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五、城市发展目标

(一)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性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江三角洲,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在城市发展总目标的指引下,确立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方面的分目标,分别是:

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区域和国际地位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与能源利用、区域经济要素市场培育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合作,联手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高效增长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3、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保持城市人口适度稳定,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弘扬先进文化。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环境保护,保证优良的生态环境。

六、城市规模

(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07年底全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50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全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90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全市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1平方米以内。

(二)城市增改用地规模:

为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规划确定城市增改用地规模,作为对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调控的依据。

1、城市增改用地是新增建设用地和改造建设用地的统称。

2、新增建设用地是指在现状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实施开发建设行为而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含已批未建用地的消化)。规划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内,主要满足保证城市转型所必需的重要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需求。规划期内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利安全等的前提条件下,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程序,可适量填海。

3、改造建设用地是指现状建成区内实施更新改造的用地,包括综合整治和全面改造用地。规划期改造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90平方公里,其中全面改造建设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改造建设用地应以提高土地利用效能为目标,优先保障产业升级以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政策保障性住房等的建设需求。

(三)城市常住人口规模:

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为861.55万人。以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其它方面因素,规划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

七、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区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

(一)西部发展轴

1、西部发展轴由南山蛇口半岛通过深港西部通道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前海中心、航空城、沙井、松岗,联系东莞西部并通往广州,既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度推进深港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性地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功能。

2、将前海中心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市级中心,承担城市和区域的高端服务功能。重点开发沙井西部沿江地区和航空城地区,推进沿江高速公路、机场扩建、深港机场连接线、穗深港城际线和珠江口跨江通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沙井、松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旧区改造。

(二)中部发展轴

1、中部发展轴由福田中心区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联系东莞松山湖高新园区和莞城中心,构成莞—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综合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充分发挥福田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开发龙华新城和光明新城,推进深圳北站、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莞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福田保税区、光明高新区、观澜和龙华高新区发展水平。

(三)东部发展轴

1、东部发展轴由罗湖中心区向南经罗湖口岸联系香港,向北经布吉、横岗,连接龙岗中心和坪山新城中心,通往惠州及粤东地区,是惠—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充分发挥罗湖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开发大运新城、坪山新城,推进东部通道、莲塘口岸、厦深铁路、深惠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龙岗中心服务功能和坪山新城发展水平。(四)北部发展带

依托厦深铁路和机荷高速公路,串联坪山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航空城等重要节点构筑的产业发展带。向西通过机荷高速公路跨珠江通道和厦深铁路西延线,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的联系,向东连接惠州和粤东地区,构成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带。

(五)南部发展带

以原特区带状组团结构为基础,打造与香港全面对接的都市功能带,经蛇口半岛跨珠江向西建立与珠江西岸滨海地区联系,通过盐坝高速公路经大鹏半岛向东连接大亚湾以及稔平半岛等东部滨海地区。全面提升都市服务功能,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八、城市中心体系

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2个城市主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

(一)城市主中心:

规划确定2个城市主中心,即福田-罗湖中心和前海中心。在强化福田-罗湖中心对全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前海中心的建设,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区域辐射功能强大的双中心结构。

(二)城市副中心:

规划确定5个城市副中心,即龙岗中心、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坪山新城中心和盐田中心,承担所在城市分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发展部分市级和区域性的专项服务职能,带动地区整体发展。

1、龙岗中心包括大运新城和龙岗中心城,在发挥对东部分区综合服务职能的同时,承担市级文化体育和会展服务功能,并作为深圳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2、龙华中心包括龙华新城和龙华中心区,在发挥对中部分区综合服务职能的同时,承担全市和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承接福田中心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延伸。

3、光明新城中心是深圳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是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地。

4、坪山新城中心是深圳东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是促进区域先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地。

5、盐田中心是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深圳东部港口与物流配套服务中心。

(三)城市组团中心

规划确定8个城市组团中心,即航空城、沙井、松岗、观澜、平湖、布吉、横岗、葵涌,分别作为各城市功能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发挥组团级的服务功能。

九、城市总体布局

(一)工业布局

依托西、中、东三条城市发展轴,逐步形成“一核心、九片区、五十二园”的工业布局结构。

1、一核心:研发总部中心

包括福田、罗湖、南山组成的中心城区和宝安中心区,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设计、高端生产及企业总部为主,以无污染的服装、钟表、黄金珠宝、工艺礼品等都市型工业为辅,形成区域的研发总部中心。

2、九片区:产业功能片区

(1)福永—沙井高新技术产业片区: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其配件、通信设备、电子元件、电气机械、文化办公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及化学原料等产业。

(2)光明—石岩高新技术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平板显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电子照明、计算机与通信等产业。

(3)龙华—坂田高新技术产业片区:重点发展计算机与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技术、多媒体系统结构、ATM技术、光交换机、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软件开发及平板显示等产业。

(4)宝龙—碧岭—大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片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与配件、大型先进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

(5)公明—松岗优势传统产业片区: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五金、塑胶、化工、内衣、钟表、模具等

优势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配套产业。

(6)观澜—大浪优势传统产业片区:发展汽车整车制造、汽车电子及配件等产业,发展家私、服装、塑胶、五金、专用仪表制造等相关配套产业及优势传统产业。

(7)布吉—南湾—横岗—平湖优势传统产业片区:发展家电、眼镜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及高新技术配套产业。

(8)龙城—坪地新兴产业制造片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新型显示器及相关配套产品、半导体照明、生物工程等产业基地。

(9)葵涌—大鹏新兴产业研发片区:发展高科技研发、生态环保和智力密集型新兴科技产业。

3、五十二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

将工业园区整合为三类52个,包括9个重点发展园区、20个重点培育园区和23个功能提升园区。其中9个重点发展园区为市高新区、光明南高新区、福永高新区、石岩高新区、宝龙-碧岭高新区、大工业区、龙华—坂雪岗高新区、观澜高新区和坝光生态产业园区。

(二)物流业布局

依托港口、机场、铁路、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全市合理布局安排5类9个物流园区:1、港口综合物流:包括盐田港、前海湾、大铲湾3个物流园区。提供集装箱中转、拆拼、仓储、保税、简单增值加工、海关查验等物流服务功能。

2、航空综合物流:机场物流园区(含空港保税物流园区)。以处理国内、国外航空货物为主,集货站、快件货场、海关查验场物流功能区为一体,进一步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在园区集聚。发挥保税区、区港联动区的保税物流中心作用,推进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建设。

3、铁路综合物流:平湖物流园区。联接东、西部港区,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面向珠江三角洲及内地形成中远距离货物集疏运、内地与香港中转物流基地。

4、陆路口岸物流:龙华物流园区。以提供集装箱中转,空、重、冷藏箱堆放,海关进口保税,出口监管等主要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

5、城市配送物流:包括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和宝安、龙岗配送中心共3个物流园区。以服务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物流为主,是城市消费配送集中的物流节点。

(三)金融业布局

以福田中心区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主中心,以罗湖、南山为副中心,培育平湖后台金融服务基地,形成

全市金融产业“一主两副一基地”的总体布局结构。

(四)文化产业布局

各区结合自身特色,在规划期内重点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片区。

1、福田区:强化其作为全市文化、信息和商务中心地位,重点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工艺美术和新兴媒体产业。规划期重点发展福田中心区、八卦岭、新洲南和泰然等片区,重点推进田面创意设计产业园项目。

2、罗湖区:建设成为全市文化娱乐旺区和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高端工艺美术和演艺娱乐等产业。规划期重点发展翠竹水贝、东湖、黄贝和南湖等片区,重点推进水贝黄金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二期、怡景动漫产业基地等项目。

3、南山区:建设成为面向国际、联系港澳和辐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文化创意服务中心,重点发展数字视听、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和演艺娱乐等产业。规划期重点发展华侨城、市高新技术园、蛇口和南油等片区,重点推进科技园动漫及网游产业基地、高职院动漫一条街、招商创意产业园二期、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园二期等项目。

4、盐田区:建设成为优美的滨海旅游区和高品位的人文生态城区,重点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规划期重点发展沙头角、东部华侨城和大小梅沙等片区,重点推进沙头角服装设计基地及大小梅沙滨海旅游区项目。

5、宝安区:建设成为全市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基地以及现代印刷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印刷业、创意设计业和文化旅游业。规划期内重点发展龙华新城和观澜相关片区,重点推进西乡F518创意园、龙华印务中心及观澜版画基地等项目。

6、龙岗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东岸最具现代化气息、生态环境优美的文体休闲旅游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印刷业、体育休闲文化旅游业和高端工艺美术业。规划期内重点发展布吉、大运新城和大鹏半岛相关片区,重点实施大芬油画村二期及葵涌影视创意产业区项目。

(五)居住用地布局

构建“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空间,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和谐社会空间。对分布在中心城区、原特区线周边地区、轨道沿线地区、新城及组团中心、东部滨海地区、其他地区等六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居住用地,分别采取差异化的规划对策。

1、罗湖、福田和南山区等中心城区以存量改造更新为主、增量开发建设为辅,适度提高居住开发密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供给;对旧居住区和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在南山区的前海、后海

和西丽等片区适当增加新增居住用地供应。

2、大力改善宝安中心区、龙华和布吉地区的居住配套环境,强化其作为重要通勤目的地的功能,发

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地区。

3、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加大住宅开发力度,鼓励高密度居住发展模式,引导居住与就业等其它适

宜功能的混合布局。增加轨道沿线的西乡、福永、横岗等地区的居住用地,优先发展普通商品住房。

4、龙岗中心城、光明新城、坪山新城和沙井等地区,是重要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地。通过提供充足的

多层次住房满足本地区产业配套和周边地区住房需求,以现代化居住开发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凝聚人气,提升组团综合功能,发挥对中心城区的疏解作用。

5、盐田区和葵涌、大鹏、南澳等东部滨海地区,应控制居住用地规模,限制高密度开发,建设具有

滨海特色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6、其他地区的居住用地主要承担本地区就业人口的配套居住功能,应紧凑布局,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六)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布局

引导大中型公共设施向各级城市中心集聚,按照相关标准完善社区基础型公共设施。

1、福田-罗湖中心重点发展服务全市的大型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及医疗卫生设施;前海中心重点发展高标准的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体育及旅游休闲设施。

2、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服务分区的大中型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

利及商业设施,形成综合性地区型公共中心。

各城市副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服务全市或区域的专项公共服务职能。龙岗中心发展市级的体育休闲和会展设施;龙华中心发展市级的大型商业网点及商务办公设施;光明新城中心发展科技研发及高

等教育设施;坪山新城发展文化娱乐及辐射周边城市的商业设施;盐田中心发展市级大型旅游休闲配

套设施。

3、城市组团中心重点发展服务本组团、门类齐全的中小型公共设施,形成服务于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

十、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目标

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市生态功能改善,新建一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加快生态风景林工程建设,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自然景观保护,做好城市水土保持方面的生态建设工作。到规划期末,全市占市域土地面积40%的生态重点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0%,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到市域面积的12%,退化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修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功能明显增强,全面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二)城市重点生态地区保护

1、自然保护区

加强对深圳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严格执行《深圳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禁止一切与保护区无关的建设行为,加强外围缓冲区绿化,限制周边高层建筑的建设,严格控制区域内污染物的排放。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选择一批生态系统较为完整、保护价值较高的地区,筹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

2、风景名胜区

申报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建设赤水洞景区、五亩地森林浴和大梧桐山顶主景、登山道、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禁止一切与风景区无关的建设行为。加强对深圳水库汇水线范围内农田、果园的清理和生态林的培育,严格控制景区内污染物的排放。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选择一批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利用价值较高的地区,筹建风景名胜区。

3、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海岸公园

(1)规划建设罗田、光明、茜坑、羊台山、银湖、铁岗、凤凰岗、凤凰山、塘朗山—梅林、布心、梧桐山、马峦山、黄竹坑、坪地、坝光、大小南山、铁仔山、三洲田、松子坑、荷坳、锣鼓山、鸡公山樟坑径、田头山、排牙山和清林径等25个森林公园、郊野公园。

(2)积极保护并合理利用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和鹏茜、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

(3)规划建设东山、东涌、西涌、南澳、雀山、沙鱼涌、背仔角和深圳湾海岸公园。

4、河湖水系与湿地保护

划定城市蓝线,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保护水系及周边环境。扭转城市水环境质量长期恶化的局面,强化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整治,系统实施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促进河流生态功能的恢复。继续强化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大力提升饮用水源水质。严格保护现存红树林湿地,维护和营造

适宜生态环境,并启动红树林适宜区域的营林建设。

5、滨海生态资源保护

严格控制围海造地,慎重开发海洋滩涂,建立填海听证会制度,严格论证并做好环境影响评价,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或缓解不利环境影响。填海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并与周边城市保持协调。规划期内,除西部滨海岸线可按已拟定计划开展适当的填海工程外,其它滨海岸线地区原则上不得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地活动。在河口地区严格控制影响河海交换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逐步恢复茅洲河(含海上田园地区)、东涌河、西涌河、葵涌河、王母河等河口地区生态资源。重点保护东部滨海生态资源,加强岸线资源利用与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在生态敏感度较高的东西涌、新大、坝光等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做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

6、生物多样性保护

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区。建立不同级别的珍稀植物群落自然保护小区,抢救性地保护重要的生境和珍稀植物物种资源。在海岸带划定禁止开发建设小区范围,保护特有的沙岸生态系统类型和珍稀植物。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基本生态控制线内25度以上陡坡地原则上应还原为地带性森林,提高生态用地中地带性森林面积的比例。同时,采用地带性天然林优势种和建群种改造人工纯林。强化乡土树种保护。加强乡土物种的繁育技术研究,增加苗圃基地的乡土树种繁育和供给能力;制定深圳造林绿化树种指引目录,逐步采用乡土物种开展无林地造林、林分和林相改造。

(三)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适应建设生态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市域绿地系统。

(四)区域绿地

区域绿地指城市中大型集中连片的绿色开敞空间,是区域和城市大型氧源绿地和生态支柱;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大型的生物栖息地,是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基地,承担着维护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

1、结合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在全市规划建设8处区域绿地,分别是:(1)公明—光明—观澜区域绿地;(2)凤凰山—羊台山—长岭皮区域绿地;(3)塘朗山—梅林—银湖区域绿地;(4)坂田—平湖区域绿地;(5)清林径区域绿地;(6)松子坑区域绿地;(7)梧桐山—马峦山—排牙山区域绿地;(8)七娘山区域

绿地。

区域绿地内,严格禁止违反相关规定的开发建设行为,加强生态公益林和生态风景林建设,推进退果

还林,恢复地带性植被,提升整体生态质量,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择址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等,增设康乐游憩设施,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最大限度的绿色游憩空间。

(五)生态廊道体系

1、大型城市绿廊

大型城市绿廊连接各大区域绿地和各类生态系统,作为市域组团隔离带和大型生物通道,承担控制建设用地蔓延、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的功能,并为野生动物迁徙、筑巢、觅食、繁殖提供空间。同时,作为大型通风走廊,发挥改善城市空气污染状况、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作用。

在全市规划建设16条大型城市绿廊,分别是:(1)公明—松岗大型城市绿廊;(2)福永大型城市绿廊;(3)西乡大型城市绿廊;(4)新安—南山大型城市绿廊;(5)沙河大型城市绿廊;(6)竹子林大型城市绿廊;(7)笔架山大型城市绿廊;(8)石岩—大浪大型城市绿廊;(9)平湖—观澜大型城市绿廊;(10)布吉—坂田大型城市绿廊;(11)平湖—横岗—龙城大型城市绿廊;(12)横岗—龙岗大型城市绿廊;(13)坪山—龙岗大型城市绿廊;(14)坪地—坑梓大型城市绿廊;(15)坪山—坑梓大型城市绿廊;(16)大鹏—南澳大型城市绿廊。

2、道路廊道:在有条件地段,沿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以及城市干线道路两侧各建设宽度不少于30米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满足道路防护、生物迁徙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

3、河流水系廊道:结合“蓝线”的划定,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五条城市主要河流两侧各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建设城市的河流水系廊道。河流经过城市建成区,应建设为沿河带状公园。

(六)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高尔夫球场绿地以及旅游绿地等。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布局各类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各类游憩康乐设施和场所。

1、公共绿地

(1)城市公园:规划期内,新建城市公园140个,其中福田区8个,罗湖区4个,盐田区3个,南山区17个,宝安区58个,龙岗区50个。通过大幅增加全市公共绿地的建设投入,实现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园建设应保障城市生物多样性,并配置群众性体育设施,缓解城市文体设施紧张局面。

(2)街头绿地:以服务半径500米为标准,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公园的建设,利用零星空地,增补街头绿地。街头绿地宽度应大于8米,绿化面积不小于70%,建设中应考虑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

2、生产防护绿地

(1)园林生产绿地:生产绿地不应低于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同时结合深圳市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和开辟市郊苗木供应基地,在宝安、龙岗和光明新区大力发展和开辟城市园林绿地苗圃基地,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苗木保障。

(2)防护绿地:重点建设沿海红树林防护林带和卫生防护林带。以红树林工程为重点,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在低潮位以上的淤泥质海岸滩涂种植红树林及其它防护树种,形成滨海防护林带。在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建设卫生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得少于50米。

3、附属绿地:应严格遵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各项规定,落实相应的绿化建设指标。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住宅区(小区、组团)地面停车场应使用植草砖进行绿化,该部分区域不能作为小区绿地计入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中。

4、高尔夫绿地:规划期内严格控制高尔夫绿地规模,原则上不安排新的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现有高尔夫绿地应采取措施降低农药污染,减少灌溉用水量。

十一、交通系统

(一)交通发展需求:预测2020年全市客运机动化出行总量将达到40000~45000万人公里/日,货运交通出行总量将达到2000~2500万自然车公里/日。

(二)交通发展目标

1、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为深港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国际性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筑便捷、安全、环保、公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2020年中心城区高峰小时的路网平均车速在20~25公里/小时,外围区域在30公里/小时以上;2020年机动车尾气排放较2006年减少40%。

3、遵循公交优先原则,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2020年将全市机动化客运出行中的公交分担率提高到70%以上。

(三)对外交通

1、机场:深圳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国际机场、航空及快件集散中心。通过加强深、港机场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发达的国际货运资源,拓展国际和国内的航空货运业务。按照设计目标年2020年满足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0万吨的要求,建设第二跑道,新建3号航站楼,完善配套设施设备,预留机场第三跑道。保护好机场净空,按照噪声影响曲线制定机场周边土地使用相容性规划。

2、港口:深圳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干线港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规划期内,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能源和部分散杂货运输,与香港港口共同构筑综合效益最优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2020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500~4000万标准箱(TEU)。

3、铁路: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和铁路集装箱运输枢纽之一。至2020年,全市国家铁路建成118.8公里以上,地方铁路85公里以上,城际轨道建成103.2公里以上。

建设京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厦深铁路,协调预留沿海铁路过珠江铁路通道;建设京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站、福田站、光明站、厦深铁路深圳东站、广深铁路布吉客运站,与既有的罗湖火车站一起形成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建设深圳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提高海铁联运能力及铁路货运效率。

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加强广深铁路的城际线功能,建设完善平湖站。建设机场站、前海站、竹子林站、福田站等城际轨道交通枢纽。

改造平南铁路,建设大铲湾疏港铁路,建设鲤鱼门、大铲湾港前站等场站设施。

4.综合交通枢纽:以铁路和城际轨道枢纽为核心,发展深圳北站、前海、福田火车站以及深圳东站等大型复合式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完善对外公路通道网络,建立与海空港、铁路和口岸枢纽等紧密衔接的公路枢纽场站体系,强化深圳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

高速公路:新建沿江高速公路、东部通道及机荷高速公路跨珠江通道,与已建成的广深高速、机荷高速、梅观高速、盐排高速、盐坝高速共同形成“两横五纵”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

公路枢纽场站:巩固深圳的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整合现有场站资源,健全公路枢纽场站系统。加强与其它交通方式枢纽间的一体化发展。建立和完善与港口、机场、轨道、口岸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的公路客运枢纽场站体系,重点建设罗湖、福田、皇岗、南山、银湖、盐田、西部通道口岸、宝安中心、机场、沙井、公明、石岩、观澜、龙华、布吉、平湖、龙岗中心、葵涌和坪山等客运站。建设龙华货运站、龙岗货运站、松岗货运站和平湖公铁联运枢纽站,与公明货运站、新安货运站、笋岗货运站和丹竹头货运站等构成公路货运枢纽体系,提高公路货运运输效率。

5、口岸:建设大容量、高效能的口岸枢纽体系,全面促进深港交通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深港跨界客运量达到100万人次/日,跨界货车流量达到4.6万自然车/日。

铁路口岸:进一步完善罗湖口岸和福田地铁口岸,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建设深圳北站和福田站铁路口岸。结合深港机场联络线建设机场站和前海站铁路口岸。

公路口岸:新建莲塘口岸,调整公路口岸分工,形成深港跨界公路交通“西进西出、东进东出”的总体格局。其中,深圳湾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南山和西部滨海地区、东莞西部地区以及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以货运功能为主;皇岗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福田、罗湖和中部分区以及往东莞、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兼有客、货运交通功能;文锦渡口岸:承担鲜活货运及客运功能;沙头角口岸:承担需求量不大的往盐田及以东方向的过境交通,以客运功能为主;莲塘/香园围口岸:承担香港与深圳东部、惠州、粤东、赣南、闽南等地区之间的过境交通,以货运功能为主。

水运口岸:结合邮轮母港建设,改造完善蛇口口岸;结合机场扩建,建设新机场水运口岸;结合东部地区旅游发展,适时启用和建设大梅沙、西涌和南澳水运口岸。

航空口岸:结合机场扩建工程,完善机场航空口岸;结合深港机场连接线建设,在前海站建设城市航站楼,使前海站具备航空口岸功能。

(四)道路交通

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道路建设要优先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交通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1、建设“五横八纵”的城市快速路网络

(1)加快原特区外快速路及干线性主干道的建设。尽快实施连接各功能组团的清平路、丹平路、龙盐路、龙观路、南坪快速路及外环快速路等。

(2)完善原特区内快速路系统。建设滨海大道西延段、南坪快速路西段;改造沙河西路等连接特区南、北环的南北向快速联系道路。结合二线通道的引入,综合改造北环快速路。

(3)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提高低等级道路网密度。

(4)实施一体化的道路规划、投资、建设和交通管理政策。

2、静态交通系统:按照分类供应和区域差别供应原则提供停车设施,根据不同区域的公交发达程度和道路网容量,采取不同的供应政策。在中心城区边缘等特定区域,结合轨道车站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在轨道交通及地面公交车站,根据需要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处。

3、步行与自行车系统:全面改善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通行条件,为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加强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引导“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 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项目地点: 深圳 完成情况: 2006.06~2010.08编制完成 获奖情况: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08-2009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规划设计金牛奖; 主要设计人员: 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罗彦、李卫峰、黄卫东、杜雁、周铭 项目简介: 2006年6月,深圳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工作目标为:一是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二是为有效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约束、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指明路径。

主要内容: 1.确立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制订了引导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路径。在城市发展总目标下提出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支撑,结合深圳市已出台的各类城市发展指标并突出空间属性,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3.延续已有的轴带组团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联系,构筑了“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空间结构。提出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区域空间策略。 4.实施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划定密度分区,构筑包括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生态与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支撑体系,以及由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相协同的人口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生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摘要) 2010-09-29 07:44:00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o [提要](1)深圳湾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南山和西部滨海地区、东莞西部地区以及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以货运功能为主;(2)皇岗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福田、罗湖和中部分区以及往东莞、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兼有客、货运交通功能;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摘要) 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5条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 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07万人。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运用“绿色GDP”指数来评价城市发展的整体运行质量。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局面。深圳为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国际机场为大陆四大机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是深圳三大支柱产业。 特区成立二十八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发展,始终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持续高投入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 划 1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五、城市发展目标 (一)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标题 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 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 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

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 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这将大大提高东南部城镇向南面的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从屏安路至光侨路之间路段全长只不过10公里左右,投入成本低。 《光侨路-屏安路地图位置》 《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 光侨路 屏安路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外协遴选文件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背景介绍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2019年3月15日,我局下发了《深圳市规划

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环评法的要求,需针对《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我市2020 年至2035 年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资源利用和环境生态视角对总体规划成果的科学评估,对我市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拟委托专业机构协助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二、项目基本要求 (一)技术要求 1. 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等多个方面。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特点及资源禀赋,重点对深圳市国土空间开发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论证规划的环境目标可达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规划分析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内容,梳理规划的环境目标、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内容。分析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区域“三线

2020年(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总 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17) 第二节城市发展轴带 (18) 第三节城市分区与功能组团 (19)

第四节城市中心体系 (21) 第九章城市更新 (22) 第十章城市建设密度分区 (24) 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5) 第十二章总体城市设计 (27) 第十三章五线划定与管制 (30) 第四部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34) 第十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34)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34) 第二节物流业发展与布局 (36) 第三节金融业发展与布局 (37) 第四节文化产业发展与布局 (38) 第五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40) 第十五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布局 (42) 第十六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布局 (44)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44) 第二节各类公共设施布局 (46) 第三节各类商业设施布局 (48) 第十七章城市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50) 第一节文化特色塑造 (50) 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 (50) 第十八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52)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 总则 日期: 2007-11-20 第1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 2.提升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促进深圳与珠三角地区其它城市协调发展。 3.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一步服务香港,支持香港发展。在经贸、服务业、环保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功能互补。 4.适应全球化和城市价值链重组的世界经济格局,推动深圳的产业结构向自主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两个方向发展转型。 5.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培育和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环境质量,建设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7.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和宏观调控职能,统一规划、综合协调。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6.《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5条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深圳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6区,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第6条本规划是深圳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7条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日期: 2007-11-20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 I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 (3) 第二章城市规模............................................................................. . (4)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 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 (7) 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 (9) 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 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 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 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 (14) 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 (14) 第二节四区划定............................................................................. . (15) 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二、城市职能 1.国家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深港共建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三、城市发展总目标 1.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三角,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四、城市发展分目标 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和区域地位 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社会和谐——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并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济转型政策: 一、继续强化支柱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支柱产业用地需求。建设总部基地、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3.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深化地方金融体系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 4.引进国内外一流物流企业,形成产业高效供应链。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摘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20)》<摘要) 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 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 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 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5条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 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第7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