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

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初步实现

杜义华及俊川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北京100864)

摘要:

通过建立网页资源库、结合Spider技术、内容分析技术,引入用户数据项和替换抽取指令编辑器等,提供和定制可视化通用性较强的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能定期自动跟踪关联网站或网页,进行比较分析、抽取、规整入库、分类等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本文主要分析和介绍其设计实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网络信息挖掘

中图法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10206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InternetInformationGather&ProcessSystem

DUYi-hua,JIJun-chuan

(Dept.ofOA,ComputerNetworkInformationCenter,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

10084,China)

Abstract:Byusingwebpagedatabasetechnology、SPIDERsearchingtechnologyandcontentparsingtechnology,providingwithUser-Defin edfieldconfigtoolandbatchGet&Replacescriptlanguageeditor,Wedevelopaflexiblevis ualInternetInformationGather&ProcessSystem,whichaccordingto user’ssetting,can automatictrackWeb、filterinformation、Gatherinformation、extractinformation、classifyinformationandsavetodatabasetermly.Thispaperintroducesthedesignandimpl ementationofthesystemindetail.

Keywords:InternetInformationGather&ProcessSystem;WebMining

引言现状

信息多、有用少、分布杂乱无章、不断发展变化是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特点,信息来源的异构性是网络信息难以采集整理再利用的焦点[1]。近年来关于web信息利用研究很多,大多集中于搜索引擎技术[2],旨于利用先进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壹定策略于互联网中搜集、发现、理解、组织信息后为用户提供网页、图片、软件等检索服务。

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是对Internet上某些或某类站点进行内容分析和分类整理,从网页中提取有效数据加工得到所需要的常常是该领域绝大部分资料,是新壹代网络应用的方向,其不同于搜索引擎,纯智能化技术不能满足需要,不同于基于代理因特网信息获取的WebClone系统[3]及各类离线浏览器,他们下载的是页面,不能直接让用户抽取所需要数据项,不便自动实时监测源网站的更新信息等。

采集系统均基于网页内容分析,除零星新闻采集程序外,目前较成熟的内容采集系统有“天星”系统(WebcateCPS)[4],其采用壹种通用模板加脚本编程解决实现,有网络信息采集、分析、管理和发布工具(II-3I)[5]等。但现有系统不够大众化,仍局限于定制开发,无法通用。

设计目的

信息采集过程可表现为用户指定需要采集的内容、这些内容映射到数据库中的哪壹部分、以及其他壹些采集规则,然后采集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这些信息进行采集。其不是用于互联网上未知信息未知网站的自动搜索,而主要是用于指定网站指定栏目下的信息,其采集的最终结果不再是页面,而是深入到站点和页面内部,采集中有效数据项和关联图片附件,且直接进入用户指定库。

采集系统开发目的就是提供壹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普通用户(熟悉基本的HMTL)而非编

程人员从异构数据源收集信息且转换为他所需要的信息,功能包括网页采集、分析下载、直接入库、自动分类整理、内容定期更新监测等,整个采集过程基于参数和配置管理控制,提供图形化界面编辑或向导式操作。

系统将为最终用户提供壹步到位的信息再整理过程,将浩瀚信息从无序化到有序化,可广泛用于情报收集、信息监控、行情跟踪、专业信息资源站、搜索引擎上二次开发[6]、内部知识系统或天气预报、股市、汇率、商情、动态新闻等的实时采集更新等。设计时充分考虑最大程度的通用性、易用性。

实现原理

目前,互联网上各网页均采用动态发布技术实现或采用模板制作,虽然Internet上的数据非常庞杂,但对于具体的网站和网页,却是有结构和有规律的。由于无论采集系统多么智能,网站页面和用户需求的映射关系均是采集系统程序不可能完全自动感知到的,但用户能够知道。因此系统程序实现的方法就是提供壹个用户能够将需求告诉采集系统程序的通道。

用户通过分析指定网站或指定的网站频道栏目下的网页元素,分析网页源HTML代码及网页间相互关系;能够发现其和所需要数据项的规律和对应关系,于剖析到原有网站本身版面内和版面间元素的关系的基础上,就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将这些元素之间关系转换为用户需要的数据,即能有效利用了网站制作人的智慧和用户的智慧,从数据挖掘整理的角度设计和开发壹套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用户需告诉采集系统要于什么时候从哪里对满足哪些条件的内容经过哪些步骤(或者事件)然后采集出什么元素,且把该元素放置到数据库哪壹部分等,系统设计时主要为将之上所有内容根据不同扫描频率作为配置文件按壹套自定义接口描述标准对用户开放。

流程分析

信息采集过程即从异构数据源收集信息且转换为用户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以分析某个网站发布的需求信息或新闻动态为例,我们可能使用的方法是,第壹次发现其已有上千条信息,将其全部下载为本地文件、分析为些文件,编程对此目录(含子目录)下所有文件扫描处理,取出有用数据项后,插入到数据库,中间仍需要于插入库前进行转换、查重、对可能有关的图片附件进行分析、拷贝、重命名及入库处理,此后,根据源网站信息的更新频率,需于此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重新下载、重新扫描、查重入库,整个过程开发量大、调试烦琐,每次需要人工干预操作,且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特别是于同时跟踪许多个关联网站的不同更新信息时,几乎无法高效工作。

本着模访现实的设计原则,我们设计和对照如下:

详细说明

1、建立网页资源库

用于跟踪采集用的源网页信息,记录项包括网页地址(Url)、网页标题(为原链接文字或网页中标题部分)、网页源文件、链接从何解析得到、源文件下载时间、分析入库状态等。

支持对每个工程(我们定义对某个网站某类信息的跟踪处理全过程称壹个工程)建壹个资源库或某类工程(如均为采集企业类信息)建壹个资源库或所有工程共用壹个资源库。

提供保存或不保存网页源文件俩种方式,网页源文件只包括纯文本的Html,不保存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可做定期清理维护。

2、网站解析和网页下载

同其它SPIDER系统或离线下载工具,能够获取网页源文件且进壹步分析超链接递归扫描和将指定范围内有效信息保存到网页资源库。自行开发Spider具有更大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能可视化配置扫描范围、附加筛选、过滤条件、最深层数等;且支持手工指定解析规律进行各类JavaScript特殊链接解析,提供Session控制功能等;

3、内容分析入库引擎

运用了html分析技术,剥离出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如标题、正文、作者等。包括对用户自定义数据项声明文件加载、内容替换抽取脚本的解释执行、入库和数据整理,主要依靠壹种自定义脚本过程语言支持实现。

3.1)用户自定义数据项声明

数据项声明文件为进行内容分析处理前的壹种声明(或称配置文件),为xml格式文件,其中信息包含有自定义数据项、数据库映射、数据项缺省值、合法性校验规则、内置函数、查重设置。壹个声明文件适用于壹类内容分析过程。

数据项定义:

声明文件用于告知分析引擎将要处理的工作;如新闻类信息采集的数据项常为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新闻时间、新闻作者、新闻来源、新闻关键词、原网页上的当前位置项,,项目需求类信息采集的数据项可为项目名称、项目联系人、应用行业、联系电话等,公司类信息采集的数据项可为公司名称、公司法人、公司年营业额等。

数据项的中文标签化:为更加直观和友好界面,系统采为中文标签,分析引擎加载和处理时采用内部变量翻译和转换;

版权保护:采集系统只是方便编辑人员的工具,版权问题由用户自行负责。系统同时提供内置俩个全局数据项变量:源文件内容和源网址,分别为从网上抽取的源HTML(即供分析的数据)和源网页的URL,可供用户日后对照查见或显示转载来源用。

数据项存储和数据库映射:

xml格式存储:系统缺省按定义的数据项以xml格式存储,便于信息的利用和转换;

数据库映射:系统支持和推荐用户将信息壹步到位的直接入库,如新闻信息类采集可直接保存到新闻表、图片附件表等。用户最终数据项的存储由用户于数据项定义文件中映射定义,表结构由用户先行构造好,存储格式无论是存为SQLServer中、Acess库中、dbf中、Orcale中,只要为支持标准SQL即可。此时,仍可设置合法性校验规则(主要为对长度控制、特殊字符控制、关键词过滤等)、查重设置(可定义根据某个或某几个数据项组成来判断)。

分析引擎中声明文件为数据分析前的预先定义和初始化操作,只有加载后才能进行随后面的过程语言定义和编辑、进行数据项和数据库的映射直接入库等。各数据项于分析引擎中变化处理时均作为字符串处理,不同类型的字段通过和数据库的映射来实现。

分析引擎中声明文件的引入,使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实际工作中,每个人此类定义的变化不壹定很多,但只有它使得信息采集分析系统的通用和实用成为可能。

3.2)数据项替换抽取过程

根据定义加载的数据项对资源库中的网页源文件内容进行系统替换抽取操作且将有用信息分别赋值给各数据项的过程。替换抽取操作实际为四种字符串处理,分别对应系统内部几个自定义工具命令:

赋值命令,即等于,如信息来源=新浪网;

简单替换命令,即将什么替换为什么,如新闻日期=将新闻日期中的年替换为.

高级替换命令,即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内容替换为什么,如当前位置=将当前位置中<和>之间的内容替换为空;

抽取命令,即取什么和什么之间的全部内容/第1个/第几至几个/最后壹个;如新闻标题=取源文件内容中的之间的全部内容或新闻标题=取新闻内容中的到之间的第1行

另提供规整、当包含、当不包含等内置命令,规整命令为将指定的数据项去除前后的空格、合且多个空行、处理壹些特殊字符,且可进行设置是否将全角数字或英文字符换为半角等。当包含和当不包含实际为壹种简化的判断转向命令,分别为对壹个变量进行判断是否含有或不含用某字符串时替换抽取操作如何进行,用于之上四种字符串处理命令行前限定用。内置几个特殊字符^p、^t、^o,分别代替回车换行、制表符、换行符等。

内容分析处理引擎解释执行时依照之上命令行块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RPL(脚本文件扩展名,仅为壹种习惯用法,最初来源于ResouseProcessLanguage的首字母)编辑器能根据用户定义的数据项列出下拉菜单等方便的进行上述操作指令的编辑、顺序调整及全面实时的测试。编辑或新建前能够灵活的定义和加载RPL块,如对于新闻信息采集(部分)。

[操作内容]

新闻标题=取源文件内容中的之间的全部内容

当前位置=取源文件内容中的当前位置:到之间的全部内容

当前位置=将当前位置中的<到>之间替换为

当前位置=将当前位置中的>替换为<

规整当前位置

新闻内容=取源文件内容中的之间的全部内容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p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替换为^p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替换为^p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替换为^p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替换为^p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替换为_b_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替换为_/b_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到>之间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img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b_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b_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sub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sub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sup替换为

新闻内容=将新闻内容中的_/sup替换为

新闻来源=《健康时报》

之上脚本中,抽取了标题、当前位置、正文,且保留有正文中图片、原加粗、上标、下标、段落等排版格式。

3.3)其它分析采集规则

规则加载方式:设定缺省下载采集配置,当调用中若有某项特别指定,以指定为准,否则继承此处设置。

脚本有效范围:指定内容分析过程所针对网页范围,壹般为指定网站或网址目录内尚未处理(即监控程序新扫描到的)记录。

图片附件处理:指定当通过替换抽取后某数据项中含有其它文件标记信息时是否处理和处理方法,如新闻内容中含有信息或产品介绍中等时,是否进壹步分析下载其它格式文件,如图片、Flash、音频、视频文件等,若指定了需保留下载的文件(素材)类型,各类型文件的物理存放目录、数据库素材表字段的映射关系,系统可自动分析、采集、重命名和进行分类存储,且保持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3.4)映射存储入库设置

配合数据项申明文件中的定义外,仍有是否根据关键数据项查重:如新闻标题查重、项目名称查重、图书名称+出版社查重等。信息再整理配置:是否分类映射、映射关系文件,用于信息自动分拣如根据新闻源网页的当前位置自动分类到某频道栏目等。

3.5)用户界面

包括用户数据项申明文件编辑器、内容替换抽取脚本编辑器、范围定义生成向导、字典编辑器等,均同时提供单个和批量测试功能,各环节可分解调试组合应用。

4、工程文件和自动监测:

壹个工程项目(Project)文件包括:指定对应网页资源库(缺省为空即公用资源库)、设置扫描解析前处理工作(扫描起始点,检查和清洗网页资源库);定义扫描和解析的各类参数,如范围、层次、保存内容、URL过滤等;指定分析整理中调用RPL文件;设置入库完成后是否需要和如何进行信息再整理;配置自动扫描周期(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

自动定期扫描更新的工程文件保存于autorun目录,信息采集系统的服务监控程序会定期检查此目录下所有工程项目,对需要扫描者添加至扫描序列中,扫描服务程序根据序列任务的优先级别和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通过按工程项目管理和扫描处理,采集系统能自动把用户需要的信息按时从网络上采集分析入库,配合自动检测、标题重排、地址重排(网页资源库中网页地址唯壹,标记有扫描日期和下载整理状态)、断续扫描等技术,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工干预环节,提高效率。

结束语

互联网上有着海量信息,但信息庞杂无序和信息来源异构给我们挖掘利用带来壹定难度。通过采用Html分析技术而非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加载数据项申明文件和解释执行替换抽取脚本技术,基本实现有通用性较强的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配套有信息编辑管理和页面发布系统,本文不展开论述。

系统目前运行平台为Windwos,网页资源库采用MSSQL2000,采用多工程逐壹启动处理,性能对P4的单CPU日采集分析网页50000条左右,已成功应用于医药博览网()、中国科学院网(yhdu@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4064525.html,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年春季学期 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践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络是多学科的高度交叉,知识的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需要较高的传输带宽,而要求较低的传输延时和极低的功率消耗。IEEES02.15.4/ZigBee 技术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低复杂度的特点和高可靠性、组网简单、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此次课设设计并实现了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分布式温度湿度监控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采集、SHT10、串口通信

正文: (4) 一、前言 (4) 二、基本原理 (5) 2.1 SHT10引脚特性 (5) 2.2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8) 2.3 CC2530串口通信原理 (9) 2.4 Zig Bee 简介 (10) 三、系统分析 (16) 四、详细设计 (18) 4.1硬件设计 (18) 4.2 软件设计 (21) 4.3 设计结构图 (21) 4.4 代码 (22) 总结 (33) 参考文献 (34)

正文: 一、前言 物联网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定制,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人类对环境信息的感知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工业生产领域和室内存储场合对环境要求显得特别苛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环境环境检测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包含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个层面;传输层常见的有温湿度、烟感、一氧化碳、压力等物联网传感器模块,传输层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部分,应用层包括各种终端。 在室内环境监测领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ZigBee 技术可以实现、准确、完整、可靠的反应环境信息,做到实时监控。 基本原理: 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后,通过给RS232串口增加ZigBee功能,替代设备电缆线进行无线传输,串口传输设计为双向全双工,无硬件流控制,强制允许OTA(多条)时间和丢包重传。本次课设采用的senser节点中烧写EndDeviceEB程序,

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物联网的基本安全可分为三个简单步骤。 如果还有关于物联网(IoT)有多受欢迎的任何争论,现在都可以停下来了,因为2018年物联网设备数量有望超过智能手机。像谷歌、苹果、微软和其他主要大公司都在物联网技术上投入巨资,这被广泛认为是下一波技术浪潮。 但与任何新趋势一样,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对于那些刚刚开启物联网设备实践应用的人来说,继续阅读以下内容有助于了解更多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固有的安全风险是什么? 有那么多的公司参与物联网技术研发,对物联网多样性和可用性来说非常重要,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目前该领域的大公司之间互相竞争,争夺物联网统治地位,在他们争斗越来越激烈的同时,较小的公司正在创建自己的物联网协议。 遗憾的是,物联网的统一标准还没有出台,很难说是否能达到共识,物联网的多样性也使得开发者很难建立任何大规模安全解决方案。云里物里作为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也一直在物联网边缘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整个行业添砖加瓦。 在进一步标准化之前,这里有三道防线可以确保物联网设备安全无忧。 第一道防线:保护物联网设备密码并保持最新状态 这似乎很简单,但是确保物联网设备拥有安全密码并保持最新状态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常常被忽视步骤。遗憾的是,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既不安全又陈旧,比如很多物联网小工具只需简单设置,插上插头即可运行。 有些设备貌似无害,但如果直接连接到IPhone或Alexa等数字智能助理时,默认设置可能会严重威胁你的安全。 你需要更改设备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多重身份验证;你还需要验证设备能否具备自动更新功能,如果没有,请定期检查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固件和软件更新提示。 第二道防线:确保网络安全 当设备足够安全时,还需要关注连接设备的网络安全情况。有很多方法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安全威胁,如以下方法: 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协议是营造网络安全环境的基础,是构建安全网络的关键技术。确保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不使用任何默认密码,并且路由器使用安全的Wi-fi标准,也可以考虑为访客设置一个单独网络供访客使用,以便让自己的智能设备独立于网络连接上。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经常被提起但很少被解释的名词,简单地说,防火墙是一种电子屏障,旨在阻止黑客访问某些敏感信息。你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可能有某种防火墙软件,但这不能保护你在网络上的其他设备。 虽然在操作系统上使用内置防火墙总比没有什么好,但事实上,如果黑客已经穿过操作系统防火墙,它们已经在你的计算机里面了,另一方面,通过路由器设置防火墙,所有互联网流量必须通过这个路由器,防火墙可以帮助过滤掉潜在攻击。 虚拟专用网络(VPN):VPN服务从网络中获取所有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密,加密允许你或你的智能设备像往常一样连接到网络。有了数据加密,就可以认为数据是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安全传输,就如同专门架设了一个专用网络,但实际上VPN使用的是互联网上的公用链路,因此VPN称为虚拟专用网络,其实本质上就是利用加密技术在公网上封装出一个数据通讯隧道。要获得全面保护,你需要在路由器上设置VPN客户端软件,因为在每个单独设备上设置VPN可能很困难或不可能。不幸的是,访问VPN服务通常需要每月/每年支付费用,此外,由于你的信息在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必须经过外部来源,这可能会使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电气信息学院医信42王薷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计算、处理、知识挖掘,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物联网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核心交换结构的基础上的。在例如智能交通、物流、公共安全、设备检测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可以使未来的世界变得更智能。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着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物联网则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解决的是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控制问题。物联网比互联网技术更复杂、产业辐射面更宽、应用范围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强。

互联网与物联网在终端系统接入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阅读新闻;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结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互联网。 从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来看,无论是基本的互联网服务功能(如Telnet、E mail、FTP、Web与基于Web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还是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新应用(如网络电话、网络电视、博客、播客、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出版、网络存储与分布式计算服务等),主要是实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因此在互联网端结点之间传输的文本文件、语音文件、视频文件都是由人输入的,即使是通过扫描和文字识别OCR 技术输入的文字或图形、图像文件,也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下完成的。而物联网的端系统采用的是传感器、RFID,因此物联网感知的数据是传感器主动感知或者是RFID读写器自动读出的。由此可见,在网络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上,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有区别的。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物联网)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 现

通用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初步实现 杜义华及俊川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北京100864) 摘要: 通过建立网页资源库、结合Spider技术、内容分析技术,引入用户数据项和替换抽取指令编辑器等,提供和定制可视化通用性较强的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能定期自动跟踪关联网站或网页,进行比较分析、抽取、规整入库、分类等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本文主要分析和介绍其设计实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网络信息挖掘 中图法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10206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InternetInformationGather&ProcessSystem DUYi-hua,JIJun-chuan (Dept.ofOA,ComputerNetworkInformationCenter,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 10084,China) Abstract:Byusingwebpagedatabasetechnology、SPIDERsearchingtechnologyandcontentparsingtechnology,providingwithUser-Defin edfieldconfigtoolandbatchGet&Replacescriptlanguageeditor,Wedevelopaflexiblevis ualInternetInformationGather&ProcessSystem,whichaccordingto user’ssetting,can automatictrackWeb、filterinformation、Gatherinformation、extractinformation、classifyinformationandsavetodatabasetermly.Thispaperintroducesthedesignandimpl ementationofthesystemindetail. Keywords:InternetInformationGather&ProcessSystem;WebMining

互联网与物联网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互联网与物联网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概念和分层结构,接着分析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最后展望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层次结构两者关系发展趋势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互联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互联网的定义 (4) 2.2互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4) 3物联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物联网的定义………………………………………………………….…5. 3.2物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5) 4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 (6) 4.2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6. 5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8) 5.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8) 设计心得体会 (9)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4064525.html,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作者:刘伟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2期 【摘要】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商品供应链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平台,互联网的 安全性对物联网的开发和使用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使用者本身的安全以及他们自身隐私信息的安全。因此加强物联网网络安全,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措施,提高自身抗攻击能力,采用数据安全认证、建立客户的隐私保护机制、健全法律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保证,从技术和法制上对物联网加强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安全;隐私权;网络安全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应用,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指定的协议,把客户、商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平台,实现网络对商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业务拓展和网络应用。[1] 2 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为人和人、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相互联系的网络,这样就可能存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被泄露问题。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它的发展和建设都要涉及到海量的隐私信息和数据保护,然而当前还是缺乏认可的统一的技术的手段以及基于安全隐私保护监管法规,导致对物联网应用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只有在隐私信息受到安全保护,在提供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保障的前提下,物联网才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汇聚、融合以及传输和控制等进程,这其中每个环节都决定了物联网安全的特性与要求。[2] (1)信息采集传输中的安全。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可能对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密保护,导致在广播或多播等方式的传输过程中特别无线模式下,传输的信息可能会遭到诸如恶意节点中断、中途拦截、篡改路由协议以及伪造虚假的路由信息等方式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另外,网络中节点多源异构性、多样性,网络节点中电池的续航能力,耐高温、高寒的能力以及道路导航的自动控制能力,数据传输和消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也关系到网络安全。这些对物联网的发展的安全保护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联网业务安全。物联网运行中存在着不同的与业务相关的安全平台,像云计算、海量信息处理以及分布式计算系统等,这些支撑物联网业务平台必须为它们相应的上层服务管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的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电子112 学号 7 姓名尹露露 完成日期2013-11 指导教师束慧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的设计 摘要 目前,数据采集一直是工业控制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高精度的AD采集终端,对系统的性能很重要,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场信号采集和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题在于探索和研究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本系统由单片机控制模块、AD采集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时钟模块、温度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组成,可实现现场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精度,数据采集,通讯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ata acquisition?is the main?part of?industrial control equipment. The performance of AD?acquisition terminal?design of high precision?for the system?is very important. At present,?with the?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t provides a?new?method for?data acquisition?and transmission. This paper?is to explore?and study?a?IOT based?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MCU control module,?AD?data acquisition module, LCD module,?clock module,?temperature?module,?wireless?communication module. It can realize accurate?real-time?field data.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igh precision, Data acquisition, Communication

物联网存在网络隐私与安全风险

物联网存在网络隐私与安全风险 欧洲委员会表示“网络有可能大大地改善欧盟市民的生活”,“将在欧洲为创新型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创造出惊人的机遇”。然而,据说物联网还存在内在隐私和安全风险的相关问题,先前还表现出对个人识别技术影响的关注,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去年委员会商议了是否要管理物联网,而如果需要,又要到什么样的程度。目前已表明有600多名受访者回应了这个讨论会,在应用于网络的数据保护标准的合适性方面,商业团体与公民社会代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总的来说,商业团体表明现有的数据保护对物联网概念内的管理活动是合适的,而社会团体表明这些规则“并不充分”,需要进一步保护隐私。委员会提到,然而,受访者对是否需要指导方针和标准来包含在物联网内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持广泛一致的态度。超过92%的受访者同意或是强烈认同必须制定这样的指导方针和标准。“大多数受访者都提出了需要指导方针和标准,其中有些人强调在‘全球运作网络’中需要国际合作,”委员会在总结物联网咨询会议回应的报告中(第26页)说道,“举例来说,92%的受访者同意指导方针和标准的制定应该确保在一个物联网背景下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许多受访者都认为这样的指导方针和标准应该‘在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框架内制定,消费者组织、公民社会、管理局,以及公共部门和私人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对于许多受访者来说,约束工具是必要的,而对其他人来说,指导方针应该讲明一个能够解决安全问题,通用又与技术不相关的方法。”委员会说道。“有部分受访者提出了合作,这是作为在一个物联网背景下确保一个终端对终端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委员会补充说道,“一家工业协会特别提倡一个‘持续且合理违背通告的政策’。对他们来说,这样一个系统应该是‘合理的,而且能够避免机构的过重负担(即它不应该需要一个’实事的‘通知系统或者低报告阈值)’。这可能包含安全性泄露与隐私泄密。” 在另外一篇关于隐私、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性的字幕新闻中(第九页),委员会认同了在物联网背景下的一些内在的隐私暗示。它提到有人担心个人数据会因各种目的被使用,而超出了个人同意的程度,结果导致信息“扩散”,此外,创建个人档案也会“更容易”。“合理预计如果物联网一开始就没能满足合适的详细需求,即加强删除的权利、被遗忘的权利、数据的可移植性、隐私性和数据保护原则,那么我们就会面临滥用物联网系统和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问题。”委员会说道。委员会表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创建一个关于“隐私、数据保护、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新制度。委员会似乎赞成创建新的立法,为物联网开发一个“共同约束欧洲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框架”,作为解决这个风险管理的最佳选择。委员会说,在表现出对可能会发生“分歧”的担心之后,如果允许成员国发展自律制度,那么这个选择“似乎是妥当的”。此外,委员会表示“有约束力的法律与提高的数据保护实施水平相结合”似乎是“最有希望的选择”,以确保在物联网技术的设计阶段就嵌入对隐私的考虑,使消费者能够信任网络。委员会表明将会根据在物联网讨论会上发布的信息“开发未来的政策方案”,除了讨论会上的报道和关于隐私及安全性的字幕新闻,委员会还发表了关于物联网体系结构、伦理、治理、识别和标准的字幕新闻。委员会说,CASAGRAS,全球无线射频识别相关活动及标准化协调和支持行动,已经定义了什么叫作“物联网”。这个定义表明物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利用数据捕捉和通信能力链接实质物体与虚拟物体”。CASAGRAS说,“这个体系结构包括现有的和所涉及到的因特网和网络发展”,“将会提供特定的物体识别,感应器和链接性能作为发展独立合作服务和应用的基础。”它还提到“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论文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物联网在中国的深入发展,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热点。本论文对物联网的安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解决物联网安全时遇到的泄露隐私密集地,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分析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Abstract:Internet of Things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important part. The English name of things call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ing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has two meanings: First, things are still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the Internet, is based on the Internet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network; the second, th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lient to any object and between objects in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definition of things: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frared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laser scann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 sensing equipment, as agreed in the agreement and any object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the object of the intelligent identify, locate, track, monitor and manage a network. With the depth of thing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fety of things has become a hot spot. Things of this thesi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afety and security in the settlement of things encountered in intensive leak privacy, etc. are described.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Analysis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的未来功能和结构将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也将具备互联网虚拟感觉,虚拟运动,虚拟中枢,虚拟记忆神经系统” ,并绘制了一幅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尝试分析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四个概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之间

的关系。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 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大数据泡沫的疑虑,大数据的前景与目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数据与这些热点的关系。 大数据市场格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据仓库之父”的Bill Inmon便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之所以在最近走红,主要归结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快速崛起,全球数据量大大提升。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信息安全概论》 大作业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正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细致地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的安全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安全威胁策略物联网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不断地在各行各业中得以推广应用。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物联网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实现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早已被人们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物联网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安全问题,物联网将经济社会活动、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和人们生活全面架构在全球互联网络上,所有活动和设施理论上透明化。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遭受攻击,安全和隐私将面临巨大威胁,甚至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电网瘫痪、交通失控、工厂停产等恶性后果。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其自身所隐藏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问题之外,物联网自身还存在着大量特殊的安全问题。从终端节点到感知网络、通信网络,从应用层面到管控层面,以及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都关联和影响着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1.1 终端节点层面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 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1.2 感知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RFID 装置、各类传感器( 如红外、超声、温度、湿度、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 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激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的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电子112 学号 110202207 姓名尹露露 完成日期2013-11 指导教师束慧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的设计 摘要 目前,数据采集一直是工业控制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高精度的AD采集终端,对系统的性能很重要,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场信号采集和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题在于探索和研究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本系统由单片机控制模块、AD采集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时钟模块、温度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组成,可实现现场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精度,数据采集,通讯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ata acquisition?is the main?part of?industrial control equipment. The performance of AD?acquisition terminal?design of high precision?for the system?is very important. At present,?with the?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t provides a?new?method for?data acquisition?and transmission. This paper?is to explore?and study?a?IOT based?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MCU control module,?AD?data acquisition module, LCD module,?clock module,?temperature?module,?wireless?communication module. It can realize accurate?real-time?field data.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igh precision, Data acquisition, Communication 目录

1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1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通俗地说,物联网是传感网加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说,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结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唯一标识、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特征。按IBM公司的说法,物联网使数字地球转变为智慧地球,数字地球是促进全球信息化的一种基础框架。 互联网构建一个与现实的物理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的赛博(Cybnetics)世界或信息世界,并使后者同前者相并列,物联网则使虚拟世界进一步与现实世界更紧密地相互联系,为两者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 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问题,比互联网更突出,互联网出现问题时损失的是信息,且可通过加密或备份等方法来避免损失,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的应用中,发生问题则涉及生命或财产的损失,难以降低损失。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个人的隐私,由于物联网把人与物的直接联系暴露出来,如家庭内的情况也连到网上了。 互联网是继计算机之后的第二次信息产业发展浪潮,而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发展浪潮,互联网从概念提出到形成产业,中间经历国防和军事上的应用,相距达几十年之久,而物联网从概念到产业,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直接进入商业应用。从发展趋势看,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和市场潜力都要比互联网大得多,以我国为例,2010年被称为物联网产业的元年,物联网产业的增加值就己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计划可超过7500亿元。 2 物联网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大亮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重点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物联网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重点与引领力量,由于它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新兴产业,成了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大亮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物联网产业链有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

【5G技术知识】_浅谈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的5G愿景-

浅谈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的5G 愿景一、5G 业务需求及主要技术挑战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市场与业务应用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5G 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迫切要求5G 具有媲美光纤的接入速率、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享受本地操作的实时体验、随时随地的宽带无线接入能力,促使5G 成为构建泛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1)市场与业务需求 智能终端、连接数激增,无线流量20 年呈万倍增长。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应用的蓬勃发展,促使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爆炸式发展。而物联网面向多种行业应用,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业务应用驱动,提升用户体验成为5G 技术挑战的源动力。 移动互联网领域,智能终端显示、计算等能力不断提升,云计算模式日渐成熟,增强现实等新型应用成为主流。用户追求极致的使用体验,要求获得与光纤相似的接入速率、媲美本地操作的实时体验以及随时随地的宽带接入能力。物联网领域,服务对象将扩展至各行业用户,M2M 终端数量将大幅激增,应用无所不在,与行业应用的深入结合将导致应用场景和终端能力呈现巨大的差异。这使得物联网行业用户提出了灵活适应差异化、支持丰富无线连接能力和海量设备连接的需求。此外,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低功耗、低辐射,实现性能价格比的提升成为所有用户的诉求。 (2)5G 技术主要应对的挑战 5G 主要业务包括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业务应用。参考3GPP 业务分类,我们对移动互联网业务进行了分类,并新增了M2M 类业务。移动互联网的流类和会话类业务,由于超高清、3D 和浸入式显示方式的出现,用户体验速率对无线技术形成新的挑战,例如8K(3D)的无压缩视频传输速率可达100Gb/s,经过百倍压缩后,也需要1 Gb/s。交互类业务也发展迅猛,如Juniper 公司预测2018 年增强现实用户达2 亿户。对交互类挑战最大的是交互的快速响应能力,要达到用户对时延基本无感知的使用体验。传输类业务在采用云存储方式之后,大量数据需要在无线接口传送,用户希望能够达到与光纤可类比的接入体验,这无疑对

物联网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物联网概述 (3) 第一节物联网的定义 (3) 第二节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3) 第三节物联网核心技术 (4) 一、RFID技术 (4) 二、WSN技术 (4) 第四节M2M (4) 第二章物联网应用领域 (5) 第一节应用概述 (5) 第二节电力电网 (6) 一、概述 (6) 二、减少停电现象 (6) 三、智能电表 (6) 第三节医疗系统 (7) 一、概述 (7) 二、整合的医疗平台 (7) 三、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7) 第四节城市设施 (8) 一、概述 (8) 二、实时城市管理 (8) 三、整合的公共服务 (8) 第五节交通管理 (8) 一、概述 (8) 二、实时交通信息 (9) 三、交通收费 (9) 第六节物流供应链 (9) 一、概述 (9) 二、供应链网络优化 (10) 三、提供供应链可视性 (10) 第七节通信行业 (10) 第三章物联网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11) 第一节通用标准问题 (11) 一、技术标准问题 (11) 二、协议标准问题 (11) 第二节安全问题 (11) 一、业务认证机制 (12) 二、加密机制 (12) 第三节技术问题 (13) 一、IP地址问题 (13) 二、识别率问题 (13) 三、云计算问题 (13) 第四节其他问题 (14)

一、成本问题 (14) 第四章物联网的未来前景 (14) 第五章涉及物联网的相关证券公司 (15) 一、新大陆(000997) (15) 二、远望谷(002161) (16) 三、东信和平(002017) (16) 四、华工科技(000988) (16) 五、长电科技(600584) (17) 六、同方股份(600100) (17) 七、大唐电信(600198) (17) 八、上海贝岭(600171) (18) 九、蓝天信息(000948) (18) 十、航天信息(600271) (19) 十一、厦门信达(000701) (19) 附:中国物联网的发展 (20)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系统(室内温湿度检测)(优质参考)

******************* 实践教学 ******************* *********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年春季学期 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践课程设计题目: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系统(室内温湿度检测)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一、基本原理: (5) 二、系统方案设计 (6) 1、系统分析 (6) 2、系统方案设计 (6) 3、系统方案选择 (7) 三总体设计 (8) 3.1 SHT10引脚特性 (8) 3.2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11) 3.3 CC2530串口通信原理 (12) 3.4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标准 (12) 四、详细设计 (13) 4.1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的硬件部分 (13) 4.2实现温湿度采集的软件部分 (16) 4.3总体结构流程 (18) 五、系统测试 (26) 总结 (27) 致谢 (30)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络是多学科的高度交叉,知识的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需要较高的传输带宽,而要求较低的传输延时和极低的功率消耗。IEEES02.15.4/ZigBee技术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低复杂度的特点和高可靠性、组网简单、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此次课设设计并实现了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分布式温度湿度监控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采集、ZIGBEE、串口通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