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发表时间:2012-03-14T15:41:20.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王金剑[导读] 治疗经期乳房胀痛、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均获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检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

王金剑(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中蒙医院 025250)【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436-01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余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95例,男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者60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4.1年。女性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月经前乳房胀疼,肿块明显增大并伴心烦、易怒善叹气、口苦、睡眠欠佳,扪之有包块。彩超检查:符合双侧乳腺增生诊断。

2 治疗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两型进行治疗。

(1)肝郁疾热型:共95型,症见月经来两侧乳房胀痛不适伴包块扣之痛甚。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疼痛加重,经后数天至月经期易发脾气,心烦睡眠欠佳。查双乳扪之有块可推移触痛明显。苔薄黄,脉弦滑,治以疏肝解郁散结,健脾化痰。

内服自拟乳癖汤方:柴胡10g 当归15g 郁金15g 青皮12g 牡蛎25g 木香20g 白术15g 茯苓15g 法夏10g加减变化:如痛甚于胀加玄胡、王不留行;胀甚于痛,加佛手、路路通;痰湿重者:加苍术、白芥子;挟痰热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蒲公英、去法夏;肿块坚硬者:加甲珠;脾虚者:加党参、黄芪;肾虚寒凝者:加鹿角霜、肉桂;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熟地;痛连协肋加丹参、川楝子;月经前加益母草。

(2)肝郁气滞型:共105型,症见:经期乳胀、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查病人双侧乳房有肿块,触痛明显,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散结。内服自拟疏肝消癖饮;柴胡15g 白芍15g 香附15g 昆布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甲珠10g 赤芍15g 木香10g 加减变化:乳房灼热胀痛加丹皮15g 蒲公英15g 双花15g痛甚加元胡15g口苦加龙胆草15g 栀子15g。

以上两方服法:1.方剂:于每月月经来潮前服中药汤剂5-6剂,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服4-5剂,连服3个月为1疗程。2方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3疗程,月经期每2剂服3天,每日2次。以上两方每半月或1月记录一次病程变化。疗程结束后定期做彩超检查,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本组200余例经辨证两方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月经前乳房胀痛、心烦、包块完全恢复,评为显效者113例(56.5%),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主要症状显著减轻经期乳房无胀痛感基本消失,评为好转者80例(40.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评为无效者7例(3.5%)。总有效率96.5%,两方疗效基本一致。疗效后全部病例做彩超复查,治疗后乳腺轮廓清晰,腺体回声均匀,或无明显病理特征共192例,治疗后乳腺彩超复查,乳腺轮廓欠清晰,体征无明显减少供8例。

典型病例:李××,女,45岁,工人,1999年10月5日就诊,双侧乳房胀痛不适半年,多在月经来潮前为甚,同时触之有结节,曾在某医院服药后症状未能缓解。检查:双乳可触及形状不等的增生结节多个,其边界不清,中等硬度,可推动,有明显的触痛感。彩超提示:双乳腺体层内回声不均,可见回声减弱区,左乳腺外上象腺较大者1.6×0.8cm,右乳腺外上象腺较大者1.5×1.0cm。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结节,服中药二方剂治疗2个疗程,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消失,彩超检查提示:乳腺增生结节消失。

4 体会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我们按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两型:肝郁疾热型和肝郁气滞血瘀型,分别给予自拟乳癖汤和自拟疏肝消癖饮两方治疗,疗效较好。治疗经期乳房胀痛、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均获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检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表明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效果。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2009-9-1715:19:56491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 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 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 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精)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方法将186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给予纯中药治疗。结果186例患者中,122例治愈,56例显效,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纯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有效率高,无副作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治疗 乳腺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久治难愈,发病率高达80%,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达育龄妇女的60%以上。近几年,乳腺病正处于高峰期,而且癌变率很高,据中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增加了39%,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的排行榜上由前几年的第五位跃居首位,成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临床中经常碰到许多乳腺增生的患者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得了乳腺增生也是不治之症,治不好,除不了根,乳腺增生的确是一个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疾病。据了解,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动手术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笔者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186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运用纯中药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186例患者,全部是女性,年龄19~51岁;病程2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淡,脉细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莪术、郁金、桃仁、红花、橘叶。 1.2.2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发表时间:2012-03-14T15:41:20.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王金剑[导读] 治疗经期乳房胀痛、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均获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检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 王金剑(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中蒙医院 025250)【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436-01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余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95例,男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者60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4.1年。女性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月经前乳房胀疼,肿块明显增大并伴心烦、易怒善叹气、口苦、睡眠欠佳,扪之有包块。彩超检查:符合双侧乳腺增生诊断。 2 治疗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两型进行治疗。 (1)肝郁疾热型:共95型,症见月经来两侧乳房胀痛不适伴包块扣之痛甚。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疼痛加重,经后数天至月经期易发脾气,心烦睡眠欠佳。查双乳扪之有块可推移触痛明显。苔薄黄,脉弦滑,治以疏肝解郁散结,健脾化痰。 内服自拟乳癖汤方:柴胡10g 当归15g 郁金15g 青皮12g 牡蛎25g 木香20g 白术15g 茯苓15g 法夏10g加减变化:如痛甚于胀加玄胡、王不留行;胀甚于痛,加佛手、路路通;痰湿重者:加苍术、白芥子;挟痰热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蒲公英、去法夏;肿块坚硬者:加甲珠;脾虚者:加党参、黄芪;肾虚寒凝者:加鹿角霜、肉桂;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熟地;痛连协肋加丹参、川楝子;月经前加益母草。 (2)肝郁气滞型:共105型,症见:经期乳胀、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查病人双侧乳房有肿块,触痛明显,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散结。内服自拟疏肝消癖饮;柴胡15g 白芍15g 香附15g 昆布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甲珠10g 赤芍15g 木香10g 加减变化:乳房灼热胀痛加丹皮15g 蒲公英15g 双花15g痛甚加元胡15g口苦加龙胆草15g 栀子15g。 以上两方服法:1.方剂:于每月月经来潮前服中药汤剂5-6剂,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服4-5剂,连服3个月为1疗程。2方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3疗程,月经期每2剂服3天,每日2次。以上两方每半月或1月记录一次病程变化。疗程结束后定期做彩超检查,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本组200余例经辨证两方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月经前乳房胀痛、心烦、包块完全恢复,评为显效者113例(56.5%),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主要症状显著减轻经期乳房无胀痛感基本消失,评为好转者80例(40.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评为无效者7例(3.5%)。总有效率96.5%,两方疗效基本一致。疗效后全部病例做彩超复查,治疗后乳腺轮廓清晰,腺体回声均匀,或无明显病理特征共192例,治疗后乳腺彩超复查,乳腺轮廓欠清晰,体征无明显减少供8例。 典型病例:李××,女,45岁,工人,1999年10月5日就诊,双侧乳房胀痛不适半年,多在月经来潮前为甚,同时触之有结节,曾在某医院服药后症状未能缓解。检查:双乳可触及形状不等的增生结节多个,其边界不清,中等硬度,可推动,有明显的触痛感。彩超提示:双乳腺体层内回声不均,可见回声减弱区,左乳腺外上象腺较大者1.6×0.8cm,右乳腺外上象腺较大者1.5×1.0cm。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结节,服中药二方剂治疗2个疗程,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消失,彩超检查提示:乳腺增生结节消失。 4 体会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我们按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两型:肝郁疾热型和肝郁气滞血瘀型,分别给予自拟乳癖汤和自拟疏肝消癖饮两方治疗,疗效较好。治疗经期乳房胀痛、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均获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检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表明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效果。

中草药外敷乳腺增生偏方

中草药外敷乳腺增生偏方 文章目录*一、中草药外敷乳腺增生偏方*二、如何预防乳腺增生*三、乳腺增生怎么护理 中草药外敷乳腺增生偏方1、中草药外敷乳腺增生偏方中成药外治法 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敷药疗法 取芒硝60克,生南星、蜂房各2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药醋疗法 取补固脂150克,蜈蚣10条,食醋1000毫升,密封浸泡半月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取补固脂适量,文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1月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可通络散结。 2、乳腺增生病因 乳腺在内分泌激素,特别是雌/孕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会有增生和复旧的改变。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可以出现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

不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增生的乳腺组织不能完全消退,就形成乳腺增生症。 3、乳腺增生临床表现 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特点,未婚女性、已婚未育、尚未哺乳的妇女,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35岁以后妇女主要症状是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避免激素类食品、药物和美容产品的使用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会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导致女性乳腺增生,因此禁止滥用避孕药、以及含有雌激素的美容产品或食品。 保持良好的心态 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因此,女性朋友们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预防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 构建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脂肪摄入过多,可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强化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3.乳癖内消丸

【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 24克。 【功效】疏肝散结。 【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对付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2020-05-02 仁者医心... 转自一元堂中医张私有 修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经一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29%。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良好。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敷、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病,有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特点。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且部分乳腺增生病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有4%可发生癌变。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是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以肿块、疼痛、经前加重为主要特征。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7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以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9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一侧乳房患病25例,双侧乳房患病45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1.2治疗方法 (1)外敷中药方组成;生大黄10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黄柏80克,香附50克,风化芒硝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

元胡30克,冰片40克。 (2)治疗方法;将以上中药经提取、浓缩加工为药膏,使用时直接敷于乳房皮肤上,每贴用8个小时,每盒4贴,4盒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2)显效:乳痛消失,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4)无效:乳痛未减轻或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2.2治疗结果 治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 3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学名称,中医称此病为“乳癖”。女子以肝为天,每多有性情抑郁、多虑或心情烦躁、胸闷暖气、七情不畅则失条达,肝郁气滞则疼痛结块,本贴在治疗上配置香附、柴胡等舒气药材,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主要原则,可从根源上消除乳房病原。同时贝甲乳腺贴是纯中药萃取,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 治疗选用大黄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和血理气;元胡止痛;风化芒硝软坚散结;黄柏燥湿。制备成外用药贴发挥了中药外治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doc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由于过度郁闷郁怒、忧思而致气血痰湿郁乳络结聚成,那么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治疗乳腺增生的方剂 方剂一:消癖汤 柴胡15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全瓜蒌20克,川贝母10克,茯苓20克,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穿山甲10克,丝瓜络30克。水煎两遍调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去掉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消癖汤中,柴胡、青皮、香附可舒肝解郁;当归、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半夏、瓜蒌、贝母、茯苓、荔枝核、橘核消痰散结;穿山甲、丝瓜络软坚通络。诸药合之,使壅者通,郁者达,结者散,坚者软。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方剂二:乳核饮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三:乳块消汤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四:加味瓜蒌汤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乳腺增生的主要症状 1、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 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

乳腺增生偏方秘方集锦:蒲公英外敷方等

乳腺增生偏方秘方集锦:蒲公英外敷方等 1、蒲公英外敷方治好了我的乳腺增生 我今年32岁,患乳腺增生已经两年了。在月经来潮前数天或情绪波动较大时,我就会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有个朋友告诉我,将蒲公英捣碎敷在患处可以治愈乳腺增生。我试着使用此法治疗了半个月,乳房内的肿块就明显地变小了,乳房疼痛的症状也消失了。蒲公英外敷方的制用法是:取蒲公英5~10克,将其捣烂,用适量的凉开水或50%的酒精调成糊状,直接敷于患处(厚约0.5~1厘米),用塑料薄膜覆盖,用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专家点评: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诱发的。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止痛的功效,在治疗硬结性病变方面疗效确切。因此,传统中医常用蒲公英治疗乳腺增生。一般来说,在初春季节采集新鲜的蒲公英治疗此病可取得最好的疗效。蒲公英外敷方治好了我的乳腺增生!江苏@王琦<正>我今年32岁,患乳腺增生已经两年了。在月经来潮前数天或情绪波动较大时,我就会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有个朋友告诉我,将蒲公英捣碎敷在患处可以治愈乳腺增生。我试着使用此法治疗了半个月,乳房内的肿块就明显地变小了,乳房疼痛的症状也消失了2、乳腺增生民间小绝招

哈哈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我的治疗乳腺增生很简单。 就是在少泽穴放血几滴,然后在脚的第四趾的脚趾头同少泽穴的地方放血几滴。然后再乳房同胳膊平行的地方,根据上臂内外上下同乳房的位置找出其筋节扎开,然后再大腿同上臂的地方扎开筋节就可以了。 我治疗的几例乳腺增生十分满意,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3、锯齿草治乳腺增生 十多年前一位五十多岁的吴姓妇女跑到我家向我打躬 作揖后说,她是来感谢我的,感谢我为她在三十多岁时我用锯齿草治好她的乳腺肿胀疼痛的病。确实的,这位妇女三十多岁那年患两乳肿胀、右乳硬肿疼痛尤甚。患者当时求治于我,我开始为其处以软坚化结解毒消炎之剂:如三棱、莪术、蒲公英、金银花之类。当时正值清明,锯齿草正是生长茂盛时期,我嘱其每日服用鲜锯齿草二两或干品半两,水煎服。按此法患者服用了一个多月,其乳腺硬肿就逐渐消失。去年在我的家乡蒋某之妻郑姓妇女,这妇女已满四十,已步入更年期,她除患更年期综合症而外,两乳亦肿胀疼痛,患者怕是乳癌、因此焦虑万分,四处求医未果。后求治于我,我嘱其服用锯齿草一月余,其疾霍然而愈。锯齿草又名猪殃殃。有些妇女、尤其是接近于更年期妇女在月经期或平时常一侧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乳腺增生中医秘方

乳腺增生中医秘方 乳腺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民间治疗本病的绝招妙方有很多。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 (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乳腺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民间治疗本病的绝招妙方有: 1、敷脐疗法 处方: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药研细末,用酒精清洗肚脐部后擦干,填塞药粉0。5克,用棉花轻柔按压,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8次为1疗程。 禁忌: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出血者忌用。 疗效:敷脐3个疗程,有效率达99。3% 2、内外兼治法 内服药方:中成药逍遥丸服法:每服6克,日3次,温开水下外敷处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 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1剂药用10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内外用药1-2疗程,治愈率达95。6%注意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慢会好的。 最后祝你早日康复! 神奇的姜我家秘方之二治疗乳腺增生 2010-06-01 20:06 得了乳腺增生,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治疗的过程比较漫长。有的医生告诉你必须手术,身体还要承受着痛苦。很多妇女为此疾病苦恼。我有一方,献给大家,也许对你有帮助。 吃姜可以防病治病,不吃姜也可以活血化瘀。为什么?把姜敷在有病的部位它就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摘要】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调理冲任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每随喜怒而消长,或于经期前增大,经期后缩小,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尤以经前胀痛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其病理上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1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云:“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又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从而说明,乳房疾病与肝脾二脏关系较大,此外与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也十分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肝郁气滞,气滞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结聚成块而形成乳核;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纳失职,生湿生痰,痰郁互结,阻于乳络,亦可形成癖核。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冲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冲为血海,隶属肝肾,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积于乳房,结聚成核。经前期由于血海积满,冲脉气壅,滞涩不通使乳房胀痛加重;经行期冲脉随血下而气泄,故而经后痛减。乳核之体积亦常于经前期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缩小,乳腺胀痛随之减轻。因肝肾同源,精血互滋,故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能调达而致肝郁。肾阳不足,肝阳不能疏发也可引起肝郁。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迟滞,痰浊内生,气滞痰凝,乳核遂生。总之,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所以乳腺增生症是虚实错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疾病。 2治疗原则 标本兼顾,虚实并调,辨证施治。治标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通络;治本宜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在月经之前以治肝为主,在月经之后以补肾为要;经前宜泻,重在理气活血;经后宜补,重在补肾健脾。其中补肾调冲任尤为本病治本之要,所以补肾调冲任之法应贯穿于乳腺增生症的各型治疗之中。 3分型治疗

乳腺小叶增生的中医治疗

乳腺小叶增生的中医治疗 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为柴胡12 g,白芍15 g,枳壳10 g,陈皮15 g,香附10 g,川芎10 g,夏枯草30 g,路路通30 g,橘核30 g,荔枝核30 g,炮山甲20 g,郁金10 g,大贝10 g,炙甘草10 g。 痛剧者加元胡索10 g;明显肿块者加三棱10 g,莪术10 g;气郁化火者加黄连、栀子各10 g;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30 g,夜交藤30 g;手足不温者加炮姜10 g,肉桂3 g。上方水煎服,每次服100 ml,3次/天; 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等范畴。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块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20~40岁的妇女,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 乳腺小叶增生症可能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的上皮增生与脱落,导致乳腺导管的轻度扩张。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是长期雌激素刺激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张致导管囊性变。 柴胡疏肝散是《景岳全书》中的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川芎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大贝化痰软坚散结,夏枯草《滇南本草》记载:“祛肝风,行经络……行肝气,开肝郁”,清肝火开郁结,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本草备要》:“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性味甘涩温归肝肾经,橘核性味苦、平,归肝经,行气散结止痛。上三味合柴胡、香附、郁金、大贝可加强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功。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排脓,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本草从新》:“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上二味与白芍、川芎养血活血,通络散瘀,引药归经,药达病所,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整体疗法治愈: ①精神疗法: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喜则气馁,怒则气上,喜怒不时,邪气胜之,凝聚成疾。乳腺小叶增生症虽发生于乳房局部,实际还是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既考虑局部治疗又采取扶正固本的方法。精神愉快,内环境稳定,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即所谓“情志和,百病不生”。内固七情(喜、怒、哀、思、悲、恐、惊)失常,即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则病乃生。树立乐观主义精神,消除各种杂念,引想入静,意守丹田,大脑皮层即趋于保护性抑制,从而调整紊乱的机体内环境获得重新平衡,增强对外环境的适应性,消除或预防疾病。②药用:柴胡、当归、白芍、茜草、荔枝核、丹参、玄胡、鹿角霜、蒲公英、鸡血藤、三七等11味中药,服用3个月,达到治愈。 根据各型的症状特征“对号入座”,选方治疗,以获良效! 痰湿型 形体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肤油垢较多,体味明显,或白带多且略偏黄,大便粘稠而不畅顺,或常咯痰,舌质红,舌苔略黄厚,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 治疗当以化痰湿、散乳结为主。 方药: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陈皮12克,浙贝母15克,橘核30克(也可用等量黄皮果核、柚子核等代替),鹿角霜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藻18克,蜜枣5枚,郁金15克。 上药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肝郁型

治乳腺增生病秘方

治乳腺增生病秘方(方6首) 关键词:授权模式:无限制阅读次数:240 上一篇治乳腺炎秘方(方5首) 下一篇治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方3首) 治乳腺增生病秘方 5.1乳腺消瘤汤 【来源】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组成】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橘叶、橘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且穿山甲合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具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之功。诸药配伍,力专功宏。其效非凡。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疗效】治疗32例,结果痊愈25例(占78.1%),好转5例(占15.6%),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5.2消瘀散结汤 【来源】陈景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鹿角片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乳香,没药,香橼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1小时后,至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得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功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治乳腺增生病秘方首

治乳腺增生病秘方首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5.1乳腺消瘤汤 【来源】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组成】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橘叶、橘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且穿山甲合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具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之功。诸药配伍,力专功宏。其效非凡。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疗效】治疗32例,结果痊愈25例(占78.1%),好转5例(占15.6%),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5.2消瘀散结汤 【来源】陈景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鹿角片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乳香,没药,香橼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1小时后,至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得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功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方中鹿角味咸入血软坚,性温通络,能消肿止痛,又善治寒疮;香橼、白芍味酸同气相求,入肝平气,入脾通壅,能解木土之郁,但是香橼辛散之力有余,酸敛不足,故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肝体而平肝气;辅以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效;并固精气;浙贝清热疗恶疮瘀毒,取寒温互用,药性和平,并助以乳香通经宣络以理气;没药化瘀以理血。诸药合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其功可舒肝脾气结,活血化瘀,促进气散血行,乳核脉络畅通,俾气散则无痛胀,血行则不成疮,其病自愈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可用于乳腺增生。 【加减】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蒌至50克;甘凉润燥,清热而祛满;加青果5克,平肝开胃而化瘀;乳腺胀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5.1乳腺消瘤汤 【来源】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组成】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橘叶、橘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且穿山甲合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具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之功。诸药配伍,力专功宏。其效非凡。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疗效】治疗32例,结果痊愈25例(占78.1%),好转5例(占15.6%),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5.2消瘀散结汤 【来源】陈景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鹿角片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乳香,没药,香橼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1小时后,至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得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功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方中鹿角味咸入血软坚,性温通络,能消肿止痛,又善治寒疮;香橼、白芍味酸同气相求,入肝平气,入脾通壅,能解木土之郁,但是香橼辛散之力有余,酸敛不足,故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肝体而平肝气;辅以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效;并固精气;浙贝清热疗恶疮瘀毒,取寒温互用,药性和平,并助以乳香通经宣络以理气;没药化瘀以理血。诸药合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其功可舒肝脾气结,活血化瘀,促进气散血行,乳核脉络畅通,俾气散则无痛胀,血行则不成疮,其病自愈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可用于乳腺

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置顶中医书友会,可点击上方蓝字。 中医书友会第1555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朱良春、杜怀堂、张赞臣、夏少农、赵尚华、张梦侬、赵炳南……(编辑/王超)乳癖 作者/朱良春、杜怀堂、张赞臣等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 等病。一、消核汤【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来源】名老中医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第1版.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二、乳块消【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乳腺增生病。【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

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杜怀堂副主任医师(东直门医院编.学术论文汇编第一集.1983)。三、乳癖内消丸【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24克。【功效】疏肝散结。【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2次,每次3~5克,陈酒送服。【注意】孕妇忌服,本品宜长期服用。【来源】上海中医学院张赞臣教授(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四、乳癖汤【组成】淫羊藿9克,甜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功效】疏肝和营,壮阳软坚。【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夏少农.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五、逍遥蒌贝散【组成】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瓜蒌15克,贝母10克,半夏9克,南星9克,生牡蛎15克,山慈菇12克。【功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主治】乳癖、乳岩初期、瘰疬等。【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来源】山西名中医赵尚华副主任医师(赵尚华.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六、乳核消【组成】旋覆花(布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 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 (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