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科院有机化学考纲

中科院有机化学考纲

中科院有机化学考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及以有机合成为主要手段的其他相关专业如有机光电材料,导电材料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枝,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内容丰富,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熟习典型的反应历程及概念;了解化学键理论概念、过渡态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了解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

(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各种表示方法

(3)有机化合物的普通命名及国际IUPAC命名原则和中国化学会

命名原则的关系

(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关系

2、有机化学反应

(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

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简单的杂环体系(2)主要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自由基反应、周环反应。

3、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

(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立体效应

(2)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卡宾、苯炔等活性中间体(3)共振论简介、有机反应势能图及相关概念

(4)有机反应机理的表达

4、有机合成

(1)官能团导入、转换、保护。

(2)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

(3)逆向合成分析的基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有机立体化学

(1)几何异构、对映异构、构象异构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2)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不对称合成简介

(3)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6、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化学鉴别方法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HNMR), 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质谱(MS)的谱学特征

(3)运用化学方法及四谱对简单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7、杂环化合物及元素有机化学

含N,S,O等的五、六元杂环化合物、及其他结构的有机硫、磷、硅化合物8、碳水化合物、油脂、氨基酸、蛋白质、萜类、甾族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二、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的研究方法及分类掌握了解有机化合物特性

1.1了解机化合物的涵义、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1.2熟悉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

1.2.1 共价键的本质(价键法、分子轨道法、鲍林共振论简介)

1.2.2 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1.2.3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物理特性、立体异构,官能团异构,同分异构现

象(体),构型与构象,凯库Kekule’A的两个基本原则。

1.2.4 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1.2.5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1.3 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1.4了解有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烷烃和脂环烷烃

2.1 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和氢原子的

类型)、异构、构象及构象异构体、物理性质变化趋势;了解甲烷的结构: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SP3杂化、δ键(构型概念);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及相互转变关系

2.2了解烷烃的重要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折光率。

掌握分子结构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稳定性、卤代、氧化(完全氧化和控制氧化)、裂化和裂解、异构化等。

2.3 理解烷烃的反应甲烷的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连锁反应、能量曲线、过渡

状态、游离基的稳定性和卤代反应的取向:自由基取代反应、碳自由基形成及性质、链反应的引发与终止

2.4 了解烷烃的来源及制备

2.5了解环烷烃命名及反应及环己烷工业来源;掌握小环的张力及稳定性、椅

式/船式构型、取代环已烷和十氢化萘的的构象:船式、椅式、a 键、e键。

第三章烯

掌握单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

掌握单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

3.1熟悉烯的命名、结构、异构体、物理性质

3.1.1理解烯烃的结构SP2杂化、π键

3.1.2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和命名:碳胳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系统

命名法(烯基的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命名、顺/反、Z/E

3.1.3了解物理性质

3.2烯的反应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鎓离子、亲电试剂、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马氏规则、诱导效应,游历基加成反应历程、过氧化物效应的解释马尔可尼可夫规则、加成反应中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结构及性质、二烯的1,4加成Diels-Alder[2+4]环加成反应

3.2.1 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与乙硼烷的加成、加X2、与酸的加成【加HX、

[马氏(Markovnikow)规则、过氧化物效应]、加H2SO4、酸催化加

H2O、与有机酸醇酚加成、加HOCl、自由基加成。

3.2.2 与卡宾的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反应

3.2.3 氧化:环氧化、高锰酸钾氧化和臭氧化

3.2.4 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

3.2.5 了解聚合反应

3.3烯的来源和制备

3.3.1掌握醇的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脱卤素

3.3.2掌握乙烯、丙烯的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主要用途

3.3.3了解石油的裂解和热裂气的分离

3.3.4了解重要的烯烃:乙烯、丙烯

3.4 掌握共轭二烯烃特别是1,3—丁二烯的性质、结构特点及用途

3.4.1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离域键、离域能、共

轭效应

3.4.2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加成反应(1,2和1,4—加成)、狄耳斯—阿尔德(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3.4.3重要的二烯烃: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来源与反应

第四章炔烃

4.1掌握炔烃的分类、命名,结构(sp杂化等)及同分异构现象

4.2掌握炔烃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炔的反应:加成、氧化及末端H的活

4.2.1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乙硼烷、加X2、加HX、加H2O、HCN、HOCl;

与含“活性氢”的有机物的亲核加成;与碱金属(K,Na,Li)及液氨还

原加成;

4.2.2聚合反应(二聚、三聚)

4.2.3氧化反应

4.2.4炔键碳上的氢原子的性质和鉴定:弱酸性、金属炔化物及烃化(碳负离

子)

4.2.5掌握炔烃和烯烃的制备及反应活性的区别与共同点

4.3了解炔的制备,特别是乙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

第五章苯及芳香烃

掌握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sp2杂化)特别是苯的特性及芳香性及结构特征

掌握芳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苯及同分物的反应,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取代效应的解释,并能应用在有机合成中。

了解苯、甲苯、萘的性质及重要用途,了解多环芳香化合物和非苯芳香体系

5.1芳香烃

5.1.1熟悉苯的分子结构:凯库勒(Kekule)式、分子轨道法、共

振论简介,芳

香性解释

5.1.2了解单环芳香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5.1.3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1.3.1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Fridel-Crafts)反应;苯

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δ—络合物);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理论解释和合成上的应用)超共轭效应。

5.1.3.2 卤素(Cl)甲基化反应,加特曼(Gatterman)-科赫(Koch)反应

5.1.3.3 伯奇(Birch)还原反应

5.1.3.4氧化反应:苯环氧化、侧链氧化

5.1.3.5重要的单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5.2多环及稠环芳烃

5.2.1 了解三苯甲基化合物及其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联苯特性及合成

5.2.2掌握萘:结构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5.2.3了解蒽和菲:结构和性质(9、10位的活泼性)

5.2.4了解其他稠环芳烃(致癌烃)

5.3了解芳香烃的来源:煤焦油的分离、石油的芳构化和重整

石油:石油的成因、组成和分类;石油的炼制和石油加工

(1)石油的一次加工:常、减压蒸馏

(2)石油的二次加工:裂解和重整

汽油和柴油:辛烷值、抗爆剂、十六烷值

5.4 一般了解非苯芳烃:休克耳(Huckel)规则及其应用、二茂铁

第六章卤化烃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物理性质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及重要化学性质

掌握几种重要的卤代烃制备方法,了解其性质、及应用

6.1卤代烃的分类及命名、结构、同分异构

6.2 卤代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6.2.1 掌握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反应:取代、消除、还原

6.2.1.1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与硝酸银及氰化钠的反应

6.2.1.2消去反应:札依切夫(Saytzeff)规则

6.2.1.3与金属反应:格氏(Grignard)试剂、有机锂试剂、武慈(Wurtz)

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概念)

6.2.2掌握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6.2.2.1取代反应的离子机理SN1、SN2; 消除反应的机理E1、E2

6.2.2.2 亲核取代的立体化学

6.2.2.3 烃基结构、离去基团对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影响

6.2.2.4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脂肪烃与芳香烃对比,伯仲叔对比)6.3掌握一般卤代烃的制法:由烃制备、由醇制备、卤代烃的互换

6.4了解重要卤代烃:氯乙烯、氯苯、氯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氟里昂、四

氟乙烯.

第七章醇、酚和醚

熟悉醇、酚、醚的分类和命名和结构同分异构(官能团异构)和光谱特性

掌握醇、酚、醚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氢键—醇与醚对比醇与的酚的酸性对比,醇的反应、醚的反应、碘仿反应,醇的鉴别:Lucas 试剂和铬酐硫酸水法了解醇、酚、醚中重要的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

7.1 醇

7.1.1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熟悉掌握其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与卤化磷(或亚硫酰氯)反应,与无机酸(氢卤酸、硫酸、硝酸),酰氯和酸酐等的成酯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和脱氢反应,相邻二醇特有的反应Cu(OH)2、HIO4、口片呐重排、羟基被置换反应(邻基参与效应)

7.1.2掌握消去反应历程

a)、β—消去反应:反应历程E1、E2,消除反应的取向:札依切夫规

则的解释,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b)、α—消去反应:卡宾的结构和性质

7.1.3掌握醇的制法:卤代烃水解,醛、酮的还原,由格氏试剂合成,烯烃的

羟汞化。

7.1.4了解重要的醇:甲醇、乙醇、三十烷醇、苯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

油的化学式)、肌醇

7.2酚

7.2.1掌握酚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

(1)酚羟基的性质:弱酸性、酚醚的生成、显色反应(FeCl3)(2)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7.2.2了解重要的酚: 苯酚(异丙苯氧化制备和用途)、甲苯酚、苯二酚、萘

7.3醚

7.3.1掌握醚的制法:醇的脱水,威廉姆逊(Williamson)

7.3.2掌握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

7.3.3了解几种重要的醚的性质和应用:乙醚、二苯醚(传热载体)、环氧乙

烷、冠醚(相转移催化)

第八章醛、酮类羰基化合物

掌握醛、酮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异构、物性及光谱特性掌握醛、酮类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

熟悉重要醛、酮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

8.1醛、酮类羰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8.1.1熟悉并掌握与含氧、含硫、含碳、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及反应历程,

加成—消去反应历程,影响羰基活性的因素:加HCN、NaHSO3、RSH、

RMgX、ROH、H2O,与有机胺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与氨及

衍生物。

8.1.2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卤仿反应)、羟醛缩合

8.1.3掌握其氧化还原反应

a),氧化;托伦(Tollens)试剂、费林(Fehling)试剂、强氧化剂

b),还原:H2, LiAlH4,NaBH4,B2H6,Me2CHOAl,Zn/Hg/H+,NH2NH2/KOH等还原成醇(双分子还原)、还原成烃、克里门逊(Clemmensen)反应、

武尔夫——开歇纳(Wollf-Kishner)—黄鸣龙反应

c),歧化: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

8.1.4了解醛的自身加成缩和

8.1.5了解醛的显色反应:希夫(Schiff)试验

8.2掌握醛、酮的制法:醇的氧化、烃的氧化,偕二卤代物的水解,傅—克酰基

化反应,炔烃的羰基化,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8.3熟悉重要的醛、酮:甲醛、乙醛(乙烯氧化合成乙醛)三氯乙醛、苯甲醛(安

息香缩合)、丙酮、丁二酮(镍试剂)、环己酮[贝克曼(Bechmann)]重排8.4了解乙烯酮,醌等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熟悉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1,

4—加成、插烯规律。

第九章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质

熟悉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9.1羧酸的命名、物性及光谱特性

9.2熟悉羧酸的结构与酸性(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场效应的影响)

9.3熟悉羧酸的制备:由烃、伯醇或醛的氧化、由酯制备、由腈水解及金属有机试剂合

成如格式试剂制备

9.4 掌握羧酸的反应

酸性羧基中氢原子的反应(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形成酸卤、酯、酰胺、脱羧、α—H的卤代反应、还原(被氢化铝锂还原)、酯化反应的机理羧基中的羧基的反应(酯化反应的历程:阐明机理的同位素法)9.5了解重要的羧酸:甲酸、乙酸、丙烯酸、苯甲酸、萘乙酸。

了解重要二元羧酸物理化学性质:乙二酸、己二酸、癸二酸、丁烯二酸、苯二甲酸

9.6熟悉羧酸衍生物酰卤、酯、酰胺、月青的分类、命名、结构比较、物理和化

学性质、反应和制备;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及其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加成—消化反应历程)、水解、醇解、氨解酯的水解及历程;与金属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酯缩合反应;酰氨的脱水和霍夫曼(Hofffmann)降解反应。

9.7熟悉并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与应用

a),乙酰乙酸乙酯:制备、互变异构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b),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c),碳酸及衍生物:光气、尿素、氨基甲酸酯

9.8 乙烯酮

9.9熟悉取代羧酸(如卤代酸、羟酸、酮酸)的合成与反应,了解多元羧酸的性质

9.10了解动物与植物脂肪的区别:油脂、蜡及合成洗涤剂去污原

特别是油脂的组成与结构及性质:皂化、加成反应、油脂酸败(酸值)和干性

第十章立体化学: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

10.1 了解对映异构( enantiomers )现象、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手性

(Chiral)、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

仪和比旋光度

10.2 熟悉含有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a),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对映体、外消旋体、费歇尔

(Fischer)投影式

b),对映异构体的构型: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掌握构型的R/S法(次序规

则)、了解D/L法、

c),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非对映体、内消旋体

d),环状的化合物对映异构

10.3 掌握烯烃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顺反异构及性质。

10.4了解含手性轴或含手性面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

合物的对映异构:丙二烯型、联苯型,螺旋型化合物; 了解N, S等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10.5了解外消旋体、拆分和不对称合成

10.6掌握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烯烃的加溴

第十一章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熟悉紫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达到能够利用各种谱图的综合信息并结合简单化学反应去判断较为复杂的化合物的结构

11.1红外光谱

11.1.1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11.1.2熟悉重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影响红外吸收信号位移的因素

11.1.3掌握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的解释

11.2核磁共振谱

11.2.1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等性质子与非等性质子, 偶合常数

11.2.2掌握简单典型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剖析: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峰面积的

强度与质子数,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11.3紫外光谱

11.3.1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紫外光谱图,了解各类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紫

外光

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1.4质谱简介

11.4.1质谱的基本原理与质谱仪,质谱图离子的主要类型、形成及应用,影

离子形成的因素,各类化合物的质谱图特征

第十二章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掌握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物理化学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化合物的应用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重要的化学性质

12.1 胺的分类、命名、结构物性和光谱特征

12.2 熟悉并掌握胺的性质物理和化学性质

12. 2. 1胺的结构和碱性(结构特点、手性、碱性及影响碱性大小的因素)

12. 2. 2成盐、四级铵盐的形成、特点及应用(彻底甲基化反应、四级铵碱的

形成,相转移催化剂)、Hofmann消除(规律、反应机理)

12.2.3酰基化:乙酰化、酰卤、酸酐、苯磺酰氯(兴斯堡Hinsberg反应)

12.2.4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顺型消除)

12.2.5胺与亚硝酸的反应(重氮化反应,蒂芬欧一捷姆扬诺夫的环扩大重排

反应)

12.2.6胺的特殊反应:易氧化、苯环上易取代; Mannich反应及其应用

12.3熟悉掌握胺的制备:氨或胺的烃基化、芳卤的氨解(苯炔); 盖布瑞尔

(Gabriei)合成法,用醇制备,含氮化合物的还原: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腈、酰胺、肟的还原, 醛、酮的还原胺化(如刘卡特反应,埃斯韦勒一克拉克反应); 从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 霍夫曼重排、克尔提斯重排、施密特重排) 12.4了解重要的胺:苯胺、二甲胺、乙二胺(EDTA)、己二胺、各种烯胺化合物。

12.5掌握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甲烷及卡宾、氮烯、叠氮化物的制备、反应

12.5.1重氮盐的制法

12.5.2重氮盐的性质:去氮反应(被—H、OH、—X、—CN取代)、留氮反

应(偶合和还原)

12.5.3了解染料结构与性质和用途:化合物颜色和结构的关系(生色基和助

色基)、

染料的分类及偶氮染料和指示剂(甲基橙、刚果红)

12.6硝基化合物

12.6.1了解分类、结构和命名

12.6.2掌握其性质:硝基对α—氢原子的影响(互变异构)还原、硝基对苯

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2.6.3熟悉重要的硝基化合物:硝基苯、苦味酸、TNT

12.7腈和异腈:分子结构、水解和还原反应

12.8掌握含氮芳香化合物的以下有关内容

12.8.1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制及化学性制

12.8.2芳胺的制备和芳胺的特性

12.8.3 苯炔的制备和环加成反应

12.8.4芳胺的重氮盐及反应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三章含硫、磷、硅化合物

熟悉含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

熟悉有机磷化合物的分类、命名以及有机磷农药的性质、性能和应用

了解含硅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13.1 硫、磷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成键特征

13.2 熟悉含硫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命名及和合成与反应

硫醇和硫酚、硫醚、亚砜和砜、磺酸及其衍生物(磺胺药物、糖精)13.3 含磷化合物

掌握重要反应:形成季磷盐的反应、维狄希(Wittig)试剂及其反应

13.4了解有机农药分类、农药的剂型、药效和防护、有机磷农药及其他

13.5 了解常见卤代硅烷及硅醇、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

第十四章缩合反应(熟悉和掌握大部分内容)

14.1 醇、醛型缩合反应:满尼赫一胺甲基化反应、麦克尔加成、鲁宾逊增环反应

14.2 酯的酰基化反应: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混合酯缩合、分子内的酯

缩合反应(狄克曼缩合反应)、用酰氯或酸酐进行酰基化

14.3 酮的烷基化、酰基化反应、经烯胺烷基化或酰基化

14.4 β-二羰基化合物的特性及在合成上的应用:β-二羧基化合物的特性、丙

二酸酯合成法、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1.3-二羧基化合物的γ-烷基化和γ

-酰基化、酯缩合的逆向反应

14.5 魏悌锡反应及魏悌锡一霍纳尔反应:伊利德的结构、磷伊利德的制备、魏

悌锡反应、魏悌锡一霍纳尔反应、硫伊利德

14.6 芳醛与酸酐亲核加成反应:蒲尔金反应、克脑文格反应

14.7 醛、酮与α-卤代羧酸酯的反应:达参反应

14.8 苯甲醛的氰离子(CN-)催化下: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酸重排

14.9合成剖析:设计一个合成的例行程序[识别官能团,切断(几大类有机反应,

几种典型结构的切断),原料的选择,合成步骤的设计,选择性反应及保护基的应用,立体化学控制]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

了解常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

熟悉杂环化合物的芳香性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酸碱性

掌握呋喃、噻吩、吡咯等的合成及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规律)了解吡啶、喹啉等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规律

15.1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音译法)

15.2熟悉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吡咯、噻吩、糠醛的结构和性质和制备及简单

反应,了解其衍生物性质(VB1、青霉素等),了解卟啉衍生物:血红素、叶绿素、VB12。

15.3了解六元杂环化合物

15.3.1吡啶的结构及吡啶衍生物:烟酸、VB6、异烟肼

15.3.2 嘧啶及其衍生物:尿嘧啶、胞嘧啶、胸腺嘧啶

15.4 一般了解稠杂环化合物:吲哚及其衍生物、喹啉及其衍生物(斯克奥浦

Skraup合成法)。

第十六章周环反应

16.1 电环化反应

16.2 熟悉并掌握[ 2+2], [2+4]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

16.3 熟悉σ-迁移反应(Claisen 克来森重排,Cope重排,氢原子参加的[l, i]

迁移,碳原子参加的[l, i]迁移)

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

了解碳水化合物(糖)的涵义、分类、存在

掌握D—系列单糖的重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熟悉单糖的环状结构和链状结构以及差向异化作用和变旋原理

了解几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7.1熟悉单糖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

17.1.1单糖的碳架结构: 单糖的构造式的确定、立体构型、环状结构[哈武斯

(Haworth)透视式、构象式]

17.1.2单糖的性质:糖酸的差向异构化、氧化与还原(吐伦和菲林试剂,溴

水或电解氧化,硝酸氧化,催化氢化,钠汞还原)、成脎反应、成苷

反应、单糖的递降(Ruff降解,Wohl降解)、糖脎与糖腙。

17.1.3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17.1.4变旋光及氧环的测定

17.2了解双糖:还原性双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非还原性双糖:蔗糖

(结构测定)

17.3了解多糖:淀粉(分类、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结构和利

用:造纸、人造

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半纤维素、右旋糖酐

第十八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熟悉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常规的化学性质

了解多肽的结构特征、结构的测定方法、性质

了解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18.1氨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制法【氨基酸的合成:Strecker合成、σ-卤代

酸氨解、Gabriel合成、丙二酸酯法】、性质【两性和等电点、氨基的反应(与亚硝酸、甲醛、二硝基氟苯反应)、脱羧反应、与水合茚三酮反应】

18.2了解多肽:多肽结构确定和合成原理简介、多肽合成【:羧基的保护、氨基

的保护、接肽方法(混合酸酐法、活泼酯法、碳二亚胺法)】;重要的多肽(谷胱甘肽、催产素和牛胰岛素)

18.3了解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类和重要性质、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两

性和等电点、胶体性质、沉淀、变性(可逆和不可逆)、水解、显色反应)

第十九章萜类、甾族化合物

了解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类,异戊二烯规则及其生理作用及应用19.1了解萜类的定义、分类、异戊二烯规则:单萜、倍半萜及其它萜类

了解常见萜化合物的结构的一般书写方法:V A、胡萝卜素、柠檬醛、橙化醇、香叶醇、薄荷醇、蒎稀、龙脑、樟脑

19.2了解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命名

三、参考图书

1)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 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印也可以作参考书)

2)伍越寰《有机化学》第二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9

四、题型

是非选择题,填空,有机合成,立体化学及反应机理,波谱分析结构鉴定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编制日期:2011年7月1日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 无机、分析化学部分 1.物质结构简介 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 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5)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单元、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等)与计算方法。 6)掌握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掌握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公式,并掌握近似计算的条件。 熟练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最简式。 3)掌握影响酸碱解离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掌握介质酸度对弱酸碱存在型体的分布影响及 分布系数的计算。 4)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酸度的近似计算及配制。 5)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6)掌握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的选择)。掌 握多元弱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7)了解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掌握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有机化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onic Chemistry 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化学专业 学分:6 理论学时:64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考试课。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制备方法、鉴别和有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选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能力及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科其他后续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等)打下牢固基础。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思维、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应达到要求: 1.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征。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4. 掌握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 5. 掌握某些重要的反应规则及反应历程。 6. 了解各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教材名称:《有机化学》付建龙、李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年。 参考资料:《有机化学》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 主要内容: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类型、氢原子类型及烷烃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04210021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总学时数:68~76学时 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精细化工、环境治理和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组成、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合成、变化、分离、提纯以及鉴别等理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本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培养和造就制药工程、精细化工、环境治理和化学工程高等专业方面应用型和开发型的技术人才,奠定有机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教学内容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性质、断裂:均裂与异裂 (4)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6)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2、重点、难点 重点:同分异构、共价键和各类官能团 难点: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有机化学的含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有机化合

物中共价键的性质及其断裂—均裂与异裂; (2)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3)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第二章烷烃 1、教学内容 (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构造异构、命名和结构 (2)烷烃的构象 (3)烷烃的物理性质 (4)烷烃的化学性质 (5)甲烷氯代反应历程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一般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 (7)烷烃的天然耒源 2、重点、难点 重点: (1)烷烃的构造异构、命名和结构 (2)烷烃的构象 (3)烷烃的化学性质 (4)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 难点:烷烃卤代反应历程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的通式、同系列、构造异构、命名、结构、典型构象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天然耒源 第三章烯烃 1、教学内容: (1)烯烃的构造异构、命名、结构、E-Z标记法—次序规则 (2)烯烃的耒源和制法;烯烃的物理性质 (3)烯烃的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聚合 反应、∝—氢原子的反应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1-2)1001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80/5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学 内容简介:《有机化学》是药学院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烷烃和环烷烃,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烷,醇和醚,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香烃,羰基化合物,酚、醌,羰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周环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核酸和辅酶化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生命的运动从分子水平上来说就是有机化合物的运动,因此有机化学与生命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不含类脂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规律和立体化学特征,熟悉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及有机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化学各学科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交叉十分广泛,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药学领域,必须加强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使同学们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受到科学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6 ] [基本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史,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类,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共价键的性质,碳原子的 SP 3 杂化,有机酸碱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碳原子的 sp3杂化。

有机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本考试目的旨在认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课程要求,同时为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有机化学》下一步教学的实施及评估提供依据。 考试总要求 考生应掌握《有机化学》各章的基础知识,并能从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熟悉各类功能基(官能团)典型化合物的规律性的理化性质;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判断一些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特性,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 考试形式 1.考试方式:闭卷 2.考试总分:100分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两种题型: ? 单选题:为最佳选择题,从4个(A.B.C.D )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60题,每题1 分,共计60分。 例如: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系Fischer 投影式(即平面投影式),其名称哪一个是正确的。 CH 2CH 3CH 3 H HO A . 2-丁醇 B . S -2-丁醇 C . R -2-丁醇 D . S -3-丁醇 答案:C ? 多选题:为多项选择题,根据题意选择选项的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例如:下列哪三个化合物含有手性碳原子 CH 3CHCH 2CH 3 0H Cl CH 2CH(CH 3)2CH 3CHCH 3 0H A. B. C.

CH 3CHC00H NH 2CHCH 3Cl Cl D. E. 答案:C.D.E 考试内容及重点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分子结构 第二节 化学键、共价键和碳的杂化 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类型 第五节 有机酸碱理论 ? 本章重点: ? 构造、构型、构象的概念; ? 碳原子三种杂化方式:sp 、sp2、sp3杂化的特点; ? 分子间作用力:偶极-偶极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以及其对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 Brosted-Lowry 酸碱质子理论与Lewis 酸碱电子理论及其实际运用。 思考题: 1.根据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判断下列化合物分子中标有字母的碳碳键,哪一个最长. H 2C CH CH 2CH 2C CH E A B C D 答案:C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烷烃的结构 第二节 烷烃与环烷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第三节 烷烃与环烷烃的构象异构 第四节 烷烃及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总学时:65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林、牧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分类、结构和性质。揭示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变化规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鉴别、合成方法和用途,为今后《生物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点讲授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结构和性质、合成和鉴别,烃的部分由于高中时已作较详细的介绍,可以略讲,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部分在生物化学中还要作详细的介绍,也可以略讲。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命名、结构、官能团和性质,熟悉它们的合成和鉴别,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用途。 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提取实验和性质实验,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提高实践技能。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1-2共价键 §1-3有机化合物分类 第二章开链烃 §2-1烷烃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二、烷烃的命名 三、烷烃的结构与构象 四、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2烯烃 一、乙烯的结构 二、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四、诱导效应与马氏规律的解释 §2-3炔烃 一、乙炔的结构

二、炔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三、炔烃的物性质、化学性质 §2-4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1,3—丁二烯的分子结构 三、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四、1,3—丁二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结构和性质,熟悉有关的杂化轨道理论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第三章环烃 §3-1环烷烃 一、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三、环烷烃的稳定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四、环烷烃的顺序异构和环已烷的构象 §3-2芳香烃 一、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苯的分子结构 三、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四、苯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五、稠环芳烃 六、休克尔规则与非苯芳烃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各类环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环烷烃、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重点掌握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规律。 第四章卤化烃 §4-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二、命名 §4-2卤代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卤原子的化学活性与卤代烃结构的关系 §4-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和消除反应历程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时:76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代码:B01001202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食品、化学、生物、农林等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常见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应用型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了解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共价键的键参数及共价键的断裂。 5.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重点: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难点:共价键理论;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二)饱和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烷烃的同系物和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烷烃的命名;掌握烷烃结构、乙烷和丁烷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环烷烃的分子结构和环己烷的构象。 【教学内容】 1.烷烃 2.环烷烃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性质。 难点:乙烷、丁烷和环己烷的构象。 (三)不饱和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重要的化合物——乙烯。 2.了解炔烃的命名、物理性质,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和重要的化合物——乙炔。 3.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理解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效应及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1.单烯烃 2.炔烃 3.二烯烃 4.萜类化合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重点:烯烃和炔烃的性质。 难点:二烯烃的性质,共轭结构及共轭效应。 (四)芳香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苯的结构、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掌握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2.了解稠环芳烃,掌握休克尔规则与非苯芳烃。 【教学内容】 1.单环芳烃

有机化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学在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了解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碳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5.有机化学与医药的关系。 6.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目的要求】 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共价键的形成理论。 2.掌握共振论及电子效应。 【教学内容】 1. 共价键的形成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2.共振论 3. 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4.氢键。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目的要求】 1. 认识立体化学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2. 确立有机分子的立体概念。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立体异构现象。 4. 掌握各种异构体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 1. 分子模型的表示方法:Fisher投影式、Sawhares投影式、Newman投影式。 2. 顺反异构的类型及Z-E构型表示法;顺反异构的性质及与生理活性的关系。 3. 平面偏振光的原理及应用,旋光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4. 对映异构: (1)对映异构、分子对称性和手性 (2)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D-L构型表示法及R-S构型表示法。 (3)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4)其它手性化合物。 (5)对映体的化学性质。 第四章烃 【目的要求】 1. 掌握同系列、通式、同分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 2. 重点掌握脂肪烃类的结构和命名原则。 3. 烃化学性质及反应的规律性和烷、烯、炔、二烯烃及脂环烃的特殊性。 4. 掌握脂环烃的成环理论及环的稳定性。 5. 掌握环烷烃的构象和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并在有机化学知识上达到如下的要求: ( 1 )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重要的化学反应 ( 2 )对于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构型和构象等立体化学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 ( 3 )能分析几类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机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几类重要的和典型的有机反应历程以及反应环境条件的影响作用。 第一章绪论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史。有机化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特点。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经典结构学说与共价键的进展;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的几何形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原子轨道;σ键和л键;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四、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五、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学说及路易斯学说。 六、有机化合物机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程序和方法。 八、分子官能团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饱和脂链烃 第一节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 SP 3 杂化;甲烷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碳原子。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立体结构:甲烷的结构;乙烷和丁烷的结构; Newmann 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五、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均裂反应、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游离基取代历程(游度基、链销反应)。 六、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七、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第二节环烷烃 一、环烷烃的分类 二、环烷烃的命名:单环烷烃、螺环烷烃、桥环烷烃的命名 三、环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四、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五、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催化氢化、加成反应 六、环烷烃的结构:环丙烷、环丁烷、环己烷的结构、张力学说 第三章不饱和脂链烃 第一节单烯烃 一、单烯烃的结构 ;SP 2 杂化,见和见的形成,烯烃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 二、单烯烃的命名: Z 、 E 命名原则 三、单烯烃的物理性质 四、单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与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反应及反应取向),聚合反应、氧化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马氏规则和反马规则的解释、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

315化学考研大纲

315化学考研大纲 摘要: 1.315 化学考研大纲概述 2.考试范围与内容 3.考试要求与题型 4.备考建议 正文: 【315 化学考研大纲概述】 315 化学考研大纲,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化学科目的考试大纲,是由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用于指导考生备考和规范考试内容的官方文件。该大纲主要包括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要求与题型两个部分,是化学考研备考的重要参考依据。 【考试范围与内容】 315 化学考研大纲的考试范围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四个领域。具体内容包括: 1.无机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键与共价键、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2.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等。 3.物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光学等。 4.分析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误差与数据处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等。

【考试要求与题型】 315 化学考研大纲对考生的考试要求主要包括:掌握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其中,选择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测试考生的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测试考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建议】 1.熟悉考试大纲,明确学习目标。考生应认真研读315 化学考研大纲,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重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强化理论体系。考生应从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入手,系统学习各领域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大量练习,提高解题能力。考生应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模拟题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特别是计算题和论述题的解题技巧。 4.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考生应加强实验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5.及时复习,查漏补缺。考生应定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巩固学习成果。

(完整版)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13P00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学分:4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本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技技术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后继专业课,培养造就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 1.1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其具体应用; 1.2 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 1.3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 1.4 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的反应机理。 2.专业技能目标 2.1 运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有机反应的可行性; 2.2 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解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 2.3 运用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部分有机反应的机理。 3.专业素质目标 3.1 具有基本的查阅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阅读英文文献的专业英语水平; 3.2 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逻辑思维能力,从有机化学角度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是应用化工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他的前修学习领域是《无机化学》,他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各专业的《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粮油加工技术》和《食品发酵技术》。本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以有机物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按实际工位进行设计,以烃、含卤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为项目载体,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6项工作任务。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16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在应用化工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完成本学习领域设置的16项工作任务,能够将前修学习领域《无机化学》所培养的各项能力进一步加强和综合,同时为后续学习领域《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粮油加工技术》和《食品发酵技术》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六项学习情境,共16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引导的方式结合具体任务的实施,使同学们学会有机物制备、分离、提纯等方法。训练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专业能力目标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校内两个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工作设备完成了甲烷的制备、鉴别与应用、任一烯烃的合成、鉴别及应用、乙炔的制备、鉴别与应用、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任一卤代烃的合成、鉴别和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及液体洗涤剂的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分离煤油中的乙醚、乙醛的合成、鉴别及应用、板蓝根的提取、肥皂的制备和应用、硝基苯的合成和应用、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应用、乙酰苯胺的合成和提纯、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单糖、二糖、多糖的鉴别和应用共16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方法能力目标 1. 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估的能力。 2. 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本科)

《有机化学(I)》(化学、应化类专业)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 有机化学(Ⅰ)-1[Organic Chemistry(Ⅰ)-1] 有机化学(Ⅰ)-2[Organic Chemistry(Ⅰ)-2] 课程号(代码): 20308730,20308630 课程类别: 类级平台课程,必修课 学时:48x2学分:3x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基本面向: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前置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后,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继续深造以及将来解决有机化学中的问题、奠定必要而坚实的基础,同时能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要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常用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是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关键反应,把握规律、抓住机理、将官能团互相转变的方法和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的方法形成互联网络,同时专注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问题,才能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之目的。 三、教学内容 1 绪论(4学时) 基本要求: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反应类型;三、了解共价健的本质,掌握共价健的属性,熟悉利用键能数据推算反应的焓变;四、掌握下述名词术语:有机化学;同分异构现象;分子间作用力;Van der walls力;官能团 1-1 有机化学的由来和发展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子结构和组成(同分异构现象,结构的表示方法);理化性质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与诱导效应;键的可极化性 1-4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的类型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6 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学习方法 2 烷烃(4学时) 基本要求:一、掌握构象的表示方法和典型的构象ap, sp, sc, ac的稳定性分析;二、了解饱和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烷基自由基的sp2杂化轨道的形成与构型;三、着重掌握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的基本规律(区域选择性)和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四、弄清下列概念:同系列与同分异构;构造异构与链异构;T.S与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目的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化学专业学生(本科)必修的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基础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分离提纯与基本的分析鉴定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 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实验基本技术,包括蒸馏、分馏、水蒸汽蒸馏、熔点测定、重结晶、萃取、升华、色谱法、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无水无氧操作技术、加热、致冷及干燥技术;工具书及手册查阅方法训练;实验报告及研究论文的写作要求。第二部分为反应与制备,包括卤代反应、威廉逊反应、氧化反应、格式反应、傅-克反应、璜化反应、硝化反应、还原反应、脂化反应、斯克劳普反应、珀金反应;相转化催化、外消旋体的拆分、天然物的提取与纯化、药物分离与鉴定。第三部分包括连续有机合成实验和英文文献实验。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化学中的全部理论来源于实验事实,实验的发现又促进了化学理论的进步。 有机化学实验课构架于自然科学理论的大版块之中,以理论化学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理论贯穿于实验的各个环节。 三、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多以孤立地介绍单个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来组织教学,着重强调的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由这样一种模式塑造的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较扎实,但是综合能力不足,常常只会“照方配药”而缺少创新意识。 根据国家教育部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化学专业类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我们试图摈弃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以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着力将基本理论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及创新精神培养融为一体。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以典型的有机反应为主线,将反应、合成、分离、提纯、物性测试等基础环节融为一体,并配以重构实验方案设计及英文连续合成的强化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有利于诱导学生作发散性思维,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本课程为一学年课程,共108学时,就选材而言,主要从现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及趣味性等方面考虑。我们总计选择了40个实验,其中大多数实验都介绍应用背景以及实验通法,力图使学生对本次反应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对所选的合成产物,通常也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一些化学史料中的轶闻趣事,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便于实验的知识积累、以及课时的限制,每学年可选取其中的部分题材作为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c Chemistr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082067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通修课)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水产养殖专业、草业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农学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生态学专业、园艺原野、园林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分:3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 后续课程:生物化学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有机物的化学,而有机物是构成生命体的主要物质。因此它是高等农牧、兽医院校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课是在实验室以做基础实验为主。 选用教材: 汪世新主编有机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必读书目: 1、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徐伟亮主编有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选读书目: 1、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二、课程总目标: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各类异构现象尤其是立体异构;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能分析分子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关系,反应条件对反就类型的影响;了解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离提纯方法;了解天然有机化合物,如糖、脂肪、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 48 其中讲授学时: 48 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2、教学要求:

《有机化学》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3034018~03034019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1~2 / Organic Chemistry 1~2 学分:5 学时:80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 建议修读学期:三、四 开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和作业结合的方式;期终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张文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14年7月 2.《基础有机化学》,刑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15年7月 3.《有机化学》,王积涛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9年9月 4.《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0年4月 内容概述: 本课程以官能团为主线,系统地讲授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结构特征、物理性质、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的类型及相互转化规律、合成方法和与此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够运用价键理论(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电子效应(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场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学会“结构决定性质”对不同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反应和重要化合物应用性能,理解和掌握常见各类有机物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习和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合成技巧。 The functional groups are taken as the clues of this course. Basic knowledge of organic chemistry is systematically teached. Such contents contains the organic compounds’nomenclature of IUPA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basic 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 and conversion rules, synthesis methods and the related basic theory,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chemical and natural organic compounds. Organic chemical structure theory is used to analysize the structure of various types of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contains valence bond theory (hybrid orbital theory of carbon atoms),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electron effect (conjugation effect and induced effect), field effect and spatial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有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必修课。通过学习《有机化学》,使学生掌握与环境科学有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及从事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无机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 在讲授中,应注意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3. 在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时,应保证大纲的基本内容,而对系统安排、课时分配等问题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4. 大纲中带“*”号的内容属于自学内容,可不讲。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2.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加强教与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习知识与练习、实践相结合,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带*为自学内容。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4. 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性质 5. 共价键的断裂 6.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说明和要求: (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性质特性、结构特性、化学反应特性; (2) 杂化轨道等理论;

《有机化学(二)(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20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开课学期:2-3 学分:5=3+2 指定教材:史达清、赵蓓,《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一、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按官能团顺序,系统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和光谱性质、制备、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结构。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掌握有机化学的命名、结构物理和光谱性质的基础知识,能够辨识各类有机化合物,并可以分析其基本性能。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建立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知,分析、判断影响有机化合物基本反应性质、相互转化和应用性能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3.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和工程问题,并能借助文献调研,比较、分析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改善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或者实现绿色制备的方案。 4.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知识,能够认识、分析和预测有机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并能借助文献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在后续课程中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基础知识的储备。 课程的达成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有以下能力: 课程目标对应学期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1 有机化学二上 CHET2039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理论等知识点。掌 握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 醛酮等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合成方法。掌握对映异 构知识。掌握红外、核磁等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2 有机化学二上 CHET2039 在课程目标1的基础上,学生具有利用有机化学中的相 关知识,解决相关基本问题、设计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进行结构推测等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3 有机化学二下 CHET2004 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二羰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 杂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的分类、命名、结构相关 知识。掌握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合成方法。初步掌握逆 合成分析方法在合成中的应用。初步掌握有机重排反 应。 课程目标4 有机化学二下 CHET2004 在课程目标3的基础上,学生具有利用有机化学中的相 关知识,解决相关基本问题、设计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进行结构推测等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