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

杨老师让大家谈谈自己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让我想起今年 12 月份我参加的“明慧杯”中国大学生艺术创作大赛。大赛主题是“感动的人和事”,其中对文学类创作作品有一个要求“内容真实”。随后,在具体文本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谓的内容真实,是对生活原本状态的摹写,要求所写的人和事都必须是未经艺术加工的,还是取材于生活经艺术思维加工后展现出另一种艺术审美的真实?这也决定我是把材料写成报告文学体裁还是小说体。文学本就是一种审美性的艺术,所以,我想把这个真实扩展到艺术范围浅谈艺术的真实性问题。

真、善、美作为文学或艺术创造的价值原则,要求作家或艺术家必须带着崇高的精神品格,饱含人文关怀的“善”,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实,用艺术形式展现一种审美的世界和审美的精神状态,从而唤起读者对世界美的体悟和对人性善的张扬。我觉得,一部作品,如果能因“真”感动读者,因“善”启迪读者,因“美”愉悦读者,便是成功的。而对文学或艺术价值的追求,最能体现其审美价值的就是“真实性”。

根据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观点,即文学是由世界、作者、作品以及读者构成,所以,在阐述文学或艺术真实性时,我也想从这四个方面来浅谈一些我的感受。

对于艺术的真实性,我个人认为最具主体性的是作者。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具有真实性,首先要看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所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思想理念是否具有真实性。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概论》教材只是把“诚挚的情态”作为一个分点阐述艺术情感的表现方式,而我想把这一点放在阐述文学真实性的首位,是因为我觉得一部作品的灵魂便是透过文本表象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情感思想内核。以我手写我心,以真情打动人,这也是在沈文慧老师的《写作》课上我感悟最深的一点。

文学作品需要真情而非假意,排斥“无病呻吟”。作家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再华美的表现形式,再高尚的价值追求,都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真诚写作,是来自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生命诚挚的感悟。我很喜欢冈察洛夫在谈到自己创作心得的一段话,他说他只写自己“体验过的东西”,“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爱过的

东西”,“清楚地看见和知道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只要是作家真诚地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人世的关怀,即便没有太独特的艺术手法或表现形式,都能说是真实的。

本学期学习的当代文学,我也有所感悟。十七年文学的写作,因为创作背景的原因,使文学成为政治的传声筒。固定的文学创作模式、创作路线、创作风格,严重束缚了作家的个性思想。主流文学趋于假大空,只能歌颂不能揭露,只能宏观政治不能细微抒情。赵树理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忠于现实的生活态度进行的创作,在文革中受到了批判,还有主流之外的异端文学,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而我们真正感动的作品恰恰是贴近人性的真情真爱。革命历史小说中,《林海雪原》是我看得最仔细的作品,它虽然写了真实的战争场面和烈火中的英雄人物,但我却觉得不真实,浓重的英雄色彩,太多浮夸张扬。相比较来说,能让我感动落泪的却是茹志娟的《百合花》。没有宏大的线索和场面布置,把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战火里真挚的情感碰触写得细腻真实,饱含作者的人文关怀,这样的作品才更真。还有区别于主流文学“革命 + 恋爱”式的作品,最喜欢的是宗璞的《红豆》,也是因为它的真实。所有的主人公在面对革命和爱情时都会选择革命,而内心深处生发的对人性的深切关照,在《红豆》中得以体现,作品带给我们最深感悟的恰恰是主人公为革命舍弃爱情后经年的切肤之痛,这才是作家真实的情感表达。比较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作,也很明显能体会到这一点。都是把握宏观政治的题材,郭小川的情感表达更具真实性,他做到了深入个体情感罅隙和裂痕,用哲理性思维思考人生的矛盾、困顿、选择,但贺敬之的诗更多的只是集体化的自信抒情,读完只是豪言壮语和高亢激情,但真实性创作很难看到。之后 80 、 90 年代的创作,真正的思想解放,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小说”、“知青小说”、“先锋小说”等等,都摒弃了传统中那些表面化、虚假的写作,在怀疑和反思中注重了自己生命的真挚体验,现实主义的创作使作品中的真实性得到充分展现。所以说,只有作家用心创作出的真实性品格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才能去自然真实地感染读者。

其次,作家获取情感感悟的来源也应该是真实的,这一点是从世界这一要素来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切种类的艺术创作源泉都是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及社会生活。因此,不管是作家从客观世界中得到的精神感悟,还是之后展现这种精神品格时所诉诸的文本,来源都是真实的世界。艺术离不开世界独立存在。这一点在现实主义的艺术创

作中有很多的体现。现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流派,当代文学中“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等都是以现实为题材表达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也是基于俄国黑暗现实和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体悟。路遥的《人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也是因为其创作立足于现实的社会人生,对小人物在大时代中不可把握的人生的真实的再现。还有近几年引起社会热议的电视剧《裸婚》、《蜗居》等等,也是因为艺术展现的正是现代人在真实的生活夹缝中在婚姻、爱情、家庭、社会之间的挣扎徘徊。所以,我们说这一类作品是真实的,因为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是真实的。

当然,艺术对世界的真实再现,并不是说艺术就不能超越世界在超验世界中体现真实性。因为艺术是对生活主观的能动的创造,这也是艺术创造的意义所在,我们并不能因为要做到纯粹的真实而磨灭其自身的广延性和超越性。一些魔幻小说例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小说中描写的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以及长着猪尾巴的人等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还有作品《谁动了我的奶酪》,三个小老鼠寻找奶酪,《小王子》中出现的许多奇特的事物。更明显的中国古代作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满世界的神仙狐鬼精怪,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我们并不能断论这些作品就是不真实的。读者依然能在这些完全虚构不真实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启迪和感触。而这些创作的真实体现在精神或情感内核的真实。作品演绎的依然是人间的悲喜剧和对真善美的炽热追求,只不过是将“真实”隐匿在虚构和想象中了,超越了现实,但仍然透露出人类对自身生存状况深邃的思考,提供的是另一种内在的真实。

教材中对艺术文本创作的真实性已经说得很详细,也就是从作品这一要素探讨艺术的真实,在这里只是加深理解。

艺术所谈的“真实”,与平日里所说的“真实”不同。对于文学或艺术的创作起源,西方曾提出过“模仿论”,认为艺术就是对自然纯粹的模仿,对于这一学说我觉得更多地融入了真实的理解,但把真实理解得机械化。如果所有的创作只是对现实的照搬,那就谈不上所谓的艺术。所以,艺术创作的真实绝不是说仅把现实立体的生活符号化转变成言语或形象展现出来的平面艺术,而是有别于生活真实的。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要揭示生活的本质,也就是要达到内蕴的真实。中国古典诗歌注重的并不是所表达的内容要真实,而重在通过营造意境意象传达出自我情感

关怀和生命体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有体现。这样的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课堂上,老师也反复提到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和蒙克的《呐喊》,很能说明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整幅画只是用黑白灰三色错综复杂构图营造的阴郁恐怖的画面,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我们从画面中根本看不到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是一种动乱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真实的心灵触动,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艺术家蕴藉在作品中深深的悲哀和同情。挪威画家蒙克的《嚎叫》(《呐喊》)用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画面上哪个人没有人形,但作品把现代人内心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限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也是注重作品内蕴的表达,很多意象组合都不再符合现实逻辑,而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和变形,从人道主义角度表达对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的反思和批判,顾城、北岛、舒婷的诗都略有了解,我们不会去追究其诗歌营造的世界是否符合生活真实,而更多的关注的是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即内蕴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还有不同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诉诸情感的表现形式,及文本构造的真实性与现实也有很大差别。要把生活内蕴的真实用艺术形式来呈现,需要把庞大复杂的现实生活模型化、微小化,放到假定性的情境中呈现。这就要求艺术假定性的真实。日本导演加藤久仁生创作的微电影《回忆积木小屋》,我看了,很感人。按照现实生活,画面里许多场景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老人随着海水的升高把小屋建得高一些,为了捞一个烟斗潜入深水中,在每一层小屋里回忆曾经亲情爱情的温暖。但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把一个人一生的经历用分层的小屋展现,把一辈子的回忆用十六分钟来演绎,这本身就是假定性的艺术情景,我们透过这种虚构的外部艺术形态,能真切感受到人生的恬静和安详。老舍的《茶馆》,把中国的三个时代三个社会放在短短的三个多小时的情景剧中展现,所有的情节设置,人物速写,都是在假定性的艺术氛围中呈现的,却让我们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深刻感受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现实社会的黑暗。我们并不觉得这种假定性的情景设置在时

间或空间上有多荒唐,只是因为他们符合事理逻辑或者符合情感逻辑上的真实,建立在能为读者所接受的基础上,从而达到“假中见真”的艺术效果。

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区别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其在内蕴和假定真实上,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艺术是在假定真实的情境中表现对生活内蕴的真实。美国的科幻电影《逃出克隆岛》中所展现的场景在现在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但影片传达出的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将会对人类带来的威胁,人类的整个道德,宗教,伦理都要发生颠覆,这些现实性的担忧却是现实生活里真实,最终要传达出对人类此刻生存状态的审视。看过英国作家阿道司 ·赫胥黎写的反乌托邦的作品《美丽新世界》,作品为我们呈现的也不是现在的时代,而是未来世纪的虚构的世界。在这个“ 美丽新世界” 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 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把它们全都交给了统治者手中。这也是作者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远望到的一种极端的世界。这些作品都把要表达的现实性的人类思考放在未来的假定性的情境中,但依然是具有震撼力的真实性的作品。我们无法断言作品所展现的未来世界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些假定性情景也是合乎情理的。

因此和生活真是不同的是,艺术更强调的是“真事理”、“真情感”。

刚才提到艺术是对生活本质的内蕴的展现,这是区别于生活真实的。那么,艺术与同样表达生活本质的科学真实也有很大不同。艺术重在作家自我体验之后的主观能动的创造,它强调的并不是追求世界物质构成的真理性,从而去探明一个真实的物质存在。就像区别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我们不是要拼命探求出宇宙相对论、黑洞的构成、能量守恒等等,而是从这些事物中提炼出审美形态,诉诸我们的情感。面对月亮,不是去探究月球的物质构成看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而是把他作为情感的寄托,从而有了很多写月的诗,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的风花雪月、梅兰竹菊,都通过艺术家的主观艺术加工,成为某种感情的载体,达到了审美的效果。面对宇宙,郭沫若发出了激情的呐喊;面对死水,闻一多从中感悟到的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面对广袤无垠的星空,郭小川能把一些哲思孕育其中感悟生命。他们探求的也是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但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

体性或主观性。艺术没有科学逻辑上的真实,但由于其附上了人的记忆和情感而体现了美的魅力。

科学对客观事物真实性的呈现,是要求严谨和理性的,但艺术追求真实,却要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诗艺性。单纯得看到一只狗、一棵树、一颗星星,如果没有艺术诗意性的加工,也只是单纯的认知,并不能获得心灵享受。艺术讲究的是话语蕴藉的含蓄深远,审美意识形态的感受。我们并不能把科学研究的具体成果或者具体生活中的现实事物直接拿来当成艺术,及艺术创作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到“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我们可以宽泛地理解艺术创作需要提升到诗意的审美层面。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还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都不符合科学真实,但都赋予了人的主观体验。很喜欢班得瑞的音乐,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每一声虫声、鸟鸣、花落流水,用音乐模拟的可能并不是很形象,都赋予了人细腻的情怀,在空灵飘渺的音乐中享受着最纯净的人与自然的融合。每一步钢琴曲都取材于自然,却通过巧妙的音律构造和空灵的音场效果,传达出更隽永的抒怀。这也是艺术的真实性体现。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可以放在这里说,对于历史真实性和文学真实性的比较。在文学中展现的历史并不需要绝对符合历史真相。对于历史本身,也是经过人不断阐释不断考证的结果,并不能绝对的说是真实的,写历史的人即便再尊崇历史,也带有主观或阶级意识,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所以,我们了解的历史也不能说是完全符合客观世界的。而文学中对于历史的加工运用,是第二次主观体验再现,也就不能苛责文学完全符合历史本身。《三国演义》是以小说形式为我们展现历史的,其中塑造的许多人物并不是真实历史人物,而是经作者艺术加工的艺术形象。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是保留了一点历史的影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重点展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我们同样不能拿评判历史的标准说它是不真实的,因为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人文关怀是真实的。

总之,作品的真实性要体现现实的真实性,要适度处理好情感诗意表达和现实真实之间的关系。就比方说,同样是表达在文革背景下纯爱的主题,张艺谋在1999年创作的《我的父亲母亲》和2010年创作的《山楂树之恋》,很多人都说前者更具有真实性。《山楂树之恋》没有揭露文革对人性的摧残。只是影影绰绰的与泄露出一些“ 文革”

的影子。这两个年轻人看来是没有被“ 文革” 洗脑刚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爱的无需理由,爱的不问目的,爱的不讲条件,唯爱而爱,纯而又纯。甚至纯到脱离情欲,不食人间烟火。只纯天理,消除人欲,漂白了时代黑影的背景,却使男女爱情简单化,空洞化,虚浮化,因而也失去了影片启示人生的社会意义。而不同的是,《我的父亲母亲》没有磨灭文革对人性的摧残,纯真爱情在黑暗社会中的窒息状态在文革背景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那是一个罪恶的年代:一个失去个人自尊、人格与自由的时代,一个丧失亲情、爱情与理性的时代,两个人一辈子的爱情才变得如此艰难,爱情中的等候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艺术创作不能因为过分追求艺术美的形式而忽略了它本质的东西。

从读者角度来讲,艺术的真实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体验来得以实现的。真实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读者能从作品的小窗口中透视到另一个完整的世界,获得对人生对命运别样的真切体验,这也是艺术真实追求的最终价值。

那天听了李群老师的一节课,讲方方的时候,讲到方方笔下对于知识分子和女性的书写,从许多悲剧性的创作中透视出对人性的关怀,这与方方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有那样的一个时代,有那样的人生体验,有那样的人情世态感悟,才成就了她今天的文学创作。相比较 80 、 90 年代的文学家来说,时下 80 后的创作,也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他们也是在用心写小我的世界,作品中也透出对生活真实的思考,却难有影响社会的作品出现,也就是说这种真实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活经历的都太过一帆风顺,也大致相同,追求个性却在作品中趋于同一,对于社会的体悟还没有深刻的体验,也就很难写出真实性和震撼性的作品。从文学真实性角度来讲,新时代作家更多的是需要饱含一颗善的心,深入社会深入普通人的世界,多些个性的思考,多些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才更有厚重感和价值。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 杨老师让大家谈谈自己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让我想起今年 12 月份我参加的“明慧杯”中国大学生艺术创作大赛。大赛主题是“感动的人和事”,其中对文学类创作作品有一个要求“内容真实”。随后,在具体文本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谓的内容真实,是对生活原本状态的摹写,要求所写的人和事都必须是未经艺术加工的,还是取材于生活经艺术思维加工后展现出另一种艺术审美的真实?这也决定我是把材料写成报告文学体裁还是小说体。文学本就是一种审美性的艺术,所以,我想把这个真实扩展到艺术范围浅谈艺术的真实性问题。 真、善、美作为文学或艺术创造的价值原则,要求作家或艺术家必须带着崇高的精神品格,饱含人文关怀的“善”,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实,用艺术形式展现一种审美的世界和审美的精神状态,从而唤起读者对世界美的体悟和对人性善的张扬。我觉得,一部作品,如果能因“真”感动读者,因“善”启迪读者,因“美”愉悦读者,便是成功的。而对文学或艺术价值的追求,最能体现其审美价值的就是“真实性”。 根据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观点,即文学是由世界、作者、作品以及读者构成,所以,在阐述文学或艺术真实性时,我也想从这四个方面来浅谈一些我的感受。 对于艺术的真实性,我个人认为最具主体性的是作者。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具有真实性,首先要看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所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思想理念是否具有真实性。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概论》教材只是把“诚挚的情态”作为一个分点阐述艺术情感的表现方式,而我想把这一点放在阐述文学真实性的首位,是因为我觉得一部作品的灵魂便是透过文本表象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情感思想内核。以我手写我心,以真情打动人,这也是在沈文慧老师的《写作》课上我感悟最深的一点。 文学作品需要真情而非假意,排斥“无病呻吟”。作家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再华美的表现形式,再高尚的价值追求,都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真诚写作,是来自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生命诚挚的感悟。我很喜欢冈察洛夫在谈到自己创作心得的一段话,他说他只写自己“体验过的东西”,“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爱过的

对艺术真实的理解

对艺术真实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来呈现。然而,对于艺术的真实含义,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首先,艺术的真实是指艺术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试图将他们的情感、思想和经历传达给观众。这种真实是基于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和观察,他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诠释和传达他们所理解的真实。 其次,艺术的真实也可以指艺术作品所揭示的社会和文化真相。艺术家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政治现象和文化变革。他们可以通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形式,呈现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平等和冲突。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和反思,促使社会变革和进步。 此外,艺术的真实还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本身的真实性。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式、技巧和细节的表达,使观众感受到它们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无论是绘画作品的细腻笔触、音乐作品的和谐旋律还是戏剧作品的生动表演,艺术作品都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一种真实感,让观众沉浸其中。 然而,艺术的真实也是主观的。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对艺术的真实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而另一些人可能更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技巧。因此,艺术的真实是一种主观体

验,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艺术的真实是多维度的。它涵盖了艺术家的真实表达、社会和文化的真实揭示以及艺术作品本身的真实性。然而,每个人对艺术的真实理解都可能有所不同,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感受和理解世界的独特途径。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可以通过艺术找到自己独特的真实体验。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 摘要: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文论界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文学问题。由于作品题材不同,体材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不同等等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其作品内容上与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出入或者不同,从而也引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质疑批评和争论。对于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之间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文论界现已形成许多看法,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看法都趋于一致。本文将依据一些成熟的观点对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审美性感悟艺术真实生活本质假定性近些年来,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好多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例如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文学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那些事儿》等等一系列的通俗文艺作品。于是,人民大众在欣赏完之后,各种意见便蹦了出来。有一群人拍着说双手赞好,说这些作品再现了历史上的帝王雄风,给人们带来了震撼,也让现代的人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反对的人则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影视文学作品不尊重历史,在故事情节里随便虚构,导致与历史真实出入很大,扭曲了历史的真实性。实乃艺术的糟粕。 我们暂且不论谁对谁错,但从这一点分歧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艺术的创作上面,是否应该遵从客观事实,是否应该忠诚的反映生活原

貌,是否应该在作品里加入创作者的主体思想和能动性,而这种艺术与现实的相似度到底应该如何权衡,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那么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讨论有关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弄明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一个适中的判断。 一、艺术的真实 那么,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呢?我们知道,艺术是创作者通过对自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那么这也就是说,艺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忠实于生活,反映生活社会本质规律和现象的精神文化产品。那么这种艺术产品的真实性是怎么体现的呢?艺术的真实其实是指作家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有规律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它融入了生活真实和主体的特征,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真实,一种内蕴的、假定的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性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能动的、审美性的反映。 那么体现在作品上,这种真实性就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境,以此作为载体,构造一个审美的世界。这就是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它不一定需要生活中百分之百的原貌展现,而是通过并不完全真实的构建重组,用使读者和作者都认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形态来得到展现。这种看似虚构或者不完全真实的故事其实其

油画艺术语言表现题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浅析

油画艺术语言表现题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浅析 油画艺术承载作品思想情感的物质形式是用它特有的存在形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形式是以物质实体如由造型因素的各种材质、表现直观的视觉符号——点、线、色块等和艺术家表达的特定思想主题两大部分构成。从思想主题的角度分析油画艺术语言,它所包含的思想主题是真实存在的,并带有其特有的现实性。 说到思想主题,人们往往一下子联想到油画作品的内容。从油画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内容并非一切,许多抽象的油画作品,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内容,但它们通过油画艺术语言的物质语言因素:抽象的点、线、面、色块以及材料本身的肌理纹路,反映艺术家内心意识的情感——思想主题。因而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油画艺术语言的思想主题取决于油画家对待现实的客观态度和反映。 (一)、油画题材与生活的关系 油画题材是作品直接表达的对象,它是作者对客观生活有所感动而选取并予以加工的生活材料。它是作品表达内容的基础,它“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它是“心灵化了的东西”。油画题材的选择不是盲目的,油画家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探索到特定的视觉要素及与思想主题相关联的因素,并在生活积累中逐渐沉淀一些对其有用的题材,作为思想主题的载体,传达其思想情感。这里我们要弄清楚思想主题容量与油画表现题材大小之间的关系。小题材可以表现大主题。毕加索的一生作品无数,《格尔尼卡》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可谓人类所关注的大主题,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厌倦通过他的画面全部展现出来。作品反映的思想主题与题材之间是一种制约关系,它们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在画家们的艺术实践中,一些处在风格形成期的油画家,常常思考着去反映大主题、大思想,构思往往陷入痛苦的蜕变之中,如何沟通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找到恰当的物质媒介。因而,苦恼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包含着作者与社会意义的共性的一面。 制约画家选取题材的因素很多,其中题材的真实性、现实性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艺术家总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非常敏感的一类人,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能够流传至今而不断放射其魅力的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油画史上可能会有象凡高、高更那样生前不得意的天才,人们说他们是属于未来,不属于同时代人,但从他们的作品反映的内容来看,无一不是其自身生活的反映。高更,在人们追逐物欲和都市生活的时候,他却厌恶这些恶欲,鄙视金钱和虚伪或称之为时尚的流行的艺术样式,只身于塔希提岛原始蛮荒中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用高更自己的话说,“在那里,在塔希提岛,我将能在寂静可爱的热带夜晚,聆听我心灵运动的柔和低微的音乐,与我周围的神秘的存在亲密和谐。”高更的选择注定了他不为人理解和作为一个艺术大师的坎坷命运。人们不理解他是因为无法沟通他心灵的真实。巴黎的繁华与塔希提岛的宁静,优美在时空上并无差别,差别在于人们的价值取向。高更在这个小岛找到了与他朝思暮想的思想主题的媒介点,这种媒介点使他能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油画家中脱颖而出,打破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实现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形成独有的象征性,主观性和装饰性一体的独有艺术风格。 在塔希提岛上,他“用来自人的生活与自然的某些题材来作为依托,通过线条、色彩的安排而获得交响与和谐,并不表现普通画面所说的‘真实’,它们不是直接表现思想,但是他们应该使人去思索,象音乐做到的那样,不需要思想和意象的帮助,而只要依存在于脑子中的神秘关系和那种色彩及线条的安排。”①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 虚构与真实贯穿于文学作品的始终,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作家,都是立足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依据客观逻辑规律,通过想象和撮合的手法,将现实生活内蕴赋予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中,从而使艺术虚构更加贴近真实。 标签:艺术虚构;真实性 我们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归其原因,可能是作品的语言风格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作家“获得全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黑格尔也说过:“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砌,不足道焉了。但在艺术世界中,并没有绝对的真实,以上两位大师所说的真实,指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一切作品,皆由艺术虚构所得,哪怕是纪实文学,也含有作者的主观意识成分。那么艺术虚构是通过什么方式,一步一步达到真实性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艺术的真实和虚构各是什么。 真实是相对的,它在艺术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其在生活中的概念,而是在艺术家真切的人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歌德有言:“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即在某些程度上艺术的真实是要高于生活中的真实,这大概要归因于艺术真实的主观性和诗艺性。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也不等同于简单意义上的虚构,它指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构想出来。[4]它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从而有效地表情达意或凸现主旨。 透过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可以发现,艺术的真实和虚构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更确切地说是互为因果,即艺术的虚构是方法,艺术的真实是艺术虚构所达到的结果。 本文所讲的艺术虚构,它构建的这种区别于科学真实的艺术真实,是通过不同的虚构类型所体现出来的。按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即文学艺术的两大主要思潮分类,可大致分为两种:现实主义的虚构和浪漫主义的虚构。 现实主义的虚构之所以能给读者以亲近真实之感是因为在作品的人物身上

关于美术创作中艺术真实性浅谈

关于美术创作中艺术真实性浅谈 关于美术创作中艺术真实性浅谈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揭示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活动,美术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人类社会变化无穷的实践活动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风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反应和艺术升华:艺术来源于社会现实,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日常生活,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心智、思想及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美术作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我想重点谈一下生活中美术创作的真实性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一、生活的真实性为美术创作,艺术创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条件 活生生的现实、真实的世界、丰富的社会生活,人们之间各种复杂的交往生活、生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自然的变化多端、历史的变迁、自然的更替都为艺术创作特别是美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丰富的真实的,能够反映真实世界的物质生活基础的条件,客观的现实世界是美术艺术产生的生命之源,任何美术家或者是普通民众的艺术创作都脱离不了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无论多么抽象的艺术都或多或少的流露出生活的真实性的一面,离开物质现实世界,美术艺术的创作就失去生命力,失去根和艺术的土壤:离开了真实的世界,美术艺术产生的便成了空谈,也不可能产生,受广大民从喜爱与接受的艺术,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美术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不可能的,也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奥尔南的葬礼》和《画室》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场景,是真实生活的艺术写照。要想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经受住时代考验的美术艺术作品,就要求美术作者都应真正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真实现实社会、生活、大自然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获得创作灵感,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广大民众,为人们提供美的艺术的作品供大家品味、欣赏,从而陶冶广大民众情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现实生活中的艺术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还需要考虑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在艺术创作中,所谓“艺术真实”通常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内容与情感的真实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真实的,能够触动人心。而“历史真实”则是指作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真实的,能够符合历史事实。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家需要同时考虑这两者,尤其是在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更是如此。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需要同时考虑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历史题材作品中,如果艺术家过分强调历史真实,可能会陷入对历史事件的照搬和机械叙述,导致作品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相反,如果过分强调艺术真实,可能会偏离历史事实,出现“历史虚假”的情况,而失去了历史作品应有的责任感和真实性。艺术家在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需要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历史的内在意义和情感共鸣,使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还要有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除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再现外,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改编和诠释来体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在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时,艺术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和情感体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合理的改编和诠释,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改编和诠释,艺术家可以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现作品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和情感感染力。

影视的艺术假定性和真实性

影视的艺术假定性和真实性 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呈现的世界往往是一种既虚构又真实的物质世界。这种既表现出艺术假定性又体现真实性的特质,使得影视作品广受观众喜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本文将从艺术假定性和真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影视作品如何在虚构与真实的边界上徘徊。 一、艺术假定性在影视中的表现 艺术假定性始终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质,影视作品中的虚构世界往往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假设,一个特定的想象体系,它给了创作者无限的创作空间。影视作品表现出的假定性,往往需要依靠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等手段来实现。 1、故事 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看,故事是影视作品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影视中的故事往往是经过处理和改编的文学、历史等素材,在创作者的笔下变成了一种完整的虚构世界。凭借故事,影视作品可以构建一个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展现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情节 情节是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驱动力。好的情节需要紧扣主题,符合逻辑,并形成紧密有机的结构。

3、角色设定 角色设定是影视作品中最基本的创作方法之一。创作者通过角色设定,为影视作品构建人物形象,使得角色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好的角色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特征和个性,以及有效的逻辑行动。 二、真实性在影视中的表现 虽然影视作品中有艺术假定性的存在,但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需要表现真实的生命和世界。在表达真实的方面,创作者需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确保故事和角色的表现与现实世界相符合。 1、真实感的塑造 真实感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它要求影视作品在表达虚构世界的同时也需具备现实的参照。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感主要呈现在影像、音乐、场景、人物等方面。影视作品要求具备真实场景、道具、服装、妆容等。当然,有时候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影片中的虚拟特效也需要表现出真实感。 2、影视创作的真实性原则 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原则是影视创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创作者在创作中必须遵循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和人性特征,尽可能真实地表现生命、人性和世界。同时,真实性原则也要求创作者需要负责任地处理敏感的话题,避免过分渲染暴力、

浅谈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浅谈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纪实摄影的基本概念 纪实摄影是指通过摄影镜头记录真实生活中的场景、事物、人物,以真实的方 式呈现出来。它强调对现实的客观记录,这种记录是通过摄影师的主观选择和摆拍来实现的。这种摄影形式的目的是通过图片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和历史,往往用于新闻报道、记录历史、社会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等领域。 纪实摄影的拍摄对象涵盖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场景和事物,无论是人物、建筑、自然、风景、传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摄影师的拍摄对象。在拍摄时,摄影师需要全面而具有独到见解的记录,不仅要把握好摄影时机、光线、角度、构图等因素,更要时刻保持对被记录的场景、事物和人物的客观感知和理解,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纪实摄影通过摄影师的视角和情感反映 现实生活和社会文化,这种记录是客观而真实的。这里所谓的真实性,并不是指摄影的图像与客观世界一模一样,而是指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摄影师所看到的、记忆中的场景或事物。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均由摄影师根据其主观意愿进行选择和处理,因此它体现了摄影师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性。 然而,客观真实性并非是纪实摄影唯一的艺术追求。在一定的情境下,摄影师 有时候会通过某些手段去强化、突出某些影像,使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手段可能涉及到后期处理、选择、构图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摄影的真实性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真实性和艺术性是纪实摄影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它们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在纪实摄影中,真实性不但不排斥艺术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相得益彰。 纪实摄影在满足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创造,以此增强其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并不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放弃了真实性,而是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去运用手法,以表达摄影师对现实的深层理解和感受。 以一些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为例,例如邵逸夫、赵德志、安利等,他们在记录社 会现实的同时,运用了一些手法创作出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他们拍摄的原材料来自真实生活,但他们的艺术处理却是高度个性化和艺术化的。 同时,由于摄影师的主观选择和处理,片中所捕捉到的现实并不能真正代表整 个现实,而只能是从摄影师个人角度看到的缩影。正是摄影师对真实的主观理解和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视角和体验,也让「真实」更加的多元包含。

影视的艺术假定性和真实性

影视的艺术假定性和真实性 影视作为一种观众密切关注的娱乐形式,早已成为当代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不仅令我们受益于完美的故事,更能让我们反思生活、家庭、友谊、冒险和不同的文化。在影视作品表现手法时,艺术假定性和真实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概念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和影响。 一、艺术假定性 艺术假定性是影视作品中的一种虚构性。它是由制片人、导演、编剧和演员共同创造出来的虚构世界,而又以创造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设想为基础。艺术假定性包括了作品的整体设定、人物角色塑造、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安排、场景的布局等,无不幻化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虚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不仅超越了现实,更是由现实所启发而来。制片人、导演、编剧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注入到作品之中,为观众带来一个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世界。 艺术假定性在影视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承载了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特征。如同小说、戏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影视作品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假定性就是影视作品艺术语言的核心,是作品建立在色彩、音效、场景、画面、人物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以达到将虚构世界打造的尽善尽美的水平。 现代影视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高度的实验性和思想创新,同时

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都体现了创新的艺术假定性。比如《黑镜》就是一部阐述了人与科技关系的高度艺术假定性影视作品,为观众揭示了现代人对科技过度依赖的危险性。而且《钢铁侠》系列也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艺术假定性,电影中钢铁侠的装备、场景、特效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他所创造的虚构世界具有显著的艺术价值。 二、真实性 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性指的是作品中出现的故事情节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社会、文化、政治现象。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不仅仅限于描绘的内容的真实性,还涵盖了情感上的真实性和人性上的真实性。唯有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人性,才能让观众在影片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真实性可以让影视作品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在影视作品中,要让观众在某个片段中产生共情,要使其情感共鸣。影视作品所描绘出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场景设定、情感反应等都要真实可感,才能够更好的敲响观众心弦和触动情感。 但是,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假定性不可兼得,有时候需要实现一个目的,便需要牺牲真实性。比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角色设定,有些人物被塑造成了很形象化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超人类的能力。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人物,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影视作品的热爱和好评。 但是,真实性仍然是影视作品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如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是美学的技术性,艺术直接产生于创造它的主体——人。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美学的精神和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表现和展示传播等程序触动、激发欣赏者的情绪,引导欣赏者的欣赏行为。它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 艺术的真实性--- 一个永恒的不容回避的话题,自古以来就被人津津乐道。 艺术形象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成果,就存在着一个认识的正确与否活真实与否的问题。那么艺术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艺术真实性。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都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不会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艺术真实就是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显示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性。作为艺术,真实是基础、是生命。离开了“真实”,就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艺术真实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他的真实必须来自实际生活。因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也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反过来,实际生活又是检验艺术真实的唯一尺度。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还要用实际生活来检验。只有作品既真实地再现了实际生活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的某些方面、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和评价,又同生活的客观实际相一致或大体一致,才算具有艺术真实。 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实际生活的人和事,主要是指实际上已经存在和发生的人和事。而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实现其价值。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和孤立的现象。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它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

(完整)论艺术的真实性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活动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景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涵、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认识与感悟。本文从艺术真实的内涵、特点出发“何谓艺术真实”“如何实现艺术真实”“读者或观众的艺术真实”三个方面探讨重点分析作家如何运用艺术真实原则和读者或观众怎样才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真实作简要分析。通过生活真实和生活现实去追索根据原则要点去研究讨论。 一何谓艺术真实 什么叫艺术真实呢?文学创造既然同人类的其他创造物质的与精神的一样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自觉的创造活动那么它必须有自己所遵循的原则。这就表明文学创造存在着艺术真实的要求。作品有真实性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享受.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理论家都把“真实性”视为艺术的声明。我国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瑰实死灰耳。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一部作品如果缺少生动的细节就象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无法动人.要使作品真实必须加强细节的真实描写。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往往因细节的失真而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现实生活中哪里有这些有神奇功能的人物或神仙鬼怪之类的。然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却集中代表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因而也就使我们感到的是另一种艺术的真实.千万不能按科学真实的要求去检验艺术真实否则极可能否定了艺术真实。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加以区别之后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现实生活相为统一也不像科学真实能够验证与回归原位。概念内涵与规定如下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指艺术形象所反映出的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景中表现对

戏剧表演艺术假定性当中的真实性

戏剧表演艺术假定性当中的真实性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真实性和假定性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戏剧表演艺术中真实性在假定性中的体现和价值。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真实性主要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展示的角色、情节、情感等的真实程度。它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外观、言行、心理等方面的真实刻画,还涉及到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观众对表演的感知和认同等方面。而假定性则是指戏剧表演中虚构的成分和程式化的表达方式,它包括剧本情节、人物性格、舞台环境等方面的假定性和夸张性。 戏剧表演艺术中的真实性在假定性中有着深刻的表现。剧本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假定性的工作,它需要对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虚构和夸张,以达到戏剧效果。而演员在表演时则需要在这个虚构的情境中尽可能地表现出真实性,从而使观众能够相信并感受到角色的存在和情感的真实。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演员需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假定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环境,并通过真实的表现方式来呈现

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这样才能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存在和戏剧情境的感染力。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真实性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真实性能够增强观众的审美体验。当演员通过真挚、生动的表演将角色和情节真实地呈现出来时,观众会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真实性还能够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真实的表演,演员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然而,真实性在戏剧表演艺术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上的难度是演员表现真实性的一个重要障碍。例如,如何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方式来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和经验积累。在假定性的情境中表现真实性也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假定性素养和表演能力。 另外,创作上的难度也是影响演员表现真实性的一个因素。在戏剧表演中,剧本是表现真实性的重要基础,但有些剧本可能存在情节夸张、人物性格单一等问题,给演员表现真实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影响演员对真实性的理解和表现。例如,在某些社会文化背景下,夸张和虚假的表演被视为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文学艺术真实性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习中心(学院、分校): 专业: 入学时间: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年月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承诺书 我慎重承诺和声明:本人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论文(设计),没有剽窃、抄袭和转载他人成果。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含图表)均已注明出处,根据《中华人民菜和国著作权法》第五章节第四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本人愿意为本文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介绍 (1) (一)什么是文学艺术的真实性 (2) 1.艺术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 (3) 2.艺术真实体现为现象真实与内含真实的统一 (4) 二、研究内容 (5) (一)文学创作中作者情感对文学艺术真实性的影响 (6) (二)文学创作需要艺术真实性 (7) (三)文学艺术创作需要合情合理的研究 (8) (四)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艺术真实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谈话剧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及特征

浅谈话剧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及特征 作者:孙楠楠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 摘要:话剧舞台表演营造出的真实感是话剧艺术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话剧舞台表演所追求的目标。话剧舞台表演过程中真实感的营造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剧本的创作、演员的表演、舞台布景和道具等等都是营造真实感的重要手段。话剧表演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它是主要运用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来创造角色的,在舞台上也是用接近于生活的语言和动作来表演的。本文就话剧舞台表演中真实感的主要塑造方式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话剧舞台表演的艺术特征来阐释话剧表演艺术。 关键词:话剧;舞台表演;真实感;艺术特征 一、影响话剧舞台表演真实性塑造的主要因素 (1)剧本创作。剧本是话剧舞台表演的基础,也是决定舞台表演真实性塑造水平的基础。剧本创作的真实性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作品,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还有一些超现实主义的话剧作品,其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也借鉴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内容,其在表演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真实感。因此可以说,剧本创作的真实性水平将直接决定舞台表演的真实性塑造水平。 (2)演员现场表演。话剧演员在现场演绎过程中使用的肢体语言、口语等等,是塑造舞台表演真实性的主要手段。演员通过深人揣摩剧本,进人剧情,和剧中扮演的人物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和契合,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表达真情实感,而这正是考验话剧演员表演能力的重要标准。 (3)道具和布景。话剧舞台的布景和演员表演使用的道具也是塑造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道具和布景的真实性可以大致分为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两种形式。现实的真实即在舞台布置和道具使用上完全按照剧本和剧情发展的要求,例如演员使用真实的手机、舞台摆放真实的桌椅等等。而艺术真实是指一些剧情发展需要的道具和布景受到舞台空间的局限,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得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舞台灯光的运用营造出真实的情境,通过布景的叠放实现空间的真实延伸等等。 二、话剧表演的主要矛盾特征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准确些说就是演员创造角色的矛盾,没有演员创造角色,就没有表演艺术,也就没有戏剧艺术,所以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就是一般话剧表演艺术的根本特征。角色既然是演员所创造的,那么角色就是演员与剧中人物的统一体。剧中人物经过演员的扮演,在舞台上形象化的出现了,这也就是角色。在剧中人物与演员永远是俩回事,要想把他们合成

艺术真实的特征.

艺术真实有那些主要的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就是把生活中闪光的事情提炼胡来,加以强调;把一些不闪光的事情舍弃,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真实。其主要特征有四个: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的认识个感悟,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实际上也是情感的真实,是破除偶然性和戏剧性之后的真实,而文学创造正是在即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从“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而这正是一切优秀的文字作品的共同的创值品格。如果说编写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以假定性情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共同特征,这是由于,文学既然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抄照搬,作家就必须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充实、集中和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和再塑。如《西游记》里的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及神仙、妖魔(非真实形象)的结合。由上述可以看出:“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升华。因此,我们不能用生活真实来要求艺术真实。在一个具体单位也可能是事实,但是文艺创作并不是一个单位写生活记录,它是要进行典型化,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加一番改造创作的工夫。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要依赖生活真实,但是要达到的真实不是生活真实局部的真实,而是要经过综合概括,反映生活整体的真实。另外,对于生活素材,作者不能站在但是的高度,而应该站在现实的高度来加以处理。这样,艺术真实就能比生活的真实更加真实。如果只按照生活局部的真实来写作,那就不是革命现实注意。而是自然主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到常常会违背历史的真实。而假定的真实也就是虚构的真实。因此,虚构的形式也必须要具有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谈到“真实”,《现代艺术哲学》一书曾如此的分析和描述:“在一般人的心中,只要多数是如此,事情便必然如此。”“一个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虚构的还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其可信性同样都是取决于它是否象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凡是使人感到可信的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都不是根据某时某地真实发生的事情编写的,而是根据一般可能性的事实编写的。”就揭示和表现客观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最求而言,文学创造和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是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对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然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法当作独立于主题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尽管这种把握不可避免的要打上主题个人的印记,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识的客观性,让客体对象的本质及规律在不受主观影响的条件下显露出来。文学创造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题或主观性。即是说,它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的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文学以这样的主观化的“真实”,在作品中建构起从属于人的摸底个意义的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体验并激起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感情,以旅行不同与科学活动而属于文学自己的审美价值追求职责。由上述可以看出,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的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个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土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御用带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即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声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多验证和还原。 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从这个侧面来说,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又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文学是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因而存在着“真实性”原则。正因为文学具有真实性的品格,才能吸引和打动读者,使人获得教益。真实性是成功的作品必备的品格。巴尔扎克认为:“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而科学真实是科学研究主体竭力从客观认知的态度出发,对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客体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揭示与表现。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