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道路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总结;探讨

l城市道路网

1. 1 道路系统类型

道路系统类型主要有 4 种: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式和混合式。这 4 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方格和环形放射式的混合式。道路一旦建成即固定,并占据一定的城市用地,沿街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线等有关市政设施也都跟着道路的布局而相应的固定,难以改变。因此,对其规划布局必须慎重全面考虑。地形、地貌、水系、植物等因素是城市中生态最敏感的因素,在城市路网规划中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视人口规模大小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路网形式,切忌过分追求规则的构图如方格网、对称的放射环形等形式。结合绿地、水面布置城市道路,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视线走廊,对城市通风及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也十分有利,对城市干道上废气、噪音的积聚,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指:非直线系数P,干道网密度?}, 道路面积密度,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一条合理、短捷的干道或公交路

线,一般要求非直线系数P 不大于1.41,而对于山城或丘陵地区则无此要求。考虑到交通联系、城市用地、建筑设施、交叉口数量、车辆及通行能力、居民出行时间等,一般认为干道的合适间距为800?IOOOm ,即相

当于干道网密度?}为2?2. 5?N?Mkm2。不同地区可适当调整。道路面积密度反应一个城市对道路交通的重视程度和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交通越发达。道路占有率反应一个城市的交通拥挤程度。为了解决我国交通拥挤的状况,目前规定近期(5?10年)为6?IOm2/人,远期(15?20年)11?14m2/人。城市道路面积率、路网密度的大小决定了城市中硬质路面(低生态指标区)的多少,所以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保证交通发达的前提下,应适当控制其大小。另外,考虑到城市绿化问题,为了吸尘、防噪音等,在有条件的城市,道路绿化绿地比例也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复杂多变,城市道路设计首要的是横断面的布置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置。

2. 1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由于机动车道上行驶的是车辆,所以机动车道的设计先考虑车。设计车道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如何组织,是在同一车道上行驶还是分隔行驶?一条车道

需要多宽,该车道有多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几条车道才能满足交通量

的要求?车行道需多宽,如何布置?车道设计的重要指标是设计车速和通行能力。快速路主要保证车速,而其他路主要保证通行能力。在确定车道宽时还要保证车辆安全间距。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

其宽度推荐采用 5.0m(或4.5m); 6.5m(或6.0m); 8.0m(或

7.5m)。

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建议值见表1:

表 1 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值

大于5O 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主干道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采用4或6条机动车道,每条宽度 3.5m 或 3.75m。

2. 2 人行道的设计为了不妨碍交通,以及施工安全,一般是在人行道下设置管线。人行道设置主要以人为主,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繁华地段还要考虑行人的通行能力,同时也要满足绿化要求。一般认为道路总宽度与单侧人行道之比在5: 1?7:1 的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为了保障人行安全,路缘石应高出路面高度10?20?M。

2.3 横坡度的确定路面横坡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排水。从路本身的角度看,坡度越大,排水越快,路面越稳定、耐久。这是每个道路设计者都知道的。从车的角度看,横坡大则不利于行车,车易打滑、倾覆等。若横坡小,行车较舒适,当横坡过小,积水难以排除,也不利

行车。所以确定横坡一般都是从道路本身性质,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从横向排水、道路纵坡、车行道宽度、车速四方面出发确定横坡。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一般取值1.5?2.0%。但是从生态

观点看,道路的横坡还可以降低一些以延长地表径流时间,一般认为保证道路排水的最小纵坡是0.3?0.5%,当道路

纵坡大于2.0%时,在径流系数较大的路面上采用较低的横坡完全可以保证路面的排水要求。

2.4 横断面的综合布置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

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一般要求填挖平衡,常用形式都是关于路中线几何对称。但在特殊地段,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也可把道路各部分建在不同平面、标高上,使土石方量尽可能少。在沿天然水体道路上,除作好防洪、防渗等工作外,还应考虑行人的观赏要求,加宽人行道,多布置绿化,设置椅橇等供行人游览和休息。道路一侧有高层建筑物时,可在另一侧植种高大树木来达到“平衡”的美感。

2.5 道路边坡

现行工程技术规范中,道路挖方边坡一股为1: 0.1?1: 1.0,填方边坡一般为1 : 1.0?1: 1.5,这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边坡形式多是直线,这利于设计人员计算。但是,维护机械设备在l:3 和更平缓的坡度上工作效率最高;l : 4 和更平缓的坡度能减少车辆驶离行车道时发生严重事故的危险性。它叮使车辆驾驶者较易在挖方坡面上保持控制并减少冲击。挖方中使用平缓侧坡可获得较长的视线。流线型的界面能减少风化和雪堆。另外,从生态的观点看,陡的人工边坡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物生长,因为一般植物在大于30O 的坡地上很难获得充足的阳光与水分。国外一些城市道路边坡随高度变化采用1:3?1:6 缓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凹形的及较缓的边坡,虽然道路建设多占了用地,但缓坡上良好的种植条件所带来的

生态环境效益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是十分明显的。

3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平面线形布置应力求保证汽车行车安全、迅速、畅通、舒适和线形美观以及工程造价经济。平面设计首先也是要保证行车平顺、安全和有较高的车速。同时也要考虑地形结合,土石方量尽量小;与周围广场、建筑的衔接平顺;考虑非机动车及行人的爬坡能力,坡度不宜过大:为了排水…般采用锯齿形街沟设计;标高上要保证管线最小覆土深度为

0. 7m,并且高于洪水水位。道路在保证技术要求下,应充分结合地形以尽嚣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般认为,道路直线与曲线的有机结合可获得景观上的协调与美观,交通功能,生态环境也能得到兼顾,

这在I 地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特别重视。过长的直线道路可能意味着视觉的平淡及对自然的破坏。良好的道路走向对道路周围的建筑物获得充足日照、通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道路走向在可能情况下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对南方城市夏季的通风十分有利。平面线形与纵坡在道路设计中应反复推敲以获取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

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各种交通因素在此汇集、相互干扰,因此也是交通事故、交通阻滞的常发地。因此交叉口的设计最主要是消除或减少干扰以达到交通安全和交通顺畅的目的。应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平面交叉解决冲突的有效办法一股是渠化交通及环岛交通流等。由于立体交叉占据空间大,特别是大城市的空间较少,在能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张采用立体交叉,以免出现拥挤不堪的场面。交叉口的坡度要满足排水及行车安全。特别要解决好交叉口的排水,应在进入交叉口前在人行斑马线附近排除水流一般不允许水流冲刷过交叉口。另外,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由于交通流量增大,汽车加、减速和制动、启动频繁,交通渠化比一般路段更大,可采用加大绿化比重,建筑后退红线等方法来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例如,可在环流岛内或立交桥墩周围种植低矮植物或草坪。

5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城市道路时,为了保障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的过早损坏,要求及时将地面雨雪排除。排水采用分流制较合理,有利于保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污

水的综合利用,便于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可以做到清浊分流,降低需要处理的废水量。在城市附近有较大的水体,足够稀释污水,也可采用合流制。雨水排除系统有明沟与暗沟以及两者结合,在建筑物密集和交通频繁段一般用暗沟,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防洪沟应采用明沟,坡度与道路纵坡一致。管道布置要与其他管线保持最小净距,保证

最小埋深。另外,考虑到现代城市的路面径流系数大,破坏了原有生态的水系平衡,为改善路面径流可采用“改井

(管

为沟”的方法,雨水在沟内通过渗透过滤后再汇入城市下水道系统,可减少流入江河水体雨水巾污染物的浓度。同时,地面沉积物需定期清洗。

6公交车站的设计布置公交线路、站点的布置应该考虑车流量、通行能力,不影响来往车辆的正常运行,利于乘客上、下车。理想的设计是具有宽分隔带的三块板横断面形式,在分隔带上布置港湾式停靠站。公交车站一般是城市内又一个生态水平较低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大公交车站的绿化面积,结合小游园设计形成接点设施,以改善公交车站的生态环境。

7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道路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人均绿化面积、绿化率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绿化水平的标准对城市生态建设起重要作用,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却缺乏相应严格的绿化指标要求。人

行道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大部分城市道路没有)等道路绿化建设应该执行严格的标准,以提高道路的绿

化和生态指标。据国外不同的建设实践,道路绿化率(绿化密度占道路红线宽度的比例)在30?35%之间可以充分展现城市道路线状绿化的特点,这个标准与我国现行居住用地中绿化率的要求基本相同,但现实情况却相差很远。所以,设计者应尽量提高城市道路中的绿化比例。道路环境中的绿化设计应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点,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建设更加优美的绿地景观。

8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考虑到我国残疾人口以及老、幼、妇、孺的交通出行,有必要进行无障碍设计。

8.1 缘石坡道设计坡面可设计成单面、三面和扇面等。道路交叉口是缘石坡道重点设置的地方,特别是要与人行横道和安全岛结合好,将乘轮椅者安全、方便地输送到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坡度为1?M10?1?MI2,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坡道下口的平缘石不得超过车行道地面的20mm 。

8.2 过街天桥与过街隧道的设计过街天桥与过街隧道应具有平缓坡道和阶梯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使乘轮椅者、老年人等安全方便地通过,而急于上班、办事的人们则可选择另一侧的阶梯。

8.3 盲道设计

行进盲道呈条形状,每条高出砖面5?L ,使盲人走在上面能感觉突出物。行进盲道主要是指引盲人安全向前走。提示盲道呈圆点

形,每个圆点高出地面5?L,告知盲人环境将

出现变化,应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9 结束语

总之,要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为市民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

加单位: 1 湖北工业大学 2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

,放在规划与设计栏目

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邓涛

1 华北工业大学

2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

《城市建设》2011 年9 月份单号:6018205 业务员:李丹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道路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总结;探讨

l 城市道路网

1. 1 道路系统类型

道路系统类型主要有 4 种: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

自式和混合式。这 4 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方格和环形放射式的混合式。道路

一旦建成即固定,并占据一定的城市用地,沿街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线等有关市政设施也都跟着道路的布局而相应的固定,难以改变。因此,对其规划布局必须慎重全面考虑。地形、地貌、水系、植物等因素是城市中生态最敏感的因素,在城市路网规划中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视人口规模大小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路网形式,切忌过分追求规则的构图如方格网、对称的放射环形等形式。结合绿地、水面布置城市道路,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视线走廊,对城市通风及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也十分有利,对城市干道上废气、噪音的积聚,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指:非直线系数P,干道网密度?}, 道路面积密度,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一条合理、短捷的干道或公交路线,一般要求非直线系数P 不大于1.41,而对于山城或丘陵地区则无此要求。考虑到交通联系、城市用地、建筑设施、交叉口数量、车辆及通行能力、居民出行时间等,一般认为干道的合适间距为800?IOOOm ,即相

当于干道网密度?}为2?2. 5?N?Mkm2。不同地区可适当调整。道路面积密度反应一个城市对道路交通的重视程度和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交通越发达。道路占有率反应一个城市的交通拥挤程度。为了解决我国交通拥挤的状况,目前规定近期(5?10年)为6?IOm2/人,远期(15?20年)11?14m2/人。城市道路面积率、路网密度的大小决定了城市中硬质路面(低生态指标区)的

多少,所以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保证交通发达的前提下,应适当控制其大小。另外,考虑到城市绿化问题,为了吸尘、防噪音等,在有条件的城市,道路绿化绿地比例也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2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复杂多变,城市道路设计首要的是横断面的布置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置。

2. 1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由于机动车道上行驶的是车辆,所以机动车道的设计先考虑车。设计车道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如何组织,是在同一车道上行驶还是分隔行驶?一条车道

需要多宽,该车道有多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几条车道才能满足交通量的要求?车行道需多宽,如何布置?车道设计的重要指标是设计车速和通行能力。快速路主要保证车速,而其他路主要保证通行能力。在确定车道宽时还要保证车辆安全间距。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

其宽度推荐采用 5.0m(或4.5m); 6.5m(或6.0m); 8.0m(或

7.5m)。

坡面可设计成单面、三面和扇面等。道路交叉口是缘石坡

道重点设置的地方,特别是要与人行横道和安全岛结合

好,将乘轮椅者安全、方便地输送到马路对面的人行道

上。坡度为1?M10?1?MI2,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坡道下

口的平缘石不得超过车行道地面的20mm 。

8.2 过街天桥与过街隧道的设计过街天桥与过街隧道应具有平

缓坡道和阶梯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使乘轮椅者、老年人等安全方便地通过,而急于上班、办事的人们则可选择另一侧的阶梯。

8.3 盲道设计行进盲道呈条形状,每条高出砖面5?L ,使盲人走在上面能感觉突出物。行进盲道主要是指引盲人安全向前走。提示盲道呈圆点形,每个圆点高出地面5?L,告知盲人环境将出现变化,应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9 结束语总之,要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为市民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

加单位: 1 湖北工业大学 2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放在规划与设计栏目城市道路设计的分析总结

邓涛

1 华北工业大学

2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城市建设》

2011 年9 月份单号:6018205 业务员:李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道路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总结;探讨

l 城市道路网

1. 1 道路系统类型

道路系统类型主要有 4 种: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式和混

合式。这 4 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方格和环形放射式的混合式。道路一旦建成即固定,并占据一定的城市用地,沿街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线等有关市政设施也都跟着道路的布局而相应的固定,难以改变。因此,对其规划布局必须慎重全面考虑。地形、地貌、水系、植物等因素是城市中生态最敏感的因素,在城市路网规划中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视人口规模大小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路网形式,切忌过分追求规则的构图如方格网、对称的放射环形等形式。结合绿地、水面布置城市道路,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视线走廊,对城

市通风及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也十分有利,对城市干道上

废气、噪音的积聚,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指:非直线系数P,干道网密度?}, 道路面积密度,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一条合理、短捷的干道或公交路线,一般要求非直线系数P 不大于1.41,而对于山城或丘陵地区则无此要求。考虑到交通联系、城市用地、建筑设施、交叉口数量、车辆及通行能力、居民出行时间等,一般认为干道的合适间距为800?IOOOm ,即相

当于干道网密度?}为2?2. 5?N?Mkm2。不同地区可适当调整。道路面积密度反应一个城市对道路交通的重视程度和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交通越发达。道路占有率反应一个城市

的交通拥挤程度。为了解决我国交通拥挤的状况,目前规定近期(5?10年)为6?IOm2/人,远期(15?20年)11?14m2/人。城市道路面积率、路网密度的大小决定了城市中硬质路面(低生态指标区)的多少,所以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保证交通发达的前提下,应适当控制其大小。另外,考虑到城市绿化问题,为了吸尘、防噪音等,在有条件的城市,道路绿化绿地比例也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2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复杂多变,城市道路设计首要的是横断面的布置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置。

2. 1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由于机动车道上行驶的是车辆,所以机动车道的设计先考虑车。设计车道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如何组织,是在同一车道上行驶还是分隔行驶?一条车道

需要多宽,该车道有多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几条车道才能满足交通量的要求?车行道需多宽,如何布置?车道设计的重要指标是设计车速和通行能力。快速路主要保证车速,而其他路主要保证通行能力。在确定车道宽时还要保证车辆安全间距。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

其宽度推荐采用 5.0m(或4.5m); 6.5m(或6.0m); 8.0m(或

7.5m)。

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建议值见表1:

表 1 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值

大于5O 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主干道宽度,可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一般采用4或6条机动车道,每条宽度3.5m或3.75m 2. 2 人行道的设计为了不妨碍交通,以及施工安全,一般是在

人行道下设置管线。人行道设置主要以人为主,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繁华地段还要考虑行人的通行能力,同时也要满足

绿化要求。一般认为道路总宽度与单侧人行道之比在5: 1?7: 1 的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为了保障人行安全,路缘石应高出路面高度10?20?M 。

2.3 横坡度的确定路面横坡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排水。从路本身的角度看,坡度越大,排水越快,路面越稳定、耐久。这是每个道路设计者都知道的。从车的角度看,横坡大则不利于行车,车易打滑、倾覆等。若横坡小,行车较舒适,当横坡过小,积水难以排除,也不利行车。所以确定横坡一般都是从道路本身性质,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从横向排水、道路纵坡、车行道宽度、车速四方面出发确定横坡。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一般取值1.5?2.0%。但是从生态

观点看,道路的横坡还可以降低一些以延长地表径流时间,一般认为保证道路排水的最小纵坡是0.3?0.5%,当道路

纵坡大于2.0%时,在径流系数较大的路面上采用较低的横坡完全

可以保证路面的排水要求。

2.4 横断面的综合布置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一般要求填挖平衡,常用形式都是关于路中线几何对称。但在特殊地段,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也可把道路各部分建在不同平面、标高上,使土石方量尽可能少。在沿天然水体道路上,除作好防洪、防渗等工作外,还应考虑行人的观赏要求,加宽人行道,多布置绿化,设置椅橇等供行人游览和休息。道路一侧有高层建筑物时,可在另一侧植种高大树木来达到“平衡”的美感。

2.5 道路边坡

现行工程技术规范中,道路挖方边坡一股为1: 0.1?1:

1.0,填方边坡一般为1 : 1.0?1: 1.5,这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边坡形式多是直线,这利于设计人员计算。但是,维护机械设备在l: 3 和更平缓的坡度上工作效率最高;l : 4 和更平缓的坡度能减少车辆驶离行车道时发生严重事故的危险性。它叮使车辆驾驶者较易在挖方坡面上保持控制并减少冲击。挖方中使用平缓侧坡可获得较长的视线。流线型的界面能减少风化和雪堆。另外,从生态的观点

看,陡的人工边坡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物生长,因为一般植物在大于30O 的坡地上很难获得充足的阳光与水分。国外一些城市道路边坡随高度变化采用1:3?1:6 缓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凹形的及较缓的边坡,虽然道路建设多占了用地,但缓坡上良好的种植条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是十分明显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