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_肖凯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_肖凯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_肖凯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_肖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10)03-0081-04

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肖凯(1982-),男,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

肖 凯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和/美国的

孔子0,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超灵;现代主义;批判

The M odern Criticis m on Em erson .s T ranscendentalis m

XI A O Ka i

(Colle g e of F orei 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Chengdu Universit y of T echno logy,Chengdu 610059,China )

Abst ract :As a pr o m i n entAm erican phil o sopher ,poe,t and essay ist i n the 19th century ,R.W.E m erson initiated and led /Transcenden talM ove m ent 0and is public l y respected as /foreseer o fAm erican m entality 0and /Am erican Con f u c i u s 0.Bu t as is inspected fro m a m oder n ang le ,it cannot stand w ithout de fects .Based on close read i n g o f transcendental doctrines and gu i d ed by the m odern deve l o pm ent of socia l science ,th is paper i s dedicated to stud -ying the defects of Transcendentalis m in three aspects :the ant-i hum an is m tendency o f oversou,l the nature ofm en -talis m w it h /spirit u al o m nipotence 0and t h e addiction to narcissis m and its consequent split in personality .K ey w ords :Em erson ;transcendentalis m;oversou;l m odernity ;criticis m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 alph W aldo E m er -son ,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首倡人物。他因卓越的思想和文化贡献在美国殊誉满堂。林肯总统称他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美国的孔子0;美国思想家马太#诺特称他/是那些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0;英国著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说,/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散文影响更大0

[1]

。詹姆斯#罗塞尔#罗威尔说,/清教徒的

反抗使我们在教会上独立了,(美国)革命使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但我们在社会和思想上仍受到英国思潮的牵制,直到爱默生割断这根巨缆,而让我们在

碧海的险恶和荣耀间驰骋0

[2]

。尽管爱默生对美

国,乃至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毕竟沧海桑田,时过境迁,100多年前曾备受推崇的爱默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何得何失,又

有何启示,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追求自恋人格和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

之辩。

一、/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

超验主义者们特别强调人应相信自己,如前所述,用各种/本能、想像力和洞察力0通过自己的身体与上帝或超灵达到融合。这种思想虽然提升了人的/位格0[3],强调了人在认识自身精神世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但爱默生/超灵0(/O versou l0)学说的核心是强调/人完善自身是凭借直觉从上帝处得到启示0,也就是说爱默生认为人类精神自由的合法性和重要性仍是源自上帝(神)的无可争辩的权威性,这一点在爱默生对/O versou l0的阐释中可以得到明证:/Tha t U tility,that Oversoul w ith every-m an.s parti c u lar bei n g,,the un iversa l beauty,to w hich every part and partic le is equally related;the e-ter nal one.0[4]意即/超验存在于每个人的特殊意义,,在于永恒0。其中/eterna l0(永恒)一词不正是所有宗教中用来描述所谓神和神性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么?由此而见,/Oversou l0的提出,其本质仍是带有强烈神秘主义色彩的/神本观0的延续,这与数百年前已在欧洲文艺复兴中兴起并广受认同的/人本主义0或/人文主义0的思想内核是直接冲突的,因为后者认为人类本身才是自己全部生活的中心。从这点讲,我们可以认为/超灵0学说实际上是反人性的,特别是反对人类的理性。

/非理性的哲学流派往往都把直觉加以神秘主义的和非理性的解释,认为直觉是同理性认识决不相容的认识形式。0[5]爱默生所提出的/直觉0属于非理性的流派,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在5论自然6中,爱默生对诗人推崇备至,认为他们/拥有一种能从简单、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精神.,能感受世界万物统一于一体的和谐,而哲学家、科学家和普通人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已。0他说在大自然中/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清晰而又富有诗意的感受,,正是这种感觉才把一个伐木者眼中的木材与诗人眼中的木材区分开来,,在这片视野中,有一种唯有那种能把各部分整合为一的人才能拥有的财产。这样的人就是诗人。0[6]诗人当然是伟大的,但这并不说明除诗人外的其他人在精神上低人一等。但很显然,爱默生在赞美诗人的同时已经间接地否定了普罗大众,这实际上是某种形式上的/等级制度0,与中世纪的宗教或封建等级制度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划分标准由神职或出生的等级变成了所谓的/精神等级0而已;这与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人人生而平等0的人本主义思想也是直接冲突的,在当时已经开始人本主义转向的美国和欧洲社会中缺乏群众基础和思想号召力。超验主义式的信仰成了/阳春白雪0式的精神大餐陈列在橱窗里,仅供少数知识阶层自娱自乐。对于爱默生等超验主义者来说,超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却又难以理解,无法把握,他们/端坐在灵魂的最高层次上0[7],却无视时代发展的脉搏,基本上放弃了那些没有/直觉0的芸芸众生,最终使得这个/高屋建瓴0的学说走到了大众和时代的对立面,踏上了/反人性0的不归路。此为其缺陷一。

二、/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泥潭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的精神来源于物质,并要以外化的物质来体现。不依赖物质的精神是不存在的,也无法被感知。所有希望以精神为唯一本体,在否定物质存在的前提下谈精神存在的思想都无异于是在搭建空中楼阁,其哲学本质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然而超验主义却认为人类完善自己的唯一途径是/凭借直觉从上帝处得到启示0,而获得/启示0的不二途径是通过类似于/自我陶醉0和/心灵感悟0的方式和自然以及上帝对话,除此之外任何宗教仪式、自我修养和性格塑造都是多余的,并且会产生误导。这种说法与中外一些宗教的修身学说其实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例如中国的道教有/飞身0之说(即指修炼得道之人可以使灵魂脱离肉体驾临仙界),又如某些宗教讲究/灵修0,其实质都是否定甚至排斥人的肉体和外部物质世界与其精神的联系,认为精神可以独立于物质,而且只有独立于物质的精神才是最纯洁、最高境界的精神。超验主义极力主张用/自我陶醉0和/心灵感知0的方式取代传统宗教仪式是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主张的缩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几个层次,除生理需求之外(食物和性等)、安全和归属是位于其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层次;这是宗教及其仪式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人类在很长时间里是通过宗教信仰及其仪式获取安全感和归宿感。超验主义所谓/自我陶醉0的方式用于文学艺术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将它用于信仰则会剥夺信徒在传统宗教仪式中获得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如,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祭礼和仪式特别多,参加者上下左右都非常认真0,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 h R enedict)在描述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

(Pueb l o Ind i a ns)时曾指出,/他们的兴趣都集中在他们丰富繁杂的礼仪生活上,没有什么活动可与他们极端重视礼仪相媲美。大多数时间里都致力于此。仪式程序要求不能有一步之错,祷文不能有一字之差,面具和服饰的细节都必须完全符合传统,,而不参加的男女老幼也要作为观众整天站在一旁0。[8]从马斯洛的观点出发,原始人这样做并非都宜贬为不文明、不开化的野蛮行为,而有满足起码心理需求的内在合理性。亚里士多德也曾说/灵魂是一种和谐0。[8]在原始人的仪式中,所有的仪式参加者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超越自己的体验而且通过进入一个/情绪场0,与周围其他成员达成了一种和谐和默契,从而达到归宿感和安全感的实现。所以,集体性的宗教仪式之所以长期存在,在人类历史上是有深刻物质和心理基础的,而爱默生和惠特曼等超验主义者显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超验主义采取了一种武断的方式妄图割裂人类和宗教仪式之间的原始联系,这对信教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美国和欧洲而言,无异于是试图引发一场/信仰真空0的灾难。

唯心主义是所有宗教的共有缺陷,然而超验主义却绝非如其信奉者相信的那样,是医治此病的良方;因为它无非是通过将/人0和/上帝0同一的方式把人类追求超自然信仰,并希望借此实现安全和认同的努力由/外部0指向了/内部0。超验所指(Transcendental S i g n ified)主宰的罗各氏中心(Logo-centris m)依然存在,/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魔咒并未解除,人类从传统宗教仪式中实现合理心理平衡的途径反而被无情的阻断了。缘此,超验主义通过/自我崇拜0的方式为人类提供心理安定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和其他教派一样,它堕入了/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泥潭,也许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为其缺陷二。

三、/自恋0人格与人格分裂

/坚持上帝的永恒性,依赖感官体会真理,拒绝外在权威,,0[9]一直是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信奉者的根本价值观和方法论。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来,其价值观中的唯心主义和反人性倾向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容易忽视的却是其方法论上的极端/自我中心主义0及其引发的/自恋0人格与/人格分裂0。超验主义者肯定人的神性,把人与神提到了近乎相同的高度,这相对于过往/神权至上0,/人绝对服从于神0的传统宗教观是有进步的。然而,人既具有神性,人追求神性的根本方法即由对上帝的/顶礼膜拜0转变为/自我膜拜0;/外在权威0转变为/内在权威0,并且内外不可调和。一切源自个人精神和灵魂世界之外的影响都被认为是对/超灵0的干扰和扭曲,一个封闭的/自我偶像0在超验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了,而且绝对不可动摇,不容置疑,超验主义的方法论成为了滋生/自我崇拜0和/自恋0的温床。

作为超验主义的首倡者,以上观点可以从爱默生本人的记录、日记及通信邮件中得到充分体现。爱默生实践超验主义方法论,体验和/超灵0融合的做法之一是身体力行,倡导回归大自然,用/直觉0感受大自然和人本身的神性,他身先士卒,常到野外进行/自我陶醉0式的体验,有其纪实性书信为证: Then I said,-I covet tr uth;

,

Over m e soared the e ter nal sky,

Full o f li g ht and o f deity;

Again I sa w,aga i n I heard,

The rolling ri v er,the m or n i n g bir d;)

Beau ty through m y senses stole;

I y ield myse lf to the perfect who le

于是,我说/我追求真理;

,,

永恒的天空高悬在头顶,

充满光明,也溢满神性;

我再次说话,再次听见,

流淌的河水,晨鸟的乐音)))

美又潜行在我的每个感官

我让自己融入这完美的整体。[10]

又如,他在自己所谓/神秘超验0的记录中写道,/我站在一片土地上,头沐浴在和煦的空气里,仰望着渺邈无垠的天空,所有卑下的自私的想法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变成了一只透明的眼球;本身不复存在;我洞察一切;上帝的精气在我周身循环;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0[6]从现代精神医学的观点看来,爱默生所谓/变成了一只透明的眼球0,/本身不复存在0,/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0。这种体验如果是真切的,那么他无非是在环境的诱导和自身强烈暗示的双重作用下,激发出的/幻觉0,而他的这种超越自己的幻觉是他对自己身体和心灵绝对肯定,高度赞赏,甚至自我崇拜而引发的/自恋综合症0的症状之一。其追求超验主义的途径带有强烈

的自我肯定愿望和自恋主义的成分。由此,说他提倡的超验主义有/自我陶醉0的倾向是不为过的。也正因如此,1832年爱默生曾顶着/家族叛逆者0的骂名,坚决地辞去了当时广受景仰的牧师职务,因为他相信/人随时都可以和上帝交流,而去教堂听牧师布道是很愚蠢的,所以他们反对传统的教义和仪式,认为那是错误的,是与真正的信仰背道而驰的。0[1]这段描述不啻为爱默生在信仰上/过度自信0甚至/自恋0的明证之一。

而超过一定限度的自恋,已被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界定为一种病态。根据现代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奠基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解释,自恋的无限扩大,导致病态的自尊,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引致精神崩溃。爱默生晚年面临的诸多精神问题或许正与他惯于从过度的自恋中吸取灵感的思考方式有着某种联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其实在人成长的某一阶段适度的自恋不仅无害,且是人心理由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必经之路,但超验主义式通过刻意的,强化的自恋心理暗示训练来获取所谓对自身/神性0的感悟,已经违背了现代心理学揭示的人类心理发展正常规律。我们不去研究爱默生是否因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特定心理障碍而产生非正常的心理特征(尽管这种说法也有一定依据),但如果人们都照此行事,它所带给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一场心理危机。此为其缺陷之三。

四、结语

以上三点,我们透过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视野批判了爱默生倡导的/超验主义0,揭示了其反人性、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反正常人格(/自恋0和人格分裂)三大核心缺陷。但同对任何学说和思想的批判一样,我们批判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的目的永远不是为了彻底否定和拒绝它。事物总有两面性,一种理论和思潮也是这样。爱默生创立超验主义的时代距今已近200年了,以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科学进步之观点看来,其中有不合时宜之处也是理所当然。然而纵有缺陷,也不能说明爱默生及其哲学思想体系于当今之社会绝无裨益。实际上,纵有矫枉过正之虞,许多研究都肯定了诞生于美国工业化中期的超验主义,对当时物欲横流、信仰崩溃和道德沦丧的美国社会确有/心灵拯救0之功效。这对同处工业化中期的当今中国社会极具现实参考意义。随着经济改革的成功和社会财富的迅速增殖,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在心理上正面临着爱默生时期的美国人那样普遍的心理危机。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儒家道德观和市场经济法则的冲突,中国人心理和物质世界的剧烈冲突和艰难调整必将贯穿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过程;可以预见,中国社会整体心态的反复/摇摆0和/动荡0势必持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爱默生及其追随者们/自我神化0的精神追求固然不可取,但他们重视人类精神力量的作用,追求/内心平和0,倡导/自我平衡统一0的价值取向或许可为困惑中的当代中国人打开一扇通往心理和谐的天窗。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4.117.

[2]吴富恒,王誉公.美国作家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6.

[3]赵裴珍,王晓晖.从基督的二性看爱默生的超验主义[J].世界宗教研究,2000,(2):11-17.

[4]Per k ins,G eorge and Barbara.Am erican T rad ition i n L i terat u re(9th ed.)[M].Ne w York:M c G ra w-H il,l1999.395.

[5]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9.

[6]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自然沉思录[M].

[7]李鑫华.爱默生与孔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42-49.

[8]刘文英.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于原始文化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36.554.

[9]生安锋.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神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2,(4).61.

[10]Taylor,W alter Full er.A H ist ory of Am erican Letters[M].Ne w York:Am erican B ook C o m pany,1936.146.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_肖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10)03-0081-04 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肖凯(1982-),男,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 肖 凯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和/美国的 孔子0,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超灵;现代主义;批判 The M odern Criticis m on Em erson .s T ranscendentalis m XI A O Ka i (Colle g e of F orei 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Chengdu Universit y of T echno logy,Chengdu 610059,China ) Abst ract :As a pr o m i n entAm erican phil o sopher ,poe,t and essay ist i n the 19th century ,R.W.E m erson initiated and led /Transcenden talM ove m ent 0and is public l y respected as /foreseer o fAm erican m entality 0and /Am erican Con f u c i u s 0.Bu t as is inspected fro m a m oder n ang le ,it cannot stand w ithout de fects .Based on close read i n g o f transcendental doctrines and gu i d ed by the m odern deve l o pm ent of socia l science ,th is paper i s dedicated to stud -ying the defects of Transcendentalis m in three aspects :the ant-i hum an is m tendency o f oversou,l the nature ofm en -talis m w it h /spirit u al o m nipotence 0and t h e addiction to narcissis m and its consequent split in personality .K ey w ords :Em erson ;transcendentalis m;oversou;l m odernity ;criticis m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 alph W aldo E m er -son ,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首倡人物。他因卓越的思想和文化贡献在美国殊誉满堂。林肯总统称他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美国的孔子0;美国思想家马太#诺特称他/是那些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0;英国著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说,/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散文影响更大0 [1] 。詹姆斯#罗塞尔#罗威尔说,/清教徒的 反抗使我们在教会上独立了,(美国)革命使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但我们在社会和思想上仍受到英国思潮的牵制,直到爱默生割断这根巨缆,而让我们在 碧海的险恶和荣耀间驰骋0 [2] 。尽管爱默生对美 国,乃至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毕竟沧海桑田,时过境迁,100多年前曾备受推崇的爱默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何得何失,又 有何启示,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追求自恋人格和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

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看法

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于现代主义提出的,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其主要的研究者反对以各种约定俗称的方式来规范它。 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哲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继承和发展现在哲学的基础上,又坚持了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它所强调的理性至上、人体的无限能动性,都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前进动力,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实性问题,而不是像现代哲学那样只注重对抽象的事物和问题进行研究,因而后现代主义更具有实践上的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许多学科及其知识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这样就使得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的状况相脱节,进而使得理论无法正确的指导实践的现象,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作用。 第三,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点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的科学发展关的实施,都极具指导性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效应: 首先,后现代主义强调反思与批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该主义的倡导者忽视权威与真理,而抛弃原有的那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极端的相对主义,进而使其成为完全坚持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者。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的理性至上、人体的无限能动性的这些论断具有片面的夸大性的效果,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较为极端,这种极端和夸大的思想会在无形之中使其研究陷入空想的状态,因而容易产生脱离实际的现象出现。 第三,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是完全没有规律性和进步性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原有历史发展的全盘否定,丧失了传统、现代和当代的连续性。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 面对后现代主义,虽然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等理念仍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传统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传统 一、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 “个人主义”一词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首先是贬义的,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圣西门派发明出来表达19世纪社会中人的处境特点——“他们的失落无根,他们的缺乏理想和共同信仰,他们的社会断裂,以及他们无情的竞争和剥削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合法的无政府状态。”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9个多月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他在此书中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个人主义的内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一句话,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作为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主旨和特色,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它最雄辩和直接地表述了美国思想,其要义是:“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即个人是本源的,社会是派生的。社会和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人为的机构。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各种教会誓约和殖民地誓约都充斥着个人主义的理念,而美国《独立宣言》提出的不言而喻的“真理”,开始也是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个人主义在二百年中经历了英国传统、清教时期、殖民自治、革命政治、宪法政治、杰斐逊启蒙时期和杰克逊大众实践等诸多发展阶段,逐渐在美国生根、开花和结果,并在美国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含义,并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主精神。 美国的早期移民把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欧洲新思想带到了美洲,在新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这些新思想逐渐孕育着个人主义和民主思想倾向,而无论是最早移民新大陆以求建立新的“伊甸园”的清教徒,还是后来不断向西部开拓边疆的美国人,都以个人奋斗为精神支柱,从而形成了两种主要的个人主义传统——新英格兰个人主义和边疆个人主义——两者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成为鲜明的美国特色和民族理想。其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个人成功和发家史,为一代又一代美国人树立了榜样,是个人主义思想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成功例证。 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的才智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又很快后来居上超越西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摘要自后现代这一艺术思潮诞生的那天起,评论界对它评判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褒贬不一:多样化、人性化、模糊化、非理性、叛逆性、颠覆性等等,许多评论的词汇表明了每个关注它的人的观点。正是由于它还在发展变化中,因此,学术界还很难做出最恰当的评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双重译码功能 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建筑中产生 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从字面 上看,是指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因此,它 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或者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 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 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 的需求和商业竞争,人们渴望出现变化。反叛主流设计运动 在此时兴起了,其激进的思想对设计的冲击是不可磨灭的,设 计开始朝向强调个性以及表现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意象、强 调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的方向转变。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 生。它认为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 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 就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 设计原则。 在今天看来,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一个模糊、非特定的概 念,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风格流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而是包括观念、态度、知识、行为、思维 变化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思潮,整体是对现代主义的 反叛。后现代的设计风格纷繁复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 征:非理性。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 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桌子不再是桌子,更是一种概念,一种 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 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抹杀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和 至上性,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可以是“很多”的状态。这种现象 还不能一概而论地评述它的好坏,一方面因为它既有进步的 一面,又有它反动的特征;另一方面,这种潮流本身还只是处 于探索的阶段,所以还不能过早地为它盖棺定论。 二、历史上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点 建筑设计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 说:“我所观察和定义的后现代,其解释如下:一种职业性根基 的、同时是大众的建筑艺术,它已新技术和老式样为基础。‘双 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层含义的简 称”。这种“双重译码”的提法使许多评论家把后现代主义设 计看成是“大杂烩”。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针对杰 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设 计原则,提出了“少令人生厌”的观点,鼓吹以杂乱、怪诞、暧昧 为美的建筑学思想,认为建筑师应该向市井文化学习。王受 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将后现代设计归结为后现代主义、解 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然后又将后现代主义分为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微建筑风格和微 电子风格。 后现代设计的理论界众说纷纭,没有结果,没有定论,有 的只是零散的、片段式的论述。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 什么性质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现代主义的延续,还是一个新时代设计的开端?三、笔者眼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一样。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对两个重大时代问题的思考:1、设计如何与传统展开对话;2、艺术及设计如何与消费文化共处。这两个问题是包豪斯时代的先锋设计师所不曾面对的,它们是二战结束以来率先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后又逐渐扩散至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问题,即所谓后现代问题。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无力解决后现代问题,却至少敢于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正是后现代设计理念中所包含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的成分。很多思潮都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朋克、高科技、低技术、极少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各种历史主义变体。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后现代设计也是追求功能的。一些在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设计其实不正是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所需要的艺术形式吗?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其实也总会有它的市场,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时代,一切的多元化使得莫名其妙其实就是产品的功能。因为它同样会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后现代主义设计是随意的,不拘一格的,虽然它可以成为反现代主义设计,它的叛逆代表了时代的特色,可是它的挑战都处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没有能够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它缺乏明确的艺术形态宗旨而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其薄弱的思想性和形式主义的性格特征使它根本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是后现代设计思潮与风格最为活跃的十年,但是却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理论,或者设计思想。这是在现代主义的长期禁锢下,一旦门户大开,必然会有太多的东西奔涌而出。我不能断定后现代的设计会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因为,后现代对于个人的、民族的、特定文化的尊重应该不会让一种风格一统天下的。我们生活在新世纪之初,生机勃勃,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之中,激动人心又令人困惑不已,我们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爱默生与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

历史学家卡莱尔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______的方面。 A. 政治性 B. 社会性 C. 共同性 D. 本土性 2 【单选题】(10分) 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______的语言。 A. 书写最为简便的 B. 使用人数最多的 C.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 D. 历史最为悠久的

3 【单选题】(10分) 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____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A. 超越东方中心主义 B. 继续西方中心主义 C. 形成东方中心主义 D. 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4 【判断题】(10分) 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方则是落后的。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0分) 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A. 错 B. 对 6 【判断题】(10分) 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A. 对 B. 错 7 【判断题】(10分) 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A. 对 B. 错

8 【判断题】(10分) 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A. 错 B. 对 9 【单选题】(10分) 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______。 A.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 B. 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 C. 非西方经典文学 D. 西方经典文学 10 【单选题】(10分)

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中图分类号:B5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N37— 5057(2000)04—0030—03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更危险的是,人类自己丧失了生活的意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技术理性得以存在的基础——传统哲学出现了偏差,因此必须批判、改造传统哲学,才能挽救人类。 科技革命所引发的工业革命,已将培根关于运用知识统治自然的主张和笛卡尔关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的观念付诸实现,自然界已从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转变为被征服、被控制的外在实体。技术为人类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高质量的生活条件,技术对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使人类对技术的依赖感日益加强,技术理性取代宗教的“神”而成为人类新的崇拜对象。人们坚信,凭借科学技术,人不仅可以无限制地控制自然,并且人类自身也会得到自由和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满。然而,技术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新困难和新危险: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的锐减、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新疾病的不断出现等,现代技术文明社会正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更为可悲的是,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带来自由和解放,反而变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束缚和主宰着人类,使人处于异化受动之中。在这种打击之下,人们对技术合理性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因此,重新审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意义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显得极为必要。 实际上,早在18世纪,卢梭就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泯灭了人的本性,使人性受到压抑,并把科学技术看作道德沦丧、社会奢侈腐败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在笛卡尔的技术理性逻辑刚刚产生时,和他同时代的帕斯卡尔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了理性主义所隐含的危机,他认为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人生的,人的心灵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如果说理性主义是重思维的形式逻辑,那么人的心灵所关注的则是生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别的。随着技术所造成的诸多问题的日益昭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技术的前途问题,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技术悲观派认为,全新的态度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技术的增长。但是也有人认为,只有提高技术工艺水平,保持技术和经济的增长,才能解决技术所造成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过分发达而导致的人的异化的日益严重,对技术前途问题的争论变成了对技术的批判,并形成了派别林立的技术批判理论:韦伯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席美尔对现代技术的物化和异化的批判,卢卡奇对工具理性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的揭示,法兰克富学派对技术理性的猛烈而又深刻的抨击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并表现出对技术社会中人的处境的关怀。 以罗蒂、霍伊等为代表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驻足于对技术所造成的诸多问题的揭露,也没有停留在对技术理性单一的批判上,而是分析了更为深层的原因:在技术理性指导下迅速崛起的技术为什么无法解决由它自身所产生的问题。后现代主义通过对工业文明和人类文化哲学的历史考察认为,技术理性从功能、效率、手段和程序上来说是充分合理的,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的确提高了人的认识和生存能力。但是,技术理性毕竟只是一种以支配自然为前提的有限的理性,它在寻找知识的根据、劳动的效率、程序的合理时,并不问人生意义的根据,丢失了对终极价值的依赖,失去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 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试图找回某些东西,比如形象、图像、叙事、诗意以及对传统的敬意,来平衡自己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但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同时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主导作用,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特征。 在艺术媒介方面,后现代主义容纳了范围宽广的风格、主题和形式,从传统上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之比较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的比较 老子,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方古典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道德经》中,老子主要阐释了“道”的哲学思想与世界本原的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指出“道”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也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动力与创造力。老子的“道”,并非有一只和人格的神或者上帝,他强调“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自然观是建立在道德论上的,“道”决定着自然的演化,“道”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的性质。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与杰出代表。他受到了浪漫主义与康德先验主义的启发,开始了超验主义的著述与传播。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自然》,则被认为是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爱默生在书中,主要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种种途径,而“灵魂的重要性”则贯穿了《自然》的始终。“上帝的直接性”对人来说,上帝比呼吸还近,“自然的神力”,意在告诉人们“人在自然中就能直接找到上帝。爱默生将之称为“超灵”,即绝对的精神、上帝。 虽然老子和爱默生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在自然观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与异同点。他们都相信自然是万物的源泉与归宿。 一.相似的自然观 老子主要思想“道”,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

这样说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难以言说的,而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了。但老子则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生万物,是一切事物的源泉。而天的处事方法则是天道,所以人们应该顺应天道。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这样写道“梁山好汉举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反应出老子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次“道”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所以老子提出,世界的形成是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老子的“道”是抽象的绝对,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最初的动力与创造力。 爱默生在《论自然》里曾提出超灵与精神是同义语。超灵充斥于宇宙之间、天地之内。爱默生称其为“你永远不能知悉的最高未知”可见其神秘至极。在《论超灵》中爱默生这样写道“在灵魂的内一个行为中,都有人与上帝的统一,这是不可言喻的。最单纯的人在真心诚意崇拜上帝之时就变成了上帝”。上帝是与人类共存的,只要人们虔诚的信仰上帝,自然而然上帝就可以与你达到灵魂的交流.爱默生还认为,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存在,也就是说,大自然是超验的上帝的化身,上帝普遍存在人的心中,那么人能够感知与体验上帝的存在与达到与上帝的交融的完美境界,即“人神合一”的境界:“人可以认识真理,通过自身的努力”。因而人成为爱默生思想的中心。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默生的自然观与中国的“天人合一”都是自

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2002年8月写,2016年6月改) 黄有柏 后现代主义的由来 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高峰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掠夺世界的相互争斗愈演愈烈,终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了战争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哲学、文学等意识形态为战争服务,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诗歌流派,鼓吹诗人?应纯粹依赖自己放荡不羁的习性,对暴力、战争的嗜好以及‘心境并发’的本能进行创作?,成了帝国主义的文化帮凶。 当时的欧洲诗坛,流行着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反文化诗潮,对早期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猛烈冲击并使其成为暗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再度兴起,但已改变了早期的性质,而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合流而成为西方?现代主义?,以艾略特《荒原》为里程碑,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废墟上的产物,与传统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决裂,成为一种对文化的破坏现象,与战争对物质的破坏现象相呼应。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发了军火大财,使战后的美国经济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由以欧洲为中心转移到以美国为中心,发展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等人为代表)延续至今,更趋于对文化的破坏性和毁灭性。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的《总序》中说:?后现代主义不外乎下列六种形式:一,作为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泛文化现象……传统的东西……均受到挑战……。二,作为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观念……张扬更为无度甚至?狂欢?的个性自由。三,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并波及全球的文化思潮和运动。四,作为一种叙述话语或风格。这种话语表现出对‘伟大的叙述’或‘元叙述’的不信任,其表现特征是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的乃至‘精神分裂式’的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故事的发展呈‘增殖’状,意义的中心完全被消解,散发到文本的边缘地带,对历史的表现成为某种‘再现’甚至‘戏似’。五,作为一种不受文学史分期原则制约的阅读符号代码,也即所谓‘后现代性’……。六,作为结构主义发展到极致并盛极至衰之后的一种批评风尚。其特征表现为崇尚语言文字游戏,强调读者的建构性参与,以拆除和分解结构为其宗旨,也即后结构主义批评?。 《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的《总序》还说:?后现代主义则像个永久的‘不安分者’,不停地制造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后现代主义者则致力于‘稗史’的创造……后现代主义的本体论则是不确定的……后现代主义则致力于世界模型的分解……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则以颠覆和互文性为其特征,以拆除文本的深层结构为其目的……后现代主义者则出于反历史的目的,致力于某种历史事件的叙述,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历史,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历史与虚构的界限是完全模糊的……?。 这样,在后现代主义者反文化、反历史的笔下,诗不成其为诗、文不成其为文、文本不成其为文本、历史不成其为历史,成了无意义、无中心、无结构、无技法、语无伦次的文化“垃圾”和“废墟”。后现代主义者全面彻底摧毁人类几千年来精心建构的文学艺术体系,摧毁人类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结晶,成了不能饶恕的毁灭文化的千古罪人;在后现代主义者反理性、反崇高的那里,人的理性和道德、社会的秩序和纪律等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张扬无度的个性自由,制造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后现代主义者这些心理状态无不与帝国主义军火制造商和战争贩子制造世界混乱的心理相合拍。 以上这些都被我国第三代诗人实行了,且看《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花》的扉页上总结性地标示的:?‘第三代诗歌’以新奇独特的反文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设计史论文 班级:艺设09-2 姓名:李风雨 学号:090544205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包含了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掀起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呢?这是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的。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50、60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国际性设计艺术思潮。这一时期,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设计个性,但整体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外观的“火柴盒”式造型。于是,宣扬走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打破和否定了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发达国家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出现。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场运动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的消费群的成长。二战后,许多殖民国家获得新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人权运动和自由主义更是推波助澜。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发展,再不像战前那样生活在保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但是也是在东西冷战的的岁月下成长的。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像父辈那样充满着理性和执着的思考,比如说面对越战和肯尼迪被刺,他们更显得彷徨和无助。新兴一代的思想观念经过了激烈的碰撞,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然而,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人性化,他们开始摒弃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对新事物的迫切渴望。同样,这也决定着单一垄断设计艺术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几年的重建和发展,它们也从战后的废墟中逐渐恢复元气,经济的好转促使了国家和民众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为新兴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欲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意味着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正处在一个分割和调整的过程中。

后现代主义批判

J O URNAL O F NANJ I NG UN I VERS I T Y (Phil o s ophy,Hu 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3,2008?高谈阔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系列讲座? 后现代主义批判 〔美〕艾 恺 (芝加哥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和文化系,Chicago,Illinois60637,U.S.A.) 主持人语:中国学界对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艾恺(Guy A litt o)教授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名 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中译本可谓脍炙人口。一个史学家,尤其是对东 亚历史有真知灼见的史学家,是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的呢?记得英国著名学者伊格尔顿说过,现 代性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的问题,而后现代则是一个短暂并缺乏历史感的现象。照此说法,从长 时段的历史角度来审视后现代问题,便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视角。艾恺教授不远万里来到南京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为南大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主义批判》的演讲。通过对后现代思想家 的犀利剖析,他饶有意趣地表达了一个史学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到历史反思。尤其值得称道的 是,艾恺教授用中文写作和演讲,其中文水准令人激赏。(周 宪) 过去20多年来,美国人文及社会科学界致力研究特定的哲学或思想信条,就是后现代主义(Post m odernis m)。我对后现代主义所做的一切说明和批评同样适用于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2 alis m)或解构主义(Deconstructi onis m)。有人或许会质疑它们是否完全一致,其实它们之间在定义上根本不值得费心区别。或许某些人会说后现代主义已经过了高潮,但它肯定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因为这2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情感和专业上对后现代主义深信不疑并努力耕耘的人士已位居学界要津,包括学院院长、系所主管及基金会董事会的成员;他们所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除了所谓“理论”以外所学有限(能教的也有限),这些学生辈也同他们的师长一样对后现代主义抱有深刻的认同。因此,在我看来,正是这一个既得利益结构保障未来后现代主义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欧洲(它的发源地)早已成为过去式,但它在北美仍然蓬勃发展;在东亚,如今它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方兴未艾,学术界正一窝蜂地追赶时髦,即认同并追求西方正流行的东西,因此,我也很想针对这个现象提出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学者的著作中所论述的基本立场以及假设是什么?有什么贯穿后现代主义的线索?第二部分:批判后现代主义。它有哪些正确的地方?哪些方面应该被批评?第三部分:对后现代主义之所以成功的解释。为什么这个运动能如此成功?是什么导致后现代主义受到欢迎?它兴起所依赖的特定历史条件是什么?它的思想谱系中的重要因素是什么?由于篇幅的限制,这篇文章当然无法对这个主题做出全面且系统化的处理,它将是部分的且带有选择性的。 一、何谓后现代主义? 那些在情感及专业上都深深投入其中的后现代学者恐怕不会接受别人对后现代主义所下的任何定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否认后现代是一个“运动”,甚至否认这个“主义”的存在。比如

爱默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 《美国人的历史》 1、第一个跟美国的主流气质完全合拍的美国知识分子和作家就是爱默生,在某些方面他可以说是典型的19世纪美国人,他开始有意识地地质文化自卑感,他写过“把欧洲的绦虫从美国的躯体中分离出去,用对美国的激情把对欧洲的激情驱逐出去。” 2、他推动了最早的美国本土哲学运动,被称为“超验主义”,他在《论自然》中概要地论述了这一学说。 3、从他开始美国开始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4、他是个反精英主义者。他认为美国文化必须是平等主义的、民主主义的。在文化领域,就像在所有领域一样,自励自助是至关重要的。 5、他认为知识(加上道德品格)往往会促进商业的成功。 6、爱默生是一名非凡的制造商,专门生产简短的格言和精辟的警句,其中有许多锦言佳句因为真实而深深打动了他的听众,比如“生活就是寻找力量”“固执己见是心胸狭小之辈的魔障”等等。 7、他作为国家的圣贤与先知的名声更多的是通过巡回演讲来赢得的。听爱默生的演讲是文化渴望和品位提升的一个可靠标志:对数百万美国人来说,爱默生成了“思想者”的化身。 《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 1、高瞻远瞩的理想主义与精打细算的实用主义独特结合的产物。 2、做牧师三年之久,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他理解到自己不再相信组织起来的宗教,甚至是上帝一位论这种自由的宗教形式他也不信。爱默生虽是教会的反叛者,但依然是虔诚的信徒。爱默生反对历史上的基督教,因为它以古代的奇迹为基础。他知道上帝是神,是有肉身的神,但是,任何一个人也是如此。爱默生的上帝不是一个人,而是神秘的统一体,是充溢于整个宇宙的“超灵”。 3、爱默生认为思想毫无价值,除非付诸实践。“好的想法”爱默生说,“并不比好梦强多少,除非加以贯彻执行。”知识应扎根于经验。“思想是先导,”他写道,“思想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度是行动,如我的生活所示,我之所知,仅此而已”爱默生的这种理论,孕育着后世美国哲学家所谓的实用主义的种子。 《美国文学周期》 1、最后把浪漫主义想象的抽象观念与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生活的现实统一起来的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以爱默生为中心的一些钱宁的热诚拥护者是他的学说世俗化,这些人被称为超验主义者。 2、爱默生年轻时的讲道反映出他竭力要比即便是最平和的唯一神论正统思想与自己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的强烈愿望糅合在一起。 3、爱默生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发展与阐述一下的信念:人通过直觉所体验到生活的内在、道德及神启示的法则都可在通过感觉观察到的自然界法则的多种形式的表现中一点一点地找到对应。 4、爱默生已经发表了能够接受科学的发现并运用它们为上帝服务的新观念,展示了发现上帝的方法而没有能明确地说明上帝的本质。这一品质是爱默生成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旧的教条在这时代正在消逝,新的法则正在形成。 CNKI《美国个人主义思想探源——爱默生个人主义之欧洲渊源及其对美国文化的贡献》刘宽红 作为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爱默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美国历史上,爱默生享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和美国精神的先知(林肯语)等美称,他的思想也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1、爱默生个人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超越欧洲个人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英国个人主义传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爱默生产生了影响: 首先,在对个人权利的宣扬上,爱默生吸收了洛克个人主义思想。其个人主义从一而终地贯彻着:人是社会和宇宙的主体,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国家为个人而存在。然而与洛克有所不同的是,爱默生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完满的规律,但只有通过其与人的关系,或者仅当它植根于人的心灵中时,才对我们有吸引力,因而人的生活不是与世界协调,而是与心中的观念相一致。人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人的灵魂与宇宙中的每件事物相符合,人应当发挥自己的才能,由此爱默生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