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上的演讲(上)

(2008年3月22日)

贾陆英非常感谢,我讲的题目来自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有四项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四项任务之一。我讲三个问题:

! f& i& b+ h# a* ]! R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是从什

么是文化来说起,文化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含义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周易》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指人类在发展中走向文明的一种社会现象。把“人文”和“化成天下”联系在一起,就是“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通过传授圣人之教,使人们懂得道德礼仪,从而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了近代以来西方的研究成果。广义的文化,它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我们吃饭,叫食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饮茶,有茶文化。我们各式各样的建筑里面都有文化。从狭义来讲,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使用文化这个词,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

那么,我们中华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把中华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国学,这是不全面的,它包含两个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我们的前人把它概括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第二部分就是现、当代文化,它其中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形成的文化,再一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形成的文化。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就是指上述两部分内容。什么是精神家园?提到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提到一位美国的作家——梭罗,在150多年以前,当商业大潮开始涌动的时候,这位梭罗(他的家境是比较充裕的)看到人们为了追逐金钱,简直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什么“礼义廉耻”都不要了,他对这种情况感到不解,所以就独自一个人到了一个叫瓦尔登湖畔的地方,像我们古代的隐士,他一个人在那里单独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第一,他想证实一下在最简朴的生活条件下能不能生存;第二,他想静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在这期间,他写了一本书,在书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精神家园,就算得到整个世界,又有何用呢?他终生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而进行着不懈地努力,这本书翻译到我们中国来就叫《寻找精神家园》。今天我们中国人呼唤自己的精神家园,应该说和这本书是有一定联系的。

所谓精神家园,说到底就是人生信仰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人今天也遇到了类似梭罗那样的情况,我们的物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但是为什么却出现了道德滑坡,腐败蔓延,社会风气不正等令人忧虑的现象呢?人们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一切向钱看”遮蔽了人们的心灵,由于精神生活的匮乏,人们缺少了信仰和高尚的人生追求。那么,生活一天

天好起来的中国人民,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呢?有人开出的“药方”是复制古代祭祀鬼神的习俗;有人开出的“药方”是效仿西方崇拜上帝的习俗。这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真正灵验的“药方”还是要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去找,到五千年我们文明发展凝练而成的民族精神中去找。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学热”再度升温。说它再度升温,是因为在100多年以前曾经有过一次“国学热”。那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后,西方的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历史上叫“西学东渐”。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一

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就提出了国学、国粹,用以抵制西方文化的侵入,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当时的“国学热”和今

天的“国学热”,我们国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当时我们是处

于一种弱势,完全是一种自卫。今天的“国学热”再度升温,

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日益自强了,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我们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同时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了,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匮乏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64%左右,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到了90年代初,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我

们人民生活提高了,因此幸福指数也迅速攀升到了73%左右。

但是呢?又过了五六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的时候,应该说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更好了,但是幸福指数却反而下跌到68%左右。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幸福和一个人物质财富的多少是不能划等号的,不能说一个人越有钱就越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它来自于人的身心和谐,来自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个人要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要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就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社会实践,修身克己,提升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融入到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实践中去。这样,才会得到幸福快乐的人生!

3 v. P

4 s' Q) O; Z7 F+ T) R, \

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什么呢?我们中国人的信仰观

和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他,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孔子也相信鬼神,但是他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他认为,“天道远,人道迩”。天道离我们太远了,人道才是我们切身的问题。所以他始终关注的是人的现实问题。孔子也注重丧祭之礼,但正如他的学生曾参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丧礼,父母去世了,要安葬他,为他守孝;“追远”就是祭礼,祭祀祖宗,祭祀圣人,祭祀天

地。儒家重视这种丧祭之礼,是为了“民德归厚”,发扬孔子所倡导的孝道和仁爱精神。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孔子被尊为圣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孔子这种态度,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中国老百姓对鬼神的态度,是既信又不信,有事就去拜,求得升官发财,免灾避祸;没有事,就把它搁置在一边。我们过去都听过侯宝林说相声,一个北京老太太买佛龛,遇见街坊邻居,一个热情的年轻人问她,大娘去买佛龛了吗?老太太说,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这年轻人又问,大娘你是多少钱请的?一提钱,老太太就来气了,说,就这么个玩艺儿,八毛!这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中国老百姓对鬼神的态度。这和有些民族对于宗教的虔诚态度是不一样的。

) T: j! J7 W5 k6 l; M$ W- }

那么,我们中国人有没有信仰呢?有!我们中国人的信仰,这里主要是说那些志士仁人的人生境界,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社会的精英人才,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信仰,对整个社会,对民众的思想有着广泛的影响,起着引领和整合作用。他们的信仰是什么呢?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发图强精神,是“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庸和谐精神,是“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讲气节重操守精神,等等。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不屈不挠,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今天,这种民族精神又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人生信仰,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有了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又坚持这样做,他就有了主心骨,就好比心中有一盏灯,照亮着他前进的方向;就好比前方有一个航标,指引着他人生的道路,他的人生就是充满阳光的。

儒学的信仰和宗教的信仰有什么区别呢?这里,我想说明一下,我们今天对各种不同的学术思想,包括宗教,方针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我今天讲的这个区别,也是本着“和而不同”的精神来讲。主要有三点:第一、宗教是对神秘世界的崇拜,儒学是对人类未来的追求。我们当代儒学网的首页,就有宋朝人张载的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叫“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追求。第二,宗教把希望寄托

于来世,而儒学强调把握今生的意义。儒家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人生“三不朽”,就是认为这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人生。第三,宗教是由上帝和鬼神来支配自己的命运,而儒学强调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学和宗教是有区别的,而儒学和马克思主义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有着很多契合的地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传入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革命需要它;第二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有许多契合的地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我们今天怎样来弘扬中华文化呢?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

棵大树的话,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它的根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它的主干,外来的其他民族的健康有益文化为它增加了营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它的灵魂。这样,我们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第二,全面认识和正确对待祖国传统文化。这部分我主要围绕十七大报告里的一句话讲。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这句话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走向辉煌指明了方向。这里有三个重大关系要处理好。

1、关于精华与糟粕的关系。中华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对中华文化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具体的分析。这里有两种态度,我们是不赞成的。一种是虚无主义态度,就是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这种态度背离了文化的传承性,割断了我们民族的血脉,必然导致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一种是复古主义的态度,就是一味主张“回到过去”,这种态度背离了文化的创新性,离开了现实的需要,它是行不通的,而且必然会扼杀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从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挖掘出对当今社会和人生有启迪借鉴意义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中华文化包括“道”和“器”两个层面。“器”这个层面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道”的层面是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性哲理和价值观,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三年之丧”,这是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的一个制度,直

到清朝,官员的父母去世了,他也要回家守孝三年,叫“丁忧”。这个“三年之丧”的制度就属于“器”,其中蕴含的基本精神、基本的价值观念就是“道”。孔子对此有深刻的阐述。《论语》记载,学生宰予认为“三年之丧”时间太长,孔子批评他说,“予之不仁也”,接着指出了为什么“三年之丧”是“天下之通丧”的道理:“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这就是说,一个婴儿出生以后,需要三年的精心呵护,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因此,子女也应有三年的爱心回报他死后的父母。这正是中国传统孝道的精神实质。当今社会,“三年之丧”的旧礼制已经过时,现在社会生活的节奏这么快,父母去世后,你抛开工作回去丁忧三年肯定行不通,但孔子指出的孝是爱的回报,这一点却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今天讲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其精华,主要是从“道”这个层面抓住它的核心,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我列举了传统文化中十一个方面的要点。传统文化的精华当然很多,我认为这十一个方面是主要的。(1)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思想,这是典型的中华民族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2)关于“生生之谓易”的变易、变革思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根本所在。(3)关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这是中华文化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宇宙观。

% w. d2 \1 H a) s# U6 {& p3 l

(4)关于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这是中华文化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伦理型“人学”,是和西方文化最显著的区别,因此也是中华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9 _" y( D* j$ M a& e

(5)关于“中庸”“和谐”的处世思想,这是中华文化强调把握事物合理的度,以“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待人处世的基本主张。(6)关于“修身克己”、“知行统一”的诚信思想,这是中华文化重视个人修养,主张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道德信条。(7)关于“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思想,这是中华文化强调“民为邦本”,重视民众力量的积极政治因素。尽管在长达数千年的旧社会中,这种思想不可能真正地贯彻执行,但是它非常宝贵,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8)关于尊师重教、有教无类、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深深的融入民族血脉之中,成为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的重要原因。孔子首开聚众讲学之先河,再加上我们有“科举制”等等,中华文化才得以广

泛传播,深入人心。(9)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以天人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人生理想。(10)关于“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风尚,这是中华文化“与人为善,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9 T; _" I; i% C: ~3 Y$ N j

(11)关于“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铮铮铁骨,是我们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7 ?* S" `4 @ d

. n! p9 O+ A. J" m

2、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包括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它对于社会、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形的影响。但是,传统又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就有一个怎么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依托历史,又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过去,又要面向未来;既要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

断创新。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和当代社会相适应,和现代文明相协调,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 U1 [# ~- e* X: Q3 A1 W

3、关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性是我们中华文化之根,是它独立的品格和独特的魅力。中华文化又是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比如说佛学,那就是外来文化,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来与我们本土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格局。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进行交流,我们也吸取了西方文明许多好的东西。比如说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竞争、公正等等这样一些新的理念,获得了新鲜血液,也弥补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不足。我们在对待西方文明以及其它文明的态度上,应该是既要保持我们的民族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体现时代性,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去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这样,才能在我们国家硬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文化软实力也不断增强,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思想观点。

1、关于阴阳思想。“阴”和“阳”这两个概念,它的本义是日照的向背,这是我们都能观察到的现象,太阳照下来,向阳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古人从这种现象中引申、概括,用来指各类事物中所包含的对立因素。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的故事,这个人首先拿出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什么锐利的武器也戳不破;一会儿又举起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什么坚固的盾都可以戳破。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他无言以对。后来,人们就把说话、做事前后互相抵触的现象叫做矛盾。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人们就用矛盾来指称对立统一规律。我们知道,毛主席以《矛盾论》为题,精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中国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应用,使我们对中国的阴阳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里我讲四点:一是阴阳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普遍现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负”和“抱”是同义词,指怀抱、包涵之意。“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形容万物形成以后的一种存在状态,指万物都包含阴阳二

气,是对立的统一体。“冲气以为和”,是指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激荡,构成万物柔和的性状。《老子》还具体举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的许多现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等等。在《矛盾论》中,毛主席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实例,如:数学中有正和负,力学中有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有阳电和阴电,化学中有原子的化合和分解,战争中有攻和守、进和退、胜和败,人的概念中有各种差异。这些现象足以说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因素。5 N8 G# _" p5 {. k" M二是阴阳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原因。《易传》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简明而深刻地说明了阴阳两种因素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推移,由此促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这就是事物运动的根本规律,古人叫做“道”。《太极图》就非常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阴阳两种因素的运动变化,图中的圆形代表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里面有一条S形的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两个鱼的形状,白色的鱼代表阳,蓝色的鱼代表阴。阳的一方从小变大,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阴的生成;阴的一方也从小变大,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又开始了阳的复生,这就是“物极必反”。在我们古人的词语里,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就是对物极必反这一规律的形象表达。图中的白鱼里面有个蓝点,蓝鱼里面有个白

点,这分别代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是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太极图》深刻地说明了“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是阴阳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状态。《太极图》、《八卦图》都是中国哲学对天地万物的深刻洞察,是我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两个元素。《八卦图》里头有两个基本符号,一个是完整的一画“一”,代表阳爻;一个是一画中间断开的“--”,代表阴爻。八卦的依据就是这两个符号所体现的阴阳思想。三个阳爻,完整的三画,是乾卦,代表天;三个阴爻,断裂的三画,是坤卦,代表地。还有六卦,分别是代表日的离卦、代表月的坎卦、代表雷的震卦、代表风的巽卦、代表山的艮卦、代表泽的兑卦。这“八卦”就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八大现象,分别用阳爻“一”、阴爻“--”的不同排列组合表示。当然这是它们代表的基本含义,还可以引申出其它的含义,如乾卦还代表男,代表父;坤卦还代表女,代表母。古人由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又推演出三百八十四爻,进而推演出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客观世界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它有没有规律呢?有。早在汉朝以前,我们的先人就认识到阴阳变化的四种基本关系:一是“阴阳磨”,例如夫妻关系,古人认为“夫为阳,妻为阴”,夫妻之间虽然免不了发生磨擦、争吵,但除少数发展到离婚外,大多数还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天

长地久相依为命。二是“阴阳争”,例如战争中的敌我双方,

属于对抗性矛盾,不是你战胜我,就是我战胜你。但这只是阴阳关系中的一种情况,我们过去有一个思想认识上的僵化,就是把这种局部认为是全局,以偏概全,这就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即使是敌对的双方,也有张载所说“仇必和而解”的情况,这说明事物是复杂的,看问题不能简单化、绝对化。三是“阴阳和”,例如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自然界的有序运转

就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四是“阴阳合”,例如一辆新汽车,要

经过必要的“磨合”期,这时它的部件之间是以“磨”为主。“磨合”期过后,就可以顺畅启用,这时它的部件之间就是以“合”为主了。

( r' P6 w; _% a c( G

( f6 a0 u% j; m- `

四是阴阳思想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变易、变革、创新精神。《周易》的易字,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简易”,事物本身

是纷繁复杂的,但是我们把它条理化、系统化,找出它的头绪、它的规律,就由繁变简。第二个含义是“变易”,就是阴

阳的对立统一,引起事物不断的变化。第三个含义是“不易”,是变中的不变,这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法则。这三个含义中,最基本的就是变的思想。《周易》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不是一穷二白的意思,而是事物发展到极点,

就像我们刚才看到阴阳图中阳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这就是“穷则变”。“变则通”,就是它变化以后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通则久”,就是新事物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但这个“久”不是永恒的,新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还要变化,还要屈伸,还要往返。这是我们古人的非常深刻的思想。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中,时时都有新的东西产生,这就叫“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种变易、变革、创新的思想,不论是在儒家、道家、法家的经典中都有论述,这是我们中国哲学里面一个积极的、主流的思想倾向。世界古老文明中其它文明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种变易、变革、创新的思想,就是根本原因。我们今天推进国学的现代化,也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与时俱进,在“变易”中求新生,在“变革”中促发展,在深刻的反思历史、准确地把握现在的基础上,创造国学辉煌灿烂的未来。

2、关于“和”的哲学。崇尚和谐,追求和谐,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它的价值取向。儒家的学说,就是以人的身心和谐为基点,推己及人,往外拓展延伸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包括以下要点:

一是关于“和”与“同”的关系。《国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句话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与“同”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统一、和谐;“同”是指相同事物之间的简单相加和同一。“和实生物”的前提是承认差别和矛盾,认为只有不同事物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的事物相加,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不可能有新的事物产生。比如我们做一顿美味佳肴,要有主食、副食、以及各类调味品,这些不同的事物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做出的美味佳肴,就叫“和实生物”。再比如一首乐曲,要有不同的乐器,用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音调,才能合奏成一曲美妙的乐章。孔子把对待“和”与“同”的不同态度,作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赋予“和”人的品德的内涵。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有差别的统一,反对绝对的同一。君子要承认事物的多样性,承认人们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要承认这个差别,然后又要和谐相处。小人则相反,要么专制,不允许有不同意见;要么为了自己的私利,无原则地屈从于别人,内心想的是另一码事,阳奉阴违。

# D( U7 i7 g; f* }% }' Y; B& L2 ^7 Q二是关于“和”与“中”的关系。把握和应用“中庸之道”,就是说把握事物合理的度,这是实现和谐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庸》举了一个例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

乐是人之常情,当这种情绪没有发出来的时候,人的心情是平静的,无所偏倚,既无过,也无不及,所以叫做中。当喜、怒、哀、乐发出来以后,能够做到“中节”,就是把这些情绪节制在合乎礼的范围内,这就是和。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是实现“和”的根本,“和”是“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中庸》认为,社会中的“和”与自然界的“和”是相适应的,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把“中和”看成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就会呈现出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有序、和谐状态,《周易》把这种状态称为“太和”。

2 n' i) J! i4 b2 M1 q4 @$ A+ v

三是关于“和”与“合”的关系。和谐之“谐”,就有相合的含义。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合内外”。内是指人的内心,今天我们叫主观世界;“外”是指心外之物,今天我们叫客观世界。“合内外”就是要破除主观和客观之间的隔阂,实现人的内心感知与外部世界的统一,从而达到自我和谐。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和客观情况越一致,自我需要的满足层次和实际可能越协调,他的心理就越平衡,心态就越健康,身心就越和谐。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心里不平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理认知和实际情况距离太大了,比如一个学生,学习一般,却非要考清华,距离太大了,实现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 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 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 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 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 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 德熠熠生辉。 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父母、老师、长辈总是教导我们要继承“中 华传统美德”。那么,真正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呢? 语文老师说:“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 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数学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条长长的线段,它连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过去,艰苦奋斗地创造灿烂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英语老师说: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地理老师说:“中华美德”位于地球的东半球,它是中国山川秀丽、晴空万里与第一轮阳光所组成的。它是东方不败。 历史老师说:“中华美德”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美术老 师说:“中华美德”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 眼的。

音乐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动人,它激 励着所有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我说:泱泱中华美德,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进步”成为了 最重要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的体现不在于它有多么壮观、伟大,而 事实上,它在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中已经产生。 雷锋叔叔,你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你身上有很多我们所没有 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能够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 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 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 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抗日战争的烈士们,是你们教会了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我要学习你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先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 们的精神将继续鼓励着中华儿女要奋发图强,我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的。 在我上学坐的车上,以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两位老人上车 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 的爷爷、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始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服,有的人 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脸上却 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两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 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 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

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稿3篇

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稿3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针尖上的中国。 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当今忙忙碌碌快节奏的社会上,很难再有人去关注中华的传统文化。人们也很难再去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淡淡浅品中华文化的醇香。前几天,我们去了首都博物馆,感受到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随之也尤为震撼。 刺绣,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起源于黄帝时代。那时,古人为了美丽,是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刺绣这一艺术文化便由此而来。 刺绣因此能够得到中华子孙世代的认可,它一定有它的奥妙之处——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刺绣的益处吧!在人们刺绣的同时,能使人心静如水,得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目的。可惜,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沉浸于忙忙碌碌的上班与学习中,却忘了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因此,我们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中国母亲。

这些刺绣呢,很早就出现在我国,透绣、纸绣、平金绣等绣的种类更是在明朝就已出现。从这就能简单地看出中华人民拥有聪慧的头脑与灵敏的双手,这些传统项目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唐代诗人胡令能就吟过这样一首诗。名为《咏绣障》。此诗描绘出了刺绣的艳丽与逼真,连黄鹂都不由自主被吸引了过来。 外国人来到中国,总会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异域的风土人情。自然,各种刺绣也被列入到了国家级保护文物。生长在如此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怎能不引以为自豪呢?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我们要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朋友! 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掌握: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理解: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学习重、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①。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③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④、⑤、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⑦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⑧和先进性。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我的精神家园书评

《我的精神家园》书评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杂文作品的精选,这些作品内容深刻而幽默、思维独特,带给读者精神上极大的乐趣。只有读了这种作品,人才能知道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人生中宝贵的的东西,那不是学校课本里告诉你的扯淡这个那个主义,也不是畅销作家告诉你的爱情,而是你的,建立在你自己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精神家园。那比许多事情都要重要,也许,只有读这种好书,才能让我们摆脱腐朽的教育,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我的精神家园》带给我们太多的人生启发。 书中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有人曾这样说过:“《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诗意的世界,一个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园,是使人忧伤的幽默。”读完全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不幸”这一部分内容。我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感悟: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书中写道:“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一个人实现理想和目标。同时,我认为虽然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绝对作用。我坚信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价值。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王小波说,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这是提醒人们应该具备时时反醒的精神吧,我这样理解。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时时刻刻自省,不断改正错误。 在现实社会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往往会摔跟斗。但是,命运就在我们的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次,《我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走向严肃的高贵。也许我们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只是软弱的去承受,他却对平庸的生活有一种狂怒,发誓要从上面飞腾过去并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这样做了;我们大多趋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对,他却逆流而上,选择严肃写作,而且直言不讳,视批评文化、社会、艺术为自己的责任;我们大多呆板或以肉麻当有趣,要么惟恐自己不"贫"、不"痞",他却在智慧和爱中创造出了一种了不起的有趣,而且显示了智慧和爱中本应具有但却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一种属性,那就是高贵;我们大多具有一种狡猾的聪明,他的聪明却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由、平等和诚实的基础上,"真理坚硬无比",我觉得这种聪明很可爱,也很必要。所有的所有,也许我们心存向往而自己却做不到。 第三,读过此书,相信你对艺术的精神内核会有更深的理解。 请看《我的师承》,结尾处这样写到:"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即规模大、存留丰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三、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以及再创新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在近代,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外因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②③P55 四、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演讲稿】 ——600字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热土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随着国家日益兴旺发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与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更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同屋的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轻蔑地对童第周说:“你们中国人太笨了,不会管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童第周听了很生气,对他说:“你说中国人笨,有什么证据,我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的祖国。”接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怎么样,你敢吗?“此后,童第周更加发奋读书。他发表的论文,水平越来越高,在欧洲生物界引起了轰动。授学位时,在场的教授、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 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啊!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壮烈伟大的事,但是从小事亦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的民

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他的精神,伴随着我们步伐,他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 祖国创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们,怀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弘扬中华文化演讲稿】 ——800字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针尖上的中国。 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当今忙忙碌碌快节奏的社会上,很难再有人去关注中华的传统文化。人们也很难再去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淡淡浅品中华文化的醇香。前几天,我们去了首都博物馆,感受到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随之也尤为震撼。 刺绣,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起源于黄帝时代。那时,古人为了美丽,是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刺绣这一艺术文化便由此而来。 刺绣因此能够得到中华子孙世代的认可,它一定有它的奥妙之处——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刺绣的益处吧!在人们刺绣的同时,能使人

《我的精神家园》读书笔记

本来是想拟一个主题的,想了很久,却不知道该把重点放在哪上面,也就放弃了。高中时就知道王小波,从同学的书中看到几篇他的文章,当时就很喜欢。可能是他们认为我还小,当时不愿意给我看。这本书是我一直想看的,从图书馆借出来两次,第三次借的是类似于全集的文化笔记,也包括我的精神家园这一部。读了好几遍,仍然觉得津津有味。上面说的这和其中的一篇《摆脱童稚状态》有联系了。就是关于作者应该写什么样的书。毕竟读者从书中得到的东西还是靠自己的意识决定的,而作者只要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很高兴的一点就是他一直站在艺术的角度,而不是装作艺术家。我一直相信艺术是源于生活,写文章也是,没必要搞得太严肃,也不用把文章写的晦涩难懂故作高深来显示自己多内涵。虽然王小波把小说看得比杂文重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杂文质量。李银河说王小波就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诚实的小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他都是诚实的凭良心说话的,有什么说什么,和一些文人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现在入正题,书中也有关于杂文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杂文就是讲道理的,然而讲道理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杂文就是把道理讲明讲透,看完后会让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给人启发让人痛快。我相信我的精神家园就是这么一本杂文集。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风格却又是黑色幽默的,让人一边笑一边思考,这并不代表抛弃了严肃,话题是严肃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叙述而已。王小波说过,他喜欢有趣的东西,所以他书中的人物始终都是笑着的,这是一种黑色幽默,可是他喜欢。我也喜欢。 这本书收集了多年来王小波在各类杂志上刊登的文章,我也相信,只有一天天生活的累积才能写出这么多精品。并不是在夸耀这本书怎样怎样,而是这本书包括了一个人不同阶段对不同事物的态。,如果让一个人一直写,想写出这种东西是不可能的,这是一段生活又一段生活的感悟。所以我们从这本书上也可以了解王小波是个怎样的人,追求智慧的、追求美的、理性的、追求自由平等的、有趣的、思想独立的、乐观的人。当然这些远不够形容他。 按照我的理解,我把本书分成四大区域。第一部分就是主要阐述了自己的女性观和两性观,对男同性恋的看法,传统中国婚姻观的影响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以及一些关于社会现象的分析。而第二部分,则是写自己对小说写作的态度,当然包括写作方法、形式上的创新。他主张真正的好小说是经得起推敲的。第三部分是站在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位置上主要针对传媒方面的想法,对一些中外电影手法和思想的评价,对其影响的分析和主题的看法。其中体现出了社会的浮躁等现象,当然提到的不仅仅是电影艺术。在这一点他主张欣赏文艺要用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第四部分是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上去谈我国的社会现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这主要属于社会文化的范围。也写了一些域外杂谈系列,通过对中国留学生的描写体现整个民族的习性,也反映了他对这种差异的看法。虽然我知道对于这本书,分开描述会使得很多观点不容易安家,因为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贯穿整本书的,这只能等到详述后,在各段中提取了。 先说第一部分,我认为其中主要体现的平等自由、互相尊重、和理智这些观点,其在《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中重点提到了男女平等,是从心里尊重他们,而不是当成弱势群体来进行所谓的关怀照顾,现在我国的男女平等虽然进步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大不足;不可否认,这一点西方国家比我们做的好。这一点在后面几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也提倡大家对弱势群体改善以前践踏的态度,也指明了现在国人一种对不想看见的事物采取忽略的心理。而且说出了男同性恋存在的合理性,这个群体的困扰,其在研究中也保持站在一个科学研究者的方位,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调查分析这种现象。这也体现了作者坚持了科学精神,而不是情绪化的,不理智的。在《有关给点气氛》《我看老三届》《驴和人的新寓言》《愚人节有感》几篇文章主要是呼吁大家保持理智,尤其是后两篇,用一种笑话的方式来嘲弄失去理智的人所做的愚蠢事迹,他是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观点上的,这并不是套话,这几篇文章里的闹剧让人发笑,但当它成为现实,我们才知道失去智慧和理性是多么可笑和悲哀。在《男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议论文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更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中国正起着巨大作用,但却也面临巨大危机。在今天,中国虽然在国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却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传统文化的没落,西方文化的盛行。这却也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 197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而牺牲,那些被人记住了的,那些没被人记住的,数也数不清。今天的中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失去了战斗力,将会变的不堪一击。在这个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底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着每一行的学问,这些学问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表现,不管哪一行,我们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中国每个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当我们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中国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中国是千万个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过别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初二作文】我的精神家园

【初二作文】我的精神家园 无意间在布满灰尘的木柜中发现了多本已微微泛黄的书籍,全都是些诗词文言诵读之书,童年情怀,固执的挤上前来…… 轻触着书页,感受着沁染了生命的书香,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为中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 经典诗篇,寄寓了古人的悲欢离合,豪情壮志,那一颗颗急切的报国之心,从文字书本中 溢出。我羡慕读书人的理想,羡慕才子们的饱经诗书,羡慕陶渊明的远离官场,与世无争,尽享田园的闲逸我效仿他们,向他们学习,书本中的知识道理,在我心中扎根发芽。 我喜欢阅读古人的故事,特别是《成语故事》,小时候,我不明白书中的内容和意思,因此我常以书中的插图取乐;再大一些时,我识字了,知道了故事的内容,但仍不能懂之 道理,可笑的是,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我会去翻看它,看到书中的人物比我还悲惨,我心 里就好受了些;现在,我会与书中的人物同欢喜,同伤悲,他们常使我热泪盈眶,我从中 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理想。 如果说故事使我成长,那么《诗经》则为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我喜欢李清照的词, 她在词里吟唱的感受,已不仅仅是宋人的感受,已不仅仅是心绪复杂,国难家变的南宋人 的泪,而是超越了时代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和时空的亘古不变的感受,和独自疗伤的泪水。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透露出她的悲苦;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透露出自己的青春易逝, 她的感慨,若即若离,让我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在历经风雨之后,逐渐由衰败转向富强,但中华之经典,陪伴我们走过一个 又一个朝代,它就像是一个精神家园,其内布满了中国风,撑起人民不倒的雄姿。 良辰美景奈何天,纵四季流转,中华经典,陪我一起走过好时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 要想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必须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21世纪的少年应该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儒雅的附小人,让我们的校园绽放儒雅之花。 那么,儒雅是什么?有人说:“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

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是啊,要想成为儒雅少年,就必须让书香溢满人生。 儒雅还是什么?儒雅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附小好习惯三字经》吧!见师长,行个礼;遇同学,问个好,儒雅的学生,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嘴边,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见纸屑,弯弯腰,儒雅的学生,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自觉维护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要发言,先举手,儒雅的学生,是遵守纪律的人;爱公物,惜草木,儒雅的学生,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和物…… 多一份平静,少一些躁动;多一份知识,少一些愚昧;多一份修养,少一些鲁莽。只要你不忘记,儒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牢记校训:广文、尚真、崇和、至善,儒雅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为伴,以礼仪为伴,以传统文化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争做儒雅少年。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儒雅之花!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000字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000字 导读: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使中国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朝各代都创设出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这都是中国最为宝贵的财富。小编收集了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000字,欢迎阅读。第一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

我的精神家园

文学院汉教三班 222009308011193 周一涵 我的精神家园 最近,我的精神,或者说心情,都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累。 最近,头发干枯分叉,一直掉一直掉。在寝室洗澡时我总是冷冷地看着手中一把一把的头发,黑黑的,湿漉漉的,仿佛跟自己毫无关系。长时间的吹拉烫染已经让它的健康严重受损,纵然是一点点的高温与热风也足以让它溃不成军。 每个早上都想懒床,每个晚上都很烦躁,不想睡觉。觉得自己抑郁太久,快要长出苔斑。疲倦。不安。难过。悲观。阴暗。潮湿。害怕阳光。我跳进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灵陷阱里,无法自拔。 这就是累,不是那种跑完八百米后身体上淋漓尽致的疲惫,而是隐隐的,浅浅的,若有若无的存在你身体的每一寸缝隙,让你无所适从——大或小。好或坏。生或死。温暖或寒冷。信任或背叛。未来的或逝去的。握在手里的或丢弃的。可我,我总偏爱后者。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在回忆。回忆大一时刚刚来到西大的欣喜与茫然,回忆大二时初识人生真理的成就与怅然。 的确,在西大经历了太多,爱情的分分合合,友情的吵吵闹闹,亲情甜甜淡淡,越来越觉得大学生活就是堆积木,成功了幸福了就越

来越高,只是某一天,高到某一境界,突然崩塌,那种摧拉枯朽的力量,我真的有点承受不来。 拉扯时光的轴,旧时光瞬间褶皱,充满棱角,饱和泛黄,我两年的大学时光终于也磨成了一张薄薄的,旧旧的,皱皱的,泛黄的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飘落在西大许许多多的角落。 这许许多多的角落,我都把它们深埋在西大的操场里。因为每当我“累”的时候,我就会一个人去操场上静静地坐着。一运,二运,三运,四运,只要能进去的,都可以。我已经数不清,在西大操场上熬过多少个不快乐的心情,也数不清我在这里留下多少个脚印——或深或浅的脚印,或快或慢的脚印,再也无法印刻的脚印——就像我再也无法复制的旧时光。 有时候,时间的苍白感只是一瞬间的事。 还好,西大有这么多明亮辽阔的操场陪着我度过我的大学时光。 雨天。飘雨的操场,略显青涩,没有多少人来看望它,冷冷清清的,她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眼睛里堆满了泪水却不敢有一句怨言。这个时候,我会一个人撑着一把伞,沿着塑胶跑道和她一起散步,陪她一起感受下雨的温度。这样走着走着,我心中的“累”也会随着雨停而停。 晴天。放晴的操场,是一只猫,一只神情安详的老猫,要不然它怎么能这么享受地陪我一起坐在这里的草坪上,静静地晒着太阳,感受阳光洒满我们全身再慢慢蒸发的热度。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上的演讲(上) (2008年3月22日) 贾陆英非常感谢,我讲的题目来自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有四项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四项任务之一。我讲三个问题: ! f& i& b+ h# a* ]! R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是从什

么是文化来说起,文化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含义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周易》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指人类在发展中走向文明的一种社会现象。把“人文”和“化成天下”联系在一起,就是“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通过传授圣人之教,使人们懂得道德礼仪,从而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了近代以来西方的研究成果。广义的文化,它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我们吃饭,叫食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饮茶,有茶文化。我们各式各样的建筑里面都有文化。从狭义来讲,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使用文化这个词,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 那么,我们中华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把中华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国学,这是不全面的,它包含两个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我们的前人把它概括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第二部分就是现、当代文化,它其中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形成的文化,再一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高中生演讲稿: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3)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之际,我们也度过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都清楚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节日,它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它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大江南北以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形式追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

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但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屈原一人。“抛弃历史就等于割断精神命脉。”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失去了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也就无法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同学们,就让我们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栖息成长,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迈向美好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最新资料推荐------------------------------------------------------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 7 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同时本节课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共包括三目: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三个方面,容量较大。 本框内容是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核心展开的,既是作为上一框题知识的拓展延伸,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要识记并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懂得人人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1 / 7

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依据: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需重点讲授) 2、难点: 让同学们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依据: 新课标指出: 要注重实践,贴近生活) 3、关键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依据: 只有意识到重要性,才会更加重视民族精神)二、说学情高中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还比较弱,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后,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同学们的三观,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更好的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教

我的精神家园经典语录

我的精神家园经典语录 1、这时候我发现,人和人其实是有隔膜的。有些人喜欢有趣,有些人喜欢无趣,这种区别看来是天生的。 2、说到知识分子的职责,我认为还有一种传统可循:那就是面向未来,取得成就。这两种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这样分界,前一种一世的修为,是要做个如来佛,让别人永世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后一种是想在一生一世之中,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做后一种知识分子,因为不管是谁的手掌心,都太小了。 3、牛顿晚年说,当年是一个砸在他头上的苹果是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定理。“牛顿的苹果”的故事,让有些人觉得牛顿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比别人幸运点而已。这些人可曾想过:在牛顿之前被苹果或椰子砸过头的人不计其数,但没有谁悟出万有引力定理。 4、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但这个想法我觉得陌生,我就盼着别人倒霉。五十多年前,有个德国的新教牧师说: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

人,我不说话,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众所周知,这里不是纳粹德国,我也不是新教牧师。所以,这些话我也不想记住。 5、一种需要本身是不会过分的,只有人硬要夸大它,导致了自激时才会过分。饿了,找个干净的饭馆吃个饭,有什么过分?想要在吃饭时显示你有钱才过分。你有个爸爸,你很爱他,要对他好有什么过分?非要在这件事上显示你是大孝子,让别人来称赞才过分。需要本身只有一分,你非把它弄到十分,这原因大家心里明白,社会对个人不是只起好作用,它还是个起哄的场所。干什么事都要别人说好,赢得一些彩声,正是这件事在导致自激。 6、我认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且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叫作成就。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学家,他做的很对。 7、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里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我认为知识分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7、 8、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800字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800字范文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 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 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 得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 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 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 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就是靠的这些 传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 会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复制那是远远不可能的。如果是简简单单的,有何是堪称“传统”这两个字,就算再给 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会越来越神秘,你永远知道的不 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所以我 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 是博大精深,是独一无二的。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 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

专题十一: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专题十一: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考点知识解读】 一、七二6、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 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我们 应了解、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3.如何与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交往?(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差异?) ①要懂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 ②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③要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礼节,要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各 国人们友好交往; ④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 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九一33-1;)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1)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及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形成) ②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华文化也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发展。(关系) (2)汉字的地位: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 汉字的特点: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汉字的作用: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3)★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4)今天我们能感受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古代典籍、古代工程、古代建筑、戏曲表演、书画艺术、传统风俗等 (5)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风”刮翻全球,最突出的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A.为什么中国文化能不断走向世界? ①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渴望了解中国; B.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有哪些重要意义? 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加快我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 三、建设文化强国 1.(九一33-2:)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1)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 (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民族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把我们造就成浸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少年。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 2.(九一33-3:)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A.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B.★★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为什么) ①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②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③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3.(九一33-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A.如何看待以韩剧、美剧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26 ①外来优秀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名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加。 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B.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P28 ★★对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正确对待中华民族文化: 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的、落后的成分。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发展民族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九一33-5:)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 ★★★★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作用) ①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 ③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