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社会发展总趋势(改革的原因)

五.价值观的作用

六、人生观

七: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寻找社会的真谛”等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 6.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7.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规律,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8.人类社会及其构成部分均以总体的体系的方式存在。要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出发,从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从对象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9.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10.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的、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基本联系,又要求人们把研究对象提到一定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1、什么是哲学(三个层次P3-4)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具体科学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在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唯心(两者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看做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灵、意念、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社会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阶级基础: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哲学的物质P39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与物质的关系问题P41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 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见表1-1) (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见表1-1) 表1-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2)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哲学理解的现代转折,并且同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 ②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2)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见表1-2) 表1-2 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 考点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1)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①具体地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名词解释)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指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的观点、根 本看法。 2、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 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和问题。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就是以总结知识成果的形式去表现人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以抽象的概念运动形式,透过一定的认识内容体现出特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3、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第二,意识与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4、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5、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唯心主义: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从思想和感觉 到物”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心主义。 7、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坚持“从物到 感觉和思想”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8、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看作是在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灵、 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9、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 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他们以不同的形式都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如果把它们进一步偶像化、神化,就会陷入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10、神学历史观: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 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观。 11、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精神化了,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 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 12、自然主义历史观: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 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1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4、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 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15、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 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 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表现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 观点的答案 篇一 : 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 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受其客观规律支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分别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且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是,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 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主要作用。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

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5、历史上的每个个人,都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的作用,只是作用有大有小、作用的性质有促进和阻碍。但是,必须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谈谈对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之间关系的理解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和商品经济社会的运行。价值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形 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5、价值观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总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 类社会的进程; 2 .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 .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 .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整理打印背诵版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哲及哲学的字义解释 (1)哲的字义解释 A、中国汉语解释:聪明 B、希腊文的解释:爱智慧(philo+sophia) (2)哲学的字义解释: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2、哲学的真正含义 (1)什么是哲学?: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及其分类 A、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分类:自发世界观、系统世界观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补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发展的多样性 (1)哲学的不断发展导致多种哲学的存在 原因: A、人类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实践和科学水平的不同导致。 B、社会发展中的人们的根本利益、经济地位和分工的不同导致。 (2)哲学的二重性:A、知识体系(真理)B、意识形态(信念) (3)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A、发展史上的先高度融合(哲学的无所不包导致“科学之科学”的出现)而后分化(科学从哲学中的独立) B、哲学与科学的区别:第一,认识层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具体知识。第二,学科特点不同: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科学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但具体性是其基本特点,因此,科学又称为具体科学。 C、哲学与科学的联系:第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第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补充) (1)人类面对自然的反思——我和自然关系导致精神和物质关系 (2)人类自身做梦的困惑——灵魂和肉体关系导致思维和存在关系 (3)恩格斯的总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简要解释本原、第一性)(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哲学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1)古代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研究 (2)近代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研究 (3)现代哲学侧重于结合型研究(补充:含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 4、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不同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回答:A、唯物主义含义: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汇总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根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②价值观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方法论】: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应用范围】:①人是自然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②正确对待网络。③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价值选择。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最高的价值观。⑤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4、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凡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善于对事物作出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的具体的价值选择。按规律办事,一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反对违背规律,离开人类的根本利益去思考、处事。 【方法论运用】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1)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最高标准。(2)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作为重要标准。(3)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为具体标准。 5、坚持集体主义 【原理内容】:(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应用范围】:运用此原理说明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义务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坚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尤其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与人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6、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二者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同时,二者也会发生矛盾。【方法论】: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切实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反对割裂二者关系,将二者对立起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具有调节作用。 【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 【应用范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保证市场交易原则的贯彻。 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原理内容】: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性。【方法论】:反对人性自私论 【应用范围】:①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违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不符合历史和现实。②动物本能的自保性不是人的本质;个人正当利益不等于自私。③青年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担负起历史责任。 9.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 【原理内容】: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作用。反过来,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的作用。同时,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个人活动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按社会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现有条件去创造新的条件,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的答案

列举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受其客观规律支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 规律分别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规律。 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且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是,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与经济基础;(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 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主要作用。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5、历史上的每个个人,都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的作用,只是作用有大有小、作用的性质 有促进和阻碍。但是,必须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谈谈对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之间关系的理解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和商品经济社会的运行。(1)价值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形成价值规律。(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从雇佣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追逐尽可能多的剩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明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否认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反对倾向: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变化是由少数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神和“绝对精神”决定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而看不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青少年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情、理、行”的转变。 反对倾向: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二)价值观 3.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价值观人皆有之。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反对倾向: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 原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取向。 反对倾向:反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抹杀集体利益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要反对不结合个人具体实际情况,强求一致的价值要求;反对借口国家集体利益而忽视以至否认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 原理: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反对倾向: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割裂开来,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三)人生观 6.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原理(动态角度)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大小之分;个人活动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个人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进步的个人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反对倾向]割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个人活动的作用;反对忽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7.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静态角度) [原理内容]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发展。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