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内容。这一节课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大量的专业名词和实验推导过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节内容我分为两个学时,第一个学时重在介绍概念和杂交试验过程,第二课时推论和讨论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础,又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2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与原教材比较,有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

其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完全是根据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

1.2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1.3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2 学情分析

后代的许多特性与亲代相似,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毕不可少的基础。

3 教学目标设计

3.1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3.2 能力目标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4 教学方法设计

问题引领诱发探究心理---分析、推理解释性状分离的现象---模拟实验突破思维的难点---分析测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归纳、概述分离定律---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5 教学过程概述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

讲述:简介孟德尔。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

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

〖讲述〗利用挂图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教师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 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模拟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

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

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

设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介绍假说—演绎法。

四、分离定律

依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技能训练

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课堂练习:书本8页

6、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3.1.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3.1.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1.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3.2过程与方法

3.2.1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3.2.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教学设计思路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已经学习“假说——演绎法”的基础上,本节课采用“假说——演绎法”的思路来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大致思路如下:

讲趣味小故事引入新课,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回顾分离定律得出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观察和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问“为什

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讨论、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从中学到科学实验方法以及得到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踏实掌握基本概念。

讲练结合,注重夯实基础。

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

活动

教学意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引入〗讲趣味故事: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

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肖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

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咱们的

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

了。”肖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是美妙的,

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

那又该怎么办呢?”

问题探讨:培养优质奶牛问题。

〖设疑〗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

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呢?

流、探讨、

思考回答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和探究欲

望,引入新

课。

新授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引导〗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所采取的科

学方法。

〖讲述〗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述:今天要学习的

自由组合定律仍然是按照这一方法来揭示的。

〖问〗据“假说——演绎法”第一个步骤应该

是什么?(观察和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

〖讲述〗教师边展示课件和根据学生的回答边

讲述: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P杂交:黄色、圆粒X 绿色、皱粒

忆、概述:

“假说—

—演绎

法”。

阅读

P9~P10相

关内容,

思考提出

的问题。

回忆

以旧学

加深理

解判断显隐

F1:黄色、圆粒

〖问〗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据此可以判断哪两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吗?提示:据显性性状的定义。

2、F1自交: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9 ∶ 3 ∶ 3 ∶

1 )

〖问〗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有什么不同?

F2代中两种新性状(重组性状)组合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

(二)数据分析

〖问〗如果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即黄∶绿和圆∶皱分别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圆/皱=315+108 / 101+32 ≈ 3∶1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问〗P10旁栏思考题: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数量比有什么关系?(是每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什么是显

性性状?

并做出回

答。

思考

并做出回

计算

相关比值

并做出回

思考

并做出回

性的基本方

法。

设置层

层递进的问

题,调动学

生的想象

力,为理解

孟德尔提出

的假说做铺

垫,同时培

养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

力。

从数学

角度引导学

生建立两对

相对性状与

一对相对性

状之间的联

系。为学生

理解从单因

素到多因素

进行研究的

科学方法埋

下了伏笔。

传结果3∶1的乘积——(3∶1)2)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问〗据“假说——演绎法”接下来孟德尔应

该做什么?(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初步了解孟德尔对自由

组合现象的解释。

结合投影和板图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

重点讲解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用课件

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

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并用抓扑克牌或小球模拟自由组合现象,体验假说。

1、杂交:纯黄、圆X 绿、皱

P基因型(YYRR)(yyrr)

配子:YR yr

F1:YyRr (黄色圆粒)

2、F1自交

F1配子:♂/♀YR yR Yr yr

F2: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问〗F2代中有几种性状表现类型?几种遗传

因子组合类型?它们在F2代中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多媒体投影课件

归纳:

思考

并做出回

结合

图解阅读

教科书,

初步了解

孟德尔作

出的解

释,并产

生一些疑

惑。

结合

图文听

讲,积极

参与、观

察模拟实

验。

仔细

观察、分

析结果,

然后讨论

培养学

生自学能

力,并在阅

读中发现问

题,为突破

难点做铺

垫。

将抽象

内容具体直

观化,突破

教学难点。

学会棋

盘法分析。

1、4种性状表现类型:黄圆(9/16)、绿圆(3/16)、黄皱(3/16)、绿皱(1/16)。其中绿圆和黄皱是重组出的新的性状表现类型,占6/16。

2、9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YYRR(1/16)、YYRr(2/16) 、YYrr(1/16)、YyRR(2/16)、YyRr(4/16)、Yyrr(2/16)、yyRR(1/16)、yyRr(2/16)、yyrr(1/16)。

3、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棋盘的一条对角线上,每种各占1/16,共占4/16;双杂合子即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杂合子(YyRr)位于棋盘的另一条对角线上,共占4/16;单杂合子即只有一对遗传因子杂合的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以纯合子对角线为轴在棋盘上呈对称分布,每种各占2/16,共占8/16。

〖教师精讲〗利用分离定律结合数学概率来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第一步:利用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各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表现类型、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及比例。

F1黄色(Yy)圆粒(Rr)

F2遗传因子组YY Yy yy RR Rr rr

合类型及比例1/4 1/2 1/4 1/4 1/2 1/4

性状表现类黄色绿色圆粒

皱粒

型及比例3/4 1/4 3/4

1/4

第二步:利用数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计算。

黄色圆粒:3/4×3/4=9/16 黄色皱粒:3/4×

3/4=9/16并进行归

纳。

听讲

中获得些

解题方法

技巧。

对子二

代(F2)中

4种性状表

现类型和9

种遗传因子

组合类型的

规律进行理

解记忆,以

便在以后的

解题过程中

直接应用。

再次从

数学角度引

导学生建立

两对性状与

一对性状之

间的联系。

初步学会从

单因素到多

因素进行研

究的科学方

法。

绿色圆粒:3/4×3/4=9/16 绿色皱粒:3/4×3/4=9/16

YyRr:1/2×1/2=1/4 yyrr:1/4×1/4=1/16〖练〗用上述方法验证F2代中其他几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的概率。

〖布置作业〗练习绘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完成P12课后练习基础题2和拓展题;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

利用

数学概率

——乘法

原理进行

计算、验

证。

巩固新

知识,为下

一节课教学

做铺垫。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

第二课时

〖引入〗先利用多媒体投影,简单回顾上节课

内容。

讲述: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假说——演绎法”

的前两个步骤:观察和分析问题,并作出假设,那

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演绎推理验证)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问〗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

(F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问〗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

法?

(测交法)

〖讲述〗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测交后代的性状类

型及比例如何?叫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

的测交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

(其他同学自己在纸上写,教师巡视检查。)

亲本:黄圆X 绿皱

(YyRr)(yyrr)

配子YR yR Yr yr

yr

考、回答

问题。

绘制

测交实验

的遗传图

解,预测

实验结

果。

查,纠正

错误。

巩固旧

知识,导入

新课。

使学生

巩固绘制遗

传图解的基

本方法及测

交实验的过

程,并培养

学生知识迁

移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说课稿

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说课稿 第七师高级中学教师:谭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分离定律。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②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③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和对分离现象的分析,训练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学习了自花传粉、向日葵的花序、异花传粉等知识,因此再介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有对该实验的认知能力基础。由于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因此缺乏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直接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有些难度,因此顺着孟德尔的假说,以遗传因子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理解。 三、说教法 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并结合讲授法,归纳总结法,ppt辅助等,来引导学生分析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说学法 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应以问题为线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展开学习活动,还应该读图、析图、画遗传图解,从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选择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以下是孟德尔甄选出来的七对相对性状: 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学生活动:阅读P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教师:播放PPT展示课本图1-4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 学生:相互讨论并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的概念。 设疑:F2中3:1的分离比是偶然现象吗? 学生:分析P4表1-1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得出F2中3:1的性状分离比并非偶然现象。 思考: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只有高茎,子二代出现高茎与矮茎分离的现象,且分离比为3:1,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生:阅读P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总结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合集 目录 1.1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1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3.3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3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2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3 ATP 光与光合作用5.4能量之源---- 6.1细胞增殖 6.2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3 细胞的癌变 6.4 是从生物圈到细胞1.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从》1中的第一章第一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生物圈到细胞”,首先,我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内容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细胞的作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内容,本节知识不仅是对初中阶段细胞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而且是高中阶段学习生物课程必须用到的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因此这一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页 1 第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知识、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本节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为: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能判断某个例子处于生命系统结构的地位; 了解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举例说明群落、种群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知识、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内容及课标的要求下,我确定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法: 关于本节内容,课本上有比较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我将主要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 首先在第一部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中,我将通过课本上的4个实例的内容分别得出:①单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说课稿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说课稿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 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 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第一,本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第二,教学重点、难点和三维目标。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 具体体现。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 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学生 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比较多。在学习时介绍甲烷的结构式,从甲烷的分子式进行推导分析出α—氨基酸的结构 通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脱水缩合反应。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 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层层设疑。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展示动画过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将抽象复杂的过程及时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五、说学法 利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及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 阅读和分析图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观察 事物的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 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也为必修2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物质的结构 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 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重、难点

生物必修二说课稿

生物必修二说课稿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

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 容 三、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 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xx北京奥运会的会 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然后 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 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 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 测从而得出DNA的半 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 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 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 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内容。这一节课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大量的专业名词和实验推导过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节内容我分为两个学时,第一个学时重在介绍概念和杂交试验过程,第二课时推论和讨论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础,又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2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与原教材比较,有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 其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完全是根据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 1.2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郭育华 一、说教学理念 本着以新课标为基本依据,教材为基本素材的原则;从尝试设计实验的角度入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促进他们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组合作”的理念,借助多媒体的简洁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能量的供应,而糖类、脂肪、蛋白质都不能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ATP作为能量的直接供给者,不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续学习ATP的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①、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 ②、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说出ATP的形成途径

③、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的意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认识萤火虫发光机理以及分析ATP-ADP循环以及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对本节内容确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 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其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ATP作为“能量货币”的含义。 三、说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基本结构以及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需条件等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很完善。 2、说学法

说课稿细胞器

说课稿细胞器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说课稿《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说课人:张慧君 一、说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二节。在此之前,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和组成。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胞内各细胞器的功能以及作用。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的结构。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以微观的视角观察生物的结构,第一次学习与细胞内部相关的知识,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细胞器的结构成分,是对上一章节“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提升,本节课重要学习的“细胞器的功能”是以后生物学习中常用到的内容,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讨论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各细胞器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学习,使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细胞的的精妙,生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同意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仔细研究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分工合作的意义。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难点的依据:较复杂;对于细胞器的协调分工,学生单纯理解单个细胞器的功能是不够的,还要再进行抽象的联系,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讲很困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师讲授法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讲授。 五、说学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以及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从基因的角度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既通过基因重组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为后面继续学习从染色体的角度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自主形成相关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基因突变的原因。本节内

容从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这一疾病进行分析,引入基因的概念,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总结起来往往不全面,语言也不是很规范,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由于基因突变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本身概念就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两者的区分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播放“带字苹果”和无尾猫的实例及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哪个变异方式可以遗传给后代,哪个遗传方式不能遗传给后代?引出变异的两种类型。两个实例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不完整病理报告,让学生结合感冒发烧查血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病人下一步应该检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

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说课稿:5-3人类遗传病

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说课稿:5-3人类遗传病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遗传病》,本节具体编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册第四章第2节中引用了北美白种人常见的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在本节中的“资料搜集和分析”中则问及基因诊断遗传病的实例,又在选修2第一章第2节中较详细介绍基因诊断的原理和过程,因此本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更突出的是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中很好的贯彻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伴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染色体遗传(如白化病)等方面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对其他遗传病了解甚少,对遗传病类型及特点没有整体性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调查性知识学习接触较少,所以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基于上述学情及本节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并依据新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新教材中要使学生“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搜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的精神。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制定: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3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自主—合作— 探究 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人类遗传病调查、资料搜集等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 的科 学态度,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并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 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难点:○1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经典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选自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必修1模块力图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而《蛋白质的结构》是以上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明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蛋白质的结构》也为后面的核酸、载体蛋白、酶以及必修2基因表达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功能三个部分。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我现在说课的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一课时——《蛋白质的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解读,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 简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①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 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52染色体变异说课稿

《染色体变异》评课稿 今天听了柴慧琼老师在峨山一中高一(9)班上的一节课——染色体变异,柴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染色体变异的第一课时,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数目变异,重点讲解了染色体组的概念。本节教学内容是必修2中的一个难点,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和染色体组数目的确定上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听课感想。 一、教学目标准确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我认为柴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如下三个: 1、知识:学生能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数目变异两种类型; 2、能力:判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 3、技能:比较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柴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先让学生自学,找出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完成目标一,在此过程中穿插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突变的增添与染色体片段重复二者的区别,完成技能目标,最后通过引导和总结,完成能力目标。 二、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设计上思路清晰,讲解过程有逻辑,对知识点的过渡和讲解非常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教学难点的突破层层递进。染色体组的判断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柴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图,然后提问学生,该细胞内有几条染色体?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哪一对为性染色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染色体组的概念,从图中找出一个染色体组,在学生完成任务后,采用变式从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抽出一条染色体,或增加一条染色体或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存在于一个组中,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后染色体还能否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最后,再系统的总结判断染色体组的三种方法,并利用练习帮学生巩固染色体组的概念,基础性练习的落实。 三、教学方法灵活 柴老师善用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能及时、正确,富有区分度与鼓动性。善于求异提问,挖掘学生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不得法,就看学生能不能学到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不确定不敢大胆

说课稿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生物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及作用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细胞增殖、遗传和变异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能够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学生深刻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资料,提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二、说学情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此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会采取合理的方法予以引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 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张骞出使西域,此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课前的预习已基本可以解决。所以出使过程 简化,重点放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通过对第三个 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张骞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启迪,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思想。能 自我教育: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2.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诵读培养学 生的文言语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刻骨铭心在自己的脑海中”。强 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 (2)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对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已在九年级及必修一有所接触,因此我通过展示盐场的图片 将教学重点放在思考氯化钠的工业提取过程上,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在他们的头脑中种下了 种子,并迅速的成长。他们冷静下来,开始理性的思考问题。设疑氯化钠除食用外,又是 如何用于钠、漂白粉等化工产品生产的?并告知选修四还会继续学习利用食盐生产烧碱、 纯碱、氯气等。学生在复习元素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 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提升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目录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1.1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1细胞增殖 6.2细胞分化 6.3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4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 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 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 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

(必修二)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生物说课模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以及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 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 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 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 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 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nn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