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法”讲座

培训日记

——中德合作“FMH”引进项目

主讲人:Dr.Kersten

模块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的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

小组成员:吴晓华、仇海兵、单晓涛

日期:2月23日

一、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

2月23日演讲人:Dr.Kersten

内容:专题讲座——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培训内容整理

(一)教与学的模式

大多数教学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所以我们讲究应用,针对这一类的学科单纯理论授课效果并不显著。故我们的理工科定理等,我们要用试验验证,故要在实验室。所以大学、工厂、研究所里总有实验室或相关车间进行试验的验证研究,故我们越来越强调实验室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教学方法。实验室教学主要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A.实验室培训模式的引入

B.如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变成行为

C.我们的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1、为什么我们的试验教学法越发重要

建议我们高校老师将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相结合,实现教学目的。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学习有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二是理解、三是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第一步认知,第二步应用理解阶段就要去实验室,这一步学生的知识就有一定的加深,即有创造性。当有了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会举一反三,就达到了第三个阶段,即迁移。

故刚入学的学生,都是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实验课也是规定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什么。要去理解基础应用,比学习到实验操作的技巧。接下来培养学生观察、测量等能力,这些是工科学生必备能力。评判教学的效果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成功的应用出来。刚开始老师给出步骤,后期就只给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将各种实验区分开来,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提高。实验教学法同样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在做实验室,可以将实验的规则,安全的事项等进行粘贴,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就如工厂中,让学生深入其中。

2、实验(来自于拉丁语,愿意经验)

第一个作用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我们的反应是我们去试试看。第二个作用是我们论证和驳斥一个定理时同样要用到实验。

3、实验的概念

实验是人们尝试把一个未知的实物通过实验变成已知的。或是论证一个事情。很多时候这里的目标是为了优化行为;对假设或者规定进行检验;通过行为途径的改变进行感官的提升;实验室是一个有计划可调控的尝试,为了验证问题或者阐述未知的事实。

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不是单纯的用眼睛去看,而是具体的动手操作。并且是有计划的行为,要为它做一定的准备。可以反复性的去做;实验可通过规则进行调控。

4、实验的分类

4.1为什么要做实验

研究性的试验:面对未知的事件,需要准备和反复的去做。在做之前有一个真实的评价体系,结果是别人可以看到的。研究性的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为了学习的实验:客观的试验(客观存在如定理,通过实验去验证很证明),这里的信息和结果实验者是知道的,为了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学习的过程。在做之前已经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实验问题来源于学生本身,而非来自于外界的因素。

教学开始时都是为了学习而实验,后期要有研究型。

4.2实验与事物的联系

(1)事情的结果和起因间的联系,实验是为了探究起源或结果。

(2)实验是探索结果与过程的关联。实验的成果是成功的,必要的,或者是失败的。做实验本身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的。

(3)探究一个目的,一个结构,知识的功能。

科技将技术与自然联系到了一起。科技要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利用到了周围环境中的能源、材料和信息,然后进行加工,转换成产品,这其中用到了技术。这其中文科研究起源和结果,理科注重技术对环境的改造。

实验前要确定目标:是真定理还是假定理,二是

4.3目的(自然科学或目的)

自然科学:一是认知、知识。而是形式上。三是测评上。

第一是解决认知方面的问题,典型是命题的真假。第二技术方面,即我们是否能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自然方面是本身有的命题,用技术的方法将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过去200年中就是如此,人们不断改造自然。例如飞机的制造就是对空气动力学和机械方面的研究的成果。飞行的过程就是自然知识和技术的结合;还有一个重大发明就是材料学,人们知道怎样用技术将知识进行加工,产生了钢铁等。接下来就是如今的机电一体化;而后是电,用电来产生更过的效益;现在是自动化的过程,如车辆。这200年便是我们对前人知识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加工。科技发展的轨迹便是如此。

每一个科技的发明都是从理论知识的产生到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的过程。

4.4实验教学的方法

(1)上课时老师带一个实验机器展示,如较危险的。

(2)模拟,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用电脑模拟,需要专业人员的电脑方面的编程。

(3)完成凭空设想。实验形式完全用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即视频教学。因为实验室没有那么多位置,二是基础阶段的认知由实验员去讲解视频。缺陷为无法动手,优点是人数众多时,先让其了解实验的过程。

4.5实验的目的

(1)应用层面:讲究培养学生的技能。

(2)认知层面:定理的证明

4.6

用演示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或理论方面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实现。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用实验的方式去解决。实验法优点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

4.7学生自己做的,还是由老师展示

(1)学生人数众多,老师做,直接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结果。

(2)学生自己做,要学生来讲目的,结果。可分为个人实验和小组完成的实验。

5、实验的阶段

其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阶段一致。

(1)第一阶段:复制。老师写出实验目的、任务、步骤、结果,学生模仿。

(2)第二阶段:复制到认知。知道了实验自己怎样完成,目的是什么。

(3)第三阶段:创造。实验可以自由目的的执行。

6、实验当中的行为

从接受到创造,模式与汉堡模式一致。区别在于学习重视最后的成绩测评,而实验在于整个过程。开始时要强调我们实验所要达成的目标,用到的器材,以此决定用讨论还是自己练习。

7、进行实验的教学意义

(1)哪种实验有模范事例作用,实验过程中哪些理论和规则学生可以学习。

(2)哪些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到以后的实践中

(3)实验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4)实验内容的结构和逻辑性。

(5)如何去做实验,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我所要传授的知识

做到以上五步即可

8、首先解决教授什么知识

用什么形式上课,理论还是实验

本科还是研究生,即自学的时长。

注意点:实验里面产生的问题

1)客观的问题:研究型的问题,下面有一个定理或者有一个假设,为了证明这

个假设,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则个观察结果应该是可观察的,如有一个假设是对的或是错的,但实验的结果或许是和假设相悖的。证明一个定理,但一个工科类的专业,是证明一个事实,所哟有两种结果:一是相符的,证明我做的是对的。而是实验结果相悖,那么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相符,也只能说可能正确,我们做的实验只是一次,那么是可能正确、主要是通过中间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数量非常多,100次99次正确,那么这个定理便是正确的。

2)老师安排一个计划,学生去做。

第一步:首先划分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第一学期,学生没有理论基础,甚至没有做过实验。到了定理进展不下去,老师有义务去帮助学生,

一步一步教,目的,过程,结果。学生记录

第二步:老师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研究的额主题,一个假设。请你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个问题是真还是假,这之后的过程都要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来到老师面前,老师问:“你要告诉我你对试验的准备,怎样做,怎样实验。

第三步:老师给学生一个客观的问题,学生从中抽出一个定理,一个假设,自己做实验证明,直接告诉老师:“我有什么问题,我打算怎么做。”就去做了。

整个过程学生要给老师汇报实验的想法,开始时模仿,后面便是自我的发展和成长。

当时引进机械工程专业,老师授课是600个学时,在学校里进行实验,看是否可行。学术的专家和教学的专家给学校的老师培训教学法。将ppt给大家,可以做一定的研究。单纯的工程师培训,实验室建设,工程浩大,有研究价值。

(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验室环境中)

1、实验的分类:清楚实验的功能和类型,可以在做实验计划的时候省下很多时间。

什么是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的途径,就绝学而言,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这种途径只有通过有逻辑的思考才能实现。一有逻辑,二是有目标的思考,三是途径。

从方法的角度分类:思维(认知方面的),举例说明:

(1)归纳法:测量电容器正玄电压。测量振幅、频率、初相位。

把归纳法理解为从一个例子到一个普遍的现象,考虑到一个实验的出发点和试验的目的,将图画出给以学生直观的印象,从图中总结出普遍原

理给学生,问学生从图中各读出了什么,首先是正旋电压的特征,然后正旋电流的形式,电流超前电压90°。也就是用具体的例子给学生讲述一个的普遍的定理。首先给学生演绎。演绎法中明确的告诉学生意义,怎样做,全部理论。最主要的特征便是他是可视的。讲过后会给学生一些问题,由

老师给学生做,然后总结出结果。

第二步老师要带学生去做,让学生有一定的印象,给学生阐述一些定理和普遍现象。

第三步就是让学生自己证明。

两个层面:一是学习,二是证明。优点:学生学起来简单和直观,适合工科专业。缺点:它只是证明出来给你看,但是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但对于机械原理的学生,必须要告诉他为什么,所以工科学生演绎法是不够的,必须加入其它方法。还有实验一旦发生错误,学生不会懂得为什么会有得到这样的结果。

(2)推论法:与归纳法的方向是反对,它从普遍现象到一般现象,从宏观到微观。

先给出几个相关的经验公式,学生已经知道的,通过实验推算得出一般结论。缺点是:学生必须知道这些公式,不然无法推断下去。

实际当中可将归纳法和推论法两者相结合。通过归纳法知道了产生了什么,但学生要问为什么,然后用推论法回答,利用一系列的公式推出。到了这一步,学生可以再做一个实验论证。整个过程客观完整。

推论发结构:首先提出问题,接下来给出公式,然后一步一步推算,需要学生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左边推归纳法,右边推论法。整个结果学生可以直观看出,所以老师不讲。左边告诉学生是什么,右边再证明为什么。工程师要求右面的。

问题:教师、学生比例。

理论课不超过28个,实验课不超过30个。1个教授负责3—5个学生,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实训老师在实训课时可以1个老师对很多学生,讨论课1个老师对30个学生。实验室中实验课1个老师15个学生。大型机械操作1个老师12个学生。较危险材料学1个老师10个学生。实训实操(下厂实习)1个老师6个学生。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主要由授课内容决定。学时是67个学时,有16个学生,通过计算需要4个老师,有非常完善的体系。

普通课,数学、物理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符合认知层面的,故语言是用演绎法,以授课的方法为主。针对语言先从应用的层面讲,先会怎么应用,然后语法。数学是有逻辑关系论证的,用推论法符合我们的逻辑思维。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科的特征。

(3)分析法与整体法:我们有时让学生进行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如化学的氧化钙,需要分析其中的过程和成分,分成一小段。这个适用于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其中划分为不同的小段,分断思考,然后分析其过程。与之相反是完

整法,考虑整体里面包含了哪些。

从职业大学的角度我们重点培养分析法,了解每一个过程。适用于大学实验室,一步一步做下来,来分析各步的特点,然后联系成整个过程,目的性明确,每一步都有小的目的。

用一个正旋图讲解电路的知识,如整流,然后让学生用万用表去量,分部研究。这就是一种整体法。

首先将逻辑关系划分为三种

1)真假的关系

2)如果那么关系(假设)

3)矛盾关系(相对)

更多的应用于研究的领域

举例说明:

(1)等边三角形所有角都是60°。

(2)等边三角形所有边都相等。

它们之间就有逻辑关系

举例:

混凝土的钙化,讲这个课老师可能要带混凝土,然后给学生讲,如何防止混凝土钙化。让学生测量混凝土的酸碱度,把不同年份的混凝土带来,测量其酸碱度,新鲜的混凝土的PH是多少,旧的混凝土的PH值是多少,然后根据具体的化学公式给予大家理论的讲解。

三、培训感受

1.教师上实验课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验规范,学生懂得详细的实验步骤之后才

能做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和设备的安全;

2.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多样化,而且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3.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从学生的接受认知新知识,到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到

学生可以开始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从易到难的过程安排;

4.平时的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5.教学过程中善于举生活实例,让学生找材料,老师指导做实验,学生得出理

论,最后老师讲解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培训中思考的问题

1.今天,我学习了德国有关实训课的内容,对实训资源的建设有深刻的体会。

目前,学院轨道专业的规模已建立,随着国内其它院校轨道专业的纷纷设立,轨道专业要加强内涵建设,要在某些点上,利用自身资源做精品,这样才能引领其它院校。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实用的轨道专业实训体系,是当下轨道专业重要的挖掘点。

因为,其它院校在专业设立出,一旦有了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教学,我轨道专业要想在教学效果上引领他们,对于这样一个年轻团队,比较困难。而建立完善的实训体系,培养企业真正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则需要教师必需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认识,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院轨道实训建设前期在领导的组织和指导下,借助企业,在总体功能定位和设备配置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后期重点是有了这些设备,我们学生能做点什么,我们如何开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项目。轨道专业教师相对有了一定的专业教学经验,同时,因年轻接受新事物和创新能力较突出,这正是开发轨道实训项目,完善轨道实训体系所需的特质。

2.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实训资源都是为课程服务的,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便提出了若干实训需求,这些需求便是实训项目。所以,目前轨道实训中心建设重点是各模块实训项目的开发,从实训项目出发,完善各设备的功能和要求,大大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3.实验教学要大力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4.我们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系统地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

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心理进行分析;

6.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浅谈魏书生的六步教 学法 汉语1302班 20132501056 刘长鑫

浅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摘要】魏书生是当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育思想与育人经验对当下语文教学工作者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魏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学方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即"六步课堂教学法"。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魏书生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魏书生把“六步法”运用到了语文教学当中,其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六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到的东西记忆更加深刻。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基础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六步教学法”的产生背景 首先,由于魏书生老师不仅担任了学生的语文老师一职同时还兼任了学生的班主任。因为老师工作繁忙,让学生有了更多自学的时间,自学是一种很锻炼学生能力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知识,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做方向方法引导,剩下的部分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巧合使得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体现了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其次,魏书生老师采取让学生讲的方法,这使得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成为自我引导自我学习的主人。最后,魏书生老师把教与学完全都交给学生,是一种大胆的做法,但正因如此,作者在学生讲课的时候,可以发现更多自身和学生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在学生层面则极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六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1、定向 所谓的定向,就是明确的提出定向的具体目标,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环节。上课之前确定了上课内容的重点,学生在上课时便有了方向,有了一个自己探索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探索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同时,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牢记知识点。 2、自学 自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新知识。其实,平常上课的时候,有很多简单易懂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学。一方面,自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知识更容易理解,印象也会更深刻。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讨论 讨论就是在课堂上前后卓的同学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和了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充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大胆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参加几组学生的讨论,听一听学生的见解。每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经过讨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 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 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 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 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 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 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 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 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 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 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指出,发现不只 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 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是,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 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因此,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 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学生自己成为发观者。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其灵活性和自发性都很大,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发现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第二, 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第三,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 假设。第四,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做结论的资料。第五,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 出应有结论。第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总之,在整 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由于布鲁纳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 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于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 识获得的过程,而不是建造一个活的小型图书室。在布鲁纳看来,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鼓 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发现 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先呈现概念的例证,但不 直接告诉这些例证的共有本质特征,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一直到他们 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学生在提出和检验假设时,教师可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示。第二种情况是,在教规则或原理时,教师只提供规则或原理的例证,而不呈现规则或原 理本身。第三种情况是,利用先前学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新的问题的解决,进一 步发现新的规则并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发现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 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有利于掌 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知识、技能的 巩固和迁移。由于发现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所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各种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类方法中,教师的地位与前几类方法中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并且使自己作为成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离开教师的指导,反而由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复杂化,要求教师的指导更加细致和全面。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学校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探究性质的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效率。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争辩;(4)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 这一方法多用于那些可以引出多种假设、原理的数理学科,尤其是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理论,找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时,更为有效。但是,运用这种方法,花费时间多,不经济,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于太简单或太复杂的内容以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发现法。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优秀版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浅谈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浅谈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的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讲的科学是指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价,而不应该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杂乱无章的。科学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想做到科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最主要是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学导教学法三种。虽然魏书生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提出这些方法,但是借助于新课程理念的阐释和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些教学方法一样可以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焕发生机。如果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方法,一定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面目一新。 (一)“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向我们展示了魏书生安排一节语文课的流程,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语文课,其他学科同样也可以选用。魏书生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六步教学法,虽然他不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这种教法的,但是,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合作学习、学生主导、三级一体学习目标等思想。这一教学法的基本包括以下六点。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2)自学。学生把教材通读一遍,逐段弄懂。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3)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4)答题。也是立足于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5)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10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已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知、情、行其实就是相当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教学应该事先的知、情感和方法的三维目标。教师尤其应该明确,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

教学方法及建议 (3)

教学方法及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仅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条文提出挑战,引发争议,进而导致国家修订法律条文的可能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和阅读案例。它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有些案例还可能需要作相应的改造,要求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还要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同时教师针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案例材料的选择,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

其他资料。 (2)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交锋。教师要保留对问题的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适当时机可作适当的引导。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思考的路线,辨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3)归纳总结。讨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结果。 (4)案例演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次展示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准备合适的案例,使之符合教学目的,并且这些案例在表达、清晰度和智力要求方面要有很高的质量,这实质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尽量多地占有资料。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必须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不可相互替代。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实施发现学习教学方法

实施“发现学习”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江苏省大港中学刘素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个体创新的新能力开辟着个体的未来,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爱因斯坦从科学创造的角度指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指出,现象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因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有价值,具有高度机动性和持续性,且能清楚的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所以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中更应加强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直接基础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上,历来有多种多样的主张和做法,但所有的主张和做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其相对的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和加强地理“发现学习法”的教学原因。 “发现学习法”对学习地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现学习基本过程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结论并用之来解决问题,发现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在发现学习中,学生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现成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更注重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因此“发现学习”一是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各种地理事物能在实际中得到证实,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课堂上学不

到的各种真实、具体的环境与地理事物关系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上枯燥无味知识生动形象。二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仪器,从而掌握各种技能。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和区域分析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调查社会和自然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预测及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但现实教学中由于学校和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另一个原因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发现能力,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和实践发现过程联系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0年8月13日—14日,我国首次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三界国际地理知识竞赛”,这次比赛共有13个队,波兰队获总分第一,中国队获总分第八,成绩虽然不怎么理想,但通过比赛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合作意识淡薄,主动与他人沟通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倡导使用“发现学习”,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组织发现学习的策略 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一般法则,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根据这一基本过程,发现学习的组织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其处在强烈的求学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各 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集中于某个中心 点。 第二,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推导出概括性结论,引导学生通

中小学英语常用教学方法之利弊谈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英语常用教学方法之利弊谈中小学英语常用教学方法之利弊谈众所周知,方法对于做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做好事情不仅需要有正确、科学的方法,还必须有这些方法的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到好处地使用,也就是要有策略意识。 本文就常见的英语教与学中的常用方法使用中的不良现象、方法的本质分析以及具体方法的科学使用建议和成功案例逐个加以阐述。 一、一味强调背诵 1.背诵的好处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基础知识需要精确记忆,这就要靠背诵熟记下来。 背诵下来的东西,是久而不忘的。 许多治学有成就的人都下过背诵的功夫。 学校从少儿入学开始,就强调学生要熟读一定数量的课文。 背诵有以下几点好处: ①促进理解、内化。 某些材料背诵下来,反复揣摩,就能逐步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 ②利于应用。 背熟记牢了的东西,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③利于创造。 背诵并非消极地贮存前人或别人的经验知识,头脑中积存的材料多了,经过加工,就可以产出新产品。 1 / 10

2.背诵常见的不良情形不言而喻,背诵也是广泛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内或课外的手段和任务。 常见的不良情形是: 每学一篇对话或课文都要求背诵;在教师刚教了几遍,学生还不能熟读,就要求学生为完成背诵任务而背诵;在课上让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背诵,在部分教师看来,学生能背会是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 结果是: 学生即使会背了,也只能是牵强附会地、生硬地背诵,没有个人对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更不会在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得体地使用,如:有的学生在和别人交流时对于自己的真实个人信息输出也往往用背过的书中的内容,不会转换有关信息,从而生成自己的表达内容;及时背诵了很多内容,但成绩仍然不理想,殊不知,现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而目前的中小学英语考试也越来越重视和倾向于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要由课本内容提供的语境走向接近真实生活的语境,逐步取代对所学内容的纯记忆考查。 因此,学生即使勉强会背了,但不会将所背的东西活用,也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 3.提高背诵效率的做法要想提高背诵的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选择背诵内容要得当。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魏书生学习方法

魏书生学习方法 上传: 古招英更新时间:2012-5-27 17:14:32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是传授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

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和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

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征 布鲁纳(Bruner ,J . )是当代发现法学习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实际上他并不是发现学习的创始人,就学习领域的“发现”、“探究”等观念来说,杜威早就提出同样的看法,如果联系到启发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古苏格拉底。但是,布鲁纳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布鲁纳强调的是学习者探索新情境的态度。所谓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布鲁纳指出发现学习有四个作用:提高智力的潜力;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以及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强调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可见,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二、强调直觉思维 除了注重学习过程之外,布鲁纳的发现法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起步、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不论在正规的学科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小学生,都需要也都可以使用直觉思维,所不同的只是程度问题,其性质都是一样的。 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都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学。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三、强调内在动机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在一般教学条件下,学习的动机往往很混乱。有些学生谋求好成绩,是为了一些外来的动机,如为了得到或避免教师和家长的奖励或惩罚,或为了与同学竞争。而布鲁纳更重视的是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而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所以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学生的能力动机( competencemotivation) ,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事实表明,对自己能力是否具有信心,对学生学习的成绩有一定影响。 但布鲁纳在强调学生内部动机时,并没有全否认教师的作用。虽说“教这个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名句整理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三字经》 这几句已经给孩子解释了意思背起来应该不难。 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都要相爱。头顶上的是同一个天脚下托的是同一个地。 5、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才能出众的人威望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他并不是由于他说话的声音大。 6、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巴结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故友不要只喜欢新朋友。 7、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能亲近仁德的人就会有很多的好处道德就会一天天增进错过就会一天天的减少。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用以说明要成就大业必须立足于当前脚踏实地干下去。 ----------《老子》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能钻进老虎窝怎么能得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就。-------《后汉书》10、凡事预则立无欲则废。凡是有预见就能成功没有预见就要失败。---------《礼记》 11、知无不言言无不行。知道的内容没有不说的说出来的话没

有不去做的。这就是说要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的话并坚持言行一致。---------宋.苏轼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求学的人应尽心尽力不知疲倦。--------《论语》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得事理。------《礼记》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很多事物不懂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知识贫乏。------《礼记》1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但徒劳无益还不如用心学习片刻有所得。-------《荀子》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工作。---------《论语》 17、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有本领。 --------《孔子家语》 1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时多受点辛苦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偷懒而虚度一寸光阴。-------唐.杜荀鹤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2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其二。“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就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就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就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就是传授学习知识,还就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就是事实性知识,还就是理论性知识,就是多就是少,就是科学强的还就是艺术性强的,等等;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是高年级还就是低年级,知识基础与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她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就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

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就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与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与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心思想是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把布鲁纳的这种观点应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布鲁纳“发现学习”启示 布鲁纳(J.S.Burner)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主要从事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Piaget J.)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Dewey J.)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所谓“发现”,布鲁纳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强调的是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似,引导学生像处在科学研究前言的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发现学习”作为布鲁纳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方法的精髓,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发现学习”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他认为,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①因此,探讨智慧生长的一个最有用的概念是表征或表征系统。 表征或者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布鲁纳认为,在人类认知生长期,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1、动作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即指通过动作认知事物,它由一系列适合于得到某种结果的行动构成,具有高度操作性的特点。布鲁纳认为,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人类演进过程中经历的第一类重大发明:制造出能够扩展人类动作能力的器具,包括简单的工具以及由各种简单工具组合而成的器具。通过扩展动作能力,人类变得强有力了。2、映像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即指通过心理表象来认知事物,即用心理表象 ①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0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