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试卷一

简答题

1.简述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简述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自觉地实施有效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3)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4)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5)联系实际。

试卷二

简答题

1.简要说明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2)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

(3)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

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2.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①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③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5)个性特点:对性格、意志品质的依存性。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大小。

(3)刺激物与背景对比的差异大小。

(4)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

(1)符合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4.简述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原来注意的强度;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灵活性强的人,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灵活性差的人,注意转移较难。

(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5.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6.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述四种:

(1)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3)压抑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

记忆也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只是暂时的,一时难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7.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8.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复习。

(1)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式多样化。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2)联系实际论述。

9.简要说明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10.简要说明人类遗忘的规律与特点。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影响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11.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地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12.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1)思维的基本过程: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与概括;④系统化与具体化。(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①准备期;②酝酿期;③豁朗期;④验证期。

论述题

1.试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

(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和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材料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2.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地遵循知觉的这一特点,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

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对于人的生活具有实际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它们,从而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方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的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它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它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它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它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4.记忆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提高记忆的敏捷性,首先是明确记忆的目的;其次是应当集中注意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加强记忆的持久性首先是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地复习。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培养记忆的准确性,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识记;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是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5)总之,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的品质去评定一个人的记忆的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他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记忆的这些品质都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

5.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①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

②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③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6.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创造性想象是学生目前和将来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条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想象,需要做到四个方面: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③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

④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绘画、手卫、雕刻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想象活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2)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概念掌握。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茬以下几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8.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①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③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④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⑤思维的创造性。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9.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6)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并能联系上述要点阐述。

试卷三

简答题

1.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1)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3)丰富积极的情绪体验。

(4)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正确面对与处理负面情绪。

举例说明

2.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情绪对认识有动力作用。

(2)区别

①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情绪、情感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随意性弱,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情绪活动才有某些随意性。

③情绪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3.简要说明意志的基本特征。

(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4)克服内外困难。

4.简要说明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

5.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意志和情绪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

(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力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

6.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

①动机的斗争。就动机斗争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及多重趋避冲突。

②确定行动的目的。确定目的在意志行动中非常重要。是否能通过动机斗争而正确地树立行动的目的,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量。动机间的矛盾较大,斗争越激烈,确定目的时所需要的意志上的努力也越大。意志的力量表现为正确地处理动机斗争,选择正确的动机,确定正确的目的。

(2)执行决定阶段

①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选择行动方法和策略是在目的确定之后由实现目的的愿望所推动的。它是一个人根据欲达目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规律,适当地设计自己行动的过程。

②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即使有美好的行动目的,高尚的动机,拟定的计划也很完善,如果不去付诸实际行动,所有的一切仍是空中楼阁,仍然只是头脑中的主观愿望而已。

7.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1)意志的品质:

①意志的自觉性。

②意志的果断性。

③意志的自制性。

④意志的坚韧性。意志品质的培养:

(2)可从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①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②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③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④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⑤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怎样才能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状况并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并认为情绪发展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在智力活动中,如果出现消极的情绪,则阻碍智力水平的正常发挥。相反,情绪愉快的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往往表现出信心十足,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时,特别要注重情绪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状况,为进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1)教师只有明确了良好情绪的标准,才能正确识别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况。良好的情绪有以下几条标准:

①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度强度的反应;

③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④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怎样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③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动之以情”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方法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感染力的教师,可以按照预期目的去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同时也能以自己的个性(包括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影响学生。教师的感染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

(3)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1)动机冲突类型可分为三类: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2)①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这种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

②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意志,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

试卷四

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简要说明能力差异的表现。

能力差异的表现包括:

(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3.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1)加德纳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2)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4.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1)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2)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3)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4)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5)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测验标准化工具应具备哪些条件?

(1)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2)信度,显示测验工具的可靠程度;

(3)效度,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程度;

(4)施测与评分标准化。

6.简述气质的四种类型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对应关系。

在巴甫洛夫看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人的气质关系是:

(1)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2)强,不平衡,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

(3)强,平衡,灵活,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

(4)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

7.简要说明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2)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说的。

(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8.简述气质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利用。

(1)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实际收到的效果可能很不一样,这就必须要求教育方法有针对性。

(2)同时,气质也有可塑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面。如帮助抑郁质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克服迟钝性,提高反应速度;帮助胆汁质的学生克服冲动性,加强稳定性等。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9.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性格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2)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的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3)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4)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

本题中性格的基本特征实际就是性格概念的进一步具体化,也就是性格主要表现在态度、意志、情绪和理智四个方面。每个特征又有许多表现形式。

需注意的是理智特征实际就是认知特征,也就是性格的特征包括知、情、意及态度四个方面。论述题

1.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2.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对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对教育个性化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所以,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的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当前,用人单位逐渐开始利用心理学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人才选拔,同时个人也越来越多地考虑自己的特点及职业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不利一面的影响。

(3)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实际收到的效果可能很不一样。这就要求教育方法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气质也有可塑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面。如帮助抑郁质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克服迟钝性,提高反应速度;帮助胆汁质的学生克服冲动性,加强稳定性等。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简要说明侵犯行为的控制。

(1)宣泄。宣泄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

(2)运用社会制约。社会增加对侵犯行为处罚的强度,可以实现侵犯行为的外部控制。(3)提高道德水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别人的侵犯是直接与道德水平的低下相关联的。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幸福。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 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 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 冯特 D. 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 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 )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 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试卷一 简答题 1.简述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简述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自觉地实施有效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3)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4)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5)联系实际。

试卷二 简答题 1.简要说明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2)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 (3)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 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2.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①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③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5)个性特点:对性格、意志品质的依存性。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大小。 (3)刺激物与背景对比的差异大小。 (4)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 (1)符合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心理学简答题54238

word 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2)解释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 (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意识的作用: (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 性有哪些?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 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 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 性、颜色恒常性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感觉通道的特性、一定时间内事件发 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人的兴趣和动机 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 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 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家 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 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 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 挡、纹理梯度。 9.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 程的?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 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 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 改变和恢复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记 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 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10.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 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 文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 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 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 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 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 提取已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提取 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 效果最好。提取线索分为外部线索和内 部线索两种。外部线索包括刺激的特性 以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等;内部线索包 括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等。 11.简述遗忘发生的原因? (1)编码和提取失败。很多时候,发 生遗忘的原因是信息编码的失败。也就 是说,信息从来就没有存储在记忆库 里。 (2)消退说。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 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的结果。 (3)干扰说。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 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 的干扰所致。 (4)压抑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 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1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 时应遵循的策略? (1)及时复习。(2)合理地分配复习 时间。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 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 效果较好。开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 以后可以长一些。 (3)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13.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 作用? 表象: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 中出现的关于某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 视、嗅、触、味等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表象的作用 (1)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2)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 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14.想象有哪些功能? (1)预测和计划功能 (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 (3)代替的功能 (4)生理调节的功能 15.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 骤? 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 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 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西蒙曾系统地研究 过手段-目的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出它的基本步骤包括: (1)确定事件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 的差距,并找到能够缩小差距的步骤; (2)如果不能直接达到最终目标,就 尝试找到子目标; (3)寻找达到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 目标; (4)尝试新的子目标。 16.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性、流畅性、 灵活性、精致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 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17.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简单题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心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B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要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D教育性原则,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避免对被试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做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B实验法。它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者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者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C调查法。当需要研究那些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内隐的心理活动时,或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是过去出现的、长时期的行为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叫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A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B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C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D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种以上智能。 第三章 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桑代克) A效果率,既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反应之后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在联结就会加强:如果反应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削弱。 B练习率,由使用率和失用率组成,使用率是指一个已经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率是指若不予以实用,联结就会减弱 C准备率,可以看做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做出反应,或者说是否会发生刺激反应联结,与个体事前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