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纲要求]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主题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各国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美国企图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规划“世界经济蓝图”,建立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建立:1944年,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

????????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 ①世界银行:1945年建立,1946年正式运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1947年 正式运行。③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 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的多少 是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 定的,而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 的股金份额成正比,美国借此取得了对这 两个机构的绝对控制权。 4.影响?????

(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 的特殊地位。(2)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 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知识图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3.内容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3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美国经济实力由盛转衰,而不是世界金融秩序由稳定走向混乱。

史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经济达到辉煌的顶峰。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当时,无论是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朱文晖:《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

解读史料表明二战后初期,美国在农业、工业生产、能源、外贸、国家财富等方面均占绝对优势地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正是基于此,美国才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货币、贸易体系。

史料二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解读史料表明美元核心货币地位体现在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史料三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元从此有了“美金”这一说法。

解读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美元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史论1“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三足鼎立局面出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有力的冲击;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尤其是1973年爆发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无力稳定美元的币值,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各国也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终于瓦解。

史论2 两大国际金融组织比较

1.(2012·江苏高考)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资金来源、用途,说明了美国的主导地位,它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因此②④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①③的说法错误。

2.(2011·福建高考)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 .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 .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答案 B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初期实行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

挂钩;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总量仍居世界之首;欧元发行的过渡期是

1999年1月1日起到2001年12月31日,从图示中并不能看出是由于欧元发

行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故选B。

3.(2009·天津高考)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答案 B

解析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最初,世界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了亚非拉国家。据此知识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4.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 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主要是对欧洲有利,而且是形成于1967年,排除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军事组织,与美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没有多大关系,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

5.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这一巨大变化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

A.英国不再是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国家

B.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C.美国利用二战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

D.美国充分利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C

解析本题需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在二战中,美国本土远离战争,免受战争损害,大力发展经济、科技为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奠定基础;同时美国在战争前期保持中立向交

战国提供军事物资和贷款,从中获得大量利益。C 项所述为美国充分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为全球财富中心奠定基础。因此D 项所述不是主要原因。

主题二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

1.背景??????? (1)二战后初期,国际经济萎缩,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 管制。(2)二战刚结束,美国着手建立便于本国产品进入 世界市场的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联合国经济

及社会理事会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 贸易组织的建议。

2.标志: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

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3.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4.评价???????

(1)二战后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 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 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2)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了调整世界

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3)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 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知识图解]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金融货币组织,主要作用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

货币金融体系;关贸总协定更侧重于贸易自由化。

史料一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GATT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IMF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出现支付困难,这就请世界银行帮助贷款,WB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解读这一形象比喻表明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其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史料二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解读本史料主要表明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不具有法律约束性。其局限性决定了它必将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

史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四大体现

(1)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2)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1.某年8月26日,合众国际社日内瓦的一份电稿中写道:“一些西方官员今天说,中国可能在准备谋求加入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机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位西方官员说,苏联与东德从未表示有兴趣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而中国人‘一些时候以来一直在做出友好的表示’。”这份电稿最有可能出现于()

A.“一五”计划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D.进入新世纪后

答案 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A项不正确;“文革”时期的局势决定了不可能准备谋求加入关贸总协定,B项不正确;中国在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东欧剧变发生于1989年,苏联于1991年解体,而题干材料有“苏联与东德”,故D项不正确。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所以,正确答案是C。

2.“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这说明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是()

A.自由贸易B.贸易保护,政府干预

C.低关税时代D.平等贸易

答案 B

解析从双方互相指责的内容可以排除C、D两项;材料说明当时并不是自由贸易时代,双方的贸易都受到政府的保护和干预,所以选B。

3.1816年美国通过了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对进口棉花等征收高达30%~40%的关税,之后又不断提高关税。1929年《斯摩特-霍利关税法》对进口品课税平均高达53%。致使许多国家通过限制性关税对美国进行报复,停止支付战争赔款,世界贸易陷入困境。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成立联合国D.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 A

解析“二战后”、“世界贸易混乱”是关键信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稳定世界贸易功能的只有关贸总协定最显著,故选A。

4.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和平的机构”、“经济领域”可排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该组织是军事组织。

5.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

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

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答案 A

解析二战后世界形势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实力强大,欧洲传统强国实力大大削弱。美国凭借强大实力积极筹建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相互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以促进自由贸易。多边关税减让和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扩大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体组成的。

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多边贸易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

2.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美苏同盟关系依然存在。

正确。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召开的,当时美苏仍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苏同盟关系是二战结束后破裂的。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不同。

正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经济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建立了自由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它也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工具,美国成为这个国际贸易体系的中心。

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训练3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曾扬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美元制造麻烦始于()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倡导关贸总协定

答案 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故选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军事政治性质,马歇尔计划即欧洲援助计划,关贸总协定属于世界贸易领域,故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2.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这里针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答案 A

解析据题干信息“美元特权”“美国的仓库”等,说明二战后美国为了控制全球经济,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联合国属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组织;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针对的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关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

4.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

A.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B.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D.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答案 D

解析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以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材料中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5.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故A项不正确;只能说体现自由贸易精神,故C项说法不正确;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反映世界向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

6.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贸易壁垒

C.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 A

解析注意时间“1948~1970年”,结合所学,B项错在“普遍消除关税”;C项错在“法制化”;D项错在“大大加快”。

7.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欧国家的是()

A.投资者抛售美元购买黄金发了财

B.使用欧元购买商品

C.实现了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D.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增长

答案 A

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采用排除法。欧元2002年1月1日才正式流通,排除B;C项“实现”,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70年代因“美元危机”引起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所以D项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表述错误。70年代因“美元危机”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美元不能再维持其与黄金的固定汇率,人们开始出现抛弃美元现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8.1948年至196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总量中美国所占的份额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则从15%上升到44%。此变化()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促成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为欧元的问世提供了前提D.激起西欧与美国全面抗衡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黄金占有比例的变化反映出西欧经济力量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但是美国总体力量远远高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这一变化对欧共体的形成和欧元的问世无关,排除B、C;西欧还无实力与美国全面抗衡,排除D。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世界经济秩序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里程碑,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是主要的,据此排除含①的A、B两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③不正确,排除D项。

10.学者孔笑微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下列关于文中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其背景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

C.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扩大了世界贸易

答案 B

解析1944年夏,美、英等国集会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世界贸易体系是指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B项错误。

11.“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20世纪70~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可知关贸总协定虽然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所以选择B项。

12.下列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个体系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美国在两个体系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C.两个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D.两个体系包含的机构都不是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

答案 D

解析D项错误,因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

13.2012年7月,美国债务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金融界也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下列材料摘自2012年9月6日的《经济参考报》,阅读材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维持了稳定的增长,各国货币中只有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1971年8月15日,随着美国公共财政因越南战争而陷入困境,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挂钩,浮动汇率制拉开了序幕。从此以后,美元继续维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

40年来,美国36个财政年度出现赤字,共和党人里根在1981年至1988年担任总统期间,大幅度降低富人税率被称为实施“劫贫济富”的税收政策,与此同时,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与苏联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8年期间,财政赤字达到13 387亿美元,超过从美国建国到1980年206年财政赤字之和。共和党人乔治·布什在1989年至1992年担任总统4年期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9 335亿美元。民主党人克林顿在1993年至2000年担任总统期间,税收有所增加,军费开支有所减少,前5年累计财政赤字为6 444亿美元,后3年出现财政盈余4 303

亿美元。共和党人小布什在2001年至2009年担任总统期间,在为富人减税的同时,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除2001年仍有1 578亿美元财政盈余外,7年财政赤字达到22 719亿美元。到2012年5月16日,美元国债总额已从1992年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14.29万亿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71年美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背景。

(3)根据材料扼要指出影响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因素。

答案(1)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评价:①在这一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②该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2)美国公共财政因越南战争而陷入困境;石油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西欧和日本崛起对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冲击。

(3)税收政策和国防军事开支。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各国货币中只有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美国公共财政因越南战争而陷入困境”,结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美国国内经济发生的“滞胀”和外部产生的经济因素冲击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中“美国36个财政年度出现赤字”一段中进行归纳。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洪千帆、林忠凡

《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三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和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它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说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

(4)据材料二、三,指出二战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目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经济。

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2)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

(4)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

主要因素:美国经济实力,对外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货币政策及美国货币政策。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相关教材知识可知,罗斯福采取相关货币政策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目的是使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挽救经济;中国受到伤害的原因可从中国已完全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千方百计地把危机转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角度来回答。第(2)问,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有关内容,原因联系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回答。作用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秩序方面思考。第(3)问,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第(4)问,根据材料二、三可知,美元与黄金间的关系是从挂钩到脱钩,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实力、经济政策等。

考点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发展???????

①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②

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

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了一 大步。③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④2007年由12国发展至27国,并呈不断 扩大的趋势。

⑤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

评价?????

①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成就巨大,与美国、

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②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 影响。 [思维导图]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2.北美自由贸易区????

???

原因: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形成????? ①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 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②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生效。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影响:对三国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加强了 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1.从“欧共

体”到“欧

洲联盟”

3.亚太经合组织????????????? 背景????? ①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演变??

??? ①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韩时提出。②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问世。③1991年,中国与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 加入。 ????? ①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 次会议,发表《经济展望声明》, 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②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九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本 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思维导图]

三大区域经济组织

史料一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解读 史料直接说明了欧共体的成立对美国的影响,间接地说明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影响。

史料二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而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只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

活动: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解读史料表明墨西哥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国家竞争力方面与美国均存在较大差距,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墨西哥打开美国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史论1三大区域合作组织概况对比表

(1)东盟是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合作的区域性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政治经济联盟,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体系。

(3)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为官方论坛,坚持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原则,提议不具有强制性。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法国提出建立超越国家的机构,得到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支持,却遭到了英国的反对,最终法、德、意等六国走向了联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直接原因是六国屡遭战争重创,拿两次世界大战来说,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主要参战国和主要战场,损失惨重,英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本土却基本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建立超越国家的机构,可以有效避免战争,故选A项。英国与法、德等国社会制度相同、发展水平相近、历史上关系紧密,不能成为英国反对联合的理由。

2.(2013·天津高考)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 D

解析结合图片中的国旗可以判断,该经济组织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其突出特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3.(2013·海南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答案 A

解析由“共同商业政策”可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这两个组织一个是合作程度较低的松散联盟,一个是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组织,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重于相互之间的关税合作,维护“和平与自由”功能不明显,也可排除,故选A。

4.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应是()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中“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等信息,可知该组织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因此该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故选A项。

5.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西哥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对此,我们的正确看法是()

①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②有利于墨西哥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③为墨西哥创

造了新的就业机会④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影响了墨西哥的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项。

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四审、三判、二补”

(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

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2)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

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的不明确,

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考点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 背景?????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和中国 相互需要。加入????? ①

1986年开始的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 地位的谈判无果而终。②1995年11月,由“复关”谈判转为申请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③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正式批准

中国加入,使中国同时面临着机遇和 挑战。

2.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专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高考·考纲】 【专题·导航】 本单元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单元·结构】方法一、按时间轴整理 方法二:按知识网络整理 【单元·归纳】 (一)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与区别 【专题·训练】 1.(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21题)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4.(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 5.(2014·广东佛山一模·2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是 6.(2014·广东茂名二模·23)“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 A.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B.规则不严密 C.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D.被美国操纵 7.(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测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8.(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9.(201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材料可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罗马法每日一题

专题罗马法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罗马法 1.演变 (1)《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成文法代替习惯法。 (2)公民法: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是仅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 (3)万民法:公元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4)《查土丁尼民法大全》:完成于6世纪,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特点 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历史地位 其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2)历史价值 ①对罗马 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基本上都 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运转,有效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对后世 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 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陪审、诉讼等制度都 源于罗马法。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历史教案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案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参考教案 考纲: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课标: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导言:通过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引入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复习,指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实际上是具有有效机制的经济体系形成。 教学过程: 一、探讨历史背景 1、必要性:世界经济秩序混乱,需建立有效机制,稳定经济,维护世界安全。 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2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导学生分析出建立有效机制的必要性。 2、可能性:欧洲衰退;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确立经济霸权;达成共识;军事合作的胜利…… 通过教材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可能性。 二、掌握形成过程 概况: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主要包括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货币金融体系中包括两个正式的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贸易体系中最开始也是要成立国际贸易组织,但由于彼此间分歧太大,最后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不是正式经济组织,但起着经济组织的作用)。它们的规定对成员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概括起来也就是两大体系,三个支柱。 问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呢? 1、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固定汇率制 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区别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两个组织的功能? 课堂抢答:(这些问题要向哪个组织求助) 1、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贬值一半以上…… 2、2008年,中国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 3、2008年10月,欧洲小国冰岛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个牺牲品, 整个国家濒临破产…… 4、1980年我国为及加强理工科高等教育和科研活动…… 5、中国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及改善宁夏回族自治区道路基础设施… 6、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拉开序幕……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8四川资阳一模,24)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 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军功爵制是指论功行赏,题目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体现出秦国重视招揽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贵族势力大小变化,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3)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 ) 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 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 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 ,无法得出是高级教育官员,故A项错误;内史掌管秦朝国都即咸阳,位同九卿,地位比较特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皇帝对官员的任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内史管辖咸阳,并不是对所有地方的管辖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广西桂林期末,2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基本稳定,故D 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学案 洛阳市第十五中学李芳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树立开放观念。 2.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载体和主要表现;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3)明确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3.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发现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分析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设计一个小小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既看到经济全球化利的一面,又看到其弊的一面,既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2)目的: (3)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分组展示。 1:生活中的外国品牌的商品有哪些? 2:国际上畅销的中国商品有哪些?

3:我国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4:国外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一)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活动1:2分钟速记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作用 活动2:自我检测 (1)经济全球化是指() A.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C.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要求 (3)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 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一旦中国投资减缓, 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4)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生产的相机,并不是全部生产过程都在日本完成。 其零部件产地如下: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部分零件来自韩国,组装在马来西亚,最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销往世界各地市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C.经济全球化有利无害 (5)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6)下列对对跨国公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 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 公司实现的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④跨 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线索: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 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体系形成的背景: 1、大危机及二战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遭到重创,需要重建 2、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为了世界和平,需建立协调机制,重建经济秩序 3、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实力下降,失去主导世界的能力 4、战后美国实力最强,欲按自己的意愿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确立世界经济霸权。(二)体系的内容:

2、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原因: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积极倡导 (2)经过: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订了官帽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较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性质:是一个多边协定,但实际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家经济贸易组织。 (5)作用:建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一个工具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1、积极: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2、消极: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背景: 1、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2、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3、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4、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欧洲联盟 (1)成立过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还朝着 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3)影响:①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2)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影响: 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2)(有答案)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2)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发展。题干所给材料体现了汉唐到宋代大臣地位的变化,要注意其对应关系:世家大族到科举、坐而论道到直立奏对,前者体现选官的变化,后者体现君臣关系的变化。秦朝以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但不能说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君主专制登峰造极是在清朝,C项不符合时间概念;选官制度只是变化之一,D项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的两种变化都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 2、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答案】A 3、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答案】D 【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群心”(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故D项符合题意。 4、下图中的“?”应填( )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

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课本难点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原因 (1)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④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⑦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①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三、学法指导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目录 1前言 (1) 1.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1) 1.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现状 (2) 1.3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2)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2.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3) 2.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3) 4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对策 (4) 4.1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4) 4.2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4) 4.3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加强公平贸易 (5) 5结论 (5) 参考文献 (5)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客观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各个国家既要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审时度势规避风险、迎接挑战,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策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联成网络,把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应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现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1 .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

第二轮复习选择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二轮复习选择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 1.(2009·宁夏·3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2.(2009·江苏·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0·全国文综Ⅰ·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6. 二战后,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世界经济应该是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B. 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

C. 美国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 美国想帮助各国恢复经济 7 (原创题)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有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 ) A. 美国倡导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美国成为二战的战胜国 D. 欧洲在二战中的衰败 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 A. 英美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激烈 B. 英美两国达成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目的 C.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D.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8. (2010·枣庄模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作用是( ) ①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标准和基础③

第二轮复习选择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 1.(2009·宁夏·3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2.(2009·江苏·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10·全国文综Ⅱ·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4.(2010·江苏单科·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10·全国文综Ⅰ·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5)新人教版

练案(5) 一、选择题 1、(2017·大庆一模,2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析禅让制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而材料描述的现象属于奴隶社会时期,故A 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氏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后期,故D项错误。 链接--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解析:选D 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是不同的。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 2、(2018·武汉模拟)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 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 解析:选B 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学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学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 3、(2018·兰州模拟)“最后,这一新政府并不是被人推翻了,而是像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得出这一结论主要缘于( ) A.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B.新政府没有让人民得到和平与土地

历史小论文示例:从文明史观上谈经济全球化

历史小论文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作物,诸如茶树、柑摘、櫻桃等输入美洲。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一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从文明史观上谈对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联系,互相渗透现代政治、物质、精神文明。 (1)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 (2)物质文明的交流,如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烟草、陆地棉西方作物的引进,同进也有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物种的交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了解雅尔塔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了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明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使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1947年6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组分。 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议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和德意志minzhu共和国,德国分裂。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minzhu主义共和国。1950年爆发内战,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1962年苏联为了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军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73年-1986年共同体三次扩大;共同体发展为欧盟。 了解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涨;为摆脱美苏控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国家主张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经过: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首脑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于1961年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正式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