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影响因素(陶行知)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影响因素(陶行知)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影响因素(陶行知)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影响因素(陶行知)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在课堂中的运用

盖妮娜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起。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也已经将情感和态度作为教育的主题之一。本文从情感.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两方面来分析情感教学,进而提出在此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等。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课堂心理气氛

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界专家以对课程功能的重新理定作为理论前提,在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鲜明地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课程功能将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整合,体现了新课程对课程功能的价值追求。实施这一课程新理念,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理念,而运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情感教学恰恰符合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价值观等人格特质。因而,这次新课程改革也为情感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情感与认知及其相互作用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一种态度体验,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人特有的心理活动“认知”一词,美国心理学家霍斯顿(Houston)等在其《ss-entals of psychology》中将其解释为五点即认知是信息加工;是符号的心理运算;是问题解决;是思维;一组相互关联活动的集合。在这里我们将其综合为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在心理学领域通常将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就认知与情感而言,一方面,认知决定情感的产生、性质。其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使得个体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情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知对情绪情感的重要影响。而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认知活动。人的认知活动总伴随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需要情感体验的参与,情感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不管何种情绪情感只要一经产生,便会影响整个认知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的动机性.情感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使主体处于唤醒和激活状态,以备认知之需;其次是情感的信号性.情感是人的思想.态度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它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是情感认知活动。教师从学生的表情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表情去了解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程度等等;最后是情感的感染性,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渲染性,使得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以情动情.情景交融,引发人们对认知过程中的集中注意或分散注意,从而影响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而认知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教学活动中,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讲,情感影响着整个学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因素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情绪、情感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其教学目标

情感教学即是依据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原理而产生的教育模式。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总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去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产生积极的情感,以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考虑认知因素,而且还要求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等都是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探索,但考察每一种教学模式后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以情感的某一方面为切入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情感与教学的合理支撑点.配合点,寻找最佳的组合交融方式,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环境.评价等要素全面入手,系统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成绩成了教育方式的“指挥官”,一切以提高成绩为己任,但盲目的“管制”、“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一路高涨,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极大变化。虽然,一些老师也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在现实情境的压力下并未真正全面地认识到情感教学的作用,或是出于提高升学率的迫切思想,而未能深入研究,更未付诸于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事实上,情感教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知情并进”,即在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的同时,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也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形成情感和认知的良性循环。原因在于,它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活动,从根源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冠”为教学效果或学习效果层面,“树干”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树根”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等。激发学习动机、兴趣的核心要素就是情感。而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教学,也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得到发展。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作为目标,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

卢家楣对中学教师的一项调查表明,对数教师认为,当前教学中以情优教是必要的,但真正实践者仅占总数的8.81%。这主要是因为对情感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些认识错误。主要表现在:

1.多数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的支持,而轻松愉快的情感教学会分散学生的意志力,干扰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无法完成暨定的教育目标。实际上,无论从学校教育目标还是个人的发展目标来看学习都是长期的,但不必是艰苦的,特别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况且,从本质上讲,积极的情感如热爱、好奇等正是意志努力的主要动力来源。此外,单纯地把情感教学理解为“轻松愉快”也是有失偏颇的,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一种提高文化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当然,也和其他的教学模式一样有优点也有自身的弊端,更不会是万能的。

2.一些人认为情感教学对情感较外露,表现较强烈的小学儿童较适用,而对于思想成熟,感情不易外露和激发的初、高中生不一定适用,这种观点过于经验化和表面化。据研究表明,无论是情感与认知的相互关系还是情感本身的特征,都不能证明情感教学受受学生年龄因素限制。当然,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情感特点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实施情感教学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手段激发不同水平的情感,特别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所激发的情感应是内化的.真实的。

3.还有一些人认为情感教学只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政治等,而对于教学内容枯燥的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则无能为力,这种

观点仅局限于学科内容上,将情感教学呆板化了。无论什么学科,若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满足学生一些心理需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所提倡的情感教学不仅仅是从学科的情感因素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还要从班级心理氛围、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从内心上改变对各学科的消极认知和态度,全面把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三.促进情感教学的措施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因而,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两大因素就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此,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有着极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情绪、情感的作用,以利于情感教学。

1.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要的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情感的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满腔热忱投身教育工作的教师,会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一进入教室后,就将不良情绪留在课外,代之以积极的主导情绪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以良好饿情绪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发挥情感因素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师生的朝夕相处中,师生间应通过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互尊互爱、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常会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师生情感和谐,学生愈能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积极地与教师配合,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还应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因学生的外貌、家庭、成绩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使每个学生都深深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多维关系机,使每个学生抬起头来,减少教师身份所带来的压迫感,逐步形成民主、轻松的相处氛围。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再次,教师应无条件地对学生展开积极关注,使学生感到自己受重视,特别是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言。

3.运用高超的教师教学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和表情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语和表情来表达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语言方面,要清晰生动、丰富准确、语速适中、抑扬顿挫,通过真挚感人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在表情方面,通过目光、微笑等交流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二)加强对学生情感的调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且要调好学生的情绪、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调控好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也称课堂心理气氛。《中国教育大辞典》将其解释为,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师生关系上面已述,这里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调节。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统一,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的、成功的体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需要。当学生感到自身的知识存在不足或预期与现实相反,就会产生好奇的探究倾向。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制造悬念、模拟、角色呼唤等方法来激发好奇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胜任学习任务,提高其自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愉快感。设置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学生经努力能够完成,进而体验成功感,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不断激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吴丽娟.理情教育课程设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7]乔建中.情绪追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动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8)

[8]卢家楣.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教育研究2001(8)

[9]之光.国外情感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科学研究1997(2)

[10]曹石珠.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矫正教育科学2004(1)

[11]李莹.孩子们呼唤快乐教学教育艺术2004(1)

[12]翟志华.教师激发学生课堂活动的建议天津教育2004(3)

[13]周建新.浅谈班级工作中的情感互动教学与管理2004(3)

陶行知教育法

《陶行知教育法》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

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223652) 江苏省沐阳县扎下乡中心小学荣峨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在感受、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因素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与情感反馈,从而形成个性品质,具有革命情操,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少教师把它忽视了,遗忘了。为此,在目前,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六种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以情动情法。 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在课文中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把握住课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落,通过富有感情的讲析,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充满感情色彩的绚丽画面,去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动情,爱同爱,恨同恨,喜同喜,悲同悲,忧同忧,怒同怒,从而把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融成一片,达到预期的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有人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者首先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富有感情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讲析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壮言、壮心等思想内容,以情动情,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热爱五壮士,痛恨敌人,既为五壮士的跳崖牺牲而悲痛,又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自豪,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同时流泪的场面,由此可见以教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感情的效果。 二、创造气氛法。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创造一种十分浓厚的群体情感气氛,如欢乐、兴奋、哀怨、忧愁、抑郁、恼怒、气愤等等,让学生受到强烈感染,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产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反馈,让一股股感情的潮流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情感教学的效果。创造情感气氛,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或录像,等等。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视纪录片,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坐深深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深深体味到人民群众为失去周总理而无比悲痛的心情,并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讲析,让学生“心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悼念之情,这样创设一种强烈的群体情感气氛,有利于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三、对比类比法。 对比或类比,是许多课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或类比,抒发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固有的对比或类比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作对比或类比,或把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题材的课文作对比或类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粜米》,引导学生把戴旧毡帽的农民与万盛米行的先生作对比,把农民去万盛米行前后的情景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加深了解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产生憎恨旧社会的感情。这样运用对比类比法进行感情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取得良好的情感反馈。 四、想象联想法。 想象和联想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借助想象和联想,可以再现和充实课文中的情境,可以扩展课文中情感的广阔天地,从而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掀起情感波澜。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凡卡》,在讲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凡卡三个月的痛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768666.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作者:黄丽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3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情感的渗透正是从认知与意向的双重角度达到了最佳的情感培养目标,进而让学生发展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内心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一螺旋式上升过程反映了数学情感对于数学课程讲授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情感教育应从启蒙阶段着手,让学生将情感作为自身学习数学的驱动力,进而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充分认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在心情愉悦、情绪顺畅的状态中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大幅提高,能够更加积极地在学科难题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事实证明,调动学生的情绪,能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主体的感情状态、情绪色彩和思维活跃度和智力发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时,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再次,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主要来源于家庭以及教师是非观念的引导,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情感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数学情感渗透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师生关系方面体现数学情感对于教学工作的内在影响与号召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生活方面,教师应走进学生的世界来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亲和力的体现,这对缓解学生的不安心理与紧张情绪大有裨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地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理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训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阿付 一、活动目标: 1、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2、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古诗中接受教育。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三、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可4—8人一组)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归类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出主持人。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主持人: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首先,大家欢迎第一、二、三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有关热爱祖国、家乡、劳动人民方面的古诗名句。 (1)第一组展示: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影响因素(陶行知)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在课堂中的运用 盖妮娜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起。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也已经将情感和态度作为教育的主题之一。本文从情感.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两方面来分析情感教学,进而提出在此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等。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课堂心理气氛 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界专家以对课程功能的重新理定作为理论前提,在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鲜明地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课程功能将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整合,体现了新课程对课程功能的价值追求。实施这一课程新理念,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理念,而运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情感教学恰恰符合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价值观等人格特质。因而,这次新课程改革也为情感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情感与认知及其相互作用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一种态度体验,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人特有的心理活动“认知”一词,美国心理学家霍斯顿(Houston)等在其《ss-entals of psychology》中将其解释为五点即认知是信息加工;是符号的心理运算;是问题解决;是思维;一组相互关联活动的集合。在这里我们将其综合为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在心理学领域通常将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就认知与情感而言,一方面,认知决定情感的产生、性质。其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使得个体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情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知对情绪情感的重要影响。而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认知活动。人的认知活动总伴随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需要情感体验的参与,情感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不管何种情绪情感只要一经产生,便会影响整个认知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的动机性.情感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使主体处于唤醒和激活状态,以备认知之需;其次是情感的信号性.情感是人的思想.态度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它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是情感认知活动。教师从学生的表情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表情去了解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程度等等;最后是情感的感染性,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渲染性,使得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以情动情.情景交融,引发人们对认知过程中的集中注意或分散注意,从而影响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而认知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教学活动中,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讲,情感影响着整个学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因素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情绪、情感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很容易就会抓住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而在情感目标方面,我们往往找不着头绪,甚至有时忽略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情感目标呢?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必隐教授在《阅读心理学》中指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从文字符号中获取和提炼“道”“技”“情”是阅读的目的和功能所在。所以,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是贯穿语篇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熟悉教材内容,注意渗透的随意性 情感目标的渗透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作为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这样教师才能把情感目标自然地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情感的思想性紧密结

合,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讲授与情感的教育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是“水滴石穿”和“滴水功”,教师切不可生拉硬扯,如果把情感教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既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形象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情感目标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传神描写、精美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想象,使学生潜滋暗长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行动的体会,让学生真心感受作者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充分进行教育,如讲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郭沫若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一项教学任务——情感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呢?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教学富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是英语教学的先导。 ①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情感教育,一些老师就搞成了刻意的去寻求“情感点”,效果是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强调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或一个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②谈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播更能影响学生。记得在原来的教材中,初三年级Have a good time 这部分的教学中,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它的民族、人口、名胜、景观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专门上网找到了海瑞、东山岭、万泉河、海南的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图片,让我们那些几乎没有去过海南的学生大开了眼界,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可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给学生拓展更高层次的认识着眼点,我找来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学生不经意间,很自然的,我的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宾语从句也再次呈现。 再者,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话题都隐含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每节课上,随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其实,情感教育的内容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会令那些情商越来越低的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堂表演过后有更深的情感体会。因为情感因素除了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③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就是寓教于乐。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到“学中乐”的情感转化体验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这学期我们学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许多男孩子对科幻很着迷的,我让他们下去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95190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 陶行知 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1]。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 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 育。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 今天仍在广泛推行。这种理想化的教学观念,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 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目前的科学新课程改革中正得到充分的实现。现在的社会生活丰富 多彩,学生的家长大多上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大众传媒的容量空前 影响又是空前强大。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 解,所以我们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更加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所提倡 的“社会即教学,生活即教学”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 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与教材的知识点为内容,老师的 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并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渗透一些成为合格公民的道德规范,如何做人、如何区分 善恶和认识真善美等,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科学教材中,绝大数是探究式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至于结论是否正确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 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曲折,并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 1/3页 要条件。 记得以前上课时曾提出过:“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段 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 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贴 在墙上,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出 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子 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拥有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总结后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欣赏美术作品,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或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和补充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培养学

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将图片和音乐等有机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灵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二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同的作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懂得不同作品具有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教师在播放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很喜爱。而在播放类似《三毛流浪记》的图片时,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很复杂,有的同情,有的悲伤。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场景、时代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三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如,在上“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黏土,让学生亲手制作出自己的新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作品也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浓厚的情感。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制作的如果是人物,可以鼓励学生送给人物本人,加深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是动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与新朋友间的趣事,锻炼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他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投身抗日民主教育。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同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 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论。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能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以实现他“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宏愿。为了实践这个理论,他于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些教育主张都是他在晓庄学校每天的寅会作演讲时逐步加以阐明的。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而“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教育应责无旁贷地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使命,“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生活教育“所负的使命: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他还屡屡强调说:“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第二要教人生利”;“第三要教农民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 头”;“第四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成五谷”。为此,他要求教育 要“教人发明工具、制作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有了这个新工具,才能更好地向自然界开战。陶行知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他还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 【摘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本文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移情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寓教于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实施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教材,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 1引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第二语言的习得。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课堂情感教学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2移情感染,潜移默化 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把教师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其产生共鸣,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二是利用教师的各种情绪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可见情感迁移功能之威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从而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来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学科。教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Hehrabian Albert)研究了使用英语的人们中的交往现象后,惊奇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手势体态,来增加言语的生动性,激起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内容的兴趣。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谈吐,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情趣倍增。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分类号: 学校代码:11460 学号:00908126 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以《高等代数》学科为例 Tao'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 higher algebra " course as an example 所在院(系):教师教育学院 学生姓名:童蕾 指导教师:刘晓波 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二年十一月至二○一三年五月 二○一三年五月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 2013年5月6日

摘要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及实践,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肯定与培养,和现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高等代数》这门课程是大学数学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之一,以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著称。对于这种课程,经常听到同学反映“上课听得懂,但课下就是不会做题。”这种现象确实影响了《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试图从“教学做合一”理论探讨这个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等代数;形成原因;解决对策 Abstract "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 is the methodology of tao's life education theory,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theory.It embod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value and practice, the affirmation and training to the students of subjectivity, creativity, and today the world’s educ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the course "higher algebra"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abstract and rigorous logical reasoning .For this course, we often hear students reflect "understand in class, but couldn’t do after class."This phenomenon does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dvanced algebra"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ubsequent course’s learn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from 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teaching. Keywords: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higher algebra;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用心施教,用激情感化学生,用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关系,情感投入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重要影响。“事实上,认知成绩测试中多达四分之一的差异,是由入学时的情感特点造成的。”可见,情感教育在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低估,而且要注重培养。 1 注重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教学,应立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会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而且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尽快达到“懂”的境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可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教学活动中突出的情感性。课堂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打动学生的心扉,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1 “用心”施教,活跃课堂气氛 快乐地当教师,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舍弃功名利禄的追求,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把教育当成一种美学,在平淡中体会着愉悦。如此一来,倦怠的心理烟消云散了。渐渐地,收获就越来越多,也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只有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同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课,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教师也会思绪纷飞,灵感闪烁。反之,如果教师心情不好,一站在讲台就流露出郁郁的神情,那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而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学生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情,如此恶性循环,教学效果会如何?可想而知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常常把课堂气氛放在突出方面。常常评价某个老师上课缺乏激情,整堂课教学语气平淡无奇等等。因而学生觉得乏味,觉得厌烦;确切一点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缺乏情感的教学方式,勾不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有时使学生产生恹恹欲睡的情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摘要】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情感教育,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师生合作交流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与方法,值得教学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渗透; 情感交流; 教育渗透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于人的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态度的真实体验,是人们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助推剂。记得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说,好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意、愉快、高兴、欢乐,相反,就会感到郁闷、痛苦、愤懑和憎恨。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1师生合作交流是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因为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其微妙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更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那么,怎样去做呢?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曾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首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帮助其树立好学习信心。其次,要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打成一片。三是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学生,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用“情”与“理”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这样,我们的教学措施才有针对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持久动力。 2情感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已得到了充分证明。因为良好的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可推动学生发奋努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线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还应注重他们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研究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方面的情感因素的发展。如好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科现象非常厉害,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还有的喜欢文体艺术等。面对此类现象,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如:“你的智力很好,有学好数学的天赋将来一定有所成就”,“你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见地”,“你的语言很精彩、精辟,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等,激起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活力。 3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可以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他的课程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课程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中国的,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在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可以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他的课程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世界价值。 一、陶行知的课程观 陶行知关于课程的专论极少,所见只一篇,即《小学课程概论·序》。关于课程的论述主要散见在他的文稿和讲话中,如,《新教育》《孟禄博士与各省代表讨论教育之大要》《请给育才经济援助──致绍吕等》《育才二周岁前夜》《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等等。另外,陶行知关于课程一词提及也不多。但是,没有专论或专著,较少用课程一词并不意味着陶行知没有课程理论。笔者以为,陶行知课程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弥散、渗透,实践、运用,即陶行知的课程理论是渗透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教育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是课程论述;是写在实践中,可亲、可学,因而可敬;简单、通俗、“平易近人”,但简单中蕴涵着丰富,通俗中透着深刻,“平易近人”又引导着人、提升着人。这也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在实践中,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这正是陶行知的伟大之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以下课程观。 (一)教育的中心与根本:陶行知的课程地位观 课程与教育相伴而生,但是课程在教育中、在教育改革中应居于何种地位,认识并不清晰。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