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是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本文以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为切入点,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44- 02

全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 Products)是指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如货币、利率、股票等交易过程中,衍生发展出来的新金融产品,其主要形式有期贷、期权和掉期等。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一直是人们注目的焦点,接二连三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联系在一起的触目惊心的事件的发生,一再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存在的巨大风险的注意和反省。

1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基本风险通常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1.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导

致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亏损的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来的产品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经常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其标的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

1.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的风险,是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可以分为2类:①是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②是发行者风险,指标的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是由主观因素所引发,所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此类风险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危险性极大。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由于操作风险导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相当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例子屡屡发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堪称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

1.4 法律风险

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合约在法律

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是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导致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发生的亏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有相当部分是源于法律风险。

2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因分析

(1)金融衍生产品自身的特点和潜在风险金融衍生产品设计的初衷是创造避险工具,排除经济生产中的某些不确定性,实现风险对冲。但是,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却越来越从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这与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有密切关系。

(2)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产生的微观机制宏观金融环境日益宽松,交易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诱使投资者去尝试新的冒险。然而,这仅仅是产生风险的外部客观的条件,更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机构内部的协调、配合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它包括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管理不严密和激励机制的过度使用。

①管理层的认识不足。金融衍生产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复杂的风险管理和降低交易成本的目标,而这通常不为一般企业的高层领导(甚至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所了解,他们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潜在风险估计不足,难以准确地把握交易时的具体细节,不能对交易的产品种类、期限、杠杆系统以及时机等具体事宜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不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一些潜在风险也陆续出现。如何把握这些潜在的、新的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险,现状,防范对策 一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1美元持有及汇率风险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级债影响波及全球,虽然说中国的金融环境处于不流通的内部环境,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局部扩展开来。美国为了转嫁次级债的风险,通过不断使美元贬值,降低利率等金融手段,在我国汇率改革后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6年人民币自由浮动制度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15%以上,我国因持有美元而导致持有资产的贬值,美元资产通过兑换人民币及购买人民币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加大人民币流动过剩,从而产生流动过剩风险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2坏账水平高。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 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414409313.html,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作者:马群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7期 摘要:银行作为金融事业的专业机构,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注重风险控制,积极 开展党建工作。本文先从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入手,接着阐述了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推动银行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 党组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想要经得起历史的校验,需要坚决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积极开展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明确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才可推动银行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管控,详细分析如下。 一、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 金融属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无疑决定了党建工作在金融业中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能够促使金融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能够实现党建水平的提升,以此为银行发展提供支持。 银行通过积极开展党建,能够促使银行金融业处于前沿,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金融业属于党组织执政的基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更好的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促使金融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银行需要贯彻党组织方针,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动银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 银行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党建工作,借助党建政治优势、切实发挥出党建组织优势,将党建转化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紧抓党建工作,支持银行工作 我国本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党建基础上,能够积极开展思想、组织、制度建设,顺应党组织的传统优势,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为银行金融发展提供支持。我行多年前,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并以此推动银行的发展,并借助银行發展,校验党建工作开展质量,促使党组织建设目标与建设方式与银行发展相结合,将党建工作效果与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化解结合,用党建实际效果审查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以此加速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出来的新型金融行业模式,相信也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下面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它的内涵之广,包括了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等一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将传统金融业带入一个更加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的新纪元。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存在着不成熟和欠缺,导致一些列特殊风险的存在。本文从几个方面细致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并深入肌理,探求防范风险之道,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概论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包括了一切依托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的实体机构和约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 互联网金融除了兼具有互联网平台所赋予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性,还具有高科技、高风险,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以及互联网理财四类。近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正朝着健康、法制化的轨道上飞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固有的特点,以及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环境,互联网金融风险仍不可小觑。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涉及政府、金融业、投资方等多个利益主体,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几个利益主体必须齐心协力为之做出努力: 1.政府方面。第一、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由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和详细规章条纹的法规组成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第二、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力度,细化监管制度条例,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摘要: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银行不仅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而且自身存在着积聚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严重问题,这将会成为引发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的一个根本原因。本文首先把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看作是一个制度或者制度框架,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和成因,探索金融风险的一般规律性,寻找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的良胜运行对策方略。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防范 1 研究背景 1.1金融全球化过程导致银行风险增加 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 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各类保险公司)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 1]。同时,互联网的运用克服了不同地区之间时差的障碍,使国际市场的交易一体化。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无法进行协调,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之间传播敏感度的增强,使得一个市场的变化会迅速地传导给另一个市场,金融风险因素变得更加复杂 ,某一经济现象会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进行传导,并形成连锁反应,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更加突出。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金融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对一国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和破坏性也越来越明显,进而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 地受到影响。例如:自90年代以来,19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1995年1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失。这些也充分暴露了金融市场国际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加剧。 1.2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

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金融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全市经济金融安全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现结合《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威海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威政办字〔2016〕63号),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机构设置 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设立“一办四组”的工作机构,即领导小组办公室、维稳保障组、风险监测组、协调处置组、舆论引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主任由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由法院、公安、财政及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当出现重大风险预警时,根据需要从相关成员单位抽调1-2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维稳保障组组长由维稳办主要负责人担任,信访局、人社局、公安局配合,人员由维稳办牵头从相关部门和涉险区市抽调人员组成。风险监测组组长由金融办主要负责人担任,人员由经信委、银监分局以及宣传部、法院、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商务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海关、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局、房管局、供电公司、水务集团、保险协会指定专门人员组成。协调处置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人员由涉险

区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法院、金融办、银监分局以及维稳办、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法制办抽调人员组成。舆论引导组组长由宣传部主要负责人担任,人员由宣传部牵头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 分析研判企业金融风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研究制定防范和处置企业金融风险的工作预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对企业金融风险事件风险情况及工作进程进行评估,提出最终处置方案的政策建议;统一领导、指挥处置企业金融风险事件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2.“一办四组”工作 (1)办公室。具体负责预警监测的日常工作,组织建立企业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和联席会议制度;向领导小组汇报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有关情况,提出应急处置的初步意见和建议;协调各成员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成员部门落实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方案拟定的工作措施;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处置情况;对企业金融风险事件的处置提出具体的建议;对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并组织收集、整理有关档案;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 2 -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一、本题的根据: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愈加紧密,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企业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金融风险,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是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相比西方国家发展的较晚,早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很多衍生品的交易都以失败告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条件也逐渐完善。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的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高风险性,通过各种途径对其风险进行控制,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点,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体系。 2.研究意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风险的控制研究十分有必要。国外的很多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这部分理论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我国的学者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集中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方面,并大多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目前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现行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很符合实际的建议措施,为政府和企业在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本题的主要内容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绪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破之道,也是一种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行业交合之下的产物。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就展示出了鲜活的生命力,而在这生命力之下存在的诸多风险是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本文在阐明了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的定义和主要类型之后,从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规模和融资规模分析了其发展态势,并对近年来发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思考,从行业监管措施、企业安全技术、相关法律制度、投资者投资意识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建立政府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安全技术、完善互联网金融商品和服务相关法律、树立投资者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意识等优化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技术普及化的如今,大部分业务都开通了互联网的办理功能,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省了大量时间的同时,也转变了人们的传统消费理财方式。与此同时,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行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地办理各种金融业务,用户只需要将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拍照上传进行审核,金融机构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核实之后,就可以为客户办理好相关业务,有效节省了运作的成本。但是,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也还有许多未能解决和完善的不足之处,如互联网技术不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及相关法律条文不够明确和规范等,这些都影响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顺利发展。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当前互联网金融中所存在的风险,并思考了其防范措施。

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报告

瑞信银行西大街支行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报告2012年,我支行在业务持续有效发展过程中,将提高信贷质量视作我行的生命线,以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全程道德风险、能力风险和操作风险为重点,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注重在不断转变员工经营理念上做文章,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落实正本清源,实施有效管理,全行资产质量实现良好转变。转变员工观念防范能力风险,在思想观念、领导垂范和制度先行上做好、做实、做细文章是强化信贷管理,防范资产风险的关键。我行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是增强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基础。而要在资产业务经营中确保其质量的提高,我行认为关健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适应和转变。对此,我们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一、提升理念,统一认识。在业务经营中,我行始终强调,资产的“安全性”相对于银行这个高风险行业来讲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片面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搞信贷粗放经营而忽视各种潜在风险,势必会造成资产更大的损失,从而影响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对此,我行通过专题会议、调查研讨、等多种方式,从全体员工中广泛深入灌输“风险经营,质量唯重,效益至上”理念使广大员工逐步认识到:信贷资产质量对财务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贷款管理不好,“金山银山”也会垮掉,从而较好地在全行上下统一了资产质量就是效益的认识,真正把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放到关系全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把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意识扩大到全行每一个员工,从而较好地摆正了信贷经营与风险管理的位置。二:转变观念,健康发展。我行在经营过程中提出了“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八字”方针,尤其将“健康发展”观念与管理统一,和“规范信贷行为”观念以数据和典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宣传、引导,并从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方面进行把关落实,使广大员工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在约束机制上有了新的要求,并真正在全行确立了健康发展观念,从而真正走上了规范经营的路子。三:狠抓素质,提高能力。其一,着力加强客户经理思想教育,培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鼓励客户经理在勇于开拓业务,抢占市场的同时,要求其与客户建立正常良好的往来关系,自觉抵制各方面的不良干扰和诱惑,增强“免疫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根,筑牢思想防线。同时,注意将思想觉悟好、责任感强、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要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首先要解决客户经理的“不知为”和“不会为”的业务素质问题。对此,他们予以“量身定做”,有的放矢进行业务学习辅导。其二,着力加强信贷业务培训,夯实队伍能力基础。全面建立全行客户经理队伍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信贷例会制,多途径给客户经理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全行定期轮换制岗位,做好业务的传、帮、带工作,还不定期推出典型案例听证会制,采取由当事人陈述原因,运用解剖麻雀的做法,营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环境,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增强抗风险能力。其三,强化法律和财务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员工队伍遵章守纪、当家理财能力。注重采取各种灵活多样方式,对全行客户经理进行经常性法纪知识普及,使之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熟悉财务知识,能真正为我行当家,为客户理财,以提高综合效益管理价值。贷款新规则和贷后管理新规则实施以来,我行突出强调业务发展的规则意识和执行制度意识,先后建立健全了《客户经理绩效挂钩考核办法》、《贷款质量管理办法》和《信贷客户交往行为规则》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和办法,做到层层严格执行。尤其是对新开办的信贷业务,都能在事前作出风险评估,确保配套管理的跟进,严格坚持先规范、后发展原则,切实做到制度先行,风险有防,健康发展,并在执行中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一是严格执行客户准入制度。重视对客户的综合授信,通过讨论分析客户所处的行业、产业状况、发展前景、在同业中的地位、经营规模、自身经营实力、现金流等因素,把握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把握客户整体风险可控。二是严格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将贷后管理作为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将从业人员资格制、检查反馈制、展期严控制、内部配合制约制、离职审计制、信贷档案保管制等抓牢抓实。同时,积极推行按“四个统一”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即统一推行信贷业务分级持证上岗制度;统一推行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标准;统一推行客户经理业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一)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体系;中国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融合,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首先介绍了金融风险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指出防范和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对策。 1.呆坏账水平高。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2月12日公布的200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报告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5]。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信用体制不健全。2002年,中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中国商业银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来遗留的一些特性,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一些消费者购买多套住宅以至发生偿还危机。继2003年银行业公布车贷黑名单以后,2004年银行业又公布了房贷黑名单。这种事后惩罚往往难以弥补银行业的损失,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6.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我们没有巴林银行教训,没有日本兴业银行的遗憾,更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于是社会各业中,对金融风险的危机意识很是淡漠,如为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高息吸储的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存在着抵押房产,贷款炒股,置风险于不顾,盲目出资,这些都使金融风险的积存和滋生提供了养分。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

防范发生金融风险【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预案】

防范发生金融风险【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预 案】 为及时处置金融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一、突发性支付风险的防范措施㈠我支行要密切关注可能发生支付风险的诱因:1、已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及类似“非碘”等公共卫生事件; 2、可能引发突发性支付风险的各类谣言; 3、媒体对金融改革或其他方面的负面报道; 4、金融系统发生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高级管理人员畏罪潜逃; 5、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限兑或停兑的; 6、可能引发支付风险的其他信息。㈡非现场监测及预警1、要根据非现场监管数据及风险监测台帐,按日、旬、月、季定期测算农村信用社资金状况,重点分析储蓄存款变化情况及原因、备付金变化情况、资产流动性等,从中发现可能发生支付的苗头,及时提醒告诫农村信用社要加以警惕和防范。2、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相关要求,定期对县辖农村信用社进行排查,确定可能发生支付风险的农村信用社,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严密监控,及时预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尽快落实各项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3、对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的信用社,要根据其支付风险状况,立即派人进行现

场检查,并拿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㈢报告1、接到联社或信用社风险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上级,风险报告表在当日起逐日报送。2、可根据风险处置情况,要求农村信用社和各联社增减报告内容和次数。 3、突发性风险报告中要包括以下内容:金融机构基本情况、风险基本情况,原因、时间、涉及信用社或分支机构数、各项存款和储蓄存款的下降情况,已采取的和拟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分析等。二、处置程序㈠接到联社或信用社的风险报告后,要立即责成县联社实施风险处置和同业救助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化解措施和对策,并监督信用社实施。㈡要立即组成由行长带队、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监管工作小组,进驻金融机构,直接履行监管职责。㈢要牵头,协调县政府、银监办、联社等有关部门组成风险救助小组,商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事宜。㈣督促金融机构及时提出动用存款准备金和紧急再贷款的申请,并协调尽快给予答复。㈤在处置风险过程中,要统一宣传口径。遇到新闻媒体采访时,要由处置风险的主要负责人亲自或指定人员答复。对于举报投诉和反映情况的存款人要热情接待,依法解释,但不得作出“保证还款”等承诺。㈥对引发支付风险或处置风险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是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本文以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为切入点,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44- 02 全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 Products)是指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如货币、利率、股票等交易过程中,衍生发展出来的新金融产品,其主要形式有期贷、期权和掉期等。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一直是人们注目的焦点,接二连三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联系在一起的触目惊心的事件的发生,一再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存在的巨大风险的注意和反省。 1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基本风险通常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1.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导

致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亏损的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来的产品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经常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其标的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 1.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的风险,是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可以分为2类:①是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②是发行者风险,指标的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是由主观因素所引发,所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此类风险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危险性极大。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由于操作风险导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相当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例子屡屡发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堪称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 1.4 法律风险 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合约在法律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不可挡,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效益,防范风险就成为最需要关注的主题。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埋头读书之余也应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所以下面就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思考有效的防范策略,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进入新世纪以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迎来第二轮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具备即时性、互动性、成本低等特征,在对传统金融构成挑战的同时促进金融改革,如何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 风险大是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失公平、消费者与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金融违约、网络诈骗等现象屡禁不止。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技术的限制下容易被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互联网难以正常运转,对互联网金融形成较大的风险。加上互联网金融覆盖范围很广,不被时间和地域所局限,主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便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增加风险防范难度。传统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局部性的,而互联网金融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全局性的,风险以惊人的速度由传输介质传递给传统金融,不能在短时间里纠正偏差、勘误,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鉴于此,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势在必行。 二、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体制,防范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情况以及信息数据等特色进行整改,加强管理、开发技术,创设有效的、科学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体制。整改运营情况时应从网络运行和硬件层面着手,增加安全技术投入,提高系统防入侵、防范病毒攻击的能力,保障在安全环境下运行互联网金融系统;针对网络运行要实行身份认证登录、分级授权等方式,尽可能预防部分用户非法登录。在管理信息数据方面则应加强对数字验证技术的使用,为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引入密钥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提升互联网金融的保密技术水平,有效减少、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的技术风险。 2.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风险监测 为确保市场对有效配置资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预防市场缺陷,就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则是创建优良市场环境的基础性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准确辨析违法犯罪行为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不管是金融机构的在线业务或线下业务均要严格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坚守互联网金融活动底线,拒绝制定提前终止、提前支取存款等不合理的条款,不合理的金融服务也不得依旧原有约定计息或定期收取费用。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及时而有效地获取数据信息,奠定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础,同时把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监测风险、控制风险,基于风险原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弥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漏洞。 3.完善系统保护机制,保护市场主体 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保

防范和化解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

防范和化解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银行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银行金融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促进了国民经济适度、健康发展;但近年来积聚起来的银行金融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不仅制约着银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 一、当前银行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从近年来已暴露出来的银行金融风险隐患来看,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银行金融风险。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有些借贷方甚至有钱还也不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余额数超过20%。分地区看,不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发达地区,有的高达40%。据调查,今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贷质量仍在下降。特别是有许多地区银行上报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是经过处理的,已将大量逾期贷款展期为正常贷款。实际统计数字还要大。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另一表现是,国有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数额大量增加,目前累计达数千亿元。 2?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对客户提取现金的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当前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上,一些城乡信用社因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高,随时都会出现支付困难。 3?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6%,已经低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由于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大大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品风险 金融衍生品是指从货币、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原生产品中派生出来的,以这些金融原生产品为买卖对象,以杠杆信用交易为特征,以避险或投机为目的,由双方或多方共同达成的一项金融合约。金融衍生产品从设计初衷和原理上首先是一种避险工具,但在实践中,金融衍生品因其价值衍生性、交易杠杆性、设计灵活性、构造复杂性、形式虚拟性等特征而具有高风险性,如使用不当极可能导致巨大风险。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避险功能又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操作失误,就可能形成巨大经济损失。如何认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既利用它的规避风险和财务杠杆作用、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同时又有效控制风险,是很多学者关心并且努力研究的问题。 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类型 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指衍生品价格对衍生品使用者发生不利逆向变动而带来的价格风险,它突出的表现在投机交易中。从理论上说,无论衍生品价格如何变动,衍生产品与其基础资产的损益相抵,不应当存在市场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完全的风险对冲很难实现。同时,金融衍生市场与基础资产市场在价格变动上是互动的,并且衍生市场对基础市场异常敏感。在完全放开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基础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价格波动是没有限度的。金融衍生品价格的波动往往导致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暴涨暴跌。这种涨跌将带来金融衍生交易的巨大风险,甚至导致金融衍生市场的崩溃。当衍生品价格的变动与其基础性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并不完全成比例时,在存在对冲缺口时,就会进一步导致风险头寸的扩大,进而引致巨大的风险。市场风险是许多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破产的直接原因。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由衍生品合约的某一方当事人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它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由于交易对手是分散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信用风险是时间和基础资产价格这两个变量的函数,而许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背景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殷鉴不远,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格局变化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反思和总结从未停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监管的缺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重视的课题。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提出了诸多对策,要求将金融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持续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过程的建设,重视金融稳定,同时更要兼具全球化视角,要建立能够维持国际金融运行的国际性的金融稳定框架。在这样的国际金融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也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恰如其分的提出了银行业“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收紧对于金融机构监督和考核的尺度。 本文将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为指导,结合央行有关工作文件精神,深入研究目前银行业金融监管现状,找出金融监管各种乱象和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击金融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国外金融监管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此时期是金融监管的萌芽阶段,诞生了早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第二阶段大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该时期的金融监管已经初具体系,主要特点表现为严格监管,安全优先。第三阶段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彼时金融自由化泛滥,金融业追求效率优先。第四阶段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时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开始成熟,特点是安全和效率并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横空出世,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性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的缓解了潜在的债务危机相关国际风险。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金融监管理论也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对于经济的调控和监管,为了振兴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可谓是手段尽出。通过对于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各国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毕业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别: 金融1201B 学生姓名: 王燕 指导教师: 曲建忠 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至二〇一四年六月三十日共十三周

摘要 作为互联网和金融深度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同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由于法规缺位、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和风险。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亟需消除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传统金融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Internet and financial depth,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s flawed.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ing at high speed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due to absence of regulations, poor supervision and risk.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and it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 This article use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qualita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the system analyze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needs to eliminate the ris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ial,risk,the traditional financ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