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上线下联动走教 联盟学校共享共赢

线上线下联动走教 联盟学校共享共赢

线上线下联动走教联盟学校共享共赢作者:叶增喜周云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0期

【摘要】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提出全省域范围推进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探索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通过技术支撑与服务、数字赋能,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

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打造浙江省域推行教共体的遂昌方案,促进遂昌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走教联盟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60-02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走教,共享教师资源》成为遂昌红色联盟协作型“教共体”的一张金名片,入选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典型案例,实现乡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乡村片区联盟学校共建共享共赢,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步伐。

一、问题呈现

遂昌地处浙西南,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人口22.5万,是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学校自然小微化明显,乡村学校普遍存在:一是骨干教师通过进城考等方式流失严重,新进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更主要的是缺乏教育教学的引领,青年教师的培养亟待解决;二是学校师资力量短缺,尤其是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专业性学科教师缺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学生的“五育”全面发展;三是普通班级学生人数少,同伴互助活动开展等受限。片区联盟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资源相对丰富,而联盟各校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如何整合联盟学校的优质资源,使学生能够共享共成长,“教共体”的建设为破解这些问题带来了时机和可能。

二、实践举措

(一)建立均衡化发展联盟,组成优质教育“共同体”

一是设立“三型”共体。制定实施《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平台,数字赋能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创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三种建设模式,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与特色化成长,推动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截至2021年年底,共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城乡“教共体”7个,覆盖全县中小学所有学校,其中初高中垂直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创全省之先。

二是创立“五体”联盟。出台《共同体办学实施意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科学统筹和整合教育资源,通过采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等方式,建成小微学校联盟、城乡结对联盟、片区联盟、民办反哺公办联盟、县域发展联盟“五联盟”模式。同时,搭建

总校统领成员校、指导校帮扶结对校的互助网络,推动线下教育资源向线上集聚,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引领辐射作用。目前,该县建立教育联盟6个,义务段15所学校结成11对帮扶对子,累计交流义务段学校校长、教师162人次。

(二)着力区域同步课堂创新应用,推进山区教育六课堂

以遂昌教育实际应用为导向,着力健全精准教学的支撑和服务体系。在做好“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四课堂基础上,着力“区域走教课堂、师徒结对课堂”遂昌两特色课堂。(1)区域走教课堂:依托同步课堂创新应用平台,小微学校联盟线上线下走教相结合,破解小微学校教师配制问题。(2)师徒结对课堂:依托同步课堂创新应用平台,发挥县域名师资源,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师徒结对模式,破解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变带来的工学矛盾。

(三)架构数字化云上校园,助力教育供给“全升级”

1.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化融合强化应用,不断优化学校信息化環境,全县23所义务段学校上线浙江华数·校园电视平台,为疫情时期的乡村学校线上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成智慧教育中心,运行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实现巡课、监控、数据集成一体化管理。截至2021年,建成录播教室60个,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建成智慧校园22所,建成率达75.86%,其中6所获评市智慧校园示范校、优质校。

2.创设新型教学空间。利用空余教室、普通教室、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提升改造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和装备,建成趣味性、开放性、多功能型的新型教学空间,兼顾正常教学和非正式学习,提高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支撑知识建构过程、促进思维发展。至2021年,全县建成新型教学空间112个,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如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将教学空间分设教学兼阅读区、陶艺制作区、模型建构区、高科技体验区等四大区域,创建的

“1+X组合式新型教学空间”获评省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优秀案例。

三、实践成效

(一)构筑全人育人“双车道”

基于区域联盟化办学,结合当地校情学情,深入推进实施城乡同步课堂。推出“线上+线下”两线共享课堂,创设由一位名师线上远程教学,另一位助教老师线下辅导教学的线上线下协作、场内场外互动的混合式同步教学模式,弥合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已推送“空中课堂”3万余课时,累计收看超150万人次,惠及学生60000多人次。融合“实体+虚拟”多重互动空间,创新“互联网+教育”应用场景,促进实体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深度融合,推进物理空间、社交空间、个人空间有机融合,实现优质资源“融合、整合、共享”“师生、生生、师师”高效便捷交流。

(二)搭建师生成长“双引擎”

1.线上同步课堂,促进学生发展。小微联盟学校之间开展同步课堂,通过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辐射多所学校多个班级,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分享公平而优质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王村口小学、蔡源小學教师走教同步课堂展示

2.线下走教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何老师是王村口小学的一位美术老师,通过线下走教模式的开展,何老师每周往返于各个学校之间。“哇,王村口小学的何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了”“我可喜欢何老师来面对面地给我们上美术课了”“一个星期何老师都在我们学校和我们一起学习真好”,听到蔡源小学的学生发出的一声声惊叹,是对线下走教模式的认可。通过线下走教模式,授课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面对面之间的交流,锻炼教师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助力联盟学校“双融合”

1.同步课堂彰显学校特色。通过“教共体”间同步课堂的开展,支援学校教师将本校的特色活动、特色课程送向受援学校,取得传承和发扬,取长与补短,相得益彰的优良效果。比如王村口小学的上官老师给蔡源小学的学生介绍王村口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景点,蔡源小学的老师给王村口小学的学生介绍蔡和脸谱的形成以及如何画制蔡和脸谱。

2.走教模式凸显联盟互融。通过教师的线下走教,教师可以对联盟各个学校有一定的认识,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每周更换一个学校,使教师更加珍惜一周与本校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促进联盟学校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四、实践反思

(一)健立健全“教共体”建设发展机制

“教共体”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与服务,在确保良好的技术环境下,一要加强科学合理的教师调配机制,二是要健立健全经费保障、安全措施、激励机制等长效保障机制。让走教教师获得安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让每一个学生获享“互联网+教育”的红利,真正让“教共体”建设为片区联盟学校带来实效。

(二)构建全息化评价体系

因地制宜,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和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教育帮扶工作,在“双减”政策下修订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关

注数据、服务、治理三个闭环,侧重多维多元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学生“五育”数据,为数据驱动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改进提供支持。

遂昌县以“互联网+教育”建设为抓手,撬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高效构建新型教学空间、空中课堂、师生网络学习空间、综合评价等互联平台,推广推介“共同体+联盟”办学模式,同时推进线下资源向线上聚集,打造一批特色化、高质量网络学习课程,探索一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未来学校建设新路径,实现典型引路、以强带弱,推动山区教育均衡而有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依托,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在学校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机地将网络课程教学(线上)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下)相结合起来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注重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强调“教学改革、提高质量”。 一、课程建设基本目的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列入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并已实施至少一个学期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应注重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和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⑴提升课程内涵。引入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吸收供课方优秀教师团队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辅之以特色化加强,本地化融入,以促进学校专属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⑵打造特色化教学资源。针对本校学生基础,选择有条件的课程和教师团队,通过引进、自建等方式建设特色化教学资源,如教师授课短视频、案例分析、测试练习题目、讨论话题等多样化数字化资源,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⑶促进线上线下的深度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组织有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频繁互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成效显著。 ⑷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开展,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网络课堂和实体课堂的各类学习活动,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养成, ⑸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有特色、有创新,例如线上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传统课堂(尤其是翻转课堂)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形成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等。 ⑹有效解决典型教学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方案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场地有限、学时有限等带来的各种教学矛盾问题的解决有效果,具有可推广性可普及性。 二、教学学期和教学日历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学期的开设和关闭,应与本校全日制教学学期相一致,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课、结课日期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全日制教学学期范围内设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日历体现课程教学进度和学时安排,以2-3学时为单位列出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课堂听讲、课堂练习等),以及课堂组织方式(如大班课程、小班课程等)。教学日历体现了课堂学时的有效利用,体现了线上线下互补结合的教学,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安排。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依托于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按照混合式教学日历有序地实施。 三、依托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1.应用课程负责人自己已建成的共享程度高、广受学习者喜爱的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讲授视频和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基本覆盖教

线上线下联动走教 联盟学校共享共赢

线上线下联动走教联盟学校共享共赢作者:叶增喜周云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0期

【摘要】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提出全省域范围推进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探索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通过技术支撑与服务、数字赋能,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

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打造浙江省域推行教共体的遂昌方案,促进遂昌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走教联盟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60-02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走教,共享教师资源》成为遂昌红色联盟协作型“教共体”的一张金名片,入选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典型案例,实现乡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乡村片区联盟学校共建共享共赢,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步伐。 一、问题呈现 遂昌地处浙西南,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人口22.5万,是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学校自然小微化明显,乡村学校普遍存在:一是骨干教师通过进城考等方式流失严重,新进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更主要的是缺乏教育教学的引领,青年教师的培养亟待解决;二是学校师资力量短缺,尤其是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专业性学科教师缺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学生的“五育”全面发展;三是普通班级学生人数少,同伴互助活动开展等受限。片区联盟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资源相对丰富,而联盟各校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如何整合联盟学校的优质资源,使学生能够共享共成长,“教共体”的建设为破解这些问题带来了时机和可能。 二、实践举措 (一)建立均衡化发展联盟,组成优质教育“共同体” 一是设立“三型”共体。制定实施《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平台,数字赋能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创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三种建设模式,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与特色化成长,推动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截至2021年年底,共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城乡“教共体”7个,覆盖全县中小学所有学校,其中初高中垂直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创全省之先。 二是创立“五体”联盟。出台《共同体办学实施意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科学统筹和整合教育资源,通过采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等方式,建成小微学校联盟、城乡结对联盟、片区联盟、民办反哺公办联盟、县域发展联盟“五联盟”模式。同时,搭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项目实训班为例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项目实训班为例 摘要: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发展,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实现精准人才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 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围绕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等方面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度融合,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应用,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 需求有积极促进作用。项目实训班的开展,是实现产教融合落实实践教学、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有益实践。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训班路径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协同育人具有实践教育的现实价值。 高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是探索现代教育方法的一项措施,人才培养不仅重视 理论教学,还要强化实践教育才能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校企合作的核心是深度融合,“深度融合”需要深度设计, 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不论是那种合作方式在实践教 育中中深入探索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效果。双方共赢是基础,共同发展是出路, 人才培养是根本,深度融合是核心。校企协同育人对于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课 程结构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 培养质量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校企协同育人缓解“就业难”问题。 高校注重办学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融合、人才培 养与创新创业实践契合发展,努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协同育

人也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促进高校就业与创业工作的推荐,促进高校与企 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高校根据市场的用人 需求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协同育人机制与企业需求有机融合,在协同育人 合作模式中可解决部分“就业难”问题。 (三)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互利双赢。 校企协同育人在政策条件下结合双方实际发展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模式,如 将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资源进行匹配、整合、优化,在合作模 式实践中再次将优化后的资源进行传递、共享、有效评估等,进而产生新的叠加 效能,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二、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协同育人认识不够一致。 自教育部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 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校企协同育人现已成为社会和高校的 共识行为。校企协同育人涉及学校和企业各方利益,学校与企业如何看待校企协 同育人的落实至关重要。现阶段高校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设置课程与企业的需 求匹配存在难度,企业在合作时会考虑资源释出人员成本投入、地域位置、学生 安全等问题使得部分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动力不足。随我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应与时俱进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企业也 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校企协同育人。 (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校企协同育人的落实和实施需要制度保障才能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效,校 企协作育人制度作为高校和企业最为基础的保障,但现在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校 企合作的育人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机制体系支撑导致校企协同育人不能深 入推进。目前存在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时间周期短、低层次方式主要是协同育人机 制的缺失,校企双方没有形成协同育人参与的共建、整体体系机制很难深入开展 合作内容,深化合作效果。高校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完善校企

教研联盟工作计划

教研联盟工作计划 一、引言 教研联盟作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教育界的交流 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 联盟工作,构建一个协作共赢的平台,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二、建立交流渠道 1. 组织全员会议 设立规定的时间,全员参加会议,分享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和建议。会议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形式,确保所有成员的参与和贡献。会议内 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案例的分享等。 2. 创建在线平台 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或者使用已经存在的在线社交平台,以便成员能 够随时随地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在平台上,成员可以发布文章、发 表评论,提问问题并获得解答。通过这样的平台,除了加强成员之间 的交流,还可以吸引更多教育界的从业者参与进来。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 专业培训和研讨活动 定期组织针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行业内专业人 士分享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这些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 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2. 建立导师制度 通过建立导师制度,将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导师)与新进教师(被导师)进行匹配,帮助新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与挑战。 导师可以通过定期会面或者在线交流等方式与被导师进行沟通,分享 经验和提供指导。 四、开展合作研究 1. 研究课题的确定 通过全员会议或者在线平台,征求成员对于研究课题的建议和意见。确定研究课题时,要充分考虑成员的专业背景与兴趣,确保能够吸引 大多数成员的参与。 2. 协作研究 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课题,自发组队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成员可以相互合作,共享数据、资源和研究成果。另外,可以邀请行 业内的专家进行指导和评审,确保研究工作的学术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成果展示与推广 1. 内部成果分享 定期组织成果分享会,让成员向其他成员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 学实践。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增加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可以为其 他成员提供借鉴和启发。 2. 外部交流与合作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 家校共同体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互相支持、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主要场所,如何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联系,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了家庭和学校关注的问题。因此,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 新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向。 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构建家校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学校应该建立家长来访、 家长会、家校微信群等多种联系方式,增强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学校也可 以通过家访、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及其需求,及时解决教育方面 的问题,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提高家庭的 教育质量。 其次,建立家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是构建家校共同体的关键。学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课程和培训,帮助 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教育课程、家庭活动、社交平台等 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包括制定家庭的学习计划,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家校合作的这种模式,不仅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教育成为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共同的 事业。 第三,建立家校共建共享的平台,是构建家校共同体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互联网教育等平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和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 还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家长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学校和社区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例如,鼓励家长开展科普讲座、DIY手工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技与手工活动; 还可以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推动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最后,建立学校和社会的合作联系,是构建家校共建共享大平台的重要手段。学校可 以通过与社会的广泛合作,为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 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例如,学校可以联合社会资源开展教育论坛、讲座、科技 展览等活动,引领社会舆论,倡导教育改革,助力家校共同体的构建。 总之,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使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走向更加紧密,达到更 好的教育目的。

推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

推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合作与资源 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可以提供学生 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能够将社区的资源有效地运用到学校教育中,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推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和 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一、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双方的共赢。首先,通 过与社区合作,学校能够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专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育设施和丰富的教学材料。社区资源的共享可以为学校带来 实践教学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 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社区也能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升自身的形 象和社会地位。社区的资源可以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支持,增加社区的 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社区的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和管理。 二、合作共赢的具体措施 为了推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学校和社区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共识,明 确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内容,保证双方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 教育平台的建设:学校与社区可以共同建设教育平台,提供学生 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或者开展线 下的社区课程,以满足学生和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双方之间的 交流和合作。 3. 师资力量的共享:学校和社区可以共享师资力量,通过派遣优秀 的教师到社区进行培训或者邀请社区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实现教师 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4. 联合举办教育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联合举办各类教育活动,包 括学生社会实践、科技竞赛、文化艺术展览等。通过共同举办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营造良好的 学习氛围和社区环境。 5. 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学校和社区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下物质交换,实现共享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三、持续推动合作共享的机制 为了确保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立 健全的机制和体系。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的支持 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其次,学校和社区应建立明确的 合作管理机构,负责合作事务的组织和协调。同时,学校和社区应建 立定期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校社联动,助力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

校社联动,助力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 作者:茅佩珍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17期 摘要:校社联动是在推进教育创新中产生的,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共享、互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共创共赢工作机制。本文呈现的是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探索以“瑞恩社工”驻校的“瑞翼飞扬”项目为支点的,在教育联盟、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多维校社联动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工作实践探索。 关键词:校社联动;家校合作;“瑞翼飞扬”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15-2 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中,学校、家庭、社会是三大支点,需要和谐联动,相辅相成,凝聚力量。而校社联动是在推进教育创新中产生的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共享、互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共创共赢工作机制。探索“学校引导—社工助力—家校合作—全员育人”的多元互动、多方合作、多向协调的德育实践,是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的一种尝试,也是一个比较前瞻的学校德育工作研究课题。 一、校社联动助力家校合作的实践背景 “瑞翼飞扬”是太仓市民政局下属的“瑞恩社工”进驻到学校的尝试性项目。基于“瑞翼飞扬”项目,学校开展了素质锻造营、成长训练营、关爱空间、亲职学校四大模块的创新行动研究。这四大板块的实践,都与家校合作工作密切关联。 1.瑞翼“素质锻造营”。“素质锻造营”着力于对学生的抗逆力能力培养,面向的是科实小的全体学生,主要通过班会课、心理辅导课、主题心理节活动等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素质锻造。 瑞翼“素质锻造营”的家校合作行动包括:亲子制定合适的目标,共同执行目标,同时记录目标达成过程中的生成实例,并通过“牛爸妈沙龙”分享交流;通过“牛爸妈讲堂”平台,以“瑞恩社工”的博士讲座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座浸润的形式向家长传达情绪控制、正面沟通的技巧;启发家长参与学校主题心理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会独立自主,懂得关心及帮助别人,愿意为自己负责任,相信凡事总有出路的人…… 2.瑞翼“成长训练团”。瑞翼“成长训练团”由教师、有专业能力的社工共同配合,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多次筛查,在学校、社工、家长三方慎重交流的基础上,经由家长明确同意

学校与学校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与学校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与学校合作管理制度 一、前言 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学校与学校合作管理制度应运而生。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学生交流与合作 1. 学生交流活动 学校可组织学生交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交流、文化交流、艺术交流等。各学校应加强沟通协调,确定交流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确保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交流活动可通过线下会议、线上研讨等方式进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式。 2. 学生合作项目 学校可开展学生合作项目,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学生合作项目可以是科研项目、社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各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项目,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学校之间可共享资源,加强合作研究,并通过项目成果的评估和展示,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教师交流与合作 1. 教师交流活动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教师交流活动可包括学科研讨会、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等。学校可邀请优秀教师担任主讲,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交流活动应定期开展,学校可根据不同学科和需求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和内容。 2. 教师合作项目 学校可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合作项目,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合作项目可以是教学研究项目、教育改革项目、教材编写项目等。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包括项目经费、场地设施、考核评价等。教师合作项目的成果应及时总结和反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教育资源共享 1. 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学校应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对待教育资源,鼓励学校之间共享教材、教案、教学资料等。学校可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共享应有相应的规范和保护措施,学校需确保教育资源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网络联校,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联校,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作者:杨建辉曹波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第01期 郴州市第四十一完全小学(下称“四十一完小”)创办于2014年,现有43个教学班,学生2342人,教师124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究,学校提出了“信息化、艺术化、民主化”的管理理念,促进学校建设、综合管理、教学研究、师生培养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2017年5月,郴州市四十一完小与郴州市北湖区保和中心学校、芙蓉中心学校、万华岩中心学校开展了“1+3”网络联校工作,并申报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1+3’网络联校模式研究”。 一、结合联校实际,制订合理目标 在“1+3”网络联校中,三所分校都属农村学校,尤其是芙蓉中心学校、保和中心学校,因地处偏远,学生流失和教师流动现象严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教师流动大不稳定,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二是信息化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网络配置较低,教师一体机、希沃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差。三是音乐、美术、英语、科学学科专业教师力量薄弱,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困难。四是教研科研意识不强,课题研究、校本研训、教学研讨等方面能力不强,缺乏骨干教师引领。 结合各分校的实际情况,学校采取“定目标—抓问题—研对策—定措施—共成长”的工作思路,经过专家指导,共同商议,确定了网络联校六项工作目标。一是制定网络联校合作协议,建立健全网络联校管理制度,构建网络联校长效机制。二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三是完善网络联校运行和管理制度,改善网络运行环境。四是通过“专递课 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三课堂提高分校课堂效率;通过“网络教研”“名师讲堂”“骡仙讲堂”促进教师交流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线上线下“两步走”,实现教研和资源共享,达成教育共识。五是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六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 二、硬件与软件兼备,健全联校平台 1.构建健全的联校平台。为提高联校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助推联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自2016年起,四十一完小先后投入资金用于网络平台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骡仙讲堂、校际联盟等信息化管理工作。学校搭建了1000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起了4间录播室,其中主播室1间,子播室3间;装备了专业化录课系统,打造了43个班班通教室,配备了一体机授课设备;为14个班级开启了“智慧互动课堂”。通过网络联校平台,构建起城乡教育沟通桥梁,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接轨。经过努力,学校网络联校的硬件和管理已经走在了北湖区教育的最前沿。

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基本要求(试行)

附件 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基本要求 (试行) 一、融合型教共体 (一)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二)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三)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五)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一)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教育集团发展联盟章程

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根据《庆元县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精神,特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并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教育发展集团(联盟)性质: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是在县教育局直接指导下,由实验二小、屏都镇小、下坞小学、江根乡小、官塘乡小、黄田小学共六所学校按平等原则组建而成的组织。 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等原则上不变。在师资、教育设施、课题研究成果、教育信息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第三条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宗旨:以“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区域优势,彰显特色,提升总体实力”为宗旨,通过学校管理经验分享、学校文化共建、教科研联动、信息网络共享、教育质量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优势效应、规模效应和集团(联盟)效应,努力构筑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场,使城乡教育均衡化,学校发展持续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第四条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活动准则:“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第二章主要活动内容 第五条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的主要活动内容:

(一)管理经验传输借鉴。各成员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互相传输、借鉴(包括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干部培养、管理手段方法及信息资源等),提高集团(联盟)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每年总校至少派出一名具有管理经验的班子成员到分校指导学校支教,分校派一名班子成员到总校挂职锻炼。教育集团(联盟)组织每学期到各分校调研、指导、送教、评估考核等活动不少于4次。 (二)学校文化共建共生。学校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源。随着各校的长期协作,其学校文化也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并逐步形成文化底蕴丰厚的集团(联盟)文化。各学校要从中吸收新的内涵,沉淀新的底蕴,努力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三)优秀师资互派共享。要通过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学科核心团队、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校每学年派2名以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分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分校派相应的教师到总校学习工作。 (四)教育教学科研联动。总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校本研训要将分校纳入其中,每学年开展4次及以上卓有成效且富有特色的活动,其中至少2次在分校活动,面向学生的各类协作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联盟与集团之间要结对共进,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交流互动。 (五)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联网的共建工程,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效能。 第三章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成员单位享有的权利:

城乡联动同发展强化教研促成长----优秀校长发言材料

城乡联动同发展强化教研促成长 ——2022年度全县春季开学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教研联盟进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城乡联动同发展,强化教研促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教研联盟,始终遵循“质量导向、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秉承“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的联盟宗旨,围绕学校教学、教研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活动。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精心谋划工作思路,确保活动扎实高效 一是制定联盟方案,为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学期开学前,学校及时组织召开教研联盟工作会议,依据联盟学校的实际和教师需求,立足于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各校的突出短板,广泛征求各校意见建议,确定活动主题、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 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增强联动针对性。2022年度我教研联盟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中心,凸显两个重点,实现三个提升。即:以“城乡联动、协同发展”为中心;以与创新素养教育融合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科研能力提升和联盟各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

依托“互联网+教育”,坚持“问题导向、订单服务”的原则,着力解决各校教学教研中面临的短板、难点和盲点问题。 二、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工作新途径 一是专家引领,为活动实施保驾护航。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引领联盟各校明确发展共识、清晰活动要点、确保活动实效。近年来,我校多次邀请市县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开展讲座和专题培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联盟各校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二是丰富活动形式,提高联动实效性。我校作为牵头学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联盟各校教学教研工作给予大力的帮助,努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充分发挥教研联盟的集体优势,我校积极邀请联盟各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同组建示范课团队,强化校级名师指导力量,提高引领示范效果;结合全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5+1”系列活动,以“四课”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和“五项核心指标”为导向、以推进课堂变革为核心,通过开展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骨干示范等形式,促进各校教师立足课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让城乡联动落地落实。 三是依托“三个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根据联盟各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直播式、录播式、研讨式等多样化教学应用,形成丰富多彩的“三个课堂”特色模式;依托“宁夏教育

新商科实验教育教学智慧共享平台建设

新商科实验教育教学智慧共享平台建设 一、项目背景 在新时代、新经济、新文科背景下,新商科实验教学创新与共享联盟以“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的实验教学核心理念,围绕实验教学的协同(Synergism)、融合(Iintegration)、共享(Share)、赋能(Empowerment)的四个思想构建出“协同+融合+共享+赋能”(简称“SISE”)的新商科实验教育教学智慧共享平台。通过多方合作跨专业实验教学、集体备课研讨、共享实验平台、巡回示范课、联合举办学科竞赛等方式,以期实现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协同课程师资力量、打造校企绿色生态、开发校内实验平台、共享区域优质资源,为商科实验教学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新动能。 二、项目意义 整合各级各类实验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三、主要内容 在国家法律和政策指导下,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通过学校、企业、政府的“校企”、“校校”、“政校”、“企企”四方联动,打破资源边界、信息壁垒,盘活实验教学资源,搭建互联互通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项目资源、教师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等的共建共享,集合各方资源为新商科实验资源的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提供帮助,提升新商科实验教学整体水平,构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生态圈。 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技术支撑系统、内容共享系统、教学共享系统、管理服务共享系统、智慧实验系统五个平台,打造软件集成中心、数据中心两个中心,探索校校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协作机制、校企之间通过探索内容、资金与技术的和谐运行机制两类协作交流机制,建设一个联盟优秀成果孵化平台,打造一个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生态圈。 四、预期成果 通过新商科实验教育教学智慧共享平台建设,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商科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建立实验教学资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新生态,全面提升联盟内高校实验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援疆支教团百校千师万生手拉手活动方案

援疆支教团百校千师万生手拉手活动方案 为积极贯彻教育部等四部委“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切实担负起文化润疆责任;同时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充分发挥江苏优质中小学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南疆教育薄弱地区辐射与拓展,进一步增进江苏与克州两地之间的情谊,加强校际互助交流,依托江苏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推动两地教育资源共享、深度合作,促进克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结对共建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为重点,打造新型平台,拓宽育人渠道,以相互促进、互促共赢为目标,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共建活动,发挥苏克两地教育的各自优势,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实现结对的学校间资源整合和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工作目标 1.相互学习交流互鉴,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2.建立研训合作平台,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3.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4.挖掘优势开发课程,培育校园文化特色。 5.建立校际合作机制,探索跨区域共建模式。 三、活动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百校千师万生”活动有计划的开展,AA教育援疆支教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江苏援疆克州教育组组长为组长、各支教团团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安排此次活动。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 制定活动计划 本轮援疆周期为一年半,根据江苏援疆教师总数及援疆时间,每位援疆老师牵线搭桥内地一所学校与新疆本地一所学校结对,分别从结对学校中选取十位老师和受援学校进行一对一结教师结对;同时每位教师师再带领十名学生进行结对活动,达到“百校千师万生”的结对,将援疆效益以裂变式扩大化。由各支教团、各校领队结合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受疫情影响,本年度未能顺利开展,将在下学期加快结对步伐。 3.健全活动体系 为保证活动有效进行,各结对学校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利于下次活动更高效的开展。同时活动内容及时形成材料汇报给领导小组,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四、具体措施 1.调研走访,聚焦需求 深入了解克州当地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优势与不足,根据学校实际需求,瞄准薄弱点,确定帮扶目标,制定结对计划。 2.发挥优势,引领发展 根据两地学校的优势与需求寻找最佳契合点,有侧重点的开展帮扶工作,以专家工作室或活动基地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学校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线上分享,资源共享 苏克两地远隔万里,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线上公开课、示范课或教研活动等,使线上分享成为帮扶交流的重要资源和辐射基地。 4.深入现场,携手共进

名校联盟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策划案

《名校联盟》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 项目策划案 2019年5月20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介绍 (2) (一)项目概要 (2) (二)项目主体 (3) (三)项目实现方式 (4) 三项目优势 (7) (一)市场优势 (7) (二)平台优势 (8) 四项目效益 (9) 五项目意义 (11) 六结束语 (12)

一、项目背景 1、教育市场蓬勃发展,教育意愿空前提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心中的渴望,近年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十分愿意为孩子的学习埋单。有调查表明,目前全国有73%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1/3的家长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进行课外辅导,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000多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超过了23%。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2、教育培训竞争激烈,优质生源供不应求。 近年来,随着从业者增多,竞争白热化,以及家长对培训要求的不断提高,培训机构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培训机构,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再加上课程高度相似,招生情况极不乐观。 3、教育机构势单力孤,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中小教育机构发展面临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未来在教育培训领域,一定会发生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未来得人才者得天下。随着教育培训竞争环境的加剧,小的机构将会越来越难做。中小机构要想发展,抱团取暖也不失为一个好方向。

三校课改联盟章程

松北区三校课改行动联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联盟名称:松青课改先锋队 第二条活动宗旨:立足课改联动互助 实践探索提升共赢 加强联盟成员学校间的协作,互通课程改革进展信息,相互学习借鉴课程改革经验成果;突破初中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难题,瞄准课程改革,立足课改实际,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开展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工作。融聚学校各层同仁的智慧,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资源共享,实现互动共赢。 第二章活动内容 第三条活动内容 1、根据不同校情制定符合实际的高效课堂建设的课改模式。 2、重点研究各年级、各学科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策略。 3、开展导学案设计及课堂应用实效性研究。 4、进行校际间教育教学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深入推进课改。 5、深入挖掘、提升与推广优秀教师的创新经验,培养与推介区域名师。 6、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盟校课改教师听评课活动,校际联检联评等,提升教师高效课堂建设的专业素质。

7、编辑出版“松青课改联盟简报”。 第三章成员 哈三十一中、哈九十五中、对青一中全体教师 第四条成员的权力 1、对于联盟开展的活动,成员具有优先参与权和优惠权。 2、成员享有优先参加各类课改培训、学习的机会。 3、对于成员的优秀经验或高价值学术成果,优先进行宣传推广。 4、对于联盟的工作,成员具有建议权、批评权。 第五条成员的义务 1、认真遵守该章程的有关规定。 2、自觉维护本联盟的形象和声誉,并为本联盟的发展做出贡献。 3、积极参加本联盟开展的各项活动,并协助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4、积极承担通过盟员大会决议布置的工作。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本联盟设 总理事长孙毅 理事长陶志敏 秘书长施园春 技术指导赵小燕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 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方式研究

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方式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融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临危受命。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种远程教育、云课堂走进千家万户,让“停课不停学”成为可能。随着疫情防控将可能成为常态化,今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或将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各自优势和劣势,找准两者融合的契合点,建构更为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更为精准高效的新教学形态,探索融合式教学有效模式,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二、课题界定 小学线上教学:是指小学教师依托于网络进行的云端教学,它是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利用钉钉、希沃、QQ等软件,召集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方式。线上学习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作为快速崛起

的新动能正在广泛融入各行各业,深刻改变人们学习、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线下教学是相对于线上教学而言,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在教室内通过肢体动态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的教与学活动,是我们常说的班级授课。 融合:融合要自然,要和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利弊,不会彼此替代,而应该把不受时间、空间、环境影响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巧妙、有机融合。二者融合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契机,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契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疫情防控情况越来越好,线上教育将逐渐回归到线下。重新回归线下课堂,将不会只是简单的“恢复”以往的教育,教育教学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成为普遍意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怎样更好地实现互补,是后疫情时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学习科学研究专家李伟先生指出:“如何进一步运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新模式,是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Joesph L.Pratt也说:“云课堂在未来会越来越成为传统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在众多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将成为教育变革的重大挑战。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为了探讨如何利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形成的积极因素和有效机制,促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