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十二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二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二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二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二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糖,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糖主要是葡萄糖,所以一般认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80~

120mg/100ml)。

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以氧化供能,特别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妨碍脑等组织的能量代射,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内存在一整套高效率的调节机制,精细地控制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最终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来达到目的。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另

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肝。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肝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化,使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增加,糖异生作用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还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此外还抑制糖异生途径,促进糖的氧化和转化,总体上使血糖的去路增加,来源减少,最终达到使血糖浓度降低的目的。

激素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

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激素发挥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在生理性调节中仅居次要地位。

胰岛素

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

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

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达到调节血糖浓度的目的。细胞内的cAMP 可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后者通过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即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通过cAMP激活肝中糖原磷酸化酶使糖原分解,还有诱导肝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及果糖二磷酸酶的合成促进糖异生作用,使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上升。

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激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2.掌握血糖的定义、正常值及其测定的原理。

基本原理

葡萄糖在有机酸溶液中能与某些芳香胺类化合物如苯胺、联苯胺、邻甲苯胺等起缩合反应,生成希夫氏(Schiff)碱式有色衍生物,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得到葡萄糖浓度。

本实验用的是邻甲苯胺法。

邻甲苯胺不与非还原性糖物质显色,而与已醛糖显色。葡萄糖的醛基在热醋酸溶液中与邻甲苯胺的氨基互相缩合成兰绿色的希夫氏碱,该兰绿色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此法测得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70-100mg/100ml,兔约为130mg/100ml左右。

操作

1.动物准备及空腹采血

取试管4支,编号(1)、(2)、(3)、(4),分别加入肝素抗凝剂0.0lml。取空腹16小时以上的家兔两只,分别编号1和2,称体重并记录。

用耳静脉采血法:先剪去兔耳静脉处的毛,再用二甲苯擦拭兔耳部静脉,使其充血,在其周围抹上凡士林(防止污染、润滑),用刀片轻轻挑破边缘耳静脉,放血入含抗凝剂的试管(1)和(2),约需2-3ml,边滴边摇,以防凝固。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血管止血 .

2.注射激素并再采血。

l号兔臀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按4单位/kg计算,一小时后于心脏取血入抗凝管(3),测定血糖。将2号兔臀部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4ml,观察兔子情况。30min后,心脏取血入抗凝管(4)中。

心脏采血法:将10ml注射器用肝素抗凝剂淋洗(肝素化)后,置家兔于仰卧位,固定四肢,在左侧胸壁3-4肋间,用左手食指摸到心搏最明显处(颈静

脉切迹与胸骨剑突中点旁)垂直进针(不可左右前后摆动针头),深度约3cm ,当有落空感时,可感觉到针尖随心搏而动,固定针头,采血8ml 左右,放入抗凝管中。

3.测定注射前后的血糖

将收集的4管血液离心10分钟(每分钟2500转),取上层血浆,分别制成胰前(1)、胰后(3)、肾前(2)、肾后(4)4管标本。取6支干燥试管,编号并按表操作。混匀各管,置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用波长630nm 进行分光测定,读取吸光度值,按下式计算葡萄糖含量。

葡萄糖mg/100ml 血浆=

注意事项

1.离心机的使用

⑴.离心前一定要配平(位置配平和重量配平)。

⑵.使用时离心机的盖子一定要盖紧,以免发生意外。

⑶.要等离心机完全静止后才能打开盖子。

2.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3.取血时的注意事项

⑴.注射器、刀片的使用。

⑵.注射器在取血前要肝素化。

⑶.心脏取血时要注意进针的位置和深度。

⑷.注意不要将空气注入动物体内。

⑸血液放入试管中时要先将注射器的针头取下,以防溶血。

4.邻甲苯胺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操作时要注意。

临床意义

1.血糖升高:病理性主要见于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等。

2.血糖降低:病理性如胰岛细胞瘤、胰岛素分泌过多,过量胰岛素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测定管吸光度 标准管吸光度 ×100

内分泌各项试验

分泌科常用临床试验 方法及意义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010年11月 垂体前叶功能试验 一、GnRH 兴奋试验(GnRH Stimulation gonadotropin secretion test)[完整] [原理]通过GnRH兴奋LH的分泌,评价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储备功能. [方法]仁受试者禁食过夜,试验期间卧床,不吸烟。 2、将GnRH(10肽)100u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在30秒内静推完毕。 3、分别于0、30、60和120分钟在前臂采血2.0ml,分离血淸?2(TC保存作LH测定,必要时可同时测定FSH. [正常值]仁正常成年男子LH的反映蜂值比基础高5倍以上,U金值在30?60分钟岀现。 2、正常成年女子LH的反映因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异。 3、青春期前儿童呈低弱反应,峰值比基础值增高小于3倍。 [临床意义]?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LH的基础值显著髙于正常人(因此,GnRH兴奋试验对诊断不是必须的),蜂值亦显箸增髙(峰值和基础值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峰值只升髙3倍左右,提示功能储备减低?2?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LH的绝对值显著低于正常人,唸值只增高2倍左右。这些患者的反应程度与下丘脑或垂体组织受损破坏的程度有关,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3?体质性青春期延迟患者的反应和青春期前儿童相似(和出?龄一致儿 [结果]

[讨论]患者在GnRH剌激后,其血淸LH、FSH升高低于5倍基值,且LH高峰后移,说明其垂体腺瘤破坏正常组织,引起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储备功能减退。 [附注]本试验不能鉴别下丘脑性和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GH. ACTH 试验(Insulin-induced hypoglycemic stimulating GH secretion test)[完整] [原理]低血糖对下丘脑?垂体是一种非常强的应激因素。正常人当血糖降至2?2mmol/L以下时,即显著兴奋GH、ACTH?皮质醇、TSH和儿茶酚胺的分泌。本试验是利用一种标准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以检测GH的储备功能,亦同时测定垂体?肾上腺轴.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方法]禁食过夜,卧床休息,抽血査血糖.TSH、ACTH和GH,静注胰岛素0.1单位/公斤体重(垂体性侏儒),0.3单位/公斤体重(肥胖、肢端肥大症、柯兴综合征、糖尿病),于0, 30, 60, 90分钟分别采血测定血糖和GH,于低血糖出现时抽血测ACTHo [临床意义]约70%的正常人有反应。 [正常值]正常人血淸GH升髙$5ug/L, GH峰值<75ug/L,提示GH严重缺乏。 [附注] 仁试验结束后,立即饮用20克葡萄糖水,然后进早餐,如病人有垂体功能低下之可能,应加服强的松5mg,当天每4小时进餐一次。 2、冠心病、癫痫未经纠正的严重甲减和Addison氏病,糖尿病,空腹血糖>&3mmol/L者不宜作此试验。 3、试验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休克或意识丧失者,应立即终止试验,静注50%匍萄糖60ml (同时另骨抽 血査血糖九如病人还不能恢复,静注胰升糖素0.5-1mgo 4、试验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神志变化。[结果] 时间血糖 (mmol/L) 生长激素 (ug/L) ACTH (pmol/L) 刺激前15分钟 4.310.812.0 刺激前0分钟0.6 刺激后30分钟 2.470.81&2 刺激后60分钟 3.99 1.2 刺激后90分钟 4.460.6 [结果分析]患者Iflim GH升髙0?4ug/L, GH蜂值为1.2u§/L,低于正常人,说明其垂体生长激素瘤手术较彻底,无复发。另ACTH在兴奋后升髙,说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有一立储备功能。 三、葡萄糖抑制GH 试验(Glucose Suppressing GH test){完整} [原理]下丘脑GH神经元上有调节GH分泌的糖受体,葡萄糖负荷后,通过下丘脑糖受体抑制GHRH 的分泌或兴奋生长抑素(SS)的分泌,使垂体GH的分泌减少。 [方法]仁口服匍萄糖100克(有糖尿病的患者可用125克大米煮粥代替)。 2、分别于0、30. 60、120和180分钟采血测定血糖和GH。 [正常值]100克葡萄糖负荷后GH<3ug / Lo [临床意义]肢端肥大症患者约1/3 GH水平部分受抑制(GH值抑制〉50%,但仍>3ug / L);约1 / 2 的患者GH在对照值的50%以内波动,不受抑制:约20%的患者呈反常反应,GH反而升髙,超过对照值的50% 以上。 四. 毗唳斯的明兴奋GH 试验(Pyridostigmine Stimulating GH secretion test)[完整][原理]毗咙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緘脂酶提髙中枢神经乙酰胆碱水平,刺激垂体GH释放。[方法]:1\禁食过夜,卧床休息。 2 口服毗唳斯的明2mg/Kg体重。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第三十四章影响血糖的药物 糖尿病分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给予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可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机制分四类: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非磺酰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盐酸吡格列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第一节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是由胰脏β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起调节血糖等作用,还能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一、胰岛素结构特点 1.由A、B两个肽链组成。 2.人的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6种30个氨基酸,合计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四个半胱氨酸(Cys)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 3.结晶由六个胰岛素分子组成三个二聚体,二聚体与两个锌原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二、性质 1.有典型的蛋白质性质,两性,等电点在pH5.35~5.45。 2.易被强酸、强碱破坏,热不稳定。微酸性下稳定。 3.在室温情况下保存不易被降解,但冷冻下会有一定程度的变性。 4.溶液中不稳定,产生脱氨、水解和交联反应。 5.贮存:注射液在室温下保存不易发生降解,未开瓶的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瓶使用的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6周。粉末应该避光贮存在密封容器中,温度为-10℃~-25℃。 三、胰岛素类代表药物记忆第一考点的内容:分类及代表药名称。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六种:(7个代表药如下) (一)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二)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三)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四)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 (五)超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六)双时相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一)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1.门冬胰岛素(新):是将人胰岛素B链28位的脯氨酸用门冬氨酸代替,可迅速解离为单体。故皮下注射后,能够快速入血,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用药10min内须进食含糖类的食物。 2.赖脯胰岛素(新):是将人胰岛素的B链28位和29位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的位置互换,更易于分解成单体而迅速起效。 (二)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又名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来源包括动物和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人胰岛素高,剂量需要也较大。人胰岛素是惟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只有在急症(如糖尿病性昏迷)时才用。 (三)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高中生物胰岛素知识考点解析

高中生物胰岛素知识考点解析 胰岛素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通过胰岛素可将高中生物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很多考点串联起来,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1、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__。 答:蛋白质 2、结晶牛胰岛素是由两条链组成,其中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从理论上讲,结晶牛胰岛素最多是由——种氨基酸组成,至少含有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游离的羧基。 答;20种(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共就20种);2;2. 3、这51个氨基酸彼此之间是通过——过程结合成胰岛素的。这些氨基酸形成胰岛素时,共形成了____个肽键,失去了__分子水,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__。 答:脱水缩合;49;49;888.提示:-SH+-SH→-S-S-过程中脱去2个氢原子,即形成1个二硫键分子量减少2,胰岛素分子共3个二硫键,所以分子量减少为:(51-2)×18+6=888 4、合成胰岛素的信使RNA至少含有__个碱基;胰岛素的基因中至少含有__个脱氧核苷酸。 答:153;306 5、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但功能却不相同,原因是__。 答: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功能就不一样。 6、胰腺是__分泌腺,分泌各种消化酶进入消化道;而胰岛是__分泌腺,胰岛素是由胰__细胞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__细胞分泌的,它们是直接释放到——内,二者在调节血糖上的关系是__作用。具体说,胰岛素分泌能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分泌能__胰岛素的分泌。 答:外;内;B;A;血液;拮抗;抑止;促进 7、和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四种细胞器是__、__、__、__;胰岛素是通过——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答: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外排作用。 8、正常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也可通过刺激__的某些部位,而间接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__,主要是通过促进__、__、__,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实现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通过刺激__的另一些部位来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通过促进__、__来提高血糖浓度。 答:下丘脑;血糖氧化分解、血糖转变成肝糖元和肌糖元、血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下丘脑;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乘血糖。 9、(2001广东高考)注射一种较大剂量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浑睡,该激素是() A 甲状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雌性激素 D 胰岛素 答:D(大剂量注射胰岛素,会使小白鼠的血糖浓度过低,出现低血糖昏迷) 10、当人的血糖浓度为150 mg/dL时,机体会作何反应() A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B 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C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D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答:B . 人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0~120 mg/d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1、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只有胰岛素和组织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组织细胞才能将葡萄糖搬运到细胞内利用,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 答:糖蛋白 12、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胰岛__细胞受损,使血糖浓度超过__即160~180mg/dL时,一部分葡萄糖随__排出体外。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既__、__、__、__。 答:B;肾糖阈;尿液;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13、糖尿病的确定是检测病人的尿液,检测方法有__、__、__。 答:用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尿糖试纸检测。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生长激素实验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生长激素(GH)试验 一、原理与适应证 低血糖刺激脑内葡萄糖受体,激活单胺类神经元通过α2受体促进GHRH分泌,同时抑制生长抑素的分泌。因此,利用低血糖可刺激GH分泌的生理作用,给予受试者一定量的胰岛素,使其出现低血糖反应,测定不同时相的GH水平,以观察垂体GH的储备功能,用于GH缺乏的诊断。 二、方法 受试者于午夜后禁食,次日晨起床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保持通道,普通胰岛素 0.1U/kg~0.15U/kg体重加入2ml生理盐水中一次静脉注射。肥胖、Cushing综合征或肢端肥大症为0.2U/kg~0.3U/kg,怀疑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可用0.05U/kg体重。采血测GH的同时测血糖,血糖低于2.8mmol/L(有学者要求达到2.2mmol/L)或比注射前降低50%以上为有效刺激。试验前及试验后30,60,90,120分钟采血测GH与血糖。 三、临床意义和结果解读 1、正常人用胰岛素后,当血糖降至2.2nmol/L或降到用胰岛素前对照值血糖的50%以下时,GH应明显升高,峰值出现在30分钟-60分钟,峰值可达15μg/L~30μg/L。 2、正常儿童GH反应阳性率在74%-100%,有少部分假阴性,一般高峰值为15μg/L -30μ g/L。 3、垂体性侏儒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者,用胰岛素后GH无反应或反应很低,一般峰值多在5.0μg/L以下。 4、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肥胖症和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后可使反应减弱。 5、体质性矮小症、性发育障碍者(如Turner综合征等),本实验可正常。 四、注意事项 1、此试验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小儿需慎重。

药理学练习题37胰岛素与降糖药

药理学练习题: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 A.正规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精蛋白锌胰岛素 E.以上都不是 2、用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丙氨酸可获得人胰岛素? A.精氨酸 B.氨酸 C.谷氨酸 D.甘氨酸 E.赖氨酸 3、胰岛素受体是: A.糖蛋白 B.碱性蛋白 C.酸性蛋白 D.组蛋白 E.精蛋白 4、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应选用:

A.氯磺丙脲 B.格列本脲 C.格列吡嗪 D.正规胰岛素 E.精蛋白锌胰岛素 5、糖尿病病人大手术时宜选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理由是: A.改善糖代 B.改善脂肪代 C.改善蛋白质代 D.避免胰岛素耐受性 E.防止和纠正代紊乱恶化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宜选用: A.精蛋白锌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氯磺丙脲 E.大剂量胰岛素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宜选用大剂量胰岛素的原因是: A.慢性耐受性 B.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C.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D.胰岛素受体数量减 E.血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8、糖尿病病人合并重度感染宜用大剂量胰岛素的理由是: 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 B.血量游离脂肪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D.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9、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格列吡嗪 B.格列本脲 C.甲苯磺丁脲 D.氯磺丙脲 E.格列齐特 10、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 A.保松 B.水酸钠 C.氯丙嗪 D.青霉素 E.双香豆素 11、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糖皮质激素 C.噻嗪类利尿药 D.口服避孕药

胰岛素及其分泌

胰岛是在胰脏腺泡之间的散在的细胞团。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考资料:胰岛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细胞、D 细胞及PP细胞。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主血糖素(glucagon);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成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eptide)。一、胰岛素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6000,胰岛素分子有靠两个二硫键结合的A链(21个氨基酸)与B链(30个氨基酸),如果二硫键被打开则失去活性(图11-21)。B细胞先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八十六肽的胰岛素原,再经水解成为胰岛素与连接肽(C 肽)。图11-21 人胰岛素的化学结构胰岛素与C肽共同释入血中,也有少量的胰岛素原进入血液,但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3%-5%,而C肽无胰岛素活性。由于C肽是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产生的,其数量与胰岛素的分泌量有平行关系,因此测定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 细胞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 35-145pmol/L。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5min,主要在肝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1965年,我国生化学家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创举。(一)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 的生成;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α亚单位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完全裸露在细胞膜外,是受体结合胰岛素的主要部位。α与α亚单位、α与β亚单位之间靠二硫键结合。β亚单位由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52.简述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1.糖代谢 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变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糖的去路)葡萄糖生成↓(糖的来源↓)血糖↓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脂代谢:合成↑、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丙酮酸↓ 3.蛋白质代谢:氨基酸进入细胞↑蛋白质合成↑ 4.K+转运:细胞内K+浓度↑ 5.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临床应用](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吸入剂) 1.糖尿病: (1)重型(Ⅰ型),特别是幼年型; (2)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无效的Ⅱ型 (3)伴有合并症(感染、手术、妊娠)或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者。 2.纠正细胞内缺钾: 与葡萄糖、氯化钾合用组成GIK合剂,防治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时的心律失常。 53.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低血糖反应:饮糖水或iv.葡萄糖 2.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3.耐受性:产生抗胰岛抗体,可更换不同(胰岛素抵抗) 来源制剂。 4.脂肪萎缩 54.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几大类?能列举出磺酰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的部分药物吗? 目前常用药物种类: 1)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丙脲(P-607)、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 2)双胍类二甲双胍(甲福明metformin)、苯乙双胍(苯乙福明phenformine) 3)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5)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 ①1型糖尿病; 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 良好控制; 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昏迷和乳 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 ④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 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⑤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教程文件

第三十三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名词解释: 1. 胰岛素耐受性 二、填空题 1.胰岛素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短效类有,中效类有,长效类有。 2.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临床可用于、、,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应立即服或注射。 3.口服降血糖药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和。 4.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有、、、。 三、是非题 1. 所有胰岛素制剂都必须注射给药,因其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 2. 正规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都可静脉注射用于急救。 3. 胰岛素应用过量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常用葡萄糖缓解。 四、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利于组织利用糖 B. 促进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C. 促进糖原的合成 D. 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E. 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宜选用 A. 普通胰岛素 B. 甲苯磺丁脲 C. 苯乙福明 D. 珠蛋白锌胰岛素 E. 精蛋白锌胰岛素 3. 甲苯磺丁脲降血糖机制主要是 A.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B. 抑制糖原异生 C. 促进葡萄糖无氧酵解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E. 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4. 甲苯磺丁脲适用于 A. 幼年型糖尿病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糖尿病性昏迷 D. 1型糖尿病 E. 2型糖尿病

5.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时间是 A. 饭前1小时 B. 饭前半小时 C. 饭时 D. 饭后半小时 E. 饭后1小时 6. 成年性肥胖型轻型糖尿病宜选用 A. 普通胰岛素 B. 精蛋白锌胰岛素 C. 珠蛋白锌胰岛素 D. 甲苯磺丁脲 E. 甲福明 7. 下列哪一种糖尿病不宜首选胰岛素 A. 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 B. 合并高热的糖尿病 C. 轻、中型糖尿病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幼年型重型糖尿病 8. 下列关于阿卡波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降低餐后血糖 B. 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 通过测定血糖浓度变化,间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三天,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并且有正常的体力活动。 2.试验开始前禁食10~16小时,但可以饮水。 3.空腹抽血2ml置干燥血清管后,将82.5g葡萄糖(儿童按1.75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 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一次服完. 4.服糖水后30min,60min,120min,及180min分别取2ml血标本置试管中,需在试管上标明取血时间。 结果判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11.1mmol/L, 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及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为糖耐量低减。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需禁食,禁止吸烟,禁止喝茶及其他饮料,避免剧烈运动。 2.葡萄糖粉应完全溶解,全部服下,如遇呕吐,量不足均应改期实验。 3. 如需延长试验,则服糖后240min, 300min加抽血糖, 为5hOGTT试验,其余均相同。 4.血标本应立即进行血糖测定,以免影响血糖结果。 5. 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心肌梗塞,脑卒中,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不能做至少2周。 6.试验前应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做OGTT。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原理: 垂体分泌ACTH量受体液中皮质醇浓度所调节; 地塞米松等抑制垂体分泌ACTH作用强

试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血或尿激素测定影响不大 可由血尿皮质醇的改变来反映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依赖于垂体功能。 方法: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方法(1)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观察皮质醇节律改变及有无皮质醇增多。 方法:对照日查血皮质醇(8am、0am) 0am抽血后服地塞米松1.5mg 8am查血皮质醇。 结果分析: 正常人或单纯肥胖者血皮质醇(F)节律存在,或服药后血皮质醇节律≤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皮质醇增多症:血F节律消失,或血F>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注意点: 1.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药理学讲稿之第三十二章-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第三十二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一降低血糖水平一治疗糖尿病一胰岛素不能口服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其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清楚。从临床上一般分为两种类型:1、I型(胰岛素依赖型)一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一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口服 降糖药无效;2、I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一胰岛素受体减少,相 对不足所致一口服降糖药有效。 第一节胰岛素 一、来源: 天然:胰腺胰岛的B细胞分泌的,分子量较小,约为56KD,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质,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制备一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人工合成:1965年首先由我国的科学家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2年美国采用生物工程 方法半合成人胰岛素一猪胰岛素B链上第30位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 二、作用: 1、降低血糖:正常血糖:80-120mg% (1)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A、提高肌肉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组织用糖增加。 B、增加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并诱导此酶生成,加速葡萄糖的酵解与氧化。 葡萄糖激酶(肝内)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己糖激酶(肝外) C、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 (2)抑制葡萄糖的生成 A、减少糖元的异生:拮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对糖元糖生的作用。 B、抑制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2、脂肪: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仿的合成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不足,动用脂肪氧化供能,酮体增加(乙酰乙酸、B羟 基丁酸、丙酮等),产生酮症。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纠正酮症(可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循环和肾功能衰竭、昏迷等)。 3、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降低血钾: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运。 三、作用机制: 通过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而起作用。 胰岛素受体:一种糖蛋白,由a、B两种亚基构成。a亚基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25000,裸露于细胞膜外,可识别和结合胰岛素。B亚基由6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9000,是一跨膜蛋白,内含酪氨酸蛋白激酶。胰岛素+ a亚基一B亚基激活磷酯化一酪氨酸蛋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意义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意义 西安惠安中学薛婧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里,在介绍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有如下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了受血糖浓度的反馈性调节外,同时还受到这两种激素之间的相互调节。对胰岛素分泌增加后,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较易理解;但对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后,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则很难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现就此问题,谈谈点滴粗浅认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时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就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来说,有如下调节:1、底物的调节作用:①血糖水平的调节,②血液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的调节。2、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①胃肠道激素的调节,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的调节,③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调节,④儿茶酚胺的调节。3、神经调节。就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调节而言,有如下调节:1、底物的调节作用,2、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①胰岛素的调节,②胃肠道激素的调节。此外血糖中的长链脂肪酸和丙酮等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面仅就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二者与血糖浓度之间相互拮抗作用,以及神经调节对这两种激素分泌的影响,从中感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高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通过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第三,高血糖能够作用于下丘脑中某一区域与胰岛B细胞有关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高血糖还能够作用下丘脑中另一区域与胰岛A细胞有关的副交感神经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1966年Andres依据葡萄糖胰岛素的负反馈原理设计了葡萄糖钳夹技术,经过不同的静脉通路,同时输入外源性胰岛素和葡萄糖,将血糖维持在设定的稳态,该技术可对胰岛素的分泌及作用进行定量分析。1979年DeFronzo等对该技术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于人体,从此推动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葡萄糖钳夹技术分为高血糖葡萄糖钳夹、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及低血糖葡萄糖钳夹等不同方法。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由于其定量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该平台由于能很好地排除内源胰岛素及升糖因素的影响,并能同时客观地反映外源胰岛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特点,在研发新型胰岛素制剂以及仿制胰岛素产品时也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试验中,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是评价外源性胰岛素制剂的客观平台,该平台本身成功构建及良好维持是该技术的关键。目前在药物研发中,使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应用该技术中加以关注。 2、关注要点 2.1 成功建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条件: (1)形成稳定高胰岛素状态,达到完全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的目的; (2)将血糖钳夹在正常水平,变异系数小于5%; (3)试验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升糖激素无明显释放。 2.2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需关注如下几点: 2.2.1 血浆胰岛素保持优势浓度,充分抑制肝糖输出

在规定时间内,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并保持于优势浓度(一般接近100mU/L),人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生理水平时肝糖输出可以被充分抑制,葡萄糖输注率(GIR)方能真实反映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使得客观评价胰岛素制剂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成为可能。 2.2.2 监测血糖间隔时间 每5分钟监测一次静脉血糖值,根据血糖值调整葡萄糖液输注率,使受试者血糖值维持在目标值,变异系数应小于5%。目标血糖需控制在正常空腹血糖±10%范围内。监测血糖的间隔时间如果过长,很难将平台稳定好,易造成血糖波动,引起内源性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的变化。 2.2.3 充分抑制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C肽的测定反映了内源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对平台的稳定尤为重要,稳态后C肽应抑制为<基础水平的60%。 2.2.4 控制各种干扰因素 选择女性受试者时,需要考虑月经周期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对GIR造成影响。 消除患者紧张和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以避免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才不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整个试验过程,要求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不能入睡。因为清醒和入睡时下丘脑、垂体、靶腺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可能有差异,因此,使受试者基础状态一致,减少试验误差。 2.2.5 预防低血糖 试验完毕继续输入葡萄糖液30分钟,给病人喝葡萄糖水和进食饼干、面包或糕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参考文献】 1、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程时武、陆菊明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8(22),

胰岛素设计性实验报告doc

胰岛素设计性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设计-修订版 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休克及药物 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第一临床医学院XX级医学检验一班 设计人:郭英刘雨霏刘妮彭超 XX年3月12日 【题目】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背景】 胰岛素是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主要生理作用是全面地调节糖类代谢,同时也相应地调节脂肪和蛋白代谢。正常动物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相互作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是相对稳定的。若给正常动物注射胰岛素,可造成人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状。血糖浓度持续降低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症群而导致的综合症就是低血糖休克。在实验条件下如果给动物注射过量的胰岛素,使动物体内胰岛素量骤然升高,可造成动物实验性低血糖,会使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以至产生痉挛昏迷,外部表现为惊厥,称之为胰岛素休克。小鼠的低血糖休克实验属于经典实验.传统的胰岛素休克实验目的是观察人工胰岛素性低血糖休克以及注射葡萄糖后的消失过程,以加深对胰岛素

生理作用的理解.但实验中一般不测定小鼠血糖的变化,只是观察胰岛素造成低血糖休克时的行为变化。 现阶段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研究较多,其他药物和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研究也以较多,但都是单量试验,并未将多种激素和药物联合起来观察对血糖影响的研究。本次试验将通过制作胰岛素低血糖休克模型来同时观察多种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但升高血糖的激素却不止胰高血糖素一种。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胰岛素拮抗激素,可以增强肝脏中的糖原异生,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也能够促进糖的吸收和糖异生,也可升高血糖。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抑制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升高等作用。但其剂量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亦不同,本次试验就胰岛素等临床常见的与血糖有关的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做相应的探讨。 【目的】 学习检测血糖的方法,观察胰岛素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同时验证不同剂量的生长激素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从而加深理解药物和激素影响血糖水平的机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考情分析 1.胰岛素及其类似 物 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练掌 握 2.口服降血糖药 (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 作用 (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 (6)其它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练掌 握 熟练掌 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绝对缺乏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一、胰岛素 【药理作用】 >>降血糖 >>促进K+进入细胞内 【降糖机制】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见下图: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①对1型糖尿病是惟一有效的药物——首选; 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 ③糖尿病的危、重、急症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血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 ④糖尿病有合并症——如: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 2.高钾血症 给药方法: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作用机制: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内。 3.纠正细胞内缺钾 方法: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 静脉滴注 机制:促进K+进入细胞 应用: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不良反应】 低血糖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耐受性:胰岛素抵抗 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个别可见过敏性休克; 注射局部:有红肿、硬结、脂肪萎缩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发生原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者。 临床表现: 短效制剂——饥饿感、心跳加快、出汗、焦虑、震颤等,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 长效胰岛素——以头痛和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预防措施: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进餐,或饮用糖水等。 抢救措施: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

为什么胰岛素的作用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Microsoft Word 文档

为什么胰岛素的分泌却抵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呢?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这是我们熟知的。但是,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果。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降血糖作用。这样,就能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就像骑车下坡时,刹闸和松闸相结合,保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既不太快失控也不太慢停滞不前。这里,胰高血糖素好比负责松闸,胰岛素负责刹闸,使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 由上述分析可见,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其意义在于短时问内将由于摄食过高的血糖降下来;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目的是通过拮抗,肝糖元的分解缓慢进行,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样机体才能适应我们的生活和工学习方式。

为什么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为什么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指的是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减少,这样才能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而且是血糖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反过来抑制作用 减弱.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会升血糖,升血糖目的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 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在教学中,涉及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却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如图,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图A-B段),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这是学生熟知的。但是,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果。(图B-C段)。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