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美版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美版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美版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美版

以80、90年代的小说、诗歌为主要的方向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文学的复归——伤痕文学潮——反思文学潮——改革文学潮——寻根文学潮——新写实文学潮

名词:(代表作家作品要写出3--4个)

1、天安们诗歌:天安门诗歌产生于1976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伟大的“四五”运动。在中国人民同万恶的“四人帮”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关头,诗歌成了这场革命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直接战斗武器。就产生的背景、发挥的作用及其体现出来的文学与政治之间如此密切的关系来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天安门诗歌都是罕见的文学现象。它主要是一种政治表达,这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的另一典型体现。

2、探索戏剧:80年代文艺上广泛的创新要求,在戏剧创作和演出上也得到表现,出现了一批探索性的作品。这些运用象征、荒诞、虚拟写意,以及具象表现人物心理等方法的探索性戏剧作品,有《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屋外有热流》、《红房间百房间黑房间》等。

3、归来诗人: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藜、绿原、牛汉、曾卓、冀汸、彭燕郊、罗洛等和在反右中被迫停笔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唐祈、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等,也包括于50年代推出诗坛的九叶派诗人。“归来”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与艺术的个性化方面,为诗歌发展作出了探索。又特别关注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

4、第三代诗(“新生代诗”)重要:新生代(“第三代诗”)采取组织诗歌社团,发展宣言的“运动”方式开展。其参与者的集结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上海、南京一带。“新生代”或“第三代诗”的称谓后来也得到广泛使用,虽然对这些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

5、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重要:第三代诗人也叫“新生代诗人”,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作家群有韩东、海子、西川、翟永明、于坚、陈东东、柏桦、张枣、欧阳江河、李亚伟、王家新、杨黎等。

6、伤痕文学(重要):伤痕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文革后产生的,描写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作品,旨在控诉十年浩劫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文学思潮。这些作品具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和揭露性的取材取向。它“反映人们的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呼吁治疗创伤”,,作家们自觉担负起历史责任,写下大批反映“受伤的一代”、否定“文革”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激励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新时期小说以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班主任》为开端,较早在读者引起巨大反响,其名称来源于1978年5月,卢新华发表了《伤痕》,新时期小说的第一个思潮由此命名为“伤痕文学(伤痕小说)”。代表作家作品课本258:短篇:刘心武《班主任》(主人公:张俊石,好学生谢惠敏,坏学生宋宝琦)\卢新华《伤痕》(王晓华)、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王蒙《最宝贵的》

7、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相对于伤痕文学来说,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对“文革”做鲜血淋漓的暴露,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文学揭露思考“文革”对现代化的阻滞和压抑。同时,在历史反思的深度上,反思文学也从伤痕文学的一味宣泄情感上升到冷静的质疑、思索历史,从单一的政治层面开始探入哲学、人性的层面,作品也就具有了更为深入的思想探索和更加成熟的艺术表现。最早问世的反思小说是茹志娟的短篇《剪辑错了的故事》,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漏斗户主》

* 代表作家作品长篇:古华《芙蓉镇》、短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和《“漏斗户”主》、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方之《内奸》、中篇:王蒙《蝴蝶》、谌容《人到中年》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贤亮《绿化树》等(不知道长短)

8、改革文学:它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也是20世纪最后一次功利色彩突出、功利话语与审美话语结合得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含蕴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是高晓声、贾平凹等作家对农村改革的阻力作出了发人深省的描绘。其二是“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程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其三是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这一小说思潮持续到1984年。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 代表作品:柯云路《新星》王润滋《鲁班的子孙》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贾平凹《鸡窝洼人家》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

9、寻根文学:(重要)1983年前后,当现代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

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这就是寻根文学。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注意代表作家作品

理论文章:韩少功:《文学的“根”》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10、新写实文学:(重要)所谓的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的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代表作: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烦恼人生》是经常用老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

11、先锋小说: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有一批年轻作者,以不同于前代的风格进行小说创作,他们努力使文学创作与广博的意识形态分离,回到“文学”的领域进行艺术创新,特别注重小说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句法,这种只注重形式和感觉,追求小说的独立品格的小说就是先锋小说。马原被视为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始作俑者。他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的小说。洪峰《奔丧》、余华的《现实一种》、《四月三日事件》、《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十八岁出门远行》、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苏童《妻妾成群》

12、女性文学:(重要)广义上,从表现对象的角度来界限认为只要作品表现的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还有就是以创作主体的性别作为依据,即广义地指女性作家创作的一切作品,这是对“女性文学”的一种代表性的传统看法。包含了历史上及现实中女性文学的所有类型与形态。狭义上指五四之后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其价值内核的女性文学,他不仅强调创作主体的性别因素,还强调作品的内容、题材、主题都必须是女性的,即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即肯定女性作家写女性题材的前提下,提出女性作家必须具有一种“女性意识”来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历进行探究和描写。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女性文学的代表作)陈染《私人生活》铁凝《玫瑰门》戴厚英、谌容、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王安忆的三恋和《长恨歌》(重要)、宗璞《红豆》、迟子建、徐小斌、徐坤、海男

13、知青小说:这一概念较普遍的说法是,第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第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情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他们后来的生活道路,如返城之后的情况。知青文学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色彩,书写与国家社会政治紧密关联的个人经历,有超出表现个人命运的价值。代表作品有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陈凯歌的《龙血树》、张抗抗的《隐形的伴侣》。

14、地下文学:课本181---182

15、手抄本小说课本183

16、“重写”文学史课本206

17、风俗乡土小说:(重要)邓友梅、陈建功、冯骥才、陆文夫课本283

简答论述类

1、新时期作家群体:复出作家群、知青作家群、新生代(第三代)作家群、女性作家群、80后作家群(前两个是80年代、后三个是90年代)

80后作家:郭敬明、张悦然、韩寒、春树、白雪、一草、叶子、

2、《纪要》课本159---161

3、文革文学的特征课本166---167

4、样板戏(重要)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不同时期对革命样板戏的评论

5、“新时期”的分期: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为标志,我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习惯上把1976年10月以后的文学称之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继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之后的第三个文学时期。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1)新时期初期的文艺复苏阶段;

(2)80年代前期的文艺争鸣和文艺思潮演进阶段;(3)80年代后期的文艺思潮新变阶段;

(4)90年代文艺思潮发展阶段。

6、80年代作家的构成:80年代作家的“主体”,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在50年代因政治或艺术原因受挫者。他们在80年代被称为“复出作家”(或“归来作家”)这些作家有:艾青《归来的歌》、汪曾祺、邓友梅、王蒙、高晓声、流沙河《归来》、梁南《归来的时刻》、张贤亮[《灵与肉》(秀芝)《土牢情话》(乔安萍)、《绿化树》(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黄香久)]、蔡其矫、牛汉、绿原、郑敏、陆文夫等。另一个重要构成,是“知青”的一群,在八十年代曾被看做“知青”作家的有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梁晓声、李抗育、阿城、铁凝、张抗抗、郑义、张辛可、陈建功等。(两个作家群)课本193---194

7、知青文学演变历程

A 知青小说对历史的传述,一开始就表现出体验和阐释的多向性。早期的知青小说,更加注重的是“文革”悲剧的万事俱备的揭露、控诉:他们的青春、信念的被埋葬,心灵的受扭曲的过程,如卢新华的《伤痕》,郑义的《枫》。

B 在越过最初的感伤控诉展示的表现了方式之后,一些创作,在视点情感处理和叙述方法出现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下,已逝的生活将在记忆中“重构”,表现出的生活矛盾和精神困惑,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

C 知青小说在生活评价上开始“分裂”。或继续坚持对“文革”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否定,和生活荒谬性的冷静批判。或在复杂在历史过程中,“剥离”出值得珍惜的因素维护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和献身精神,如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雨》《雪域》

D “文革”初期与后期的知青对生活的看法有很多的变化,从“痛苦的毁灭”到“冷静的思考”,“旁观者”,阿城和李晓另辟蹊径。

8、80年代文学特征

1)作家的意识和题材,影响了80年代文学的“结构”和美感的形态。沉重、紧张是可以经常在作品中遭遇的基调。沉重与紧张,既是指情感上的,也指结构形态上的。而这一感悟基调也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对作家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

2)探索,创新的强烈意识,是80年代文学的另一特征。探索、创新、突破、超越等,是当时文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几个词。开放的环境使作家们努力从各个方面去获取激活“超越”的创造力,追求“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以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的“全方位跃动”。

3)持续的超越,创新的压力,给80年代文学带来“潮流化”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各种社团式的文学“圈子”大量出现,和创作上一定阶段取材、主题、方法的趋近。批评家因此能方便地对“新时期”的文学做出潮流性质的描述,例如朦胧诗、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等。

9、归来诗歌的特点:

1)“归来”诗歌注重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与艺术的个性化方面,为诗歌发展作出了探索。众多的归来诗人都自觉参与了反思主题的抒唱。归来的诗人,或在有关个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中,凝聚历史的沧桑,或从自我与历史的寻觅中进入反思,从而带有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艾青的《鱼化石》、梁南的《归来的时刻》、白桦的《春节晚会的即兴诗》、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公刘的《沉思》等作品,都有沉思历史的主题表现。2)“归来”诗人群又特别关注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在诗与现实关系的调整上,在对时代情绪和社会矛盾的感受思考上,诗人以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理性思辨精神,作深刻的社会探求。如艾青的《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骆耕野的《不满》,张学梦的《现代化和我们自己》,李发模的《呼声》,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熊召政的《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曲有源的《关于入党动机》,边国政的《对一座大山的询问》,林希的《无名河》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3)政治诗是当时诗歌的主要的诗歌样式。

10、朦胧诗的崛起:朦胧诗所引起的争论由公刘的一篇文章《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引发,论争的意见大致有三种:

1)认为这批青年诗人的诗作是新诗史上的“新崛起”,代表着诗坛的希望。在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中,有三篇文章对此给予热烈的支持,即被称之为“三个崛起”的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2)认为这是一种数典忘祖,食古不化的现象

3)认为朦胧诗可以存在,在青年人的创作既要热情鼓励又要正确指导。讨论使朦胧诗的概念有了比较确定的含义,人们的诗歌观念也得到了积极的反思与发展。

11、朦胧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1)酝酿探索阶段(60年代末—1975年)。由朦胧诗的始作俑者到朦胧诗的公开发表、被社会承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探索阶段,这种酝酿与探索可追溯到文革时期。“白洋淀诗派”三剑客:姜世伟(芒克)《致渔家兄弟》、《城市》、、岳重(根子)、栗世征(多多)回忆与思考》(5首)、《密书》、《万象》(4首)、《致太阳》、《手艺》。2)发展争鸣阶段(1976-1983年)。朦胧诗获得抛头露面的机会当是在“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之中。虽然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运动中朦胧诗只出现了一首,而且当时并不为人所注意,几种天安门诗选均未收录进去,但这场诗歌运动毕竟给朦胧诗由“地下”走向“地上”提供了契机。此后,这种诗歌便迅速地在青年人中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大学生之中。在经历了一段民间刻印的时期之后,1978年12月23日,这帮勇于探索的年轻人作了一次整体集合,他们自办的刊物《今天》终于印发了出来。朦胧诗获得正统刊物的公开承认是在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入的1979年。这样,朦胧诗作为一种全新的诗体算是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承认,使得最为广泛的、各个层次的读者普遍注意到这些或称之为“新星“、或称之为”怪客“的诗坛新人们。

3)深化成熟阶段(1983-1989年)。随着朦胧诗的发展与争鸣的广泛深入的展开,也随着反思思潮的深入,一批朦胧诗的始作俑者开始进入冷静的反思与系统地借鉴的创新时期。舒婷于1981年完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之后,在创作上就一直保持沉默,且长达三年之久。这种沉默不是逃避,更不是怯懦,而是一种有效的发言。

12、朦胧诗的创作特色(重要)

1)作品的主题往往展示出一种内在的矛盾,虽然强调自我表现、强调诗人主观世界的真诚流露。强调人(首先是诗人自我)、高扬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和人性的崇高,将文学的主体性提高到至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又不能真正舍弃“大我”,并且仍然以世界存在的客观性为基本前提来谈论自己的主张。于是,他们实际上是在“大我”与“小我”、主观与客观的冲突中痛苦地生活着。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主题基调:一方面要摆脱生活的强迫影响,不满反映论的文艺观念;另一方面又有明显的历史意识和对生活的介入心情,在批判十年内乱的“假大空”的艺术表现时专注于内心世界的真诚,而不可去掉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整体观念又令他们自觉使作品担负着强烈的剖析、批判生活的责任。所以,有人说,朦胧诗的作者们在痛苦地扮演着双重角色。这就是朦胧诗前两个阶段呈现的基本主题倾向。

2)表现手法上,大量采用虚写手法,追求意象化,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手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借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3)艺术特征上,追求诗的内在旋律,追求朦胧美,诗意含蓄,朦胧,意味深长。

13、新诗潮诗人:(重要)海子、于坚、韩东、顾城、北岛(作品,选择题)

14、寻根热的思潮:寻根小说的前奏可以追溯至80年代初期汪曾祺、邓友梅、吴若增等所写的一些小说如《受戒》、《大淖记事》、《那五》、《翡翠烟嘴》等。对“文化”、“根”的态度比较矛盾,大致有三类:

* 其一,持肯定态度。如阿城的《棋王》、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等;

* 其二,持否定态度。如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 其三,持辩证态度。如冯骥才的《神鞭》、李杭育的《最后一个鱼佬儿》、《沙灶遗风》等。

15、新写实文学基本特点: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4)自然悲惋的审美风格

16、先锋小说叙事特点:

1)在开始阶段,重视“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方法上的意义和变化。

2)重视叙述,应该说是先锋小说最开始引人注目的地方。3)倚重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4)追求个人化与幻觉化的感知方式5)反体裁与自反小说6)语言的泛指化与自律之流7)纲领性与弥散性的反讽8)多样化的风格

17、注意作家及他们的作品:

贾平凹、残雪、余华、韩少功、汪真祺《受戒》、王安忆、阿城、舒婷、陈忠实《白鹿原》。

18、散文热

19、长篇小说热

20、汪真祺写市井乡土小说也写寻根小说《受戒》

21、散文巴金《随想录》5集杨绛《干校六记》

《随想录》特点:“说真话”、抒真情、清醒的自审意识、大无畏的批判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 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 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 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 a、干预生活; b、写人性、写爱情 ·《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 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 (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册》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青年》: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18年初,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该刊由上海迁京。1920年9月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在?五四?前夕倡导文化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陈独秀关于文学改良的文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想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出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人的文学?: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中首先提出的。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湖北师范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中国现代文学科目代码:614)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有所认识,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性把握,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析能力以及个人审美素养。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总论:约20分; “第一个十年”(1917-1927):约50分; “第二个十年”(1928-1937):约40分; “第三个十年”(1937-1949):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作品分析题:1小题,共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考查范围(一)总论 1.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 2.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3.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二)第一编(第一个十年)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现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5.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6.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7.《呐喊》与《彷徨》。 8.《野草》与《朝花夕拾》。 9.“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1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2.郭沫若与《女神》。 13.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14.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5.《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6.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17.“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18.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9.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0.民国旧派文学的转化。 (三)第二编(第二个十年) 1.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文学理论】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历年真题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 也适用于“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文艺学”. 文学理论 一、简答题(共分,小题,每小题分)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特殊地话语生产? 、怎样理解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地一种情感把握? 、马克思在论述生产与消费地关系时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地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地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物件.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地.”请用马克思地这个观点简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地互动关系.b5E2R。 、清代批评家王夫之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简述你对这几段话地理解和评价.p1Ean。 、传说有一个画家画花,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人,甚至连蜜蜂都把它当真花去采.你认为这幅画是否画得很出色?为什么?DXDiT。 二、论述题(共分,小题,任选题作答,每小题分)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地基本特征.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地时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正处于大规模地交汇、碰撞与整合地新地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如何应对这一潮流,请谈谈你地看法.RTCrp。 、举例说明文学抒情与叙事地区别. 文学理论 一、简答题:(共分,小题,每小题分) .文学创作如何处理雅与俗地关系?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 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文艺学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50% 中国当代文学史5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5%,共计10%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5%,共计10% 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10%,共计20%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10%,共计20% 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1小题,各计20%,共计20% 中国当代文学史1小题,各计20%,共计2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冰心“春水体”或“繁星体”小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武汉大学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解析

文学院文学考研从2009年开始,并没有指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但从2007-2011 年,考题沿用2008年以前指定参考书模式出题,至U 2012年出题有了细微的变化,题目更加综合,论述题难度适当加大,不变的是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因此建议2013考研的同学们,少抓应试技巧,多注重核心主干知识,抓准根本,夯实基础,才是取胜的不二法门。 考题: 一、简答题(每个15分,合计60分) 1、以《诗品》为例,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几种批评方法 2、简述俄国形式主义主要理论 3、简述鲁迅《阿Q正传》中阿Q与王胡、小D关系 4、如何理解白鹿原的性描写 二、论述题(每个30分,合计60分) 1、以”醴”和” style为例,说明中西文体论异同; 2、从祥林嫂、水生嫂和李双双,看中国农村妇女性格和命运的变化。 三、文学评论写作(30分)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丁800字。 做起来 卡尔维诺(意大利) 这样一个镇子,做什么事情都被禁止了。 现在,因为惟一未被禁止的就是尖脚猫游戏,所以镇上的臣民就经常聚在镇后边的草坪上,成天地玩尖脚猫游戏。 因为禁令被制订的时候总有恰当的原因,所以没有任何人觉得有理由抱怨,也没人觉得受不了。 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官员们觉得再没有任何理由禁止臣民做这些事了,他们就派了传令官四处通知人们一切都开禁了。 传令官来到老白姓喜欢聚集的那些地方。 听好了,听好了,”他们宣布,所有的都开禁了。”但人们还是玩尖脚猫游戏。明白吗?”传令官重申,你们现在可以任意做想做的事了。” 好的,”臣民们回答。我们玩尖脚猫。” 那些传令官一再地提醒他们的臣民,他们乂可以回到他们从前曾经从事的那些高尚而有用的职业中去了。但是老白姓都不愿听,他们继续玩尖脚猫,一圈乂一圈,甚 至都不停下来喘口气。 看到他们是白费劲了,那些传令官就回去禀报上面。这很容易,”那些官员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65徐迟的报告文学有哪些特点? 66试分析沙叶新戏剧思想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2018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献》复习资料(一) 一、名词解释题 1.创造社 2.山药蛋派 3.双百方针 4.改革文学 二、简答题 1.结合例子,谈谈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类型。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巴金小说前后期变化。 2.结合作品试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特点。 《现当代文献》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由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成仿吾、田汉等人发起,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文化批判》等,前期提出文学“为艺术而艺术”的纯文艺观,有浪漫主义倾向,后期主张革命文学,带有功利主义倾向。 2.“山药蛋派”:是在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其特点是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注重文学的社会效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写作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以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3.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艺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在文艺方面,“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文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用主义倾向、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文艺领导组织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 4.改革文学:改革文学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思想解放大潮的涌动已经开始出现。表现改革思想变革意识并取得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是蒋子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 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

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