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解析

一、基本定义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和探究体验式教与学,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探究体验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质疑展示,全面而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相长的教学法。

二、基本理念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多练,互动交流;展示质疑,体验成功。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就是教师必须把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来采取相应的对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课前和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本领及技能。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获得的感悟和乐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讲多练,互动交流: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的进行给予式讲解,1分钟能讲完绝不讲2分钟;学生自学或通过合作研究能明白的,教师绝对不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感悟体验。

展示质疑,体验成功:就是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意愿,充分展示才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设疑追疑下,学生通过个体或小组合作交流、质疑展示,完成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目标,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和空间,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更大成功的喜悦。

三、1—6—2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和时间分配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要求提示: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本节课所学的课题名称或内容。可直接揭示,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揭示。不同学科,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教师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使学生学有方向。经常使用的词语有: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等等;教师要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陈述要求与提示,具体步骤:(1)要体现让学生学什么内容,怎么学,用多少时间。(2)要让学生根据要求与提示,带问题进行小组研讨、合作学习。(3)教师要按组巡视指导,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此环节为课堂点睛之笔,是教师对课标及学情掌控程度的体现,时间为5分钟左右。

2、合作交流、展示质疑、体验提升:学生自学后,教师通过生生交流、帮助、质疑、答疑等方式由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学情展开教学。(1)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不教。(2)学生能交流学会的知识,教师不教。(3)疑难问题尽量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创设出来。(4)学生完成不了,教师要及时追疑、引导、启发。(5)学生能代教师讲的,教师不讲,让学生展示。(6)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教师必须精讲、拓展、归纳。(7)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快感。(8)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关键之处及时点拨。(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穿插在主体教学过程中)

此环节是课堂之主体,课堂是否高效在此一举。时间为30分钟。

3、达标测评:(1)分层次习题(2)创新作业

此环节为课堂巩固与生成阶段,不可忽视。所用时间为10分钟。

按教学步骤所用时间比例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定义为1—6—2 (5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学模式。总的讲:一节课没有特殊情况,教

师的讲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的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质疑、展示提升、达标测评)不能少于25分钟。

(四)“三三二”教学模式

按课型、教学方式、和课堂反馈与评价我们把这种学习模式称为“三三二”教学模式。

“三三二”中的第一个三即是三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预习展示课。

“三三二”中的第二个三即是三种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师课上指导展示;学生课上合作学习,教师课上指导展示;教师课前指导预习,教师课上指导展示。

“三三二”的二即是二种课堂评价准则——一看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二看教师:脑中是否有纲(标准),胸中是否有本(教材),目中是否有人(学生),心中是否有数(差异),手中是否有法(方法)。

希望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积极专研教法,探究学法,以生定学,以学定教,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这样三个方面,即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这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它是集知识(Knowledge)、实践(Activity)和反馈(Reflection)于一体的一种效力更持久的教学方式。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通过老师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获得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哲学的意义上,体验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经验)到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再到实践(个人的具体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性参与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2.体验式教学重视直接经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 体验式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强调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与集体成员共享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最终目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促进集体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互助体验、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一个过程。 4.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中国哲人曾经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n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龙阳镇小学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儿童是互动的,教育过程既是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儿童知识建构的教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2.全面发展教育论。全面发展教育论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发展为宗旨,构建呼唤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界定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含有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的合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基本涵 互动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互动就是相互作用,根据教育系统论,可以把教学视作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不是让它们相互孤立,也不能过于强调一种要素的作用而偏废其它要素。坚持互课堂理念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从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教育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问题的最优化处理。 互动课堂是一种目标。这就是实现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媒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完善。互动课堂是多种要素和谐互动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互动课堂是新型的课程建构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孕育创新思维。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动态性,它研究的是“用什么方式促进教学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要求因学科性质、教科书容、教师个性、学生差异不同而不同,要求在动态中寻求最优。但总体而言,能从学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整合各种媒体的功能是共同的要求。 三、实施目标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并非空穴来风,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就理论基础来讲,其哲学背景可追溯至18世纪的哲学家维柯和康德的经验论,心理学背景则为对儿童心理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皮亚杰和新认知主义的布鲁纳,学习理论为20世纪影响广泛的建构主义;现实基础是,20世纪后半叶以降,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促使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机遇总是与问题同在,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即如何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此时高校的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急需一套全新的有完整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以取代传统的落后于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适时而生,它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培养人才的能动性完全符合现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因此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财经类院校的经管优势和本专业的外语优势,形成了以人为本、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学特色,走出了财经类院校外语教学的一条探索之路。 Ⅰ、理论背景 一、哲学渊源 建构主义,一译结构主义,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可追溯到18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维柯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康德认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事物的特性与其认知者有关。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20 世纪中叶后,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从构建内部诸要素认识原则的复杂关系出发,强调人的理性和意识对人的行为和主体性事物的作用,指出结构具有内在性、共时性、整体性及结构差异的可理解性等特点。随着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或者说解构主义的渐变,受到库恩等人的影响,非理性主义波及科学哲学领域并逐渐流行。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范式”,构造“范式”的是各种具体的“图像”、“模型”。他认为, “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 而“知识是个人的理解”。后结构主义着重批判结构主义凭借对客观和理性确信来建立对世界秩序的认识的形而上学的传统, 试图恢复结构主义所忽略的认识主体的主观性、历史活动和实践。哲学思潮的演变对心理学、教育学影响至深, 反映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上,表现为认知主义发展为后认知时代--建构主义,我们把建构主义定义为后认知主义的一种学习理论,因为它首先从认知主义繁衍而来,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于课堂和学习与发展理论的主要

教学中的沟通技能

教学中的沟通技能 沟通――新课程互动的基本形式 如何沟通: 一、老师为什么要与学生沟通 新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学中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现象。关于教育的本质,叶澜教授认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由此可见,沟通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看,老师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老师是否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在对话中形成共识和行动方案,则需要老师学会并运用好沟通的技能与技巧。因为在新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要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身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要实现这一切,是离不开课堂中的全方位沟通的。 二、对话,师生双方的“敞开”与“接纳”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科书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当然,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接纳学生的情怀。 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交谈,它是师生相互理解的过程,教学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求得一致,而是为了真正的理解和珍视差异;对话不是角本的复述,而是交互作用中的即兴展开。 三、引导学生找回自我 教学对话的前提是我――你关系的确立,对话者之间平等关系的确立。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在教师面前缺少平等,在课堂上,经常是老师“独白式”的表演所占据。 学生的思维被教师限制在某个方向上,学生不能疑问,不能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是记忆正确的答案,复述教师的想法。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得意中已逐渐失去了自我,他们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选择地学习;他们离不开教师,不会讨论与合作。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首选要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自信,确立自我,使学生获得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心理状态,进而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参与者。 四、让学生说话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关于互动式教学思想的论述最早可见诸《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这罩的教学相长实际上就是古代朴素的互动思想。对“互动"这一最基本最 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做深入探讨的乃是19世纪初的社会学家,而互动的概念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来的。继齐美尔之后,美国社会学家 乔治·米德结合进化论与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齐美尔的互动, 提出了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的理论,后人称之为符号互动论。互 动理论在西方的发展比较成熟,为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进一 步完善创造了条件,也为互动理论进入教育领域提供了基础。

互动(Interaction)作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 概念,它所拥有的界定是多种的。例如:“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 境下,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问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 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 互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 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 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n,“互动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 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也包括个体与自我的互动过程”;乜,“互动也称相互作 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 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口1等。如果我们对这些界定 仔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尽管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这些概念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平宁城小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换位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验感悟角色,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理。体验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成为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道德感化力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沉醉于此,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文学接受理论。接受理论认为:文本意义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后才能实现文学的核心,从作家作品转移到读者。接受理论对于文本和读者关系的见解,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文学作品教学时,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并且这场对话最终以学生对作品意义的深入理解而告终。体验式教学强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正体现了文学接受理论。 体验式教学还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体验式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方法,使其懂得通过主体探索、发现进行学习。它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我们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注重生活积累,突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所以对同一种情境或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就是生活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要突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只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要时刻注意让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以达到能够体验生活。有这样一个教例:一位教师讲《我与地坛》时,其语言平淡无奇,叙写也朴实无华,表面看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这位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父子”或“母子”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那充满人间至爱的母子之情,便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有一名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要求动情朗读,当读到母亲寻找我,发现我躲藏起来,便悄然离去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老师见此情景眼圈也湿了,于是让那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这位母亲的包容与谅解使我联想到母亲无私的奉献,生活中无数个我任性的片段浮现在眼前,是母亲用她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我,我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他的讲述也感染了其他学生,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自己的经历,对生活的体验与文中的内容发生了共鸣,所以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可见,生活积累对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是很重要的。 二、重视学生活动和参与,鼓励学生角色表演,编创演绎课本剧 如果说亲身见闻的是对某事、某物或某种情感产生体验的途径,那么,亲自参与活动是形成对活动过程的体验的途径。主体活动是以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方法 一、讲述法 1、定义 讲述式教学法就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讲授法的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究其根源,无非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早已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法已被许多人所唾弃。 2、优点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着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其它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所以,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说,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课教学模式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基础课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关于文化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操作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使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知识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由4个板块组成: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对话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其中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一般用时15分钟;对话体验阶段一般用时20分钟;实践体验阶段一般用时10分钟。 情境体验阶段——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主体验阶段——在这阶段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其目的是理解学生对以往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2)根据练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1)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答对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普通的方法没有掌握等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分批到黑板上展示。其它学生对答案作自主评析。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答案的原因。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在这个15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课堂上实行的首先是先学后教,先超前学习,然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即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其次它实行的还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第三是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报告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新型教学理念。它起源于英国,最初,他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后来将这一理论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文献综述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1.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0(3))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合理的时间;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 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 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各种层次的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1] 2.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4(04,128))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参与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一样,参与式教学也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但与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因此它没有十分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2] 3.王继军在《新课程下参与式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09年04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废弃“灌”、“注”的传统模式,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参与式教学与国家基础教育

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解读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解读 一、“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点: 关注全体学生:人人学会才是目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 关注学习方式多样化: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实现学生未来终生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三种利器:自主互动卡、互动点拨卡、互动竞争卡 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激情导入——观察激情:视听观察、欣赏观察 兴趣激情:谈话激情、故事激情 想象激情:谜语激情、换位激情 ?自主探究——预习导航:预习提示帮助学生学会课前搜集、处理信息。 独立学习:自学提示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学 会自学。 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会理解教材。 产生困惑: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深层次问题,学会质疑。 ?交流互动——生生互动:同桌互动,检查落实,学会知识。 小组互动,解决困惑,兵教兵,学会合作。 师生互动,点拨引导,学会探究。 ?巩固提升——双基训练:提供基础题组,研究问题点,构成知识链。 培优训练:提供选作题组,研究综合面,形成思考网。 ?拓展延伸——内容延伸:个性表达,深化理解 活动延伸:整合学科,提升素质 生活延伸:用于生活,发展思维 三、“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解析 一、基本定义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和探究体验式教与学,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探究体验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质疑展示,全面而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相长的教学法。 二、基本理念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多练,互动交流;展示质疑,体验成功。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就是教师必须把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来采取相应的对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课前和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本领及技能。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获得的感悟和乐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讲多练,互动交流: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的进行给予式讲解,1分钟能讲完绝不讲2分钟;学生自学或通过合作研究能明白的,教师绝对不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感悟体验。 展示质疑,体验成功:就是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意愿,充分展示才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设疑追疑下,学生通过个体或小组合作交流、质疑展示,完成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目标,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和空间,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更大成功的喜悦。

三、1—6—2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和时间分配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要求提示: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本节课所学的课题名称或内容。可直接揭示,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揭示。不同学科,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教师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使学生学有方向。经常使用的词语有: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等等;教师要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陈述要求与提示,具体步骤:(1)要体现让学生学什么内容,怎么学,用多少时间。(2)要让学生根据要求与提示,带问题进行小组研讨、合作学习。(3)教师要按组巡视指导,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此环节为课堂点睛之笔,是教师对课标及学情掌控程度的体现,时间为5分钟左右。 2、合作交流、展示质疑、体验提升:学生自学后,教师通过生生交流、帮助、质疑、答疑等方式由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学情展开教学。(1)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不教。(2)学生能交流学会的知识,教师不教。(3)疑难问题尽量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创设出来。(4)学生完成不了,教师要及时追疑、引导、启发。(5)学生能代教师讲的,教师不讲,让学生展示。(6)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教师必须精讲、拓展、归纳。(7)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快感。(8)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关键之处及时点拨。(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穿插在主体教学过程中) 此环节是课堂之主体,课堂是否高效在此一举。时间为30分钟。 3、达标测评:(1)分层次习题(2)创新作业 此环节为课堂巩固与生成阶段,不可忽视。所用时间为10分钟。 按教学步骤所用时间比例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定义为1—6—2 (5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学模式。总的讲:一节课没有特殊情况,教

吉的堡九大教学法

吉的堡九大教学法: A、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教师于授课时不得使用学生们本身之母语教授第二外国语言,在课程进行的当中也不做任何的翻译,纯粹借由外语直接进行教学。 B、互动式教学法(Interactive Learning) 语言的认知和学得最好的方式便是透过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各人的语言学习成效应看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否达到一定的程度。 C.情境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透过真实的情境将课程的内容表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所学的语言能够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进而培养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同感和在面对真实情境下较易呈现出的口语能力。 D.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 强调让学生反复练习,并在反复式的句型演练中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它不重视读和写认知的理论迎合了普遍学习语言者的偏好。 E.肢体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语意的传达用动作表示,可以借由学生的肢体动作来反映出学习的成效;同时透过右脑足够的肢体反映的刺激,还能够有助于学童左脑的发展和语言学习的效果。 F.沟通式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强调沟通技巧的训练,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力,不只是表达意见,或者仅具备语法能力,还要具备语言的多样的功能,运用信息互补

(Information Gap)、自由选择(Choice)、回馈(Feedback)等方式,来达到真正沟通的目的。 G.自然教学法(Natural Approach) 提供语言学习环境,包括:视觉、听觉、练习机会,等等。同时需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要有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着重有意义的灌输而非机械式的练习。 H.字母拼读法(Phonics) 字母拼读法是一切教学法的起源,如同英文字母是英语的起源一般,因此学生可以借此来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I.歌谣韵文教学法(Songs & Rhymes Teaching) 凭借与主题相关的歌曲或韵文,学童们可以复习到学过的单字或句型,也能够更加熟悉英语的语调、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起学习动机。

体验式教学的六种方法

体验式教学的六种方法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这表明新课程已把譬如识别表情的能力、决策能力等这些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隐性知识的教学提到了重要 的地位。我以为隐性知识教学的关键是引领学生体验课本,体验生活。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的形式,主要有朗读中体验、情景中体验、互动中体验、实践中体验、艺术欣赏中体验和反思中体验等六种。 1.朗读中体验 真正有效的朗读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 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即通过有感情地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如读到“我看到他那又老又穷苦的脸,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这段文字时,我说:“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最后又加上一个‘亲’字重复‘我的叔叔’,真是罗嗦。看来大作家也有败笔,老师决定将它

删掉,以便读来更加简洁。”我当即试读了一次,学生们争着说:“效果不好!”我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生说:“不能删掉,表面看似罗嗦,实则是‘我’对真情与亲情失落的痛心。”这位学生用极其痛心的语气朗读了这句话,课堂上鸦雀无声。我说:“还有别的语气吗?”另一位学生说:“这样反复强调,近于呼唤,很有艺术震撼力。我认为应用呼喊的语气,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我建议全班同学试读,效果极好。第三位学生说:“删掉后面的两句呼唤,顿感语言苍白,缺少了‘我’对叔叔的同情和对‘那一群人’的批判。我认为应用悲愤的语气去读。”学生读得非常投入,进入了小说的情境,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情景中体验 我在教学《最先与最后》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1)时间到了,老师没有来,你准备怎么办?学生讨论,甚至争论。答案有三:A、最先走。B、最后走。C、中间走。(2)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处理。讨论后方法有四:A、表扬最后走的。B、批评中间走的。C、表扬最先走的。D、批评最先走的。(3)中间走的要不要批评,讨论中庸主义的得失。 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学生的想象,从而得到感受和体验。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有真实情景的体验,又有交流互动式的体验,还有自己与自己的生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徐汇职业高级中学 赵洪声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体验学习圈,即: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事实上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左脑式学习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

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 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亲历性 亲历不同于亲身经历,它包括:①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比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参与,包括主体扮演和不扮演客体的角色两种情况;②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也包括两种情况: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对自身的回顾,反思。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 2.个人性 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然而个人性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

CLT教学法相关介绍

CLT教学法相关介绍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教务处阅读:366次发布:2009-1-18 9:19:56 1. 交际教学法的历史背景与渊源 正当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SLT) 在英国的语言教学界盛行之时,美国已于1960年代末期开始检讨Audiolingual Method (ALM) 的理论基础。此举让英国的语言学家们重新对SLT的教学理论产生质疑。他们开始注意到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bility);用来呼应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提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非语言结构的熟练度(mastery of structures)。美国语言学家们也表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正巧,欧陆的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也与英美两国对语言教学理论所产生的反思潮互相辉映: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于是,在英、美、欧陆三方的教学理论的激荡下,诞生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2. 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 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交际能力〞和语言所处的〝文化社会意涵〞,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规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interactional; 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语创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现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语沟通、呈现讯息)等多种用途。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其中。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 ⑴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也就是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包括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方面),主要涉及正确理解和和表达话语(utterance)的字面意义的知识,也就是句平面上遣词造句的能力。 ⑵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语境因素包括话题(topic),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status of participants)和交际目的(purposes of interaction)。话语应该在语义和形式两方面都是适当的。 ⑶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语篇的完整统一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cohesion)和语义的连贯(coherence)来实现。语篇能力也就是超句平面上组织语段的能力。 ⑷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为了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言语(verbal)和非语言(nonverbal)两方面。换句话说,策略能力就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3. 交际教学法的学习原则 ⑴沟通原则---实际的沟通情境会增强学习效果; ⑵任务原则---籍由语言沟通来完成任务的学习型 ⑶意义原则---教学内容对学习者能产生意义则较能增强学习效果。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learning language),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learning about language)。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

从“启发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从“启发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讲究教学效果,强调“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从多年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如果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不当,就不能体现出其内在的优势。例如,教师提问前,头脑中先有了问题的答案,然后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通过提问设疑,步步“紧逼”,最后回到问题的答案上来。这样,虽然一堂课下来,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烈,但很明显,这样的教法,不能算作启发式教学,充其量只是教师的提问艺术比较高,可以通过提问兜圈子来启发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但没有掌握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前,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全部进行讲解,所以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将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并列,体现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启发式教学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我选择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以下是一段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断。 教师: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什么是信息呢?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请谈一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甲:了解天气变化。 学生乙:了解体育新闻。 …… 教师:我国古人很早就使用“信息”这个词。例如,“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前者有“音讯、消息”之意,后者给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意境。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香农、维纳、钟义信等三人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定义。) 教师:可以看出,信息定义是多元的。老师是这样看信息的――对我们有用的消息、信号叫信息。请同学说一说你对信息的定义。 学生甲:信息就是一种需要。

从《登高》的课堂教学中透视参与式教学法

从《登高》的课堂教学中透视参与式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4-04-23T11:00:17.37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黎洪国[导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黎洪国(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甘肃张掖734500) 摘要:参与式教学法是适应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笔者认为,实施参与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参与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因此,如何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让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如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等问题,已成为新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法正好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新理念找到了实践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参与式教学:一、提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参与 如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杜甫的画像和杜甫草堂的照片,让学生再对比书上杜甫的画像,然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在你的心目当中,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经过比较后纷纷发言。一位同学看到“杜甫草堂”的照片,联想到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认为从这里可看出杜甫是一位孤独失意、长期漂泊、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第二位同学主要是对比了屏幕上和书上的杜甫的头像,认为书上的头像画得不够传神,仅仅画出了一种悲哀的神色,而杜甫此人的内心除了悲哀,还有一种努力改变现实的愤怒。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如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范读,创设了一种悲伤的情境氛围,让学生感受悲伤的感情基调。听完后让学生谈总体感觉,一位同学说:“感觉感情低沉,有一种没法高兴起来的悲。”接着我就顺水推舟,让这位同学就用这样的一种感受来诵读全诗,然后再让有特别悲的感受的同学诵读全诗,最后全班模仿范读,配上刚才的音乐。这样在一种动态的情境中感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朗读时全身心投入,极力模仿,不仅读出了本首诗的韵律美,而且读出了悲凉的情味。 三、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 为了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我先出示了宋代文学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赏析本诗颈联的一段话: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峻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且对偶又精确。罗大经说他读出了八层含义,那么同学们又能读出几层含义呢?下面同学们就自学颈联。学生经过几分钟的自学,分别抓住“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秋”、“独”等字,品读出了与罗大经不同的各种含义。 四、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参与 上面罗大经体味出的八层含义,其它七层学生都涉及到了,只有“台”高峻处也,学生没有谈到,这是本首诗的一个难点。我让学生联系诗的题目想想:高跟感情有哪些联系?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全班同学以五人为一小组,分成了十个小组展开讨论,这样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意见,每组指定两位同学担任记录员和报告员,我巡回引导各组的讨论技巧,既让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引导他们的讨论不偏离要讨论的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以原有知识储备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困难的期待心理,也给希望发现自我价值的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进而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参与式教学法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值得在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推广。参考文献 [1]邢永福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中央电大教材。 [2]麦锦城参与式教学法简介.2010,1,19。 [3]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8—114。 [4]石鸥刘丽群《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60—169。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03—108。 [6]美 B·S·布鲁姆著邱渊译《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76—8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