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相关知识讲义

一、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

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2.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

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阶段。

2、麻疹

(1)临床特征: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2)出诊期特点: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到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

(3)皮疹形态: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诊间皮肤正常。疹褪时留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3、风疹

(1)临床特征: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2)皮疹特点: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较轻微。一般

不遗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四、报告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报告时限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其他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医院死亡案例应于7天之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七、应急报告时限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 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置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幼儿园园长为幼儿园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是幼儿园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提 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 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査; 3、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L 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各类且 生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即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 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园长报告,随后园长和疫 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镇教育管理组——卫生院一疾控)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名幼儿出现不明原 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 当第一时间报告园长并在2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认 真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幼儿园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 例或者连续3 天内有多 个学生 (3 例以上 )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 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 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幼儿病因排査结果登记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传染病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 传染病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规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范学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害,《学校卫生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1自我保护意识。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2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3 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加强日常监测,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2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 . 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3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2防治落实情况。 普及突发、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3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及时掌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4、及时督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握师生的身体状况,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5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相关知识讲义 一、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

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2.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应急预案17972

庄口初中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学校突发传染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分工 组长:刘斌校长负责防控全面工作 副组长:刘恩副校长具体负责防控的日常工作 成员:李常胜(教务主任)杨瑞学(总务主任)各班班主任 二、防控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①各班例行晨检与午检制度。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政教处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属于重大突发事件,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根据上级指示酌情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 ①班主任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②政教处负责对全体教师,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做好晨检与午检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政教处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①班主任认真填写晨检与午检(晚检)日志,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对缺课学生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课原因,及时上报,杜绝瞒报、漏报与越级上报。 ②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③总务处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三、应急措施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A-B考题及答案

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测试题A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项英文符号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 B、3 C、 4 D、5 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A、35 B、39 C、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 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泉港区天竺中学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 案 为确保在发生传染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指挥 ㈠学校成立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部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求助当地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3.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5.根据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6.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和指导。 ㈡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㈢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校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设立24小时联系电话。应急状态期间,各部门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主要领导及值班人员电话要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小组,并保持24小时畅通。 ㈤成立突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联络医院预防、诊断、救治及隔离观察工作。 ㈥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服从配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㈦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医学措施,应当予以配合。不予配合的,由保卫处或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二、应急调查与救治 ㈠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办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协助有关医疗技术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㈡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应当立即对突发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

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置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幼儿园园长为幼儿园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医师是幼儿园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査; 3、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L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各类且生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即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或其他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园长报告,随后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名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园长并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幼儿园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幼儿病 因排査结果登记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幼儿园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慌报。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发现人应当及时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园长和疫情报告人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若发生食物中毒还要报区食品药品监督所)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幼儿园要建立“来园晨检”、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幼儿园老师 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査情况。 1、晨检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 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晨检记录上。如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园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do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欧洲“毒黄瓜”事件的应对分析一、事件回顾: 欧洲毒黄瓜事件始末 2011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报告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1人在瑞典,其余在德国。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373人为重症患者。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截至该年6月,造成9个国家至少15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18人死亡。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5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 不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停止进口并下架西班牙黄瓜。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部门已宣布,除在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上发现出血性大肠杆菌之外,是否其他蔬果也带有大肠杆菌病毒,需要进一步追踪确认。因此,德国卫生部门建议民众,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建议煮熟后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公告,警惕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表示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毒性和复制能力都更强的”大肠杆菌病毒,这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欧洲疫情范围广且危害大、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并提醒民众,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渠道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入厕后。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同时提醒民众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防加重病情。 由于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毒性,因此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这一病菌感染,但德国部分医院积极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予以应对。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涉及进口黄瓜的两家西班牙公司的调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经过检测,德国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已确认豆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最终,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而这轮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初,德国卫生部门曾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疫情源头。欧洲多国随即发布对西班牙蔬菜和水果的进口禁令,招致西班牙方面的强烈抗议。西班牙环境大臣里韦罗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暨重点传染病业务培训试题单位:姓名: 成绩: 单选题(66分,每空6分) 1、乙肝分类只有()和“确诊”两类。( A ) A、疑似 B、临床诊断 C、实验室诊断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D )年。 A、10 年 B、15 年 C、5 年 D、3年 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非典、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性肺炎等传染病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A、30分钟B、24小时C、2小时D、12小时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E )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艾滋病 E、流行性腮腺炎 5、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D )。 A、农民 B、家务及待业 C、离退人员 D、医务人员 6、新冠防控对境外入(返)川人员,一律先实施(C )天()隔离医学观察,后实施()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A、7/集中;7天/居家 B、14天/集中;14天/居家 C、14天/集中;7天/居家 7、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A )。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8、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丙肝、(C )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A、甲肝、梅毒 B、甲肝、乙肝 C、乙肝、梅毒 9、传染病报告卡上()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B ) A、13岁 B、14岁 C、15岁 D、16岁 10、现住地址:指(A)。A、患者发病时的住址B、户籍所在地址 11、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要不要及时更新诊断时间。(B ) A、要 B、不要 1、二、填空题(34分、每空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有(2)种疾病,乙类有(27 )种疾病,丙类有(11)种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2、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传染病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

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学校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学校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A-B考题及答案

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测试题A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项英文符号填入括号内(每题4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 B、3 C、 4 D、5 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A、35 B、39 C、 37 D、40 1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样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采取紧急措施, 做到有效应对, 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 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 特 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 总经办领导副组长: 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 案, 并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 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培训, 具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 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 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 工程物业部和营运 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 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 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 的正常运行, 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 科 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 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 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 教育培训 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 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要及时将情 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 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 报应急小组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应急措施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 应急措施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与传染病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学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各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各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 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一、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相关概念 1.突发事件定义为: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传染病突发事件指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4.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5.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卫生条例》中关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包括:①通过疾病在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危害;②可能需要采取物词一致的国际应对描施。其中“公共卫生危害”是指具有损及人群健康可能性的事件特别是可

在国际传播或构成严重和直接危险(害)的事件,如天花、由野毒株引起的脊灰质炎、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流感、SARS等。 (二)特征 1.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规模、事件性质等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可能对某疾病的认识缺乏了解,获取的事件信息有限,因此也存在着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应对指施所产生的社会反应不确定性。 2.公共性:事件在其发生区域内或影响范围内,所有人员都有可能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胁或损害。如传染性疾病暴发,所有易感人群均有发病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通过患者或是媒介引起跨境、跨地区传播,如甲型H1N1流感。 3.严重性:事件的发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给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加大了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难度,有时甚至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4.紧迫性:由于事件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必须采取紧急的应急措施,将事件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相比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米看,重大传染病疫情存在跨境、跨地区播散的可能,更易引起社会恐,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人群心理应激,出现恐惧、焦虑、认知改变,其至行为改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控制,可能导致社会危机或政治动荡,影响社会稳定。 5.复杂性:事件的种类繁多,原因复杂,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事件原因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新蒲新区第五十一小学2017年春传染病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次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和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工作应急预案。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传染病防治工作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接受卫生院、疾控中心及卫生局等部门业务指导,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工作制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级领导组成,并下设应急处理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汪荣刚 副组长:冯天龙 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专(兼)职人员:邓光伟 主要职责:

①当遇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和扩大。 ②组织召开处理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工作会议,确定临时救援工作组人员。 ③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护、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的工作。 ④督促办公室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执行实施情况。 ⑤检查督促全校各部门责任人做好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2、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冯天龙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①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将指挥中心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 ②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领导的指导与支援。 ③协调各应急部门之间的关系。 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⑤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具体负责现场处理工作。 ⑥协助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组织《现场救护知识》的培训及重点防范应急演练工作。 3、临时现场指挥部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新颖 优质 完整

新颖优质可下载完整 2020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暨重点传染病业务培训试题单位:姓名: 成绩: 单选题(66分,每空6分) 1、乙肝分类只有()和“确诊”两类。 ( A ) A、疑似 B、临床诊断 C、实验室诊断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D )年。 A、10 年 B、 15 年 C、5 年 D、3年 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非典、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性肺炎等传染病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A、30分钟 B、2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E )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艾滋病 E、流行性腮腺炎 5、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 D )。 A、农民 B、家务及待业 C、离退人员 D、医务人员 6、新冠防控对境外入(返)川人员,一律先实施(C )天()隔离医学观察,后实施()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A、7/集中;7天/居家 B、14天/集中;14天/居家 C、14天/集中;7天/居家 7、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 (A )。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8、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丙肝、( C )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A、甲肝、梅毒 B、甲肝、乙肝 C、乙肝、梅毒 9、传染病报告卡上()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 B ) A、13岁 B、14岁 C、15岁 D、16岁 10、现住地址:指( A)。A、患者发病时的住址B、户籍所在地址 11、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要不要及时更新诊断时间。( B ) A、要 B、不要 1、二、填空题(34分、每空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有( 2)种疾病,乙类有(27 )种疾病,丙类有( 11)种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 3-7)天。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2、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3、甲类传染病是包括(鼠疫)和(霍乱)。 4、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5、乙肝病原携带者只(登记),不在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上报。 第1 页共1 页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与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与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以及其她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与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事件的。防保科或 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 通知院长与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 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与调查、医疗救治、 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1、基本原则: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与职责,各级管理人员与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2、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3、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与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4、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她人隐瞒、缓报、谎报。 5、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与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与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与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