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地理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含解析

考点21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考点热度 ★★☆☆☆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 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 因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路选址及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

坡和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答案】1.A 2.C

【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故选A。

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故选C。

考向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

具体表现如下。

地形高原山区平原

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

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

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

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

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地形特征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图示

形态

聚落各组成部分都比较

集中,连成一片聚落由几片组成,每片都

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

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

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

影响因素地形(平坦开阔的平

原);市中心的吸引作用

聚落用地限制或河流、地

形阻隔;规划控制等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

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

高,方便居民生活,便

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

境污染较小

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

污染较小

缺点

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

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

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

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

资相对要高

集中于两个方向,

两头间运距很长,

不便于管理,建设

投资较大

集中于三个方

向,三头间运距

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

资较大

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图示比例尺为1∶10 000),完成1—2题。

1.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 .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

D .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

2.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 B .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 C .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

D .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凹岸(北岸)侵蚀,凸岸(南岸)堆积,再根据河漫滩的形状可知,该河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东部突出部分将因泥沙堆积与南岸相连。河漫滩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故流速较缓,侧蚀较强,下蚀较弱。故选A 。

2.河流弯曲,水流变缓,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该河段南岸堆积利于聚落分布;河漫滩处水流变浅不利于筑港。故选D 。

读某岛屿图,回答1—2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

C.高原D.盆地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浙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A.鞍部B.盆地

C.溪谷D.山脊

4.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亲)疏。唯此桃花

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比较闭塞B.自然景观优美

C.旅游开发落后D.开发历史悠久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5—6题。

5.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A.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D.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6.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崩塌C.干旱D.台风

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线路照片图。据此完成7—9题。

7.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

8.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水源D.土壤

9.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降水多B.地势较高,坡度大

C.水源短缺,近水源D.土壤肥沃,梯田多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地处太行山南端,海拔800~1736米,自然风光优美。下图为石板岩镇石板岩村布局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岩石D.河流

11.出入石板岩村公路线的形态特征呈

A.棋盘式B.网络状

C.条带状D.“之”字形

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地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地形

C.气候D.文化

13.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出少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交通不方便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下面左图为某古镇分布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处形成曲流的主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15.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16.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型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回答17—18题。

17.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18.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19.该苏门答腊岛位置和山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沿海岸线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路线建设的影响。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

(1)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希巴姆古城选址的依据。

(2)根据材料,说明希巴姆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2—3题。

2.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3.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4.(2015年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2014年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

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

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2013年浙江卷)下面左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右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6.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2013年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7—8题。

7.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8.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9.(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0.(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11.(2016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洞头岛景观图

洞头岛避险地分布示意图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①

②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③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④

考点冲关

【答案】1.B 2.D

【解析】1.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2.甲、乙之间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答案】3.C 4.A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溪谷中,主要是因为溪谷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4.从诗句可知,该地交通比较闭塞,人口较少,人为破坏较小,使古村落保存完好。

【答案】5.A 6.B

【解析】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5.山区交通线路的修建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为降低坡度,应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型弯曲。故选A。

6.因地处山区,地形较陡,因此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故选B。

【答案】7.D 8.C 9.B

【解析】7.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盆地内部沙漠广布,周围高山环绕,冰川连绵,盆地周围的山前多冲积扇,冲积扇可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村镇和城市,因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故选D。

8.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故选C。

9.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深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故选B。

【答案】10.A 11.D

【解析】10.石板岩村处于太行山南端,海拔较高,属于山地地形,同时从剖面图看,村落所在位置地势起伏较小,故其选址首要因素是地形。所以选A。

11.山区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势影响,而且出入石板岩村的公路不可能是高速公路或国道等高等级公路,因此公路线多会沿等高线分布,分布形态上呈现“之”字形。所以选D。

【答案】12.B 13.C

【解析】12.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村落基本集中于海拔200—1000米且相对高差较小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不仅可以建房生活,还可以防黄河水患被淹,可见,地形条件是主要因素,选B。

13.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多位于海拔较高处的山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受人类干扰少,保留数量多。

【答案】14.B 15.C 16.B

【解析】14.读图,河流在ac处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受离心力作用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①错;古镇靠近河流取水方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便于农耕,②对;河岸d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降水多,河流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③对;河岸c位于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且靠近湖泊,土层含水量大,易被水流侵蚀,所以c岸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d,④对;河岸a、d为凸岸,d附近有湖泊,a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a不易决堤,⑤错。故选B。15.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不用考虑等高线因素,A错;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考虑防寒,B错;古镇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C对;街道走向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错。故选C。

16.新城布局在a处,会破坏古镇的原有风貌,A错;布局在c、d处,会影响湖泊生态环境和景

观,C、D错;所以新城建在b处,凹岸水流湍急,水深,适合发展港口运输,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的环境,B对。故选B。

【答案】17.A 18.C

【解析】17.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故选A。

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段黄河含沙量较大,水较浑,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过滤,水质较好,C正确;A、B、D不是村民打井饮用的主要原因。故选C。

19.【答案】(1)地势特征:西南高,东北低(或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理由:河流从西南向东北流,注入海洋。

(2)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或:沿海、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沿海沿河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沿河流地区水源充足。

(3)有利:沿海地区地形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差。

【解析】(1)描述地形特征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②地势特征,即哪里高哪里低。地势高低主要依据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2)参考左图图例可知,图中聚落在西南沿海,此外在该岛的中部河流沿岸也有聚落的分布。故该地聚落的分布特点是: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的原因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经济有关,这些地区从地形来分析位于沿海;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海、沿河交通便利。

(3)影响交通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来分析。而自然条件对铁路影响的评价要从有利与不利方面来评价。图中甲乙之间若修建铁路线,刚好在东北沿海地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为其修建的有利条件;但该地段经过了河流和沼泽地,而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多火山、地震,地质灾害频繁。故该区域修建铁路的不利条件是: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20.【答案】(1)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2)墙厚:隔热降温。窗小:抵御风沙。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解析】(1)古城选址多考虑自然条件中的地形、气候、河流或水源、自然灾害等因素。从图中信

息可知古城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位于热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古城所在地远离沙漠腹地,邻近海洋,降水较多适合人类生存。

(2)题干中主要提到的是民居的特点,任何地点的人文环境都有当地自然环境的烙印,此题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从气候、风沙、大气运动等方面进行。该地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古城墙厚,有利于隔热降温;建筑窗小,有利于抵御风沙;窗子分排上下两层,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直通高考

【答案】1.B

【解析】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故选B。

【答案】2.C 3.C

【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故选C。

3.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C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答案】4.A

【解析】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强,气温日较差比阴坡大,故冻融作用比阴坡强,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该地区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故选A。

【答案】5.B

【解析】皇陵一般选择建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的地方。①地花岗岩山地不适宜,A错误;③地为地势较低的冲积平原,C错误;④地与城市(银川)之间有黄河相隔,交通不便,D错误;②地地势较高,土层深厚,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B正确。故选B。

【答案】6.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处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岸陡水深,宜作为港口用地和防洪堤用地;乙地处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宜作为住宅用地和仓储用地。故选D。

【答案】7.D 8.C

【解析】7.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故选D。

8.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源。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故选C。

9.【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10.【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专注题干要求“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11.【答案】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避险地要开阔,以便容纳较多的灾民,远离山体可避开滑坡、泥石流隐患区,临近居民区便于居民避险,与外界联系方便可以及时疏散灾民和运输物资等。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3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考向一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答案】1.A 2.C 【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故选A。 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故选C。 考向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2019年最新高考文综地理高考考点分析

2019 年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一、地理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7 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选修地理部分从"三选一"变成了"二选一" 即: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过去式现在式 二、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值分析 第一部分:单选题 文综试卷第1 题——第11 题为地理单选题,共11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44 分。 第二部分:综合题 文综试卷第36 题——第37 题为地理综合题,共2 个大题,每道大题有3-4 的小题,共46 分。 注意:36题与37题分值不固定,一般为(24 +22 或22 +24)分。 第三部分:选考题(二选一) 文综试卷第43 题——第44 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3 题 44 题为环境保护试题(10 为旅游地理试题(10分),第 分)。从中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一道题作答。

三、文综地理高考试卷考点分析 一)近6 年高频考点分析 如上图所示, 第一大高频考点:考查区域地理问题。 第二大高频考点: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注:高考试题贴近生活,考察与现实有关的地理热点问题。 (二)全国课标一卷地理考点分析 1、单选题考察的重点和难点文综地理高考试卷的单选题一般有4组题(每组2-3 个小题),主要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地球和地图部分: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

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及应用。 (2)地球运动部分: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3)地表形态部分: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形成地貌的条件、成因和过程。 (4)大气运动部分:气候(气温、降水)的变化对区域经济活动(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天气系统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 (5)水循环、洋流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资源对生存与发展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环境部分:人口迁移对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 (2)城市、城市化部分: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3)农业部分: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生产活动(农业)的影响及意义。 (4)工业部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生产活动(工业)的影响及意义。 (5)交通部分: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6)区域差异及联系:区域发展与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第2讲《地图》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CO 、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4)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河流地貌的发育】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9.D 10.C 11.C

【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故选C。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9.B 10.C 11.C 【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优质课《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以“了解地形对聚落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资料(如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图、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聚落的不同形态特征等),说明“地形是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影响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其中,“不同地形特征对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分析探究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在试图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使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概念。而这一观念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地被强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图片和相关的案例分析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性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法。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通过图片展示对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3、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4、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 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

高考地理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含解析

考点21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考点热度 ★★☆☆☆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 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 因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路选址及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 坡和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 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XX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中国地理分区)

XX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中国地理分 区) 一、降水带分区 中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二、冷热带分区 在三大自然区基础上,依据我国东西降水、南北热量的差异,将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北方地区内部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具体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2、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x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

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3、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x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4、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三、经济带分区 1.经济协作区 1954年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协作区。1961年华中区与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全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协作区。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较深远。 以当前的情形而论,中国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进行分区,每个区域各自包含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如下: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 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 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 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1. 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2. 分类: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板块碰撞区 板块张裂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 形成海岸山脉、海沟、岛形成裂谷、海洋或海 形成巨大的山脉Array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U型谷和V型谷的区别?——U型谷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形状呈字母“U型”;而V型谷则是由于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侵蚀而形成的,由于河流表层流速比底层

和两岸流速快,所以对河谷下部的冲刷侵蚀作用较弱,故呈现“上宽下窄”的“V ”字形。 特别提醒: (3)球状风化地貌 (4)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①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2 山地的形成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的判读 ①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可依据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 而成为山岭。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一、知识要点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便利灌溉,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现代城市的分布受地形的影响仍然很大,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例如: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在地形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地形上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是1%、32%和67%。而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美国的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也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2)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山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原的城市要多。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很大: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 (1).地表形态对乡村形态的影响 圆形或多边形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较少、平原面积大、地形完整、开阔和平坦。这样的自然环境,一般在以水源、交通路口等中心地带易形成乡村聚落。 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 (2).地表形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①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九大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 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 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 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每个地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不一样,那么北京高考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1)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1)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

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2)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 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 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4)华东地区铁矿华 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近五年的高考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 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 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 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2.(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淮海平原B.喜马拉雅山脉C.塔里木盆地D.崇明岛 (2010·吉林模拟)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 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 711米 B. 712米 C. 713米 D. 714米 (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地貌 B. 风力堆积地貌 C. 流水侵蚀地貌 D. 流水堆积地貌 〔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0·高考广东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 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 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 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 是( )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搬运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 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2020·贵阳高三月考)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影响乙地气候形成的因素有() ①寒流②地形③东南信风④暖流 A.①②④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2~3题。 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

2.上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且影响时间短 (2019·合肥质检)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端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4~5题。 4.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 C.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 5.R、Q两地() A.一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一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 C.七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七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 (2020·陕西省西安市月考)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读下表回答6~7题。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一: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高考地理专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选题 1.下列岩石中,按成因属于同一类的是() A. 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B. 砾岩、板岩、页岩 C. 砾岩、石灰岩、页 岩 D. 大理岩、板岩、玄武岩 2.雨花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多见于河流的沉积物中.以其色彩斑斓、纹理奇妙、玉质天章、小巧玲珑著称于世,其石质多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玛瑙为主(如图1).图2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题. (1)形成雨花石的地质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雨花石表面光滑,其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3.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题. (1)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 B. ④处低地的形成就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C. 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 D. ③处可能有泉水出露 4.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变质岩和岩浆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5.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 A. 峨眉天下秀 B. 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 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6.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 向斜、背斜、断层 B. 断层、向斜、背斜 C. 背斜、向斜、断层 D. 背斜、断层、向斜 (2)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 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 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 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D. 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3)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 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 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 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 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7.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那个大洋仍在继续扩张之中()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8.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板块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消亡边界 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生长边界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题】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所需课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可用教材 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3、“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使学生掌握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 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宁夏、台湾等区域的特征不 熟悉,影响分析。 教材分析: 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宝成线的修建、宁夏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 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地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宁夏交通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 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2、了解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3、通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 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 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 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地貌等对交通线的影响 难点: 1、世界、中国等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 2、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 3、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案例分析法、举例说明法、图表资料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上节所学内容,通过本节所举案例,在理解基本知识及其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宁夏 的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