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莞城运河小学王巧弟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

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评点:请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做书56页第1题

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

有()条棱,相对的棱();

有()个顶点。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

有()条棱,每条棱();

有()个顶点。

(填在书上,并指名汇报)

2、分组整理。

出示整理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2)用喜欢的形式把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学生汇报。

请各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5、归纳总结。

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表格:

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6、看书质疑。

三、理解应用走进生活

(一)基础练习

1、知识积累(填空)。

(1)5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2)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填上适当的单位)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4)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立方米。

2、当个小老师(判断)。

请判断谁做对了,为什么?

56页第3题:乒乓球台的长度为2740mm,宽度为1525mm,台面厚度为25mm,它的表面喷上了漆,喷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东:(2740×1525+2740×25+1525×25)×2

小婷:2740mm= 2.74m, 1525mm=1.525m 25mm=0.025m

(2.74×1.525+2.74×0.025+1.525×0.025)×2

57页第2题:新建的篮球馆要铺设3 cm厚的木质地板,已知该馆的长是36m,宽20 m,铺设它至少要用多少方的木材?

小东:3 cm=0.03m 0.03×36×20 小萍:3×36×20

(二)实践操作

1、魔方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呢?

(学生尝试解答,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不计算。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表面积:5.3×5.3×6 问:5.3×5.3求出的是什么?“×6”表示什么

体积:5.3×5.3×5.3 “×5.3”表示什么?

2、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

单位:厘米

(标出长6.3,宽4,高10.6)指名学生汇报, 6.3×4×10.6=267.12(立方厘米)

我们的计算结果是267.12立方厘米,为什么牛奶盒上写的净含量是250毫升?

3 、做个小小包装师:

(1)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做一个牛奶包装盒最少需要多少硬纸?

(2)在这盒的四周贴上一圈环保广告纸,广告纸至少要多大?

同桌先交流一下两题的区别,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1、师:复习完这个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复习的知识,编两道题,明天考考王老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面棱顶点

表面积

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常用单位

容积

《为他人喝彩》教学设计

《为他人喝彩》教学设计(第一稿) 活动内容: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下册人格篇《为他人喝彩》。 主题阐述: 本节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培养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 嫉妒是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是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所以教材设计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性格。 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无论在家庭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社会评价方面,、学校方面等使儿童在客观上普遍存存在与人交往的心理阻碍,同伴之间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课前通过调查,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交往中消极的嫉妒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主动交朋友,

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设计理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很多 ,尤其在小学高段更是青少年心理及人格各方面日渐成熟的阶段 ,在 此阶段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有其不同人际关系交往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嫉妒情绪有所认识,并能对其自我调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 2、情感目标: 指导孩子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主动克服嫉妒心,为他人喝彩而内心觉得快乐。3、能力目标: 让孩子们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主动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愿意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 活动重点: 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懂得为他人喝彩。活动难点: 学会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以友爱、亲密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适时地为他人喝彩。 活动准备:课件《当同学获得荣誉时》心理测试题 活动流程: 一、优点集结,体验赞赏之美。 1.热身活动,夸赞别人。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活动,我这里准备了些小纸片,请用一、两句话夸一夸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注意:用上“他(她)”。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我前面的这个盒子里已经装满了同学们的赞美,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为他人喝彩》。(板书课题:为他人喝彩) 3.现场采访,分享感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精编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 习教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莞城运河小学王巧弟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 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教学目标: 1. 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尝试将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正方体的。 3. 能够正确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准备:每位小朋友准备正方体纸盒和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种纸盒)这些是什么形体?你能否将正方体全部找出来? 2. 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1. 多媒体演示,将一个正方体剪开。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由六个相同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揭示课题,板书:正方体的展开图。 2. 让孩子们动手剪:沿着正方体的棱剪,最后将它平摊就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作品展示:(所有不同的形状都展示出来)为什么它们的展开图都不一样呢?(因为剪法不一样)想象一下:这些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的情景。 3. 还有不同的展开图吗?一共有多少种呢?全班交流。 三、从展开图来辨别是否能折合成正方体 1. 继续操作 (1)拿出学具纸折一折,下列展开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吗?(出示图片) (2)汇报。 2. 你能不能用眼光来判断呢?(书第二题) 教师准备好教具,当学生有争议时,演示给学生看。

四、练习:(出示展开图) 1. 下列哪些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判断,然后取出学具折一折,体验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换。 2. 出示下列图形,再配上两个正方形,怎样放置就能折成一个正方体? 五、聪明题 补上缺少的一个面,使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可编辑修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精品部编版二上心理健康教案《6当别人欺负你时》

对欺凌说“不” ——《当别人欺负你时》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受到欺负时知道如何应对;不欺负同学,不做“小霸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关心和帮助弱小,预防校园欺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和戏弄他人,学会关心和善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引导学生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要点】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在受到欺负时知道如何应对 【活动难点】在受到欺负时知道如何应对 【活动方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探索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活动准备】课件、校园欺凌案例、微课 【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情导入 1、故事导入 天真屋:小娟被同学欺负了…… 2、谈感受 师:你得到过同学的帮助,或者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吗?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指几名同学谈谈) 师: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揭题并板书。 活动二:盘点校园欺凌现象 1.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案例: 案例一: 2013年6月,银川市15岁的某中学初二男生小张(化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4名十六七岁的本校学生围殴,导致小张鼻骨骨折,头部受伤严重。而出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围殴学生们看小张不顺眼。 案例二: 2013年9月3日,福州某中学初三的两名男生罗某、刘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并于9月4日上午在学校约定,下午放学后到校外“单挑”。两人放学后到约定地点进行械斗,导致一死一伤的惨剧。 2014年11月,浙江某中学小王被同校的七八名男同学按在宿舍的地上殴打,对其进行辱骂等。事发原因是本寝室男生看不惯小王,纠集其他男生一起殴打小王。 2.想一想校园欺凌之惨痛后果 3.师:让我们来看看校园欺凌现象,这样大家就会防患于未然。 ⑴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⑵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镇江市孔家巷小学许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6、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对策: 课前学具、教具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1、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除了同学们介绍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2、猜猜想想。 投影出示三幅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问:看图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正方体展开图。 谈话: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些图形是把正方体展开得来的,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 出示例3的正方体展开图: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到这个图形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案(1)

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邯郸学院2010级教育学张楠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理解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同老师进行互动学习,理解尊重他人是自尊的前提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对教材事例的分析,了解学习获得真正的自尊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在师生交流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体验来自他 人的意见,在获得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尊重他人的方法,进而澄清自身的模糊认识,形成正确的自尊观。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一天,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大作家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却一个铜子儿也找不到。这期间,乞丐的手一直伸着,在寒风中微微打颤。屠格涅夫又急又羞,不知所措地伸出双手,和乞丐那只冻得发紫的手握在一起。“兄弟,别怪我,”作家尴尬地说,“我身上没带钱。” 老乞丐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感激:“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 同学们,你们说作家给乞丐最高贵的礼物是什么?-——尊重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板书)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当我们受到别人尊重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快乐。那么同样,当我们尊重别人时,我们同样会感受到快乐。 1.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板书)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人、很多事感动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一件谁做的什么样的事情,让你的感动不已。这些“他”人是谁呢? (学生交流……)

最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二、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 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 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老师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是如何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谁先来说说看? 二、汇报交流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1、 方法一 学习顺序 2、 方法二 树形结构图 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特征 3、方法三 系统图表格形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 体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从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整理指名汇报: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厚厚的几十页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你觉得整理复习的怎么样? 四、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体积:6×6×6=216 (cm3) 表面积: 6×6×6=216(cm2) 重点让学生体会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同。 2、把上面的正方体的高延长到10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重点让学生体会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和展开图的关系。 体积:6×6×10=360 (cm3) 表面积:( 6×6+ 6×10 + 6×10)×2 =312 (cm2) 6×6×2+6×10×4=312 (cm2) 6×6×2+6×4×10=312 (cm2) 10 6 6 6 6 6 10

正方体展开图教(学)案

教案

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的一个学习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和折叠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别人眼中的我》教案1

《别人眼中的我》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 教学重点: 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 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懂得用宽容、乐观的心态去感受别人的目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好吗?我们认识了这几天,你们对我有什么印象,你们能不能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也可以交换看。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1)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开展“我是谁”的游戏,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准备三张小纸条,找三个你认为了解你的同学,把纸条给他们,让他们写下他们眼中的你。最好能说明评价的理由。

3、学生记录下别人的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别人评价的态度。 4、学生自我评价,填写“同学眼中的我”一栏。 5、小组交流“同学眼中的我”。 6、教师总结:通过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别人的评价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四、实践园 1、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相关的人。 2、教师可当堂或事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加以下面积极的评价,完成“老师眼中的我”一栏。 3、可让学生提前或在课后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采访,完成其他填写内容。 4、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新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呼家庄小学赵治 复习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综合复习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问题。 2.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应用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正确率。养成认真分析题的良好习惯。 复习过程: 一、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表面积、体积、体积单位、容积、容量单位以及进率。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填空 1、4.52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5立方分米=()升=()毫升。 3、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有()条棱,相对的 棱(),有()个顶点。 4、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5、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6、把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大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割成()块。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 (二)判断

1、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6倍,体积扩大9倍。() 3、一个长方体,长5cm,宽3cm,高2cm,它的体积30cm。() 4、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一个油桶装满柴油,刚好是100升,所以柴油的容积是100升。() (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原因) 三、基本计算: 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列式不计算)(1)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 (2)长1分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 (3)棱长6厘米; (4)棱长总和是24厘米的正方体。 小结解题的注意点。尤其是第(2)小题单位名称应作好转化统一工作,第(4)题注意给定的是棱的总长,要先计算棱长。 四、综合能力应用 1、有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底面长是4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 2、用铁丝做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是13米,宽是2.7米,装的煤高1.5米,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he plan of the plane expansion of cuboid and cube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

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 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 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 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复习整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学具,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内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找全这部分的知识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下面大家先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并且选择一份最好的准备在班上汇报。 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学生自主整理后,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二、全班汇报,形成网络 (一)找一个小组同学来汇报。 师提醒:前面同学汇报的时候,下面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看他们找到的知识点全不全,对于他们的整理你还有什么修改或调整吗?

分三方面汇报,汇报完一方面,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预设:在大家的共同交流下,应该汇报出如下知识点: (1)长方体的特征(包括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2)正方体的特征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4)长方体的长、宽、高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如果学生交流后汇报的仍然不全,教师要及时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补充的知识点应该画在知识树的什么位置。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同上。有以下知识点: (1)表面积的概念 (2)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3)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底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知识点: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这些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3)什么叫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怎样计算容器的容积?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5)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预设:这一部分知识的整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 (二)展示其他整理方法 预设:可能有的同学把知识树涂上了颜色,可以让这样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这样做的好处。 【这一环节力求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

6.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二 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会识别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正方体相对的面,并会运用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探索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与人合作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获得集体合作成果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正方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技术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个正方体,一把剪刀 2、学生准备:制作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剪刀 3、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机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在上一节课中认识了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幻灯片展示立体图形展开图)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剪刀把桌上的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展开,你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比比哪一小组的展开图更与众不同。 总结规律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方法总结:一般地有田字型,凹字型,一字型,7字型的都不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活动二:将你的正方体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将它相对的面标上不同的颜色后再展开,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观察,讨论,探索正方体展开图相对的面的规律。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规律,并与学生在黑板上找寻到的规律进行比较)方法总结:一般的有“I”型图或“Z”型图两端的正方形必为折成正方体的对面。应用新知,培养能力:例1、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练习1、“坚”在下,“就”在后,胜利在哪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交流,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棱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操作、交流合作、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思维等方面获得提升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得出所有的正方体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 对正方体展开图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各小组课前用剪刀将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剪开,并将组内得到的展开图画在下面的空白处,观察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的诞生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问题又是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源泉与动力,同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请看这样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 情景:元旦快到了,小红同学想给班里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份礼物,由于人数众多,为了节省开支,她打算自己折正方体盒子作为包装礼盒,现小红想到了两种剪裁方案,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两种方案都能折叠成正方体盒子吗?我们还能不能帮小红想到其他的剪裁方式?有什么规律?

问题2:怎样剪裁最省纸张? (二)问题探究 问题1、2的探究: 对于生活中问题,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它,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维指导】: ①解决问题1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请两位同学上前展示以上两个模板是否可 以折叠成正方体纸盒,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式一个相互的过程,并了解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平面图形都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其他正方体的展开图。) ②解决问题2还需要我们掌握哪些知识点? 通过对展开图的分析,将各个展开图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启发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选用合适的组合方式,已达到最优效果。 【自主探究过程】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将课前探究出的正方体展开图不重复的贴在黑板上,讲师进行讲评。 师:用过学生的展示,总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多少种? 师:对于这么多的展开图,形状各异,我们确实很难记忆,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快速、便捷的对其识别,并且熟悉的在纸上画出来? 生:将其进行分类。 师:非常棒,生活中我们常常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便于识别、管理,学习也不例外,我们用分类的思想可以解决很多繁琐的问题,请小组间进行讨论,对这11种展开图按照您觉得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类,已达到速记的效果。 (学生积极讨论中..........)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类,并讲解分类的依据。 师: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也很合理,老师在这里提出另一种分类方式,我们来一起探讨。 教师在ppt上展示分类,并对每一分类进行讲解,总结记忆口诀 【随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哪一个不是正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 A.B.C.D.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