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开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开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开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

2、两大根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开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开展。说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开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2〕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根底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根底的稳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根底的开展和变革。说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根底开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又一根本规律。〔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根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根底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根底开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3、社会历史开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开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开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开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根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根底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结实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6、立场对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影响原理〖原理内容〗: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方法论〗: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开展规律和自觉站在广阔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7、人生价值原理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成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底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8、人生价值评判标准原理

〖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9、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表达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

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方法论: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方法论: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原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到达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开展推动整体的开展。

5、系统优化方法方法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构造的有序性,注意事物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6、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开展。

开展观

1、开展的普遍性实质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

2、开展的趋势〔事物开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见教材P65〕

3、开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辨证统一关系原理〕

事物的开展总是从量变开场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开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坚持适度的原那么

4、开展的原因:事物的变化开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既要重视内因,也不无视外因。

5、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开展

6、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

1、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方法论: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根本属性: 同一性〔表现①略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详见教材P89〕

方法论: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成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含义、三种情形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食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食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世界观原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世在事物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点位,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方法论:要分清主流

世界观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不无视支流

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社会创新与进步

1、辩证否认的实质及要求

内涵:辨证的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开展自己

特点:①、辩证的否认是开展的环节。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存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开展的根底。

实质:扬弃----是既肯定又否认,既克制又保存,克制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存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开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

的否认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

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

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严密联系在一起的。辩

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开展着的实际,敢

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述,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

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3、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经济角度〕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2〕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

②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④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1)实践根底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开展和变革的先导。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4.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开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开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开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开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辩证的否认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开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

1、辩证否认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开展自己。

2〕特点:

①辩证的否认是开展的环节;〔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②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

3〕实质——“杨弃〞〔既肯定又否认,既克制又保存〕

〔4〕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关系: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开展

3〕要求:①关注变化的实际;②突破成规陈述;③破除落后观念;④注重研究新情况。

3、为什么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开展。

总之,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创新使我们有得到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所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开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

的否认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严密联系在一起的。辩

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开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述,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2020最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全书)

辩证唯物主义 陈志强编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与环境有关的材料) 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其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⑴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⑵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为什么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 罚。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证明这一点。 (3)我们要正确处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错误倾向:不能分割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关系: 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意识的内涵: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开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开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开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 2、两大根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开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开展。说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开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2〕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根底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根底的稳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根底的开展和变革。说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根底开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又一根本规律。〔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根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根底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根底开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3、社会历史开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开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开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开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根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史观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引言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理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一、唯物辩证法 1.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和发展性,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推动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演进。 1.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自身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质变,即从一种性质转化为另一种 性质。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 所取代,但同时也保留了旧事物的一些东西。 1.3 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它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唯物辩证法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社会实践中,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在革命斗争中,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战略和策略上的指导。 二、历史唯物主义 2.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且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变革。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 分工合作方式。

高中哲学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不是同步的,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 要树立时间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在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5.生产活动的地位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 会形态的更替。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7.社会基本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8.改革的作用 发展中国特色的强大动力(直接动力)。注:改革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3个,分别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1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

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唯物物辩辩证证法法 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2.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部分:1.部分服从于整体。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光明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唯物史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和解决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主 义哲学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生产活动的总和。人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意味着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就必须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发展。 其次,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这种客观规律性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表现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等方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就必须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发展。 最后,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三。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发展是辩证的,是由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表现在历史发展的矛盾性、历史发展的斗争性、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等方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就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发展。 总之,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历 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唯物史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和解决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本文将简要介绍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其核心思想是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结合。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精神是物质的产物。辩 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发展。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从旧到新、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化。辩证唯 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不断循环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其核心思想是历史发展 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 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 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的社会形态交替演进而来的。每个社会形态都 有其矛盾和限制,这些矛盾和限制导致了社会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 提出了历史上的五个主要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将这种方法论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革命实践。 总结起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关注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 律的认识方式和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为核心,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 内在规律。下面将介绍唯物史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物质世界决定社 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人的认识、观念和思想都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出来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的意识是由生产方 式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资产阶级法权的历史限制:唯物史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历 史必然性,但也存在着其历史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但它限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不可避 免地会导致这种社会形态的消亡,进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千万雄师过大江: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无数个个体和群体共同 创造的。历史的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力量所推动的,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 斗争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史 观的认识方法和思维工具,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认识。辩 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着矛盾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它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可以科 学地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强调将历史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贯穿于历史研究的全过程,它要求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事求是:唯物史观强调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对历史事实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研究者应当客观地搜集和整理史料,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2.辩证分析:唯物史观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辩证的分析,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通过分析矛盾的发展和转化,找到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 3.实践检验:唯物史观认为,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历史研究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4.社会历史学的方法:唯物史观要求进行全面的社会历史研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者应当把握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应当关注其他社会领域的发展。 总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以物质世界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以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要求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辩证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以及全面的社会历史研究。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采取的方法论。它将历 史的研究看做一种“过程”,倾向于将历史研究体系性地连接到现实世 界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研究。 1. 产生背景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出现,是由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发展而 形成的。20世纪初,毛泽东、斯大林等在社会科学思想方面继承了前 辈尤伯杯、荫子久等人的成果,从历史唯物论和唯心主义论的对立面 中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他们提出了历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最 终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2. 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材料原则,即历史研 究观点应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第二个原则是连续性原则,即历史发展 是连续的,其发展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制约。 3. 研究方法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者应该以对实证材料进行客观分析为 基础,采用结构和动态双缪斯的历史分析方法,探究历史的发展脉络、社会背景的变迁以及历史的发展路径。此外,研究者还应利用历史资料、比较研究、数量化分析、计量分析等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4. 对社会变革的洞见 通过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变迁和变 革过程,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一个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探究人们普遍 面貌及行为模式多样性,把握历史发展历程,深入反思社会变迁过程 秩序和改变。 5. 研究优势 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历史,既可以反映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又可以反映具体的社会背景,对社会变革的规律有较强的揭示能力。 此外,使用该方法进行历史研究,更容易掌握历史发展趋势,更容易 深入把握历史格局,更有助于理解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解决问题及改善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3个,分别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1、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2、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

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明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反对倾向: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否认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2、人类社会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茶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悉心呵护支持新事物

唯物史观原理方法论

唯物史观原理方法论 唯物史观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唯物史观强调物质世界是现实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唯物史观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凭借人民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从而引发了阶级矛盾和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任意的、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第二,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以辩证的、变化的和矛盾的方式存在的。它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和运动来实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注重全面和具体的分析,纠正局部和片面的观点,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把握事物的真实本质。 第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和历史过程中的具体经验,强调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和历史材料的批判性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对历史现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找到其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第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只有依靠事实和证据进行

观察、实验和检验,才能得出科学的认识。实证主义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得出的结论才能被认为是真理。唯物史观强调实证主义的方法,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现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研究,才能够得出对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科学认识。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的原理方法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研究,寻找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规律和本质。这种方法论强调对历史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经验的研究,同时也注重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全面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考虑。通过这样的方法论,唯物史观能够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唯物史观原理以及方法论,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唯物史观原理以及方法论,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摘要: 一、引言 二、唯物史观原理简介 1.历史唯物主义 2.唯物史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1.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社会关系变革 3.实现人民生活改善 4.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阶段 四、唯物史观方法论在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3.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辩证法 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问题与挑战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刻领

会唯物史观原理,对于把握改革的意义、破解改革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史观原理简介 1.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规律,积极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 2.唯物史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导。只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认识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事业,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1.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2.促进社会关系变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实现人民生活改善 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篇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指导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为此,2021年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就号召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下面给大家介绍。 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主要涵括以下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延伸阅读 理论定义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理论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