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DOC)

当前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DOC)

当前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肖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当前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谈三个问题:第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第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2016年,国际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次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目前下调到3.1%。世界银行下调到2.4%。世贸组织认为,2016年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增长最慢的一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9%下调到1.7%左右。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美国金融危机向全世界发散,全球孤立主义思潮和逆全球化思潮崛起,各个国家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2016年杭州G20峰会指出,仅靠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平衡增长。但是,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合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目前陷入“低增长陷阱”。各国负利率正在扭曲国际金融市场,疲软的贸易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扭曲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全球贸易比金融危机之前下降了一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房地产过热的风险。全球债务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2016年10月,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债务达到152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市场债务增长速度比GDP增长快3.8倍。

首先,看一下美国。由于美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把金融危机的风险先后传递到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美国经济逐渐摆脱危机,步入复苏,却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新的失衡。

美联储步入复苏的轨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负利率政策。2015年加息一次,2016年预备加息四次,但到目前仍然没有加息。美联储是否加息主要有两个指标:第一,美国的失业率低于5.5%。目前美国的失业率是4.9%。第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要高于2%。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目前已经在2%左右,但是它主要不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个指标,而是个人消费支出(PCE)。也就是说,核心通胀指数排除食品和石油,目前是在1.6%到1.8%之间。那么,美联储加息的标准基本达到了,但美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加息,为什么?它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下滑会拖累美国经济的增长。比如,欧债危机没有解决,英国脱欧也会导致欧洲经济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它认为中国经济下行也对美国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美联储对现在是否加息仍持一个谨慎的态度。

目前,全球都在盯着美联储何时加息,美元加息的预期

在增加,这就导致全球从汇率来看,美元走强,欧元和日元汇率下降。欧元兑美元,一年以来,最多跌了将近24%。

我们看欧洲。欧洲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欧债危机还没有解决。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彻底解决,英国脱欧也为欧洲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如果欧债危机不解决,随时有可能把全球经济拖入第二次探底。

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着经济下滑的情况。由于美元加息,新兴市场国家既要振兴本国经济,又要防止资金外流。现在,国际上出现了资本的反向流动。2009年以来,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流动,现在,从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2014年到2015年,新兴市场国家流出的资金从1100亿美元增加到7350亿美元,增长了5.6倍。而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2015年只有2130亿美元。同样,流入中国的资金也逐步下降,从2010年到2014年,平均流入中国的资金3870亿美元左右,2015年只有1100亿美元,净流出达到6760亿美元。

第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股市下滑的走势。目前,中国股市很不好,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股市走势也不佳,尽管短时间有所反弹,但总体上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第三,新兴市场国家的汇市兑美元大幅度下跌。前一段时间,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最多跌了65%。蒙古国的货币系统

面临着崩溃的风险。人民币也出现了兑美元走弱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

现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理论,叫“明斯基时刻”。这是以美国一个大学教授的名字命名的。这个理论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共发生过三次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前两次发生在传统工业革命时代,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有什么特征呢?融资借钱方便了。由于信息的发展,计算机运转一下,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就出去了。这个理论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主要是融资过于便利造成的。它把全球融资分为三种:第一,套期保值的融资。其结果是现金的流入大大多于现金的流出,这是一个良性的融资。第二,投机性的融资。其结果是现金的流出有时候超出现金的流入,有时候少于现金的流入。当流出的资金比流入的资金多,就出现了一个缺口,必须要把这个缺口堵上,否则债主就不干了。第三,庞氏融资。其结果是流出的资金永远比流入的资金要多,总是出现缺口。怎么办呢?就得圈钱,甚至出现卷款逃跑。这就是所谓的庞氏融资以及国内某些地区出现的P2P金融现象。

在金融危机中,美国推行了一个损人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帮助美国摆脱了金融危机,世界上哪个国家不效仿美国,哪个国家就吃亏。欧洲央行搞出了一个欧洲版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个月购买800亿欧元企业和政府债

券。目前,欧洲央行的存款利率是-0.3%。英国央行也采取美联储式的“非冲销”债券购买计划。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后,砸下80亿日元推出日本版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瑞士央行无限量购买欧元,防止瑞士法郎升值。发达国家搞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市场国家也不甘落后。巴西、土耳其、印度等都开始扩大货币发行量。那么,这个难题就摆在了中国政府面前。搞不搞量化宽松政策?如果不搞,经济就面临下滑的风险;如果搞,又担心未来通货膨胀。

如果大家都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什么结果呢?无非就是三个:第一,各国之间的货币战。每个国家都争相使自己的货币贬值,一来可以扩大就业,二来可以刺激经济,三来可以扩大出口。大家都印钞票,那就有可能导致未来全球1到3年之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外汇储备、外贸以及我国的宏观货币政策。

世界各国政府应对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无非就是五个方法:第一,减息;第二,减税;第三,增加政府开支;第四,发债。如果这四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就会印钞票。现在美国不扩大货币发行量了,欧洲又开始加印钞票,这就导致金融危机中美元贬值。美国通过发债来救市,导致美国政府的债务目前已经突破19万亿美元。而美国GDP去年才18万亿美元,这就相当于3亿美国老百姓平均负债5.3万美

元,平均每个美国居民欠中国4000美元。

现在,美国摆脱了危机,经济步入复苏。美国整个产业结构正在酝酿一个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数据的储存和处理,就是所谓的云计算;第二,智能制造、三维制造;第三,无声革命。如果这三条能够做到,那将会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美国的信息革命从过去强调大数据到目前强调智慧数据,也就是说,通过数据挖掘,在大数据中找到有用信息。工业革命从1.0到2.0,各个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物质要素,比如厂房、生产设备、储存和物流等。从3.0到4.0,就是所谓的信息化到智能化,国家和企业竞争的重点转向非物质要素,比如数据、信息、品牌、软件等。这是未来企业在全球竞争的一个新的特点。

中国曾错失前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工业4.0,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赶超世界的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有相对独立和超前的互联网产业,即二维产业相对完整。同时,中国有6.5亿网民,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2%,美国只有2.8亿,占全球10%。完备的信息产业基础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网民储备,为中国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巨大的有利条件。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习近平主席曾讲过一句话,“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我以为,就是“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从增长速度来讲,过去35年两位数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未来将回落到6%到6.5%之间。从经济增长方式来讲,从过去粗放型的增长转向要质量和效率的增长。从经济结构来讲,从过去增量的产能扩张转向内部结构的调整。从经济发展动力来讲,从过去的拼资源、拼劳力转向要高新技术、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什么中国经济要转型?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要么主动,要么被迫进行转型。逼迫中国经济转型主要有三大因素:

第一,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中央政治局对全球经济有一个总体的判断,认为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第二,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滑的风险。前一段时间,全球炒作“中国威胁论”,做空中国。做空中国主要有三个支撑点:一是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二是地方债;三是金融风险。过去是“威胁论”,现在炒作“崩溃论”。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深层次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影响中华民族在地球上的生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讲,假如中国有10%的人想过美国式的生活,那对全球的资源是一个灾难。

“十三五”规划确定了2016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向,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也可以归纳为五点:第一,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所谓的“两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健全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根本解决,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才有解。

第四,从空间战略来讲,国家主要有三大战略:一是“一带一路”。当然,对外我们讲的不是战略,是倡议。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由沿海、沿江、沿边开始的,现在由1.8万公里海岸线转向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全面对外开放。二是京津冀一体化。这是国家战略,不仅仅是北京、天津、河北的事情。其背景是什么?北京常驻人口200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就更多了,面临着资源短缺、供水不足、交通堵塞、环

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几年前,学者内部展开讨论,讨论迁都。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一锤定音,北京不迁都。那问题怎么解决?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就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北京未来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三是长三角经济带。它的核心是建一个以上海为轴心的全世界的超大城市群,除上海外,包括江苏9个城市、浙江8个城市、安徽8个城市,高速铁路、公路联网,将超过世界上五大城市群。

第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习总书记有一句话说,“要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中国人均GDP8000美元,但是还有约2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不到2美元。

2016年,权威人士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做了一个新的判断,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不是U型,也不是W型,而是L型。我认为有四点应该把握:第一,不能因为稳增长而缓改革。经济发展不可能是一直往上的,树不可能长到天上。第二,强调股市、汇市、楼市回到它应有的功能,不能简单地把股市、汇市和楼市作为一个保增长的手段,这就本末倒置了。第三,对价格的回升保持高度的警觉。这是由于全球世界各个国家的央行大放水,给中国造成外部的经济风险。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出现一个重大调整。第四,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乃至未来“十三五”时期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且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

供给侧改革主要有五大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先谈去产能。中国生产的工业产品中有十几种,其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50%以上。2014年,我国生铁产量7.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9%。粗钢产量8.2亿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煤炭产量38.7亿吨,接近总产量的50%。水泥产量24.8亿吨,占世界的60%以上。化肥产量也接近全球的40%。化纤材料产量占全球的70%。平板玻璃7.9亿箱,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中国手机产量16.3亿部,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91%。集成电路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6%。其中,钢铁严重过剩,钢铁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7%,亏损面50.5%。2012年,国际钢铁的价格每吨是544美元,现在每吨在50美元左右,下降了10倍左右。煤炭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8%,亏损面达到95%。水泥、建材、农产品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产能过剩?大概有九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从经济周期理论来讲,经济发展经过高点,随后出现过剩、危机、去产能、复苏,形成循环。从1978年到

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次周期。第一次周期的低点,经济增长率是5.2%。第二次发生在1989年到1990年期间,经济下滑到3.8%,之后回升到14.4%。第三次是从1992年到2000年前,经济下降到7.6%,2007年回升到14.2%。2015年,又回落到7.4%。目前,大概是6.7%的增长速度。这个增长率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我们还有待于观察。也就是说,本轮的产能过剩属于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低谷时期。

第二,宏观经济决策有失误。制定政策的政府部门在判断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走势的时候和实际情况有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产能的过剩。

第三,过去我们把GDP增长和干部的政绩考核挂钩。GDP上去了,就可以被提拔。

第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政府和市场是分割的。什么原因造成的?审批经济。比如,钢厂、煤厂、电厂的建设都是通过政府批准的,没有批准不能私自建厂。一是决策上有失误,二是政府过多的干预市场,导致政府和市场的分割。举个例子,现在各省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很快,但各个省市之间的电子政务互不连接。还有我们的光纤基干网,其实全国有一条就够用了,加上战备,两条也够了。目前全国已经有六条,还在建一条新的,无形中有五条的产能是过剩的。

第五,价格机制没有充分反映市场的要求。有很多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还在生产,也有很多好的产品价格却很低。这样的价格机制使市场对价格的反映扭曲,也导致大量的过剩产能出现。

第六,微观经济决策失误。这是企业的事情。一些企业看见什么赚钱就把大量资金用向这个产能。比如风能、太阳能,大家看这两个产业赚钱,几千亿的资金砸向了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创造了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产能,国内的利用率却不到20%,目前还受到美国、欧洲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的制裁。

第七,担心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敢采取强硬措施去产能。这么多的钢厂、电厂、煤厂,还有一些水泥厂、建材厂,这些企业办厂的时候用的不完全是自己的资金,而是银行贷款,如果它倒了,这笔贷款谁来还?这就直接威胁到银行的经济安全。所以,银行体系是不愿意过剩的企业倒闭的。

第八,贫富差距过大。富裕阶层一些生存消费已经基本饱和了。比如,城镇居民对基本的家电需求处于饱和状态,但是仍有七八亿农民对这些家电有需求,然而他们的收入不够,没有钱买。

第九,产品和市场之间信息不对接。这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国人都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殊不知,日本出售的马桶盖很多是在中国杭州生产的。十几年前我去日本访问,就发现我住过的酒店的马桶盖就不如我们国产的。那中国人为什么舍近求远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呢?就说明对国产产品不信任,很多做假的企业把优秀企业给牵连了。十几年前,中国马桶盖生产相对过剩,如果我们能够在诚信度和品牌意识上下工夫,这个产能过剩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上半年去产能的情况来看,过剩产能越来越多,第三季度稍微好一点。什么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地方政府和银行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地方银行的行长、主要领导人不是由央行任命的,而是由地方政府任命的。这样,地方银行更多地听命于地方行政长官的意志。由于各方面原因,可以看出,地方银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而是一个行政附属物,这是导致去产能去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去产能与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怎么解决?之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营业税,不管企业盈利不盈利,都得交一笔营业税。在这种政策下,地方政府可能就无所谓了,企业盈利不盈利,是不是生产过剩,跟政府营业税收入没有直接关系。这样,政府对于去产能积极性不是很高。地方政府以稳增长为理由,不愿意让企业被淘汰。当然,现

在营改增,企业利润增加了交税,利润不增加,不交或者少交,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政策刚刚实施,效果如何还要看以后。

第三,企业,尤其是国企,很少认为自己是过剩企业。大部分企业都认为自己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去产能不能去自己的产能。同时,去产能后,企业的损失由谁来补偿?也是导致企业去产能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问题。每个企业都希望去别的企业的产能而保留自己的产能。举个例子,河北武安市有十几家钢铁企业,每个企业都对武安市的地方财政做出了贡献,谁也不愿意被去掉。最后怎么办?根据这些企业对地方政府财政的贡献率来规定去产能的多少。这样,去产能这样一个市场行为就变成了行政行为。

第四,去产能是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关系怎么处理?产业政策强调去产能,而财政税收政策重在增收。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刚性也使去产能变得更加困难。

第五,企业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之后,企业会面临工人失业、下岗的问题,这些工人的工资、福利、医保、社保由谁来承担?中央、地方以及企业各自承担多少比例?这三方出资的比例以及年限都没有准确的划定,也就是说,社保体制不完善也是去产能的障碍。

举个例子,我们规划去钢铁产能1.5亿吨,对应的负债大约是5000亿人民币左右。而帮助这些倒闭企业的专项资金,三年加起来也不过400到100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专项资金和实际缺口相比是杯水车薪。现在,由于实体经济的大量过剩,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金融和互联网,这就是所谓的脱实就虚。这样,不仅没有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反而遏制实体经济的发展。

再谈去库存。以房地产为例,什么叫库存?国际上有一个标准,就是房子盖好之后一年半卖不掉,就是库存。按照国际的标准,10%以上的房子一年半之内卖不掉就是严重库存。由于中国产权比较复杂,41%以上卖不出去就是严重库存。2015年中国盖的房子闲置率是多少?4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5倍以上。按照狭义的去库存,需要6到7年的时间,才能把商品代售面积、拿到地的尚未开工面积以及在建商品房面积加起来的56亿平方米卖掉。按照广义的去库存,则需要1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把房子卖掉。现在,近一半的房子还没有卖掉,我们从8月份以来,又开始拉房市来保增长。8月份,70个城市中有64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北京环比上涨3.8%,上海5.2%,广州2.4%,深圳2.1%。和2015年同期相比,北京上涨25.8%,上海37.8%,广州21.2%,深圳37.3%。2016年整个上半年来看,深圳是全国冠军,增长62.5%,二线城市杭州、南京、合肥、苏州半年上涨房价50%。一线城市房子疯涨,导致二线和三线城市房

价紧跟其上。

最近有个资料显示,中国银行新增贷款中房贷超过了70%。各地地王频频出现,上海限购之后出现假离婚潮。北京、上海严格讲不存在库存的问题,真正要去库存的是三线、四线、五线城市,但是大部分的资金不往三四五线城市去,而是涌向一线城市,过量的资金就推动了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现在,有些二线城市也开始准备向一线城市学习搞限购。这样,二线城市就开始出现“抢房”现象,赶在限购之前把房子买下来。

对于房价是否合理,国际上有一个标准,就是房价高于家庭年收入的6到7倍则是合理的。而北京、上海、深圳目前是20倍。除了民用房之外,更难的是商业用房,就是办公楼和写字楼。中国的商场面积占全球商场总量的60%以上,但现在很多大城市居民不到商场买东西,而是通过网购,或者海外代购,这就导致了中国所盖的商场的大量浪费。全世界商场最多的10个城市,中国占了8个。由于房地产和钢铁、水泥、建材等60多个产业紧密相关,房地产好,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就好;房地产不好,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就受到威胁,地方财政也受到威胁。

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市为什么很难炒上去?主要是因为有杀手锏——房产税。中国准备推行房产税,从上海、重庆开展试点到现在,困难重重,各方面的阻力使问题难以解决。

目前,各个地方把去库存作为官员考核的一个行政指标。本来去库存是一个市场行为,而现在却和政府官员的政绩捆在一起。政府官员要完成这个任务,无非就是三个手段:第一,降低交易税。如果这么做,就涉嫌破坏中国的《税收法》。中国的税收政策是由人大决定的,政府只能执行。第二,降低贷款的门槛。有些地方推行零首付政策,这就无疑把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第三,各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但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不到1%,剩下的99%都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过度的市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国家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大部分国家是将其作为一个社会政策来协调。而我们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这从某种意义上说,绑架了中国的经济。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李克强总理讲,开发商能不能表现一点诚意,房子降价,政府出资把存量房买下来转化为公租房和安置房,这样就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第一,去了房地产的库存。第二,化解了银行的呆账。第三,帮助了农民工,提升了城镇化的质量。但现在推行起来非常困难。为什么?开发商不愿意让利。

再看去杠杆。权威人士讲,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

制不好将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老百姓的存款就会泡汤。同时,汇市、楼市、债市的很多风险也都是由于高杠杆造成的。要放弃各个银行通过不断融资扩大分母来降杠杆的做法,而要在减少分子上做文章。

我有一个新的判断:杠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就是说,有好杠杆,也有坏杠杆。这样,是不是应该对杠杆进行区别对待?如果这个杠杆是好杠杆,比如华为企业,就可以给它增加杠杆,它可能回馈几倍、十几倍的回报。但对于“僵尸企业”,增加杠杆只不过是往水里扔钱。

大量数据证明,我国国企坏杠杆比较多,而民企好杠杆相对较多。同时,民企的杠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于国企。所以,是不是在去杠杆这个问题上做一个结构性的调整呢?对一些经营好的民营企业增加杠杆,把国企中的“僵尸企业”清除出市场。

具体来讲,当前有三个杠杆:第一,债务杠杆。债务杠杆就是地方债,地方政府以土地做抵押,搞地方融资平台,最后导致形成了一个坏杠杆。这个杠杆90%是来自银行,贷款70%是以土地做抵押。2016年1到8月,由于房地产疯涨,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月份,52个城市的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6%。这说明,最近经济增长还是依靠于卖地和房市、楼市的拉动。

到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总负债达到30.28万亿元。债务最多的是江苏。富裕地区的杠杆率比落后地区要高,青海地区的杠杆率只有零点几,但它的负债率却很高。这就证明,杠杆是一个中性概念,要看我们能不能妥善利用这个杠杆。

第二,金融杠杆。衡量金融杠杆主要看这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以及其与GDP之比。具体来讲,就是用M2除以GDP。7月份,中国M2余额是14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自2000年以来,M2平均年增长在26%左右,目前中国GDP 增速是6.7%,按照这个数据,中国货币发行量的增长速度是中国GDP增长速度的3到4倍。中国M2占GDP比重大大高于国际标准。

当前的金融数据表明,中国宏观金融发生了四个背离:第一,国企投资和民企投资相背离。国企投资增速是8.1%,而民企只有2.1%。那就是说,对民企的大量投资在减少,这就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居民贷款与企业贷款相背离。为什么?老百姓都去集资买房了,企业贷款不及居民贷款的三分之一。第三,M1和M2的增长速度发生背离。M1的增长速度高于M2的增长速度,这也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降息之后,企业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很多资金都趴在活期账户上。企业或者个人买房子要筹集大

量资金。第四,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发生背离。9月份,这个背离的趋势发生了变化,PPI在连续54个通缩的情况下首次转为正。

第三,股市杠杆。历史上发生大的股灾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美国发生在上个世纪,那么,2015年中国为什么发生股灾?如果把2015年中国沪深股市和美国股市做一个比较的话,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后来美国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把它的杠杆率从10%下降到1%。中国目前的股市杠杆率大概在5%到6%左右,仍然高于美国。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时刻存在。美国目前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有4000多家,但是仅在1998年到2012年,退市的就有7769家。中国的上市公司目前有2800多家,几乎没有一家是退市的。就是说,美国的股市是有进有出的,而我们是光进不出,这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降成本。造成中国企业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六个:

第一,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中国的经营环境居第84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第二,中国的用工成本增长率在世界上居第一名,11.8%。俄罗斯是第二名,11.2%。第三,中国的宏观赋税率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30%到35%之间,中国高达37.2%。第四,中国的融资成本为世界第二,7.5%。第五,中国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