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考研政治总结与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总结与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总结与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总结与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总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857546.html, 2011年07月13日12:13 海天教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实践

1924年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1926年写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分析》,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内是最早注重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研究,也是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942年到1945年延安整风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党的七大召开在全党开展的是使全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945年党的七大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了科学的阐述。其核心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合乎中国革命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产物。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具有活力。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④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考验。

⑤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核心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①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①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定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1924年到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

②1927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③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④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到1956年所有制改造结束,这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科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1953年到—1956年所有制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956年到1966年)。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这次会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在致开幕词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论断。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邓小平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5、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的含义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4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第一,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完善自我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第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3)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 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协调身心关系的重要性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本质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 利益关系。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着 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 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 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2012考研政治真题及详解精致打印版

2012政治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从马哲角度上讲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反映,发挥主观能动性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解析】量变质变规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工资。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解析】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剥削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相对人口过剩。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解析】毛泽东同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下马看花体现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其本质和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级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一、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四、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对于考研的政治科目来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掌握程度决定考生考研的成败,但是很多考生并不明白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点。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在此根据教学大纲,为2012年的考研同学们归纳概括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哲学部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2012年的考生需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按照哲学的逻辑体系,可以细化成四个部分为大家进行详细整理。 一、唯物论部分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止;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1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6、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立统一规律;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3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三、认识论部分 3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四、唯物史观部分 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

某某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某某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滞后,甚至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石油价格高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等,中国与世界遇到共同挑战。 三、和谐世界理念的重大意义 (1)丰富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主张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3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的。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 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012考研政治之陈先奎对于大题的吐血整理(狂背版)

2012考研政治之陈先奎对于大题的吐血整理(狂背版)

2012考研政治之陈先奎对于大题的吐血整理(狂背版) 一、又好又快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彻底转变相关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又好又快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彻底转变?(5 分)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创造了条件。 (2)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4)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 (5)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低,以数量取胜,只有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怎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5大措施)(5分) (1)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3)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4)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又好又快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怎样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5分) (1)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好”就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协调,更加环保。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结构相协调,走出一条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怎样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一个长期的根本的战略方针。 (2)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协调拉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法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三、解决贫富过分扩大问题,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经济的相关问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个原因)(1)按劳分配本身就产生收入差距。 (2)又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3)改革不彻底,政策不完善,税收调节不到位,是产生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4)权钱交易,贪污腐败,非法收入,是贫富差距中的焦点问题。2.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扩大的措施有哪些?(怎么做) (1)一方面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2)着力提高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使劳动报酬的提高与劳动效率的提高同步 3.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都需要正确处理哪些关系?(3个关系) (1)正确认识“共富”和“先富”的关系。“共富”是目的,“先富”是手段。“先富”为共同富裕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正确认识分配和再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3)既要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又要反对平均主义思想,防止走老路。4.怎样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改革开放以后,首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拉大了差距。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a)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b)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2019考研政治 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背诵版)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绪论 (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配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坚定理想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2)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分为低层次的信念和高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最高层次的信念(即信仰)具有最大统摄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考研政治考点总结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丛刊》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四、《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月 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六、《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 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 活动。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 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来实现)。 (2)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完整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几个“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毛泽东重要著作: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8.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9.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