼药水。 2、剪睫毛,冲洗结膜囊三次。 3、术前一日晚及手术当日晨给安定。 4、术日晨进少量半流质饮食,全麻手术 术前12小时禁食。 术后护理 1、滴抗生素和激素类眼药水。 2、观察患者视力情况。 3、术后卧床1-2天,不能活动过渡、用 力擤鼻。打喷嚏。 4、人工晶体手术后1个月内,每周检查 一次。 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常见的护1、疼痛眼痛伴偏头痛 2、感知改变视力障碍 3、恶心恶心伴呕吐,与眼压升高 4、自理缺陷与视力障碍有关 5、睡眠形态紊乱与眼痛、头痛有关 6、功能障碍性悲哀与视力、视野缺损 有关 7、焦虑、恐惧、绝望对青光眼的预后 缺乏信心 8、有受伤的危险与视野严重缺损、视 力丧失有关 9、知识缺乏缺乏急性青光眼的防治及 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 1、药物应用缩瞳、降眼压。 2、饮食护理给予富有营养、粗纤维的 食物,控制饮水量。 3、环境与休息勿强光刺激,不宜过暗。 4、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同白内障 (2)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视力、前房深浅、有无出血、 瞳孔形状、眼压。 ②术后1-2天开始滴眼药 ③指导行滤过手术的患者学会眼球按摩 ④术后当天可下地行走,避免过多活动, 不应过度低头、用力擤鼻、咳嗽、背负重 物等。 ⑤术后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 酒。 ⑥心理护理 ⑦健康教育注意一次饮水不可过多,以 防眼压升高,每次饮水量不超过 300-500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