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摘要】留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探讨国外留学生教育经验、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的现有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留学生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增加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中,通过介绍中外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指出了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模式;途径;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文化的不断交融,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留学生给接收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教育,提升了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背景不同,对比分析中外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国外留学生管理、提升我国留学生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1)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曾经是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对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绝大多数的国内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由该部门负责留学生教育、生活等事务。比如,留学生招生、学籍注册、签证办理以及生活服务等等都是由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完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通过与学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来安排留学生的课程,确定每个专业留学生的教育模式。

(2)外部事业部型学院管理模式。留学生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比较常见的外部事业部型管理模式。部分高校设置了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并列的留学生处,留学生处主要负责留学生校内事务的管理,比如,租房、学习以及日常生活

管理等等,都是由留学生处来完成的。而具体的招生、签证办理等则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负责,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就采取的这种管理模式。两个部门合作,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主要“业务”上,职责比较清晰,管理效率较高。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都设置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全面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具体咨询招生工作、录取工作、学籍注册工作、签证办理服务、教学教务安排工作以及日常生活服务。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与前面所论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当留学生比例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效率,设置独立于大学的国际交流学院,由该学院为留学生提供“一条龙”式留学服务。

(二)国外留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1.日本留学生管理模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就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新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促进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二十世纪末接受外国留学生10万名的留学生教育发展目标。日本国际交流协会作为管理留学生事务的非盈利组织,为到日本的留学生提供各种援助、咨询等服务,而且为留学生提供一年低廉居住公寓,作为到日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过度租用房。日本留学生管理试行的是“三权分离”的管理模式,留学生管理、教育的决策权、监督权以及执行权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为留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2.美国留学生管理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接纳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考虑,美国一直将接受、培养外国留学生作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培养外国留学生,向他们传递美国的价值观,扩大美国教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美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资金投入也具全国首位,留学生教学体系比较健全、教育层次很高。与欧洲、中国、日本等国采取的留学生管理模式相比,美国的留学生管理模式更为开放,为到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咨询以及打工服务。美国高校主要负责留学生招生、学籍注册、住宿信息咨询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余的留学生管理事务均有专门的社会管理机构来承担。与德国、英国采取的医疗保险模式不同,到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服务,这与美国建立的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3.欧洲留学生管理模式

(1)德国留学生管理模式。德国留学生管理、教育体制比较健全,为其它国家的学生到德国大学留学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德国采取的留学生管理模式是“宽进严出”,即国外留学生申请到德国各所大学留学、注册学籍等方面相对比较宽松,留学生只要符合留学条件,根本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申请到心仪的大学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自主选择课程,但是,如果学生不能通过考试,就会被注销该专业的学籍,学生只能改选其它专业或者结束留学生涯。学校只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业学习,不为留学生提供后勤服务,由专门的法人机构——大学生服务社为留学生提供生活服务,比如,留学生的住宿、课外生活、旅游服务、助贷学金发放等等都是由该机构来负责的。同时,留学生必须参加医疗保险,由专门的保险公司为留学生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2)英国留学生管理模式。英国留学生管理模式采取的是相对“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留学生申请到英国大学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格考试,这些考试的难度并不大,然而,要想顺利的拿到学位,留学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并撰写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英国高校负责留学生的招生、学籍注册、教学管理之外,还为留学生提供诸如信息资源、课外生活、旅游服务等等。社区共享对留学生免费开放,而且高校还会经常地为留学生创造到当地家庭作客的机会,以使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功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综上分析,对比中外留学生管理模式,国内高校在留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留学生管理不够规范

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还是政策的执行者。当前,我国的留学生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程度比较低,留学生服务基本上还具有行政色彩,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利于国外留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

2.留学生招生门槛过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中国高校普遍采

用的“严进严出”的教育管理模式。目前,国内的高校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仍然有一大部分中国学生无法走入大学的殿堂,大学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因此,中国高校在招收国外留学生时,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比如,组织严格的入学考试、课程结业考试等。不可否认,“严进严出”的管理模式,能够将一些水平不高、能力较差的留学生拒之门外,留学生的质量得到了保障,然而,留学效益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管理效率不高

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需要同时负责对外招生、对内协调等工作,经常会出现脱节现象,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重在管理,服务留学生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管理模式过于封闭化,管理质量、效率较低。而外部事业部型学院管理模式由于具有了二级学院的性质,属于一种“边缘化”的管理方式,在国内绝大多数名牌高校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国内高校如何解决管理协调不利、推诿扯皮以及提高办学的开放程度是值得高校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优化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

综上分析,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各个职能部门的社会分工比较明确;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比较大,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这些国家或地区教学水平较高的经济保障。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相比,留学生管理更为复杂,由于留学生管理必然会受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世界观的影响,高校管理部门必须针对来自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留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融入更多的柔性管理的因素,从学校层面上制定统一的管理规定、制度、章程,并结合留学生个体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对不能搞“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以从根本上提高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的水平。

(二)留学生教育、管理开放化

留学生管理的创新,必须要从教育管理创新、其它方面管理创新两个维度着手,借鉴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管理经验,实施“半封闭化管理”。中西方文化具有

本质的不同,中国文化倡导仁孝礼义,西方文化倡导开放、自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融合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碰撞”。随着我国留学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也应该进一步开放,探讨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可行性。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将留学生教育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健全留学生教育服务体系,推行社会化管理,使我国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逐步趋向开放化。开放化管理能够激活管理的模式,刚柔并济,在制度上体现刚性,在管理的具体方式上体现柔性,促进留学生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规范留学生管理,创新具体的管理模式

留学生教育必须要与国际教育接轨、与留学生输出国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使广大留学生产生共鸣。规范高校留学生管理,健全留学生管理机制,就需要教育及行政主管部门要能够树立服务意识、法律意识,灵活选择教育管理模式,比如,社会化管理模式,将留学生事务管理大胆地推向社会,创新管理模式,这是国内留学生高校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管理能够具有外包服务的功能,通过采取第三方外包的方式,利用市场的自我调控作用,以创新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注重开发国际化课程体系,提高留学生给你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中国高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壮大,必须要结合留学生的背景情况,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实施多样化管理,制定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留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翁丽霞,于展.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04).

[2]全京.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及留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

[3]崔伶玲.从我院留学生管理中探究留学生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1(04).

[4]陈静.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琐谈[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5]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05).

教学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教学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模式”一词是中西方科学研究中极其常见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都有体现,在牛津字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方式方法、样式风格”的意思。在我国早年的版本的《辞海》中并没有对模式一词的解释,在最新版的《辞海》中,对“模式”的解释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等”意思。而在我国的《汉语大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事物变准的样式”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双向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某种实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在对国内外专业词典的查阅可以看出,关于“模式”一词的解释基本都出现了“样式”也就是说“模式”为“样式”的意思。而样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形式。模式和样式一样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和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是也体现为一种发展状态和规则。当然所谓的“模式”也有作为它发展形势和状态的限制,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用标准来规范“模式”,换一种形式说就是“模式”的具体形式为标准性的表现形式。所谓的标准性的表现形式实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合理额度表现形式。具有符合当前标准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结构稳定性和精华所在,而标准形式也必须具备可塑造性和不断的演化和进步。从以上对“模式”的解释,我们大概以基本明确“模式”的含义,它是某一事物在发展运行过程所变现形式的简化和简要特征。“模式”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标准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稳定的示范性和操控性。在所有的领域中,都会有自身的模式,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管理的模式的表现形式为教学管理额度方式和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协调师生关系的方法所形成的标准形式。它也是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每个教学管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都是以教学效果为目的。是教学与管理的有效结合,总结整理出一套有利于管理的体系和规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易于操作的策略,是将教学、方法、手段、管理形式融为一体,是反映一定教学和管理思想与规律的结构体系,诸如教学管理方法体系、原则、程序等。 日常我们说所的教学管理是指,教学教师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达到培养有效人才的目的。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秩序和纪律。教学内容的管理包括:教学内容的规格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管理和教学结果评价的管理。教学环境设施的管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管理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鲁布革引水工程的总分包管理模式是当时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所谓传统模式,但随着建设项目规模日益庞大,技术含量日益增高,因而近年来出现了若干新的管理模式。 一、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又称通用模式。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及国内外很多工程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由业主、工程师和(或)建筑师、承包商(总包商)三方组成。工程师和(或)建筑师相当于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主要承担工程的施工。有时承包商还与一个或多个分包商签订合同,业主、承包商和(或)分包商于供应商签订合同;业主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双方的合同关系如图 图1-2-1-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采用传统模式时,业主一般先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全部设计或一部分设计后进行施工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往往使项目的建设周期拖得较长,对业主回收投资不利,而且由于设计与施工分开,设计变更较多,也会导致工期拖长,工程费用增加。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 为了克服传统模式的上述缺点,业主可以把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物质采购等委托一个承包单位,这就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又以下几种方式: 1. CM模式 CM模式,又称"建设项目经理或管理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r 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这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如图 图1-2-1-2 CM快速跟进项目管理模式 CM模式的特点如下: (1) 业主选择对其项目又设计、施工、管理和财务经验的公司,与之签订CM服务合同,任命CM经理,由其承担工程的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 (2) 一般由业主、CM经理及A/F[建筑师和(或)工程师]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该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这样CM经理可以根据其经验对规划、设计、施工全盘考虑,并提出建议和协调,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3) 项目总体方案确定后,即将工程设计分为几个项目进行。每个分项目的设计完成

学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模式

学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模式 一、系统应用背景 眼下正值寒假,参加寒假教育培训班已成为了广大学生的必要之选,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到处都是,怎样在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怎样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成本是各家培训机构面对的首要问题。 对于各大中型培训机构来说,为了最大程度的招收不同类型学员,往往开班十分灵活,将培训班类型划分得非常详细,其中主要包括: 1.在各个城市的不同地点设立各个分校区; 2.根据学员学习基础、年级不同而划分不同档次,如衔接班,基础班,强化班等; 3.不同学员培训的科目不同,如数学,英语等; 4.不同科目上课时间及地点不同。 如此详细的划分带来的是巨大的信息管理负担,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复杂且繁琐的,而各个培训机构对学员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和计算机辅助管理初级阶段,这不仅会占用大量人力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机构的运营成本。 对于学员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培训机构不仅是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同时也希望孩子在学校的安全得到保障,自己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学员因逃课、出走等发生意外。 针对以上培训机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尚吉电子特别为教育培训机构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盈利管理模式,该模式重点实现了学员信息管理、招生咨询管理、财务和收费管理、教学与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 二、系统设计目标 1.全面的学员档案/意向线索

实现了学员从咨询到报名到收费的流程化管理;相关数据可被各个部门的有权限用户调用,避免了信息的孤立,促进了部门间的协作。 2.智能排课管理 包括班级课程表、进度表,教师课程表,教室课程表等;可实现延课,加课,代课管理;有效协调教师、教室资源,避免资源冲突。 3.提供完善的财务管理功能 灵活的收费系统可实现各种方式的收费和优惠方式管理;进销存模块提供教材采购,出售和库存查看功能,可以调用学员信息,还可在与收费模块结合使用;包含标准的会计财务模块,可记账,查看各类财务报表;在进行包括收费、退费、采购出售教材等操作时可自动员成相应的会计凭证并汇集到财务中心,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4.自动化的教师绩效统计 可统计授课教师的每月教学课时数进而可计算学时费;可对咨询老师的每月招员情况进行统计进而计算业务提成。 5.全面的统计分析 包括招员情况,在校学员情况,班级分析,收费情况,财务报表等;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决策数据。 6.有效的监督机制 可实时发送短信给学员家长,形成有效监督,防止学员逃课。 三、系统整体架构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0745513210 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教学管理模式

“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模式的提出 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实力才有竞争能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就是竞争。在学校与学校办学的良性竞争过程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带来的是实惠。因为竞争,给了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竞争,给了家长放心;因为竞争,服务了社会,培养了人才。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在竞争张显能力?这要看我们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2001至今的这几年中,我们学校提出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和谐的竞争环境,在办学过程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努力把学校办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盘县响水镇中学成立于1937年,回首往事,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几经沉浮变迁,但学校的发展始终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的要求。1996年前,学校升学人数一度6年为零。那段时期,可以说响水镇的教育确实凄凉,各级领导在担心,家长们也纷纷将孩子送到外地去求学。这一现状,给响水镇的广大父老乡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96年教育局和党委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更换了当时的辅导站站长和学校领导班子,于是学校开始走上了逐步良性发展之路。当年,虽然全校只300名不到的学生,教师20名不足,但在当年的中考中,有8名学生升学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革命的火种”,加之大专毕业生不断分来,学校的办校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这段时间里,因大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整天不是参与赌博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地喝酒,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课只要“混过、熬过”45分钟就行了,没有学生发不发展的概念,若领导管管、问问,还有威胁领导的现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曾实行了“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制止了部分“不合格”教师的气焰,扭转教师们很多不良的行为,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96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学校经历1996至2001年的发展变化,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观念和思想有了大的变化,大家开始纷纷致力于课堂教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校曾实行的“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也开始再适应学校的发展,老师们的思想转变了,这种管理方式就开始不人性化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了。200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又一次的更换,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针对当时的学校发展情况,果断提出了分组教学的管理模式。 二、分组操作 2001至2007年,我校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的师生平均分成两组,实行两组拔河竞争式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是: 一、确定组长 通过学校行政会和教师民主测评推选出两名教学组长。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摘要】留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探讨国外留学生教育经验、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的现有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留学生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增加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中,通过介绍中外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指出了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模式;途径;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文化的不断交融,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留学生给接收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教育,提升了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背景不同,对比分析中外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国外留学生管理、提升我国留学生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1)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曾经是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对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绝大多数的国内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由该部门负责留学生教育、生活等事务。比如,留学生招生、学籍注册、签证办理以及生活服务等等都是由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完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通过与学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来安排留学生的课程,确定每个专业留学生的教育模式。 (2)外部事业部型学院管理模式。留学生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比较常见的外部事业部型管理模式。部分高校设置了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并列的留学生处,留学生处主要负责留学生校内事务的管理,比如,租房、学习以及日常生活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CM承包模式其全称是:Fast-Track-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 M单位承担项目管理工作,该C M单位以承包商身份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设计活动,使工程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CM单位有代理型和非代理型两种.代理型C M 单位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业主签合同,CM单位只负责工作管理,其收入只是简介的成本加酬金;而非代理型C M单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C M单位签合同,其收入是工程的总费用加酬金. CM承包模式简单的说可理解为项目管理总承包,不是施工总承包也不项目总承包.它不象施工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那样赚取总分包差价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缩写为PMC)、项目管理组(Project Management Team 缩写为PMT)和施工管理( Constriction Management缩写为CM)等形式。 (1)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做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 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此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②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③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PMC的合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PMC合同结构框图 鲁姆斯(ABB LUMMUS)认为,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

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完整版)高等教育管理练习题1~2及答案

《高等教育管理》练习题一及答案 1.请结合实际谈谈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特性。 ①政策性与科学性;②理论性与实践性;③边缘性与综合性 2.请简述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两重性。 高等教育管理学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①高等教育的两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两重性,因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 ②管理的两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两重性。 3.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特点。 ①从起源类型上,西方大学尤其是欧洲大学属于“早发内生型”; ②从发展模式上,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大多具有各国自身的特点,并不存在各国通用的大学模式。 ③从功能扩展上,西方大学在几百年历程中,在追求学术、培养学生、回应社会等问题上不断调整自己。 4.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第一,明确教育宗旨 第二,延揽人才,优化师资 第三,改革管理体制 第五,“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第四,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调整学科设置 5.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①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②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③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 ④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展开工作。 ⑤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 ⑥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⑦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⑧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 6.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学界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学界的影响主要是在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这些影响反映在: 第一,提倡改善学校人际关系、民主管理学校的著作、论文在当时大量涌现,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 第二,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认识、 第三,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做到民主参与决策,以求改善学校中上下级关系、 第四,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7.请简述“三个面向”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浅谈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

浅谈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1-09-26T17:37:47.70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德广[导读] 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对未来学校的管理要有一个思考和展望。 刘德广(东阿县刘集联合校,山东聊城252200) 2008 年10 月下旬,刘延东同志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纲要”一定要着眼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充分考虑人口变化、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特点,对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前瞻性的安排。一定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的前沿,努力提升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一定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可以说,这几条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里教育行为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着眼未来,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衡量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教育发展脉搏,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如何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富有国际视野和情怀的一代新人?社会发展多元化,人才需求多样化,人民的教育期待也千差万别,只有适应人民的切实需求,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当前,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教育认识的差异性,迫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对未来学校的管理要有一个思考和展望。 一、重教育行政领导,更重教育思想领导 校长是学校精神的代表,是学校思想的引领者,校长的眼界决定学校的境界,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学校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圣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校长要成为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就必须是校园里最有学问、最有涵养和最有风度的人。校长必须要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才能用自己的学术魅力影响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思想魅力引领教师和学生。校长的角色定位,不仅是学校共同体的领导者、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学校组织文化的引领者、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研究者,还应该是学校的首席学习官、首席教育思想者,是师生员工的教育者,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能通过组织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把学校办学目标变成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目标一致,众人一心,这才是校长管理成功的根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竭力做到使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物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二、重制度管理,更重道德人格管理 有位名校长说:“一套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有了好制度,无论谁来担任校长,学校都不会变坏。” 制度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制度虽然是用来规范人、约束人的,但同时也是发展人的。但是,一种制度乃至一所学校运行的如何,仅仅依靠制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一种制度的实施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一种看不见但却起着支撑作用的制度环境,或者说是制度文化,也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校园的氛围、精神文化,从浅表看就是校风,但在本质上却是校魂。 校魂起初要靠制度支撑。但建立制度显然不是目的,我们的指向是淡化制度、忘记制度。一旦所有的制度都被“忘记”了,也就是说虽然制度还存在,已经感觉不到制度束缚的时候,校魂就形成了。笔者认为道德人格管理应该是校魂建立的必由之路。校长的道德人格是根本,教师的道德人格是基础,学生的道德人格是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都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心悦诚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要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获得精神上的鼓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受压抑。这个群体当然需要制度来规范,但更需要校长的道德人格来激励,来激发,来唤醒。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人的道德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人格的作用。” 三、重专业化,更重德行化 教师专业化实质上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当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时,一般的关注点在两个方面:德行和能力。加强能力这个方面历来是公认的,但学校领导更应该在广阔的背景下,关注教师专业化背后的德行化,在德行内化上狠下功夫。加强德行意味着为实践工作建立一个道德基础。当代伦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就认为:“把专业价值观界定为能够使人以模范的方式行事的美德,由此导致有价值的社会目标实现。”“承诺以模范的方式行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担负起责任,专业发展不仅是自我的,也是学校的、社会的、伦理的。而“走向有价值的社会目标”,则意味着把自己放在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上。很多人仅仅把专业化当成是教师对抗教育中精神储备消耗、生命能量耗散的过程,这就把专业化发展个体化、平庸化、低俗化了。没有考虑到教师专业化发展背后的社会价值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应该是滋养自我、丰盈自我、充实自我、反哺自我的过程。而且这个自我内涵提升的过程,还因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延伸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升华为一种教育伦理。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6783742.html,。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举例: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二、DBM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

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三、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 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

学校管理模式

欢胜中学管理模式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圣地,作为一个教育机构,首先必须为培养下一代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在教育教学之际,它又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一个事业法人,同时还要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学校管理二重性决定了现代学校管理具有一般管理职能和特殊管理职能。而这两种基本职能又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调节、控制、公关、传播、创新等具体职能来充分发挥作用的。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一直沿用以前苏联的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以校长负责制为主要管理模式,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日常行政管理。本着“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贯彻校长的管理思想。 一、学校管理模式现状 现行学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管理上往往重经验,重陈规,重结果,重眼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其一,在高度集权、过分统一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缺乏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性,管理体制封闭而僵化,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应付、软弱无力的状态,难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办学效益低下。 其二,学校管理机构重叠,职责不清,人浮于事,运作不灵,没有权威性、效益意识和创新精神。 然而当你走进一所所学校,看到了一整套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学校的各个岗位都有其规章制度。似乎是制度完整,工作规范。在

实际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是每天上班来,想的不是工作,而是像布店、托儿所、百货商店、时装公司、聊天。老师来联系工作要看他们的脸色。本职工作漫不经心,份外工作坐着不动,有额外好处的工作抢着做,年终小结一片大好,只要不被评为不合格。各类奖金一分不少,形成了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因此总务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无序状态中。总是强调所谓服务第一,而管理滞后的状态。缺少计划性,整体协调性。但当我们仔细看一下学校的规章制度,就不难发现这些规章制度好像是一些革命口号。是那样空泛,那样没有意义。内容抽象,与工作好坏,奖罚没有一点联系。 这种机关化学校管理模式,造成了同样的岗位所做的工作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岗位可能做类似的工作。然而再看一下各个学校的管理模式存在极大差异。没有标准可言。 然而在现代化办公条件下,各类办公设备层出不穷,目前各个学校都拥有以下设备:如一体机、办公用计算机、各种型号和类型的打印机达数十台(有针打、喷墨、激光)、扫描仪、投影仪等等。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了应该由谁来负责。例如:图书室或心理咨询室要一台打印机、或教导处要一台电脑、或打印机墨水用完了、由谁来负责?是电教?还是网管?总务处?网管说那是电教的工作、电教说那是网管做的,甚至于说是总务处的事。现在教室都安装了投影机,但总务处的电工却不会安装,就是装上了也不会调试,那么这项工作该由谁来负责?显然在现代办公设备的管理上,出现管理上的真空,有的学校是电教负责,有的学校由网管负责,也有归总务处负责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 国内一般模式类型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类——国内一般模式类型 目前,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尚未成熟定型。实践中,参考国际工程建设项目典型模式,按照项目管理过程的时间跨度、管理承担的责任和专业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分为以下类型: A.按照项目管理服务过程的时间跨度可分为全过程、阶段性两类。其中全过程服务一般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的服务周期从项目可行性研究(甚至更早的策划、立项申请阶段)开始直至项目完成验收、投入使用为止;阶段性服务则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仅在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中部分阶段参与项目工作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如从工程开工至竣工验收的项目施工阶段、从立项批复至工程开工的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或涵盖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的项目实施阶段。 B.按照项目管理服务的管理责任不同可分为咨询协调型、责任承包型。咨询协调型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授权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负责提供咨询意见和综合协调服务,而不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等项目管理服务目标实现情况承担经济赔偿或法律责任,一般不直接与参建单位签约,也无权决定参建单位和拨付工程款项;而责任承包型的项目管理服务单位则根据成本控制等项目管理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按照预先确

定奖励办法和赔偿罚则承担直接责任,目前应用较多的项目代建就属于这种责任承包型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 C.按照项目管理服务的专业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服务型和专业服务型。全面服务型是指项目管理单位在其服务期内就技术、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商务等几乎所有专业性的项目管理事务向项目业主提供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的模式;专业服务型是指项目管理单位仅就一定时期内某个或几个专业领域为项目业主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模式,如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咨询服务、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审核服务、项目建设期的法律咨询服务等。 来源:招标师在线网(QQ学习群:244362119),欢迎分享本文!

学校管理模式有哪些

学校管理模式有哪些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应该成为当今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部分。为了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动”的重要性,在“动”上多研究、想办法、下功夫,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劲头才能迸发出来,学校才能科学、健康、持续地发展。学校管理工作头绪纷杂,怎样才能发挥人的管理效能,达到“动中取胜”的目的呢?笔者在多所学校走访、调查,邀约了部分师生座谈,收集了许多一线资料,对学校中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 一、走动式管理:学校管理者从办公室到校园 连锁快餐巨头——麦当劳公司,曾经有一段时间面临非常严重的亏损危机。公司管理者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这样经理们再想靠在椅背上闲聊就不可能了。他们被迫走出办公室,积极广泛地深入到经营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走动式”管理的由来。正是“走动式”管理使麦当劳在危急时刻转危为安,并走上了良性循环的管理轨道。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在《办好学校的策略》一文中介绍,《教育世界》网站访谈了43位名校长,以了解成功校长的特质,其中排列第三位的一条是:走动

式管理——离开办公室,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在这43位校长的问卷调查中,有41位校长认为这种方式很重要。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学会在校园里多走动,勤观察,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把握学校的脉搏,迅速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纯粹偶然的表面性问题,要立即解决,对于复杂经常的深层次问题,要摸清真相后科学作出处理。 为此,管理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手勤、腿勤,眼勤,脑勤。从踏入校园的一刹那起,就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去。走进课堂,与教师们一同进行进行课堂教学会诊,找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帮助老师在课堂会诊中反思,在点评交流中进步;走近教师,深入到各级部、处室、备课组,听取大家对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收集他们的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走近学生,深入到学生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到学困生、边缘生、家庭困难学生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帮助。 对于遇到的偶发性问题,比如,因恶劣天气造成的电路中断、墙体坍塌或者突发性的安全事故等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对于一段时间内发现到的经常性问题,要深入分析病因,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力求药到病除,杜绝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不良后果。例如,某个班级的卫生区经常打扫不彻底,某位教师经常在课上接听手机,某个职工经常在办公时间上网聊天等,对这些不良现象,要约见相关的责任人谈心,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简单粗暴,意气用事,因为问题的背后可能另藏隐情。

工程项目管理的七种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七种模式 随着社会技术经济水平的发展,建设工程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总的趋势是希望简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率的服务,更好地实现建设工程预定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七种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 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二、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三、DB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 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

7种主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技术经济水平的发展,建设工程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总的趋势是希望简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率的服务,更好地实现建设工程预定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6783742.html,。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二、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三、DBM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政府开放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授权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和组织建设,建成后负责运营及偿还贷款,协议期满后,再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方式不增加东道主国家外债负担,又可解决基础设施不足和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项目发起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经济实力(大财团),资格预审及招投标程序复杂。 随机读管理故事:《要求》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