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范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

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

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

负:不负(辜负)众望

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假:久假(借用)不归

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

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

即:不即(接近)不离

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

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

速:不速(邀请)之客

谢:敬谢(推辞)不敏

易:不易(更改)之论

行:各行(执行)其是

致:格物致(得到)知

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

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

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

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

若:洞若观火(动词,像)

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

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

是)为虎作伥(介词,替)

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

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

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

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

趋之若鹜(代词,它)

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名词用作动词

不胫而走(长小腿)不翼而飞(长翅膀)晨钟暮鼓(敲钟)(击鼓)耳提面命(当面)江河日下(向下流)密云不雨(下雨)衣锦还乡(穿)莫名其妙(说出)沐猴而冠(戴帽)

2.名词用作状语

白驹过隙(像白驹)蚕(像蚕)食鲸(像鲸)吞车载斗量(用车)(用斗)

虎踞龙盘(像老虎)(向长龙)江河日下(一天天)

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龙飞凤舞(像龙)(像凤)

犬牙交错(像犬牙)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

3.动词用作名词

骇人听闻(消息或事件)继往开来(过去的事业)(将来的事业)拾遗补阙(丢失或漏掉的东西)

4.形容词用作名词

摧枯拉朽(枯草)(烂了的木头)党同伐异(意见相同的人)(意见不同的人)防微杜渐(事物的苗头)(事物的开端)革故鼎新(旧的事物)(新的事物)5.形容词用作动词

江郎才尽(枯竭)人莫予毒(伤害)

6.使动用法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使……流汗)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孚众望(使……信服)穿云裂石(使……震裂)投鞭断流(使截断)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大快人心(使……欢快)独善其身(使……善)骇人听闻(使……惊吓)

正本清源(使……正)(使……清)殚精竭虑(使……尽)

7.意动用法

①名词意动用法

师心自用(以……为榜样)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以……为耻辱)是古非今(以……正确)(以……错误)

四、成语中的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同样在成语中大有其例。

1.判断句

舌者兵也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浮生若梦

2.被动句

为人所制受制于人

3.疑问句

不亦乐乎

4.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

②省略谓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

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菅,野草

春蚓秋蛇——应为“春(如)蚓秋(如)蛇”

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

凤毛麟角——应为“(如)凤毛(如)麟角”

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

③省略宾语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省略介词宾语

④省略介词

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

悲天悯人——应为“悲(于)天悯(于)人”

草菅人命——应为“(视如)草菅(以)人命”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厝(cuò)火积薪——应为“厝(cuò)火(于)积薪(下)”。厝(cuò),放置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

高屋建瓴(líng)——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解民倒悬——应为“解民(于)倒悬”

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

5.倒装句式

①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耳提面命——应为“提耳面命”

马首是瞻——应为“瞻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唯利是图——应为“图利”(“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情不自禁——应为“情不禁自”

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介词宾语前置)

夜以继日——应为“以夜继日”

②介词结构后置

草菅人命——应为“(以)人命(视如)草菅”。菅,野草

厝(cuò)火积薪——应为“(于)积薪(下)厝(cuò)火”。厝(cuò),放置祸起萧墙——应为“(于)萧墙祸起”。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解民(于)倒悬——应为“(于)倒悬解民”

老于世故——应为“于世故老”

除了上面讲到的知识之外,像一些特殊虚词(兼词),通假字等,也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如公诸同好(之于),心不在焉(于此),居心叵测(不可),大放厥(代词,其,他的)词,瑕瑜互见(现),再接再厉(砺),一暴(曝)十寒,厉(砺)兵秣马,流言蜚(飞)语,好高务(骛)远。

总之,只要同学们在成语学习和文言文学中多一些勾连意识,就一定能化这两个难点为易点,在轻松愉快中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总体水平的最终目的。

成语中的文言文字词

一、古今异义。如:

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汤一一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身体一一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搞:形容——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大家——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

8.阡陌交通:交通一一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二、通假字。如:

1.被发文身被通披

2.厉兵袜马厉通砺

3.一暴十寒暴通曝

4.拨乱反正反通返

5.厝火积薪厝通措

6.一唱百和唱通倡

三、虚词用法。如:

1. “之”的用法。(1)无稽之谈:助词,的。(2)等闲视之:代词,它。(3)之死靡它:动词,到。(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 “以”的用法。(1)以貌取人:介词,凭。(2)拭目以待:连词,而。(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5)以理服人:介词,用。(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3. “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2)侃侃而谈:助词,地。(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5)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四、文言固定结构。如:

1为我所用:为……所,表被动。

2.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

3.不知所措:处置的办法。

4.所向披靡:(力量)达到的地方。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

摘要: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文言文中联系成语教学的方法有:结合成语释义、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句法等。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学习;一举两得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脱胎于古代汉语。它深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

教学十余年来,越来越体悟到成语还有一种不大为人注意的妙用:大凡古汉语中不易为同学理解的语言现象,字词也好,语音也好,语法也罢,与其声嘶力竭地正面解释,不如拈来一条含有类似语言现象的成语,稍加说解点拨,同学每每茅塞顿开。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结合成语释义

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所以结合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同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的“走”与成语“走马观花”、“ 奔走相告”的“走”意义相同,是“跑”的意思。有时一篇文章中就牵涉到好几个成语,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就有这几个例子:

“期日中”——不期而遇(约定)(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太丘径去”——去危就安(离开)(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舍去”——舍己为人、舍近求远、锲而不舍(舍弃)

“与朋友交不信”——言而有信(信用)

“入门不顾”——王顾左右而言他、瞻前顾后(回头看)

二、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现象

⑴一词多义:

如:道:道不拾遗(道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以其人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说长道短(说)

又如:兵:短兵相接(兵器)斩木为兵(兵器)

兵强马壮(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损兵折将(士兵)

纸上谈兵(兵法)

如:亡亡命之徒(逃亡)亡羊补牢(丢失)

亡国之音(灭亡)家破人亡(死亡)

唇亡齿寒(掉落、失去)

借助成语语境,学生更容易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

⑵通假

成语中也有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

拨乱反正(返)图穷匕见(现)一暴十寒(曝)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景从云集(影)流言蜚语(飞)被发文身(披)

博闻强识(志)疾恶如仇(嫉)无动于中(衷)胆战心惊(颤)

⑶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成语词意义

赴汤蹈火汤热水、开水

运斤成风斤斧头

破涕为笑涕眼泪

乳臭未干臭气味

屡试不爽爽差错

抱恨终天恨遗憾

不名一钱名占有

⑷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汉语的这种独特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表现如下:

①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常有使动用法,如:“无丝竹之乱耳”中“乱”意为“使——乱”,成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时可用来互相印证。

例: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

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成语中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结合常见的成语,这种语言现象就容易接受了。

例:“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

“梅妻鹤子”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不远千里”就是不以千里为远。

“ 是古非今”就是认为古代是对的,认为现代是不对的。

③成语中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现象

百废俱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情。例“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善如流——善: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危: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

披坚执锐——坚:形容词,坚硬、坚利,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锐利、锋利,作名词,锐利的武器。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取长补短——长、短:形容词作名词,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见如故——故: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

择善而从——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榜样。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④成语中名词作状语现象

斗折蛇行——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分别作“折”“行”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耳闻目睹——耳、目:用耳朵、用眼睛,分别作“闻”“睹”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凭借方式。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里,在露天下,分别作“餐”“露”的状语,表环境处所。日积月累——日、月: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分别作“积”“累”的状语,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土崩瓦解——土、瓦:象土块、象瓦片,分别作“崩”“解”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星罗棋布——星、棋:象星星一样、象棋子一样,分别作“罗”“布”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席卷天下——席:象卷席子一样,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对于枯燥的文言句法,很多同学因找不到学习的技巧而苦恼,那么我们不妨通过成语来学习。

1、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学习“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岁不我与、时不我待”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第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学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何患无辞、何罪之有、何去何从”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第三,“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在学习“无乃尔是过与”、“宋何罪之有”、“何厌之有”这样的句式时,我们不妨通过“不此之图、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马首是瞻”等成语来理解,从而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而从古代汉语脱胎而来的成语中也常有这种用法。

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于”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是由介词“于”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无济于事”中“于事”是状语,放在了谓语“无济”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于事无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于忧患生,于安乐死”;其他类似的还有“重于泰山、死于非命、无动于衷,喜形于色、毕其功于一役、拒人于千里之外、防患于未然”等。在文言文中,这类现象和用法比比皆是。

第二,“以”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由介词“以”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动之以情”中“以情”是状语部分,放在了谓语“动”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以情动之”。其他类似的还有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等。文言句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法,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句中的“以”解释为“把”,“以好乐”解释为“把喜欢音乐这件事”。

3、特殊句式

㈠判断句

“……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 皆”“非”等虚词来表判断。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草木皆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知之为知之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㈡被动句

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为”等等。成语有“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为今用”等;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的,如“蔓草难除”等。

㈢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如:

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欲速(则)不达,狗尾续(于)貂,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欲速(则)不达,亲(者)痛仇(者)快,束之(于)高阁,,流芳(于)百世。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大都不乏成语用例。成语具有简洁精辟、信息量大、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等特点,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成语与中学语文教育》葛秀娟《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8 月

2、《成语与中学古文教学》360教育网

巧用成语教学高中文言文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大多来自于古代文献,是古典文献中的精华部分,不仅浓缩了其

中的文化信息,保留了文献原有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而且在现在汉语中还被广泛地运用,是沟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桥梁,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汉语知识的一个窗口,所以有人说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依据这块“化石”,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还可以利用它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

成语具有简洁精辟、信息量大、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等特点,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

成语保存了大量的鲜活的古汉语实词,是学生记忆和推求文言词语意义的最好的载体。对那些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如果能较好地利用成语去记忆或推求其词义,那么许多难懂的文言语句就会迎刃而解。

如:1、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2、动辄见尤,欲益反损。3、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三个句子中,“尤”是理解句意的难点,且古今意义差异较大。前两句,可以依据成语“怨天尤人”推求出“尤”的意义是“责怪、归罪”;第三句,从“以儆效尤”(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中也可以推求其意义是“过失,过错”。

再如:1.人亦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四例中,前两句“堪”都是“经得住,能承受”的意思,今天也不常用,可联系成语“疲惫不堪”、“狼狈不堪”来推求其意义;后两句“堪”都是“能够”的意思,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

当然,许多古今意义差异较大文言实词或虚语还很多,大多都可借助成语记住其含义。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哪里)、巧言令色(令:好,讨好)、毫厘不爽(差错)、如期而至(期:约定)、乳臭未干(臭:气味)、举国同庆(举:全)、欲盖弥彰(彰:清楚、明白)、追亡逐北(逃亡的人)、不刊之论(刊:削除、更改刻错的字)、防患未然(然:这样)、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假借)、缘木求鱼(缘:沿着、顺着)、亡羊补牢(亡:丢失)等等。

二、利用成语来掌握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如“穷”、和“因”在古汉语意义非常丰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意义,并借以记忆。

穷:穷形尽相(尽致) 穷兵黩武(用尽)

穷凶极恶(极端) 日暮途穷(尽了)

穷乡僻壤(贫穷)穷奢极欲(极为)

穷追猛打(彻底)穷当益坚(困窘)

穷山恶水(自然条件恶劣)

因:因噎废食(因为)因地制宜(凭借、依据)

因循守旧(沿袭)前因后果(原因)

三、成语中含有大量的通假字,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古汉语中的通假字

如:水清石见(见同现),受益匪浅、匪夷所思(匪通非),拨乱反正(反同返),再接再厉(厉同砺),博闻强识(识通志,意思是记),待贾而沽(贾通价),一暴十寒(暴同曝),秀外惠中(惠同慧),短发文身(文同纹),华而不实(华同

花),不亦说乎(说通悦),被发左衽(被通披),不敢旁骛(骛同务),将取固予(固同姑)等等。

四、成语中包含了凡乎所有的古汉语词语法现象,是理解或掌握古汉语语法规则的最捷便的途径

(一)成语中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和掌握这个古汉语难点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1、名词作状语。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句中“狼”是古汉语的名词作状语,当理解为“象狼一样”。这与成语“豕突狼奔”中“豕”和“狼”的用法完全一致,都是用在动词前面,且不做主语。具有相同用法的成语还有:瓦釜雷鸣、川流不息、风餐露宿、狼吞虎咽、车载斗量、蝇营狗苟、乌合之众、星罗棋布等。

2、意动用法。如: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句中的“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以理解为“把……当作睡席,这与成语“幕天席地”中的“幕”与“席”用法完全一样,可以依据“幕天席地”来掌握和记忆。类似的成语还有:不耻下问(把……当作羞耻的事)、幸灾乐祸(把……当作幸福、快乐的事)、草菅人命(把人命当作草菅)等。

3、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如(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句(1)其中的“事”,是名词用如动词,可解释为“做事、做”与成语“无所事事”中的第一个“事”用法相同;句(2)中的“轻”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与成语“轻身重义”里“轻”与“重”的用法又完全一致。具有这种用法的成语还有:春华秋实、不毛之地、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一鼓作气、衣锦还乡、厚古薄今、先礼后兵等。

4、使动用法。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句中的“辱”是典型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受辱”,可以用成语“丧权辱国”相印证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同样,含有类似用法的成语还有:完璧归赵、劳民伤财、惊天动地、祸国殃民、飞砂走石等等。

5、形容词用如名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较常见,在成语当中也非常普遍。如:成述其异,宰不信。句中的“异”解释为“特殊的本领”,是把形容词用如名词;成语“见异思迁”的“异”理解为“不同的事情”,同样也是用如名词。形容词用如名词的例子在成语中还有很多,如:驾轻就熟(轻巧的车;熟悉的路)、吐故纳新(旧的、不好的;新的、好的)、忆苦思甜(苦艰的生活;甜美的生活)、乘坚策肥(坚固的车;肥壮的马)、摧枯拉朽(枯朽的草木)。

(二)利用成语理解掌握古汉语特殊句式

成语中包含了所有的古汉语特殊句式,且短小而上口,便于记忆和提取。

1、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否定句或疑问句的代词宾语一般要提前到谓语前面。如:城居者未之知也。大王来何操?这种现象在成语当中也同样存在。如:时不我待、人莫予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去何从、何罪之有等。另外,古汉语中常见的用“是”字提前宾语的现象,在成语中也很常见,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等。(2)介词结构后置句。这种古汉语中常见语法现象在成语中常常是以“于”、“以”等介词及其宾语的后置为标志。如:重于泰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于世故、行成于思、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授人以柄、绳之以法等。

2、省略句。古汉语中成份省略的很多,成语中也存在,不过成语中以介词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现象居多。如:不以(之)为然、不以(之)为奇、信(之)以为

真、如坐(于)针毡、祸起(于)萧墙、如坐(于)春风等。

3、判断句。“……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等虚词来表判断。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安身为乐、邦以民为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4、被动句。表被动的成语通常以“见……于……”形式或“为”字等为标志,这与古汉语中的情况是一致的。如: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我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

利用成语教学文言文只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要真正学好文言文还必须全面地认真研读经典的文言篇目,那才是学好文言文的根本所在。

三,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正是我要让大家探讨的问题,因为这里包含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许多知识。”看到学生探究问题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作了个顺水推舟,说:“这节课我们不妨就来讨论A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就此引导学生作如下讨论:

1.这个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图上找出牛朗星和织女星的位置。

3.两颗星相距多远?

学生们讨论了一会儿后,B同学叙述道:“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牛朗和织女是一对恩爱夫妻,有两个孩子,但皇母娘娘硬把这对夫妻拆散,分居在天河两边,只能于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银河架起的鹊桥上相会。”老师说:“好,B 同学说的非常具体,故事都听了,现在请大家在地图册上找出两颗星所在的位置”,找到后,老师接着问:“有谁知道这两颗星之间的距离吗?”好多学生纷纷摇头,其中有C同学说:“相距很远很远”,老师说:“对,相距很远,那到底有多远?”老师停顿了一会儿说道:“相距16光年”。学生中发出阵阵“噢”声。老师接着又问:“如果牛朗打一个电话给织女,织女接到这个电话就得多少年?”学生马上回答:“16年”。“如果他们俩再用光速一样的高速度,互相朝对方跑的话,又得花多少年?”“8年”。“现在答案清楚了,牛朗织女七月初七是不能相会的,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那么既然不能相会,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说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纷纷议论,不多一会儿,D同学说:“这主要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渴望真诚爱情的心情。”

问题搞清了,知识掌握了,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尤其是A同学笑得更加灿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碰到与众不同、新点子多、爱提问题的“捣蛋鬼”,这时教师应从自主教育的原则出发,激活、催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很完美,教师应避免造成学生情绪的紧张和压抑,最后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促使其创造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这样的课,会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得以张扬的魅力;也只有这样的课,才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例析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例析 一、古今异义 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赴汤蹈火——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15.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二、通假字 1.被发文身被通披 2.厉兵袜马厉通砺 3.一暴十寒暴通曝 4.拨乱反正反通返 5.厝火积薪厝通措 6.一唱百和唱通倡 7.春华秋实华通花 8.信口开河河通合 9.图穷匕见见通现 10.排沙简金简通拣 13.受益匪浅匪通非

三、虚词用法 1.“之”的用法。 (1)无稽之谈:助词,的。 (2)等闲视之:代词,它。 (3)之死靡它:动词,到。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以”的用法。 (1)以貌取人:介词,凭。 (2)拭目以待:连词,而。 (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 (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 (5)以理服人:介词,用。 (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3.“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 (2)侃侃而谈:助词,地。 (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 (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 (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 (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四、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1.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 2.不知所措:处置的办法。 3.所向披靡:(力量)达到的地方。 用成语复习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76个常用成语错误例说

76个常用成语错误例说 个常见“误用成语”解说 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喧 比 容 指把 用 8. 敷衍 9 指 . 形 .近 义 .放 姹: . 法 的 .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此处可用“颠扑不破”。.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

般指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衷:内心。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用 . 当 .这 涣然 .一 不 . 向 .如 滥: . 闻” 割 不 . 好 .爸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衷;折衷。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经过挑选,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岁。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成语这种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是语言园地中的长青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利用成语去掌握文言,既积累了成语,又熟悉了文言,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试一试 一、找出下面成语中的通假字 拨乱反正()图穷匕见()一暴十寒()再接再厉()景从云集()被发文身()列土分疆()流言蜚语()疾恶如仇()毋庸讳言()焚林而田()胆战心惊()善贾而沽() 二、古今异义 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这种情况成语中也有保留。如:

曾经沧海() 言过其实() 身体力行() 十年树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如: 奉行故事() 便宜行事() 贻笑大方() 三.、成语中也有兼词。如: 付诸东流() 居心叵测() 心不在焉() 四、.文言句式 (一)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分省略形式。 (1)省略。如: 引以为戒述而不作 (2)省略。如: 一字千金一言九鼎 再衰三竭

(3)省略介词。如: 运筹()帷幄付之()一炬置之()度外祸起()萧墙防患()未然鹤立()鸡群(二)、成语中也有倒装句式。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何”做宾语时放到了谓语动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置句式。 如:“何去何从”“何患无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等。 2)还有一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情况,如: 时不我待、人莫予毒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a、必须是否定句, 一般句中有“不”“未”“毋”“莫” 等否定词; b、必须是代词做宾语。 3)另外,还有用“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以加重语气。如:“唯才是举”、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等。这里的“之”“是”只是宾语前

ok76个常见用错成语

76个常见“误用成语”解说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七年级上册 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论语〉十则》) 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 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 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21、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 22、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23、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24、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出自文言文,42个考试常考成语汇总!

出自文言文,42个考试常考成语汇总!你一定要知道! 成语无处不在,不仅在基础知识中考,同时用在作文中,其实,文言文中也有成语,你们有注意到吗?今天,就给大家汇总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4、【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5、【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6、【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7、【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8、【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9、【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10、【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11、【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12、【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13、【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14、【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常见的误用成语及分类

2016年中考语文——常见的误用成语 常见的误用成语 误用成语第一类:感情色彩 (1)褒贬颠倒 褒义词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贬义词 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考,死了的父亲;妣,bǐ,死了的母亲。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丘,土山;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用贬义)。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得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得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得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得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有一定得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基本上古代得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基本上历史上得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得文句用为四字成语得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纳古人文章成句得也为数非常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讲得一些四字习用语也能够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得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同意外来文化而出现得.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基本上.wcOm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能够理解其意思外,剩下得大部分成语基本上abab得构词结构,我们甚至能够“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非常相似.如此得成语非常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得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得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得意思也就能够“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明白“仗义”得意思,也明白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推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推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 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依然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然而两个ab得结构依旧是一样得,因此,我们也能非常快推测出其意义. 如此得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得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 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得能力 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得成语,我们要灵活得运用已有得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 1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整理wlm整理般动词 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得“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得名词.再如出自《荀子》得成语“兵不血刃”中得“血”放在否定词“不”得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得名词活用做动词得还有非常多,如:不衫不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四),让背诵变得更简单~ 四 91.谢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 杜门谢客: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 新陈代谢: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作主语、谓语、定语;指生物体的更替。 92.信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作谓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93.兴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辞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94.行 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踽踽独行: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独自走路。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作主语、宾语,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采取适当处理方式。 95.幸 幸灾乐祸: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谈成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谈成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多是汉语的一个特点。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文》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也有从古典的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代汉语特点,大多的短小易记的成语中仍有沿留。 文言文古今异义现象特别突出,而在成语中也保留着大量古今异义这一文言现象,在理解成语时应注意区别,成语中的古今异义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变为今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 外延扩大。 如:江河日下古:江,长江;河,黄河。 今:江河泛指一切河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古:护城河。今:水池。 2、词义缩小。词义由古义演变为今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如:待人接物,恐遭物议。物,古:事物、人。今:事物。古义大于今义。

3、词义转移。词义由古义演变到今义,由表示甲事物变到表 示乙事物。 如:“贻笑大方”中的“大方”古今均作为一个双音词,但古今词性词义大不一样,成语中用古义,意思是“有某种 专长的人”,属名词,今义“举止不拘谨,对于财物不吝 啬”,属形容词。 如:“赴汤蹈火”中“汤”古热水,开水;今为菜汤。 4、感情色彩的变化。人们对事物的爱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 代风尚、风俗习惯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人们对词义的 爱憎感情又随着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而变化,虽然古今词 义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古人和今人的感情色彩有了明 显的变化。如:和气吉祥:祥,古:吉凶的预兆,中 性词。今:吉祥,褒义词。 势均力敌:敌,古:对等,相当,也有仇敌之义是中性词。 今:只有敌人,敌军之义,是褒义词 明哲保身:古: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是褒义词。今:批评那些不坚持原则,只顾保住自己 的处世态度,变成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古代某些事物的称呼,在今天已换成另 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场合和成语中还保留着,如“目 改称眼睛;“寡”改称少;成语“目不识丁”、“目无全牛”、“寡不敌众”中还沿用。

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

教学课题: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 教学思考 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综观本市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成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选成语一般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关键是对其意思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意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吃透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考点回顾 成语是中高考的必考点,题型上设置盲区,迷惑同学判断,导致很多同学做题目时拿捏不定,耗费了大量时间。下面介绍九种常见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9、对象用错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范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 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 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 负:不负(辜负)众望 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假:久假(借用)不归 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 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 即:不即(接近)不离 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 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 速:不速(邀请)之客 谢:敬谢(推辞)不敏 易:不易(更改)之论 行:各行(执行)其是 致:格物致(得到)知 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 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 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 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 若:洞若观火(动词,像) 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 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高中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捆缚。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赦免。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承担。 5、璧有瑕,请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玉石上的斑点。 6、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倚仗。 7、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傲慢。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审时度势、度德量力:揣度,估计。 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负众望:辜负,对不起。与“不负众望”意义相反。 1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杀死。 12、赵王畏秦,欲毋行──宁缺毋滥:不要。 1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仅仅。 14、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素昧平生:向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15、邹忌修八尺有余──熟语“茂林修竹”、“俊眼修眉”:长。 16、上书谏寡人者──拒谏饰非: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17、徐公来,孰(通“熟”)视之──深思熟虑:细致,审慎。 18、暮寝而思之──寝不安席、寝食不安:睡觉。 19、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望而生畏、畏缩不前:畏惧。 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耳提面命:当面。 游褒禅山记 2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房屋。 22、有碑仆道──前仆后继:倒,倒下。 23、盖音谬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误。 24、其下平旷──地旷人稀:广大,空阔。 25、有泉侧出──旁敲侧击:从旁边。 26、遂与之俱出──泥沙俱下、声泪俱下、玉石俱焚:一起、一同。 27、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责怪,责备。 2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己(的)。 2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履险如夷:平坦,平地。 3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蔚为大观:景象。 3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吉人天相:帮助。 32、其孰能讥之乎──舍我其谁:岂,难道。 33、何可胜道也哉──不胜枚举:尽。 石钟山记 34、是说也,人常疑之──是可忍,孰不可忍:这。 35、虽大风不能鸣也──孤掌难鸣:使……发声。 36、余方心动欲还──欲速则不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要。 37、则山下皆石穴罅──补苴罅漏:缝隙。 38、空中而多窍──七窍生烟:窟窿。 39、汝识之乎──博闻强识:记,记住。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例句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 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一、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二、词类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用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用,是很好的方法。 1.名词用作状语

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司马青衫;(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戈; (14)高山流水;(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附解释: 1.明月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第二类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